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助理会计师]2008年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讲义1-7

2010-10-26 43页 doc 2MB 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911698

暂无简介

举报
[助理会计师]2008年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讲义1-72008年初级会计职称预习之初级会计实务 第一章 总 论 【导读】本章主要讲述了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等基本概念,以及六大会计要素形成的两个会计等式,重点掌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对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如会计科目、账簿),过去的科目可能取消、合并或改名,注意科目和账户。 本章还介绍了凭证、账簿还有账簿里面如何查找错账,怎样进行错账更正,怎样对账和怎样结账等基本的常识性内容以及账务处理程序等。 【本章内容属于基本性的知识,大家应该作为掌握的内容,因为这里面讲的东西在随后几章中都会涉及到。】 第一节 会计概述 【教材...
[助理会计师]2008年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讲义1-7
2008年初级会计职称预习之初级会计实务 第一章 总 论 【导读】本章主要讲述了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等基本概念,以及六大会计要素形成的两个会计等式,重点掌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对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如会计科目、账簿),过去的科目可能取消、合并或改名,注意科目和账户。 本章还介绍了凭证、账簿还有账簿里面如何查找错账,怎样进行错账更正,怎样对账和怎样结账等基本的常识性内容以及账务处理程序等。 【本章内容属于基本性的知识,大家应该作为掌握的内容,因为这里面讲的东西在随后几章中都会涉及到。】 第一节 会计概述 【教材第一句话就是会计定义,这个概念充分体现了会计教材的特点。一句话其实说了好几个方面,大家在阅读教材和讲义的时候在这方面要多多熟悉,并充分理解教材的原话。】 一、会计的定义 1.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注意: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劳动量计量,实物量计量是辅助的计量单位) 2、会计是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反映和监督是会计里面最基本的职能。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分类: 会计按其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外部关系人(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审计部门,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 注意:一个是对内,一个是对外。 财务会计侧重于过去信息,为外部有关各方提供所需数据;管理会计侧重于未来信息,为内部管理部门提供数据。 二、会计职能 【这里仅限会计的基本职能,还有其他更多的职能在实际工作中会有体现,当然考试一定要选这2个,否则可是不得分的哦】 会计的职能是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一般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一)进行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它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核算的内容具体表现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经济业务,包括:(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5)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7)其它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会计核算的要求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会计确认是运用特定会计方法、以文字和金额同时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项,使其金额反映在特定主体财务报表的合计数中的会计程序。会计确认分为初始确认和后续确认。(如,哪些可以确认为资产,哪些不能确认为资产不符合资产的概念,有会计特定的方法予以确认,并用文字表述这一经济,使其金额反映在特定主体财务报表的合计数中的会计程序,这种会计程序叫做确认) 计量是确定会计确认中用以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项的金额的会计程序。 会计记录是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采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在账簿中进行登记的会计程序。 报告是指在确认、计量和记录的基础上,对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行政、事业单位是对其经费收入、经费支出、经费结余及其财务状况),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向有关方面报告。 (二)实施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即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利用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控制和调节,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会计监督的内容包括:(1)监督经济业务的真实性;(2)监督财务收支的合法性;(3)监督公共财产的完整性。会计监督是一个过程,它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上述两项基本会计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会计除具有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外,还有实施预测、参与决策、计划组织以及绩效等职能。 三、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从微观上来说,会计对象是一个单位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从宏观上来说,会计对象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在学习中,资金运动包括各特定(会计)主体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即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 针对最具代表性的工业企业,下面以工业企业为例,说明企业会计的具体对象。 