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PPT 145页)

2010-10-20 50页 ppt 441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021955

暂无简介

举报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PPT 145页)nullnull安全生产管理知识null内容提要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三章 安全评价 第四章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 第五章 事故应急救援 第六章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管理 第七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第八章 安全生产监督监察null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基本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对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的熟悉程度;对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现状和安全生产管理方针的熟悉程度。 null1.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1.2 安全生产 为了使...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PPT 145页)
nullnull安全生产管理知识null内容提要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三章 安全评价 第四章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 第五章 事故应急救援 第六章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管理 第七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第八章 安全生产监督监察null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基本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对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的熟悉程度;对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现状和安全生产管理方针的熟悉程度。 null1.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1.2 安全生产 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1.1劳动保护   是依靠科学技术和管理,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消除生产过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环境、不安全设备和设施、不安全环境、不安全场所和不安全行为,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的总称。null1.3职业安全卫生 职业安全卫生是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职业卫生的统称,它是以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以及在法律法规、技术、设备与设施、组织制度、管理机制、宣传教育等方面所有措施、活动和事物。 1.4 安全   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 null1.5 安全生产管理   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1.6本质安全   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包括:  失误—安全功能; 故障—安全功能; 上述两项功能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 null1.7 事故   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同时违背人们的意愿后果。 1.8 事故隐患   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管理上的缺陷。null1.9 危险   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注意危险度的概念,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给出。 null 2.0 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当单元中有多种物质时,如果各类物质的量满足下式,就是重大危险源。 GB18218-2000 q 1 q 2 q 3 q 4 --- + --- + --- + --- + ….. Q 1 Q 2 Q 3 Q 4 式中 q i :单元中物质 i 的实际存在量; Q i:物质i 的临界量;null2.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2.1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安全、健康、舒适)工业革命 现代工业的兴起 航空航天技术发展,“持续改进、以人为本”的健康安全管理理念逐渐被企业管理者接受,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代表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思想开始形成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null2.2 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分支,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 系统原理: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分合原则、 反馈原则、封闭原则; 人本原理: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 预防原理: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 本质安全化原则; 强制原理: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 null1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当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时,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 一些工人由于存在精神或心理方面的毛病,如果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过一次事故,当再继续操作时,就有重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符合这种统计分布的主要是少数有精神或心理缺陷的工人,服从偏倚分布。 当工厂中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时,发生不同次数事故的人数服从非均等分布。 2.3 事故致因理论null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null2 因果连锁理论: 遗传和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多米诺骨牌论。 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3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利用各种屏蔽防止意外的能量释放来防止事故。null3系统安全理论的创新 1 )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2 )没有任何事物是绝对安全的; 3 )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 4 )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把事故概率降到最低,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null2.4 事故预防和控制的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是指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使事故尽量不发生。 ☉ 事故控制是指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即使发生事故,尽量减少后果的严重程度。 ☉ 为预防或减少事故发生采取三方面的对策: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 ☉安全技术: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 ☉安全教育: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保护能力; ☉安全管理:规范员工的行为。 ☉个人防护null3. 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现状与安全生产方针3.1 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现状安全生产事故的总体现状是:工矿企业事故发生总数有下降趋势,事故发生次数多、事故伤亡人数多,事故发生率,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多发和死亡人数多是安全生产事故的一大特点。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情况:20部左右法律法规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情况; 安全生产技术情况; 安全生产管理情况。