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阿昔洛韦治疗基本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阿昔洛韦治疗基本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2010-10-15 11页 doc 62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429877

暂无简介

举报
阿昔洛韦治疗基本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阿昔洛韦治疗基本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两种用药途径的比较 关键词:阿昔洛韦  【摘要】 目的 评价阿昔洛韦滴眼液及口服片剂在治疗基本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选择60例病毒性角膜炎病人,30例用阿昔洛韦滴眼液,为A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33.9(7~61)岁;30例用阿昔洛韦口服片剂,为B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38.2(10~65)岁。A组用0.1%阿昔洛韦滴眼液,每日点眼5~8次,每次2滴。基本痊愈后减为每日3次,维持8周。B组用阿昔洛韦口服片,0.2g每日5次,基本痊愈后...
阿昔洛韦治疗基本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阿昔洛韦治疗基本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两种用药途径的比较 关键词:阿昔洛韦  【摘要】 目的 评价阿昔洛韦滴眼液及口服片剂在治疗基本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选择60例病毒性角膜炎病人,30例用阿昔洛韦滴眼液,为A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33.9(7~61)岁;30例用阿昔洛韦口服片剂,为B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38.2(10~65)岁。A组用0.1%阿昔洛韦滴眼液,每日点眼5~8次,每次2滴。基本痊愈后减为每日3次,维持8周。B组用阿昔洛韦口服片,0.2g每日5次,基本痊愈后减为2次/日,每次0.4g,维持8周。评价其症状体征的改善率、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7d时总有效率为30%和86.7%,P<0.01;治疗14d后A组总有效率为90%,B组为100%,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阿昔洛韦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药物,局部及全身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其它药物,且疗程短。 关键词 阿昔洛韦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Effection observ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erpes simplx keratitis with twomethods of aciclovir Wang Jie,Ni Ninghua,Yang Zhenrong,et al. Dept.of Ophthalmology,the1st People’s Hospital of Yunan Province,Kunming65003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herpes simplx keratitis with two methods of aciclovir.Methods Sixt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irty patients in group A and thirty patients in group B.group A used aciclovire eye drop and group B used the pieces of aciclovir.Results After7d treatment,the efficacy rate in group A was30%,and90%in group B.P<0.01.after14d the total efficacy rate was86.7%in group A and100%in group B,0.010.05。治愈率7d时比较,P<0.01;14d时比较,P<0.01 不良反应:B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随访肝肾功能短期(3月内)未见明显异常。A组治疗过程中有2例滴药后出现局部刺激症状,但无1例因此而停药。 3 讨论 病毒性角膜炎是严重的致盲性的感染性眼病,居于角膜病首位。其感染源主要为单疱病毒,直接感染角膜引起基本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病变,包括上皮型,基质型和内皮型。涵括了树枝状,地图状;圆盘状,坏死型;及角膜内皮炎,角膜缘炎。而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继发性病变为继发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病变,包括迁延型角膜上皮缺损和营养障碍性角膜溃疡。治疗以抗单疱病毒治疗为主。 20世纪60年代发现IDU(典苷或疱疹净,人类首次有了抗单疱病毒的药物。