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路基设计原则

2010-10-14 16页 doc 90KB 100阅读

用户头像

is_877617

暂无简介

举报
路基设计原则路基设计原则 路基设计原则   路基设计原则   一、路基一般设计原则    1、路基主要技术标准    区间路基面宽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地段,执行铁建设函[2005]285号《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规》)的规定;设计时速160km/h及以下地段,按《铁路路基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路规》)TB10001-2005执行。路基面宽度详见表2.1。增建二线并修及拨移地段,第二线中心至相邻路肩边缘的最近距离为单线路基面宽度之半(保留一位小数)。    路基面宽度根据通信信号及电力电缆沟槽设...
路基设计原则
路基设计原则 路基设计原则   路基设计原则   一、路基一般设计原则    1、路基主要技术    区间路基面宽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地段,执行铁建设函[2005]285号《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规》)的规定;设计时速160km/h及以下地段,按《铁路路基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路规》)TB10001-2005执行。路基面宽度详见2.1。增建二线并修及拨移地段,第二线中心至相邻路肩边缘的最近距离为单线路基面宽度之半(保留一位小数)。    路基面宽度根据通信信号及电力电缆沟槽设置于路肩进行调整,具体路基面宽度见下表:    区间直线地段路基面宽度表(m)表2.1    行车 线别 路堤(m) 路堑(m)    200km/h 单线 8.2 8.2    双线 13.0 13.0(13.0)    160km/h 单线 7.8 7.7    双线 12.2 11.9    ≤140km/h 单线 7.8 7.7    双线 12.0 11.7    注:1、括号内为石质路堑地段的路基面宽度;    2、均考虑铺设无缝线路及大型养路机械的电气化铁路。    2、路基面形状    (1)新建双线地段,路基面应设计为三角形。由线路中心线向两侧设4%的横向排水坡,曲线加宽时路基面仍保持三角形。    (2)增二线并行等高地段,新建非渗水土路基自既有路肩开始设4%向外排水坡,当既有路堤填料为渗水填料时,新建路基应填渗水填料。    (3)增二线并行不等高地段,当增建的第二线路肩高于既有路肩时,第二线路基面应为三角形路拱,并自既有线路肩或以下向外做4%的排水横坡,横坡以上部分应采用A组填料;当增建的第二线路肩底于既有路肩时,应通过第二线设置4%的横向排水坡。    3、路基基床    (1)速度目标值200Km/h地段,路基基床厚度按2.5m设计,其中表层0.6m,底层1.9m。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砂砾石或级配碎石作填料。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填筑。强风化及全风化软质岩和土质路堑地段表层下部0.1m改为中粗砂填筑,并于中粗砂中间全断面铺设一层土工膜;基床底层为土层、软质岩风化层及膨胀土路堑时应再换填0.3m~1.0m合格填料或改良土。基床压实标准应满足《暂规》表4.3.2及表4.3.3所列。    (2)速度目标值≤160Km/h地段,路基基床厚度按2.5m设计,其中表层0.6m,底层1.9m。基床表层采用A组填料,但颗粒粒径不得大于150mm。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填筑。强风化及全风化软质岩和土质路堑地段表层下部0.1m改为中粗砂填筑,并于中粗砂中间全断面铺设一层土工膜;基床底层为膨胀土路堑应再换填0.3m~0.5m合格填料或改良土。基床压实标准应满足《路规》表6.2.1及表6.2.3所列要求。    (3)填方高度小于2.5m的低路堤,地基土土质及密实度不满足《路规》要求时,应采用重型机械碾压或将宽度4.0m,路肩下2.5m范围内的土翻挖重填。    (4)陡坡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路基面以下1m基床范围内应予挖除换填符合要求的填料。   4、路堤下部填料与压实标准    速度目标值200Km/h地段,路堤填料应符合《暂规》表4.4.1的规定。    速度目标值≤160Km/h地段,符合《路规》第7.2条及第7.3条的规定。    本线严禁用膨胀土直接作填料。    本线沿线挖方地段碳酸盐岩残积层红黏土、软质岩残积层黏性土及其全风化层大多不宜直接作填料,需改良后方可作路基填料。碳酸盐岩地段岩块弃方可作A、B组填料,软质岩地段岩块弃方可作B、C组填料。进德~黎塘西段挖方小于填方,填料缺口大,挖方地段碳酸盐岩残积层红黏土不能直接移挖作填,采用开山取合格填料,黎塘西~凤岭段,弃方远远大于填方,填料应充分利用弃方中的合格填料。    土石方调配在弄清填料性质的基础上应尽量做到移挖作填,减少施工方以节约用地,并与隧道、站场专业互调余缺,合理利用土石方。如填料不符合《暂规》要求需要改良时,需作土质改良与远运方案比较。   5、过渡段    速度目标值200km地段桥梁与路基、路堤与路堑、路堤与横向建筑物连接处,均设置过渡段,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采用级配碎石填筑,按《暂规》第4.4.9条至第4.4.12条执行。    速度目标值≤160km地段桥梁与路基、路堤与硬质岩路堑,设置过渡段,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采用A组填料填筑,按《路规》第7.5条执行。    不同速度目标值连接处设置过渡段,过渡段长度不小于10m,设置形式参照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设置方式。   6、路基边坡坡度    (1)路堤    路堤边坡坡度按下表设计。浸水地段路堤边坡坡度在防护高程以下采用比非浸水路基边坡放缓一级处理。   路堤边坡坡度表2.2    填料种类 边坡高度(m) 边坡坡度 备注   一般细粒土 0~8   8~20 1:1.5    1:1.75 超过12m时于8m处设计边坡平台,宽2.0m   碎石土、卵石土、粗粒土(细砂、粉砂、粘砂除外) 0~12   12~20 1:1.5   1:1.75 超过12m时于12m处设计边坡平台,宽2.0m    当路堤边坡大于15m时,应按《路规》7.3.3条加宽路基面;当路堤边坡高度大于表六的数值时,其超出部分的边坡坡率应根据填料的性质进行稳定性分析确定,其最小稳定安全系数为1.15~1.25   (2)路堑   路堑边坡坡度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地层岩性、边坡高度等因素综合确定参照下表执行:    一般地区路堑边坡坡度表表2.4   岩土类别 边坡最大高度(m) 边坡坡度   灰岩、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厚层硅质砂岩、钙质砾岩、厚层泥质灰岩 30 1:0.3~1:0.5   砂岩、枚岩(较完整、中等风化) 30 1:0.5~1:0.75   砂岩页岩互层(微风化)、岩浆岩 30 1:0.75~1:1.0   泥灰岩夹砂页岩、泥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页岩、砾岩、板岩、片岩、火山岩、煤系地层 25 1:0.75~1:1.5   碎石(角砾)土、卵石(矽石)土 20 1:1.0~1:1.5   一般均质粘土、砂粘土、粘砂土 20 1:1.25~1:1.5    路堑边坡高度一般按土质边坡及全风化的软质岩边坡不大于20m、软质岩边坡不大于25m、硬质岩边坡不大于30m进行控制。当土质路堑边坡高度超过20m、软质岩边坡大于30m时,其坡率应按《路规》第8.2.2条规定并结合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确定,最小稳定系数应为1.15~1.25。土质边坡应采用喷播植灌草、三维土工网垫植灌草和骨架内喷播植灌草等防护;软质岩边坡以及完整硬质岩边坡应采用护墙、浆砌护坡、喷锚网护坡和喷混植生防护,坡脚酌情设置挡土墙,必要时采取锚杆(索)框架梁、加大边坡平台等措施,确保路堑边坡稳定    7、路堤基底条件    (1)速度目标值200Km/h地段,填土高度小于2.5m的矮路堤及浅路堑,基床应符合《暂规》表4.3.2-2及表4.3.3的要求,基床范围内天然地基土为细粒土时比贯入阻力Ps值不应小于1.5MPa或基本承载力[σ]不得小于0.18MPa,不能满足时,采取地基改良或加固措施。    (2)速度目标值≤160Km/h地段,填土高度小于2.5m的矮路堤及浅路堑,基床的土质及密实度应符合《路规》第6.2.1及第6.2.2条的要求,基床底层厚度范围内天然地基的比贯入阻力Ps值不应小于1.5MPa或基本承载力[σ]不得小于0.18MPa,不能满足时,采取地基改良或加固措施。    (3)填土高度大于2.5m路堤地基表层为软弱土层,当其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小于1.2MPa;或天然地基基本承载力σ0小于0.15MPa时,根据软弱土层的性质、厚度、含水率、地表积水深度等,采取排水疏干、挖除换填、抛石挤淤或换填砂等砾石等地基加固措施。    (4)地面横坡陡于1:2.5地段的陡坡路堤,必须检算路堤整体沿基底及基底下软弱层滑动的稳定性,抗滑稳定系数不小于1.25。当符合要求时,应在原地面设计台阶;否则应采取改善基底条件或设置支挡结构等抗滑措施。其靠山侧应设置排水措施。    8、通信、信号、电力电缆槽的设置:通信、信号槽均设置在路肩上;电力电缆槽设置在坡脚平台上,路堑地段设置在侧沟平台上。    9、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应按《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以及《关于发布“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等两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铁建设[2007]140号)的要求进行设计。    10、本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Ⅵ度地震区),路基工程不考虑地震影响。   二、路基个别设计原则    1、挡土墙    需要设置挡土墙地段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结合技术经济比较,选用专用图或个别检算进行设计。    挡土墙高度:一般路肩挡土墙或路堑挡土墙,以12m为限,路堤挡土墙以10m为限。    挡土墙墙背根据墙背岩、土填料类别,设置反滤层及隔水层。凡墙背为土质、软质岩石、含泥质岩石、易风化岩石以及填料为细粒土时均设置0.3m厚的砂砾石、无砂混凝土板或土工合成材料作为反滤层。膨胀土地段挡土墙反滤层厚度应不小于0.5m。反滤层顶部和底部设置隔水层。    挡土墙的材料一般地区统一采用C25片石混凝土,地下水具腐蚀性地段,按照腐蚀性类别及等级,按规范相应采用材料类型及混凝土级别。    2、路基坡面防护    1)泥岩、泥岩夹砂岩等易风化剥落的软质岩层或风化破碎的硬质岩层路堑边坡,当边坡高度大于3m时,边坡因地制宜采用截水骨架护坡,骨架内采用液压喷播植草、喷混植生,干砌或浆砌片石护坡、喷锚网护坡、框架梁护坡或护墙等措施,单级变截面护墙其高度原则上不大于12m,超过时设平台,分级砌筑,等截面护墙高度原则上不超过6m,H<3m时,采用液压喷播植草进行边坡防护。    2)土质路堑边坡,当边坡高度H≥3m时,采用截水骨架内液压喷播植灌草护坡,H<3m时,采用液压喷播植灌草进行边坡防护。    3)土质路堤边坡,当边坡高度H≥3m时,采用截水骨架内撒草籽间种灌木护坡;H<3m时,采用撒草籽间种灌木边坡防护。当路堤边坡高度≥6m且路堤本体填料为非硬块石时,边坡采用平铺土工格栅分层加固。    4)路堑边坡一般预留不小于1.0m宽的侧沟平台,路堤边坡一般预留不小于2.0m宽的天然护道,以埋置电缆沟槽。接触网支柱一般设置在路肩上,并与路基同步施工。    3、基底处理    基底为水田、水塘时,视情况采用排水疏干、挖除淤泥换填渗水性材料填筑等措施。    一般情况下尽量少占鱼塘,对占用的鱼塘或水塘,填方基底可能积水或者仍能利用的水塘,设置施工围堰,清淤后填片石至塘坎;对于已废弃的水塘则采用排水疏干、挖淤换填硬质岩弃碴或渗水性材料等措施,除采用以上措施外还要保证压实度。对路堑上方的鱼塘或水塘,原则上予以废除,还相应加强边坡支挡与防护措施。    4、改河改沟    一般沟渠的改移,根据外业调查的水文、地质等资料及铁路主体工程的位置,综合考虑确定其改移位置。改移断面一般根据流量计算确定并不小于原沟渠截面,两端与原沟顺接。