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史迪威事件-事件背景

2010-09-15 4页 doc 106KB 58阅读

用户头像

is_775468

暂无简介

举报
史迪威事件-事件背景史迪威事件-事件背景   HYPERLINK "http://www.hudong.com/editsectionauth/%E5%8F%B2%E8%BF%AA%E5%A8%81%E4%BA%8B%E4%BB%B6/1" \t "_self" HYPERLINK "http://www.hudong.com/wiki/%E5%8F%B2%E8%BF%AA%E5%A8%81%E4%BA%8B%E4%BB%B6" \l "catalog#catalog" HYPERLINK "http://tupian.hudong.com/a1...
史迪威事件-事件背景
史迪威事件-事件背景   HYPERLINK "http://www.hudong.com/editsectionauth/%E5%8F%B2%E8%BF%AA%E5%A8%81%E4%BA%8B%E4%BB%B6/1" \t "_self" HYPERLINK "http://www.hudong.com/wiki/%E5%8F%B2%E8%BF%AA%E5%A8%81%E4%BA%8B%E4%BB%B6" \l "catalog#catalog" HYPERLINK "http://tupian.hudong.com/a1_20_36_01300000254155125136363765125_jpg.html" \o "蒋介石夫妇与史迪威" \t "_blank" 蒋介石夫妇与史迪威 1942年1月2日蒋介石允任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后,为尽快实现罗斯福总统所倡议的设立中美英三国政府代表组织——联合作战参谋部的建议,俾加强中美英三国问的进一步合作,于1月4日致电在美国的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嘱其请求罗斯福总统遴选其亲信的高级将领来华,担任中国战区联军司令部所属参谋部之参谋长职务;而美国政府也正拟物色一高级将领赴中国协助作战。双方为此一拍即合,后经反复磋商,选定“想象力丰富,灵活多变,自信心强”的美国陆军第三军军长史迪威少将担任此职。 史迪威事件-飞赴重庆   HYPERLINK "http://www.hudong.com/wiki/%E5%8F%B2%E8%BF%AA%E5%A8%81%E4%BA%8B%E4%BB%B6" \l "catalog#catalog" 1942年1月23日,美国陆军部正式发布史迪威职务的新命令,2月11日,史迪威以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美国援华物资监督、美国政府出席重庆军事会议代表、中国战区与南太平洋战区间联络员的多重身份,偕其参谋人员及部分警卫人员从美国纽约启程赴任,3月4日抵达重庆,开始了在另一国度长达二年零八个月的生涯。 史迪威事件-产生分歧   HYPERLINK "http://www.hudong.com/wiki/%E5%8F%B2%E8%BF%AA%E5%A8%81%E4%BA%8B%E4%BB%B6" \l "catalog#catalog" HYPERLINK "http://tupian.hudong.com/a0_18_39_01300000254155125136396980201_jpg.html" \o "蒋介石与史迪威" \t "_blank" 蒋介石与史迪威 1942年3月8日,蒋介石正式任命史迪威为中国战区参谋长,并授命其指挥入缅的中国军队第五军、第六军。但就在史、蒋开始合作的同时,双方在指挥权、隶属关系以及战略战术上开始出现分歧和矛盾,这种矛盾随着第一次缅甸战役的发生、失败更加突出和加深,以致出现蒋介石每提出一个观点,都遭到史迪威的反驳;史迪威也萌发出“要么任事态自由发展,不闻不问也不干涉,要么辞职不干,离开这里”的想法。 史迪威事件-矛盾激化   HYPERLINK "http://www.hudong.com/wiki/%E5%8F%B2%E8%BF%AA%E5%A8%81%E4%BA%8B%E4%BB%B6" \l "catalog#catalog"   相互指责 HYPERLINK "http://tupian.hudong.com/a1_27_36_01300000254155125136366488773_jpg.html" \o "相关资料书籍" \t "_blank" 资料书籍 1942年6月,美国政府决定将原属中国战区、驻守印度的美国第十航空队及美国派遣来华的A一29轻型轰炸机一队调往埃及,这对第一次缅甸战役失败,失去西南国际通道的中国政府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也更加加深了史蒋之间的矛盾,双方已从战略战术上的不同与争论,发展到对个人品行的相互诋毁与人身的恶毒攻击。