IDU的抗病毒机制在于抑制DNA聚合酶,从而抑制病毒的DNA碱基合成。但是,IDU除了抑制病毒的DNA酶之外,对正常细胞的DNA聚合酶也进行无选择的抑制,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严重的药物毒性反应。常见的药物毒性反应有表浅点事物毒性反应角膜病变,结膜疤痕,迁延性角膜上皮缺损和营养障碍性角膜溃疡等。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末已完全淘汰这种药物。 进入80年代,随着新的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Acytlovir.ACV)的发现和投入市场,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阿昔洛韦时代。阿昔洛韦的抗病毒机制在于:药物本身对病毒和正常细胞的DNA聚合酶不发生直接的抑制作用,只有当药物进入体内后,被单疱病毒的胸腺嘧啶核苷激酶选择性地一级磷酸化,然后再被三级磷酸化后才特异性地和病毒的DNA聚合酶结合,从而选择性的抑制病毒的合成。三级磷酸化后的阿昔洛韦不和正常细胞的DNA聚合酶结合,不会影响正常细胞的DAN碱基合成,因此毒性很低。阿昔洛韦的另一个特点是对深层组织有很好的渗透性,尤其容易进入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因此无论对上皮型,基质型还是的内皮型单疱病毒性角膜 炎,均有很好的抗病毒作用 [1~3] 。 阿昔洛韦在临床上使用途径主要有三种 [4] :静脉给药要求250mg每日3次,但有报道发生严重的肾功能障碍。口服时200mg每日5次,病情稳定后改为维持量400mg每日2次,我们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随访肝肾功能短期(3月内)未见明显异常,且起效快,作用强,有效率100%,远期有少数复发。局部使用时应用3%的阿昔洛韦眼膏每日5次点眼。但阿昔洛韦很难在中性溶液中溶解,因此国际上至今还没有一种可以达到有效抗病毒浓度的阿昔洛韦滴眼药物。我们使用的为1%阿昔洛韦滴眼液(商品名正大捷普,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含阿昔洛韦5mg,每支5ml,另以透明质酸钠为赋型剂,连续使用2周后疗效明确,有效率高达90%,显示了好的治疗效果。但不能有效地作用于潜伏病毒,也未能消除复发。 临床上使用阿昔洛韦抗单疱病毒治疗,要求剂量和疗程都要充足,,避免产生耐药。本研究中,口服和局部点眼都取得不错的效果。而口服的效果明显优于局部点眼,近期无严重毒副反应,但因服药量大,时间长,远期有肾功能障碍的隐患,所以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察肝肾功能指标。我们的经验是口服和局部点眼结合,既可发挥口服作用强,起效快的特点,又可发挥局部点眼副作用小,可维持较长的用药时间。近年来我们应用阿昔洛韦局部及全身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其它药物,且疗程短。 参考文献 1 闫明,张士瑞,周灏.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潜伏感染及其预防和治疗.实用眼科杂志,1995,13(3):130-137. 2 马红宇,付波,赖晓红.全身和局部应用阿昔洛韦治疗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实用眼科杂志,2000,18(5):278-279. 3 Hoh HB,Hurley C,Claoue C,et al.Randomised trial of ganciclovir and acyclovir in the areatment of herpes simplex dendritic keratitis:a mulitcentre study.Br J ophthalmol,1996,80(3):140-143. 4 陈祖基.眼科临床药理学,北京:现代生物技术与医药科技出版中心,2002,445. 作者单位:65003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编辑青 山) 阿昔洛韦与利巴韦林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疗效对比观察 www.shouxi.net   贾凤梅 李钊 高永东 2004-10-3 9:32:10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4 年 8 月 第 4 卷 第 16 期 关键词:阿昔洛韦   【摘要】 目的 评价在治疗病毒性角膜炎中阿昔洛韦与利巴韦林的疗效对比。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选择70例病毒性角膜炎病人,40例用阿昔洛韦滴眼液,男22例,女18例,年龄(48±15)岁;30例用利巴韦林滴眼液作为对照,男13例,女17例,年龄(45±16)岁,2药均每次2滴,每日5次,2周为1个疗程。评价其症状体征的改善率、总积分改善率、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7天后症状控制、显效、好转、无效分别为9、3、8、20例和2、7、3、18例(P>0.05);治疗14天后分别为31、7、2、0例和12、9、7、2例,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组治疗7,14天在后,总评分分别为(5±3)分,(1.1±1.4)分和(6±5)分,(2.6±2.9)分,均较治疗前〔(10±5)分,(11±4)分〕明显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组治疗7天时,总有效率均为30%;14天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0%(P<0.01)。