对复杂的较大的改移沟渠,根据水文资料,采用1/50洪水频率进行必要的水力计算并加0.2m的安全高确定改沟截面尺寸。   三、特殊路基工点类型及设计原则    1、深路堑    尽量控制边坡高度,原则上土质边坡控制在20m以内;软质岩边坡控制在25m以内;硬质岩边坡控制在30m以内。超过此限值,则与隧进行方案比选。全线路堑边坡高度大于20m的深路堑工点有89处,累计线路长度8.662km,主要分布于陈平~五塘、五塘~凤岭、凤岭车站附近等区间以及C3K631+200~C3K634+080段,其余段落零星分布。    对地面横坡较缓的土质及软质岩深路堑,宜采用坡脚设矮挡墙,分级放坡开挖,边坡采用锚杆框架梁内喷混植生、灌草护坡,浆砌片石骨架护坡加固防护。    对于豆粕地段路堑高边坡,为保证路堑边坡稳定,降低边坡高度,减少土石方开挖数量和施工难度,减少路堑边坡开挖而引起工程坍塌或滑坡的可能性,路基设计根据地质及地形情况,结合机械化施工工艺特点,一般设置路堑挡土墙、预加固桩、桩板墙等支挡工程。当桩所受推力太大或桩的悬臂长,为减少桩截面尺寸与确保堑坡稳定采用锚索桩等加固措施。墙顶或桩顶以上一般设置护墙、护坡、骨架护坡(每级间留2~4m宽边坡平台)等。    对于较完整的硬质岩路堑,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进行边坡开挖,当岩体节理裂隙发育时,应结合边坡坡率采用浆砌片石护墙或空窗式护墙防护或喷锚网防护,对于岩体完整的除局部进行嵌补外原则上不防护。    2、高路堤    一般设计路堤边坡高度控制在15m以内,填料缺乏地段或填料性质较差地段路堤边坡高度控制在10m以内,软土地段或其它地基不良地段路堤边坡控制在8m以内。全线高路堤共16处,累计线路长度0.419km。主要分布于黎塘西~五塘等区间线路横穿段内沟槽。    高路堤路基面按《路规》第6.2.3条要求加宽,沉降比统一采用0.02,并在边坡中部留不小于2.0m宽的边坡平台。当采用软质岩填筑路堤时,路堤边坡采用土工格栅分层加固结合骨架内液压喷播植草等防护措施。    采用硬质岩岩碴填筑的高路堤,在变坡点处一般设2~3米宽平台,边坡采用骨架护坡后,回填客土后液压喷播植灌草护坡。    3、陡坡路基    全线陡坡路基共38处,累计线路长度9.052km,主要分布于陈平~凤岭段。    陡坡路堑设计尽量避免山坡剥皮现象。结合地形、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设置路堑挡土墙、土钉墙、预锚固桩、桩板墙、锚索桩等支挡建筑物。陡坡路堤设计采取防滑措施,必要时作路堤稳定性检算;当路堤地面横坡陡,填方边坡形成薄条时,原则上设路肩挡土墙;当坡面覆盖层较厚,基岩埋藏较深,或表层覆盖土稳定性差时,一般采用桩基托梁挡土墙或桩板墙等加固措施。    4、软土、松软土路基    全线初步查明软土地段共有41处,累计线路长度9.1191km,松软土地段共有42处,累计线路长度21.252km,。主要分布于凤凰西~黎塘西段平原区,陈平~凤岭段丘间洼地有零星分布。    软土路基根据软土硬壳的厚簿、软土厚度及其力学指标、地面横坡和线路所处位置,按《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10035-2006)第三章的规定进行个别设计,设计时速大于200km/h地段不考虑轨道及列车荷载路堤稳定安全系数不小于1.25,考虑轨道及列车荷载路堤稳定系数不小于1.20;设计时速≤160km/h地段,不考虑轨道及列车荷载路堤稳定安全系数不小于1.20,考虑轨道及列车荷载路堤稳定系数不小于1.15。    在软土稳定计算中,按填土有荷及无荷分别计算稳定性,按最不利情况进行设计。在路堤沉降计算中,根据路段的设计速度目标值按表5.3-12执行;当地基处理工程量巨大或难以满足沉降要求时,考虑采取降低路堤高度或以桥代路等方案通过。   软土路基工后沉降控制表表5.3-12   速度目标   (km/h) 工后总沉降   (cm) 沉降速率   (cm/年) 桥头路基工后沉降量   (cm) 备注   200(预留250) 15 4 8   ≤160km/h 20 5 10    当无硬壳层且软土厚度小于3m时,采用挖除换填硬质岩弃碴或渗水性材料加碎石垫层和土工格栅相结合的处理措施。    当软土厚度较簿,表层硬壳小于2米,路堤高度在临界高度附近且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时,采用砂、碎石垫层加土工格栅处理。    