null3.2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1987年全国劳动安全监察工作会议上决定将劳动保护工作的方针确定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生产法》第三条 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安全第一”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生产其他目标 “预防为主” 安全生产管理,从事后处理向事先预防转换,防患于未然,思想重视,预防措施得当,事故是可以大幅度减少的。 null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1. 安全生产责任制 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组织保障 3. 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4.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5. 建设项目“三同时” 6. 安全生产检查 7.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内容提要null基本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掌握程度;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保障的熟悉程度;对安全生产投入制度的熟悉程度;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的熟悉程度;对建设项目(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三同时”制度的掌握程度;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的掌握程度;对劳动防护用品及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null1.安全生产责任制 1.1 必要性  《安全生产法》第四条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充分说明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性。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五同时”,就是在计划、布置、监察、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null1.2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 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的要求; 与本单位管理体制协调; 符合本单位、部门、班组、岗位实际,明确具体可操作; 有专门机构和人员保障; 同时建立监督、检查制度,群众监督,真正落实。null1.3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者,全面负责 生产经营单位其他负责人,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协助主要负责人 生产经营单位职能管理机构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在本机构内部 班组长,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全面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生产,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直接执行者 岗位工人,岗位工人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null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组织保障2.1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设置 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null3.安全生产投入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安排适当的资金,以改善安全设施,更新安全装备、器材、仪器和其他安全投入。以保证达到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而导致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3.1 安全生产投入的基本要求null安全投入资金主要用于: 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如防火、通风; 购置安全设备、器材、装备、仪器仪表及其维护; 重大安全课题研究; 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安全教育培训; 应急救援预案; 其他。3.2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3.2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生产经营单位为了保证安全资金的有效投入,应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分类安全技术分类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 1、消除危险源 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3、隔离 4、故障—安全设计 5、减少故障和失误 安全技术分类安全技术分类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 1、隔离 2、个体防护 3、设置薄弱环节 4、避难与救援 null安全技术措施计划项目: 工业卫生技术措施。以改善对职工身体健康有害的生产环境条件、防止职业中毒与职业病的技术措施,如防尘、防毒。 减轻劳动强度等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辅助措施。以保证工业卫生方面所必须的房屋及一切卫生性保障措施。如尘毒作业人员的淋浴室、更衣室等。 安全宣传教育措施。以提高作业人员安全素质的有关宣传教育设备、仪器、教材和场所等,如劳动保护教育室、安全卫生展览等。 按照“安全技术措施计划项目总名称表”执行,保证费用合理使用。null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 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 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的原则; 轻重缓急统筹安排的原则;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null编制时间 计划内容 编制计划的布置 计划项目的确定与编制 计划的审批 计划的下达 3.3 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方法null4. 安全生产教育制度4.1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制度的要求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做出明确规定 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三十六条、第五十条null4.2 教育的对象和内容 对象:我国境内企业和与之签定劳动合同的劳动者。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安全教育、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 内容: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4.3 教育形式和方法 广告式、演讲式、会议讨论式、竞赛式、声像文艺演出式、学历教育式等。null5、建设项目“三同时” 制度5.1 “三同时”定义 指凡是我国境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改建项目(工程)和引进的建设项目,其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null5.1 建设“三同时”的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五十三条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 《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原劳动部第3号令)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原劳动部第10号令)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单位资格认可与管理规则》(原劳动部第11号令)null(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令第3号《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 ☉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时,必须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论证,并将其作为专门章节编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在可研阶段,实施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 ☉设计单位在编制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文件时,应当同时编制《劳动安全卫生专篇》; ☉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审查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 ☉试生产运行正常后,预验收前,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验收报告》,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批; ☉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必须按照国家有关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验收规定进行,经验收通过后,办理《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验收审批表》,方可投产使用; ☉建设项目验收合格正式投入运行后,不得将职业安全卫生设施闲置不用,生产设施和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同时使用。