工业企业的资金投入,投资者投入的,形成所有者权益,债权人投入的,形成债权人权益(负债),资金投入之后,接下来是资金的运用(循环和周转)。 对于一个工业企业而言,资金周转的过程包括供应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里,又表现为资金的三个运行状态,企业筹集的资金属于货币资金,买材料,买设备,发放工资,这些实际形成了储备资金(原材料,固定资产所占用的资金称为储备资金),在产品上占用的资金,成品资金(完工后产品上占用的资金),结算资金(可能当时没有收到款项,而是形成应收款项)等,最后收回这些资金,这个循环过程,在实物上表现为银行存款,原材料,固定资产,在产品,产成品,应收账款,最后收回款项。 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些实际上可以表现为资金的形态,从开始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结算资金,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是一个资金运动的过程。 在企业资金的运动过程中,除了有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周转,还有资金的退出(如,偿还债务,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图1-1 工业企业生产活动资金运动示意图 【这个图其实比教材的原话更好理解,记住图即使忘记教材的原话,按照自己的语言相信也可以写出一二,这里要说的是教给大家一种学习方法,记忆图表比记忆文字效果更明显,这种小技巧在增加记忆力的同时也会增加复习考试的自信心,以后这点会被反复强调,希望大家能够很好的运用。】 第二节 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概念 为了具体实施会计核算,需要对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进行分类。这个分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个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要素的,一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要素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在后面从第二章到第五章有所讲述,这里会涉及到资产的要素,负债的要素,所有者权益的要素,以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些内容在后面还要详细展开的进行介绍,这里简要介绍这些要素的概念,特征,类别。 【经典的6要素被反复提及,这里也不例外,熟读的前提下仔细体会各种定义背后的含义,对于以后更加复杂的知识点会有较好的帮助。】 (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财务状况是指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及权益情况,是资金运动相对静止状态时的表现。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 1.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资产的特征 资产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注意:①资产一定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不是未来的) 【例1-1】某企业的某工序上有两台机床,其中A机床型号较老,自B机床投入使用后,一直未再使用;B机床是A机床的替代产品,目前承担该工序的全部生产任务。A、B机床是否都是企业的固定资产? A机床不应确认为该企业固定资产。本例中,该企业原有的A机床已被长期闲置不用,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此不应作为资产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 ②必须是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买来的固定资产),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产能被企业所控制(融资租赁得到的固定资产)。(又如,经营租赁得到的固定资产,既没有所有权又没有控制权,不符合一项资产的概念,所以不能确认为资产,只能在备查账簿上登记) 【例1-2】甲企业的加工车间有两台设备。A设备系从乙企业融资租入获得,B设备系从丙企业以经营租入方式获得,目前两台设备均投入使用。A、B是否为甲企业的资产? 这里要注意经营租入与融资租入的区别。企业对经营租入的B设备既没有所有权也没有控制权,因此B设备不确认为企业的资产。而企业对融资租入的A设备虽然没有所有权,但享有与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的权利,即拥有实际控制权,因此应将A设备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③资产必须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 【例1-3】企业计划在年底购买一批机器设备,8月份与销售方签订了购买合同,但实际购买行为发生在12月份,则企业不能在8月份将该批设备确认为资产。 (2)资产的分类 资产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新准则中新提到的,购买的股票,基金,为了获取短期经济利益目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开发支出(自创无形资产还没有成为无形资产确认无形资产之前,所发生的应予以资本化的支出)等。 2.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1)负债的特征 负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①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通常是在未来某一时日通过交付资产(包括现金和其他资产)或提供劳务来清偿。 ②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也就是说,导致负债的交易或事项必须已经发生。 ③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2)负债的分类 负债按其流动性的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或一年中)清偿、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其资产形成的资金来源不外乎两个:一个是所有者,一个是债权人。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形成企业负债,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债权人和所有者有所不同,向债权人借款,到期需要还本付息,所有者投来的资金,没有还本的问题,只要企业在持续经营状态下,所有者不能临时撤资,除非企业终止经营,在这种情况下,本金不是都还给所有者,而是剩下多少换给多少(资产扣除负债之后的都是还给所有者),剩下的多所有者得到的就多,剩下的少所有者得到的就少,如果资不抵债,所有者什么都得不到。