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拼命地挣钱

2010-10-11 11页 doc 177KB 58阅读

用户头像

is_229447

暂无简介

举报
拼命地挣钱拼命地挣钱 拼命地挣钱 1.​ 以赚取财富为天职   身处市场经济浪潮中,迫切需要人们拼命地赚取财富,国家必须拥有财富、公司必须拥有财富、个人也必须拥有财富,人们不仅要为自己创造财富,而且也要为公司、为国家创造财富。个人有了财富,才能谈得上安居乐业,才能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上有所投入。公司有了财富,才能扩大市场和投资,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供更多产品。国家有了财富,才能在教育、科技、体育、文化等事业上进行大幅度财政投入,才能提升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而要赚取财富,我们就必须树立清教徒的财富观。   财富观的革新   在西方中...
拼命地挣钱
拼命地挣钱 拼命地挣钱 1.​ 以赚取财富为天职   身处市场经济浪潮中,迫切需要人们拼命地赚取财富,国家必须拥有财富、公司必须拥有财富、个人也必须拥有财富,人们不仅要为自己创造财富,而且也要为公司、为国家创造财富。个人有了财富,才能谈得上安居乐业,才能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上有所投入。公司有了财富,才能扩大市场和投资,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供更多产品。国家有了财富,才能在教育、科技、体育、文化等事业上进行大幅度财政投入,才能提升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而要赚取财富,我们就必须树立清教徒的财富观。   财富观的革新   在西方中世纪,财富在人们眼中是堕落的象征,而赚取财富的任何行为都是应该蔑视的,中世纪教皇们大肆敛财,但却叫老百姓们鄙视财富,过牛马不如的生活。人们在追求精神生活的时候忘记了物质生活,在追求彼岸世界和天堂的时候,却忘记了实实在在的尘世生活。追逐利润的商人在社会上一直没有一个好的道德形象,当时的教会和各国王室,要商人的钱,但不给商人以道德价值。商人被蔑视、赚取财富的任何行为都被蔑视。这种蔑视导致了对商业贸易和经济发展的禁锢和摧残。   新教改革后,马丁·路德尤其是加尔文对人们的财富观进行了巨大的变革。清教徒们对财富的看法已经非常进步,他们认为上帝不是叫人贫穷,而要叫人拥有很多财富和产业。信徒贫穷是不能荣耀造物主的。在《圣经》中许多虔诚的信徒都拥有财富,像亚伯拉罕、约伯等,据《圣经》记载,义人约伯“有一万四千羊,六千骆驼,一千对牛,一千母驴”。财富本身不是邪恶的,拥有财富更是一种价值和荣耀的象征。人在世上使财富加增,可以得到上帝的喜悦。   商人的地位在新教改革后得到彻底的改观,他们有了好的形象,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赚钱时不再自卑,反而觉得自己在履行天职,是在荣耀造物主。正如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写到:“商人意识到自己充分受到上帝的恩宠,实实在在受到上帝的祝福。他们觉得,只要他们注意外上正确得体,只要他们的道德行为没有污点,只要财产的使用不至遭到非议,他们就尽可以随心所欲地听从自己金钱利益的支配,同时还感到自己这么做是在尽一种责任。”   是的,最大限度地赚取财富是在尽一种责任,是在履行自己的天职。在清教徒看来,这也必然会得到上帝的赞许。当时,对于遵循上帝的旨意而成就斐然的好人,最为常用的赞誉之辞是:“上主赐福其以产业。”人们相信,对那些勤奋工作、始终以创业精神奋斗的人们,造物主必然会赐福于他们在尘世中的兴旺产业。   马太福音的启示   清教徒的财富观,最直接的来源是《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个故事:   “天国又好比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就给他们,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往外国去了。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那领二千的也照样赚了二千;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过了许久,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和他们算账。   