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豆豉与日本纳豆功能成分的比较

2010-09-25 3页 pdf 174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72810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豆豉与日本纳豆功能成分的比较 一 资 源 与 生 卢 中国豆豉与日本纳豆功能成分的比较 宋永生 张炳文 济南大学 济南 250002 豆豉始创于中国,原名“幽菽”。古时称大豆为“菽”, 据 中国化学史 解释,“幽菽”是大豆煮熟后,经过 幽闭发酵而成的意思,后更名为豆豉。据汉刘熙《释名、 释饮食 中说:“豉,嗜也,五味调和,须之而成,乃 可甘嗜,故齐人谓豆豉,声同豆豉也”。豆豉在我国有 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且经久不衰,在唐代外传日本,据 日本真人元开撰写的 唐大和尚东征传 叙述鉴真和尚 东渡所备物资日 “备办海粮。红绿米、苓脂一百...
中国豆豉与日本纳豆功能成分的比较
一 资 源 与 生 卢 中国豆豉与日本纳豆功能成分的比较 宋永生 张炳文 济南大学 济南 250002 豆豉始创于中国,原名“幽菽”。古时称大豆为“菽”, 据 中国化学史 解释,“幽菽”是大豆煮熟后,经过 幽闭发酵而成的意思,后更名为豆豉。据汉刘熙《释名、 释饮食 中说:“豉,嗜也,五味调和,须之而成,乃 可甘嗜,故齐人谓豆豉,声同豆豉也”。豆豉在我国有 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且经久不衰,在唐代外传日本,据 日本真人元开撰写的 唐大和尚东征传 叙述鉴真和尚 东渡所备物资日 “备办海粮。红绿米、苓脂一百石,甜 豉三十石⋯⋯”。 现如今在 日本风行的健康食品纳豆就是从我国传人 的豆豉的孪生姐妹,严格说是我国细菌型豆豉的孪生姐 Tos-Surp制品 (含低聚半乳糖);美国的Nutraflora制 品 (含低聚果糖);日本的Panoruo制品 (含低聚异麦芽 糖)等等。功能性低聚糖作为药品辅料、食品添加剂被 广泛地应用到药剂、饮料、酸奶、面包、果酱、香肠、餐 用糖、巧克力等中,在调节制剂的甜度、粘稠度,改善 制品口感,调节制品持水性,控制食品热处理的褐变,增 加食品的保健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非常好的作用,功能性 低聚糖的开拓应用显示了非常广阔的空间。 在我国,获得卫生部颁发的保健食品证书的食品中, 含功能性低聚糖的代表食品有娃哈哈AD钙奶饮料 (含低 聚果糖)、天元甘露液 (含低聚果糖)、立健 (含低聚异麦 芽糖)、乐百氏健肠型AD钙奶饮料 (含低聚异麦芽糖)、 豆王神口服液 (含大豆低聚糖)等。功能性低聚糖开发应 用的新品种、新领域也已呈现出了蓬勃向上的势头。 五、功能性低聚糖的开发前景 我国低聚糖开发起步较晚,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 低聚异麦芽糖开始研制以来,现在大豆低聚糖、低聚果 糖、低聚异麦芽糖已有较成熟的商品化生产基地,含功 能性低聚糖的食品、保健品、药品也已琳琅满目。但是, —■l ⋯: l 妹,因为,我国的豆豉可分为霉菌型豆豉和细菌型豆豉 两大类。霉菌型豆豉中有根霉型豆豉、米曲霉型豆豉及 毛霉型豆豉。细菌型豆豉是利用枯草杆菌 (Bacillus subtilis)在较高温度下,繁殖于蒸熟大豆上,借助其较 强的蛋白酶生产出风味独特、具有特异功能的食品,其 最大特点是产生粘性物质,并可拉丝。用于制作纳豆的 纳豆菌也是枯草杆菌属。1905年,尺村发现纳豆上所繁 殖拉丝的枯草杆菌有其特性,提出单独作为一 “种”,命 名为纳豆芽孢杆菌 (B acillus nattosawamura)。