所有者权益实际上是一种剩余的权益,所有者权益包括: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直接记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三)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是资金运动相对动态时的表现,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利润三项。 1.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其中日常活动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 注意:①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例1-4】企业出售和出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收入以及出售不需要的材料的收入是否应确认为企业的收入? 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并非企业的日常活动,这种偶发性的收入不应确认为收入,而应作为营业外收入确认。而出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实质上属于让渡资产使用权,出售不需要的材料的收入也属于企业日常活动中的收入,因此应确认为企业的收入,具体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 ②经济利益总流入是指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2.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以工业企业为例,一定时期的费用通常由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部分构成,产品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构成,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三项。 【例1-5】企业处置固定资产发生的净损失,是否确认为企业的费用? 处置固定资产而发生的损失,虽然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和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但不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因此不应确认为企业的费用,而应确认为营业外支出。 3.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注意:没说是日常的经营成果,此处的利润指的是宏观的利润,而上面所述收入、费用指的是微观的收入、费用),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利润有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营业利润是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费、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净收益后的余额。(注意:此处与以前准则不同,利润≠收入-费用,利润≠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 【所有的这些概念、定义和特点要求进行多次朗读并尽可能的背诵,形成条件反射,这么做的好处是在考试中可以对以上的知识点快速准确地进行判断,节省时间留给大题和难题,把有保障的分全部拿到,这样通过考试才会不成问题。】 二、会计等式 【又一个经典概念出现了,相信大家不是太陌生吧,没什么说的了,一个字—背吧。】 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平衡关系的计算公式,它是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基础。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每天都会发生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从而引起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但并不影响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的关系是恒等的。 (二)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利润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第三节 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 一、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和意义 1、会计科目的概念 【如果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同学,那这里实在是太简单了,注意那几个意义和原则什么的,有个印象就行了,考试前集中背背足以。】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将其分成六类,显得过于粗略,难以满足各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作进一步分类,为了便于核算的项目,这种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就称为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是总括的、笼统的反映经济活动。如“应收账款”就是一个总分类科目,在此科目下还要开设很多二级科目甚至于三级细目,如“应收账款——A单位”,“应收账款——B单位”。这里的应收账款——A单位、应收账款——B单位就是明细科目。 2、会计科目的意义 (1)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2)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 (3)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 (4)会计科目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 1、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实用性原则。 2、常用会计科目(特别注意) 具体会计科目设置,一般是从会计要素出发,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负债、共同、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六大类。参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如表1-1所示(见教材P14)。 特别注意:交易性金融资产、坏账准备、材料成本差异、应付职工薪酬 【从2007年变动的会计准则出发,大家的记忆要点主要放在这些有重大变化的科目上面,再多提醒一下,有些科目名字的汉字不是太好写,刻意的多练习一下,写字的好坏有时候也能决定及格与否。】 