5.3 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主要内容和要求 null6. 安全生产检查6.1 检查内容:软件和硬件 查思想、查意识; 查现场、查隐患; 查管理、查制度 6.2 检查的类别 ☉定期性安全检查 ☉经常性安全检查 ☉季节性及节假日安全检查 ☉专业(项)安全检查 ☉综合性安全检查   ☉不定期的职工代表巡视null6.3 检查的方法常规检查 安全检查表法(SCL) 仪器检查法 null6.4 现场安全检查的工作程序☉安全检查准备 ☉实施安全检查 ☉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及时做出决定进行处理 ☉通过复查整改落实情况,获得整改效果的信息,以实现安全检查工作的闭环 null7.1 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一般劳动防护用品与特种劳动防护用品7.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按防护部位分类 头部防护用品 呼吸器官防护用品 眼面部防护用品 听觉器官防护用品 手部防护用品 足部防护用品 躯干防护用品 护肤用品 防坠落用品 null防尘用品 防毒用品 防放射性用品 防热辐射用品 防噪声用品 防振动用品等按照用途分类防坠落用品 防冲击用品 防触电用品 防机械外伤用品 防酸碱用品 耐油用品 防水用品 防寒用品以预防职业病为目的分类null7.2 劳动防护用品的选用原则1989年我国颁布了《劳动防护用品选用的规则》(GB11651—89),正确选用优质的防护用品是保证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前提,选用的基本原则是: ☉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选用。 ☉根据生产作业环境、劳动强度以及生产岗位接触有害因素的存在形式、性质、浓度(或强度)和防护用品的防护性能进行选用。 ☉穿戴要舒适方便,不影响工作。null7.3 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要求 2000年,国家经贸委颁布了《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规定了国家工种分类目录中的116个典型工种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标准按照不同工种、不同劳动条件发给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null用人单位的具体责任为: 1、用人单位应根据工作场所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按照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为从业人员免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护品。不得以货币或其它物品替代应当配备的护品。 2、用人单位应到定点经营单位或生产企业购买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护品必须具有“三证”,即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鉴定证的护品。购买的护品须经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验收。并应按照护品的使用要求,在使用前对其防护功能进行必要的检查。 3、用人单位应教育从业人员,按照护品的使用规则和防护要求,正确使用护品。使职工做到“三会”: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护品;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并进行监督检查。 4、用人单位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及时更换、报废过期和失效的护品。 5、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护品的购买、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和使用档案,并切实贯彻执行和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 null7.4 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前应首先作一次外观检查。检查的目的是认定用品对有害因素防护效能的程度;用品外观有无缺陷或损坏;各部件组装是否严密,启动是否灵活等。 ☉ 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必须在其性能范围内,不得超极限使用;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指定、经监测部门认可(国家标准)和检测还达不到标准的产品;不能随便代替,更不能以次充好。 ☉ 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null第三章 安全评价1. 安全评价的分类 2. 安全评价的程序 3.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评价单元的划分 4. 安全评价方法 5. 安全评价报告 内容提要null基本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安全评价分类及其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安全评价程序的掌握程度;对危险、有害因素分类及辨识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安全评价方法的熟悉程度;对安全评价报告编写的掌握程度。 null1.安全评价的分类 (安监管技装字[2002]45号):☉安全预评价 ☉安全验收评价 ☉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专项安全评价null1.1 安全预评价 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设计和安全管理建议的过程。1.2 安全验收评价 是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的检测、考察,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调整方案和安全管理对策的过程。null1.3 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是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现状进行的全面评价。 1.4 专项安全评价 是针对某一项活动或场所,以及一个特定的行业、产品、生产方式、生产工艺或生产装置等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的专项安全评价。null2. 安全评价程序2.1 一般工作程序准备阶段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定性、定量评价 安全对策措施 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 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null2.2 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确定评价范围、编制 资料收集 资料整理分析 危险因素分析 划分评价单元 危害辨识 危险评价 制定措施及对策 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安全评价报告的评审与交接null3.危害因素辨识和评价单元划分3.1 危害、危险因素的分类和辨识方法☉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3.1.1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B/T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null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设备、设施缺陷 防护缺陷 电危害 噪声危害 振动危害 电磁辐射 运动物危害 明火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粉尘与气溶胶 作业环境不良 信号缺陷 标志缺陷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null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易燃易爆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 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 其他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 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其他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null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负荷超限 健康状况异常 从事禁忌作业 心理异常 辨识功能缺陷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指挥错误 操作失误 监护失误 其他错误 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null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 ☉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 ☉坍塌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将危害、危险因素分为20类3.1.2 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冒顶片帮 ☉透水 ☉爆破 ☉火药爆炸 ☉瓦斯爆炸 ☉锅炉爆炸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null3.1.3 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 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七类。 