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另外五千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那领二千的也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二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二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那领一千的也来,说:‘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子在这里。’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夺过他这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这个故事生动而神圣地说明了人应该怎样对待财富的问题。首先,人是造物主财富的托管人。世间的财富原本就已存在,人只不过是被分到一部分,而分给你的目的,是为了让你托管好财物,好让主人再来的时候,给他有个交待。就一般人而言,虽然不会把上帝当成主人,但是,我们仍应克尽自己的本分,管理好自然赋予我们的财富。我们是财富的管家,不是财富的所有者,我们要对得起那交托给我们任务和使命的人,要珍视和管理好财富。   其次,这个故事说明了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任务和使命,就应该使财富增值。前两个仆人都想尽办法使财富加增了,而后一个仆人却保持了财富的原样。前两个仆人认为作财富的管家,仅仅保持原状是可耻的,而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使财富有所加增、有所拓展,如此才是尽了一个管家的本分,才能对得起自己的使命和任务。   最后,这个故事说明了只有使财富加增,才能使造物主高兴,才是件正确的事情。清教徒认为,人活在世上的意义,就是不断地荣耀上帝、在任何事情上获得上帝的悦纳。而作为一般人,充分利用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也是尊重自然的最好方式。这个故事中的最后一个仆人,自认为自己没有丢失掉哪怕一两银子,算是完成了主人的交托,可以令主人欢喜,但结果不仅没有得到赞许,反而被主人斥责为“又恶又懒的仆人”,而且罚他“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可见,如果不能使财富增值,那么就会受到造物主的谴责。   相反,那两个使财富得到加增的仆人得到了主人的悦纳,主人不仅让他们得到了快乐,而且还要大大地使用他们,让他们管理更多事情。主人还把懒惰仆人的一千银子也给了赚取财富最多的那个仆人,使多的更多,少的更少。这就是著名的“马太效应”。这些仆人的主人认为:人不应该过得平庸,而应该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潜能,人要杰出地完成他的使命,而任何得过且过的行为,都不仅不会得到悦纳,而且只会得到处罚。   以上的故事再也明确不过地说明了,人是上天财富的管家,使财富增值是企业所有成员的天职。在公司中员工不能得过且过,不能在工作上只求过的去,而要最大限度的发掘自己的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公司创造财富。如果老板出于信任,拨一笔资金让你经营一个项目,你首先不能使公司亏本,而且必须要让自己创造出高于启动资金几倍十几倍的财富出来,如此你才算尽到了自己的天职。相反,如果你没有使投资增值,亏了本或者保持了原样,那么,你就像那个最后保持1000银子不变的仆人一样,是一个“又恶又懒的”、没有尽职的人。   而如果你抱着使财富增值的天职观念,将为公司增加财富看作是神圣的使命,看作是彰现自己才能、造福社会的天职,把没有给公司增加财产看作是一种对天职的亵渎、对使命的践踏,那么,你一定会在现实工作中取得巨大的业绩,你也的确会得到机会的眷顾、得到公司的认可和悦纳。  2.积极进取的财富观   清教徒不仅对财富不漠视,而且热衷于创造财富。在他们看来,这既是现实生活中在新大陆上创业的必需,也是废弃中世纪在财富观上的蒙骗,恢复《圣经》本来面目的必然举措。当他们解除了教会神甫的禁锢,自己真正拥有《圣经》,才发现里面的财富观并不像教会所宣扬的那样。这些财富观,是他们进行创业的最重要的精神动力。   履行管家的职责   《圣经》主张勤劳致富。亚伯拉罕是一个大富翁,神赐福他牛羊成群,子孙如海边的沙、空中的星那样多。亚伯拉罕是多国之父,也是信心之父。著名的传道人保罗认为,人有双手就应当做工吃饭,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饭。在耶稣的教导中也多次强调,抓紧时间工作,人活着应该有钱物才会保证日用的饮食。基督徒不能贫穷,因为贫穷不荣耀神,会失去行善的能力,因此不蒙神的赐福。信徒应有钱物,也可储蓄和投资。   