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对_帕累托最优_的伦理诘问

对_帕累托最优_的伦理诘问

2010-09-29 3页 pdf 262KB 65阅读

用户头像

is_098728

暂无简介

举报
对_帕累托最优_的伦理诘问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河 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址 文章编号 城 】 习 对 “ 帕累托最优 ” 的伦理洁问 高月兰 南京审计学院 人文社科部 , 江苏 , 南京 关键词 帕 累托最优 自利 阿玛蒂亚 · 森 伦理 摘 要 经济学与伦理学有着深刻 的 内在关联 , 但是在经济学发展的历 程中 , 经济学抛弃 了它的伦理 学渊 源 , 逐渐脱离和淡化伦理学的影响 , 以 “ 自利最大化 ” 为理论前提 、 以 “ 社会效用 ” 为标准的 “ 帕 累托最 优 ”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 现代经...
对_帕累托最优_的伦理诘问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河 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址 文章编号 城 】 习 对 “ 帕累托最优 ” 的伦理洁问 高月兰 南京审计学院 人文社科部 , 江苏 , 南京 关键词 帕 累托最优 自利 阿玛蒂亚 · 森 伦理 摘 要 经济学与伦理学有着深刻 的 内在关联 , 但是在经济学发展的历 程中 , 经济学抛弃 了它的伦理 学渊 源 , 逐渐脱离和淡化伦理学的影响 , 以 “ 自利最大化 ” 为理论前提 、 以 “ 社会效用 ” 为的 “ 帕 累托最 优 ”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 现代经济学家阿玛蒂亚 · 森对拒绝伦理考虑的 “ 帕 累托最优 ” 提 出质疑和 挑战 , 并努力在经济学的研究中重新引入价值判断和道德哲学的智慧 , 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新的衡量经济发 展的标准 。 中图分类号 扔 文献标识码 一 “ 帕累托最优 ” 的理 论基础 及其贫困性 “ 帕累托最优 ” 是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来 的 。 帕累托认为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状况是指任何的改变 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的状 态 , 即任何一方的境况改善 , 都不会不使另一方境况恶化 。 经济学所追求的 “ 帕累托最优 ” , 指的是已经达到 “ 不损 害一些人就不能进一步改善任何人 ” 的状态 , 即社会效用 总和达到最大化 。 一直以来 “ 帕累托最优 ” 成为经济学家 衡量和评判经济体制运行的标准和理想状态 。 “ 帕累托最优 ” 或追求社会效用最大化是以 “ 经济人 ” 的假设为基础的 。 “ 经济人 ” 是经济学的基础假设 , 在亚 当 · 斯密之前的一些重农主义者就曾达过这方面的观点 。 斯密以古典经济学为基础 , 比较系统而连贯地阐明经纪人 假设的思路 。 他的 “ 经济人 ” 假设主要包含 以下几个内 容 “ 经济人 ” 是 自利的 , 其行动只受个人利益的驱 使 , 追求自身利益是驱使人的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 , 正像 他所说的 “ 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 , 不是出自屠户 、 酿酒师或烙面师的恩惠 , 而是出于他们 自利的打算 。 ” 经济人 ” 千方百计谋求利益最大化 然而他不是孤立的 , 而是不断地与别人发生联系的社会人 , 其经济活动要遵循 自然的社会秩序所指定的道路前进 。 为了达到 自己的目的 , 他必须唤起别人的利己之心 , 激发别人的自爱之情 , 并通 过社会分工 , 提高社会劳动生产效率 , 促进个人利益最大 化 , 同时也增进了社会福利 。 “ 经济人 ” 是具有利己 心和同情心的统一体 。 因而 , “ 经济人 ” 是通过交换而不 是通过战争等途径来获得 自己 的利益 。 要想在交换 中获取 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在交换中考虑满足别人的需要 。 每一 个人都应该把他的努力结果 “ 置于共同的库存中 , 每个人 可以从这儿买到他所需要的 , 由别人的才能所生产的任何 一部分 ” 。 “ 经济人 ” 的假设社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学者 。 英 国 思想家边沁进一步阐发了 “ 经济人 ” 的理论 , 认为社会完 全屈从于个人并溶解于个人之中 , 最终提出边际成果的帕 累托严格地规定了 “ 经济人 ” 的概念 , 使 “ 经济人 ” 成为 具有完全充分有序的偏好 、 完备的信息 、 能选择 自己偏好 的代名词 。 