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记叙文阅读(含答案):中考语文题型分类汇编17

2010-10-05 50页 doc 520KB 148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0251

暂无简介

举报
记叙文阅读(含答案):中考语文题型分类汇编17中考题型分类汇编17:记叙文阅读 中考题型分类汇编17:记叙文阅读 (一)知识点梳理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
记叙文阅读(含答案):中考语文题型分类汇编17
中考题型分类汇编17:记叙文阅读 中考题型分类汇编17:记叙文阅读 (一)知识点梳理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引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二)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有些同学做阅读题时,全凭自己的感觉答题,其实,答阅读题也是有技巧可寻的。以下是针对《考试说明》,提出的几种答题技巧: 一、看分值答题法: 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例如:陕西省中考题:目前一般有哪几种消暖雾的方法?文中提到的咱们陕西的消雾作业属于其中哪一种?(3分) 答案是:3种。“加热法”、“吸湿法”、“人工搅动混合法”。文中提到的属于第二种。 二、 用原文答题法: 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具体作法是:把所问问题中的关键词句还原到原文中去,再靠船下篙,一般来说,答案就在该关键词句的上下面。 例如:2新集中学200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作者所说的“常想一二”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在原文第10段紧靠着问题中关键词“常想一二就是”后面的句子就是本题的答案。 三、 两步法 阅读题中时常会问到:一句(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做此类题: 第一步:我们首先看这个句子(段落)是在文章中的哪个位置,开头?中间?还是结尾?如果是在开头,则有以下几种可能: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果是在中间,则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如果是在结尾,则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 第二步:答题格式可固定为:在内容上,起到……;在结构上,起到……(省略号内容再具体到上一步去相对应) 例如:《陕西省课改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中第13题:“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涉及到‘我’帮助程海修改作文一事,从全文结构来看,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注意,本题只问到结构)答案是:修改作文一事既是文章的缘起,又对交换饭卡起了铺垫和衬托作用,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四、 三步走法 在说明文当中经常出此类问题,即问“一个副词(全部、部分、都、大概、可能、据说……)能否删去?”回答此类问题可分为三步:①不能;②解释该副词在本文当中的含义;③如果去掉,句子显得太绝对化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生动性、准确性、严密性)。 例如:《山西省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第13题:“文中加线中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结合说明文语言特点作简要分析。” 答案:不能,“据说”说明没有确切的史料证明,所引是听来的,去掉则变成肯定,与事实不符,也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要求。 五、  三析法 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莫过于“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 其实这类题目也不一定的答题技巧: 我们可以首先分析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再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最后,结合语境,分析哪个是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义。 例如:《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中第12题“第(11)段中“期待和自豪的泡沫怎样理解?”(3分) 首先分析这是一个比喻句;其次,分析其表意为:所有的期待和自豪都像泡沫一样;最后分析其中的关键词为“期待”和“自豪”、“泡沫”,结合语境,答案为:①老人期待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期待和别人谈论自己的子孙; ②为自己有这么多的子孙而自豪;③她对子孙的期待如同泡沫一般不可实现。 