在《圣经》中耶和华曾说:“银子是我的,金子也是我的。”一切钱财都归上帝所有,也是上帝所赐给的。对此,我们可以理解为,钱物本属于自然,理当为自然所有。人只不过是一个管家。因此,人无权把钱挥霍浪费在吃喝宴乐上,更无权贪污自然的钱物。人对财物唯一的使命就是使它加增。   《圣经》上说:“人若赚得了一切,却赔上了自己的灵魂,有什么益处呢?”所以人要正当赚钱和合理运用钱。人不能非法牟利,不可图财害命。用自己的才干和勤劳赚钱是光荣的。不义之财不可取,坑蒙拐骗得来的财物只会使人更加轻贱。赚得的钱不能挥霍在纵欲享乐上,而要运用在财富的继续增值和爱心事业上。一个懂得合理运用金钱的富翁,强过100个不懂节制的有钱人的败家子。   《圣经》中不主张欠债,认为借出是施舍,就别想到收回,否则最好不借贷。因为特殊需要借钱使用,就必须按借用期还清债务,才不失去信用。《圣经》说欠债不还是恶人。人不可在借贷上不清洁,更不能因此而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受到钱财的辖制。尽可能不借钱,若有债务就必须偿还。不借无负担,借钱必清还。这是不贪恋别人的一切的表现。   正是《圣经》上这些关于财富的教导,才使清教徒拥有了一种正确的财富观。而其中的管家观念是清教徒尤为推崇的。   清教徒相信万物是上帝所创造的,所以,万物都是属于上帝的。我们只是被交托作万物的管家。所有金钱都是神赐给我们的,是交托我们管理的,管家的任务就是管理好金钱,使其增值,从而荣耀上帝。正如《圣经》上所说:“……因为万物都从你而来,我们把从你而得的献给你!”。有了这种管家理念,就有了对财富的神圣感。即使对非基督徒而言,拥有这种“管家”观念,也就具备了一种职责和信仰,从而具有了管好财富,并使之增值的向往。这也是对得起赋予我们财富的自然应当之举。   在《圣经·创世记》中,上帝说:   “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又说:   “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   在这里,管理万物成为人被造的主要目的和人生的主要意义。人们都在追寻人生的意义,其实,首先我们要明白人存在的目的是什么。只有知道了我们存在的目的,才能明白自己的人生意义。根据《圣经》的说法,管理万物,作好造物主的代管人、作好造物主的管家,是我们根本的人生意义。   在清教徒看来,财富也是造物主交托的代管物,人必须履行好自己管家的职责,才能尽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信仰。作管家意思,指人的一切并不属于人们自己,人只是是替上天管理、保管、使用、并分配这些财物。人们的加增财富行为,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在荣耀上天。任何加增财富行为,都具有了神圣的意义。人赚取的越多,也就越能尽到上天赋予的职责和任务,越能作个称职的管家。   管家的观念,也是清教徒能够竭尽一生、永不停息地赚取财富的思想指南。如果为了自己的吃喝玩乐赚取财富,那么赚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停止。因为个人一生的消费和花费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如果是为他人作管家来赚取财富,那么赚取财富就不再是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是为了不断地增值,以求主人的悦纳,这样的一种赚取财富的精神动力就不再是断续的,而是持续不止、永不停息的。正是这种精神动力,才使清教徒中涌现出众多伟大的企业家,涌现出不断使财富增值的企业家精神。   赚钱的神圣化   马克斯·韦伯在研究美国清教徒的职业伦理时指出:资本主义精神实际上就是禁欲主义和以赚取财富为天职的观念的结合(清教徒的禁欲主义下一章会讲),禁欲克制与以赚取财富为天职的观念相结合,就促成了推动市场经济确立和发展的资本主义精神。所以,资本主义精神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达:   资本主义精神=禁欲主义+以赚取财富为天职   在韦伯看来,清教徒已经把赚取财富当作了一种宗教信条和体验,他说:“这种精神所宣扬的至善——尽可能多地挣钱,是和禁欲主义结合在一起的……这种至善被如此单纯地认为是目的本身……人竟被赚钱动机所左右,把获利作为人生的最终目的。在经济上,获利不再从属于人满足自己物质需要的手段了,这种对我们所认为的自然关系的颠倒,从一种素朴的观点来看是极其非理性的,但它却显然是资本主义的一条首要原则,正如对于没有受到资本主义影响的诸民族来说这条原则是闻所未闻的一样确定无疑。与此同时,它又表达了一种与某些宗教观念密切相关的情绪。”   是的,清教徒把赚取财富当作了神的召唤,当作了神圣的天职,当作了自己人生的根本目的。在他们看来,赚取财富已经不是为了物质上的利益——买房、买车、买面包,而是一种精神上的迫切需求,是神对人的一种命令和职责安排,是一种天职。