把 “ 帕累托最优 ” 作为衡量经济体制运行的标准 , 势 必会对社会对认得发展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 主要表现在 第一追求利益最大化很容易使人们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完全 的金钱基础之上 , 不仅使社会伦理遭受危机 , 人们在市场 行为中 、 在工作中其他需要也会被忽视 , 人与人之间的一 些交往会变成纯粹的市场交易 。 这种物化关系的异己性使 拜金主义 、 消费主义 、 享乐主义影响广泛 , 从而造成人性 的扭曲。 第二 , 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深层驱动力很容易导 致思想狭隘 , 目光短浅 , 可能会使人迷恋短期利益而无视 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 这种思想会危及其他地区 、 其他文 化和子孙后代的利益 , 比如过度的奢侈消费 , 大量的资源 浪费 、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使得生态环境出现的前所未有 的恶化 。 第三 , “ 帕累托最优 ” 标准容易导致贫富差别和 两极分化 , 因为他只追求通过资源配置达到财富总和的最 大化 , 它并没有考虑收人分配问题 对于大多数经济学家 来说 , 市场结果的合意性仅仅是 “ 帕累托最优 ” 一种没有 人能够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福利的状态 。 收稿 日期 以 一 一 作者简介 高月兰 一 , 女 , 山东巨野人 , 南京审计学院人文社科部讲师 , 东南大学哲学系博士 。 第 期 高月兰 对 “ 帕累托最优 ” 的伦理洁问 根据 “ 帕累托最优 ” 原则 , 全社会的所有财富集于一人和 社会中每一个人分得相等的一份完全可 以是一样好的 , 帕 累托认为 , 资源配置的最优是在完全的市场竟争中实现的 。 而市场的一个特点是个人的成就与其初始财富密切相关 , 特别是当经济遭遇严重的负面冲击时 。 一个贫苦人家的子 弟接受教育的可能性比起一个富家子弟来说要小得多 , 因 此他爬上社会上层的阶梯的可能性也小得多 。 的人 口 为文盲或半文盲的旧 中国肯定不是一个合意的社会 。 年代以前的社会主义实践虽然犯了许多错误 , 但将中国由 一个文盲 、 半文盲的国度转变为一个识字的国度却是一个 了不起的成就 , 这决不是市场所能为的 。 更有甚者 , 当严 重的外部冲击到来时 , 处于市场底层的低级劳动者可能会 被抛人饥荒的深渊 。 著名经济学家 、 诺贝尔奖获得者阿玛 蒂亚 · 森 , , 对饥荒的研究证明了这一 点 森 , 。 将大量人 口抛向死亡的结果不可 能是合 意的 。 即使是像存在慢性贫困人口 的美国也不能称为一个 合意的社会 。 在耀 目的财富的衬托之下 , 美国的贫困更加 显得无地自容 。 从国际公平的角度讲 , 经济的发展要求消 除贫困 , 而 “ 帕类托最优 ” 显然缺乏这方面的考虑 。 二 经济学中的价值判断和伦理考虑 由于经济学从与伦理学分离开始到完全地舍弃了伦理 学对经济问题的任何处理 , 只是在人类行为 “ 自利 ” 唯一 假设之下 , 以最大化利益为 目标来强行地理解社会经济结 果 , 经济学也就大大地缩小了它赖以生存的广阔土地 , 活 路越来越狭窄了 。 以福利经济学为例 ,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 定理建立于这样两个规定之上 , 一是人类行为的 自利假设 , 二是以效用为基础的社会成就评价准则 。 换言之 , 福利经 济学在简单的 “ 自利 ” 人性或人类行为动机的假设之下 , 设定了评价人类行为 “ 效率 ” 或 “ 效益 ” 的唯一标准是 “ 效用 ” , 它以如此简单的联系来评价和认识社会经济现象 或经济问题 , 确认人们必定以 “ 自利 “ 的行为来达到一种 “ 效用 ” 或是 “ 福利 ” 的最大 。 显然 , 当且仅当这种 “ 效 用 ” 或 “ 福利 ” 极至到不可再改善的规模时 , 社会成就最 大 , 经济学的解释也以此而进人到了所谓的 “ 帕累托最优 ” 状况 , 社会的幸福程度达到顶点 。 但正是这种所谓的 “ 帕 累托最优 ” , 由于没有伦理学的处理 , 它实际上是一种 “ 乌 托邦式 ” 的最优 。 经济学中的伦理渊源已为大家所熟知 , 在亚当 · 斯密 时代 , 经济学是广义上的道德哲学的一个分支 , 尽管经济 学与伦理学和道德哲学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关联 , 但是 在经济学发展的历程中 , 经济学逐渐抛弃了它的伦理学渊 源 , 在前提假定和论证范式中都发展了它的工程学特征和 数理形式 。 随着经济学家们在经济学的知识生产体系中不 断强化这个趋势 , 我们看到 , 经济学逐渐脱离和淡化了伦 理学的影响 。 实际上 , 经济学有两个基本的发展源泉 , 一 个是工程学 , 一个是伦理学 。 工程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是注重逻辑的推演和判断 , 而忽略与人类行为密切相关的 伦理问题 , 不关心人类的终极 目标和价值判断 , 因而也就 不能回答著名的苏格拉底问题 所提出 的 “ 一个人应该怎样活着 ” 这样的疑问 。 