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2006年大会论文-上肢

2006年大会论文-上肢

2010-10-24 16页 doc 64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275275

暂无简介

举报
2006年大会论文-上肢2006年大会论文集--上肢部疾病 2006年大会论文集--上肢部疾病 发布时间:2006-8-15 阅读:390  ·上肢部疾病· 针刀治疗冈下肌损伤62例 刘金和 ( 安福县钱山卫生院 343209 江西 ) 【摘 要】目的:观察针刀治疗冈下肌损伤的疗效。方法:针刀在冈下肌起止部位的压痛点松解、剥离,配合“蠲痹汤”,口服5天。结果:一次治愈34例,二次治愈16例,三次治愈12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刀配合药物口服治疗冈下肌损伤有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冈下肌损伤;针刀疗法 1.临床资料 本组共62例,男44例,女18...
2006年大会论文-上肢
2006年大会论文集--上肢部疾病 2006年大会论文集--上肢部疾病 发布时间:2006-8-15 阅读:390  ·上肢部疾病· 针刀治疗冈下肌损伤62例 刘金和 ( 安福县钱山卫生院 343209 江西 ) 【摘 要】目的:观察针刀治疗冈下肌损伤的疗效。:针刀在冈下肌起止部位的压痛点松解、剥离,配合“蠲痹汤”,口服5天。结果:一次治愈34例,二次治愈16例,三次治愈12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刀配合药物口服治疗冈下肌损伤有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冈下肌损伤;针刀疗法 1.临床资料 本组共62例,男44例,女18例,年龄38~65岁,病程最短者7天,最长者25年。 2.治疗方法 患者俯卧位,患肩下垫枕,上肢下垂于床边。 2.1 定点:肩峰下外方,肩部最外的骨点为肱骨大结节,此处的压痛点取1~2点;冈下窝压痛点,有甚者呈板状或结节状,此处取1~4点; 2.2 操作:按针刀四步规程进针刀,针刀达骨面,先纵行疏通再横行剥离,如有粘连、板块状,则通透剥离,结节者依次切开,患者酸胀感越重效果越好。 2.3 用药:选《百一选方》中的的“蠲痹汤”,口服5天。 2.4 手法操作:一手握住患侧手腕向对侧偏下方用力牵拉,另一手用力下压患侧冈下肌。 3.疗效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均消失; 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好转。 3.2 治疗效果 一次治愈34例,二次治愈16例,三次治愈l2例,每次之间间隔7天,总有效率100%。 4.典型病例: 王某,男,52岁,右肩背疼痛,冈下窝麻木有沉重感,患肢话动受限,经中西治疗未见明显疗效,近日彻夜不眠,遂到我院诊治,经检查,患者冈下窝酸胀疼痛,连及肩峰,上肢外展动作疼痛加剧,行针刀治疗两次后痊愈。一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5.体会 冈下肌损伤是因患者上肢单侧或双侧过度内旋,上肢过度前伸或外力致伤,均可导致局部软组织炎性渗出、水肿、结疤、粘连或挛缩,局部动态平衡失调,出现相应的症状。 针刀疗法是中西医相结合的新医学。它既有针刺疗法的作用,又能剥离粘连,切开结疤,疏通挛缩,调和气血,改善微循环,使无菌性炎症得以改善,肌纤维、血管、神经不受卡压,改变软组织挛缩的病理状态,恢复其动态平衡,使其由“紧则不通”、“不通则痛”的状态恢复到“松则已通”、“通则不痛”的状态。从而应验针刀之神奇疗效。加服中药“蠲痹汤”以和营卫,通经络,舒筋骨。方中黄芪益阳气;防风、羌活善行,可使补而不滞,行而不泻;当归、白芍和营血;姜黄走血行气,除寒燥湿,使风、寒、湿自无留着之处;甘草缓中补虚;生姜、红枣和营卫而生津达腠。共奏益气和营,祛风除湿之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研究 木荣华1 全晓彬1 张纯武2 ( 1.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2.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瑞安 325200 ) 【摘 要】 目的:观察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综合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冻结肩患者分二组,治疗组90例采用针刀松解,手法推拿配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中药内服,综合治疗;对照组60单纯应用针刀松解治疗,比较二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个疗程后,90例治疗组中,优60例,占66.67%;良23例,占25.55%;优良率为92.2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冻结肩是一种关节内外的粘连病变,是一种机体内外失衡的整体疾病,证属“本虚标实”,所以治疗宜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 【关健词】冻结肩;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五十肩”,“漏肩风”,“冻结肩”等,早期治疗简单,但中,后期症状重,关节粘连,功能受限,似受冻后僵硬的特点而称之为冻结肩【1】。