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禹州民俗

禹州民俗

2010-10-09 10页 doc 102KB 196阅读

用户头像

is_500743

暂无简介

举报
禹州民俗禹州风俗 禹州风俗 节日风俗 1.春节风俗 春节临近,人们都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开始准备过新年,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这一天也是祭灶的一天,每家都会买来灶糖祭灶,谁家的孩子有干妈干爹的在这一天要带着孩子去干爹干妈家祭灶,而且干爹干妈还要给小孩子锁子钱,晚上要喝红薯叶面汤,放鞭炮。 二十四扫房子,要过年了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干净。 二十五打豆腐,每家会买很多豆腐炸成豆腐干儿,春节期间吃。 二十六去割肉,每家都会在这一天去买肉。 二十七去杀鸡。 二十八贴尜尜,就是贴春联。 二十九去买酒。 大年三十撅着屁股作着揖儿。年三十是上一年的最后一...
禹州民俗
禹州风俗 禹州风俗 节日风俗 1.春节风俗 春节临近,人们都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开始准备过新年,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这一天也是祭灶的一天,每家都会买来灶糖祭灶,谁家的孩子有干妈干爹的在这一天要带着孩子去干爹干妈家祭灶,而且干爹干妈还要给小孩子锁子钱,晚上要喝红薯叶面汤,放鞭炮。 二十四扫房子,要过年了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干净。 二十五打豆腐,每家会买很多豆腐炸成豆腐干儿,春节期间吃。 二十六去割肉,每家都会在这一天去买肉。 二十七去杀鸡。 二十八贴尜尜,就是贴春联。 二十九去买酒。 大年三十撅着屁股作着揖儿。年三十是上一年的最后一天,要吃饺子,除夕夜守岁,忌过早的睡觉。开口说吉祥话,忌说脏话。除夕夜不能大小便,见到阳光后再大小便。忌打碎器物 大年初一吃团圆饭,给家里的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孩子发压岁钱。各地方都有舞龙灯,也称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大年初二回娘家,女儿先回娘家看了父母之后,接下来的几天才可以拜访其他的亲朋好友,一直持续到元宵节。 大年初三俗称“赤狗日”,不宜外出或宴客。必须早点熄灯睡觉。 初五,称作“破五”,因为之前的禁忌过了这天便可破除,所以也谓“初五隔开”。这天垃圾变成了“穷气”,因此要清扫家里,将垃圾送出去,俗称“送穷出门”。“五忙日”,禁止动土。 初七“人日”,传说里若这日天晴,代人身安适;若阴雨,则疾病瘟疫生。又称“七煞日”,许多事情都不宜在这天进行,尤其应避免外出远行。 初九老天爷生日,要祭天,舞狮子龙动。 元宵节点灯放烟花吃汤圆,每家每户在晚上会在自家大门两边点上灯。这也预示着年春节过完了。 2 其他节日风俗 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故称“龙抬头要吃煎饼炒豆子。 清明节,扫墓。 五月端午吃煮鸡蛋和煮大蒜,摸雄黄酒。屋门两旁插艾叶,辟邪。 六月六,吃芝麻干镆。不出六月不能做被褥。 中秋节 吃月饼赏月。 十月一开始上坟,给已故的亲人送纸钱。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 (每月的初七初八不能出门,即七不出门八不回家) 生活风俗 1、小孩“抓周”风俗 小孩一岁生日那天家人会把、笔、鸡蛋、胭脂水粉之类的东西放在小孩面前,让他抓,通过“抓周”预测孩子有什么爱好?有“什么特长?长大后干什么?从事什么职业?据说,这种习俗是从大禹的母亲女志那时流传下来的,而且颇为灵验 2、小孩戴“长命锁”风俗 为了让婴儿健康成长,保佑婴儿消灾免病,禹州人有个风俗,在婴儿脖子上戴个银质或玉质的锁,长形或椭圆形,正面刻“长命百岁”,背面刻“福寿绵长”。 虎头鞋 虎头鞋是童鞋的一种,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虎头鞋做工复杂,仅虎头上就需用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鞋面的颜色以红、黄为主,虎嘴、眉毛、鼻、眼等处常采用粗线条勾勒,夸张地表现虎的威猛。民间制做此鞋时,还常用兔毛将鞋口。虎耳、虎眼等镶边,红、黄。白间杂,轮廓清晰。孩子穿上虎头鞋唇,兔毛随风飘动,虎头也有了动感。虎头鞋鞋底肥大,插空纳上九个菱形破花,九个破花称为九颗圆子,意为“九子十成”。 穿虎头鞋的时间,是在幼童一岁左右。此时的儿童跃跃欲试,想要走路,但又离不开大人的搀扶。这时父母给孩子穿双虎头鞋。利于孩子脚踏实地。更重要的原因,是人们认为虎是百兽之王,穿。上虎头鞋可以辟邪恶保平安,护情孩子健康成人。 