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临床应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

临床应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

2010-10-02 2页 doc 28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9226

暂无简介

举报
临床应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临床应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 临床应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 2010年08月19日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大 中 小】 标签:合理用药 抗生素 滥用 寻医问药   【关键词】  滥用抗生素的现象   抗生素治疗在临床治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很多医生只重视抗菌药物的治疗作用,而对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关注不够。随着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使用,乱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时有发生。总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掌握适应证不严格:使用抗生素应该有明确的指征,根据抗生素的类型、相应的细菌感染类型,以及感染的程度,有选择性地准确应用。如果不是细菌感染就不应...
临床应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
临床应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 临床应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 2010年08月19日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大 中 小】 标签:合理用药 抗生素 滥用 寻医问药   【关键词】  滥用抗生素的现象   抗生素治疗在临床治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很多医生只重视抗菌药物的治疗作用,而对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关注不够。随着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使用,乱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时有发生。总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掌握适应证不严格:使用抗生素应该有明确的指征,根据抗生素的类型、相应的细菌感染类型,以及感染的程度,有选择性地准确应用。如果不是细菌感染就不应该使用。如流感或其他病毒感染以及人流手术不合并感染,均不该使用抗生素。   用药方法不当:抗生素一旦使用,则必须给予足量。剂量小不但疗效不好,而且可导致细菌性耐药;剂量大不仅浪费,而且增加不良反应,必须正确掌握剂量。   不能合理选用敏感性较强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出现更换过于频繁和久用不换的现象。用药短,不足1~2天,甚至使用1天就换药;用药长,可达10~15天,甚至更长时间,对患者不做任何实验检查,造成患者对此种药物的耐药或菌群失调。   对禁用或慎用的药物,不能合理筛选。许多抗生素能引起变态反应,肝肾功能及神经系统损害。单以甲硝唑为例:它是一种广谱抗厌氧菌感染的药物,但应用于肝、肾功能不全及孕产妇患者时,弊就大于利,可造成医源性损害。   使用抗生素单一:个别医师在使用抗生素时,根据自己的特殊嗜好,不论何种细菌所致感染,千篇一律使用自己熟悉或偏好的抗生素,达不到真正的治疗目的。   不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联合用药不当:联合使用抗生素的目的,在于提高疗效或减少个别抗生素的用量,来减轻毒性。对我院100张处方调查中发现,联合用药不当可达12%,盲目使用4种以上抗生素屡见不鲜。   医生不注意处方配伍禁忌:某处方配伍禁忌分析,土霉素与胃舒平、乳酶生合开,为不合理处方配伍。同一张处方开有2~3种同类药物。例:红霉素与乙酰螺旋霉素同属大环内脂类抗生素,作用机制基本相同,主要抑制细菌的肽链延长和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由于红霉素与螺旋霉素竞争核糖体上的结合位,而且亲和力大于乙酰霉素的抗菌作用,故二者联用不增强抗菌作用,反而增加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二者不宜联用。   严格掌握抗生素适应证   为了加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高药物的有效价值,要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   抗生素的使用必须有明确的指征。过去由于乱用预防治疗,因而造成四环素类抗生素已不适合作为化脓性链球菌的首选药,这是细菌对此类药产生耐药性的严重后果。使用抗生素必须避免无根据随意联合应用,无根据的滥用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增加毒性反应延误治疗,甚至造成很难治疗的二重感染。一般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在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或诊断不明的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混合感染情况下才能使用。   病毒性疾病不宜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感染无疗效,伤风、流感患者经常接受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   发热原因不明,不宜应用抗生素,一般除病情严重时或高度怀疑细菌感染外,发热原因不明不宜采用抗菌药物。故应用后常常会使致病微生物不宜检出,或临床表现不典型而延误治疗: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尤为突出,因此对发热不明的患者,不能盲目使用抗生素,以免延误治疗。   讨论   怎样才能做到在临床治疗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呢?   首先应该了解各类抗生素的结构和性质特点,只有充分掌握了药物基本的化学信息和作用机理,才能更好在临床治疗中合理使用各种抗生素。下面分述各类抗生素分类及特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复方制剂;氨基糖苷类(静止期杀菌剂,剂量依赖型):其作用机制为对敏感菌蛋白质合成的三个阶段均起阻断作用,最终造成核蛋白体耗竭及蛋白合成受阻,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膜内物质外漏,加速菌体死亡,为静止期杀菌剂,属剂量依赖型,杀菌作用与峰浓度有关,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耳、肾毒性及神经肌肉阻断作用;大环内酯类(速效抑菌药):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阿奇霉素对G+球菌作用差,对流感杆菌作用加强,半衰期长,可每日1次给药,对性病有效,后遗作用时间长,可达2周;四环素类(快速抑菌剂):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药物(FQNS)  由于口服吸收好,粪便及尿液中浓度高,存留时间长,故目前在治疗肠道细菌感染性腹泻及泌尿生殖道感染中仍为首选抗菌药。此类药物与氨基糖苷类合用有协同作用,特别在泌尿系感染方面,两类药物联用有双重抑制作用,不仅能增强疗效,而且可以减少用药量和对肾的不良反应;磺胺类及呋喃类,其作用机制为影响叶酸代谢,呋喃类主要用于尿路感染,磺胺类主要用于菌痢、胃窦炎(Hp)。注意:对肾功能不全、妊娠期、1个月婴儿、G-6-PD缺乏者禁用,乳妇停哺乳。   其次应该充分掌握各类抗生素的药物相互作用信息和机制。例如青霉素在中性溶液中稳定,应用生理盐水溶解,在酸性(GS)或碱性(SB)液中迅速分解,所以一般青霉素药液中不加其他药物,以免损失效价。其配伍应用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不宜与升压物质合用。②不宜与VitC合用。 ③不宜与含醇药配伍。 ④不宜与碱性药物如氨茶碱、碳酸氢钠或磺胺类(如磺胺嘧啶)合用。⑤不宜与叔胺类药物配伍。⑥青霉素G可抑制肝素的抗凝作用。⑦青霉素类与氨基糖苷类合用。⑧不宜与阿拉明、多巴胺合用。⑨与四环素类不宜配伍。   再次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正确合理地联合使用抗生素,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 ——《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1月10卷1期 作者:倪秀兰    作者单位:134001吉林省通化市妇幼保健院
/
本文档为【临床应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