但 Smith等研究纳豆芽孢杆菌的生理生化特征后,认为其 生理学性质及其它性质与枯草杆菌相同,伯捷第6 国内原料品种与国外相比还较少。如:同人母乳中的双 歧因子有相似作用的乳酮糖;安全性很高、极少摄入量 即可增加体内双歧杆菌的低聚木椿 具有抗肿瘤作用的 低聚氨基葡萄糖等都还未大批量商品化供应。另外,原 料产品的质量还有待提高,有些产品如蔗糖、糊精等副 产物含量较高,直接影响下游制剂产品的质量、生理活 性和保健功能。 目前,我国功能性低聚糖的制成品与 日本等发达国 家比较数量还较少、品种较单一、涉及的面还不广泛。 从卫生部已批准公布的保健食品来看 ,主要分布在奶 粉、酸奶饮料、口服液等方面。而日本等国添加低聚糖 的食品已达数百种,应用范围包括乳制品:牛奶饮料、 酸奶、奶粉、乳酸菌饮料等;饮料:咖啡、豆奶、茶饮 料、清凉饮料、酒类等;糖果糕点:糖果、布丁、果冻、 糕点、快餐、中西点心等;面包:普通面包、点心面包、 菜肴面包等;其他:保健食品、肉食加工品、水产加工 品、豆制品、饲料工业、酿酒行业等。 所以,我国功能性低聚糖开发应用的市场潜力还很 大,有待于广大科研人员广开思路,并结合本地区实际 开发出更多、更好的、适合人们口味的含功能性低聚糖 的产品。◇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版也将纳豆菌包括于枯草杆菌属内。目前,在国际上还 未把纳豆菌列为独立的菌种,但习惯上仍称之为纳豆杆 菌。日本对纳豆的拉丝物质、酶、噬菌体、遗传学性质 等均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开发。 一 、 日本纳豆活性成分及保健价值 纳豆的传统制作方法是将精选的黄豆浸泡煮熟,然 后用稻草包扎起来,维持一定的温湿度,培养1~2d。发 酵过程中,豆粒会被一种粘稠状的聚合物所覆盖,这种 粘稠状的物质能拉成细长丝。现已发展成为纯培养接 种、以现代工艺为基础的生产方法。 纳豆的发酵生产一般工艺为:精选的大豆流水 浸泡14h一浸泡大豆蒸煮 (130~c、55min)一蒸煮大豆接 种发酵 (38~c、llh,湿度85%)一发酵纳豆保熟 (5℃、 1d)一成熟纳豆。 (一)纳豆的传统保健价值 日本早在江户时代,纳豆就是一种有名的健康食 品,可用来治疗风邪、醒酒,同时也用来预防和治疗心 脑血管疾病。据 18世纪 日本 本朝食鉴 所载,纳豆可 调整肠胃、促进食欲、解毒。日本全国纳豆协同组织联 合会编 纳豆沿革史 所载的传统的药效传述很多,归 纳起来主要有治感冒、防恶醉、解疲劳、改善肝脏机能, 保健心脏及血管、治泻肚等。20世纪 30年代的研究发 现,纳豆还可以治疗白癣,并应用于霍乱、伤寒、赤痢 等的预防和治疗。 (二)纳豆激酶的溶栓作用 日本须见洋行等首先发现纳豆中存在一种具有强烈 纤溶潘陛的酶一 纳豆激酶 (Nattokinase简称NK)。在 纤维蛋白平板上滴加酶提取液,短时间内 (17~18h)即 可有清楚的溶圈出现。通过动物血栓模型研究NK的溶栓 活性发现,NK不仅抑制血栓的形成,同时还有很强的溶 栓作用,并在一定范围内呈量效关系。酶活性越大,溶解 圈越大。在小鼠颈总动脉中注射醋酸引起血栓,分别静脉 注射纳豆激酶、纤溶酶和弹性蛋白酶,在同等浓度下,颈 总动脉恢复率分别为 (62±5.3)%、(15.8±0.7)%、 0%。纳豆激酶的溶栓效果远远大于纤溶酶和弹性蛋白 酶。该酶能显著溶解体内外血栓,明显缩短血球蛋白的溶 解时间,并能激活静脉内皮细胞产生纤维蛋白的溶酶原激 活剂 (TPA),从而也间接地表现其溶纤维活性。 目前已应用的大多溶血栓药物如尿激酶、链激酶等 资 源 与 生 产 l 均只能由静脉给药,无法口服。由于纳豆激酶具有抗胰 酶水解的能力,所以,纳豆激酶不仅可以静脉注射,而 且口服效果也好。当前,通过口服药物促使栓塞溶解的 疗法受限于纤溶酶的稳定性及其成本,在临床上使用的 血栓溶解酶都不能达到预想的溶栓水平,需大量长期使 用。