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宏观讲义第五章1

2010-10-19 50页 ppt 118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1808

暂无简介

举报
宏观讲义第五章1nullnull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本章用IS--LM模型分析西方经济政策的作用和效果。 IS和LM相交所决定的均衡收入不一定是充分就业收入,而且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无法实现充分就业均衡,需要依靠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调节,具体地说,需要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来改变IS和LM曲线的位置,使它们相交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null 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 经济萧条时减税;经济过热时加税。 改变所得税结构,使高收入者高税负,使低收入者低税负,增加社会总需求。 变动...
宏观讲义第五章1
nullnull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本章用IS--LM模型分析西方经济政策的作用和效果。 IS和LM相交所决定的均衡收入不一定是充分就业收入,而且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无法实现充分就业均衡,需要依靠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调节,具体地说,需要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来改变IS和LM曲线的位置,使它们相交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null 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 经济萧条时减税;经济过热时加税。 改变所得税结构,使高收入者高税负,使低收入者低税负,增加社会总需求。 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null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膨胀性的货币政策。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null 财政政策是通过影响消费、投资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收入得到调节。 货币政策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投资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这些影响都可以在IS--LM图形中看出。null第一节 财政政策效果一、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器 财政政策是政府应用支出和收入来调节总需求进而控制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宏观经济的四个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财政政策能做到么? null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在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行动。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下述三项制度得到发挥。 null 首先是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其次是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最后是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null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这就是斟酌使用的或权衡性的财政政策。null 二、挤出效应 1、概念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应改为膨胀性财政政策)所引起的利率上升导致私人消费或投资的降低作用。null 2、挤出效应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投资乘数的大小。 第二,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k。 第三,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h。 第四,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d。 null经济不景气时,多用扩张性财政政策 经济过热时,多用紧缩性货币政策null 三、功能财政和公债 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样的财政为功能财政。 null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它的提出,是对原有财政平衡预算思想的否定。 null 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这是在30年代大危机以前普遍采取的政策原则。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null由于功能财政政策容易带来赤字,如何弥补?弥补赤字的途径无非有:借债和出售政府资产。政府借债又可分两类,一类是向中央银行借债,这实际上就是叫中央银行增发货币或者说增加高能货币,这可称为货币筹资,其结果是通货膨胀,因而它本质上是用征收通货膨胀税的方式来解决赤字问题。 null债务与GDP之比为债务——收入比率。这个比率太大会造成子孙后代的负担。 null 财政政策效果也可用财政政策乘数来表示和计量,所谓财政政策乘数是指,在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政府收支的变动引起使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把IS方程和LM方程联立,解得均衡收入:null根据d、k和h的大小来确定财政政策效果。null第二节 货币政策与效果一、货币政策和操作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经济萧条时多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利率降低但作用未必明显。 经济过热时多用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银根。null政策工具  1.再贴现率政策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本来,这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把商业票据出售给当地的联邦储备银行(美国中央银行),后者按贴现率扣除一定利息后再把贷款加到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账户上作为增加的准备金。但当前美国采用的主要办法已经是银行用政府债券作担保向联邦储备银行借款。所以现在都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借款称“贴现”。null 当这种贴现或借款增加时,它意味着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进而引起货币供给量多倍增加。当这种贴现减少时,会引起货币供给量多倍减少。 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减少,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贴现率降低,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增加,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 null 再贴现率政策特点: A:期限很短 B:平时少加利用,以免被人误认为自己财务状况有问题。每个储备银行的贴现窗口也执行联储关于银行和存款机构可以借款的数量和次数的规定。null C:通过贴现率来控制银行准备金效果相当有限。