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阿昔洛韦滴眼液是一种新型、有效、安全的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滴眼液。   病毒性角膜炎尤其是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临床常见的、易复发、难于治疗,而且常常造成严重的视力障碍。本研究应用新型的阿昔洛韦滴眼液,以评价其在病毒性角膜炎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3年9月~12月在我院门诊确诊的病毒性角膜炎,主要包括点状、树枝状角膜炎、地图状角膜炎等,共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选择40例用阿昔洛韦滴眼液为试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8±15)岁,18~75岁;30例用利巴韦林滴眼液(ribavirin,RV)作为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45±16)岁,19~73岁。所有病例符合下列条件:⑴全身未应用或停用抗病毒药物至少3d;⑵受试期间眼部和全身禁用其他抗病毒药物及皮质激素类药物;⑶不伴有其他眼病史。     1.2 药品来源 阿昔洛韦滴眼液(徐州远恒药业),含阿昔洛韦5mg,每支5ml,赋型剂为透明质酸钠,批号03081501。利巴韦林滴眼液(上海集成药厂生产),含利巴韦林5mg,每支5ml,批号003016。     1.3 研究方法 本试验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药品采用统一的纸外壳包装,并封口。     1.4 用药方法 2种滴眼液分别滴患眼,每日5次,每次2滴,2周为1个疗程。试验过程中均为单独用药,不加用任何其他药物。     1.5 临床指标 临床观察的症状、体征为:畏光、流泪、异物感、疼痛、睫状充血、上皮缺损;并据病情程度分为:0=无,1=轻度,2=中度,3=重度。   1.6 综合疗效判断 治疗后积分改善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分为临床控制:改善率≥85%;显效:改善率为65%~84.9%;好转:改善率为50%~64.9%;无效:改善率<50%。总有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安全性评价 用药后每次就诊评估病人的一般情况和可能的不良反应,逐项记录病人用药后眼局部的刺痛感、烧灼感、过敏,并根据反应分为:0=无不适,1=稍有不适,2=可以忍受,3=不能忍受。     1.8 统计学检验 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0.0进行X 2 检验、t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疗效分析用Ridit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前病人的总评分和年龄的比较 2组病人用药前症状和体征以及年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资料有可比性,见表1。(略)       注:2组间比较,经t检验:P>0.05     2.2 2组缓解畏光症状的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评分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该症状有可比性。2组治疗后7、14天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说明治疗有显著效果。但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2种药物在缓解畏光症状上效果接近,见表2。   表2 两组缓解胃光症状的评分比较(略)       注:2组治疗前后比较,经t检验: △ P<0.01。组间比较,经t检验: ˇ P>0.05        2.3 2组缓解流泪症状的评分比较 2组治疗后7、14天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说明治疗有显著 效果。但2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2种药物在缓解流泪症状上效果接近,见表3。   表3 两组缓解流泪症状的评分比较(略)       注:2组治疗前后比较,经t检验: c P<0.01。组间比较,经t检验: d P>0.05   2.4 总疗效分析 2组药物在治疗7天时总有效率均为30%,治疗效果经Ridit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治疗7天时疗效接近。治疗14天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 95%,疗效优于对照组(70%),经Ridit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见表4。   表4 2组药物的总疗效分析 (例)(略)       注:2组疗效7d时比较,经Ridit分析: c P>0.05。14d时比较,经Ridit分析:P<0.01   2.5 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5例滴药后出现局部刺激症状,试验组有2例出现类似症状,但无1例因此而停药,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病毒性角膜炎是严重的致盲性的感染性眼病,居于角膜病首位,治疗以局部滴用抗病毒滴眼液为主。目前眼科常用的抗病毒滴眼液主要有利巴韦林和阿昔洛韦。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由于病毒浸润而导致的角膜上皮损害时,阿昔洛韦滴眼液比利巴韦林滴眼液显示了更强更迅速的作用效果。