二、会计账户 (一)账户的概念和分类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同会计科目的分类相对应,账户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户(简称明细账);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等。 会计账户和会计科目的关系 联系: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项目分类,也就是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 区别:两者之间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两者之间还是有着明确的区别的,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账户简单的划分为左右两方,在借贷记账法下,左边称为借方,右边称为贷方,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如果有余额在借方,费用类没有余额,资产和成本类有余额一定在借方。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要是有余额一定在贷方,收入类没有余额,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如果有余额在贷方。 注:损益类可以分为损(也就是费用)和益(也就是收入),收入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相似,贷方增加、借方减少。费用类账户和资产类账户相似,借方增加、贷方减少。 账户中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余额,余额按照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其基本关系如下: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对于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账户的内容具体包括账户名称、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三)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 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可以采用两种试算平衡方法,即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 1. 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它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公式为: 所有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所有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 余额试算平衡法。它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 根据余额时间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与期末余额平衡两类。期初余额平衡是期初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期末余额平衡是期末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公式为: 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所有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四)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1.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 2.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事项,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要求做到:所依据会计凭证相同、借贷方向相同、所属会计期间相同、记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与记入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合计金额相等。 【这里面说的一些规则其实在实际工作中是必须遵守的,只不过大家平时关注更多的是工作流程,教材强调的是理论部分,大家还是多看多记,所以理论联系实际这个真理永远是不变的。】 第四节 会计凭证 一、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一)会计凭证的意义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是根据经济业务来进行编制的,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二)会计凭证的种类 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原始凭据。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原始凭证是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 记账凭证(又称为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它是根据原始凭证编制的。它将原始凭证中的一般数据转化为会计语言,是介于原始凭证与账簿之间的中间环节,是登记明细分类账户和总分类账户的依据。 二、原始凭证 (一)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由于经济业务的种类和内容不同,经营管理的要求不同,原始凭证的格式和内容也千差万别。原始凭证一般应具备以下基本内容(也称为原始凭证要素): 1.原始凭证名称; 2.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 3.接受原始凭证单位名称; 4.经济业务内容(含数量、单价、金额等); 5.填制单位签章; 6.有关人员签章; 7.凭证附件。 (二)原始凭证的种类 1.原始凭证按照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1)外来原始凭证。它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如购买货物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银行对账单、对外单位支付款项时取得的收据、职工出差取得的飞机票、火车票等。如表1-2、表1-3所示。 (2)自制原始凭证。它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仅供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如收料单、领料单、限额领料单、产品入库单、产品出库单、借款单、工资发放明细表、折旧计算表等。(见教材P19、P20)。 2.原始凭证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 (1)一次凭证。它是指一次填制完成、只记录一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如收据、领料单、收料单、发货票、借款单、银行结算凭证等。一次性凭证是一次有效的凭证。 (2)累计凭证。