自2002~2004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针刀松解,手法推拿配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中药内服,综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冻结粘连期9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设对照组比较其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参照肩周炎功能评定【2】选择冻结肩患者。肩关节疼痛持续,关节活动受限,呈冻结肩征:两臂侧平举时,患肩耸起,患肩稍向前,与额状面呈小锐角,肩外展时,肩胛骨随肱骨联动,失去正常的比例。经X摄片等检查排除其它疾患。 1.2 一般资料 排除高血压,糖尿病,严重心脑系统疾病等,选择门诊符合诊断标准病例150例,按就诊顺序以3:2的比例分组。150例中神疲乏力,畏寒恶风,形体消瘦者115例;舌质淡,边有瘀点,脉沉细弦者106例,符合中医气血亏虚,阳气受损,虚中夹实之证。观察组90例,其中女 57例,男 33例;年龄43~68岁,平均50±8岁;病程3月~24月,平均7月。对照组60例,女38例,男22例;年龄45~67岁,平均49±7岁;病程3月~22月,平均8月。两组性别,年龄分布,中医证型及病程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的治疗 2.1.1针刀治疗 冻结肩的压痛点大多为喙突,结节间沟,肩胛冈外下缘等处,针刀治疗每次取1~2点做好标记。患者取坐位,裸露患肩,屈肘90,前臂自然放在治疗台上,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喙突、结节间沟处用朱氏1型4号针刀直刺皮肤达骨面,做疏通剥离,有硬结,条索状物应切开,肩胛冈外下缘点,不宜进针太深应紧贴骨面,遇有硬结或发紧处应切开剥离。针刀术后创口无菌纱布敷盖,每周1次,3次为1疗程。 2.1.2手法治疗 针刀术后休息分钟行手法治疗。①肩部放松法:医者用鱼际滚患肩前缘,外缘多处,放松肩部肌肉约5min。②活动关节法:患者坐位,医者用一手紧贴患者肩胛骨,另手向后按压患肩的肱骨头,使肩盂和肱骨头做相对于矢状面上的活动;接着握住患者上臂,向上推和向下拉动,使肩盂和肱骨头相对于冠状面上活动;再拉患肩的上臂向外牵拉揉动,分离盂肱关节面,使肩盂和肱骨头做相对于水平面上的活动。各个方向活动各行三次。③被动旋转法:医者握住患者肩关节处,另一手握住患者肘关节处,使患肢前臂内收,将患肩及上肢前屈上举及外展上举180°,使患肩及上肢旋转360°,由轻到重松解关节腔粘连,在旋转时有时可听到“咔嚓”声。上述手法每周行1次,3次为1疗程。 2.1.3 玻璃酸钠注射 手法松解后,患肩局部皮肤消毒,取肩峰下凹陷点用7号针头进入关节腔,注入玻璃酸钠针2ml(山东正大福瑞达,施沛特),若痛甚夜不成眠,可注入确炎舒松A针10mg,每周1次,3次为1疗程。 2.1.4 中药治疗 自拟肩痛方:生芪、丹参、白芍、续断、狗脊各20g,桂枝、桑枝、当归、大枣各10g,细辛、甘草各5 g,老年久病虚弱者生芪用至30 g,关节剧痛者加升麻10g,蜈蚣1条,经脉阻滞如针刺者加赤芍20 g,炮山甲10 g,而局部冷痛加剧者加制川乌、制草乌各10 g,病久肌肉萎缩者加枸杞、骨碎补各10 g, 有湿热者,去当归、细辛、桂枝,加黄芩10g。每日1剂,服用3周。 2.2 对照组的治疗 对照组单纯应用针刀松解治疗,操作同治疗组,但不配合手法松解、注射玻璃酸钠和口服中药,每周1次,3次为1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之《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的疗效评定标准制定:优: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范围;良:肩部疼痛显著减轻,肩关节活动功能接近正常;好转:肩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有改善;无效:治疗后肩部疼痛和活动功能无改善。 3.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结果如下表。90例治疗组中,优60例,占66.67%;良23例,占25.55%;好转7例,无效0例。优良率为92.2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统计学处理X2检验)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例(%) 组别 n 优 良 好转 无效 治疗组 90 60(66.67) 23(25.55) 7(7.78) 0(0) 对照组 60 24(40.00) 15(25.00) 19(31.67) 2(3.63) 优良率(优+良)两组比较,P<0.01 4. 讨论 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以关节内外粘连,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特点的常见疾病。