娱乐民俗 民间鼓吹乐具有悠久的历史,自汉以来就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是各种民俗活动及婚嫁、丧葬仪式中必不可少的音乐演奏形式,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禹州是鼓吹乐十分兴盛的地区,但较之以前,当下的鼓吹乐多与丧葬仪式联系紧密禹州地区一次“办事”的酬劳是二百元左右,所对应的班社规模就是四到五人,包括唢呐、大笙、二笙、梆子和铜器等。二百元也可以说是酬劳中的最低水平,还有五百的、七百的、一千的、一千五的不等,这样的价格所对应的规模也不相同,酬劳为五百元所对应的班社规模至少要有六人以上,除了前面所列举的乐器以外还有电子琴、架子鼓等。酬劳越高所要求“办事人”的业务水平越高,业务分工也越细。 婚庆风俗 1.、筹备婚礼首先要定婚期,婚期先由男方选定,吉日俗称“好儿”,所以定婚期又叫“看好儿”,然后把婚期写在婚书上通知给女方,叫“送好儿”。送好儿的任务由男方长辈去完成,而且送好儿时间上有讲究,如果上半年结婚,要在农历二月二送;如果在下半年结婚,要在农历六月六或十月十送。这样是为了让女方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嫁妆。 2、佳期到来,男方请厨师张罗宴席,同门、亲戚提前到来,各司其职,为迎亲做好准备。迎亲的路线要提前勘察清楚,去的路和回来的路不能重复,俗称“不走回头路”。新娘家的同门和亲戚也要提前一天聚集在一起,把嫁妆收拾停当,给新娘梳洗打扮,等候迎娶。 3、婚礼当天的早上,张贴“喜”字和婚庆对联。迎亲队伍提前吃饭,去迎亲的人数是单数,接到新娘后刚好凑成双数,以求好事成双。从前迎亲用轿子或马车,后来用卡车拉嫁妆、摩托车开道,再后来就用轿车了。时辰一到,放鞭炮后出发,一路上喜乐高奏,放着雷子炮、撒着吉祥帖,浩浩荡荡奔向新娘家。 4、女方方听到鞭炮声即出门迎接,男方迎亲时要带一个机可爱的小男孩,叫“压轿孩儿”,女方封了礼他才下车,大人提前交代过,等多给几次礼金后才能下来。堂屋备有酒席,但那只是礼节上的摆设,迎亲的长辈入席,象征性地喝一点水酒,和女方的长辈聊天,等待其他人装嫁妆。 5、闺女出嫁时,不能沾娘家的土,否则娘家就会变穷,所以新娘上轿时,富家红毯铺地,一般人家用席子铺地,穷人家则用“传口袋”的方法:找两条口袋铺在地上,新娘踏上前面的口袋,赶快把后面的口袋移到前面,反复向前传递,直到上轿。有的干脆直接用椅子把新娘抬出去。临行前,新娘要向父母行礼告别,有些地方还要求新娘哭着告别父母,以示恋恋不舍。 6、新娘入轿,迎亲一方燃放鞭炮,并撒喜糖打发观众,然后返回。回去的路上,迎亲的人要“搜查”嫁妆,女方提前包有油馍、火烧、鸡蛋等食品放在里面,是怕迎亲的人在半路上挨饿而准备的。其实大家都不饿,但还是争先恐后地哄抢食品,为的是增加喜庆气氛。 7、迎亲车仗一到家门口,一人跑步绕着迎亲的车轿放鞭炮,另一人用铁丝提着一个烧得通红的犁铧紧跟其后,并向犁铧上浇醋,称为“激犁”,取的是“吉利”的谐音。男方也要给新娘下轿礼,也是要给几次新娘才下来。新娘下来时,地上放有一块红纸贴面的石头,叫“接脚石”,脚踩在接脚石上,有“脚踏石(实)地”的之意。 8、新娘下来后,点燃两堆谷杆,新娘要从中间穿过,传说谷杆火能够辟邪。新郎的兄长或本门兄长端一个斗在前面引路,斗里面放粮食,粮食上插柏枝,柏枝上挂红枣,也有粮食上插一杆称,称上挂九枚铜钱。这叫“兄长端斗,越端越有”。新娘在两名少女的搀扶下,手扶斗跟在兄长后面,缓步进入家院。到了院子里,小孩给新娘端洗脸水,新娘给小孩少量的礼金。 9、拜堂是婚礼的重要礼仪,拜堂之后,男女才正式结为夫妻。拜堂的礼仪大同小异,把拜堂的程序写在红纸上,在司仪的主持下完成。基本程序是: 1、鸣炮奏乐,新郎、新娘就位,父母就位。 2、行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3、入洞房。 拜堂仪式结束后,大家就开始忙碌婚宴。喜宴多在中午,宴席非常丰盛。在堂屋安排主宴,招待重要客人。新郎、新娘要给所有的客人逐一敬酒。 10、婚宴结束,婚礼完毕。 大见面儿其实就是订婚仪式,地点设在男方家中,男方安排宴席,本家和亲戚前来赴宴,但不能白吃,须准备一些礼金给姑娘,当媒人向姑娘一一介绍他们辈分的时候,见面礼就该出手了,不过数目不大,大数目的礼金由小伙子拿着,等饭后送姑娘回去的路上单独送出去,家庭情况不同,现金的数目也不等,但一定不能太小气。女方收了礼金,也要象征性地回赠一些诸如手帕、袜子、钢笔之类小礼品,这叫“换表记”。 大见面儿后,男女就成为公认的未婚夫妻,逢年过节要来回登门拜访,平时也可以名正言顺地单独交往,农忙季节,双方还要到对方家去帮助干农活。交往了一段时间,一方要反悔,这是允许的,不过,如果男方反悔,多不好意思收回见面礼,而女方反悔,则须主动退还见面礼。婚姻形式由父母完全包办发展到见面儿后再结婚,同时也不再讲究什么“三媒六证”,这也算是一大进步。、 大 禹 娶 亲 凶蛟为祸人间,九州一片汪洋。禹受命治水,与恶蛟展开了殊死搏斗。恶蛟不抵大禹勇武,被大禹赶的无处躲藏。 大禹与恶蛟奋战已经好几年了,为了擒蛟治水,大禹顾不上休息,顾不上回家,没明没夜地和蛟周旋,要将它制服,不让它再祸害人间。大禹忙于治水,心无旁骛,连亲事也耽误了。三十大几了,还是光棍一条,连个媳妇也没有。 大禹是治水英雄,受到很多人的敬重爱慕。