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型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其特点是,在一张凭证内可以连续登记相同性质的经济业务,随时结出累计数及结余数,并按照费用限额进行费用控制,期末按实际发生额记账。累计凭证是多次有效的原始凭证。具有代表性的累计凭证是限额领料单。 (3)汇总凭证。它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相同的若干张原始凭证,按照一定标准综合填制的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合并了同类型经济业务,简化了记账工作量。 常用的汇总原始凭证有:发出材料汇总表、工资结算汇总表、差旅费报销单等。(见教材P21) 注意:区分汇总原始凭证和累计原始凭证。 3.原始凭证按照格式不同,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 4.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类别不同,分为以下六类: (1)款项收付业务凭证。 (2)出入库业务凭证。 (3)成本费用凭证。 (4)购销业务凭证。 (5)固定资产业务凭证。 (6)转账业务凭证。 【多个分类的考点在于交叉出现,比如按照格式不同备选项里面就有可能出现汇总凭证,要多多留意。】 (三)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原始凭证的填制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记录要真实。 2.内容要完整。 3.手续要完备。 4.书写要清楚、。 5.编号要连续。 6.不得涂改、刮擦、挖补。 7.填制要及时。 【例】原始凭证填制的时候,如果错误填制凭证后,凭证需要作废,不能随便丢弃错误凭证,对于连续编号的原始凭证,如果有作废的情况,必须加盖作废的印章,要保存在一起,不能随便销毁。 (四)原始凭证的审核 为了如实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正确性,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对原始凭证进行严格审核。具体包括: 1.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 2.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 3.审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 4.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 5.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 6.审核原始凭证的及时性。 原始凭证的审核是一项十分重要、严肃的工作,经审核的原始凭证应根据不同情况处理: 1.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 2.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如,没有填写抬头,没有写日期,金额没有小写只有大写)、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3.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三、记账凭证 (一)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为了满足记账的基本要求,记账凭证应具备以下基本内容或要素: 1.记账凭证的名称,如“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 2.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 3.记账凭证的编号; 4.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 5.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包括一级科目、二级或明细科目)及其记账方向;(重点) 6.经济业务的金额; 7.记账标记; 8.所附原始凭证张数; 9.会计主管、记账、审核、出纳、制单等有关人员签章。 【这部分是比较烦琐的,内容多相似度高容易混淆,有个最好的办法是找一张相同的原始凭证,最好是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观察一下上面的要素并回忆一下整个流程,相信这样的记忆方法是万无一失的。】 (二)记账凭证的种类 1.按内容分类 记账凭证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一般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1)收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款业务的会计凭证。一般是,借:现金或银行存款,贷:****** 。如表1-7所示。 (2)付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一般是,借:******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如表1-8所示。 (3)转账凭证。是指用于记录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即不涉及现金、银行存款的收款,也不涉及现金、银行存款的付款)。 【这些没事的时候找张废纸凭记忆多画画,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你说是么~】 注意:转账凭证的借贷方,不像收付款凭证,有一方科目是固定的。转账凭证的借贷方,科目不固定。 【例】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涉及货币资金收款,填制收款凭证;涉及货币资金付款,填制付款凭证;既不涉及货币资金收款,也不涉及货币资金付款,填制转账凭证。如果经济业务即涉及货币资金收款又涉及货币资金付款,【例】从银行提取现金,把现金存入开户银行,此时,有人为限制性的规定,只填制付款凭证,不填制收款凭证。 2.按照填列方式分类 记账凭证按照填列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复式记账凭证、单式记账凭证和汇总记账凭证。 (1)复式记账凭证。是将每一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及其发生额均在同一张记账凭证中反映的一种凭证。上述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以及通用记账凭证均为复式记账凭证。复式记账凭证全面反映了经济业务的账户对应关系,优点是有利于检查会计分录的正确性,缺点是不便于会计岗位上的分工记账。 注意:区分复式记账凭证和复式记账法。 (2)单式记账凭证。是指每一张记账凭证只填列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一个会计科目及其金额的记账凭证。填列借方科目的称为借项凭证,填列贷方科目的称为贷项凭证。某项经济业务涉及到几个会计科目,就编制几张单式记账凭证。单式记账凭证反映内容单一,优点是便于分工记账,便于按会计科目汇总,缺点是一张凭证不能反映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全貌,不便于检验会计分录的正确性(用同一业务凭证编号的方法来弥补)。 (3)汇总记账凭证。是将许多同类记账凭证逐日或定期(3天、5天、10天等)加以汇总后填制的凭证。