当软土层较厚,地面横坡较缓,稳定或沉降不能满足要求时一般采用碎石桩、搅拌桩、CFG桩加砂砾石垫层和土工格栅等复合地基法加固地基。当地面横坡较陡或软土底部倾斜基岩面存在时,除采用上述复合地基加固外,尚需考虑侧向滑动的可能性,必要时在路堤坡脚设置侧向约束桩、路堤式桩板墙等进行加固。    农田地段一般不采用反压护道。改建地段与既有线邻近时,原则上采用复合地基加固。    5、膨胀土(岩)、红黏土路基    本线红黏土、膨胀土(岩)分布较广。红黏土主要分布在柳州至黎塘西段,分布长度约89.1km,为碳酸盐岩风化残积层,自由膨胀率为9~65%具弱~中等膨胀性;膨胀土主要分布在进德至凤凰西段及南宁盆地附近,共38.26km,进德、来宾及南宁附近分布强膨胀土;膨胀岩分布于南宁盆地边缘(里程C2K739+440~C2K795+190段附近),自由膨胀率Fs=30~80%,为中~强膨胀岩。    膨胀土(岩)边坡设计一般按《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10035—2006)办理,路堑边坡高度控制在15m以下。一般在坡脚设2~4m高路堑挡土墙,边坡较高时则设边坡支撑渗沟、堑脚锚固桩预加固措施。堑坡高度≤3m,边坡采用液压喷播植草防护;堑坡高度大于3m,边坡采用浆砌片石截水骨架内液压喷播植草护坡、边坡支撑渗沟、锚杆框架梁等防护。边坡高度大于10m时,边坡坡率及形式结合整体稳定性分析计算进行设计。挡土墙设计时计入膨胀土侧胀力的影响,墙后设置不小于0.5m厚的反滤层兼作缓冲层,并根据需要增设复合排水网。    路堤地段力求避免用膨胀土作填料。当无法避免采用膨胀土填筑路堤时,需进行改良处理,且路堤高度控制在10m以下。当堤坡高度≤3m时,边坡采用液压喷播植草防护;堤坡高度>3m时,其边坡采用铺土工格栅及液压喷播植草等综合防护。设计中未采用膨胀土作路基填料    膨胀土路基设计时根据地表水、地下水情况,适当加强排水设施。    6、河滩和滨河路基    受河水位影响的路基,根据河流特性、水流性质、河道地貌、地质条件等因素,结合线路位置,按《路规》表10.3.2选用相应的防护工程措施,一般采用边坡放缓一级并设干砌或浆砌片石护坡。在路堤易受水流冲刷的一侧或两侧防护,顶面处设置宽2.0m的护道。尽可能避免常年浸水路堤出现,不可避免时,水下部分路堤采用不易风化石块作填料,常水位以下路堤采用抛填块石填筑。必要时采用浸水路肩挡土墙、桩基托梁挡土墙、桩板墙确保路基稳定。在受水流冲刷和桥涵河滩路堤等地段,采用加强基础处理,基础埋置在冲刷深度以下不小于1m或嵌入基岩内。    路堤的防护顶面高程为设计水位加波浪侵袭高加雍水高加0.5m安全高,防护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    7、顺层路基    全线初步查明的顺层地段共有38处,累计线路长度9.052km,主要分布于黎塘西~陈平~凤岭段。顺层路堑的岩性主要为泥岩、砂岩、泥岩夹炭质页岩地层等。    顺层路堑根据工程和水文地质情况:岩层产状、走向与线路夹角、岩层层间充填物及结合情况、节理发育程度、风化破碎状况、地下水发育情况等因素,结合现场既有开挖边坡情况(陡度、高度)采用顺层清方、锚固桩、锚索桩等措施加固。    当岩层走向与线路走向夹角较小或近于平行,层面间有软弱夹层,开挖后可能产生顺层滑动地段,按下述原则进行个别设计:    (1)岩层倾角大于35°时,岩层倾向线路一侧原则上采用顺层清方。    (2)当岩层倾角在10~35°,顺层清方量大时,视岩层间软弱夹层情况设置抗滑工程,如抗滑桩、锚索桩及锚索板等方案综合处理。    当岩层走向与线路走向夹角较大,但地面存在双向临空(一面为自然沟槽、一面为路堑开挖面)或存在且楔形体下滑可能性时,视岩层间软弱夹层情况于平行岩层走向方向设置抗滑工程。    8、岩溶路基    全线碳酸岩地层广布,岩溶发育。主要为覆盖型岩溶,对铁路的危害表现为岩溶塌陷。全线岩溶特别发育地段路基约95.7km,根据地表形态,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活动情况,结合附近岩溶产生的溶蚀现象,特别是岩溶地面塌陷现象,分析岩溶地层塌陷的形成机理和岩溶异常形态对路基的稳定性影响,采用揭盖回填、跨越、钻孔注浆等整治措施。    9、崩塌和危岩落石地段路基    线路通过地区构造强烈,断裂及构造节理十分发育,受长期风化作用,节理切割,形成危岩。全线初步查明危岩地段有7处,累计线路长度0.59km.。