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孩子发出的警示

孩子发出的警示

2010-09-30 8页 pdf 221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245410

暂无简介

举报
孩子发出的警示 118 这是《正在发育》一书的小作者的自我介绍 :“我叫蒋方舟 ,一九八 九年十月出生 ,天蝎座 , ⋯⋯生活在中国大陆一个不知名的小城里的一 个普通的小学里 ,是个安分守己的好学生 ,但有时也做一些让人刮目相 看的事。”十一岁时出版了一本书 ,现在十二岁的她又向世人献出了这 本《正在发育》。这大概是属于近年被炒得很厉害的所谓“天才儿童写 作”吧。我对此并无兴趣 ,而且在我看来 ,“天才”之类的桂冠是有可能成 为扼杀人才的一把屠刀的。我注意的是作者的如下辩白 :“大人根本不 了解我们小孩的生活 ,把我们想像得太天真太简单啦...
孩子发出的警示
118 这是《正在发育》一书的小作者的自我介绍 :“我叫蒋方舟 ,一九八 九年十月出生 ,天蝎座 , ⋯⋯生活在中国大陆一个不知名的小城里的一 个普通的里 ,是个安分守己的好学生 ,但有时也做一些让人刮目相 看的事。”十一岁时出版了一本书 ,现在十二岁的她又向世人献出了这 本《正在发育》。这大概是属于近年被炒得很厉害的所谓“天才儿童写 作”吧。我对此并无兴趣 ,而且在我看来 ,“天才”之类的桂冠是有可能成 为扼杀人才的一把屠刀的。我注意的是作者的如下辩白 :“大人根本不 了解我们小孩的生活 ,把我们想像得太天真太简单啦。我们的生活 ,是 他们绝对想像不到的。”这正是我所担心的 :这些年我虽然在关注中小 学的语文教育 , 但心里一直没有底 , 因为我受到生活环境的限制 , 很少 接触今天的孩子 ,当然更谈不上了解 ,那么 ,我为孩子们所做的一切 ,真 的是他们所需要的吗 ? 对于我这样的既愿意为孩子做实事 , 又不了解 他们的成年人来说 ,这可是一个非同小可的问题 ,我经常为此而感到忐 忑不安。现在好了 ,孩子自己说话了 ,而且是这样一个生活在中国社会 底层 (不是大城市) 的普通学校 (不是所谓重点学校) 的普通的孩子 (不 是天才) ,我正可以从中得到某些信息。———当然 ,我也明白 ,这信息是 有限的 : 这孩子的写作从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目的 : 要写“一本书” (这是孩子母亲对她的要求) , 而人在“写书”状态与日常写作还是有所 区别的 , 总要有意无意的遮蔽什么、强调突出什么 , 这是每一个写书的 人都有的经验 ,孩子想来也不会例外。但无论如何 ,这本由十二岁的孩 子自己写的书 ,总能够向我们提供某些成年人“绝对想像不到”的、生活 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大陆的“小孩生活 (心理 ,情感等等)”的部分真实情 况。———我正是怀着这样的“期待视野”去读这本书的。 我首先注意到的是本书所运用的词汇。就随便抄一些吧 :“男女有 别”,“封建观念”,“心有灵犀一点通”,“初恋情人”(第一节) ;“玩世不 恭”,“大义凛然”(第二节) ;“划时代”,“试验田”(第三节) ;“重要机密”, 钱 理 群 孩 · 子 · 发 · 出 的 警 · 示 119 “瞻仰”,“慧根”(第四节) ;“积极分子”,“共产主义接班人”,“孺子不可 教也”(第五节) ;“另类”,“同性恋”,“醉翁之意不在酒”,“生米煮成熟 饭”(第六节) ;“发育”,“不可思议”(第七节) ;“悲壮”,“甜美”,“黑社 会”,“解放”,“战友”(第八节) ;“素质教育”,“承包”(第九节) ;“孤男寡 女”,“混混派掌门人”,“虎口余生”,“响应政策”(第十节) ;“帝国主义”, “女特务”(第十一节) ;“申请专利”,“圣地”,“蒙汗药”,“鬼鬼祟祟”(第 十二节) ;“军训”,“教官”,“帅”,“太监”,“御医”(第十三节) ;“阅兵 演”,“旁观者”,“保守分子”(第十四节) ,“弱智”,“更年期”(第十五节) ; “弱不禁风”(第十六节) ;“隐私”,“演员道德”,“含情脉脉”(第十七节) ; “女权主义”,“纯洁的美”(第十八节)“三教九流”、“混蛋”、“混球”、“混 