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朋友从国外回来

2010-10-03 11页 doc 73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0257

暂无简介

举报
朋友从国外回来朋友从国外回来,想投资开一个日式料理店,我帮他选择了无数的铺面,最后他从中挑选10个,把它们在位置\环境\布局等方面的优劣一一列成清单,反复比较,从中优选出3个,然后把这3个店委托一家信息咨询公司做市场调查,最后确定下其中的一个 朋友从国外回来,想投资开一个日式料理店,我帮他选择了无数的铺面,最后他从中挑选10个,把它们在位置\环境\布局等方面的优劣一一列成清单,反复比较,从中优选出3个,然后把这3个店委托一家信息咨询公司做市场调查,最后确定下其中的一个.朋友又请来装修公司,详细地讲解他的意图. 店终于按照要求装修好了,可他还...
朋友从国外回来
朋友从国外回来,想投资开一个日式料理店,我帮他选择了无数的铺面,最后他从中挑选10个,把它们在位置\环境\布局等方面的优劣一一列成清单,反复比较,从中优选出3个,然后把这3个店委托一家信息咨询公司做市场调查,最后确定下其中的一个 朋友从国外回来,想投资开一个日式料理店,我帮他选择了无数的铺面,最后他从中挑选10个,把它们在位置\环境\布局等方面的优劣一一列成清单,反复比较,从中优选出3个,然后把这3个店委托一家信息咨询公司做市场调查,最后确定下其中的一个.朋友又请来装修公司,详细地讲解他的意图. 店终于按照要求装修好了,可他还不放心,让我们帮他挑毛病. 我说:”挺好的,赶快开业吧,早开一天早赚钱.”朋友看着我说”正式开业还要等一一个星期.在国外,不能让客人有任何不满意的地方.现在开业,我没有反握,所以我付费请咨询公司替我找最挑剔的顾客来免费试吃.””你也太认真了,先开业,发现问题再改也来得及.””不,我不能拿顾客做试验.我做过调查,开业最初10天进店的顾客,基丁就是你店里长期的顾客.如果你在这10天留不住顾客,你就得关门.” “为什么?”我有些不解,”一个新开的店,有点不足是难免的,客人也会谅解,下次改正就行了.””不,在国外,没有下次,只给你一次机会.我刚到国外和当地人交往时,觉得他们很傻,你说什么他都信,你如果想骗他其实很容易,但是他只给你骗一次,以后永远不会再和你来往.” 我看着朋友,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这些天来他如此认真.因为他深深知道,这既是他的第一个店,也可能是他最后一个店,成败只有一次. 学无止境 学习从来没有够的时候.人的一生要学的东西有很多,应该有的放矢,缺什么,补什么,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学习有利于人生的进步,还有利于人于生活的充实.因为学不够,就会谦虚谨慎.越学越会觉得自己无知\渺小,则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就越大.每日一言:终生学习,越学越年轻. 认识你自己!振作起来:做个飞翔的美梦;敞开胸怀:不必在意胜与败;重塑信仰:点燃亮丽的人生。 做自己(1)   每个人都像是一本书。你必须用一双认真的眼睛去观察,用心去阅读,方知这是否是值得你一生收藏的好书。千万不能因为书的外观破旧,或封面不起眼而不愿去翻阅。不主动去品味文章隽永的结果,你将可能错失一座宝矿。 古希腊巴那斯山入口处的巨石上,镌刻着这样几个大字:认识你自己!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人类的最高智慧就是认识自己。 就像一个人为了爱他人而必须了解那个人和他的真正需要一样,人必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以便理解自己生命的意义,自我的价值和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并认识怎样才能实现这些需要。 记得有一个朋友曾问我:长江上有几条船?在我被弄得莫名其妙时,他得意地告诉我:长江上只有两条船:一条叫“名”,一条叫“利”。 人生真的就这么简单吗?你得到了“名”和“利”就快乐幸福了吗?还是只会使你陷于更大的空虚之中呢? 其实很多人并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目标,他们大都以社会的价值观为自己的价值观。大多数人会告诉你,他的人生目标就是要成功,要赚很多的钱,要功成名就,幸福快乐。但你真正静下心来想过没有,这是你真心想要的吗?还是只是采用了别人的想法,活在了别人的模式里?或者只是深植在你脑海中的社会价值标准? 其实非常奇怪地是,人们都不知道自己是谁,真正的需要是什么,却要尽力成为某个人,在生活中不停地追寻。这不是盲人骑瞎马吗? 在你的生命中,最重要、最值得追寻的到底是什么?你有没有试着去寻找答案? 如果没有自己的价值观,不了解自己的本质,忽略对真我的认识,那么,心灵的迷失,人云亦云的随波逐流,就是必然的后果,也就摆脱不了萧伯纳所说的这种循环论式的痛苦。太强的功利观,也许会造就一大群杰出的工程师、律师、医生、企业家和政治家,但却会让他们缺少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生命的热爱,终究导致对生命意义的怀疑。 人应该找回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生命。人生是一出戏,在自己生命的舞台上,我们是制片,是编剧,是导演,更是主角。