肩周炎冻结粘连期,关节囊和关节周围出现广泛的软组织纤维性粘连增厚、韧带挛缩硬化等病理改变,主要累及肩肱关节,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肩周与关节运动有关的肌肉起止点、肩部滑囊及韧带等处无菌性炎症和粘连较重,针刀治疗能在患处松解粘连的组织,松解韧带挛缩硬化,疏通筋脉,针刀在局部造成有限的损伤,促使病变组织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针刀术后行手法治疗有事半功倍的作用。肩关节运动时,肱骨头与肩盂 发生相对运动,臂前屈,肱骨头相对于肩盂后移;臂后伸,肱骨头相对于肩盂前移;臂外展,肱骨头相对于肩盂下沉[3],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关节面的微小活动,能引起较大幅度的骨关节活动,所以笔者在手法治疗中采用活动关节法,让肩关节做非生理性的肩盂与肱骨头相对活动,有利于肩的前屈、后伸和外展。最后行被动旋转法能更好能松解粘连,起摧枯拉朽之作用[4],所以推拿手法在冻结肩的治疗中占重要的地位。针刀,手法松解后肩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能够有效抑制炎性渗出,润滑关节,从而减轻松解术后肩关节充血,肿胀疼痛,防止粘连再生[5]。玻璃酸钠还对滑膜下的疼痛感受器和炎症介质的扩散起抑制作用,能缓解局部疼痛[6],对于痛甚夜不成眠者,注射确炎舒松A也是这个原理。   冻结肩中医证属气血亏虚,阳气受损,虚中夹实。肝肾不足,脉络空虚,为其本;感受风,寒,湿邪,或因病久入络成瘀,为其标。故在治疗上应强调“泻”与“补”的关系,针刀松解,被动手法对解除粘连有帮助,但终究属于“泻”,加重了病人阳气的亏损,故需要中药调理,宜用“肩痛汤”。方中川断、狗脊补肝肾,强筋骨;黄芪桂枝五物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桑枝、细辛引经通络,散寒止痛;当归、丹参活血祛瘀。全方补益肝肾,培其虚;温经散寒,止其痛。 冻结肩是一种关节内外的粘连病变,是一种机体内外失衡,整体的疾病,证属“本虚标实”,所以治疗宜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从表1得知,针刀松解肩周韧带粘连配合关节被动活动手法、玻璃酸钠腔内注射,加上中医调理,疗效更佳。 [参考文献] [1] 尚天裕,董福慧. 实用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 337. [2] 周秉文. 颈肩痛.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90~293. [3] 程滨滨.肩周炎关节功能分级与AKA疗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3(12):1. [4] 张纯武,木荣华.针刀松解合中药内服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分析.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 [5] 凌沛学. 玻璃酸钠及其在外科中的应用.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236~241. [6] Nonaka T,Kikuchi H,Ikeda T,et al.Hyaluronic acid inhibits the expression of u-PA,PAI-1,and u-PAR inhuman synovial fibroblasts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 [J].Rheumatol,2000,27(4):997~1004. 针刀治疗肱喙冲击症 秦怀玉 王润培 秦 昕 ( 盂县针刀骨伤专科医院 山西盂县 045100 ) 肩部肱喙冲击症是颈肩痛的一种常见病,多发于30岁以上男多于女、发病较慢,属肩周炎的范畴。肩周炎的病因很多、其发病机理各医家争论较多、有人认为、该病是由肩部肌群解剖位置发生微细变化所致、并总结出6个疼痛点、有人认为、是肩部软组织退行性改变、受寒湿所致、但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一直在研究并作了大量的病因病理工作、还是没有肯定的结论。可一点是肯定的、多数学者认为肩周炎、肩袖组织的损伤是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1990年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候春林教授、北京医院黄公怡教授经过大量临床、理论及手术等各方面的探讨、提出了有关肩周炎的最新理论基础、即肱喙冲击症原理(肱喙冲击症)并为此症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手术治疗方法(肱喙间隙减压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我们详细阅读了黄教授的《肩关节外科学》和候春林教授论文。并应用针刀代替外科手术刀治疗肱喙冲击症、达到了同样的治疗效果。从解剖来分析、肩关节是一个肩袖关节、周围有肩袖包围而在肱骨头与喙突之间关节囊上、关节囊上没有肌腱加强。