搞”、“少儿不宜”(第十九节) ;“天旋地转”,“乾坤倒转”,“风水轮流转” (第二十节) ;“违法乱纪”,“开庭审理”,“实战练习”(第二十一节) ;“模 型”,“电脑组合”,“显示器”,“人体艺术”(第二十二节) ;“问题人物”, “深沉酷男”,“哲学”,“抽象派”(第二十三节) ;“帅哥”(第二十四节) ; “婚外恋”,“鲜花插在牛粪上”(第二十五节) ;“谋杀案”,“东窗事发”, “狼烟四起”,“四面楚歌”(第二十六节) ;“中国特色”,“思想者”,“化悲 痛为力量 ,化干戈为玉帛”(第二十七节) ;“洁身自好”,“英气逼人”(第 二十八节) ,“诗性大发”,“过一把瘾”(第二十九节) ,“逃避”,“放弃”, “批判”,“阳光下的罪恶”,“罪恶上的阳光”,“审美观”,“莫名其妙”(第 三十节) ;“生理优势”,“语言气势”(第三十一节) ;“寻找刺激”,“心有余 悸”,“薄情寡意”(第三十二节) ;“哪壶没开提哪壶”,“白眼”,“火眼金 睛”,“一票否决”(第三十三节) ;“赚钱”,“大款”,“青年企业家”,“商务 通”,“水货市场”,“深藏不露”(第三十五节) ;“革命”,“国家机构”,“爱 国”,“条约”,“社会主义辉煌成就”,“胜利”,“领袖”,“满眼泪水 ,满腹气 愤”,“满脸庄严”(第三十七节) ;“有奖的思想品德”,“集体”,“小主人”, “不怕苦 ,不怕累”,“精神”,“竞争意识”,“吃软不吃硬”(第三十八节) ; “颓废美”,“病病秧秧”,“改革开放”,“女流之辈”(第三十九节) ;“神 圣”,“空荡”,“雄辩”,“激烈”,“成熟”,“深如秋潭”(第四十节) ⋯⋯ 之所以不顾行文的累赘抄了这么许多 ,是因为在我看来 ,这是具有 语言社会学的研究价值的 , 也是语文教师与关心孩子成长的成年人应 120 该认真考察与研究的。我首先注意到的是 ,这里的词汇面相当广 ,包括 政治、经济、法律、教育、伦理道德、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生理、心理 ⋯⋯各个方面 ,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掌握(知道 ,基本懂得其含义 ,并且能 大体正确地运用) 这么广泛的词语 , 这确实令人惊异 : 这显示了孩子学 习与运用语言的巨大潜力 ,而我们过去是严重地低估了 ;而透过这些词 语 , 我们更可以看到今天的孩子的“生活世界”并不像我们成年人想当 然的那样狭窄与单纯 , 或者如作者所说 , 我们确实把孩子“想像得太天 真太简单”了。再做进一步的考察 ,就可以发现 ,孩子拥有的这些词汇 , 有许多显然来自学校的教育 , 来自书本 , 但更多的恐怕是来自社会教 育 ,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这些成年教育者所严重忽视的。这里 ,一个最 引人注目的现象 ,就是世俗语言大量进入孩子的生活世界与语言世界 , 从而提醒我们注意电视文化、网络文化等流行文化对孩子的巨大影响 超过了学校教育的影响 ,这与当下学校教育所存在的弊端显然有关 ,而 且学校教育通过社会流行文化的改造所发生的变形 , 也同样发人深 思。我在一次关于这本书的研讨会上 ,听到一些网络文化研究的专家 , 谈到“网络写作”的某些特点 ,例如 ,某种程度上它是一种智力的竞赛 , 要求敏感的快速反应 ; 它的语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 比较庞杂 , 而且多 用调侃的语气等等 ; 对照这本《正在发育》,我们是不难看到这种“网络 写作”对当今青少年写作的影响的。我在阅读这本书时 ,既惊异于其用 词的广泛 ,更惊异于这位小作者在运用这些词语时 ,自觉不自觉地赋予 的“反讽”的意味。这里不妨随手再举几个例子——— 当我激动着心 ,颤抖着手 ,走进了会议室。啊 ,神圣 ,啊 ,庄严 , 啊 ,空荡 ,啊 ,干净。但是我这个离十八岁还有八年的孩子 ,在这地 方 ,竟有些不知所措 ,措手不及 ,手足无措了。(第四十节) 到了期末 ,我们的思品竟然都上了九十分 ,我是一百分。 因为那些思品题目都很简单 ,一目了然。⋯⋯ 还有问答题 :为什么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 答 :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集体的小主人。