大禹治水到涂山时,涂山国君的两个女儿素仰大禹英名,愿意以身相许。大禹见两个姑娘生的千娇百媚,想着自己也实在该结婚了,就托人向涂山国君求婚。涂山国君应允了婚事,要他们择日成亲。 蛟是妖魔,变化多端。它正被大禹赶的无路可逃,听说大禹在涂山娶亲,心生一计,要在大禹娶亲时,幻化为云烟,附着在新娘身上,好接近大禹,伺机害他性命。 蛟也知道,它要想依附于新娘之体,只有在新娘进门、天地桌前、洞房交拜这几个时刻最容易。所以在大禹娶亲之日,蛟就化作一团乌云,紧紧跟随着新娘的花轿。 大禹是何等精明,他知道恶蛟决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趁他娶亲之机前来捣乱,所以也就作了必要的防备。 娶亲的花轿到了门前,两位花枝招展的新娘下了轿,迈步进门。恶蛟一见,忙化作一股阴风,向新娘身上扑去。谁知迎亲的傧相在新娘抬步跨进大门时,依照大禹吩咐,点燃了横在门槛上的杆草(谷草)捆,那恶蛟接近新娘身边,杆草捆中的爆竹就炸了,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响声。蛟是水中之物,本就怕火,爆竹的响声让它魂飞魄散,急忙逃向空中。 大禹和两位新娘来到当院的天地桌前,要举行叩拜天地大礼。恶蛟一击不成,自然不甘心,见时机又到,就又扑下身来,向天地桌前的新娘逼近。忽然,它看见天地桌上放着一面铜镜,在日光下闪闪发光——原来这是一面照妖镜,禹要让妖魔无处藏身,现出原形。妖蛟自然不敢向前,听任大禹和新娘拜了天地,进入洞房。 蛟当然不会就此罢手,也乘机溜进了洞房。它一进洞房,就看见喜床上放着一具寒光闪闪、锋利无比的铡刀,顿时吓得心惊胆战,知道自己远不是大禹的对手,不敢久留,仓惶蹿出洞房,向远方逃去。 大禹不忘治水大事,婚后三日,就告别两位夫人,又开始了擒蛟治水的战斗。最后,终将恶蛟赶入淮河,又赶入颍水,最后在颍渊将蛟擒住,锁入井内,根治了水患,使百姓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由于大禹娶亲和妖蛟斗法时,在大门口的门槛上绑着裹有爆竹的杆草捆,在天地桌上放着铜镜,在新床上放着铡刀,后来人门在娶亲时也照着做,以求除凶避邪、保护平安。年月久了,竟形成了风俗。至今,这种风俗还在禹州等地保留着。 生产风俗 1、禹州“三粉” “色泽透亮,柔韧耐煮,香甜纯正”,说的是禹州市的粉条 禹州红薯粉条介绍: 禹州红薯种植面积大,农民有加工红薯粉条的传统。红薯粉条,又称红薯粉丝、粉皮、活折,是禹州传统的名特产品,已有600余年的历史。禹州粉条色泽黄亮,身干条细,均匀片薄,韧性好,拉力足,食之柔软爽口深受人们喜爱。纯红薯粉条采用优质鲜红薯淀粉,用传统精制而成。纯红薯粉条不含任何人工色素,属绿色天然食品,柔软可口,营养丰富,久煮不化,宜烹饪、耐保存,素有“人造鱼翅”之美称。 三粉:粉条、粉丝、粉皮 禹州“三粉”加工主要是用红薯制品制作粉条、粉丝、粉皮,产品具有口感筋道,耐煮耐泡,条形美观,干净卫生等特点,不添加任何现代工业痕迹的。 2、禹州十三碗 禹州十三碗是完全属于许昌(禹州所在地区)本土、地地道道的农家菜肴,主料为大肉、豆腐,辅料为焖子、粉条,取材仅限于家养的经年肥猪、自家磨制的豆腐、自家加工的粉条等,已有数百年历史,经历代乡厨不断改进,终于成就了如今的特色十三碗。禹州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禹州十三碗”饮食文化。相传大明皇帝嘉靖曾巡视禹州,为体察民俗民风,召乡下名厨为其操办地方特色菜肴,乡厨急中生智,将民间操办喜事的地方特色菜“十三碗”精心调制,献于圣上,嘉靖皇帝品后大为赞赏,赐名水席。十三碗具有深厚的乡土文化底蕴,折射出乡村亲朋邻里间浓郁质朴的亲情和独特的礼仪。很早以前,十三碗就成为禹州西部乡民取亲、嫁女、吃面条等重大庆典宴席必备之“佳肴”。十三碗上菜顺序有着“严格”的规矩,选料考究,做工精良,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体现了华夏饮食文化朴实无华的一面。十三碗上菜顺序有着“严格”的规矩。民间有句口头禅叫:头碗“鸡”、二碗“鱼”、三碗上的“大肉皮”。由于“鸡”、“鱼”蕴含着“吉祥”、“有余”的意思,因此,农家“盛宴”是以鸡鱼为标志的,而早年,鸡、鱼并不丰足,乡厨便巧生智慧,借猪排生里脊,取其谐音以“脊”代鸡,制成头碗“鸡”。二碗鱼也是“假鱼”。乡厨用豆腐掺玉米面做成小鱼形状,再细加制作,虽非真鱼却味道鲜美。三碗上的“大肉皮”。是取上好的前肘,煮六成熟、切块、过油、焖子打底上笼蒸制后冲汤而成。第四碗上蒜菜。蒜菜、蒜菜那就算正式上菜啦,伴着蒜菜上桌正宗够味的做法是,宴席的主事者当院响亮地喝一声“上馍啦”,陪客者就每人提一竹篮馒头,挨桌分送。上甜米饭和山楂汤这二道菜前,传菜者会用托盘送上一碗凉水,这是菜由咸变甜怕串味,让客人用来涮汤勺的,若是没见过“世面”者舀了喝下,是会被人笑掉牙的。 禹州焖子介绍: 焖子是禹州常见的一款风味小吃。制作“焖子”,是把当地特产的禹州粉条和红薯粉芡、蛋清、水加以葱花、姜末、料酒、小磨香油、精盐等调味料调和均匀,堆成圆盘状放入蒸笼,大火焖蒸而成,因此而得名“焖子”。禹州焖子的食法多种多样,可与多种食材搭配。常见的是香煎、焖炒和烩菜。 