(见图一) 关节囊 解剖上称为肩袖 间隙。 肩峰 盂壮关节 肱骨头 结节间 沟 喙突 肱喙间隙肩袖间隙 肱喙韧带 关节腔 ( 图 一 额 状 面) ( 图 一 额 状 面) 它的存在为肩周节外展外旋提供了方便。当肱骨头与喙突之间的肱喙间隙增宽、肩袖间隙厚度变薄。当肱骨头内旋时肱喙间隙缩小、肩袖间隙挤在一起、将肱喙韧带挤压在肱骨小结节、喙突与肩盂边缘三个骨性组织所形成的肱喙间隙之中。(见图二) 造成不同程度的间隙与喙突的冲击。由于喙突时间的延长和冲击力的加强、缺血组织可以发生不可逆性改变。在这些组织出现缺血性无菌坏死的同时、由于炎性反应的波及、也引起肱喙韧带炎性反应而纤维化、最后变成一纤维样索条壮与肩袖间隙的疤痕粘连在一起、并限制肩关节的功能、这就是临床上所谓肩周炎、冻结肩。 肱喙冲击引起的组织反应、常引起肩关节周围的保护性反射、紧张的肌肉使肩保持在 内收内旋位、更加剧了肩袖间隙组织的缺血、局部病变更加严重、久而久之造成恶性循环。 根据其病理和临床体症、可分为三期。早期(水肿充血期):二期(痉挛期)三期为(僵硬期)。上述三期临床上很难分开轻者可采取保守治疗、可采用推拿、按摩局部封闭。我院从1990年至2004年12月以来,应用针刀治疗肩周炎600多例,而对重症肩关节功能严重受损的肱喙冲击症患者治疗103例,取得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本组103例,男78例,女25例,年龄30—70岁。病程3个月至2年。大多发生在50岁左右,男多于女,多见于上肢活动平凡的体力劳动者或是有牵拉的外伤史。 2. 针刀治疗方法 术前作一 “肱喙冲击试验”,嘱患者患肢前举至水平位,然后极度内收,此时肱骨头挤向喙突,挤压病变部位引起痛,而肩伸和屈运动限制轻。 嘱患者仰卧位治疗床上嘱患肢外展令助手将患肢向外拉展,在肩部体表用龙胆紫定三点:肩峰、肱骨头、及喙突。(见图三) 常规消毒、辅无菌巾、局麻、术者可于肱骨头与喙突之间摸到一索状物、呈哑铃状、此物与肱喙韧带方向平行、有时还可摸到机化了的肱喙韧带和喙肩韧带,(见图四) 在索状的肱喙韧带近喙突端用2%利多卡因局麻。此时嘱助手将患肢极度外展外旋、使肱喙间隙尽可能增宽、拉紧肱喙韧带、然后用针刀在机化的肱喙韧带最狭窄处进行切割、在切割过程中嘱助手将患肢极度外展外旋以利于顺利完成切割手术。切割时要注意在三角肌前缘和胸大肌上缘的颈静脉、此静脉比较浅容易损伤、特别注意发胖人深部伤及臂丛和血管等。 (见图五)。十天一次、一般三次。针刀手术时要用注射针刀在手术后、注射混合液,即:2%利多卡因2毫升,曲安缩松1毫升、川芎嗪0.5毫升、玻璃酸酶1500单位、V---B12针500毫克、促使局部加速消炎。术后24小时后配合食醋热敷和理疗微波疗效更加。 3. 结 果 我们应用针刀手术配合手法治疗肱喙冲击症103例,3月后通过随访观察,行一次针刀手术配合手法治疗痊愈的62例,占60.2%,行二次针刀手术配合手法治疗有显效的25例,占24.2%,行三次针刀手术配合手法治疗有效的12例,占11.7%,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行三次无效的4例占3.9%。评定标准:痊愈:肩关节疼痛消失,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显效:肩关节疼痛明显消失,活动功能恢复90%以上。有效:肩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功能恢复50%以上。无效:治疗后于治疗前症状和体征无改变。 4.讨 论 肱喙冲击症属肩周炎范畴,但不同于肩周炎,因为肱喙冲击症均有外伤牵拉和过度劳损史,而肩周炎不同只是慢性积累性劳损,按常规治疗无效的,重症肩关节功能严重受损的,我们应用针刀手术配合手法治疗肱喙冲击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病人临床上表现为肩痛,疼痛以夜间为重,向患侧侧卧位时疼痛加剧,压痛部位主要在肩峰前下至肱骨大结节区域内。肩关节被动活动时可闻及明显的捻发音。病程长的肩关节活动完全受限,“肱喙冲击试验”阳性。根据上述我们采用该方法治疗,经济,实用,方便,恢复快不受开大刀之苦,深受患者的好评,而手术相反。 [参考文献] [1] 冯传汉.郭世发.黄公怡.等.肩关节外科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 [2] 邵福元.邵华磊.薛爱荣. 颈肩腰腿痛应用解剖学、河南科学技术出版。2000.10 [3] 侯春林.陈爱民.等.中华手外科杂志.1997.9.142—144. 作者简介:秦怀玉,(1957--),男,副主任医师,山西省盂县针刀骨伤专科医院,045100。 针刀与手法治疗外周型肘关节强直的体会 戴士良 ( 泰宁县杉城镇胜二卫生所 100495 福建 ) 【摘 要】目的:观察针刀与手法治疗外周型肘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 方法:按照针刀医学手术入路及操作程序,逐点进行针刀松解其粘连组织,配合相应手法及术后小夹板固定和药物对症治疗,以达到消除疤痕、粘连、痉挛三大病理因素为目的。结果:愈59例,好转3例 结论:针刀与手法治疗外周型肘关节强直疗效满意。 【关键词】针刀松解术;手法;夹板固定;药物;外周型肘关节强直 外周型肘关节强直,为骨伤晚期局部并发症之一?笔者自1995年7月至2005年12月10年间共接治外周型肘关节强直患者62例(不包括骨性强直)?应用闭合性针刀松解手术加手法和小夹板固定及药物对症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现整理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男性48例,女性14例?