六、 进入角色法 《2007年连云港市中考复习指南考试说明》中指出考察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查的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分析概括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 做这样的题,我们最好进入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文章中去,这就好比让你去主演一部电影,只有你感情投入,用心体会,把握文章的角度才会更准确一些。例如:《河北省年课程改革实验区毕业考试》中第22题:“西尔维娅对年轻人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第23题:“西尔维娅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答这样的题,用此法再合适不过,如果我们以小女孩的身份进入到文章中去,不难发现,小女孩“我”刚见到年轻人时感到很害怕;和年轻人相识后心里产生了爱慕之情;年轻人离去后,西尔维娅时时思念他;我们也不难发现,西尔维娅是一个天真、有主见、热爱大自然的小女孩。 七|、其他方法: (1)指代词所指代的内容,一般是在指代词的前面找,找到之后,再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2)某句(某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论证方法),及有何作用? 找出方法并不难,关键是后一问,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模式:准确(生动、形象、科学……)地说明(论证)了本句(本段)的说明中心(中心论点、分论点); (3)评价赏析一句话,先评写作特点、语言特色,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概括文段事例,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其他要素如:时间、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当然,现代文阅读,内容包罗万象,题型层出不穷,形式千变万化,但我们答题时只要注意:(1)认真审题,弄懂题意后作答,不能望文生义,轻易作答;(2)熟记各种文体的阅读知识,避免知识错误;(3)掌握一些常见的解题的解题技巧。 把握以上几点,相信,我们都会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三)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针对一节中的主题句应在这一节中找议论、抒情的语句,特别是结尾处最重要。    3.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4.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6.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8.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9.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10.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1.写作手法及作用?(包含修辞)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2.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3.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4.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5.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  16.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7.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8.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19.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    (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0.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21.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22.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23.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  24.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25.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6.