银梅口乐介绍: 银梅是选用优质金银花、乌梅、蜂蜜、米醋等原料,运用现代发酵工艺、科学提炼、精制加工而成的发酵型饮料。银梅主要采用天然原料,其配方合理,气味芬芳、清爽可口、酸甜适中,药香含蓄而沉稳。 禹州中草药 “药不过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说的是禹州市的中草药。 道地中药材介绍: 禹州市中药材种植有悠久的历史,明朝洪武年间已成为全国四大药材集散地之一,其中药材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金银花等地产名药,名列李时珍《本草纲目》和现行中华药典,被列为国家保护品种。禹州中药加工炮制始于明朝,清朝趋于规范。饮片加工及炮制因药制宜,技艺独特,制作精细,在国内久享盛誉,有“药进禹州倍生香”之说。 4 、禹州钧瓷 “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说的是禹州的钧瓷。 钧瓷是中国四大名瓷之一,产于许昌之禹州市神后镇。禹州古称夏禹国,启大诸侯于“钧台”,以“钧台”命名,窑曰“钧窑”。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所产钧瓷观之如景,叩之如馥磬,瑰丽夺目,浓艳晶莹,加之烧制难度,“十窑九不成”,钧瓷成为连城之宝,人们将它和玉器、金银并列、荣誉“钧与玉比,钧比玉美”、“黄金有价,钧无价”,被誉为国人瑰宝。新中国建立之后,经反复研究和科学实验,在古钧瓷工艺基础上创造出了众多的钧瓷产品,“进窑一色,出窑万彩”。品色最出色悦目的有朱砂红、梅子青、鸡雪红、胭脂红、丁香紫、玫瑰紫、茄皮紫、葡萄紫、葱翠青、天青、月白等,且红里有紫,紫中有兰,兰中泛清,青中透红,五彩渗化,相映生辉。更使人叫绝者,钧瓷经过“窑变”,铀面上自然出现一幅幅神奇画卷,有的高峡飞瀑,翠竹生烟,仙台琼阁;有的如晨星满天,烟火怒放,龙凤飞翔等。产品中“云林层出,高山瀑布,河山相映,老者过桥”窑变色彩图案的双龙瓶、双龙虎头瓶等世谓珍品。所产名贵钧瓷出口美国、日本、法国、英国 . 禹州剪纸 禹州民间剪纸在不同的场所,用不同的吉祥物,有不同的内涵。姑娘出嫁时放在脸盆里的盆花,由鱼和莲花组成。寓意是:鱼钻莲,生个孩子中状元。由柿子、如意和犀牛角组成的纸花,寓意是:柿子如意犀牛角,生个孩子连登科 ( 此剪歌由禹州市小吕乡万里马村孟香口述 , 时年 88 岁 ) 。由石榴和莲花组成的盆花 , 寓意是 : 歪瓣石榴对瓣莲 ,小两口能过一百年 ( 此剪歌由禹州市小吕乡张清庄村赵梅妞口述,时年72 岁) 。送老 (死者) 鞋底剪纸图案由莲花、天梯组成,寓意是:登梯子上天。鞋帮上的图案 , 前头鞋面花是猫 , 两边鞋帮中间是鹅 , 鞋后跟是蟾 , 寓意是:猫引路 , 一鹅一蟾过奈何。这些富有寓意的剪歌,共同特点是象征吉祥美好,祝生者繁衍生息,兴旺发达,愿死者平安归天。 禹州市城南在梁北镇、范坡乡和小吕乡交界的白沙塔一带,建国前流传着一首内容较完整和全面的剪纸民歌。此民歌是: 这把剪子打得好 , 百样故事都能铰。 上铰龙,下剪仙,铰的红丝扯满天。 铰所庙,三间长,铰的柱子漂花梁。 铰的金瓦金圪把,铰的滴水转针连。 铰个菩萨坐当间,铰的伸手拳手月牙斧。 铰两个能人站两边,铰个王泉去点瓜,点到阴曹把命搭。 此首剪歌充分表达了当时剪纸艺术所能表现的内容、范围及雄厚的群众基础 , 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剪纸艺术的精湛技巧。 许昌民俗之饮食民俗 劝酒游戏 在许昌流行这样一句话:酒厚赌薄。意思是喝酒的时候人厚道,总是千方百计让别人多赢酒;赌博的时候人刻薄,总是费尽心思让自己多赢钱。如何让别人多赢酒?主要靠劝酒游戏。劝酒游戏五花八门,主要有猜枚、搦宝、压指头、杠子虫等,另外,随着纸牌的普及,“玩牌饮酒”也风靡开来。 猜枚和划拳本不是一回事,猜枚是一种古老的劝酒游戏,游戏者把瓜子、莲子或黑白棋子等物握在手心里,让别人猜单双、数目或颜色,猜中者为胜,不中者为输,输者罚酒。划拳是游戏双方同时出单拳、伸指、喊数,数字从零到十,喊中两人所伸指头数之和者为胜,负者罚酒。在许昌,猜枚演变成了“搦宝”,划拳被误称为猜枚,但约定俗成后就习惯成自然了。 搦宝又叫猜宝,俗称“猜有没有”。游戏者选取花生仁或纸团等小物件当“宝”,一方把双手藏到背后,然后握拳伸出,让对方猜“宝”在不在手心里,猜中者为胜,不中者为输,输者罚酒。搦宝虽然玩的是心理战术,但比较简单。 猜枚的花样就多了,大致可分为“定枚”和“花猜”两种。定枚是指在猜枚过程中只喊某一个或两个数,对方则不允许喊这一个或两个数,如果定枚者喊了其它数或对方喊了所定的数,均为犯规。定枚不是乱定,常见的定枚有六零枚、一七枚、二八枚、三九枚、四十枚和老五魁。在猜枚过程中,如果喊六时一根指头也不伸、喊七伸出的指头数小于二、喊八伸出的指头数小于三、喊九伸出的指头数小于四、喊十伸的指头数小于五,或者喊的数小于自己所伸出的指头数,就不可能赢对方,这叫“失枚”。如果定枚为老五魁,则永远不会失枚,所以又称老五魁为“赖五魁”。 猜枚前,双方先商定赌酒的杯数,杯数一般为单数,便于分出输赢。把所商定的杯数猜完、把杯里酒喝下称为“一盘”,盘数也是事先商定好的。猜枚时每赢一次叫“一枚”,“一枚”一般罚输者一杯酒,如果提前有约定,“一枚”也可赌两杯或几杯酒,如果一枚定输赢,叫“一枚成”。