都要积极参加集 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 ,我们都要发扬不怕苦 ,不怕累的精神。积 极动脑筋 , 想办法 , 为集体活动作出自己的贡献。只有这样 , 集体 121 才能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而且集体就像一辆自行车 , 少了一 个零件就难以前进 ,所以我们更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再说 ,积极 参加集体活动 ,就是热爱集体的表现。(第三十八节) 我希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怪胎 ,与所谓的俗人区别开来 ,我希 望自己的审美观与凡人不同 ,就是把狗屎看成艺术品 ,把艺术品看 成狗屎 ;大声赞扬阳光下的罪恶 ,批判罪恶上的阳光。 我盼着长大 ,长大就不用上学了 ,可以天天在家里当疯子。我 要躲在角落里 , 像发怒的狮子 , 拼命地创作人们永远也读不懂 , 但 我死后身价百倍的东西。我只吃美丽的树叶 , 吃百合花 , 吃天堂 鸟 ,不吃人们丢弃的骨头。我死前不要割掉耳朵 ,我要在湖里飘啊 飘啊 ,我是空心的魂魄。(第三十节) 在这里 , 我们又发现了 : 孩子们实际上是有两套写作的 : 一套是学 校教育中课堂上的写作———我估计前引的思想品德课考试中的“问答 题”的写作大体上是从考卷上抄下来的 :其显著特征是说大话、套话 ,说 成年人 (老师 ,考官)要求他们说的话。顺便说一点 :近来看学生的课堂 与考试中的作文 ,又发现了另一种类型的写作 ,我称之为“伪写作”,即 假抒情 ,假天真 ,以至假叛逆 :故意作翻案文章。这与前述大话、套话写 作其实都是中国古老鬼魂的再现 :前者即所谓“八股”,后者就是“策论” 的变种 ,其表现形式不一 ,但对个性化的心灵自由表现的独立写作的压 抑却是共同的 ,“五四”先驱者们为着人们的思想解放 ,曾对之作过尖锐 的批判 ,但早就被遗忘 ,又作为“必须遵循的写作模式”向我们的孩子推 销与强迫灌输了。但孩子也有自己的应对办法 : 当他们有可能做课外 的“另一种写作”时 , 如像本书的小作者那样 , 就往往用一套调侃的笔 墨 , 将学校写作的模式全给消解了。这大概也是一种反叛 , 或者叫“报 应”吧。但如果再做进一步的考察 ,就会发现 :这样的调侃笔墨也是自有 资源的 , 这就是前文所说的流行文化与流行写作的影响。这里也同样 存在着一个陷阱 : 如果陷入盲目模仿 , 也会成为流行文化的俘虏 , 自觉 不自觉地按照惯常的、共用的、流行的写作模式与来进行表达 , 结 果同样会失去自我和写作的相对自由与独立 (绝对的独立与自由写作 是不存在的 ,这涉及另一个重大问题 ,需要以后做专文讨论) 。至于本书 122 的作者 , 应该说她的写作基本上还是一种没有多少拘束与顾忌的真实 而真诚的表达 ; 但流行文化的影响也依然给她带来了一些限制。比如 我在读这本书时 , 在最初的惊异过去以后 , 冷静下来想想 , 在她用词的 广泛———这自然构成了某种程度上的“丰富”———的背后 , 又发现了某 种词语的“单调”与“贫乏”:这倒不完全是年龄的局限 ,恐怕更重要的是 折射了流行文化的局限 : 它是一种民族与人类文化的“平均数”的表 现。我这里并无意根本否认流行文化的意义与价值———如前文所 , 社会流行文化对开拓孩子的视野 ,扩大学生的语言资源 ,开发他们的写 作潜力 ,自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甚至认为 ,如果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 , 恐怕是不可能出现像本书小作者这样的“超前写作”的。但同样不可否 认的是 , 如果孩子的精神营养只限于或过分依赖于社会文化的平均水 平 , 那他的精神发展是有可能趋向于平庸化的。正是在这里显示了学 校教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按照我的理解 , 学校教育主要任务 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人类与民族精神文明的精华正凝聚于 其中 ,阅读经典可以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占据了精神的制高点 ,这对他们 的终生学习与精神发展的意义绝不可低估 ,而且可以与流行的“快餐读 物”的阅读形成一种张力 ,这对学生的健全发展也是绝对必要的。