例如,当银行十分缺乏准备金时,即使贴现率很高,商业银行依然会从联储贴现窗口借款。 D:此外再贴现率政策不是具有主动性的政策。因为,中央银行只能等待商业银行向它借款,而不能要求商业银行这样做。如果商业银行不向中央银行借款,那么,贴现率政策便无法执行了。 null 2.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政府证券是政府为筹措弥补财政赤字资金而发行支付利息的国库券或债券。这些被初次卖出的证券在普通居民、厂商、银行、养老基金等单位中反复不断被买卖。 联储可参加这种交易,在这种交易中扩大和收缩货币供给。 null 当联储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证券时,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准备金将会以两种方式增加:1、如果联储向个人或公司等非银行机构买进证券,则会开出支票,证券出售者将该支票存入自己的银行账户,该银行则将支票交联储系统作为自己在联储账户上增加的准备金存款; 2、如果联储直接从各银行买进证券,则可直接按证券金额增加各银行在联储系统中的准备金存款。 null 准备金的变动就会引起货币供给按乘数发生变动。准备金变动了,银行客户取得信贷变得容易或困难了,这本身就会影响经济,同时,联储买卖政府债券的行为,也会引起证券市场上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因而影响到债券价格以及市场利率。null 有价证券的市场是一个竞争性的市场,其证券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当中央银行要购买证券时,对有价证券的市场需求就增加,证券价格会上升,从而利率下降;反之亦然。联储有可能根据自己意愿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null 公开市场业务优点: 在公开市场业务中,中央银行可及时地按照一定规模买卖政府证券,从而比较易于准确地控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如果联储希望大量地变动货币供给,就只要大量地买进或卖出政府证券;如果联储只希望少量地变动货币供给,就只要买进或卖出少量政府证券即可。null 公开市场操作灵活,便于中央银行及时改变货币供给变动的方向,变买进为卖出证券,立即就有可能使增加货币供给为减少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可以连续地、灵活地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自由决定有价证券的数量、时间和方向,而且中央银行即使有时会出现某些政策失误,也可以及时得到纠正。null 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还表现在这一业务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出来。例如一旦买进一定数量金额的证券,就可以大体上按货币乘数估计出货币供给增加了多少。null 3.变动法定准备率 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法定准备率,如果中央银行认为需要增加货币供给,就可以降低法定准备率,使所有的存款机构对每一笔客户的存款只要留出更少的准备金,或反过来说,让每一美元的准备金可支撑更多的存款。 null 例:假定原来法定准备率为20%,则100美元存款必须留出20美元准备金,可贷金额为80美元,这样,增加1万美元的准备金就可以派生出5万美元的存款。若中央银行把法定准备率降低到10%,则100美元存款只需10美元准备金就行了,可贷金额为90美元,这样,增加1万美元的准备金就可以派生出10万美元的存款,货币供给就因此增加了一倍。 null 从理论上说,变动法定准备率是中央银行调整货币供给最简单的办法,然而,中央银行一般不愿轻易使用变动法定准备率这一手段。这是因为,银行去向中央银行它们的准备金和存款状况时有一个时滞,因此今天变动的准备率一般要过一段日子以后才起作用。再说,变动法定准备率的作用十分猛烈,一旦准备率变动,所有银行的信用都必须扩张或收缩。因此,这一政策手段很少使用,一般几年才改变一次准备率。null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常常需要配合使用 例如,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出售政府债券使市场利率上升(即债券价格下降)后,再贴现率必须相应提高,以防止商业银行增加贴现。于是,商业银行向它的顾客的贷款利率也将提高,以免产生亏损。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扩大信用时,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买进债券的同时,也可同时降低再贴现率。 null 货币政策除了以上三种主要工具,还有一些其他工具,道义劝告就是其中之一。所谓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null 二、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1、如果货币需求对利率反应敏感,即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增加很多,那么在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时,利率变化就少,政策效果小。 如果货币需求对利率反应不敏感,那么在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时,利率变化就大,政策效果大。 null2、如果投资对利率变动敏感,即利率稍有变化,投资就变化很多的话,货币政策效果就大,反之则小。null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第一,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即使从反通货膨胀看,货币政策的作用也主要表现于反对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而对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效果就很小。 null 第二,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费希尔的“交易方程”: MV=PY null 第三,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null 第四,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如,一国实行紧的货币政策,利率上升,国外资金会流入,若汇率浮动,本币会升值,出口会受抑制,进口会受刺激,从而使本国总需求比在封闭经济情况下有更大的下降。若实行固定汇率,中央银行为使本币不升值,势必抛出本币,按固定汇率收购外币,于是货币市场上本国货币供给增加,使原先实行的紧的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null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如果某一时期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政府既可采用膨胀性财政政策,也可采用膨胀性货币政策,还可以将两种政策结合起来使用,达到充分就业的y*。   nullnullnull经济萧条不太严重,用第一种 严重通货膨胀,用第二种 不太严重的通货膨胀,用第三种 严重通货紧缩和萧条,用第四种。 null附录:古典主义极端与凯恩斯主义极端1、古典主义极端 特点:LM曲线垂直,IS水平。利率较高yrISLMnull政策: 财政政策无效:一方面,利率高,人们持有货币成本高,另外,债权价格低,人们不应持有货币。那么,当政府推行财政政策时,国民收入要增加,人们没有多余货币。只有减少投资或消费,于是存在完全的挤出效应。null货币政策被认为有很大效果:yrLM增加货币供给,中央银行购买公债,公众得到货币,但他们不会将货币留在手里,而去购买其它企业债券。企业债券的销售增加会刺激企业增加投资,国民收入增加。 这时,即使IS不水平也可以得到类似结果。ISnull2、凯恩斯主义极端特点:利率极低。LM曲线水平。IS曲线垂直。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yrISLMnull政策解释: 财政政策有效:利率低,债权价格高,存在流动性陷阱。假如政府扩大财政开支,增加国民收入,不会引起利率变化。即便IS曲线不垂直也是这样。 货币政策无效: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但由于存在流动性陷阱,利率不变,投资不增加。
/
本文档为【宏观讲义第五章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