危岩落石地段路基,根据现场勘测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采取清除、支护嵌补、拦石墙、钢轨栅栏、柔性防护网等措施综合治理,必要时与棚洞、明洞作技术经济比较。    10、采空区路基    沿线的采空区主要为当地村民和劳改农场的无规律开采的小煤窑开采区和二塘至五塘段原南宁煤矿采空区,线路方案对大型采空区已进行绕避,局部从小煤窑采空区附近通过。如:C2K725+270~+800段右侧14~400m为早期永宁煤矿采坑,现均已塌陷或回填,原采深最大约20m,路基以挖方从其附近通过。    采空区地段应尽量绕避,若不能绕避,应根据其位置、顶板厚度、坚固程度、坑道走向、位置、形状、大小和坑道的充填物及其密实程度等确定加固方法。如明挖回填、片石回填、支顶、注土浆、灌砂处理、注浆加固等工程措施。    11、滑坡路基    勘测与设计过程中,对已查明的大、中型滑坡、错落体采取了绕避措施,全线滑坡和坍滑共5处,累计长630m,规模均较小,属浅表土质坍滑。对小型的滑坡、地表坍滑体采用清方减载、抗滑桩、地表加固等措施。   四、路基附属工程设计原则    1、路基排水    (1)路基排水应尽量与附近桥、涵、车站等排水设备衔接,组成合理的排水系统,同时应考虑农田水利综合利用,不使农田失灌和冲毁。    (2)天沟、排水沟在地面横坡明显地段,应在上方一侧设置。天沟距堑顶距离一般不应小于5m。地面横坡不明显地段,应在路基两侧设置。天沟、排水沟截面一般采用底宽0.4m,高0.6m的梯形截面;地形陡峻时天沟亦可采用矩型或U型沟;需按流量设计的水沟,采用1/50频率的流量计算确定,沟顶高出设计水位0.2m。地面排水设备的纵坡不宜小于2‰,仅在困难条件下可减到1‰。    (3)侧沟断面形状,一般采用0.4m×0.8m的梯形沟。基床换填地段侧沟应根据基床换填情况适当加深、加强。膨胀土地段的浆砌侧沟也应加强。    (4)位于土层、软弱或严重风化的岩石地段的水沟均应采用M7.5号水泥浆砌片石,厚0.3~0.4m。天沟距堑顶距离一般不应小于5m。    (5)线间沟一般采用0.4m×0.6m矩形沟,采用浆砌片石砌筑。    (6)改建地段既有线有排水不良及水浸路基病害时,可修复完善原地表排水系统,增设截水沟、截水盲沟拦截线路上方斜坡来水,个别站内增设线间沟等以加强排水。路基边坡设浆砌或干砌片石护坡及墁石基础防护。    (7)地下水发育的路堑水害地段,可采用设置渗沟等加强排水的工程措施进行处理。    2、改河改沟    一般沟渠的改移,可根据外业调查的水文、地质等资料及铁路主体工程的位置,综合考虑确定其改移位置。改移断面一般应根据流量计算确定并不得小于原沟渠截面,注意两端与原沟顺接。对复杂的较大的改移沟渠,应根据水文资料,采用1/50洪水频率进行必要的水力计算并加0.2m的安全高确定改沟截面尺寸。   五、路基工程严重干扰行车、控制工期地段的防护设计原则    增建二线路基影响行车主要表现在并行地段的石方控爆、路肩挡土墙施工、既有线抬落道、跨既有线调配土石方等,一般按下述原则设计(设计中要注意采取措施确保既有线的运营安全和施工安全):   1、并行地段的石方控爆    应根据部颁《关于既有线施工石方控制爆破的有关规定》,在距既有线边或既有建筑物集中区外缘50m以内,中间无自然屏障的石方爆破,均属控制爆破范围。根据各石方控爆点的难易程度,分别采取A、B、C类控爆及SNS柔性防护网、双层钢管排架、加强型排架及一般排架防护措施。    2、路肩挡土墙施工    当线间距为5m左右,路肩挡墙施工对行车安全影响较大,为此在设计中应多采用对行车干扰较小的重力式路肩挡墙或路堤挡土墙;挡土墙高度>5m时,避免采用侵入路基过多的衡重式路肩墙,有条件时则加宽路基面,将挡墙外移,陡坡及基岩埋置较深地段,则采用桩基托梁路肩挡土墙,使挡墙施工对行车的干扰尽量减少,并采用临时锚杆、挡板支撑等措施,确保既有线行车安全。    3、既有线抬落道    在并行地段的既有线抬落道较大的地段,应考虑设置施工过渡便线。既有线落道高度小于20cm地段,基床设置水泥土挤密桩加固;抬道高度小于等于50cm的地段,考虑填道碴或挖除换填,采用大型械分层捣固密实。    4、土石方调配应避免平跨既有线    全线应避免土石方运输平跨既有线对行车造成干扰,土方调配中均不考虑平跨既有线,尽量利用桥、涵、道口出碴。    5、与既有线交叉地段    在路基改建过程中,并行及交叉地段两线路基不等高时,为避免干扰运营,维持不间断安全行车,一般应设置施工过渡便线。    6、临时便线    原则上根据线路专业提供的施工便线帽子进行路基个别挡护工程设计。    