原因有三:一是这些酶的半衰期短 (小于20min), 投用后不久在肾和肝脏内就被降解或完全消失;二是经 基因操作或化学修饰的酶会引入导致免疫反应的外来蛋 白;三是有些酶当大量投用后不久就会出现反跳作用。 这些都从根本上限制了外来酶的大量使用。而口服纳豆 激酶不但可以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来直接作用血 栓,还可以诱导肝脏或血管内皮产生TPA,使生物体自 身纤溶酶系统活化,从而温和、持续地提高血液的纤溶 活性。而TPA正是目前各大企业竞相利用生物技术开 发的第二代血栓溶解药物。由于纳豆激酶是由纳豆菌发 酵得到的,可以大规模生产;纳豆激酶稳定、易于纯化 且价 纳豆长期食用的安全性等因素都将使纳豆激酶 成为一种理想的预防和治疗栓塞的生化药物。昕以,纳 豆激酶作为一种很有潜力的新溶栓药物,在 日本已得到 广泛深入的研究。 纳豆的粘稠物是纳豆菌作用大豆后产生的类似果聚 糖的混合物:果糖和T一多聚谷氨酸 (PGA),其中PGA 是粘性物质的主要成分。PGA是由谷氨酸构成的单一 氨基酸的聚合物,其中D一谷氨酸占多数。用纤维蛋白 平板测定NK活性,结果显示每克湿重纳豆约相当于 1600IU单位尿激酶或者40CU单位纤溶酶。 以前认为 NK是枯草杆菌中唯一具有纤溶活性 的蛋 白酶 ,但最近 Kim等研究发现,韩国发酵食品 Changkookjang的工程菌Bacillus spstrain CK1 14也 能分泌出一种具有强纤溶活性的蛋白酶 CK,其纤溶活 性比枯草杆菌素 Carlsberg的纤溶活性要高8倍,其 N 端的 1 4个氨基酸组成与 NK 不同,但与枯草杆菌素 Carlsberg的纤溶酶相同。 (三)降血压作用 关于纳豆对降血压影响的研究是用遗传高血压症的 SHR鼠所进行的动物试验,分为含纳豆28%饲料试验 组及用蒸熟大豆为饲料的对照组进行血压的比较。其结 果发现,对照组的血压逐步上升,达到250mmHg附近, 而纳豆饲料组的血压在试验开始后稍下降,以后的上升 只达到200mmHg,降血压的效果很明显,认为这是由 于肾素、血管紧张素及前列腺素物质所致,其作用因子 2604年第4 .一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一 资 源 与 生 户 存在于纳豆的乙醇可溶部分。 (四)防治糖尿病作用 日本医生在研究中发现纳豆不仅能减缓小肠对糖分 的吸收,而且还能防止食后血糖迅速上升。纳豆中含有 氨基酸诱导体的有效成分能使小肠中的d一葡萄糖苷 酶的活力下降,从而使人体食入的淀粉和蔗糖由消化 酶生成的单糖减少,所以只能吸收单糖的小肠无法快 速吸收糖分,从而起到防治糖尿病的作用。 二、中国豆豉中营养与活性成分 中国传统大豆制品一豆豉在中医药学上是一味巾 药,也是一种传统的发酵大豆食品,被我国卫牛部定为 第一批药食兼用品种,如中成药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 片中均含有豆豉。豆豉以其特殊的风味、丰富的品种、 独特的营养保健作用,在国际市场上曾具有极高的声 誉。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对食品消费观念的改 变,许多品种由于高盐、口味、产品档次较低等原因, 造成国际市场竞争力弱。并且,虽然我国人民在长期的 实践经验中发现豆豉等产品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但是 缺乏理论依据。因此,利用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开展对中 国豆豉保健与医疗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豆豉的传统保健价值 李时珍在 ((本草纲目》中说:豆豉有开胃增食、消 食化滞、发汗解表、除烦平喘、驱风散寒、治水土不眼、 解山岚瘴气等疗效。