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中考链接 北京 五、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晶莹的泪珠》,完成第14-16题。(12分) 晶莹的泪珠 陈忠实 1​ 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书朝教务处走去。 ②我要求休学一年。 ③我敲响了教务处的门。获准以后便推开了门,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正伏在米黄色的办公桌上,手里拿着木杆蘸水笔在一本表册上填写着什么。"老师,给我开一张休学证书。" ④她抬起头来,诧异地瞅了我一眼,然后拿起我的申请书看着。她很快看完了,抬起头来问:"就是你写的这些理由吗?" ⑤"就是的。" ⑥"不休学不行吗?" ⑦"不行。" ⑧"亲戚全都帮不上忙吗?" ⑨"亲戚……也都穷。" ⑩"可是……你休学一年,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见得能改变,一年后你怎么能保证复学呢?" (11)于是我就信心十足地告诉她我父亲的精确:待到明年我哥哥初中毕业,父亲谋划着让他投考师范学校,师范学校的学杂费和伙食费全由国家供给,据说还发三块零花钱。那时候我就可以复学接着念初中了。 (12)她轻轻舒了口气,拉开抽屉取出本在桌子上翻开,用那支木杆蘸水笔,在墨水瓶里蘸上墨水后又停下手,问:"你家里就再想不出办法了?"我看着那双充满忧郁的眼睛,突然意识到因为我的休学致使她心情不好。她平时就是在教务处做些抄抄写写的事,我和她几乎没有说过话,甚至至今也不知道她的姓名。我便说:"老师,没关系,我年龄小。"她说:"白白耽误一年多可惜!"随之又换了一种口吻说:"我知道你的名字,也认得你。每个班前三名的学生我都认识。"我的心情忽然灰暗起来。我没有开口。 (13)她终于落笔填写了公函,取出公章在下方盖了,又在切割线上盖上一枚合缝印章,吱吱吱撕下并不交给我,放在桌子上,然后把我的休学申请书抹土糨糊,贴在公文存根上。 (14)她做完这一切才重新拿起休学证书交给我,叮嘱道:"装好,别丢了。明年复学时拿着来找我。" (15)我把那张休学证书折叠了两番装进了口袋。她从桌子那边绕过来,又从我的口袋里掏出来塞进我的书包里,说:"明年这阵儿你一定要来复学。"我向她深深地鞠了躬,就走出门去。忽然听到背后一声"等等",她跟上我,和我并排在廊檐下的台阶上走着。我忽然心情很不好受,在争取得到了休学证书后,我很不愿意看见同班同学熟悉的脸孔,使低了头匆匆走起来,凭感觉可以知道她也加快了脚步,几乎和我同时走出学校大门。 (16)校门外拥来一拨偏远地区的学生,熟悉的同学便连连问我:"你来得平,报到了吧?"我含糊地笑笑就走过去了,想尽快远离正在迎接新学期的洋溢着欢乐气氛的学校大门。她又喊了一声"等等"。我停住脚步。她走过来拍了拍我的书包:"别把休学证书弄丢了。"我点点头。她又安慰我说:"我同意你的打算,休学一年不要紧,你年龄小。" (17)我抬起头来,猛然看见那双睫毛很长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像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泪珠在眼眶里打着旋儿,晶莹透亮。我瞬即垂下头避开她的目光,要是再在她的眼睛处多驻留一秒,我肯定就会嚎啕大哭。我低着头咬着嘴唇,脚下盲目地拨弄着一块碎瓦片来抑制情绪,一股热辣辣的酸流从鼻腔倒灌进喉咙里去。我终于扬起头鼓着劲儿说:"老师……我走咧……" (18)她的手轻轻搭上我的肩头:"记住,明年的今天来报到复学。" (19)我看见两滴晶莹的泪珠从她眼睫毛上滑落下来,缓缓流过一段,就在鼻翼两边挂住。我再次虔诚地向她鞠了一躬,然后转身走了。 (20)25年后,父亲在弥留之际,对坐在他身边的我说:"我有一件事对不住你……" (21)我惊讶得不知所措。 (22)"我不该让你休那一年学!" (23)我浑身颤栗,久久无言。我高中毕业名落孙山,回到乡村,陷入无边无际的彷徨苦闷,那时我曾经猴急似的怨天尤人:"全都倒霉在休学那一年……"我1962年毕业恰逢中国经济最困难的年月,高校招生名额大大减少,我们班剃了光头,四个班也仅仅考取了几个人,而上一年我们学校有50%的学生考取了大学。父亲说:"错过一年……让你错过了20年……而今你还算熬出点名堂了… (24)我猛然想起休学那年,出校门时那位女教师溢满眼眶又流挂在鼻翼上的晶莹的泪珠。我对已经跨进黄泉路上半步还向我忏悔的父亲讲了那一串泪珠的经历,父亲听后喃喃地说:"可你……怎么……不早点给我……说这女先生哩……" (25)我今天把40年前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当今,各种欲望膨胀成一种强大的浊流冲击着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人的心扉,我企望自己的泪泉,如女教师那饱含晶莹泪珠的泪泉,不至于堵塞,更不敢枯竭,那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哦…… (选自陈忠实散文精选集《关于一条河的记忆》,有删改) 14.阅读第①-(14)段,请你用词语概括女教师在给"我"办休学证书过程中的心理变化。(4分) 15.结合第(20)——(24)段内容,体会作者写父亲在弥留之际对"我"所说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6.阅读文章,说出"40年前"和"今天"作者对女教师泪珠的不同感受,以及作者 "今天"的感受带给你的启示。(不超过150字)(5分) 14答案示例: 诧异 忧郁 惋惜 担忧 15.答案要点:①表达父亲对当年自己决定的后悔。②引发"我"对女教师的回忆。 ③表现当时女教师劝"我"不要休学的意义。 16.答案示例: 40年前,作者从女教师的泪珠中感受到的是对自己的关怀、安慰和期待?