当然 , 对于已经习惯于快餐阅读的孩子 ,阅读经典是有一定的障碍与困难的 , 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这本是学校教育的任务。 如果把讨论再深入一步 ,就会注意到 ,像《正在发育》这样的“调侃 式的写作”并不是个别的。近年出现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些比较 敏感的、有才气的中小学生写的作品 , 大体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调侃味 , 除了前述流行文化的影响 ,恐怕还有更深层面的原因 :这正是我所要探 求的。于是 , 我注意到本书小作者对她所生活的周围世界的观察与描 写。书中有一节是写自己“演节目”和看老师们“演节目”的 ,而且用了一 个相当特别的题目 :《跪着演节目》———这既是写实 ,恐怕也是孩子在看 节目时的感觉。而在我看来 ,这一节描写是具有某种概括性的 :整本书 写的就是孩子们如何看大人们“演节目”。———尽管小作者写作时未必 有这样的自觉。这里不妨也举几个例子 ,这是孩子眼里的“上课”——— 我们的社会书分四个单元。第一个单元是“近代的中国”, 简 123 称为“条约”;第二个单元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近代革命”,简称 为“胜利”; 第三个单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 简称为 “机构”;第四单元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简称“成就”。 我们班同学不可否认地都爱国 ,因为我们都很怕上“条约”。 又该上条约了。老师身穿黑色旗袍。自然满眼泪水 ,满腹气愤 地走进教室。 一声“上课 ! ”俺们立刻闻声变色 ,从十分高兴 ,变为无比激动 无比愤怒。⋯⋯ 我们班同学还是不可否认地爱国。所以我们喜欢上“胜利”。 老师身穿大红旗袍 ,自然满脸庄严。 ⋯⋯⋯⋯ 上“机构”时 ,老师身穿铁路制服。“机构”课比较枯燥 ,就不说 了。 我们最喜欢上的是“成就”。 老师改革开放 ,身穿一个又大又叉的旗袍 ,胸前还开了一个水 珠形的漏洞。 这一单元的特点是 :讲得俺们都不懂。(第三十七节) 孩子眼里的“军训”是这样的——— 我们很激动 ,因为事先听到一些关于教官的小道消息 :最凶的 教官 ,个子最高 ,最帅 ;最温柔的教官 ,个子最矮 ,最逊。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开训了 ! ”我们一股脑儿跑了出去看教 官。 遗憾的是 ,教官躲在教导处不出来 ,害羞。 我们站好队后 , 教官出来了 , 我找到了那个头最高的 , 看上去 果然凶 ,年轻 ,挺帅 ,黑脸。我们又找了一个个子最矮的。哇塞 ! 是 个大红脸 ,脸还特别大。 总教官长得蛮好看的 ,五官端正。戴的帽子也比别人好看 ,是 歪歪的 ,软软的 ,特别像空姐。(第十三节) 就连爷爷的“葬礼”,孩子最“感兴趣的”,也是请来了四个乐队 :“第 一个只会奏哀乐 , 第二个是流行乐队兼点歌台 , 第三个是戏班子 , 不过 124 不化妆。第四个是锣鼓班子 ,全是由残疾老头组成的。”于是 ,孩子就看 起表演来 :“最敬业的就是残疾老头乐队”,“他们对外界不闻不问 ,不听 不看 ,不恚不怒 ,不走不蹦 ,化悲痛为力量 ,化干戈为玉帛。令人赞叹的 是 ,他们敲的全是一个节奏。更令人赞叹的是 ,一喊‘开饭了 !’他们聋的 也不聋了 ,瘸的也不瘸了 ,瞎的也不瞎了 ,互相搀扶着 ,团结一致 ,奔向 饭桌”。(第二十七节) 本书好几个地方都出现了“旁观者”这个词 (十四节) ,还有这样的 描写 :“教室里⋯⋯高朋满座 ,人声鼎沸”,全班人“早已拭目以待 ,等着 看一场好戏”(第二节) : 孩子们正是这样以旁观者的眼光 ,“看”我们成 年人“表演”。而且看着看着他们自己也表演起来了。比如他们“学雷锋 , 做好事”:“见到窗子就擦 , 见到垃圾就扫 , 见到老人就扶 , 见到小孩就 抱 ,见到女人就⋯⋯带路 !”