阿马蒂亚 · 森从两个方面提出了伦理考虑对于人性假 设可能提供的补充 , 这两种考虑分别是 “ 伦理相关的动机 观 ” 一 和 ” 伦理相关的社 会成就观 , ’ 山 一 讨 。 “ 伦 理相关的动机观 ” 是关于人类行为的动机问题 , 这个动机 是与人类的伦理观念和道德判断有着紧密联系的 而 “ 伦 理相关的社会成就观 ” 是关于社会成就的判断 , 这个观点 认为对人类的社会成就的评价是一个富有伦理性的命题 , 这对于弥补现代经济学单一的人性假设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 也就是说 , 由 “ 伦理相关的动机观 ” 和 “ 伦理相关的社会 成就观 ” 所提出的深层问题 , 是对现代经济学中基本人性 假设的一个非常重大的修正 , 应该在现代经济学中占有重 要的地位 。 在这个基础上 , 他对经济发展的价值标准做了深人的 研究 。 对于价值标准人们总是追求各种各样的 目标或价值 。 提升到理论概念 , 这些价值标准有分析资源配置的经济学 所集中注意的 “ 帕累托最优 ” , 有政治哲学 、 法哲学 、 伦理 学和其他社会人文学科所讨论的公平 、 正义 、 民主 、 法治 、 平等 , 等等 。 这些价值各 自反映人的生活 、 社会状况的某 一个或某些侧面 , 它们可 以互相促进 , 也可能相互冲突 —例如效率与以收人分配来衡量的平等就有冲突 。 自由 作为价值标准的理论 , 试图提出一个综合的 、 全面的价值 标准 体系 , 据以判定人的生活以及社会状况是否合乎理 想 , 或者是否在向理想方向改善 。 森把发展的 目标看做是等同于判定社会上所有人的福 利状态的价值标准 。 财富 、 收人 , 技术进步 、 社会现代化 等等固然可以是人们追求的 目标 , 但它们最终只属于工具 性的范畴 , 是为人的发展 、 人的福利服务的 。 森认为 , 以 人为中心 , 最高的价值标准就是 自由。 贯穿全的中心概 念 “ 自由 ” 是在 “ 实质的 ” , 意义上定义的 , 即享受人们有理由珍视的那种生活的可行能力 。 更具体地 说 , “ 实质自由包括免受困苦 —诸如饥饿 、 营养不良 、 可 避免的疾病 、 过早死亡之类 —基本的可行能力 , 以 及能 够识字算数 、 享受政治参与等等的自由 ” 。 无独有偶 , 早在 多年前 , 马克思曾对人的发展提 出相似的观点 。 马克思以社会经济的不同形式为坐标 , 将 人的发展进程划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自然经济上人的依赖 关系阶段 、 商品经济时期 “ 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独立性阶 段 ” 在时间经济基础上人的 自由个性阶段 。 在人的依赖关 系阶段 , 人作为个体完全受制于 自然和社会的共同体 , 共 同体的利益高于一切 , 因为共同体的存在是所有人存在的 基础和前提 , 个人对共同利益的服从 , 实际上是对保存 自 身生命存在需要的服从 。 在这个时期人的个性的发展缺乏 最起码的社会空间和条件 。 在第二个阶段即人对物的依赖 阶段 , 社会经济形式是交换价值占支配地位的市场经济 。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卷 在这个阶段 , 生存需要不再是唯一的和 目标 , 追求物 质和货币成为人的主要价值 目标 , 对物的占有成为衡量财 富的尺度 。 个人割断于共同体的脐带 , 获得个体的独立性 和发展的空间 第三个阶段是人的 自由个性的发展阶段 , 这个阶段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 社会物质财富的充分涌 流 , 人们衡量物质财富的尺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衡量财 富的尺度不再是过去以对物质资料的拥有为标准 , 而是以 对自由时间的拥有的多寡为准则 。 只有在这个阶段上人才 成为社会的主人 , 人和人之间结合成为 自由人的联合体 。 在马克思看来对 自身利益的追求不是人的最终 目标 , 人类 自身能力的发展才是人的目的本身 , 是价值追求的本位 。 阿马蒂亚 · 森讲的 “ 自由发展观 ” 与马克思讲的 “ 自 由是人全面发展的终极和价值追求本位 ” 是完全一致的 , 他们的这种富含伦理意蕴的人本发展观对于现代经济学特 别是福利经济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韦丽红 论 “ 经济人 ” 与人的全面 自由发展 〔 经济论 坛 , 抖 〔 王曙光 理性与信仰一经济札记 〔 」北京 新世纪 出版社 , 【 」 阿马蒂亚 · 森 伦理学与经济学 【 〕 北京 商务印书 馆 , 【 〕 杨春学 利他主义经济学的追求 〔〕 经济研究 , 阿马蒂亚 · 森 以 自由看待发展 〔 」 北京 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 , 马克思 资本论第一卷 【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一﹃、︸︸ 一 , 巧 , , , , , 脚 叮 路 一 耐 , , , 酬 川 罗 肠找 ,
/
本文档为【对_帕累托最优_的伦理诘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