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心力衰竭患者的超声诊断

心力衰竭患者的超声诊断

2010-10-16 5页 doc 49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83113

暂无简介

举报
心力衰竭患者的超声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超声心动图指标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超声心动图指标 作者:费杨华 综述 施仲伟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审校慢性心力衰竭是以左和(或)右心室功能不全及神经体液改变为特点的复杂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慢性心力衰竭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日渐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尽管治疗措施不断进步,但每年死于心力衰竭的患者人数却仍在不断上升。据统计,在美国每年有55万新发心力衰竭患者,从1993年到2003年,因心力衰竭而死亡的人数增加了20.5%,心力衰竭患者的年死...
心力衰竭患者的超声诊断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超声心动图指标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超声心动图指标 作者:费杨华 综述 施仲伟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审校慢性心力衰竭是以左和(或)右心室功能不全及神经体液改变为特点的复杂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慢性心力衰竭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日渐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尽管治疗不断进步,但每年死于心力衰竭的患者人数却仍在不断上升。据统计,在美国每年有55万新发心力衰竭患者,从1993年到2003年,因心力衰竭而死亡的人数增加了20.5%,心力衰竭患者的年死亡率为19.7%,心源性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6~9倍[1],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准确的预后判断,有可能改善个体化的治疗措施,进而提高生存率。 目前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判断非常有限,临床上采用的纽约心功能分级方法往往带有主观性,缺乏明确的定量。超声心动图技术越来越多地用于心脏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这些功能指标为心力衰竭患者判断预后提供了重要的定量信息。 一、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 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最基本的指标,单次测定LVEF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已被广泛证明。目前进一步的研究是运用超声心动图技术重复测量LVEF,计算其变化值,可以进一步增加判断预后能力,Moreo等对182例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2%为纽约心功能III级,18%为IIb级)用面积-长度法得出LVEF值,测定基础LVEF及10个月后的LVEF,LVEF变化值=第二次LVEF—第一次LVEF。患者平均随访21个月,终点事件为心源性死亡和心脏移植。发生事件组和无事件组的LVEF平均值分别为25%和30%(P=0.006),LVEF变化值分别为 0.5%和2%(P=0.01),差别均有显著意义。LVEF变化值可以反映疾病的进程,用基线LVEF以及基线LVEF+LVEF变化值这两种模型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预后判断,得出卡方值分别为7.77和19.09,显示加上LVEF变化值的模型比单用LVEF增加了判断预后的能力[2]。 在二尖瓣口测定收缩期反流速度中的左室压力上升速率(Dp/Dt),也可帮助判断预后。方法是测量反流速度达到1m/s和3m/s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Dt),然后根据Bernouli方程,用公式Dp/Dt=32/Dt来计算。这一指标不受前负荷的影响,可以敏感地反映心肌收缩力的变化。Lesniak-Sobelga等对32例心功能II~IV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平均随访28.5±12个月,发生和未发生一级终点事件(死亡及心脏移植)患者的Dp/Dt值分别为463mmHg/s和839mmHg/s(P=0.0001),有显著差异,因此心力衰竭患者Dp/Dt值的下降是判断心力衰竭预后的有用指标[3]。 组织多普勒技术(TDI)的发展为判断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增加了新的量化指标。用TDI测定心肌组织速度,受心脏负荷变化的影响小,能够快速评价左室功能。应用TDI测量的二尖瓣瓣环收缩期速度(Sm)常用于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评价,并已被证明可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在心力衰竭预后判断方面,Nikitin等对185例心力衰竭患者平均随访32个月结果显示,与LVEF及二尖瓣血流流速曲线等传统指标比较,Sm能更好地预测终点事件(死亡和心脏移植),是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最有力的独立判断预后的指标,Sm>2.8m/s的患者的两年生存率显著高于<2.8m/s的患者(P=0.01)[4]。 二、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 二尖瓣血流流速曲线的一些指标常用于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根据E峰速度、A峰速度、E/A比值和E峰下降时间(DT),可以区分限制型二尖瓣血流图形(RFP)与非限制型二尖瓣血流(NRFP)图形。RFP是指E/A比值>2或者E/A比值为1~2,同时DT<=140ms[5],它代表左室顺应性的下降及舒张末压力的增加,是判断心力衰竭预后的一个独立预测指标。