我们是这出戏的中心,四周的人,充其量都只是配角而已。 卢梭说:对于整个世界我微不足道,但是我对于自己确是全部。 了解真我,能时时保持着这个真正的自己,才能完成上天赋予自己的使命。只有把“心”稳住了,在生命的汪洋大海里,才能平稳地驶往我们的目的地。 一、做自己“我是谁?有什么证据来证明我是我自己?” ——意大利剧作家皮兰。得娄“生命的可贵之处在于做你自己。”神学家坎伯在《坎伯生活美学》这本书里开宗明义说了这样一句触动人心的话。19世纪的浪漫主义代表,小说《金银岛》的作者罗勃。路易斯。史蒂文生也说:“做我们自己,并尽其所能地发挥自我,是生命惟一的目的。”。自我的迷失在古代,铝非常罕有,因此铝成了妇女们贵重的饰品。后来,当人们懂得从土中提炼铝,铝被大量生产后,铝也就不值钱了。钻石、黄金为什么贵重呢?不也因为它们罕有吗?所以凡是高贵的东西,都一定是罕有的、独特的。那么同样道理,你的高贵,也因为你的独特性,你的个性。如果你丧失了独特性,也就丧失了你的高贵。 现在保护珍稀动物很重要。如果一只大熊猫被人枪杀了,大家会感到愤怒,为了拯救濒临绝种动物,人们会捐款、捐助,表现爱心。有一句广告辞这样说:地球是生命的天堂,但生命并不是人类才拥有。媒体的宣传,动物保护者的亲身历行,使我们认识到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但对于人种、文化的保护呢?不论怎样的民族,不论她是多么弱小,文化多么原始、落后,她都是我们人类大家庭的一员,都应该得到尊重,获得发展空间。但我们往往并不如此。由于偏见,由于缺乏理解,我们会有种族歧视,会嘲笑别人的文化,这正是人类妄自尊大,最野蛮的劣根性的表现。我们知道动物种群丰富,世界才精彩,才能维持生态平衡。同样道理,我们的人种、文化多彩多姿,世界才能交融,才丰富多彩,才不至于单调、僵化、死板,才能在各种习俗中得到启发。悉尼奥运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澳大利亚人民对土著的热情。从开幕式上富有民族特色的土著舞表演,到澳大利亚著名土著运动员的400 米赛跑,全澳大利亚人民为之而疯狂,甚至连最荣耀的开幕式点火仪式也选择了土著运动员。澳大利亚人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日益被同化的土著文化,表达对土著民的尊敬。同样,很多去西藏旅游的游人,回来后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希望保护西藏的文化,不要被汉化,不要丧失了西藏民族的特色。 在交通、资讯越来越发达,地球就像一个大村庄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希望各民族都能保持自身的特色,不要被同化。现在不是强调多元化的社会吗?因为这样的社会才有创造力,才有旺盛的生命力。但我们在保护动物物种,保护民族特色的同时,是否忘了保护我们这个世界最基本的单元——个人的特色呢?而这才是丰富世界,让世界充满各式色彩的最重要因素。 虽然我们吃着同样的食物,受着同样的教育,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中,但并不能因此而抹杀我们每个人的个性,也就是独特性。如果大家都被培养成了完全一样的人,这个世界也就太单调了,也就没有了丰富多彩的创造力。就好像一支足球队,即使11名队员全是马拉多纳,也不一定能赢得比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个性,也就意味着世界的多姿多彩,也就意味着世界的变幻无穷。就像一个球队,要有踢前锋的,还要有中场,有后卫,有守门员,这才完整。而社会的复杂性远胜于一个足球队,这就更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独特的能力,都能在社会中去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这样的世界才是完整的,才是富于变化的,才是拥有无穷的生命力的。 但是现代,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人们已越来越失去了自己。自我的概念已从“我是我所有”转变为“我是你所需”。生活在市场经济中的人,仅仅成为了一种商品,成为了别人的需要。“我”已不是我的主导,“我”仅成了社会中的交换价值。我能将自己换得一个好价钱,就是成功;如果我不被人需要,交换不出去或者交换不到一个好价钱,就是失败。比如所学的专业将来是否有好的回报,求职报酬是否高,做的生意是否能赚到更多的钱。人关心自己,仅是关心自己是否能在市场上获得最令人满意的价格。个人是否成功的概念,也仅成了在市场上是否成功,自己是否能在商品社会换到优越的物质享受。 人们的行为和感觉也越来越像机器,每天按部就班,从未真正体验过自己的任何事情,我们所体验的自己,完全是别人认为我们所应该是的人。没有属于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快乐。活着仅只是活着,失去了纯真,失去了想象力,失去了创造力,拘谨取代了幽默,僵死取代了活跃,人人脸上扮着严肃,却忘记了欢笑,忘记了顽皮。 我们逐渐地迷失在这个社会中,丧失了个性,丧失了尊严、丧失了自由的意志,丧失了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快乐,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证据来证明,我就是我自己呢?就像意大利剧作家皮兰。