每猜一枚,双方必须伸出拇指或中指、口中喊“俩”或“俩好”后方为正式猜枚,俗称叫“打俩走”;个别地方不“打俩走”,直接猜枚,称“开门见山”。 伸指时,如伸出一根指头,可伸拇指或中指,其它指头不许单独伸出,最忌讳单独伸小指或食指;如伸根指头,除不允许同时伸出食指和中指外,其它指头可随意搭配;如伸三或四根指头,手指可随意搭配;握拳表示零,伸开手掌表示五。 喊数时,从零到十这十一个数,可以按照通常的称谓喊数,也可用其别称喊数:“零”的别称有宝、不出、宝贝蛋、宝贝锤、铃铛锤、宝不动、宝拳一对等。“一”的别称有一点点、一枝花、一点红、幺鸡枚、一心敬你等;“二”的别称有二指、哥俩好、俩不错、两相好等;“三”的别称有三桃园、三元三、三星高照等;“四”的别称有四度、四季财、四季发财、四红喜、四红四喜等;“五”的别称有魁、魁五、五魁首、魁五首、五经魁、魁魁魁、魁魁五等;“六”的别称有六六六、六六顺、六六大顺、六合莲等;“七”的别称有巧、巧七、巧七枚、巧来七、七巧关等;“八”的别称有八大仙、八抬轿、八八八等;“九”的别称有快、快九州、久长、久长有、快快快等。“十”的别称有满、满十福、满堂十、全到、十全、满把抓、十年好运等。 猜枚时,多让坐在首席的人先猜,以示尊重。如果一个人和其他人连续猜枚一遍,称为“过圈儿”、“过关”或“打关”;如果一个人任意挑选一个或几个人猜枚,叫“花猜”,在花猜过程中,下一个猜枚者总是与赢家猜叫“打胜家”,总是和输家猜叫“挖稀泥”;从上首开始,相邻的两个人猜枚,直至先猜枚者和最后猜枚者接手,刚好相互猜枚一圈,叫“编圈儿”;如果一个人连续输,关系比较近的伙伴可出手接替输者猜枚,叫“挡枚”,挡者输了,也要喝酒,叫“挡枚挡酒”,直至挡枚者赢了,原先猜枚者继续进行。有些人经常参加宴席,猜枚技术娴熟,出拳伸指总是比喊数慢一些,可利用这瞬间的机会随机应变、后发制人,这样的猜枚方式为“赖枚”,又叫“使水儿”。为增强席间欢快气氛,有些猜枚者故意拉长腔调,喊数时一句紧挨一句,叫“唱枚歌”。 有些不擅长猜枚,却精通“压指头”和“杠子虫”。“压指头”的游戏规则是双方同时出拳伸指,只伸一根指头,大拇指压食指,食指压中指,中指压无名指,无名指压小指,小指压大拇指,被压者为输,输者罚酒。“杠子虫”又叫“压杠子虫”,游戏者拿一根筷子敲击碗或盘子,敲击的同时喊“杠子”、“老虎”、“鸡儿”、“虫儿”这四种的其中之一,规则是杠子胜老虎、老虎胜鸡儿、鸡儿胜虫儿、虫儿胜杠子,输者罚酒。 猜枚者每输一杯就把酒喝掉,叫“枚到中干”,实在喝不下去,可存一杯,但规矩是“存一不存二”;把输的酒集中起来,等一盘枚猜完再喝掉,叫“一事辣”。 用猜枚、搦宝、压指头、杠子虫等方式劝酒,虽然气氛活跃,但因斗酒、斗气而易喝醉。许多人出去赴宴,家人总是嘱咐说别喝多了,可劝酒游戏名目繁多、千变万化,游戏规则虽然明确,但游戏结果的偶然性很大,谁都不可能成为酒席上的常胜将军,认赌服输,输了就得喝,每杯酒都不是别人给他强行灌下去的,而是他自己主动一杯一杯地抽下去的。还是那句老话:喝多在于枚太好,喝醉在于量太大。 大禹的精神 以民为本 公而忘私 艰苦奋斗 勤俭廉洁 广纳民意 严于律己 以民为本 大禹具有浓厚的民本思想,他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团结稳定,国家就强大兴盛。他主张国家各职能部门都必须懂得“为民”、“养民”、“劝民”、“利民”的道理。 大禹说过这样的话:“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予临犯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意思是说:民可以亲近,不可以轻慢卑视。民是国之根本,根本稳固国家才能安宁。我看天下的愚夫愚妇都胜过我,怎能不敬畏他们呢?……当我冒犯他们时,害怕之状犹如枯朽的绳索套着六匹马驾的车,对于职位在老百姓之上的人,对老百姓为什么不敬重呢?由此可见大禹对人民的态度是何等谦恭,不仅把人民看作国之根本,而且有奉为尊长、上帝的意思。早在四千多年前,大禹就有如此敬民、爱民的民本思想,真可谓明君圣主之最矣! 大禹民本思想的深刻内涵,不仅“敬民”,而且“养民”。他说:“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即一方面要改善金木水火土谷六个管理机构的职能;另一方面从事六个管理职能的人要注意“正身之德”,正己以治民;要“利民之用”,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为民兴利除弊;要“厚民之生”,薄徭役,轻赋税,不夺农时,使民衣食丰足。还提出了“劝民”的方法,“美善以戒之,威严以督之,歌咏以劝之”。同时提出了“宁妄免大罪而不妄杀无辜”的“罪疑惟轻,功疑惟重”的主张。 在四千年前那个由野蛮向文明过渡的时代,人民群众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之小,生活水平之低,劳动强度之大,创业之艰辛,是难以想象的。而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要完成规模浩大的治水工程,没有体恤民情之心,何以赢得人民的支持?