7、改建拨移采用填土帮宽时,应采用挖台阶、土工隔栅分层填筑帮宽;软土地段地基加固措施的选择,必须能保证行车与施工安全,并应加强既有线沉降变形观测。    8、拆除既有工程地段    当增建二线紧邻既有线时,在需拆除既有工程的地段,拆除工程应计列干扰。   六、路基土石方调配原则    1、填料性质    沿线位于广西盆地,地势相对平缓,呈现丘陵或平原相连的地貌。沿线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C)、泥盆系(D)碳酸盐岩和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地层,其次为白垩系(K)、寒武系(∈)碎屑岩地层。碳酸盐岩岩性以为灰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及泥质灰岩为主,碎屑岩岩性以砂岩、泥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页岩、硅质岩为主,局部夹炭质页岩及煤层。进德~黎塘段地形相对较平缓,地表覆盖层较厚,表层0~1m多为种植土或浮土,为E组填料,其下为碳酸盐岩风化残积层红黏土,大多具膨胀性,为D组填料。石灰岩为A、B组填料,可作为路基填料。黎塘西~屯里多分布碎屑岩地层,岩层风化层较严重,隧道和路堑工程较多,局部地层中含炭质页岩,隧道和路基挖方弃碴(基岩W2)大多可作为C组填料,但泥岩、炭质页岩除外。黎塘~屯里段的第三系的泥岩、泥质砂岩,具有膨胀性,属D组填料。    2、土石方调配设计    根据《暂规》要求和本线填料特性,优先采用路堑挖方和隧道弃碴中A、B组填料,填料缺口部分采用集中取优质填料,并与隧道、站场专业互调余缺,合理利用土石方,减少施工方以节约用地。    正线土石方工程进德至黎塘西段填方远远大于挖方,挖方中大量为红黏土(属D组填料),设计中弃掉红黏土,利用隧道弃碴,缺口部分就近取石;黎塘西至南宁段,挖方大于填方,设计中利用挖方及隧道弃碴中C组以上作填料,多余弃碴运至弃土场。    土石方调配中,如填料不符合《路规》要求需要改良时,作土质改良与远运方案比较。对于有成功改良经验的土类,周边合格填料运距在15km以上采用改良方案,对于无改良经验的岩土如红黏土及南宁盆地附近膨胀岩采用远运合格填料方案。    为减少既有线行车干扰,确保施工安全,取弃土均不平跨既有线调配。    为保护环境,弃土堆一般均设置挡碴墙,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取弃土一般采取撒草籽绿化。取弃土用地应尽量避免占用农田,严禁向江河、水库、桥、涵上游弃碴。取土坑应集中设置,取土后须保证取土坑边坡的稳定性,严禁在既有线附近爆破取石,邻近路基的取土坑,其内侧距堑顶或坡脚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5m。   七、路基用地设计原则    1、取弃土设计,应保证取弃土场的整体稳定,注意节约用地。与排水系统无关的取土坑、弃土堆应尽量整平造田还耕,归还地方使用,列入临时用地;远离线路的集中取弃土均列入临时用地。取土坑、弃土堆应采取有利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    2、路基用地宽度:路堑用地宽度:天沟外不小于2m;无天沟时,距路堑堑顶边缘外不小于5m。路堤用地宽度:排水沟、护道或坡脚矮挡墙边缘外不小于3m;路基兼作排水的取土坑、弃土场(堆)时,其边缘外不小于2m。取土坑、弃土堆的位置应尽量利用空地、荒地,当绕离铁路较远时,应单独计列用地。    3、既有用地界以既有地亩图为准。占用既有用地界内的土地属既有用地,占用既有用地界外的用地属新征用地。    4、用地分类,按水田、旱地、果园、菜地、水塘、经济林、树林、宅地、荒地等计列。按市、县、区、乡、镇行政管界进行划分统计。   八、采用新技术、新结构和需进行科学研究及试验项目的意见    柳南客专线是连接桂中与南宁重要客运通道,现代化铁路首先体现在设计的合理性及协调性,大力推广新技术和新材料,采用先进设备,提高路基工程现代技术水平,确保安全行车,在设计中主要采用的新技术有:    1、对深路堑边坡,采用分级开挖分级加固、坡脚预加固技术。    2、边坡采用液压喷播植灌草、框架或骨架内液压喷播植灌草护坡及喷混植灌草护坡对路基边坡进行防护,该类护坡设计、施工简捷,形式多样有效,有利自然植被的恢复,景观效果好,有利于保护环境。    3、柳南客运专线沿线土石方不平衡,存在需要大量丢弃不合格填料同时又需要取大量合格填料。