得娄说的:“我没有身份,根本没有我自己,我不过是他人希望我是什么的一种反映:我是‘如同你所希望的’。” 我们像一个酱菜缸里泡出的泡菜,全都一个味,我们丧失了自己,这种丧失的结果必然导致对自己身份的怀疑。如果我不能肯定自己的身份,只能假定自己是什么人,那么“我”是谁呢?意大利剧作家皮兰。得娄在他的戏剧中,曾说明了现代人的这种感觉。他提出这个问题:“我是谁?我有什么证据来证明,我是我自己。”如果你已经丧失了个性,丧失了自由的意志,丧失了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快乐,那么,你还有什么证据来证明,你就是你自己呢? 如果你从来就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你自己而真正地生活过,那真是一种悲哀啊! 有位老教授告诉我:“人开始是人,逐渐就变为虫了。” 我们生来是人,但随着长大,生存的需要,我们开始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我们开始迎合人、讨好人,在社会中学会圆滑,变得八面玲珑,于是我们越来越失去自己,由人变为了虫,由有个性、有思想的自己,变成了仅为适应社会而生存的虫。 人不应该是虫,应该顶天立地,做世界的主人,我自己就应该是我生活的中心。 人们并不根据自己的思想、情感、感觉、意识去体验生活,而是根据他们的想象去体验生活。就像一个受催眠的人沉溺于对催眠师的屈从,他的思想感觉都受催眠师的指挥,甚至当他从催眠中苏醒过来后,他还是遵从着催眠师的示意,虽然他以为此时是他自己在判断,他是一个主动者。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的思想和感觉都在无形中受着社会的某些习俗或舆论的左右,但我们还往往以为是按自己的意识和信念在行动。 有次听一位作家的讲座,他说作家应该是社会良知的代言人,所以他们不应该盲目地服从于任何人、任何权威,他们只应该听从于自己的个性、理性和良心。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这样,个性、理性和良心正是照亮我们人生道路的3 盏神灯。 个性是证明我们自身存在的惟一特性。实际上越是勇敢、坚强、有智慧的人,便越能在社会中保持自己的个性、思想,不容易为他人、为社会所利用、左右。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体现着人性。虽然,我们在智力、健康、才能各方面有所不同,但我们都是人,谁也不是谁的上级和法官。 我相信,人只有实现自己的个性,永远不把自己还原成一种抽象的、共同的名称,不能用一个“人”字涵盖了我们全体,我们每个人才能为人类这个整体做出更大的贡献。人一生恰恰是既要实现自己的个性,同时又要超越自己的个性,为整个人类做出贡献,完成这样一个充满着矛盾的任务。 要点:健全的人应该只听从于自己,听从于自己的个性、理性和良心。 做自己(2)   现在大家都说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但如果没有了独特性,又怎么能有创新呢?没有了独特性,就意味着大家都一样,也就意味着平庸,意味着你对于这个社会可有可无。你与别人一样,那别人就可以代替你,社会就可以没有你的地位。 其实这个世界上能成功的人也都是与众不同的人。所谓与众不同,也就是不随大流,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独立见解,自己的生活方式。 通用汽车公司、IBM 花了近百年才创下的基业,比尔。盖茨仅用十数年就完成了。李嘉诚在传统经济领域耗了大半生赚来巨额的财富,李泽楷在几天内就做到了。世界真奇妙,中国排行榜上前50位的巨富,已有多人只有20至30来岁。他们的成功是因为他们赶上了一个创新的时代,在这个飞速变化发展的时代,要能超越众生,要能捕捉住机会,就必须有个性,有丰富的想象力。 成功的道路万千条,只有个性强烈的人,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没有个性的人,只会随波逐流。 但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有什么时候是真正按自己的意愿生活,真正做了自己呢? 出生的时候,父母带着喜悦将我们当成了他们独特的宝贝,但以后他们将我们送进了学校,我们就成了学校这条流水线的一个产品,从小学直到高中,和其他同学一样,都在接受着同一个模式的铸造;高考后,终于能按自己的意愿挑选专业了,但那其实也不是自己真正的意愿,因为有分数的制约;大学毕业了,可以工作了,但工作也不是自己真正的意愿,因为有专业和用人单位要不要你的问题。 从小我就喜欢看战争片,幻想着自己能像一个真正的将军那样做出重大的战略决定。现在虽然已不可能有那种指挥千军万马的战争,但我可以对我的人生,这个重大战役做一个决定。 我喜欢在台上像个英雄般地被众人鼓掌,而不喜欢坐在台下为台上的英雄鼓掌。我不是生活的观众,我是生活的主角,我的生活应该由我来安排,应该由我自己来决定,而不是由别人、由环境来决定。我要驾驭自己的生活,按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地过。 我这一生都没有为什么事而奋斗过,那为什么不能为内心的梦想而彻底地奋斗一次呢? 人的自我认定往往是受经验影响或者只是听从了别人的看法,但其实人的自我认定并不受限于个人经验,而只受限于你对这种经验的诠释。你要怎么来认定自己,只是取决于你的决定。