不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和与人民共甘苦的精神,何以感召群众?没有深入实地全面考察、实事求是地科学和缜密思考,岂能完成这盖世奇功而无民怨? 因此,可以说,大禹依靠民本思想而成就了大业,又在成就大业的过程中进一步确立和完善了民本思想。 公而忘私 公而忘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成就事业的精神根基。在华夏始祖当中,大禹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唐尧时期,中原地区发生了持续几十年的大洪水,许多丘陵、山包都被洪水淹没了。没有淹没的地方,草木疯长,五谷不收,禽兽横行,逼得百姓衣食无着,连居住的地方都没有。 《孟子》对当时的情景有这样一段记述:“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 帝尧忧心如焚,急令臣下推举能够治水的人。大禹的父亲鲧,当时为“崇伯”,奉帝尧的命令治水,历时九年,因无功而被殛杀于羽山。当时任大司农的虞舜,随即又向尧帝推荐,任命鲧的儿子禹继承父志,继续治水。大禹以为民造福为己任,既无畏惧,也无怨恨,义不容辞地挑起了这副重担。为完成治水任务,他远离亲人,远离家乡,“乘四载,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随山刊木”,“随山浚川”,全身心地投入了治理洪水的工作。 大禹全身心的投入治水,连自身的婚姻大事都不顾。《吴越春秋》记述了这件事,说大禹“三十岁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意思是说,大禹一心一意治水,把结婚的事情都耽误了,眼看过了三十岁,将要失去传宗接代的能力,违背了祖宗的,万不得已,大禹才说,我娶妻吧!然而,结婚只有四天,史书说经过“辛、壬、癸、甲”四日,连蜜月都没有渡过,他便重又便回到了抗洪治水第一线。 大禹治水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第一次,大禹在治理淮河工程告一段落时,趁回帝都汇报工作,顺便回阳翟家中看望妻子和刚出生的儿子。走到离家不远的地方时,大章忽然来报:豫州连降暴雨,山塌地陷,已有数万百姓葬身水底,幸存的人也危在旦夕。大禹闻讯,急令停舟登岸,火速赶往灾区。第二次,大禹在治理震泽大湖的时候,有人捎信说,启母已死,启儿重病,让大禹抽空回家看看。大禹借下期工程准备期间,决定回家看看。行至半路,见大群难民蜂涌而来,询问其故,都说是荆州百姓,因土地被淹,家园被毁,亲人丧生,不得不背乡离井、四处流浪,一者死里逃生,二者寻求大禹,共同治理洪水。听到这里,大禹深疚自己不该为了一己私利,延误治水时日。毅然改变主意,返回震泽工地。第三次,禹妻带启儿回石纽扫墓,路途忽遇盗贼,母子险遭劫难。正想绕道回阳翟封地,不想又被洪水阻隔。大禹正想迎接,却见江面漂来几具无头尸体,侦察得知是三苗残部掠夺地盘,杀戮百姓。于是,大禹立即督军前往征剿,又未能与妻子相见。甚至,有一次检查治水工程,刚好路过家 门口,听见刚刚降生的儿子在屋内启呱呱啼哭,都没有进去看一眼,害怕贻误了治水工程。 由此可见,大禹身为华夏氏族部落首领,夏禹国国君,却始终把自己当成普通劳动者看待。“左准绳,右规矩,履四时,据四海平九州,戴九天”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其德部回,其仁可亲,其言可信”没有一点居高临下的意思。这是他受到群众普遍拥护和爱戴,在物质条件相当贫乏的情况下,能够团结各部族群众,齐心协力,完成治水大业的根本保障。这种精神,直至今日仍有非常重大的借鉴意义和现实意义。 艰苦奋斗 我国古籍当中,对大禹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有许多记述。 《夏书》曰:“禹抑洪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蹈橇,山行即桥,以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史记》曰:“禹凿龙门,通大夏,疏九河,曲九防,决渟水致之海,而股无胈(音巴,腿上的毛),手足胼胝(音片旨),面目黎黑,遂以死于外,葬于会稽。臣虏之劳不烈于此矣。” 《夏本记》曰:“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音畏,勤勉不倦)穆穆,为纲为纪。” “禹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乎鬼神。卑宫室,致费乎沟洫。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撵。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命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 《庄子》曰:“昔者禹堙水土,亲自操橐耜而涤天下之川,股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如此,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屐硗为服,日夜不依,以自为极日;不如能此,非禹道也。” 