病程最长2年,最短3个月?年龄9—68岁?其中9岁—17岁少年儿童8例,18岁—45岁青壮年39例,46年—69岁中老年15例? 2. 针刀适应症 2.1 患者多为青壮年男性,即往有肘部?上臂或前臂外伤史?肘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和骨折?脱位,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未愈,造成肘关节外伤性强直者? 2.2 有长期肘关节过劳或慢性积累性微小损伤病史?并有壮年后肘关节僵硬痛等肘部骨关节病史? 2.3 病人全身情况良好,生命体征正常,肘关节处于伸直位或屈曲挛缩位,但存在一些活动性,上臂或前臂多有轻度不同的肌萎缩? 2.4 X线摄片检查:无其它骨性疾患(如:结核?肿瘤?骨髓炎等)?肘关节内无陈旧性骨折片突起和碎骨片滞留?关节间隙尚好,关节面完整? 2.5 肘关节周围无红肿或皮肤破损溃疡等其它感染性病灶存在者? 2.6 肘关节功能障碍,均经其它保守疗法治疗而未见好转,患者有强烈要求治疗者? 3. 术前准备 一般身休检查,化验室,X线摄片检查,有必要还需做患肢神经电图检查?患者必须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4. 治疗方法 4.1针刀治疗:针刀手术入路与部位确定:根据针灸学“以痛为腧”的原则和解剖学原理?选择肘部屈伸活动应力集中点,即最容易形成劳损点或慢性损伤性炎症机化粘连点,为针刀施术点?进行松解?纵行切开,横行铲剥,起到“内病外治”的针灸效应和分离粘连的闭合性手术效应? 4.1.1 在肘后尺骨鹰嘴上约1cm处定一点,针体与肱骨滑车背面呈90度,刀刃与肱三头肌纤维平行刺入,直达骨面,先纵行剥离2—4下,然后将针体倾斜与骨面铲起,在铲起手法同时摆动刀锋进行疏剥,幅度在1cm之内? 4.1.2 在肱骨外上髁下缘约0.5cm处,于桡侧腕伸肌和肱桡肌腱之间选一进针点,刀刃与肌腱纤维平行,深约0.5cm,摆动针体,将两肌腱膜疏剥开来,如粘连较重,反复疏剥,致针刀下移动无阻为止? 4.1.3 紧贴尺骨鹰嘴尖上缘,取一点进针,刀刃与肱骨纵轴平行,先纵行剥离2—3下后,将针体向侧方倾斜与骨面约30度角?铲剥一侧肘后深筋膜,随后再向相反方向倾斜与骨面呈30度角,铲剥另一侧深筋膜至松解开为止?然后将刀刃旋转90度与肱骨纵轴垂直,在鹰嘴窝内作切开剥离,目的是将鹰嘴下骨液囊切开? 4.1.4 在肘横纹上约0.5cm正中,可扪到肱二头肌腱索,术者用左手拇指甲从肱二头肌腱索一侧边缘掐下,在下掐过程中以拇指拔动皮下其它组织,一直将皮肤顶到骨面,指有坚硬感时,右手将针刀平面紧贴拇指甲刺入,先纵行切开,再横行剥离,将肘内侧深筋膜铲起,术毕?待手法后针口处敷无菌纱布?绷带包扎二天? 4.2 手法治疗:针刀松解术毕,立即施行提拿,弹压法?此法乃针刀松解术后,必不可少的重要补充? 4.2.1 在肘横纹上缘内侧,肱二头肌腱索处,用拇指和食指从近端向远端提拿肱二头肌腱索?将皮下各种组织的粘连分离开来,随后用同法提拿肱三头肌腱? 4.2.2 在肱骨外上髁处,沿肱桡肌方向,向远端提拿,并注意用手法将桡侧腕长伸肌?腕短伸肌?指伸肌着点疏剥开来,同样在肱骨内上髁处,将旋前圆肌,指浅屈肌?尺侧腕屈肌剥离开来? 4.2.3 在完成上述两种手法提拿后,令患者侧卧于治疗床上?患肢内侧朝上,肘尖下垫一小枕,术者左手固定上臂,右手握住腕部,嘱病人充分放松患肢,稍用力慢慢活动肘关节,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并逐渐加大角度,待病人不注意时,突然弹压前臂到伸直,以松解针刀和提拿手法后的残余粘连?此法非常必要和有效? 4.3 弹性夹板固定治疗:在弹压手法成功后,肘关节粘连全部松解?由于肘关节长期处于屈位,屈肌纤维挛缩变短,尚无足够的收缩力,必须用弹性夹板固定,使屈肌弹性和张力逐渐恢复,以达到治愈目的?并嘱患者随时用力做握拳,伸指活动和做肩关节各向活动?1周后视病情去夹板,开始逐渐做肘关节屈伸运动(屈伸时尽量达到最大限度)?以不疲劳为度,直至治愈为止? 4.4 药物治疗:在行针刀松解术和手法及固定后,即给予患者静滴消炎?活血化瘀等药物?如:青霉素?复方丹参注射液等?一般连用3—7天?同时配合内服?外敷活血化瘀?舒筋止痛之类中药?(注意:针刀创口处不能外敷药物)?以10—15天为1疗程?一般1—3疗程即可愈合? 5. 治疗结果 在本组62例患者中,肘关节强直程度轻者屈曲75度,重者30度?行1次针刀松解术,治愈37例,行2次针刀松解术19全例,行3次针刀松解术6例? 愈59例,好转3例? 每次行针刀松解术间隔时间为15天?经上述方法治疗时间最长50天,最短15天,平均治疗30天左右?肘关节功能活动恢复伸屈为0—150度而愈合? 6. 讨论 临床常见外伤性关节强直可分为关节外周围,关节内及关节内外三种类型。相对而言,外周型关节强直治疗应用闭合性针刀松解手术效果优于后两者。而关节内骨折、关节腔内积血所引起关节性僵硬则不属针刀松解手术治疗范畴。本文所术外伤性外周型肘关节强直为肱、肘、尺桡骨近端骨伤较为常见的晚期局部并发症之一,约占各种关节损伤后遗症半数以上。长时间石膏或夹板固定,未能注意早期功能锻炼及患者和自身年龄和自身体质因素,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肌腱挛缩和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等因素均可造成关节功能障碍强直发生。