这种精神,对于那些以前没有受到过资本主义影响的民族来说,真正是闻所未闻、让人吃惊。正是这种精神,才使他们在北美大陆上开拓进取,确立了资本主义体制,创立了巨大的产业。他们以对待上帝的虔诚、执著和坚持来对待他们的经营牟利事业,他们以一种圣洁的宗教情感来对待赚取财富,这样一种精神,体现了清教徒创业精神的最本质精髓。   市场经济迫切需要人们投身于赚钱的事业,把赚钱看作是人人都必须追求的自身目的,看作是义不容辞、无上光荣的天职。而每个个人,对这份天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是市场经济道德观念中最具代表性的东西,而且在财富的意义上来说,它是市场经济的根本动力,是现代职业精神的一种体现。   在法律和道德范围内,将赚取财富作为神圣的天职,将不断使财富增值作为神圣的使命和职责。只有这样,才能有持续不断的激情去创造财富、扩大资本。只有资本的过度积累,才能导致产业的持续兴旺。创造财富——是任何一家在市场中生存发展的公司的根本目标。创造不断增大的财富,是公司老板和所有员工最大的、也是最为一致的目标。作为员工,一定要为公司创造财富,而且要把为公司创造财富当作神圣的天职、光荣的使命。  3.赚钱本身就是人生目的   人是财富的管家的观念,使清教徒成为能够一生都在持续不断赚取财富的人。这样,获取财富就成为生活方式本身,而不是为了阶段性目标的买房买车、花天酒地。在清教徒看来,获取财富本身就是人生的目的。至少企业家、商业界人士,就应该树立这种观念。获取财富,在整个人生过程中孜孜不倦、毫不松懈地赚取财富,直到离开尘世的那一天,这样一种精神,是清教徒精神的集中表现。   有一位成功的清教徒企业家叫雅各布·福格,他已经做了好多家公司的董事长,创造了巨大财富。一次,他与一个已退休的商业界同事谈话。这位同事想劝福格也退休,觉得他赚钱赚得够多的了,该让别人也得到些机会。福格断然拒绝了他的劝告,说那么做是卑怯,福格另有想法:“钱,在他来说,只要能赚,他就想赚。”在企业家雅各布·福格看来,赚钱就是人本身的目的,是人生中要持续不断进行的事业,而且一直要赚到死的那一天。至少在企业家心目中,他们的伦理观念的核心就是赚取财富。正是这种观念为企业家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伦理基础和正当理由。不是享乐,也不是为了过奢侈的生活,赚取财富本身就成为人生的目的。   清教徒认为,创造财富,不是为他个人的生活,而是为了上帝,他觉得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使用自己的能力赚取财富,是在完成上帝给我们的命令和使命,与自己的生活状态无关。就像《马太福音》中那个使财富增值了的仆人,他觉的只有将财富增值了,大大地增加了财富的数额,才能够获得主人的高兴和悦纳。所以,清教徒企业家,一心只想着如何把产业作大,如何赚取更多的财富,以等到主人再来的时候,验收自己成就的一切产业和财富。   这种观念说明,一个企业不能小富即安,必须将不断赚取财富作为目标。   所以,清教徒精神,就是一种典型的企业家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够永葆创业精神,才能够作大作强,才能真正履行一个企业家的职责和使命,才能尽到企业家的天职。合法地获得财富、并将获取财富作为自己人生价值的确证,这是任何一个想成为商人和企业家的员工必须树立的人生信念。只有那些在财富上有大欲望、高目标的员工,才注定会取得辉煌的成就、成为又一个创造巨大财富的企业家。身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我们必须抛弃传统的陈旧观念,以激昂向上、进取有为的牟利精神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国家的富强和公民们生   活质量的提高,完全依赖于此。所以,当我们以天职观念来“拼命地挣钱”时,那种一生中要不断获取财富的使命感、神圣感就会充满我们的心灵。  4.财富的孳生繁衍性   本杰明·富兰克林认为:“切记,金钱具有孳生繁衍性。金钱可生金钱,孳生的金钱又可再生,如此生生不己。5先令经周转变成6先令,再周转变成7先令3便士,如此周转下去变到100英镑。金钱越多,每次周转再生的钱也就越多,这样,收益也就增长得越来越快。谁若把一头下崽的母猪杀了,实际上就是毁了它1000代。谁若是糟踏了一个5先令的硬币,实际上就是毁了所有它本可生出的钱,很可能是几十英镑。”   这就是美国清教徒的金钱观念,在他们眼中,金钱根本上而言是一种投资工具,而且每一先令都是一种投资工具,它的面值不等于它实际能产生的真正价值,它实际能产生的价值可能是几十倍、几百倍于它的面值。我们消费掉的钱实际上不是面值的价值,而是十几甚至几十倍于面值的价值。这种观念,一方面由于要考量金钱的衍生价值而限制了消费,另一方面也由于认识到金钱的巨大未来收益,而只会一心将金钱用到投资领域。   