连续使用2周后疗效明显,其中阿昔洛韦的有效率高达95%,显示了更好的治疗效果。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效果优于利巴韦林的原因与感染角膜最常见的病毒是单纯疱疹病毒有关,阿昔洛韦抗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作用远优于利巴韦林。另一方面本研究采用的 阿昔洛韦滴眼液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水性制剂,而是采用天然增稠保湿剂透明质酸钠作为赋型剂,所以具有较强的润滑和粘附力,比一般水性滴眼液能容纳更多的药物成分和维持更长的作用时间,可增加药物与眼表角膜的接触面积和时间,使药物滞留在结膜囊内的总量与时间增加,更好地发挥抗病毒作用。而且在角膜炎期间,病人的泪膜常有破坏,刺激症状重,而透明质酸钠能形成泪膜,加速角膜修复。本研究证明新型的阿昔洛韦滴眼液,由于采用阿昔洛韦并结合独特的赋型剂,具有一般抗病毒滴眼液所不具备的优点,是一种新型、有效、安全的抗病毒滴眼液。但病毒性角膜炎有相当的复发率,本研究观察到阿昔洛韦治疗时有很好的近期疗效,对于治疗后的远期复发率未作探讨,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收稿日期:2004-04-15)   作者单位:265701山东省龙口市人民医院   (编辑晓 勇) 阿昔洛韦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www.shouxi.net   朱明久  林辉 2005-1-17 17:17:21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4 年 12 月 第 4 卷 第 24 期 关键词:阿昔洛韦     阿昔洛韦(aciclovir,ACV,无环鸟苷)为人工合成的嘌呤核苷类衍生物,是广谱高效的抗病毒药物,广泛用于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病毒引起的皮肤和粘膜感染。笔者阿昔洛韦过量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1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16岁,以左面部疱疹6天,腰痛、呕吐1天入院。患者入院6天前因左侧面颊部大片皮肤疱疹,当地诊所予以阿昔洛韦0.75g入5%GS250ml中静脉点滴,1次/d治疗,连用3天,同时口服阿昔洛韦0.4g,3次/d,用药后第6天出现腰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尿量无明显减少。查体:T37℃,P98次/min,R20/min,BP120/70mmHg。左侧面颊部见大片疱疹,局部脱落。双肾区有压痛、叩击痛,肋脊点双侧压痛,双侧肋腰点无压痛,双下肢未见指凹性水肿。急查尿常规尿蛋白(++),潜血(+),红细胞1~2/HP,白细胞2~3/HP,尿比重1.010,尿pH值5.5。血生化尿素氮(BUN)10.64mmol/L,肌酐(Cr)365μmol/L。超声波检查示:双肾饱满,左肾13.0cm×5.0cm×4.0cm,右肾12.5cm×5.0cm×4.5cm,皮髓质界线不清,未见肾盂输尿管扩张,未见尿路结石。入院诊断:药物性ARF。经卧床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限制蛋白质饮食,改善微循环治疗。第3天患者腰痛症状改善,未再呕吐,复检BUN13.98mmol/L,Cr145μmol/L,第5天BUN7.31mmol/L,Cr121μmol/L,1周后复查正常,尿常规正常,出院随访3个月,尿常规、肾功能均正常。   2 讨论          根据患者急骤进行性氮质血症,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能除外肾前性因素及肾后性尿路梗阻,诊断为非少尿型ARF明确。患者既往体健,无肾炎、肾盂肾炎及药物过敏史,此次发病后未用其他特殊药物。因此,能明确ARF为阿昔洛韦所致。阿昔洛韦常规剂量,口服每次0.2g,4~5次/d或静脉滴注5mg/(kg·d),每次滴注时间不少于1h,显然,本例使用剂量已超过了常规单日剂量,且将全日用药量未分次静脉滴注,而在短时间内一次性滴完,且又同时超剂量口服,非常不妥。       阿昔洛韦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昏、头痛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偶出现皮疹、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停药后消失 [1] 。阿昔洛韦引起肾功能不全多为轻度,引起本例较重的肾功能不全极少见。阿昔洛韦大多以原形或少量代谢产物9-羧基甲氧甲基鸟苷经肾脏排泄,笔者认为其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的上皮细胞及脱落的微绒毛碎屑或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物质阻塞肾小管,导致阻塞部位以上的肾小管内压升高,致肾小囊内压升高,引起ARF。此毒性作用与大剂量用药有关。本例提示:应用阿昔洛韦要常规剂量,分次应用,静脉应用滴速要慢,要多饮水,对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减量应用,同时要监测肾功能。        参考文献        1 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41.        作者单位:232001安徽淮南矿业集团第三矿工医院肾内科    (收稿日期:2004-08-23) (编辑清 泉)
/
本文档为【阿昔洛韦治疗基本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