null3.1.4 辨识方法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对照、经验法 类比方法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事件树、事故树等null3.2 安全评价单元划分原则和方法划分原则: ☉ 生产工程相对独立; ☉ 空间上相对独立; ☉ 事故范围相对固定; ☉ 具有明显的界限。 null划分方法: ☉ 以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为主要划分单元 ☉ 以装置和物质特征划分评价单元 根据以往事故资料,将发生事故能导致停产、波及范围大、造成巨大损失和伤害的关键设备作为评价单元;将危险性大资金密度大的区域;危险性特别大的区域或装置;具有类似危险性潜能的单元合并为一个大单元。null4. 安全评价方法4.1 安全评价方法分类:安全检查表法 专家评议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 事故树分析法 事件树分析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机械工厂安全评价法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危险指数评价法 日本劳动省化工企业六阶段安全评价法 ICI蒙德法 事故后果模拟分析 其他安全评价法null 预先危险分析举例(氯气干燥岗位危险性分析)FMEA应用实例FMEA应用实例nullDOW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程序框图nullnull布尔代数规则如下(X、Y代表两个集合):     (1)交换律 X·Y=Y·X            X+Y=Y+X (2)结合律 X·(Y·Z)=(X·Y)·Z            X+(Y+Z)=(X+Y)+Z (3)分配律 X·(Y+Z)=X·Y+X·Z            X+(Y·Z)=(X+Y)·(X+Z) (4)吸收律 X·(X+Y)=X            X+(X·Y)=X    null(5)互补律 X+X′=Ω=1            X·X′=Ф(Ф表示空集) (6)幂等律 X·X=X            X+X=X  (7)狄.摩根定律 (X·Y)′=X′+Y′                  (X+Y)′=X′·Y′ (8)对合律 (X′)′= X (9)重叠律 X+X′Y= X+Y=Y+Y′X null请计算:   X1 ·X2 · (X1+X3)   =X1 ·X2 ·X1+X1 ·X2 ·X3   =X1 ·X2+ X1 ·X2 ·X3   =X1 ·X2 · (1+X3)   =X1 ·X2 null 事件树分析举例原料输送系统示意图null 事件树分析举例原料输送系统事件树null5. 安全评价报告5.1 安全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设施(设备)的描述 生产过程的描述; 危险物质的描述;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安全系统相关部分的描述; 风险评价的过程、方法及结果; 重大危险源及其事故后果的风险评价; 安全管理措施。null☉ 封面 ☉ 安全评价机构资格证书复印件 ☉ 安全评价人员及评价证书编号 ☉ 报告摘要 ☉ 目录 ☉ 正文 ☉ 附录5.2 安全评价报告的格式null5.3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概述 生产工艺简介 安全预评价方法和评价单元 定性、定量评价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预评价结论 null1、封面 2、安全预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 3、著录项 4、目录 5、编制说明 6、前言 7、正文 8、附件 9、附录 5.4 安全预评价报告格式null5.5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前言 评价项目概况 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 危险性预先分析 危险度与危险指数分析 事故分析与重大事故模拟 对策措施与建议 评价结论 null1、前言 2、目录 3、第一章 评价项目概述 第一节 评价项目概况 第二节 评价范围 第三节 评价依据 4、第二章 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 第一节 评价程序 第二节 评价方法 5、第三章 危险性预先分析 6、第四章 危险度与危险指数分析 7、第五章 事故分析与重大事故的模拟 第一节 重大事故原因分析 第二节 重大事故概率分析 第三节 重大事故预测、模拟 8、第六章 职业卫生现状评价 9、第七章 对策措施与建议 10、第八章 评价结论 5.5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null 第四章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1. 重大危险源的基本知识及辨识标准 2.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 内容提要null基本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及辨识标准的掌握程度;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措施的掌握程度。 null1. 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及辨识标准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和标准:标准对照法 依据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null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2.1 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重要内容。可应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数十种,如事故树分析、危险指数法等。 null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 ☉评价单元的划分 ☉评价模型的层次结构、数字模型 ☉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的评价 ☉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的评价及工艺物质危险性祥关系数的确定 ☉事故严重度评价 ☉危险性抵消因子 ☉危险性份及危险控制程度分级nullnull☉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系统 宏观监控的主要思路 宏观监控系统的设计思想 宏观监控系统网络设计方案 城市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 ☉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技术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危险源数据采集与计算机巡回检测系统数据采集系统 计算机监控预警系统 2.2 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null第五章 事故应急救援1.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策划与编制 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与评审 内容提要null基本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熟悉程度;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掌握程度;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与评审的掌握程度。 null1.1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1)组织营救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2)迅速控制危险源,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检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3)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null1.2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 迅速 准确 有效 null1.3事故应急救援的法规要求《安全生产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冶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null1.4 应急救援的基本程序 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尽管在实际情况中,这些阶段往往是交叉的,但每一阶段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而且每一阶段又是构筑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之上,因而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相互关联,构成了重大事故应急管理的循环过程。 null1.5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组织机构应急体系组织体制管理机构功能部门应急指挥救援队伍运作机制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公众动员法制基础紧急状态法应急管理条例政府令标准保障系统信息通讯物资装备人力资源经费财务null1.6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支持保障系统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通讯系统 警报系统 技术与信息支持系统 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null2.