蒋介石不仅第一次表示了对史迪威来华工作的不满,指出美国政府之所以援华物资不多、不及时,完全是史迪威不能及时向美国政府和军方与建议所造成,并称史迪威“言行无常,似有精神病状态”;史迪威则指责蒋介石是一个“顽固、无知、满脑子偏见和自负的暴君”。在此情况下,蒋介石第一次萌发出“撤换史迪威”的念头,并命令在美国的宋子文,与美国政府“重新协商参谋长的职权”,同时希望美国方面“最好能主动召回史迪威”。   矛盾激化 HYPERLINK "http://tupian.hudong.com/a2_42_02_01300000384298124266028558056_jpg.html" \o "蒋介石" \t "_blank" 蒋介石 史蒋之间的矛盾,经中美双方的种种斡旋特别是罗斯福总统行政助理居里的亲自到重庆调解,以及美国对华援助的增加、中美中英不平等条约的废除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暂时得到缓和。这以后,史迪威倾其主要精力,于印度和中国云南训练中国军队,并提出了整编军队、清除无能高官、澄清指挥系统等种种建议;与此同时,史迪威还超出意识形态的差异,坚持国共两党共同抗日的方针,主张予国共双方军队以平行援助,同时建议将国民党封锁陕甘宁边区的数十万嫡系部队用于抗日前线;为了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的真实情况,史迪威还冲破层层阻力,向延安派出了以包瑞德上校为组长的、代号叫“迪克西使团”的美军驻延安观察组,从而开启了美国政府、军方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先河。史迪威的举措,从根本上否定了国民党的传统政策,更与国民党所坚持的“溶共反共”政策水火不容,从而孕育着双方矛盾的进一步加深和激化。 史迪威事件-辗转回美   HYPERLINK "http://www.hudong.com/wiki/%E5%8F%B2%E8%BF%AA%E5%A8%81%E4%BA%8B%E4%BB%B6" \l "catalog#catalog" HYPERLINK "http://tupian.hudong.com/a2_41_37_01300000254155125136373256021_jpg.html" \o "史迪威" \t "_blank" 史迪威 1944年国民党正面战场出现豫湘桂大溃败,美国政府要求蒋介石赋予史迪威以指挥中国军队全权的时候,蒋史矛盾得到总爆发,美国政府与蒋介石双方为此反复磋商、争论甚至摊牌,最终美国政府在蒋介石不撤换史迪威中美两国即无法合作的要挟下,从维护美国本身及其与国民政府的关系出发,于1944年10月19日致电蒋介石,同意召回史迪威,另委魏德迈将军为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蒋矛盾最终以蒋介石的胜利而告结束。1944年10月21日下午,史迪威离开重庆飞昆明,转道缅甸、印度回国,先后就任美国国内陆军地面部队司令、太平洋战场美国第十集团军司令等职,1946年10月12日病逝于美国。 史迪威事件-评价   HYPERLINK "http://www.hudong.com/wiki/%E5%8F%B2%E8%BF%AA%E5%A8%81%E4%BA%8B%E4%BB%B6" \l "catalog#catalog"   历史评价 HYPERLINK "http://tupian.hudong.com/a4_84_40_01300000254155125142407125458_jpg.html" \o "蒋介石与宋美龄" \t "_blank" 蒋介石晚年时期(右为夫人宋美龄) 史迪威来华与史迪威的被召回,不仅是中美外交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重大事件。毫无疑问,史迪威将军作为一名正直、坦率、公正的美国军人,在华期间“曾对中国之抗战事业与中美两国人民真正友谊的建立,有过很大的功绩”,被誉为“中国人民的真正朋友”。   新论 国民党军队在日军进攻豫湘桂战役中的溃败,引起美国的强烈不满。为保存实力,蒋介石要求将正在酣战的中国缅甸远征军撤回国内,这让史迪威气得发疯,他向马歇尔建议由自己全权指挥中国军队,甚至将共产党的部队也纳入他的麾下。这番建议最终得到罗斯福总统的首肯,他晋升史迪威为四星上将并且给蒋介石去信,让他交出指挥权并由美方支配美国援华物资。过去史学界的观点认为蒋介石一门心思搞独裁,甚至不惜出卖国家利益,而以今天客观的眼光来评价蒋介石,应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因为不论何因,向一个主权国家公然索取对全国军队的指挥权,是违背国际关系准则的。在蒋介石看来,尽管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但中国的抗战还是应由中国来主导,因此军队指挥权不能交给美方,援助物资的支配权也不应交给援助国。可见蒋介石对二战期间的国家主权还是非常看重的。
/
本文档为【史迪威事件-事件背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