并对豆豉与其它药物配伍作用有详 尽介绍。“黑豆性平,作豉则温,故能升能散,得葱发 汗,得盐能吐,得酒则治风,得薤则治痢,得蒜则止血, 炒熟又能止汗”。 (二)豆豉的加工提高了大豆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 1.豆豉中营养素的消化吸收性提高 大豆中的胰 蛋白酶抑制物,可以抑制小肠中胰蛋白酶的活力,因而 会妨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大豆含有5%的纤 维素,这些纤维素形成细胞膜包围着蛋白质,使蛋白喷 不易与消化酶接触,消化率较低。整粒大豆食用时,其 蛋白质消化率仅为60%。在豆豉发酵过程中破坏了胰蛋 白酶抑制物,纤维素酶使纤维素水解生成单糖。 豆豉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中的蛋白酶使原料久豆 的蛋白质部分水解,故发酵成熟时,可使水溶性氮的含 量提高,并使大豆的硬度下降。蛋白酶更容易与蛋白喷 接触水解产生一系列的中间产物,如胨、多肽、氨基酸 ■■—■ 锻 _ 等,这些低分子量的蛋白食入后,可以不再经过消化直 接为肠粘膜吸收,这对消化力减退和患有消化功能障碍 的病人是十分有利的。 2.豆豉可提高大豆矿物质的利用率 大豆的矿物 质含量丰富,但是大都以植酸盐的形式存在,植酸盐是 肌醇磷酸酯的钾、钙、镁复盐。大豆中70%~80%的磷 不易为人体利用,约有60%被排出体外;钙与植酸结合 形成不溶性钙,约有70%~80%不被人体吸收而残留在 粪便中;铁与植酸盐结合形成不溶性铁,使大豆中铁的 吸收率仅为7%;植酸还能与锌结合形成不溶性盐而使 利用率下降。在豆豉加工过程中,由于微生物分泌的活 性植酸酶能使植酸水解生成肌醇和磷酸盐,植酸可减少 l5%~20%,因而矿物质的可溶性可增加2~3倍,利用 率可增加30%~50%。 3.糖苷型异黄酮在p一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水解 为游离型异黄酮 在豆豉的加工过程中,有许多自然菌 种参加发酵过程,有的菌种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 的 p一葡萄糖苷酶。糖苷型异黄酮是由游离型异黄酮与 一 分子的葡萄糖以7~位氧苷键结合的产物, 一葡萄 糖苷酶可作用于糖苷型异黄酮分子中的氧苷键,使其葡 萄糖基团脱掉,供微生物代谢利用,从而使糖苷型异黄 酮转化为游离型异黄酮,即使苷转化为苷元的形式。 4.维生素B,、B,含量明显提高 豆豉与原料熟黑 豆相比,其维生素B,、B 的含量有明显提高;维生素A、 E的含量基本不变。 三、结束语 中国细菌型豆豉从生产原料、生产菌株到生产工艺 都与日本纳豆极其相似,但是当前对其功能成分的研究 甚少。大豆加工成豆豉对于提高大豆的自身营养与活 性成分,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工艺技术条件。所以,豆 豉不应仅仅作为传统的营养调味食品,更应该开发为 新的保健 (功能)食品,如增强抗病力、抗衰老、预防 癌症、降低血脂等方面。为了使豆豉这一优质保健原 料更好的造福于人类,目前,我们正积极与我国有关 豆豉生产企业紧密合作,在豆豉激酶的溶栓方面、豆 豉功能性新食品的开发方面、豆豉大豆异黄酮的转化 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展此方面的研究,对提高我国传 统发酵大豆食品的质量、档次与国际市场竞争力,具 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中国豆豉与日本纳豆功能成分的比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