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2.1 作用: 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 具有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基础 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上级应急部门的协调 提高全社会的风险防范意识 null2.2 层次 综合预案 专项预案 现场预案 null2.3 文件体系 预案 程序 指导书 记录 null2.4应急预案进行策划时应充分考虑7大因素 本地区重大危险普查的结果,包括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重大事故隐患情况等; 本地区的地质、气象、水文等不利的自然条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及其影响; 本地区以及国家和上级机构已制定的应急预案的情况; null本地区以往灾难事故的发生情况; 本地区行政区域划分及工业区等功能区布置情况; 周边地区重大危险对本地区的可能影响; 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null2.5应急预案编制的过程 (1)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2)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 (3)应急预案编制 (4)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5)预案的批准、实施和维护。null2.6应急预案编制的核心要素 方针与原则; 应急策划(危险分析、资源分析、法律法规要求); 应急准备(机构与职责、应急资源、教育、训练与演习、互助协议); 应急响应; 现场恢复; 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null2.7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对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及其后果的预测、辩识、评价; 规定应急救援各方组织的详细职责; 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 应急救援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它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等; 在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发生时保护生命和财产、环境安全的措施; 现场恢复; 其他,如应急培训和演练,法律法规的要求等。 null3 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与评审3.1演练要求满足法律法规标准及预案的要求 结合实际,突出重点 周密组织统一指挥 分步实施 注重实效null3.2演练的类型和过程桌面演练 全面演练 功能演练演练准备 演练实施 演练总结 null3.3演练的基本任务1.确定演练日期 2.确定演练目标和演示范围 3.编写演练方案 4.确定演练现场规则 5.指定评价人员 6.安排后勤工作 7.准备和分发评价人员工作文件 8.培训评价人员 9.讲解演练方案与演练活动 10.记录参演组织的演练表现 null11.评价人员访谈演练参与人员 12.汇报与协商 13.编写书面评价报告 14.演练参与人员自我评价 15.举行公开会议 16.通报不足项 17.编写演练总结报告 18.评价和报告补救措施 19.追踪整改项的纠正null3.4 演练效果评审方法和内容目标是否实现 标准对照 通过划分不足项、整改项和改进项的情况以评价应急预案 null第六章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管理1.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 2. 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 3. 职业危害申报及职业病报告 内容提要null基本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的了解程度;对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掌握程度;对作业场所卫生评价的了解程度;对职业危害申报的掌握程度和对职业病报告的了解程度。 null1.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概述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和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 按来源分类: 生产工艺过程:原料、产品、工业毒物、高温、辐射等 劳动过程:设备布局、生产制度、工时、强度等 与作业环境有关的:作业条件、气象条件等1.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null1.2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一)环境因素 (1)物理因素 ,如不良的物理因素,或异常的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噪声、振动、高低气压、电离/非电离辐射等; (2)化学因素 ,如工业毒物 ; (3)生物因素: 如炭疽杆菌等。 (二)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 (三)其他因素 null1.3 职业病概念及其分类职业病 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2002.4.18卫生部、劳动保障部关于印发《职业病目录》的通知 卫法监发[2002]108号 10类、115种null1、有害因素的性质,如电磁辐射透入组织的深度和危害性,主要决定于其波长。毒物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组织的亲和性与毒性作用有直接关系 2、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量,一般作用剂量 3、人体的健康状况 1.4 职业病发生条件null2.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五条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第十六条规定: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审查。竣工验收以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第十七条规定:职业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取得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2.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null   决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主要有接触水平与接触时间。    目前用于作业场所有害作业分级评价的主要标准有: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12331-90《有毒作业分级》、GB5817-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T3869-9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T4200-97《高温作业分级》、GB/T14440-93《低温作业分级》、GB/T14439-93《冷水作业分级》、LD80-1995《噪声作业分级》。    生产性毒物的职业接触方式有呼吸道吸入、经口食入、经皮肤吸收,以呼吸道吸入为主。 2.2有害作业分级评价 null(一)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 。    分为四级。null(二)有毒作业分级    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评价的依据是生产性毒物危害程度级别、实地记录的接触生产性毒物的劳动时间和工作地点生产性毒物浓度的超标倍数,计算有毒作业分级指数,从而确定有毒作业分级级别。 null(三)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    GB5817-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主要依据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触粉尘作业时间内肺总通气量、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计算粉尘作作分级指数,以指数范围评定生产性粉尘危害级别。 null(四)高温作业分级    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评价的依据是湿球黑球温度(WBGT)结合评价指数和劳动者接触高温作业的时间两项指标。 null(五)噪声作业分级    危害程度的分级依据是实测噪声作业工作日内等效连续A声级Lw和接触噪声作业时间对应的接触限值Ls,综合计算噪声危害指数I,根据指数范围确定噪声作业危害级别。 null3.1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内容 1)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 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 3)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   4)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 3.职业危害申报及职业病报告 null3.2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程序 1)用人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2)卫生行政部门受理申报,并根据需要进行现场核实。 3)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申报材料后5个工作日之内,出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回执》。 