人们在花钱时应该想到投资价值,比如有人要买个音响器材,大约花5000元,但这5000元如果放在做他的产品的广告宣传上,那么就会产生2、3万元的价值,这个价值是很大的。而如果在消费品上消费,那么价值不仅不会增加,而且会一次性地消费掉。所以,这个人的正确举措就是把钱花在作产品广告上,以取得更大的利润。   作为现代职业人士,一定要让金钱的这种功能和特性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如果不能使自己和公司中的财富增值,实际上就是在浪费数额巨大的金钱,这与奢侈挥霍、挥金如土一样,都是对自己天职的亵渎。   商业贸易是不断增殖的过程,所以可以让钱不停地运转起来,清教徒的经营原则是:攒钱只会让人变得越来越贫穷,因为他没有发挥出金钱具有的孳生繁衍性;赚钱会让人富有起来,因为富人的思维符合金钱的逻辑。攒钱是成不了富翁的,只有赚钱才能赚成富翁,这是一个很普通的道理,但真正实践者并不多。一味地攒钱,投资的时候,就会极其的吝啬,这会让你永远也没有发财的机会。   一个人所具有的对金钱的认识决定了他将来是否可以拥有财富。正确的思维创造财富,表现出富人的善于投资和不断增值;而错误的思维造成金钱的匮乏,等待你的只是穷人的卑微和小气。就像《马太福音》中的那个故事,我们应学会以钱生钱,荣神益人。学习那从主人领5000两银子的忠心又良善的仆人,为主人再赚5000两。使有的更有,为主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5.不可贪财   韦伯在对美国资本主义这种新生文明的成长进行研究后发现,资本主义文明需要相应财富观的支撑,这种财富观应该是:(1)财富的积累不是罪恶,而且以赚取财富为天职;(2)对财富的贪婪和挥霍是一种罪恶,如此可以遏制奢侈,促进财富的理性经营和积累。   在这个意义上,韦伯又说:“对财富的贪欲,根本就不等同于资本主义,更不是资本主义的精神。倒不如说,资本主义更多地是对这种非理性欲望的一种抑制或至少是一种理性的缓解。”   实际上,资本主义伦理是反对对财富的贪欲的,作为资本主义缔造者的清教徒也主张不可贪财。贪财有两个含义,即对财富的不择手段的攫取和毫无约束的挥霍。毫无约束的挥霍是指将财富用来满足肉体欲望、骄奢淫逸、声色犬马。获得财富不是为了投资,而是为了这些欲望的放纵,这就是一种对财富的贪婪之心。这种心理,在后面一章中要进行批评。   对财富不择手段地攫取是指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而且以各种不正当的、非法的手段来谋求私利。这些行为既损害了市场经济的规则和秩序,也损害了顾客、同行和所有其他人的利益,这些行为是清教徒的律法和教义所严格禁止的。   摩西曾经告诫说:“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保罗说:“贪财是万恶性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在《圣经·箴言》上说到:“以贪财为可恨的,必年长日久。想要急速发财的,不免受罚。”   清教徒始终按照《圣经》的教导过高尚的生活,并将此作为人生的信条,就是在他们的经营牟利活动中,他们也将此放在首位,否则就得不到上帝的悦纳。所以,他们所有的商业活动,都是本着“荣神益人”的宗旨进行的。这些干干净净的赚取财富的活动,由于仅仅是使用人的智慧和能力,而非是以坑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为宗旨,所以在整体上提高了社会的效率和财富。而一个理性的市场经济、一个需要不断发展的国家的民众,就必须以戒除贪欲的财富观为信仰基准。   伟大的加尔文也对贪财进行了批评,既然所有职业都是天职,那么对“诚实”与“正直”的严格要求是职业分内的准则。商人的工作本身并没有非议之处,但是,如果他用诈欺的手段来达到工作目的则另当别论。“不诚实”不只反映一个人的不完全及堕落本性,更糟的是,它还代表了背叛造物主所托付给我们的管家职分。加尔文认为,每一种职业皆应在某方面得以增进公共福祉。   而那些在市场经济中进行不正当竞争、以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民众的行为由于是贪婪的心在起作用,所以既得不到造物主的悦纳,又给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害,因此一定要禁止。那些在市场中行贿受贿、利用政治权力牟取暴利的人,也同样得不到造物主的喜欢,对于这种政治资本主义,韦伯在后期的著作《经济与社会》中进行了猛烈的批评。   正是因为以赚取财富为天职,所以要把赚取财富行为神圣化、圣洁化,绝不能用人的恶行来败坏它、玷污它。处在刚刚发展市场经济的国家的公民,见惯了太多的光怪陆离现象,似乎自己的良知和理性也麻木了,但人们一定要知道,真正理性的市场经济绝不是这样的,它不是靠贪欲和权力为动力进行运作的,而是靠人们的勤劳、智慧和才能来运转的。
/
本文档为【拼命地挣钱】,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