由于患肢局部静脉血液和淋巴回流不畅,临床常见病变部位长期疼痛,肿胀难消、皮肤潮红灼热、弹响、感觉迟钝、麻木刺痛,关节强直功能活动受限等症状。其治疗并非单靠一般药物和理疗等方法所能彻底解决问题。就连外科常用开放性手术松解也易导致再次重新瘢痕粘连和肌萎缩,关节无力等后遗症。而针刀闭合性松解术为治疗某些运动系统疾病引起的后遗症提供了强有力的治疗手段。应用针刀在关节强直病变部位选点行切开剥离,松解瘢痕粘连,再配合适当的手法,达到彻底解除强直关节的拉应力,促进病变组织的新陈代谢,疏通改善血液、淋巴循环,恢复其软组织内在动态平衡,最终达到治愈目的。 针刀加封闭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田迎君 ( 昌吉市第二人民医院软伤科 831100 新疆 ) 【摘要】目的:报告针刀加封闭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桡骨茎突处找到敏感的压痛点,针刀加封闭松解开狭窄的腱鞘。结果:一次治疗,症状消失71例,一周后二次治疗,均痊愈。结论:针刀加封闭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针刀;封闭;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在临床中发现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经针灸、推摩、理疗、中西药治疗,大多疗效欠佳,自1999年开始,采用针刀加封闭治疗,疗效满意,即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又节省了治疗时间。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门诊治疗80例,均为腕关节桡侧疼痛明显,持重物时加重,拇指及腕部话动受限,其中女性75例,男5例,年龄最大者58岁,最小者21岁。21~30岁者50例,31~40岁者6例,41~50岁者10例,51~60岁者14例,单侧发病者59例,双侧发病者21例,病程从半月~半年。 1.2 诊断依据: ① 有劳损史,腕关节桡侧痛,可放射至手指和前臂、拇指和腕部,且活动受限; ② 桡骨茎突处有明显压痛,部分可触及结节状隆起; ③ 握拳试验阳性。 1.3 疗效评定: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局部疼痛消失,压痛无,拇指及腕部活动自如;好转:疼痛明显减轻,压痛减轻,拇指及腕部活动力增强;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2.治疗方法 2.1 选择治疗点: 嘱患肢握拳立于治疗桌面的软枕上,在桡骨茎突处找到敏感的压痛点,龙胆紫定点,以此做为进针点。 2.2 封闭治疗: 用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5ml,加醋酸氢化泼尼松龙6.25mg,稀释至5ml,在局部常规消毒后,用5号注射针头刺入,在皮下推入0.5ml左右后,继续向里直达桡骨茎突骨面后再略后退,回抽无血,即可缓慢推完剩余药液,患者自感局部酸胀,嘱患者休息2~5分钟,使药液充分吸收后行针刀治疗。 2.3 针刀治疗: 用汉章牌I型4号针刀在定点处,将刀口线与桡动脉平行刺入,在腱鞘内纵行疏剥,随之针刀顺肌腱走向,将增厚、狭窄的腱鞘切割2~3刀。病情严重者,使刀刃接触骨面,倾斜针体,将腱鞘从骨面下剥离铲起,出针,局部按压片刻,外贴创可贴。令患者拇指握在拳中,立拳做被动向下侧和做掌侧屈曲动作2~3次,即治疗完毕。 3.结果 治疗一周后回访,80例患者中,一次性治愈71例,占89%;一次性好转者9例,占11%,经再次治疗后均达到治愈效果,未发现无效病例。 4.体会 4.1 腱鞘是包绕在肌腱周围的鞘状结构,外层为纤维组织,附着在骨及其临近的软组织上,起到固定及保护肌腱的作用。内层为滑膜,可滋养肌腱,并分泌滑液,有利于肌腱的滑动。由于反复过度磨擦,引起肌腱及腱鞘发生炎症、水肿,纤维鞘壁增厚形成狭窄环,肌腱的纤维化和增粗,造成肌腱在鞘管内滑动困难。而拇长展肌腱与拇短伸肌腱经过桡骨茎突时,形成一尖锐角度,两肌腱在桡骨茎突处穿过腱鞘,且拇长展肌常有分裂的肌腱束,因此又容易造成腱鞘内相对狭窄,加之拇指活动度较大,容易间接摩擦,造成劳损而引起增厚粘连,使动态平衡失调。 4.2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常见于手工操作者,在临床中发现哺乳期及更年期妇女更易患此病,主要是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腕部,使肌腱在腱鞘内来回滑动,引起腱鞘的充血、水肿、增厚、粘连,导致狭窄。哺乳期及更年期妇女虽不是重体劳力者,但长时间重复单一的手工操作,如冷水洗尿布、洗衣服、抱孩子等均容易引发本病。另外,哺乳期与更年期妇女患此病,可能与体内激素分泌改变有关。 4.3 封闭治疗可以促进水肿消退,炎症吸收,减少渗出。局部还可以软化增生的结缔组织,以减轻肌腱在腱鞘内活动的阻力,而达到止痛的目的。针刀治疗是依据针刀医学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理论,用针刀在其鞘内外松解粘连,使桡骨茎突部的动态平衡得到恢复。 [参考文献] [1] 朱汉章.小针刀疗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6 [2] 史可人.颈腰关节疼痛及注射疗法.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0 [3] 宋文阁.