到底你想将什么套在你身上,你给自己贴上怎么样的标签,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怎样认定自己,你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很懒,没有毅力,在那次全国订货会后,货订出去了,但书还未完成,于是我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整理、写出了两本书。那段时间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写作,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我感觉到了自己前所未有的勤奋和顽强,我认识到自己并不懒,也并不缺乏毅力,以前的感觉,其实只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喜爱的工作,没有感受到从工作中体现出来的那种成就感、自我价值感,没有找到从工作中焕发出的那种热忱和喜悦。 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你对自己的看法也许是不真实的! 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能力,认识自己的快乐,走出习以为常的生活,走出平庸,改变自己,挑战自己,这是人一生的任务。 要点: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走自己的路中国道教的核心思想是“无为”,但有次看书,发现西方有位学者的观点很新奇,他认为道教的无为思想只是为了提高效率。 老子也说:“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不是真正的“无为”,只是为了排除干扰,将精力集中在真正的“有为”——求道上。 我特别喜欢老子强调的“宠辱不惊”,不论“宠”与“辱”,都只是外在社会对你的反映,是虚幻的,做人最真实的还是追求自己的目标,自己的快乐。所以我做人喜欢保持低调,在平淡中踏实地追求自己的价值和快乐。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自我是什么呢?我的自我代表一连串的意愿、憧憬和欲望;我的自我是种种幻想、向往和灵感的汪洋大海。这些都在我的胸襟中汹涌澎湃着。它们使我像这样地生活着,像这样地努力着,像这样地快乐着。 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与所有人都不一样的人。“我”使我与“他”、与“你”都有所不同。这个“我”就是个性,是个性导致了我与他人的不同,使我得以区别于他人。我不喜欢与他人穿同样的衣服,不喜欢与他人有同样的发型,不喜欢未经思考就附和他人的观念(即使他是名人、圣人),不喜欢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我喜欢另辟蹊径,喜欢独立思考,喜欢将别人的思想化为己用,我吸收别人的,但表现出来的却应是自己的。 “我”不只是一个形体,不只是宇宙或自然中的一个分子,不只是路边的一棵树、一株草,或者家里喂养的一只猫、一只狗。“我”应该有我的感觉、我的思想、我的行动,有我所见的、我所听的、我所想的,有我的痛苦、我的欢乐,“我”就是我的中心,我的一切就是我的帝国。 发现自我的存在是生命的真正开始。于是,每一时刻就是一个新的发现,每一时刻都带来新的快乐,一个新的难解之谜打开了它的门,一种崭新的爱开始在心中滋生——一个以前从未感到过的新的慈悲,一种对美、对善的新的敏感度。 我为什么要活着呢?我是带着使命来到人间的。我有意志,我渴求,我爱,单单为此我才礼赞生命。 要点:生命的可贵之处在于做你自己 生命中重要的不是表象,而是生命本身   低等人为生存劳碌,中等人为享受生活奔忙,高等人为发展自己、体现自己的价值而呕心沥血。 弗洛姆写过这样一段话:“当人们努力去获取财富,不停寻求那似乎是自己的利益时,他便失去了他的灵魂,也就是丢失了自我。如同许多幻想和白日梦一样,这种追寻只是在新奇和足以刺激人的时候,才给人以一时的满足。” 物质条件是人生存的基础,人人也都想过上优越的物质生活,但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并不是人成功的标准。如果仅以此为标准,就会成为葛朗台式的守财奴。有些人拼命赚钱,到晚上关在家里数一下钱心里就快乐了。他们赚钱不是为了享受,不是为了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他们沦为金钱的奴隶。 像个守财奴那样积攒财富,你会成为富人,但只会成为坟墓里的富人。 我也曾经努力去赚过钱,但有了钱后,我却觉得自己颓废了。我在日记中对自己呼唤:“难道整天就这样沉溺在酒色中、沉溺在自己所不喜欢的工作中、沉溺在无穷无尽的繁杂事务里?我的尊严、我的活力、我的个性呢?难道全被这个沉闷的社会吞噬殆尽了吗?我不知道我还剩下什么?除了一点动物的本能外,我已经完全丧失了自己。 孤寂地坐着,一股莫名的烦恼涌上心头,只是想流泪,但眼中已没有了泪水。我还需要什么呢?金钱?名气?还是享乐、刺激?真的,这一切我都不需要。我也算有钱、有名了,我也寻求过刺激,有过享乐,甚至都想过吸白粉,但这一切带给我的只是更大的空虚。我明白我为什么想流泪了,因为我没有创造,没有成就事业!金钱、名气、娱乐、刺激,这些填补不了我内心最深处的空虚,那种空虚是属于真正男人的空虚,是只有用事业,用成就感来填补的空虚。没有事业的生活,是每一个真正的男人所无法忍受的。活着是为了什么啊?“ 在今天的社会,人变得越来越像机器,没有了个性,没有了浪漫的遐想。