《尸子》曰:“昔者龙门未辟,吕梁未凿,禹于是疏河决江,十年不窥其家,生偏枯之病,步不相过,人曰禹步。 《韩非子》曰:‘禹之王天下也,身执木畚,以为民先,服无完,胈体无生,虽臣虏之劳,不若于比矣。 《贾谊书》曰:“禹常昼不暇食,而夜不暇寝,方是时,忧务民也。” 《淮南子》曰:“禹沐淫雨,栉疾风,决江疏河。凿龙门,辟伊阙,修彭蠡之防,乘四载,随山刊木,平治水土,定千八百国。夙兴夜寐,以致聪明,轻赋薄敛,以宽民力。” 《淮南子》曰:“尧之时,天下大水。禹身执畚锸,以为民心,疏河而导九支,凿江而通九路,辟五湖而定东海。” 《太平御览》曰:“禹之趋时,冠挂而不顾,履遗而不敢。非争其先也,争得其时也。” 综合以上资料,可以看到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艰苦岁月中,一年四季,无论刮风下雨,他扛着镢头、担着泥兜和畚箕,左手执准绳以确定平直,右手执规矩以测量长度,陆地上驾车,水里边撑船,爬山时穿着登山鞋,沼泽泥泞之地就乘橇,始终与民工一道战斗在治水第一线。白天不能按时吃饭,晚上不能睡囫囵觉,不惜寸金,却惜寸阴,帽子掉了顾不得拾,鞋子掉了顾不得提,一干就是十三年,累得大腿上没有了肉,小腿上没了汗毛,皮肤粗糙,面目黎黑,腰背微驼,双腿风湿偏枯,走路两脚不能相过,连那些战争中俘虏来的奴隶,干的活也没有他劳累! 帝舜对大禹的艰苦奋斗精神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禹勤劳于国,尽力沟洫,节俭于家,卑宫菲食,谦恭而不自满,可称得上是贤者之最。有了功劳而不自夸,备受赞誉而不骄傲,天下没有人可以与他争美!” 孔子也说过:“禹,吾无间然矣。”意思是说,大禹的功德近乎于完美,除了赞美之外,他没有任何可以挑剔的地方。 正因为如此,大禹这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坚韧不拔身先士卒的精神,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定胜天、战胜自然的典范!这种精神也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勤俭廉洁 大禹的一生是俭朴的一生,廉洁的一生,创业的一生。 他15岁受命治水,26岁被帝尧封为夏伯,30岁成家,43岁被舜任命为司空,57岁代舜行事,从十二牧恢复为九州之治。75岁受命摄政,长达十七年,开始贯彻自己的政治意图。90岁帝舜死于苍梧,禹为舜守丧三年。92岁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93岁即天子位,称夏禹王,大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100岁巡狩江南,封有功,死于会稽。 史载“禹作宫室。”甚至记载了当时宫室的各种尺寸:堂修二七,广四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阶,四旁两夹窗。百盛,门堂三分之二。但是,禹没有沉湎于宫室,而是倾心于沟洫,平治水土。《太平御览》载:“禹卑宫室,垂意于沟洫,百谷用成。”宫室只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夏禹步仅“卑宫室”,而且“薄衣食”。他致力沟洫,步修边幅,帽子掉了不顾得拾,鞋子掉了不顾得提,衣服烂了不顾得补。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破衣烂衫,住的是简陋房舍,干的是民工的重活。 禹对个人生活要求非常严格。当时,由于生产发展,“公家有三十年之积,私家有九年之储。”酿酒成为一种时尚。有女令名仪狄者善作旨酒,即美酒。一天,夏禹心情郁闷,仪狄便将贮藏已久的旨酒搬出来给夏禹喝。旨酒味美,未免多喝了两杯,竟耽误了早朝。于是,夏禹决心戒酒,并且将仪狄安排在离自己很远的地方,逐渐疏远了仪狄。他深有感触地说:“后世 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甚至连自己的后事,他生前也作了安排,安排得非常简单。史载,禹曾“命群臣曰:‘吾百世之后,葬我会稽之山,苇椁桐棺,穿圹七尺,下无及泉,坟高三尺,土阶三等。葬之后日,无改亩,以为居之者乐,为之者苦。’禹崩之后,伯益按其遗嘱对夏禹进行了简葬。绝不象后世帝王,从登基之日起就开始寻茔地,建地宫,加赋税,增徭役,骄侈淫逸,搞得民不聊生。 由上所述,足见夏禹乃古代帝王俭朴廉洁之第一人! 广 纳 民 意 夏禹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继承了三代时期部落联盟首领的民主作风,具有比较浓厚的原始民主思想,非常善于倾听群众意见。 当时有许多做法已经形成制度,最著名的是“五音听治”。 所谓“五声听治”,就是用钟、鼓、磐、铎、鞀五项乐器,放在庭中。