这种汇总主要是为了简化登记账账簿工作量。【例】将收款凭证、付款凭证或转账凭证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分别汇总,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或汇总转账凭证;又如,将一段时间的记账凭证按相同会计科目的借方和贷方分别汇总,编制记账凭证汇总表,等等。 (三)记账凭证的编制 1.收款凭证的编制。借方科目是固定的,而贷方科目是不定的(根据业务的内容而定)。涉及到摘要、金额、科目、附件的数量等需要明确写出。 2.付款凭证的编制。 3.转账凭证的编制。 4.通用凭证的编制。 5.科目汇总表的编制。 需要指出,编制记账凭证时应当对记账凭证连续编号,以分清会计事项处理的先后顺序,便于记账凭证与会计账簿核对,确保记账凭证完整无缺。 (四)记账凭证的审核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在记账之前应由有关稽核人员对记账凭证进行严格的审核。其审核的主要内容是: 1.内容是否真实。 2.项目是否齐全。 3.科目是否正确。审核记账凭证的应借、应贷科目是否正确,是否有明确的账户对应关系,所使用的会计科目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等。 【例】06年12月预付07年上半年的房屋租金, 借:待摊费用 贷:银行存款 新准则已将待摊费用取消,在审核的时候,检查所使用的科目,是不是符合正确的规定(新准则)。 4.金额是否正确。 5.书写是否正确。 四、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一)会计凭证的传递 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从会计凭证的取得或填制时起至归档保管过程中,在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送程序。 (二)会计凭证的保管 会计凭证的保管是指会计凭证记账后的整理、装订、归档和存查工作。 【这些内容属于基本常识,把握5分钟原则就可以了,即用你的5分钟快速浏览教材,但绝不能跟看小说一样一目十行,一边看一边理解,保持效率是这个原则的前提条件。】 第五节 会计账簿 一、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一)会计账簿的意义 会计账簿(简称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的,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记。设置和登记账簿,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与会计报表的中间环节,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意义。 1.通过账簿的设置和登记,记载、储存会计信息。 2.通过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分类、汇总会计信息。 3.通过账簿的设置和登记,检查、校正会计信息。 4.通过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编报、输出会计信息。 【看着看着就到账簿了,其实会计也没什么复杂的,努力吧朋友们!】 (二)账簿的种类 账簿可以按其用途、账页格式和外型特征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1.按用途分类 账簿按其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三类。 (1)序时账簿。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它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用来记录全部业务的日记账称为普通日记账;用来记录某一类型经济业务的日记账称为特种日记账,如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等,以及专门记录转账业务的转账日记账。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一般只设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而不设置转账日记账和普通日记账。 (2)分类账簿。分类账簿是对全部经济业务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类别而设置的分类账户进行登记的账簿。按照总分类账户分类登记经济业务的是总分类账簿,简称总账。按照明细分类账户分类登记经济业务的是明细分类账簿,简称明细账。总分类账提供总括的会计信息,明细分类账提供详细的会计信息,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3)备查账簿。备查账簿(或称辅助登记簿),简称备查簿,是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等主要账簿中都不予登记或登记不够详细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时使用的账簿。 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是主要账簿,而备查账簿不是主要的只是用来备查登记的,为了防止遗忘而记录的。例如:经营租赁来的固定资产,并不是企业的资产,融资租赁来的固定资产属于企业的资产,要在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分类账簿中进行登记,为了加强管理将经营租赁的固定资产在备查簿中登记。 2.按账页格式分类 按账页格式不同,账簿可分为两栏式、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四种。 (1)两栏式账簿,即只有借方和贷方两个基本金额栏目的账簿。普通日记账和转账日记账一般采用两栏式。 (2)三栏式账簿,是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基本栏目的账簿。各种日记账、总分类账以及资本、债权、债务明细账都可采用三栏式账簿,不需要设置对方科目。 (3)多栏式账簿,是在账簿的两个基本栏目借方和贷方按需要分设若干专栏的账簿。如损益类明细账,管理费用下设置业务招待费、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费、差旅费等很多专栏。 (4)数量金额式账簿,这种账簿的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栏目内,都分设数量、单价和金额三小栏,借以反映财产物资的实物数量和价值量。如原材料、库存商品、产成品等明细账一般都采用数量金额式账簿。 3.按外型特征分类 账簿按其外型特征的不同,可分为订本账、活页账和卡片账三种。 (1)订本账。订本账是启用之前就已将账页装订在一起,并对账页进行了连续编号的账簿。订本账的优点是能避免账页散失和防止抽换账页;其缺点是不能准确地为各账户预留账页,预留太多,造成浪费,预留太少,影响连续登记。这种账簿一般适用于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2)活页账。活页账是在账簿登记完毕之前并不固定装订在一起,而是装在活页账夹中。当账簿登记完毕之后(通常是一个会计年度结束之后),才将账页予以装订,加具封面,并给各账页连续编号。这类账簿的优点是记账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将空白账页装入账簿,或抽去不需用的账页,也便于分工记账;其缺点是如果管理不善,可能会造成账页散失或故意抽换账页。各种明细分类账一般采用活页账形式。 (3)卡片账。卡片账是将账户所需格式印刷在硬卡上。