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人的精神生活却越来越萎缩。作为人的个性、爱好、思想,已越来越被现实生活所扼杀,金钱取代了一切,在这个金钱决定地位、身份、快乐与否的社会里,人的动物本能被极大地张扬,而作为人的高尚的情操和精神却越来越被窒息,甚至谈到这些就会被人认为迂腐甚或耻笑。没有了个性,没有了想象力,大家都变成了社会驯养的狗。难道我们还不需要野性吗?难道我们还不需要回归自然回复我们作为狼的野性吗?这就是杰克。伦敦在《野性的呼唤》中所要呼唤我们的。 人在感觉和思考方面,在意志行为方面,已越来越失去了创造力,于是我们就只能是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也就是社会对我们的要求的模子里出来的模型。我们所有的精力都用来想要获得,而多数的人从未考虑这种获得:是不是我们真正的需要?只是见到大家都这样,于是我们也要这样。却没有停下来想想,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是不是我们想要的。在学校时,我们想要好分数,到了社会上,我们要事业成功,赚大钱,有声望,买更好的汽车,到各地观光等等。然而,如果我们能在这种疯狂活动的时候停下来想一想:“如果我真的获得了这项新工作,如果我有了这部比较好的汽车,如果我能去旅行——以后又怎样呢?这些东西是否能真的让我快乐呢?” 那么,我们的真正需要,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呢?——是什么在梦中将我惊醒?是什么在梦中让我泪眼婆娑?是没有成就啊! 我们真正的需要,真正的快乐就是发展自己的潜力,追求卓越,取得成就。 如果你喜欢享乐,见到一个漂亮的女孩,你会冲动甚至激动,然后展开追求,追求到手后,也许你还会激动,但如果没有成熟的爱情做基础,时间久了,你会觉得也就这么回事。实际上任何纯本能的享受都是这样,时间久了就会热情消退;而惟有追求卓越,发展自己,才是一种无止境的快慰。达到了一种境界会有一种更高的境界等待着你去攀登;创造、成功,不断地追求卓越,会使你永远感受到青春、活力和一种无止境的力量。这才是人世间最高级、最大的快乐,这种快乐还会净化你的心境,使你越来越高尚,越来越能体悟人生的真谛。 人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保持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追求属于自己的真正快乐,就是强者。人只有一种真正的利益,只有一种真正的快乐,那就是充分发展人的潜能,充分发展作为人类一员的自己。人应该以自己为惟一的目的,而不是服务于任何超越于人的意图的工具。不是赚钱的工具,不是社会的工具,不是意识形态的工具。我们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潜能,并对社会做出最有价值的贡献。这样,我们既与世界同为一体,但同时却又保持着自身的人格完整性。在建设性地运用我们的精力时,我们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我们“燃烧自己,却不化为灰烬”。 现代社会,科技发达,物质丰富,但自杀者和神经病患者却日趋增多。人们烦燥不安、支离破碎、无聊、厌烦、软弱、孤寂,逃避自己、逃避无能,这都是人们没有运用他们的能力,导致人生失败的必然结果。人都希望活下去,都希望快乐地活下去,而我们惟一的快乐之路就是运用我们的能力,发挥我们的所有。人如果不能运用自己的能力,他就不能实现内在的和谐与完整。每一种神经病都是人的内在能力和那些阻碍其能力发展的力量相冲突的结果。没有个人的个性、爱好、思想的生存、发展空间,没有发挥人的潜能,就不能真正地体验自我,也就是社会学家说的没有自由和自发性,这样的人在现代社会被视为有严重的缺陷。如果某一特定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达到这样一个目标,那么,这个社会就是有缺陷的。 央视二台的《对话》节目我非常喜欢。那天主持人采访了甲骨文公司的总裁埃里森,她说埃里森每周只在公司工作50个小时,其余的时间都用在了探险上。这不由使我想起了IBM 的总裁小沃森,CNN 的老板特德。特纳,他们不是都热衷于探险吗?西方人热衷于探险,而我们华人却热衷于赌。记得去马来西亚云顶赌场时,导游说: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赌场。没有公开的,就有地下的。赌和探险都是寻求刺激,但赌是用钱财作刺激,而探险则是用生命作刺激,用生命的潜能作赌本,去挑战大自然。我们应该热爱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单纯的生存是没有意义的,人的意义在于生活,生活就要不断充实自己,挑战自己,永远寻找一些新意。 我们不应该注重生命的表像——那些身外之物,而应该注重生命的内涵,让生命有质量。当然要让生命有质量,也要靠身外之物,但身外之物并不是决定因素,我也曾羡慕那些大款前呼后拥,有美女、名车相伴,出入高级会所,但一个人如果只拥有这些,而没有内在的充实,那不也只是一个绣花枕头吗? 荣誉也只是他人对我们的评价。鲁宾逊漂流到一个小孤岛上,尽了20年的努力也只能求得温饱。人是社会的人,也只有在社会里,才能发挥出力量,取得巨大成就,所以他人对我们的评价犹显重要。但这并不是我们人生的全部。