今天,作者认识到女教师饱含晶莹泪珠的泪泉是滋养生命灵魂和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带给我的启示是:我们要像女教师那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纯真和善良。 上海 老海棠树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胡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⑥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⑦…… ⑧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8​ 从第④段中找出与第⑤段画线句“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相照应的句子:____(2分) 9​ 第②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5分) 10​ 品读第⑥段画线部分“‘奶奶。’‘奶奶!’‘奶奶——’”,从语气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____(6分) 11​ 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标题的好处是____(5分) 12​ 选择文中最触动你的一个场景,写一段80字左右的感想。(8分) (二)(26分)15.(2分) 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 16.(5分)内容上,表现“我”在老海棠树亡的快乐,借以反映奶奶对“我”的关心;结构上,为下文进‘步写“我”和奶奶的亲情作铺垫: 17.(6分)第一声陈述的语气写出“我”有—点不安,知道伤了奶奶的心;第二声感叹的语气写出“我”急于想得到奶奶的原谅;第三声无奈的语气写出“我”的哀求, 18.(5分)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2007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 阅读《家乡情感》一文,回答23-27题。 家乡情感 赵宏欣 我临窗而坐,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尉。他腋下夹着一个浅灰色的公文包,神色庄重。自从踏上列车,他就一直坐在我的旁边,不多言语。 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这会儿,已从南国秀丽的山川进入了一片丘陵地带。窗外古朴的山山峦峦,在秋阳的铺盖下,呈现出一派醒目的土黄。 突然那少尉说话了:“同志,请你跟我换换座位好吗?列车马上就要经过我的家乡了,我想好好看看!” 我一听,忙说:“行。”便同他调换了座位。少尉对家乡的情感打动了我的心。因为我也有过同家乡的离别,不过那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现在早把那种感受淡忘了。这会儿,经他这么一点,思乡之情忽而浓浓的。 “路过家乡不停停?”我问他。 他说:“不行啊,任务太紧。” “看样子,你很久没回过家乡了吧?”我又问。 他点点头,说:“三年了。”流露出满腔的思乡情。然后又说:“本来部队这几天要安排我探家的,我把电报都打回家了,可突然来了任务……”他说着把脸扭向窗外,将身子伏在面前的小几上,深情地注视着窗外的世界。窗外一片起起伏伏、重重叠叠的黄色山峦,在眼前一段一段地闪过。我想他的家乡就要到了。 不一会儿,他扭过头来,满脸振奋的样子:“你看到那道山峦了吗?最高处的那道?” 我点点头。我看到的是一道非常普通而贫瘠的黄色山峦,山脊上寥寥地生长着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远远望去,在秋阳里显得寂寥、苍凉和淳朴。 “那就是我的家乡!”他又说,“我们的村子就在那道山的后边,从这儿看不到,不过可以看到山脊上我们村子的那棵老柿树。”他的表情欣喜、自豪极了。 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指着窗外的一段山峦说:“这儿离你们村子很近了吧?” “很近了,很近了。”他又指着窗外的黄土山,“我小时候割草总跑到这儿来,这山上的草肥极了,不一会儿就能割上一大篮子。”他兴致勃勃。 我望着窗外绵延的黄色山峦,心想他村子的那棵老柿树就要出现了。这么快的列车,很可能在十秒钟之内就会把它闪过去。于是,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那道山脊。此刻我非常想看一看那棵老柿树。因为这道长长的山脊上,几乎没有什么高大的树,远远望去光秃秃的。如果有棵高大的树,我想这山脊一定会显得非常生动。 此刻,少尉一直沉默无语,凝望着窗外。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伸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柿树。那柿树下站着一位老人,隐约还能看到她拄着拐杖和那花白的头发。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在秋阳里宛如雕塑一般。 “就这棵老柿树吗?”我望着窗外,头也没扭地问那少尉。 少尉没有说话。这时候,我发现他哭了。 “同志,你怎么哭了?”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他忙抹掉眼眶中的泪水,说:“你看到那棵老柿树下站着的那位老人了吗……那是我的母亲!” 23. 