严格说,卡片账也是一种活页账,只不过它不是装在活页账夹中,而是装在卡片箱内。在我国,企业一般只对固定资产的核算采用卡片账形式。因为固定资产在长期使用中其实物形态不变,又可能经常转移使用部门,设置卡片账便于随同实物转移。 【这些账簿如果现实中有条件的话看看区别在那里,对于理解这些文字是大有益处的。】 二、会计账簿的登记 (一)账簿的主要内容及登记要求 1.账簿的主要内容 (1)封面。主要标明账簿的名称,如总分类账、各种明细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 (2)扉页。主要列明科目索引、账簿启用和经管人员一览表(活页账、卡片账在装订成册后,填列账簿启用和经管人员一览表)格式参见P34页的表1-11。 (3)账页。账页是账簿用来记录具体经济业务的载体,其格式因记录经济业务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基本内容应包括: ①账户的名称(总分类账户、二级账户或明细账户); ②登记账户的日期栏; ③凭证种类和号数栏; ④摘要栏(简要说明所记录经济业务的内容); ⑤金额栏(记录经济业务引起账户发生额或余额增减变动的数额); ⑥总页次和分户页次。 2.账簿的登记要求 为了保证账簿记录的正确性,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并符合下列要求: (1)准确完整。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记入账内,做到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字迹工整。每一项会计事项,一方面要记入有关的总账,另一方面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明细账。账簿记录中的日期,应该填写记账凭证上的日期;以自制原始凭证,如收料单、领料单等,作为记账依据的,账簿记录中的日期应按有关自制凭证上的日期填列。 (2)注明记账符号。账簿登记完毕,应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盖章,并在记账凭证的“过账”栏内注明账簿页数或画对勾,表示记账完毕,避免重记、漏记。 (3)书写留空。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的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二分之一。这样,在一旦发生登记错误时,能比较容易地进行更正,同时也方便查账工作。 (4)正常记账使用蓝黑墨水。为了保持账簿记录的持久性,防止涂改,登记账簿必须使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并用钢笔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银行的复写账簿除外)或者铅笔书写。 (5)特殊记账使用红墨水。可以使用红色墨水记账的情况包括: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可以用红字登记的其他会计记录。会计中的红字表示负数,因此,除上述情况外,不得用红色墨水登记账簿。 (6)顺序连续登记。记账时,必须按账户页次逐页逐行登记,不得隔页、跳行。如发生隔页、跳行现象,应在空页、空行处用红色墨水划对角线注销,或者注明“此页空白”或“此行空白”字样,并由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章。 (7)结出余额。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当在“借或贷”栏目内注明“借”或“贷”字样,以示余额的方向;对于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在“借或贷”栏内写“平”字,并在“余额”栏用“0”表示。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逐日结出余额。 (8)过次承前。每一账页登记完毕时,应当结出本页发生额合计及余额,在该账页最末一行“摘要”栏注明“转次页”或“过次页”,并将这一金额记入下一页第一行有关金额栏内,在该行“摘要”栏注明“承前页”,以保持账簿记录的连续性,便于对账和结账。 (9)不得刮擦涂改。如发生账簿记录错误,不得刮、擦、挖补或用退色药水更改字迹,而应采用规定的方法更正。 (二)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1.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日记账要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由出纳人员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进行登记相应的日记账。 日记账有三栏式的也有多栏式的,但是多栏式的一般很少使用。 三栏式日记账设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基本的金额栏目,一般将其分别称为收入、支出和结余三个基本栏目。在金额栏与摘要栏之间常常插入“对方科目”,例如,有收入现金100万,那么对应科目是“短期借款”或者“实收资本”,在账簿记录中可以明确的看出它们的对应关系。 除了三栏式日记账外还有多栏式日记账,它不是单独设一个对方科目栏,而是在收入栏和支出栏里对应的设置若干科目,分别进行汇总,比较直观。 三栏式日记账的格式见教材P36页的表1-12,多栏式日记账的格式见教材P37页的表1-13。 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道理相同,只不过银行存款日记账涉及一个账号问题,支票的号数栏目特别表明一下。 2.总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总分类账簿是按照总分类账户分类登记以提供总括会计信息的账簿。总分类账簿一般设置三栏式,为了保证安全要求设置订本式账簿。总分类账的记账依据和登记方法取决于企业采用的账务处理程序。既可能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也可能根据经过汇总的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等登记。(在账务处理程序中再说) 3.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明细账的格式有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和横线登记式(或称平行式)等多种,分别介绍如下: (1)三栏式明细分类账。债权、债务结算类账户通常设置三栏式明细账,没有必要再反映数量、金额、单价等信息。 (2)多栏式明细分类账。损益类、成本类科目通常设置多栏式明细账簿。 (3)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针对于财产物资如原材料、库存商品、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存货账户需要设置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因为管理要求反映财产物资的数量、单价、金额,在收、发、存下面每一个分别设置了数量栏、单价栏、金额栏。 (4)横线登记式明细分类账。这种明细账实际上也是一种多栏式明细账,其登记方法是采用横线登记,即将每一相关的业务登记在一行,从而可依据每一行各个栏目的登记是否齐全来判断该项业务的进展情况。 【一些法规的相关规定,相信大家都会遵守吧,呵呵】 三、对账和结账 (一) 对账 为了保证账簿所提供的会计资料正确、真实、可靠,会计人员在登记账簿时,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切不可马虎。