悬挂每种乐器的架子上,各刻着一行字: 钟上面刻的是“喻寡人以义者鼓此”; 鼓上面刻的是“导寡人以道者挝此”; 铎上面刻的是“告寡人以事者振此”; 磐上面刻的是“喻寡人以忧者击此”; 鞀上面刻的是“有狱讼须寡人亲自裁判者挥此”。 “五音听治”其实是一种制度化了的民主渠道。通过这条渠道,夏禹可以随时听到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各地百姓看到夏禹的这种民主作风,仰慕夏禹的品德,纷纷前来求见。有的陈说事务,有的指摘过失,有的通报情况,络绎不绝,门庭若市。夏禹对于这些人,无论何时,他都坚持随到 随见。 史书记载,他为了接待来访的人,常常“一沐三握发”、“一餐三吐脯”。 他的从人替他计算过:有一年夏天,夏禹正在沐浴,忽然有群众求见。他即忙辍沐,握发而出见。见过转来,刚要再沐,又有士来。他再次握发而出,如是者一天之中有三次。 又有一天,夏禹正在午餐,忽有百姓来访,他即忙将口中之饭吐了,就去见他。会客之后又去进食,又有客人来访,他又停下正吃的饭,出去会客;会完客转来,还没有坐下,门外又有人叫门,他便又出去相见。一顿饭放凉了加热,加热后又放凉,如是者七次。 护卫他的人不无夸张地说:“会客最多的一天,夏禹王跑进跑出,吐哺握发,足足有七十次之多!”这个亦可见夏禹是如何谦逊虚心,广纳民意、平易近人的了。 夏禹由夏伯而做了夏禹王,仍拿自己当普通劳动者看待,时时与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 《御批通鉴辑览》记载:夏禹“见耕,五耦而试”。就是说,夏禹出行时,看见耕田的人,如果拉犁的人手不够,比如两张犁,需要六个人,而耕田的只有五个人;或者一张犁,需要三个人,而耕田的只有两个人,他就要走下车来,与农夫结对,帮他们拉犁,询问一下为何单人拉犁,体验一下耕作的辛苦,打听一下收获的好坏、赋税的轻重,徭役的多少,以及他们对国家的意见和心中的愿望。如果他们的话有道理,夏禹必定要再次表示深深的致谢。所以《孟子》说:“禹闻善言则拜。” 如果车在路上走,看见有人在田间耕田,而又与耕田的人相距太远,不能上前访问或帮忙,他就站在车前,凭栏而立,向耕田的人致敬。他经常对随从的人说:“这些劳动的人,是国家的根本呀 !我等对他们切不可不敬!” 在巡视中,即便走过一个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落,夏禹也要下车访问,嘘寒问暖,对群众表示慰问和敬意。随从的人说:“巡视天下,有多少通都大邑需要察看,这种十户之邑,有什么必要访问呢? 夏禹说:“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何况十室,岂无忠信之士!我能不致敬吗?”他教育手下的人,关心群众疾苦,决不可疏漏僻远,听取群众意见,决不可忽略个别。在我们看是个别,在他们看则是全部,是整体。事物千差万别,同事且不同理,所以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切不可分类以处之。 严 于 律 己 夏禹严于律己、知过则改,是许多人难以做到的。 夏朝建立之出,为了祭祀天地,有人提出 以夏禹的父亲鲧作陪祭,遭到了许多诸侯的反对。 有的说 :“从前帝舜郊祭时用帝喾来配天,并没有用他父亲瞽叟啊 ,到这儿就改规矩了?” 有的说 :“夏后氏号称尚功,以鲧配天,不知道有什么功?” 有的说道:“如果他老子是有名望的,我们崇拜英雄,拜他也可以。可是论到名望,他是四凶之一;论到功绩, 他是湮洪水害,是畏罪潜逃、拘获被戮的人。这种人配我拜吗?” 祭祀开始后,他们又觉得那乐舞用六十四人,是前代所无的。礼器陈设等亦有与前代不同之处:鼓是有脚的,安乐器的簨虡是雕龙形的,鸡彝是雕出一个鸡形,龙勺是雕出一个龙形。各种器具都有雕勒、粉泽、流髹其上,又缦帛为茵,蒋席有缘,觞酌有彩,笾豆有践,尊俎有饰,五光十色,过于奢侈,因此很不满意,当场有八十多个国家退出祭祀回国去了。 夏禹听说后,觉得诸侯们的意见有道理,当即予以改正,并在涂山大会上公开作了自我批评。 涂山大会之后,每月朔日,许多大臣前来朝见,夏禹必问他们 :“一个月来发现我有什么过失吗?有独断专行、损公利己的言行吗?有奢侈浮华、骄傲自满的事情吗?”这三问本是夏禹在涂山大会上对诸侯们的演说词,而后来每月必以此向大臣征询意见,亦足见夏禹严于律己、知过必改的决心了。 史载夏禹“见罪人而泣”,左右的人都不理解:“罪人证据确凿,是罪有应得,又可惜他什么呢?” 夏禹道 :“民之犯法,不是由于失养,就是由于失教。这‘教养’两项的权柄,都操在君主手里,因失教失养而使百姓犯法,那就是我们的不对了。古人说,天下有道,民不离幸;天下无道,罪及善人。尧舜之民,人人能以尧舜之心为心,所以犯法者绝少。现在寡人为君,百姓各自以自己的心为心,所以犯法的人就多,未必不是寡人失教失养之过啊!” 于此又可见夏禹严于律己之一斑了! 帝舜对夏禹的这种虚怀若谷、严于律己的精神曾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禹啊,正因为你严于律己、不矜不傲,所以天下没有人和你争能;正因为你虚怀若谷、不居功、不张扬,所以天下没有人和你争功!朕非常佩服你的大绩,更非常佩服你的大德啊!”
/
本文档为【禹州民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