用四字词语填空,概括少尉心理的变化过程。(2分) 神色庄重—____________—欣喜自豪—______________—沉默无语—热泪盈眶 24. 小说以 为线索,这样安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5. 小说写了少尉家乡哪些景物?用简洁的文字加以概括,并说明这些描写在文中的作用。(4分) 26.有人说本文标题比较直白,请从下列格式中任选其一,为本文另拟题目。(2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远山 (2)远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文中的少尉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试结合原文简单分析。(4分) 答案: 三、(14分) 23. (2分)满脸振奋 兴致勃勃(各1分) 24. (2分)“我”的见闻(1分)使故事更具可信性(1分) 25. (4分)黄色山峦 类似荆条的植物 孤独的老柿子树 (2分,答对两个给1分,答对三个给2分) 这些景物说明了土地的贫瘠与荒凉,更加表现出少尉对家乡的深厚感情。(2分) 26. (2分)示例:牵挂的远山 远山的呼唤 27.(4分)形象:服从命令,热爱家乡,牵挂老人。(2分,答对两个给1分,答对三个给2分)分析:服从命令:本来上级已经批准回家探亲,但是突然来了命令,要接受新的任务,因此放弃探家的机会。 热爱家乡: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饱含深情,调换座位,为了更好地看一看家乡,并如数家珍般地给人介绍家乡的情况。 牵挂老人:看到母亲树下的身影,流下热泪。(2分,不结合原文酌情扣分) 重 庆 市 2007 年 初 中 毕 业 生 学 业 暨 高 中 招 生 考 试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得分 评卷人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 确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我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砂。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 x x 。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的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13、选文第④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 (3分) 答: 14、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4分) (1)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 问:文中的“黄金屋”指的是什么? 答: (2)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 问:文中的“试金石”有什么含义? 答: 15、选文第⑦段中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一小段话来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4分) 答: 。 16、选文第⑤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为后文哪些内容埋下了伏笔?(4分) 答: 。 17、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⑨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3分) 答: 。 18、选文题目说“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4分) 答: 。 答案:13、3 分 ) 只 有 那 些 心 存 感 激 的 人 才 有 资 格 得 到 他 的 资 助 。 14, (4分) (1 ) ( 2 分 ) “黄 金 屋 ” 指 纸 钞 或 值 钱 的 东 西 。 (z ) (2分 ) “ 试 金 石 ” 见 说 寄 出 去 的 书 成 为 了 检验 孩子 们 是 否 具 有 感 恩 之 心 的 测 试 物 。( 意 合 即 可 ) ( 试 金 一 测试 感恩 之 心 , 1分;石 - 寄 出 去 的 书 , 1 分 ) 15 、 (4分 〕 答 案 示 例 : 老 人 在 想 :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在收到书后都无动于衷?难道他们对别人的给与都不知感激?难道这群孩子情感都那么缺乏?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的后代就让人担忧了。” ( 内容2 分,须紧扣老人为收不到来信而着急、郁闷的心理 来 写 ; 表 达 2 分 . 须 通 顺 〕 16、( 4 分 ) 为 后 文 老 人 等 待 学 生来信( 来 电 ) 和 收 到好卡埋下 下 伏 笔 ( 两 点 , 每 点 2 分 ) 1 7 、 (3分 ) 因 为 没 有 感 激之心即 使 受 到 别 人 再 多 的 关 爱 , 今 后 也 不 懂 得 去 关 爱 他 人 .回报社会。 (阳光 ”与“温暖”的理解各1分,语言表达1分) 18、(4分)对“没有 种 给 予 是 理 所当然的” 认 识 理 解 1 分 联系生活 实际 2 分 ·表 达 1 分 。 