Bruch等的研究显示,二尖瓣血流对心力衰竭预后判断的价值优于心电图上的QRS波时间增宽等传统指标,他们对19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平均随访385天,发现QRS波时间>144ms的患者,出现与不出现RFP时的两年无事件生存率(终点事件为心源性死亡和心脏移植)分别为59%与97%(P=0.023);QRS波≤144ms的患者,出现与不出现RFP时的两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69%与90%(P<0.0001)[6]。因此,为了更准确地判定心力衰竭患者的个体危险率,需要联合应用超声心动图及其他无创性检查指标。Bruch提出了一个基于三个危险因素(RFP、QRS>144ms以及左室收缩末期直径指数>2.75)判断预后的模型,根据出现0~3个危险因素,将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极低危、低危、中危及高危等四组,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预后判断,其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100%、91%、64%及41%,具有临床意义。 NRFP是指E/A≤1或E/A=1~2并且DT>140ms[5],包括正常型、损伤型、假性正常化型,对于非RFP进一步检出假性正常化二尖瓣血流(PN)可以提供短期及长期的判断预后的信息。PN是指通过采用Valsalva等降低前负荷的方法后,原来“正常”的二尖瓣血流图形出现E/A<1和DT>230ms的变化。Gillian对115例心力衰竭患者随访一年的研究显示,损伤型二尖瓣血流与PN的死亡或再住院率分别为21.6%和48%(P=0.03),而PN与RFP的死亡或再住院率分别为48%和63%(P=0.15),因此NRFP患者中一部分PN表现的患者仍具有较高的危险性[7]。 用组织多普勒技术测定二尖瓣环处心肌的舒张期速度(包括Ea和Aa)可评价心脏的舒张功能。Ea是相对不依赖心脏前负荷的舒张功能指标,联合应用二尖瓣血流流速曲线的E峰与Ea得出E/Ea,与肺毛细血管楔压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更好地估测左室充盈压,且能应用于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患者,在诊断心力衰竭方面很有价值[8~9]。进一步的研究发现E/Ea在判断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方面也有重要的价值。Acil等对132例缺血性和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于标准治疗至少2个月达到临床稳定后,测量常规心脏超声指标和二尖瓣环TDI指标,随访的终点事件为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脏移植、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再住院。经过平均224天的随访后,E/Ea比值在有和无心脏事件的患者中分别为16.1±6.6与10.6±5.0(P<0.05)。通过与LVEF、DT、RFP等传统指标比较,得出E/Ea对于复合终点事件的危害比为1.361,是心力衰竭患者最有力的判断预后的独立指标;用ROC分析法得出的界值为E/Ea>12.5,其对复合终点事件预测的敏感性为85.2%,特异性为 77.1%,因此E/Ea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判断优于LVEF、DT、RFP等传统指标[10]。Dokainish等对110例心力衰竭患者平均随访527天,得出的界值是E/Ea>=15[11]。尽管数值有些不同,但这一指标比传统指标进一步提供了判断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量化信息。 三、同时评价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指标 Tei指数(TI)是一个综合评价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心脏多普勒超声指标,TI=(等容舒张期时间+等容收缩期时间)÷射血时间,正常值为<0.4。心功能异常时TI增大[12]。Mikkelsen等对78例有或无左室收缩功能异常的心力衰竭患者随访一年,发现临床症状改善组的TI下降0.06,而症状无改善组的TI上升0.16(P=0.02)[13]。Acil等对132例心力衰竭患者随访平均224天,研究显示TI>0.9时预测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脏移植和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再住院)的敏感性为63.0%,特异性为63.5%,优于LVEF、DT、RFP等传统指标[10]。 四、评价右室功能的指标 由于右室几何形状的复杂性,超声评价右室功能的指标(容积及右室射血分数)测值有一定局限性。三尖瓣环侧壁收缩期位移(TAPSE),代表收缩期心底部向心尖部缩短的程度,它是在二维超声的引导下将取样线通过三尖瓣环侧壁得出M型图像,测量舒张期与收缩期三尖瓣环位移的差值即为TAPSE,提供了右室排空及收缩期右室运动的信息。TAPSE的下降能反映右室功能损害。Ghio等对140例LVEF<30%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平均随访24个月,显示TAPSE≤14mm组与>14mm组的平均每人每月终点事件发生率(死亡或心脏移植)分别为0.011与0.035。与LVEF<20%、DT<125ms等传统指标比较,TAPSE≤14mm显著增加了判断预后的信息(P=0.03)。TAPSE测定简便,因此有较大的临床价值[14]。 五、结论 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预后判断提供了重要信息。除传统的LVEF、二尖瓣血流流速曲线指标等外,LVEF的变化值、Dp/Dt、组织多普勒检查及Tei指数等也有较大的价值。结合分析临床症状和这些超声指标,有助于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进程及判断预后,及时指导调整治疗方案,力争降低心力衰竭的病残率和病死率。 