有许多人,他们刻苦努力,历尽艰辛,甚至几乎奉献生命而取得成就,但最终目的也只是为了抬高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还有些人,追求名誉、地位,甚至学习知识、发展艺术,也只是为了赢得人们对他更大的尊敬。 人是多么愚昧啊!总在为博取他人的欢心而努力。别人赞扬我们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走在自己的路上,只是处在别人的路上。尤其当你明白了就像一个音乐家陶醉在满场的欢呼中时,突然发现那些人只不过是聋子,是怕别人知道了他的缺陷,所以盲目地欢呼时,你又作何想呢?我们是为自己而活,不是为任何其他人而活。 如果说我们追求的荣誉只是荣耀时,那么,现在则应追求人格的荣耀。我们不要寄望来自他人的赞美,不需要活在世人的喝彩声里。他人赞不赞美只是他们的事。我们只是努力从自身具备的品质、个性、能力、思想里,寻找对自己生命的赞美,寻找快乐的源泉。我们只是存在于自己的发肤中,并不是存在于别人的看法里。 真正成功与快乐的人,绝不是依赖外在之物,他们的成功与快乐来自于内在的充实,内在的丰富。只有缺乏内在丰富的人才会不断寻求外在的刺激来麻醉自己,以填补心灵的空虚。惟有不断激发自身的潜力,挑战自己,才是人生永不厌倦的快乐。 金钱、权力,各种的利益,享受、娱乐,这些只是生命的奴隶,决不能成为生命的主宰。人可以热爱享受、娱乐,热爱金钱,但绝不能因此而让生命腐化,这些永远只是生命的调料,不能成为生命的主宰。主宰生命的应该是创造,应该是永远向上的意志。没有创造的生命,没有成功来点缀的生命,是苍白的,是违背生命本能的。生命的本能就意味着向上,像种子冲破泥土的阻碍成长发芽,而后去争取阳光和养分,茁壮成长。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成长,脱离了成长的意志,生命也就成了废物。 其实人的成长就像一颗大树的成长,这里有一个平衡性的问题。如果树的根不够深,既使长成了大树,也很容易就会倒下。所以树在成长的同时,它的根也在不断深入,树长得越高,它的根也将越深,你不可能发现十几米高的树只有很小的根,它无法支撑一棵巨大的树;在生命中,成长意味着你内心的深入,你生命的根在那里。 一位台湾的出版商问我:“你的书那么畅销,那么多人崇拜你,你是否很自豪呢?” 以前我是很自豪,但当我明白对于生命而言这些只不过是幻象时,我也不觉得什么了不起了。成功、失败只是演绎生命的一个过程,是生命的表象,人生中重要的不是表象,而是生命本身。我不能保证自己一生幸福,但我能保证自己一生快乐;我不能保证自己一生成功,但我能保证让自己一生充实而有意义。因为这是一种心境的问题,是一种人生观或对待人生的态度问题,是有没有目标、行不行动的问题。 我们无法祈盼成功,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功地生活。 要点:我们无法祈盼成功,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功地生活。 成功是自己的一种定义 数年前,一位新疆的读者专程来深圳,找到培训中心想见我一面,但不巧我 去了内地。中心人员劝他先回去,说我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等我回来后,再 与他电话联系。但他很执着,表示不见我一面决不离开,还在中心附近找了一家 旅店住了下来。中心人员没有办法,只好与我联系,我也只得放弃手头的工作赶 回深圳,与他面谈了一次。 他告诉我,他是乌鲁木齐一个拖拉机厂的工人,看了《方与圆》后,就想与 我面谈,当面求教成功的经验。他还说:希望能在我这里打工,如果不行,就去 北京,一定要进入联想集团,做中国的比尔。盖茨。 谈话中,他流露出强烈的成功欲望。他说他三十多岁了,还没有谈过异性朋 友,也不想谈异性朋友,他一定要成功,成功了才考虑这些事。 听着他的话,我突然感到了恐惧。他将一生都押在了这种“成功”上,如果 不能取得他想要的成功,那他这一生不是会很痛苦吗?我也为国家增添了负担— —又多了一个大龄未婚青年。 由此,我想我总在宣扬成功,是否会对人产生副作用呢?如果人们认为“成 功”就是赚很多钱,出名,或者说是办一个大型的公司,那么,能做到这样的人 毕竟只是极少数,那大多数人被激发起了这种欲望,又不能取得成功,那不是很 痛苦吗?就像金庸笔下的慕容复,雄心勃勃地复辟大燕国,极度的欲望使他不惜 采用一切手段,可惜最终也未能成功,反而因欲望的刺激最后成了精神病。 我还曾经参加过一些传销的励志讲座。讲演者滔滔的口才,昂扬的斗志,无 不让我热血沸腾。他们讲得都很有道理,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参加传销呢?在 传销活动中能成为钻石经理、金钻石经理,取得成功的也只是极少数,那大多数 人不就只是成了那些成功者的铺路石吗?我们怎能置大多数人的利益于不顾。 成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雄心、耐性、能力,要做出很多牺牲。而且 成功没有止境,并不就意味着快乐啊! 什么谓之成功呢?在一次签名售书活动中,一位老者告诉我,他很喜欢我的 书,也很喜欢成功学的书。这时他旁边一个年轻人刺他:“那么,你成功吗?” 老者有点生气了,他理直气壮地回答:“怎么不成功?我工作三十多年,现 在退了休,还养育了三个孩子,都成家立业了。我怎么不成功?” 的确,能成就伟业的人只有极少数,起码一个国家的总统就只有一位,但关 键是我们如何看待成功。 成功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成为拿破仑,成为爱因斯坦,成为比尔。盖茨。成 功就是你能快乐地度过一生,并在这一生中充分地发展自己。 实际上成功只是自己的一种定义。