疼痛诊断治疗图解.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6 针刀加埋线治疗腱鞘囊肿疗效观察 李华 郑吉琦 田亮 ( 大连市中医院 116000 辽宁 ) 【摘 要】目的:探讨针刀加埋线治疗腱鞘囊肿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针刀组和针刺组各30例,分别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针刀组有效率100%,半年后随访有效率99%;针刺组有效率77%,半年后随访有效率43%。结论:针刀加埋线治疗腱鞘囊肿,不但近期疗效优于针刺组,远期疗效更加显著。因此针刀加埋线治疗腱鞘囊肿是新型而高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针刀;埋线;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是发生在关节或腱鞘附近的囊性肿物,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我们用针刀加埋线治疗,并与针刺治疗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0例,均系我院门诊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刀组和针刺组。 针刀组: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8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最短20天,病程最长5年。 针刺组:30例,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6岁,平均年龄39岁;病程最短15天,病程最长4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 青壮年多发,女性多于男性; ② 常见于腕掌桡侧,肿块呈慢性生长,也可突然发现; ③ 肿块呈半球形,一半病人无不适,一半病人局部胀痛; ④ 张力较大的包块有轻度压痛,肿块与皮肤无粘连,与深部组织附着,活动度不大,有的呈囊性感,有的则质硬; ⑤ 在手掌远端的屈指肌腱处,出现如米粒大,硬如软骨,可轻度压痛。 2.治疗方法 2.1 针刀组: 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戴无菌手套,左手拇指、食指固定囊肿,右手持针刀,刀口线与神经血管走向平行,刺破囊壁,摇大针孔,出针。从四周挤压囊肿,使内容物尽可能排出体外。当囊内容物不能排出时,再一次在原点进针刀,穿透囊肿基底部,而后在囊肿前后左右方向刺透囊壁,每方向各切3~4刀,出针,用手挤压囊内剩余内容物至肿物完全消失,皮肤平复为止。 然后用12号腰椎穿刺针,拔出针芯,将医用1~2号羊肠线剪成1.5~2.0cm,置于12号针内,从针孔垂直进针1~2cm,再将针芯送入针内,边推针芯,边退针体,羊肠线便自然置于囊肿内。针孔处贴敷创可贴,局部加压10分钟。 2.2 针刺组:可用针灸针自囊肿四周围刺,穿通囊壁。留针30分钟,出针后用手在囊肿处加压,揉按,使囊肿变小。 3.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肿物消失,局部无任何不适感;显效:肿物缩小50%以上,局部无明显胀痛感; 好转:肿物略有缩小,局部略有胀痛感;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 3.2 结果: 3.2.1 两组疗效比较见下表 表1 例(%)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 针刀组 30 25(83%) 4(13%) 1(3%) 0(0%) 30(100%) 针刺组 30 9(30%) 7(23%) 7(23%) 7(23%) 23(77%) 3.2.2 半年后随访,临床近远期疗效比较见下表 表2 组别 例数 治疗效果 有效率 半年后随访 半年后有效率 针刀组 30 25\4\1\0 100% 24\4\1\1 99% 针刺组 30 9\7\7\7 77% 7\5\5\13 43% 表格经Ridit分析,针刀组的愈显率明显高于针刺组(P<0.01)说明针刀治疗比针刺治疗的近远期效果确切可靠。 4.讨论 腱鞘囊肿中医称之为“腕筋结”、“筋聚”等。在针刀疗法出现以前,该病的中医治疗以针刺效果最显著,但是存在疗程长,疗效不稳定,且易复发。 腱鞘囊肿有三个病理变化过程,其内容物初期为浓稠粘液。中期纤维化,后期钙化。我们治疗的病历都选取该病的初期和中期,针刀对中期的治疗可将内容物切碎,并破坏囊壁,然后局部加压,当即痊愈。而针刺却不及。 腱鞘囊肿有易复发的特点,因为其在治疗后由于囊壁的血供丰富,容易愈合,囊液再一次聚集而复发,于是想到采用针刀后加埋线,通过羊肠线防止囊壁在短期内愈合,并且可慢慢软化、分解、液化、吸收。在这一 过程,腱鞘可以自我调整恢复到正常的生理状态,从而疾病痊愈。 扳机拇指针刀松解术 韩来双 周继伟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部 116600 辽宁 ) 【摘 要】 目的:介绍在弄请楚弹响拇指的腱鞘、肌腱、籽骨等的精细解剖和动态解剖基础上,使用定点画线法针刀松解腱鞘,安全可靠。结果:86例病人,均为一次完成松解,未发生副损伤,无一例复发。