2007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8题。 (一) 青青庭院 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宽大的庭院到处都染满了绿,除了北边屋前,四壁倒有三面被绿簇拥着,中间被父亲 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并不显得空旷。因为庭院的绿太浓,于是在我的意识里, 庭院仿佛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 候探到你的心里。 每到六月的时候,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 里逼着你的眼。蜂儿嗡嗡地闹着,贪婪地吮着花蜜。儿时的我总是很馋,却不晓得蜂蜜要 经过蜜蜂的酿造才可以吃,以为捉到一只蜜蜂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蜂蜜。常常寻一只敞口不 是太大的玻璃瓶子,轻手轻脚地靠近树身,耐心地等待蜜蜂停落到花儿上,钻进花心,然 后悄悄地把瓶口移近,猛的一扣,蜜蜂一惊,就会落入瓶底,接着迅速旋紧盖子。怕蜜蜂 死掉,就在瓶盖儿上扎个眼儿,且看蜂儿在瓶中辗转,腹部一鼓一鼓的,淡淡的黄的翅风 车一样的振动,找不到出去的路。看到后来,却觉得蜂儿可怜,索性打开瓶盖儿,看蜂儿 飞走,吃蜜的念头早已忘掉了。有时手指被蜇得又红又肿,就翻来清凉油抹上。但很快就 忘了,就再去捉,再被蜇。 时光如同缎子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滑过。及至后来我离开故园到外地求学,再参加工作, 再成了家,故园离我渐渐的远了。但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 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一晃小女也十岁了。每到暑假或寒假,她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回故园。父母已经赋闲在 家,将今日的庭院装点得更为绚丽。爬墙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泼洒下来,形成一 道绿色的屏障,窗儿在上面像眼睛一般地眨着。南屋与庭院之间多了一道花墙,上面是瓜 藤搭起的帐篷,长的丝瓜、弯的北瓜从藤上垂下。转过花墙,东墙是满架的金银花,从南 到北一路的铺开,西墙挂满了葡萄。各色的深的浅的树和藤在庭院中攀缘生长,错落有致。 母亲的菜畦依然齐整,父亲的花草依然沿着菜畦一路开放。石榴树斑斑驳驳地褪皮,大大 小小的石榴赶趟似的挂满了枝头,叶间还偶尔开放着一朵两朵火红火红的石榴花。但故乡 的庭院究竟还是绿,浓浓的令人不禁将它掬在手里,饮到心里,醉到梦里。 故园的绿啊,它衍生了几代人的梦,不仅衍生着梦,也衍生着希望,时时激励着我。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4分) (1)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 (2)爬墙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泼洒下来……窗儿在上面像眼睛一般地眨着。 12. 为什么作者觉得庭院中的绿“又是摇曳多姿,空灵深邃”的?请根据全文作简要回答。(4分) 13. 文章写庭院的绿,可是第3段却详写了儿时捉蜜蜂的趣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14. 第4段中说,“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和作用?(5分) 答案11. (1)写出了石榴花的火红,衬托出绿的深浓。 (2)用眨眼喻写窗户的闪亮,衬托出绿的满而深。 (4分,各2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12. 油亮深浓,错落有致,生机盎然;浸润心田,令人陶醉,难以忘怀。 (4分,各2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13. 写出了故乡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表达了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同时间接地写出了绿的盎然生机。 (3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14. 含义:难以忘怀故园的绿,感激故园的绿给自己的精神滋养;作用:点出本文的主旨。 (5分。含义3分,作用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丽水 第六枚戒指 [美国] 简·伯特  我17岁那年,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临时工作。母亲喜忧参半:家有了指望,但又为我的毛手毛脚操心。     工作对我们孤女寡母太重要了。我中学毕业后,正赶上经济大萧条,一个差事会有几十、上百的失业者争夺。多亏母亲为我的面试赶做了一身整洁的海军蓝衣服,才得以被一家珠宝行录用。    在商店的一楼,我干得挺欢。第一周,受到领班的称赞。第二周,我被破例调到楼上。    楼上珠宝部是商场的心脏,专营珍宝和高级饰物。整层楼排列着气派很大的展品橱窗,还有两个专供客人看购珠宝的小屋。    我的是管理商品,在经理室外帮忙和传接电话。要干得热情、敏捷,还要防盗。    圣诞节临近,工作日趋紧张、兴奋,我也忧虑起来。忙季过后我就得走,回复往昔可怕的奔波日子。