如:    (1)柳州-黎塘西段石炭系(C)地层分布最广,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其风化残积层红黏土裂隙发育,部分具弱~中等膨胀性,填方远远大于挖方,挖方中大部分为红黏土,属于D组填料,需要丢弃另取合格填料,附近的取土场表层均有红黏土分布;线路经过区域大部分属于农田保护区和经济作物区,大量的取弃对环保不利。    (2)凤岭站附近穿越第三系(N)含煤建造和下第三系(E)红色碎屑岩建造,其自由膨胀率Fs=30~80%,主要为第三系泥质岩类,为膨胀岩。此段路基工程以深挖方通过,挖方弃碴均为D组填料,长岗岭至南宁段需要大量借方。    建议开展利用红黏土和膨胀岩改良作为路基填料的工程试验、施工控制标准研究以及膨胀岩地段路基支挡工程研究,如试验成功可以节约大量的工程投资,同时保护当地的环境、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九、路基修建对生态环境与水土保持的影响及采取的措施    路基修建对沿线生态环境与水土保持有不同程度的破坏,采取如下措施:    1、土石方调配中,尽量移挖作填,无法避免的弃土堆或取土坑采取集中取弃,坡脚采取浆砌片石拦碴挡墙、干砌片石垛或路堑挡土墙进行加固,且在弃土堆和取土坑坡面上采取液压喷播植草防护。    2、对临近城镇路基边坡尽量采取液压喷播植草、截水骨架内液压喷播植草或喷混植生等绿色防护。    3、路基边坡一般均采取加固防护措施,有条件时尽量采用绿色防护。对高、重大的支挡结构外部适当采取藤蔓植物避免工程抢眼效应。    4、加强路基排水系统设置,如吊沟、边坡渗沟、急流槽、暗沟等,并与桥涵、站场形成完整排水系统,保证路基工程周围排水畅通。   十、路基工程圬工规格    路基工程圬工规格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圬工规格 备注   1 一般地区片石砼挡土墙 C25片石砼 根据侵蚀环境相应变化   2 浸水地区挡土墙 C25片石砼   3 浆砌片石护墙(h<15) M7.5水泥砂浆砌片石   4 浆砌片石护坡(h≥15) M7.5水泥砂浆砌片石   5 浸水及冲刷地段路堤护坡 M7.5水泥砂浆砌片石   6 侧沟、天沟、排水沟 M7.5水泥砂浆砌片石 或C15混凝土   7 钢筋混凝土桩板墙 C30钢筋混凝土 根据侵蚀环境相应变化   8 钢筋混凝土锚杆挡土墙 C30钢筋混凝土   9 桩基承台 C30钢筋混凝土 根据侵蚀环境相应变化   10 钢筋混凝土抗滑桩、锚固桩 C30钢筋混凝土 根据侵蚀环境相应变化   11 钢筋混凝土桩锁口、护壁 C20钢筋混凝土   12 锚索板加固边坡的钢筋混凝土板 C30钢筋混凝土 根据侵蚀环境相应变化   注:圬工规格按《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执行   十二、采用的主要规范    1、《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铁建设函[2005]285号    2、《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TB10001—2005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4、《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 TB10025—2006    5、《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    6、《粉体喷搅法加固软弱土层技术规范》 TB100013—96    7、《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 TB10035—2002    8、《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TB—10118—99   十三、文件组成与    按铁道部文件铁建设[2007]152号文《铁路基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规定执行。   更多铁路评论请登陆 中国铁道论坛(http://bbs.railcn.net/)
/
本文档为【路基设计原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