就是将“学⋯⋯做⋯⋯”与游戏、表演结合为 一体的 ,因此 ,最后的经验是 :“学雷锋一定要在公开场合 ,不要躲 在犄角旮旯里学”(第三十一节) ,还有“表演”天真与激情 :在学校组织 的春游里 ,就出现了这样的场景——— 见到一朵花 ,就围着它赞美 :“哇 ! 美丽的花儿呀 ! 给它取什么 名字呀 ! ” 见到一棵树就背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 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也不管它是不是柳树 ;见到一棵草 就惊呼 :“哇 ! 这么大的草原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哩 ! ”(第二十九节) 而且孩子也有了“被看”的感觉 : 书中有一节写到加入少先队的宣 誓仪式 ,“从台下看 ,我们庄重严肃 ,偶尔的骚动 ,反而成了活泼。而且从 台下看 ,我们是一群有慧根的小娃子 ,无师自通 ,自学成材”。而孩子自 己的感受却是 :“天知道 ,天知道⋯⋯”,“(我们)好傻呀”(第四节) 。 应该说 ,十二岁的小方舟写着这一切的时候 ,并不含有自觉的批判 意识———这是她与成年人的 , 以及某些高年级的学生的反讽写作不同 的地方 : 她只是以一种近乎游戏的心态写下了她和她的小伙伴的真实 的观察与感受 ,或者如座谈会上的一位朋友所说 :她向我们成年人的世 界做了一个“鬼脸”。但或许正是这样的“无意识性”反而达到了一种真 实的揭示 :我们成年人 ,我们的教育 (从学校教育 ,到家庭教育 ,社会教 125 育)都在“演戏”,而且在我们的影响、引导下 ,孩子们从小也学会了一边 “看戏”,一边“演戏”。这是真正触目惊心的。而正是这样的“边看边演”, 严重地伤害、扭曲了我们的孩子的心灵 , 特别是那些敏感的、聪慧的孩 子 ,更是以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多少有些“看透”的眼光来看世界 ,调侃 着成年人 ,也调侃他们自己。———或许正是我们这个全国上下都在“演 戏”的国度 ,培育出了这样的“调侃的一代”?猛然间意识到这点 ,我为之 一震 ,心里沉甸甸的 ,好几天都在想着 ,以至于感到不安 ,甚至有些不知 所措。我不止一次地这样问自己 ,也很想问问所有的中国的成年人 :当 我 ,你 ,他 ,我们所有的人自觉地 ,不自觉地 ,自主地 ,不自主地陷入了全 民的演戏 (还有全民的腐败) 时 ,我们有没有想过 ,这在我们的敏感的 , 也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孩子的心灵上 , 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应 ? 难道我们 一点也不害怕“成年人犯混、犯罪 ,在孩子身上得到惩罚”这样的“报应” 吗 ?我们已经没有了“爱”,如果连“怕”也丧失了 ,那我们真要落到“万劫 不复”的地步了。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 ,或者还有 ? 救救孩子⋯⋯” 首先要救的 ,还有我们自己。 二??二年二月十三日写毕 (《正在发育》,蒋方舟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国民日日报》与 《国民日报》 蔡文锋 《读书》二 ○○三年一期第 70 页 《小税票上的“革命”》一文第二段第 七行。《国民日报》应为《国民日日 报》。我给贵刊的电子邮件中写的是 《国民日日报》, 贵刊刊出时有误 , 为 不误导读者 ,请予以更正。 《国民日报》至少有两个。一是一 八七九年在香港创刊的《维新日报》, 后易名《国民日报》。另外还有国民党 革命派在湖南创办的《国民日报》。 《国民日日报》是辛亥革命前在 上海由章士钊和陈独秀创办。所刊载 的文字有时论、学术、思想介绍以及 中外、地方新闻等 , 尤其重视登载揭 露清政府的昏庸腐败和社会上种种 的不平等现象。为了作者人身安全的 缘故 ,时论一类的文章多不署名。刊 行不久即遭政府查禁 ,出版了三个月 二十三天后 ,不得不停刊。
/
本文档为【孩子发出的警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