然而幸运之神却来临了。一天下午,我听到经理对总管说:“艾艾那个小管理员很不赖,我挺喜欢她那个快活劲。”   我竖起耳朵听到总管回答:“是,这姑娘挺不错,我正有留下她的意思。”   这让我回家时蹦跳了一路。    翌日,我冒雨赶到店里。距圣诞节只剩下一周时间,全店人员都绷紧了神经。    我整理戒指时,瞥见那边柜台前站着一个男人,高个头,白皮肤,约莫三十岁。但他脸上的表情吓我一跳,他几乎就是这不幸年代的贫民缩影。一脸的悲伤、愤怒、惶惑,有如陷入了他人置下的陷阱。剪裁得体的法兰绒服装已是褴褛不堪,诉说着主人的遭遇。他用一种永不可及的绝望眼神,盯着那些宝石。     我感到因为同情而涌起的悲伤。但我还牵挂着其他事,很快就把他忘了。   小屋打来要货电话,我进橱窗最里边取珠宝。当我急急地挪出来时,衣袖碰落了一个碟子,六枚精美绝伦的钻石戒指滚落到地上。    总管先生激动不安地匆匆赶来,但没有发火。他知道我这一天是在怎样干的,只是说:“快捡起来,放回碟子。”   我弯着腰,几欲泪下地说:“先生,小屋还有顾客等着呢。”    “去那边,孩子。你快捡起这些戒指!”   我用近乎狂乱的速度捡回五枚戒指,但怎么也找不到第六枚。我寻思它是滚落到橱窗的夹缝里,就跑过去细细搜寻。没有!我突然瞥见那个高个男子正向出口走去。顿时,我领悟到戒指在哪儿了。碟子打翻的一瞬,他正在场!    当他的手就要触及门柄时,我叫道:“对不起,先生。”   他转过身来。漫长的一分钟里,我们无言对视。我祈祷着,不管怎样,让我挽回我在商店里的未来吧。跌落戒指是很糟,但终会被忘却;要是丢掉一枚,那简直不敢想象!而此刻,我若表现得急躁——即便我判断正确——也终会使我所有美好的希望化为泡影。    “什么事?”他问。他的脸肌在抽搐。    我确信我的命运掌握在他手里。我能感觉得出他进店不是想偷什么。他也许想得到片刻温暖和感受一下美好的时辰。我深知什么是苦寻工作而又一无所获。我还能想象得出这个可怜人是以怎样的心情看这社会:一些人在购买奢侈品,而他一家老小却无以果腹。    “什么事?”他再次问道。猛地,我知道该怎样作答了。母亲说过,大多数人都是心地善良的。我不认为这个男人会伤害我。我望望窗外,此时大雾弥漫。    “这是我头回工作。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是不是?”我说。    他长久地审视着我,渐渐,一丝十分柔和的微笑浮现在他脸上。“是的,的确如此。”他回答,“但我能肯定,你在这里会干得不错。我可以为你祝福吗?”   他伸出手与我相握。我低声地说:“也祝您好运。”他推开店门,消失在浓雾里。    我慢慢转过身,将手中的第六枚戒指放回了原处。 9、“母亲”担心“我”做事毛手毛脚,与下文哪一个细节互成照应?(3分) 10、文中对“高个男子”作了比较细致的外貌、神态描写,试结合文中语句,从某一角度分析其作用。(4分) 11、文中写道:“我确信我的命运掌握在他手里。” 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2、故事中的“艾艾”在哪一个方面给你留下美好或深刻的印象?简要说明理由。(4分) 13、展开合理想象,为故事续写一个结尾。(限60字以内)(4分) 9、(3分)“当我急急地挪出来时,衣袖碰落了一个碟子,六枚精美绝伦的钻石戒指滚落到地上。” 10、(4分)例如:(1)“ 他用一种永不可及的绝望眼神,盯着那些宝石”的神态描写,为下文“我”确信戒指就是他偷走的埋下伏笔。(2)“剪裁得体的法兰绒服装已是褴褛不堪,诉说着主人的遭遇”的外貌描写,反映了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代的社会现实。(符合作品主旨、言之成理即可) 11、(3分)这句话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是“我”确信戒指就在他的手中;二是如果“他”不交还戒指或者事情闹大,“我”必定要失去这份工作。(大意答对即可,只答一个层面给2分) 12、(4分)印象:如机智、沉着、善良、勤快、富有同情心。 理由:略。(各2分。谈印象,要求紧扣人物的性格特征;说理由要求有自己的阅读感悟,否则酌情扣分) 13、(4分)略。(想象要求符合故事情节发展的一般逻辑,语言表达要求简洁生动,否则酌情扣分。字数超过60扣1分) 义乌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8—16题。 (一)(17分) 那年的冬天好大雪 ①腊月里,冬天像是一台年久失修的鼓风机,粗糙的北风没完没了地吹着。我们裹着棉衣在刚盖好的大楼里闲聊,有的打牌,有的抽烟,等待着工头回来发工钱。 ②下午,胡小兵突然凑到我身边,递给我一支烟,说:“叔,抽支烟!”我说我自己有。他硬是塞给我,还给我点着了。他今年才跟他爹出来。几个月前,他爹从脚手架上掉下来,摔坏了腿,回家了。我想这小子,可能有什么事。我抽了一口,说:“有啥事?”他嘿嘿一笑,说没事。 ③我拿出自己的半瓶酒:“来一口?”胡小兵还是嘿嘿一笑,接过去,咕咚灌了一大口。我也喝了一口,胸口立即暖烘烘的。胡小兵喝过酒,脸色通红,说:“叔,我爹的腿不行了。当初以为是小事,可后来加重了。”我不知说什么。胡小兵又给自己灌了一口,说:“上个月我给娘打电话说给她寄一千块的,可我现在才攒了五百块。我给娘说过要给家里一千的,我怎么也得凑够一千呀!” ④我口袋里也没几个钱,一家老小都张着嘴等我一个人喂呢!虽说我和胡小兵是老乡,可挣的都是血汗钱。我吞吞吐吐地说,自己口袋里也没钱了,都寄回家了。胡小兵盯着我说:“叔,就借一百,等发了工钱就还你!要是工头不回来,侄儿明年挣的第一张钱就还给叔!”他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屋子里的人都不再乱哄哄地嚷嚷,把注意力都转到我和胡小兵身上。那时,楼外北风呼啸,屋内寂静无比。胡小兵脸上挂着的泪珠令我不忍再看。翻了几层衣服,我掏出两张藏好的百元票子,说:“侄儿,拿上,什么时候说还钱我就不再理你!”说完,我夺过酒瓶猛喝了两口。 ⑤“胡小兵,还差多少?”突然有人问。 ⑥“三百……”胡小兵哽咽着。 ⑦“既然答应过给娘寄一千的,就不能寄五百,差多少我们给你凑齐!别嫌少,拿上!”一只只粗糙皲(jūn)裂的手伸进了口袋,一张张皱巴巴的人民币塞进了胡小兵的手里…… ⑧我的鼻子酸酸的,出来半年了,我还没有这么难受过。我朝窗外瞥了一眼,看见了随风飞舞的雪花。我说,北风得了势了,把大雪也叫出来了。我在外跑了几年,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雪。 ⑨我们一屋子人都挤到窗户旁,争着看大雪。不时有人说:“也不知道咱们老家下雪了没?”“咱家乡的雪肯定要比这里大!” ⑩那年,我们没有等到工头回来,就一起卷起铺盖奔向火车站了。在火车上,仍然看得见窗外的雪花追逐着火车飘飞…… (选自《北京晚报》,文章有改动) 8. 文章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3分) 9. 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从品味语言、分析作用、理解内容等角度入手。请给第④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作批注。(3分) 10.第⑦段中说“一只只粗糙皲裂的手伸进了口袋,一张张皱巴巴的人民币塞进了胡小兵的手里……”,揣摩这时胡小兵的心理,把他内心的想法写出来。(不超过30字)(3分) 11.第⑧段开头说“我的鼻子酸酸的,出来半年了,我还没有这么难受过。”这里的“难受”有什么含义?(4分) 12.作者以“那年的冬天好大雪”为题,并在文中多次提到雪,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一)(17分) 8.“我”和工友筹钱帮助胡小兵替他父亲治腿病。(3分,意思符合即可) 9.一连串的动作(动词翻、掏、藏)表明“我”把钱保管得很好;也说明钱来之不易,他格外珍惜。语言描写,突出我已下决心,无偿帮助胡小兵。(3分,答出其中任何一点即给3分,批注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10.围绕“感激”一词来写。(3分,意思符合即可) 11.一是对胡小兵家庭困境的同情;二是为自己爱莫能助感到难过;三是被互助气氛所感动。(4分,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 12. 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对比,突出人心的温暖。(4分,写出渲染气氛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 浙江省绍兴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三)(26分) 大 师 聂鑫森 上午九点钟,年届八旬的著名山水画家黄云山,正坐在画室的大画案前用紫砂壶啜着茶,目光落在一张铺好的四尺宣纸上,构思着一幅《深山行旅图》。 门铃小心翼翼地响了。过了好一阵,门铃再一次响起,透出一种急迫的心情。 怎么没人去开门?小保姆呢?老妻呢? 黄云山有些生气。正要大声呼喊,猛然想起小保姆上街买菜去了,老妻替他上医院拿药去了,家里就只他一个人。他本来不想理睬,但一想,倘若来的是一位老朋友岂不失礼? 他重重地放下紫砂壶,急急地走出画室,穿过客厅,猛一下把门打开了。 站在门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陌生汉子,风尘仆仆,右手提着一个旅行袋,左手拿着一幅折叠着的没有装裱的画。 黄云山问:“你找谁?” 来人彬彬有礼地向他鞠了一躬,说:“您是笔樵先生吧?” 黄云山很意外,来人居然知道他的字,便点了点头。 “笔樵先生,我叫秋小峦,从外省一个偏远小县来到北京,只为了了却父亲秋溪谷的一个心愿。父亲也当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也在业余画了一辈子的山水画,对您极为倾服。不久前因病辞世时嘱咐我:‘无论如何要携画去京请笔樵先生法眼一鉴,看此生努力是否白费,回来后在坟前转告我,我也就可以闭目于九泉之下了。’” 秋小峦说得很快,怕耽误了黄老先生的时间。 黄云山有些犹豫,像这样上门求教求画求鉴定的人太多了。他年事已高,实在是没有精力应付了。 “笔樵先生,十九年前,也就是1978年,我父亲行将退休,县教育局组织老教师进京参观。他多方打听到您的地址并找到这里来拜访,恰好您外出讲学,便留下一封信交给了尊夫人。” 黄云山“哦”了一声,似乎有点印象,又似乎一点印象也没有。他用一只手习惯性地扶住门框,依旧没有请客人进屋的意思。 “我不进您的家,只想耽误先生几分钟,请您看一看这幅画,我也就可以向死去的父亲作个交代了。” 秋小峦的眼圈红了,眼角有泪光闪烁。 “好吧。”黄云山为秋小峦的孝心所感动,脸上有了笑意。 他接过那张折叠好的画,缓缓地打开,是一幅用积墨法画出的《楚山春寒图》,苍苍茫茫,云烟满纸,繁密处不能多添一笔,却能做到不板、不结、不死;在最浓墨处也能分辨出草、树、石的层次,称得上是大气磅礴。 黄云山激动起来,大声说:“恕老朽怠慢,请进!” 他们一起走进了画室。 黄云山问:“除了此画,还有吗?” “旅行袋里还带了二十余幅,其他的都在家里。” “待我净了手、焚香,我要好好看看你父亲的大手笔。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 黄云山净了手,又擦拭干净,忙给秋小峦沏上一杯茶,再寻出一个铜香炉,插上一根点着的檀香。 顷刻间满室芬芳。 黄云山足足看了两个小时,然后长叹一声,说:“能得积墨法妙处的有明末清初的龚贤,现代画家中,就要数黄宾虹和你父亲了,
/
本文档为【记叙文阅读(含答案):中考语文题型分类汇编17】,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