null3.3职业病报告内容 《尘肺病报告卡》 《农药中毒报告卡》 《职业病报告卡》null第七章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运行模式与要素 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与步骤 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认证 内容提要null基本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熟悉程度;对生产经营单位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方法与步骤的熟悉程度;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程序的了解程度。 nullPDCA模式—也叫戴明模式:规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ION) 即规划出管理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和遵循的原则;实现目标并在实施过程中体现以上原则;检查和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保证实施与实现过程不会偏离原有目标和原则;实现过程与结果的改进提高。1.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和要素nullILO—OSH2001的运行模式 null1.2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素构成方针—OSH方针;员工参与; 组织—责任与义务;能力与培训;OSHMS文件化;交流; 计划与实施—初始评审;体系策划、实施与运行;OSH目标;危害预防; 评价—绩效测量与监测;工伤、疾病和事件及其对OSH绩效影响的调查;审核;管理评审; 改进措施—预防与纠正措施;持续改进。null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与步骤2.1 初始评审的内容: 相关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其适用性及需遵守的内容进行确认,并对遵守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价; 对现有的或计划的作业活动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确定现有措施或计划采取的措施是否能够消除危害或控制风险;null对所有现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规定、过程和程序等进行检查,并评价其对管理体系要求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分析以往企业安全事故情况以及员工健康监护数据等相关资料,包括人员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的统计、防护记录和趋势分析; 对现行组织机构、资源配备和职责分工等进行评价。null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与步骤2.2 策划的内容: 确立职业安全健康方针; 制定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目标及其管理方案; 结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求进行职能分配和机构职责分工; 确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和各层次文件清单; 为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准备必要的资源。 null2.3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null3.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和认证3.1 审核的类型☉ 内部审核-第一方审核 ☉ 外部审核-第二方审核、第三方审核null3.2 认证程序☉ 认证申请及受理 ☉ 审核策划及审核准备 ☉ 审核的实施 ☉ 纠正措施的跟踪 ☉ 审批发证 ☉ 认证后的监督管理null1.1我国安全生产监督体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监督管理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管理 监察机关的监督 安全生产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监督 新闻媒体的监督 社会公众的监督 工会监督第八章 安全生产监督监察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监察的基本特征安全生产监督监察的基本特征 (1)权威性。法律是由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认可的,它体现的是国家意志。 (2)强制性。国家的法律都必然要求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 (3)普遍约束性。 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1)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的原则; (2)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3)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4)坚持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监察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6)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null1.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 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情况; 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时,发现违法行为,有权制止或责令改正、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停止建设; 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职业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及时提出整改,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参加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与事故调查处理; 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null1.3安全生产监察方式和内容 方式: 行为监察 技术监察 内容: 一般监察 专门监察null行为监察主要包括监督检查用人单位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建设、职工教育培训、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等工作。 技术监察是对物质条件的监督检查。包括对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三同时”监察;对用人单位现有防护措施与设施的完好率、使用率的监察;对个人品的质量、配备与作用的监察;对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危害性较严重的作业场所和特殊工种作业的监察等。其特点是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技术监察多从设备的“本质安全”入手。 专门监察 专门监察 (1)对生产性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监察。 (2)对特种设备的监察。 (3)对劳动防护用品的监察。 (4)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监察。是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要求,保证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并杜绝违章操作。 (5)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监察。(6)对严重有害作业场所的监察。 null2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 煤矿安全监察实行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的管理体制 2.1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系null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下设20个省级(自治区、直辖市)煤矿安全监察局,20个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下设69个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下设两个安全监察办事处。 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均为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直属机构,实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领导与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双重领导、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为主的管理体制null2.2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的方式视时监察 重点监察 一般监察 特殊监察 null3、特种设备监察体系综合监督管理 专项安全监察null 谢谢! 预祝各位 顺利通过考试!
/
本文档为【安全生产管理知识(PPT 145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