你尽心尽力了,你感到快乐,你认为成功 了,那也就是成功。 我认为成功就像攀登一座永远也到不了顶峰的高山,既然永远也没有顶峰, 我们就应该边攀登边欣赏沿途的风景。如果只是埋头攀登,一心只想到达最高点, 那就很可能错过了沿途的风景。何况如果你一生都到不了你所预定的顶峰的话, 你又没有去享受风景,那这一生不就毁了吗?当然如果你只是贪恋现时的风景而 放弃了继续攀登的努力,那你也就永远站不到更高处,欣赏到更辽阔的风景。 所以人生要永远努力向上攀登,但在攀登的同时,也要及时欣赏风景。这就 是人生前进与享受的辩证法。 成功学之父塞缪尔说:“超出一般人水平的,哪怕是最高尚的美德,也只不 过是充满诱惑力且危险的东西。”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最真实意义上的成功,就是快快乐乐地生活,充分 地展现自己,让一生过得充实而快乐。而一个人只要能踏实、认真、充实、快乐 地度过一生,这样的人就是一个伟人! 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暂的,只要我们能用心地生活,快乐地生活,安享上帝所 赋予我们的一生,尽到了我们做人的责任,那就是成功。 要点:成功是自己的一种定义。你尽心尽力了,你感到快乐,你认为成功了, 那也就是成功。 人生是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那天看湖南卫视的《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介绍了两个人。一个考研究生10年没被录取,另一个写了300 多万字的作品没能发表,他们的毅力,锲而不舍的精神的确让人钦佩。一个说,国家规定考研究生可以考到40岁,他还可以再考4 年,即使考不上学知识总是没错的;另一个则表示他还将继续写下去,努力争取作品能被人接受。 许多嘉宾、现场的观众都对这两人的行为发表了看法。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上海某公司董事长的看法。他认为如果他们从考研究生和写作中得到了快乐,那么就应该继续下去。但如果是功利色彩太浓,一定要考上研究生和发表作品的话,那还不如放弃。虽然他的话与主持人构想的节目主题不吻合而被主持人打断,但我认为他的话是最实际的。 一个人考10次研究生和写300 多万字的作品是要耗费许多时光和精力的,如果在这么多年的努力中,他们都不能感到快乐,只是靠毅力和一种强烈的欲望支撑着,那么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就这样在没有欢乐中度过那不是很可悲吗?我们说一个人吸毒上瘾而又不能戒除的话,那一生就毁了。实际上同样的,如果他们经过这样艰辛的努力最终结果还是不能成功的话,那我想他们这一生也就没有快乐可言了,那他们这一生不是也被毁了吗? 斯宾诺莎说:幸福不是德性的报酬而是德性自身。 他们的行为是高尚的,但人不能将快乐寄托在高尚行为的回报上,而应该从行为本身感受快乐与幸福。也就是说一个人要喜欢自己的工作,从工作中感受快乐。这样,你能成功,当然更好,即使不能成功,你也从工作中得到了享受。 生活本身就是人的目的,决不仅仅是人达致成功的手段。人是为生活而活,不是为成功而活。人不是事业、理想、成功或其他任何东西的附属物,人自身的快乐和幸福才是人生的真正目的。 在日本有一位著名的禅师叫临济。临去世前,数千名门徒聚集在一起聆听最后的讲道,可临济只是躺着,快乐地带着微笑,不说一句话,看着他快死了却不说一句话,他的一位老朋友,一位同样有名的大师提醒他:“临济,你是否已经忘了你必须说你最后的遗言?大家都盼望着呢。” 临济说道:“请听!”这时屋顶上两只松鼠在奔跑着,尖叫着,他说:“多美!”然后他死了。就在那一刻,当他说“请听……”那是全然的宁静。 每个人都以为他会说些伟大的事,但是只有两只松鼠在屋顶上打架,尖叫着奔跑着……然后他微笑,接着便去世了……但是他已经发出了他的最后信息:我们不要将事情分成小的和大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每件事都是重要的。 在那一刻临济的死与屋顶上两只松鼠在奔跑同样重要,那没有区别,所有的存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他的整个哲学,他一生的教诲——没有什么东西是伟大的,也没有什么东西是渺小的,这全由你而定。 我们曾经背负过太沉重的理想和主义,到头来却发现那只是别人用来操纵和控制我们的一种工具,于是它像皂泡一样破灭。现在我们也还背负着沉重的“殷切希望”和“成才的祈望”,其实人生怎样才有意义,完全只是我们个人的一种选择。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要有一些所谓伟大的人生目标,要干一些所谓的大事。其实事情的重要和不重要,是大事还是小事,只是你自己的一种界定,能够让你快乐的事,能够让你投入心力、投入热忱的事,那也就是大事,那也就是重要的事。 年轻人都容易重结果而轻视过程,认为过程是手段,结果是目的,没得到好的结果就是失败。其实过程是漫长的,结果是短暂的,人不能为了“短暂”,而放弃“漫长”。就连人生也就是一种过程啊,人的结果不就是死亡吗?享受人生也就是享受人生的过程。 在年少时,我也曾像他们一样对成功狂热,抱定“不成功,毋宁死”的信条,强制自己放弃多种娱乐和爱好,用“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精神鼓励自己。由于我只是在强迫自己,不能享受学习的过程,因此一方面效率不高,另一方面也无法坚持长久。