结论:在安全线上进针刀,做到眼、手、耳密切配合,一次针刀松解便可成功,此法可替代外科手术松解,值得推广。 【关键词】弹响拇指;针刀;精细解剖;安全线 扳机拇指即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又称“弹响指”。是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45岁左右的女性。少有先天性病例。我们从1996年至2006年用小针刀治疗扳机拇指数百例,随访到86例,全部一次成功。下面介绍一下我们的方法和体会。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病程为2个月~12个月,女性80例,男性6例,年龄21岁~63岁,病因多为手部反复摩檫,机械刺激,重复操劳者。如:弹键工作、家务、缝纫、誊写等。 1.2 拇长屈肌腱的解剖 拇长屈肌腱是单羽肌,起于桡骨中段前面和桡尺骨之间的骨间膜,止于拇指末节指骨基底部的掌侧。在前臂远端完全为白色腱性组织,在腕部穿行于腕横韧带下,位于腕管的桡侧最深层。 在腕、掌、指部的肌腱有腱鞘包绕,紧贴腱表面有滑膜,利于肌腱屈伸时滑动。(参考图2:色 P24) 该腱无蚓状肌附着,一旦断裂可回缩至腕部,第一掌骨头掌面有两个直径为0.5cm大的球形籽骨。 (参考图3:色P34) 两籽骨之间距离也约为0.5cm,此处拇长屈肌腱直径约为0.4cm。肌腱的两侧均有指固有动脉和静脉,血管掌侧有两条指固有神经。(参考图4:色P243) 1.3 病理 拇长屈肌腱行走在两籽骨与腱鞘所形成的狭窄的通道上,这是该病发生的病理解剖基础。 其次,由于手的功能姿势和运动使在这个部位的肌腱方向发生改变,纤维鞘管起着滑车的作用,磨檫力最强。当反复特殊活动后,早期腱鞘发生充血、水肿、渗出等无菌性炎症。晚期发生结缔组织增生,肌腱变粗,腱鞘肥厚,以至腱鞘由正常的0.1cm增厚到0.3cm, 腱鞘内压力增加,手指活动时疼痛,有弹响,严重时发生绞锁。临床观察此段病变的腱鞘约0.7cm长。( 参考图5:手P473 9-94 9-95 2) 1.4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般起病缓慢,少有发生于急性损伤。开始掌指关节掌面酸痛,并逐渐加重,产生摩檫音,再发展出现弹响,严重者拇指末节绞锁在伸直位或屈曲位,指间关节失去了伸屈功能。检查时掌指关节掌面可触到硬结,压痛明显,根据病史和检查很容易诊断。 2.治疗 2.1 局部封闭疗法 狭窄性腱鞘炎多数对类固醇类药物反应良好,发病在6周以内的患者,70%病例可用局部封闭疗法得到治愈。效果不好的再做针刀松解。 2.2 针刀松解方法 2.2.1画安全线定进针点: 令患者主动屈曲指间关节,便可摸到呈弓弦状绷起的肌腱,在距掌指横纹以远1cm处,用记号笔在肌腱中心线上画一点;同样主动屈曲掌指关节时,在掌指横纹近侧1cm处再画一点,两点连线即为肌腱中心线,也称进针刀安全线,线长2cm。再在安全线上距掌指横纹0.25cm画上远近两个进刀点,此两点相距0.5cm。不可在掌指关节横纹上进针刀。(参考图6:美 P177) 2.2.2松解腱鞘 常规消毒皮肤至腕上6cm,铺巾,1%利多卡因局麻,术者戴无菌手套,一手将患指伸直,另一手用4号针刀分别在两进针点垂直进针刀,在安全线上纵向一刀挨一刀排切硬结及增厚的腱鞘,此时可听到“嗑嚓” “嗑嚓”的声音,若不彻底,可重复排切,当切透腱鞘时有突破感,在到达肌腱表面时“嗑嚓” “嗑嚓”声音消失。注意不要 伤及深处肌腱。再检查患者拇指屈伸自如,弹响消失,触摸硬结也不复存在,即为手术成功。术后消毒皮肤,创可贴包扎即可。 安全线全长2cm 0.25cm 0.25cm 掌指 横纹 腕掌横纹 2.2.3消炎与制动 为避免感染,术前3小时口服不过敏的抗炎药一次,术后连续服用三天。为预防粘连,从术后第一天起,每天做一次拇指屈伸活动。术后三天去除创可贴,逐渐活动。 3.结果 得到随访的86例病人,均一次成功,无负损伤,无感染,无复发,取得与外科切开松解术相同的效果,而且简单、方便、又经济,深受患者的好评。 4.讨论 4.1 我们自行设计的定点画线针刀排切松解法,基本可以取代外科切开松解术。针刀松解必竟是盲视手术,有切断肌腱和损伤神经的风险,为避免盲视下造成副损伤,十年前,我们在6例外科切开松解的同时,探测了扳机拇指的腱鞘,肌腱,关节和籽骨等的精细解剖关系,并在手术中肉眼直视下用针刀切割腱鞘,体会手感,听其切割声,从中得出解剖数据及制定画线听声松解法。在针刀松解中一定做到眼、手、耳的准确协调。眼睛始终瞄准中心线,针刀不可偏离中心线;手要掌握好进针深度、力度,体会切开腱鞘的突破感;与此同时耳要听清切割腱鞘的声音,达到彻底松解,一次成功,不再复发。 4.2 实践证明,针刀在安全线上排切不会切断肌腱; 即使不慎刺透肌腱,只要不破坏肌腱的连续性,日后就不会影响手指的功能。此点已在外科手术松解中得到证实。当然不提倡这种过分操作。.在中心线上操作也不易损伤血管和指固有神经。 4.3 画线听声法也适用于其它手指的狭窄性腱鞘炎。婴幼儿的先天性扳机指,在生后6个月内常可自愈,如果发生绞锁对拇指发育不利。要在适当的麻醉下,应用定点画线针刀松解法, 也是可行的。 4.4由结缔组织疾病引起的狭窄性腱鞘炎,不在本文内统计. [参考文献] [1] S.TERRYCANALE. CAMPBELL’S Operative Orthopaedics. 1998 [2]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 2002年4月 [3]王澍寰、韦加宁、常万坤等.《手外科学》.2000年10月
/
本文档为【2006年大会论文-上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