晋升网简介 晋升网(http://www.js120.net) 致力于成为医务工作者晋升职称心灵导师;是目前国内收录医学期刊、医学杂志最多最权威的医学学术平台;提供免费医学期刊在线阅读;网罗和甄选海量优秀医学论文检索,独立研发医学在线资源分享库和医学在线模拟考试库;整合刊类、标题、关键词检索及全文检索,并独家研发刊社管理和刊社加盟系统、在线投稿、在线查稿、在线阅读、远程审稿、在线下载等系统;聚刊社力量,建服务平台,让晋升网通过“专业”走入每一个医务人员的身边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目标; 晋升网(http://www.js120.net)标准 最便捷的晋升通道 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最丰富的医学文献 最权威的医学期刊 最专业的医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Thomas T, Nancy H, Wayne R, et al. Heart di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 Circulation,2006, 113(6):85-151 2. Moreo A, de Chiara B, Cadaldo G, 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serial measurement of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exercise performance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Rev Esp cardiol, 2006, 59(9):905-910 3. Lesniak-Sobelga A, Tomkiewicz-Paiak L, Olszowska M, et al. Echocardiographic prediction of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mitral regurgitation. Przql lek, 2004, 61(6):656-659 4. Nikitin NP, Loh PH, de Silva R, 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systolic mitral annular velocity measured with Doppler tissue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aused by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ysfunction. Heart, 2006, 92(6):775-779 5. Xie GY, Berk MR, Shmith D, 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Doppler tansmitral flow patterns i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J Am Coll Cardiol, 1994,24(1):134-139 6. Bruch C, Gotzmann M, Stypmann J, et al. Electrocardiography and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for risk stratif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Incremental prognostic value of QRS duration and restricrive mitral filling pattern. J Am Coll Cardiol, 2005, 45(7):1072-1075 7. Gillian A, Robert N, Greg D, et al. Pseudonormal mitral filling pattern predicts hospital re-admission in patient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J Am Coll Cardiol, 2002,39:1787-1795 8. Nagueh SF, Middleton KJ, Kopelen HA, et al. Doppler tissue imaging: a noninvasive technique for evalu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relaxation and estimation of filling pressure. J Am Coll Cardiol,1997, 30:1527-1533 9. Dokainish H,Zoghbi WA, Lakkis NM, et al. Comparative accuracy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tissue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m J Cardiol, 2004, 93(9):1130-1135 10. Acil T, Wichter T, Stypmann J, 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tissue Doppler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Intern J Cadiol, 2005, 103:175-181 11. Dokainish H, Zoghbi WA, Nasser M, et al. Incremental predictive power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i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J Am Coll Cardiol, 2005, 45(8):1223-1226 12. Kishore J, Scott L, Vivekananthan K, et al. The Tei index: a new prognostic index for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heart failure. J Am Soc Echocardiogr, 2002, 15(9):864-868 13. Mikkelen KV, M-ller JE, Bie P, et al. Tei index and neurohormonal activation in patients with incident heart failure: serial changes and prognostic value. 2006,Eur J Heart Fail, 8:599-608 14. Ghio S, Recusani F, Klersy C, et al. Prognostic usefuness of the tricupsid anu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 i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secondary to idiopathic or ischemic dialted cardiomypathy. Am J Cardiol, 2000, 85:837-842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 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
本文档为【心力衰竭患者的超声诊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