最终结果是自己学习没搞好,少年时的生活也被毁了。 从此我在选择从事的工作时,都将能享受过程放在第一位,这样工作起来既轻松又愉快,而且还容易取得成效。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中国女子羽毛球运动员张宁,1994年就开始代表国家队出战,虽然一直在国家队呆着,状态却不是很理想,只能在国家队任第三单打。但2004年在她29岁“高龄”时,她却达到了运动生涯的巅峰,取得了奥运会单打冠军。在参加奥运会之前这一年,她就已经多次在国际大赛中打得那些世界著名运动员得不到1 分。 记者问她状态如此之好的原因。她说:“原来我是为取得好成绩而训练、比赛,现在我是喜欢羽毛球运动,我能够享受训练和比赛。当注重过程了,你就会赢得这个比赛。” 还有女子举重运动员陈艳青,在落选悉尼奥运会后,她就退役去苏州大学读书,并当了江苏省举重队的教练。不过举重毕竟是她难以割舍的痛与爱,她自己说:“在当教练的时候,每天看到杠铃就忍不住想把它举起来。” 结果爱好让她重新回到了举重场,训练成绩也突飞猛进,最终获得了雅典奥运冠军。 过程与结果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不懂得享受过程,就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懂得享受过程,才可能会有好的结果。 人生也是这样,昨天是历史,今天是现在,明天是未来。我们只是力求将每一个今天都过快乐,当它成为历史时,我们的历史也就成为了快乐的历史。 生命是非常简单的,它是一个欢舞,整个世界可以充满欢乐和舞蹈。但总有人有意或无意识地谴责生命。佛教认为我们是前世造孽,今世降生到世上为人受苦;基督教认为人是因为犯了罪才被上帝赶出了伊甸园,来到世上为人的;伊斯兰教也认为人前世犯了罪,只有在今世苦修行才能上天堂。人们创造宗教来谴责自己的生命,总认为没有人应该享受生命,没有人应该微笑,没有人应该欢笑,生命只是一种惩罚。当你总是处在不断地被人告知生命是一种惩罚的气氛中时,你又怎样能够享受生活呢?你正在受苦,因为你做错了事,你被扔进这个监狱来受苦,那么你怎样能够享受它呢? 我们的哲学家也在那里大肆宣扬:耽于娱乐便会扑灭心中的光明。人不应该耽于享受,人应该抑制自己,在理性的指导下,去吃苦,去追求成功。快乐是罪恶的象征。 古语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仿佛成功就是要吃苦。甚至还有人提出了“天平”理论:你要得到多少,就必须付出多少。得到好像总是与付出成正比。我并不反对得到就要付出,但这种付出并不就意味着是吃苦。我为了成功也付出了很多,但现在回味起来,我感觉最快乐的日子还是在付出中的那些日子,而不是成功的现在。 成功是一种快乐,追求成功的过程也是一种快乐。就像人要去旅行,那么为旅行的一切准备也是快乐的。你只有抱有这样一种快乐的心态,你的行为才能持续长久。如果你总认为是先吃苦,日后才能获得甘甜,那么我相信你的计划很可能会中途夭折,吃苦的事总是难以持续长久。甚至当你吃尽了苦后,却并没能达到目的,那么我想你这一生不是被毁了吗?曾经有一位学员告诉我,他要先立业再成家,他成功的决心是那样强烈,但我总有一些悲哀,如果他的目标太高,而他总不能达到目标的话,他的青春又已度过,那么他将来不是一个悲剧吗? 实际上那些真正成功的人士,并不是到了成功才感觉到快乐,他们整个的追寻过程就是一种快乐。这样他们并没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即使不能成功,他们也快乐了。追寻快乐与追寻成功并不是一对矛盾,它们是统一的。你也只有将它们统一起来,你才可能幸福,你也才更有可能成功。就像斯宾塞所说,以快乐为目的,必然会使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也具有快乐的性质。也就是说以成功为快乐的话,那么追寻成功的过程也是快乐的。 但有人会提出反对意见:治好病是快乐的,但治病的过程要打针、吃药却是痛苦的。还有母亲诞生小孩是快乐的,但怀孕和诞生的过程却是痛苦的。我认为成功的过程并不能类比于打针、吃药,因为成功并不能看成是治病,成功是一个人不断地充实、发展、完善自己,要类比的话,我倒认为成功就好比身体长强壮了,而成功的过程就是要吃饭、吃菜,补充各种营养,而这甚至是一件比身体长强壮了还快乐的事。成功虽然有些像诞生小孩,也是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东西,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像孕妇一样,有着精神上的无比愉悦,却没有孕妇生理上的痛苦。 总之,不要把追求成功的过程当成是吃苦,抱有这种观念去追求成功的人,据我观察极少有能够真正取得成功的。成功是快乐的,追求成功的过程也是快乐的,这样我们就能唱着歌行进在成功的大道上。 我要对你说,生命不是一座监狱,也不是一种惩罚,它是一种报酬,它只给予那些能够获得它的人,值得受赏的人。现在享受是你的权利,快乐也是你的权利,如果你不享受,不去感受快乐,那么这将是一种罪孽。 如果你不美化它,如果你还让它和你发现它时一样的话,那么这是在与这个宇宙的规律对抗。 生命是要发展的,是要不断被美化的,你不能从诞生直至死亡,都没能体会它的美妙,感受它的活力。 不,不要这样,让它更快乐一点,更优美一点,更芬芳一点。 要点:成功是一种快乐,追求成功的过程也是一种快乐。 用感恩的心做人,用爱心做事。
/
本文档为【朋友从国外回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