记完账后,还应定期做好对账工作,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会计对账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这里提醒大家一点,每个分类下面的具体内容都有重复的文字,自己归纳一下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1、账证核对。账簿和记账凭证进行核对,甚至包括原始凭证。 2、账账核对。账簿之间的核对包括以下内容: (1)核对总分类账簿的记录。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和“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律,总分类账簿各账户的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之间存在对应的平衡关系,各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和贷方余额合计也存在平衡关系。通过这种等式和平衡关系,可以检查总账记录是否正确、完整。这项核对工作通常采用编制“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和余额对照表”(简称“试算平衡表”)来完成。“试算平衡表”的格式见教材P45页的表1-24。 (2)总分类账簿与所属明细分类账簿核对。总分类账各账户的期末余额应与其所属的各明细分类账的期末余额之和核对相符。 (3)总分类账簿与序时账簿核对。如前所述,我国企业、事业等单位必须设置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日记账必须每天与库存现金核对相符,银行存款日记账也必须定期与银行对账。在此基础上,还应检查现金总账和银行存款总账的期末余额,与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期末余额是否相符。 (4)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例如,会计部门有关实物资产的明细账与财产物资保管部门或使用部门的明细账定期核对,以检查其余额是否相符。核对的方法一般是由财产物资保管部门或使用部门定期编制收发结存汇总表报会计部门核对。 3、账实核对。 账实核对是指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之间的核对。账实核对的内容主要有: (1)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数额是否相符; (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是否相符; (3)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是否相符; (4)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是否相符等。 (二)结账 结账是一项将账簿记录定期结算清楚的账务工作。在一定时期结束时(如月末、季末或年末),为了编制会计报表,需要进行结账。结账的内容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结清各种损益类账户,并据以计算确定本期利润;二是结清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分别结出本期发生额合计和余额。 结账的方法:每月月末时,只需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之下通栏划单红线,每年年末时通栏划双红线。 四、错账查找与更正方法 (一)错账查找的方法 在记账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差错,产生错账(如重记、漏记、数字颠倒、数字错位、数字记错、科目记错、借贷方向记反等)。发现错账,通常是在月末结账时,出现错账,需要进行试算平衡,可能会出现试算不平衡的情况(所有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所有贷方发生额合计数,或者,所有借方余额的合计数≠所有贷方余额合计数)。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此时应及时找出差错,并予以更正。错账查找的方法主要有: 1.差数法。它是指按照错账的差数查找错账的方法。其表现形式是:借方金额遗漏,会使该金额在贷方超出;贷方金额遗漏,会使该金额在借方超出。对于这样的差错,可由会计人员通过回忆和与相关金额的记账核对来查找。例如:借方发生额的合计数和贷方发生额的合计数两者不等,借方发生额的合计数减贷方发生额的合计数差额为5000,回想本期的确发生过一笔5000的经济业务,检查是否有可能只记在借方了,没记在贷方,漏记了。 2.尾数法。所有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和贷方发生额的合计数的差额,看其尾数,乃至小数点以后的角或分的数字。对于发生的角、分的差错可以只查找小数部分,以提高查错的效率。例如:所有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和贷方发生额合计数,二者之间差额的尾数为5毛2,回忆本月发生的经济业务里,的确有一笔金额为53865.52,前面的数字忽略不考虑,只着重考虑5毛2,因为一个相同的角分出现在一月中多笔经济业务里的概率比较小,如果确实有这么一笔经济业务,检查这笔经济业务是不是只记在了借方,没记在贷方,从而检查出错误。 3.除2法。它是指以差数除以2来查找错账的方法。当某个借方金额错记入贷方(或相反)时,出现错账的差数表现为错误的2倍,将此差数用2去除,得出的商即是反向的金额。 【例】所有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和所有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合计数两者之间有差额,把差额进行回忆,如果没有这笔经济业务,则将这个数字除以二,5000/2=2500,所得结果再进行回忆,假如的确在本期发生过金额为2500的经济业务,那么2500可能是只记在了借方没记在贷方,应该记在贷方的也记在了借方,借方多记了。查找这笔经济业务的账务记录,是否都在两个科目的借方登记了,没在相应的贷方登记,从而找出错误。实际上,这种除2的方法,并不是先知道2500只记在了借方没记在贷方,而后才用除2法,进行的查找错误,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实际上是先有一个差额,用这个差额除以2试一试,在试的过程中,回忆起有这么一笔2500的经济业务,所以才进行进一步的查找它的记账凭证,查找它的账簿,甚至于查找它的原始凭证进行确认,是不是确实错在这里。 【例1-12】某会计人员记账时将应记入“库存商品——甲商品”科目借方的5000元误记入贷方。会计人员在查找该项错账时,在下列方法中,应采用的方法是( )。 A.除2法 B.除9法 C.差数法 D.尾数法 正确答案为A,将应记入“库存商品——甲商品”科目借方金额错记入贷方时,出现错账的差数表现为错误的2倍,因此,应采用除2法。 4.除9法。它是指以差数除以9来查找错数的方法。雷同于除2法,先有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和所有账户贷方发生额,如果两者不相等,用差数来回忆,认为没有这么一笔经济业务,那么拿这个数除2,如果还是没有想起一个相应的数字,那么再拿这个数除9得出数字,正好想起有这么一笔经济业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是把数写小了或者写大了。 除9法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 ①将数字写小,如4000写成400。②将数字写大,如400写成4000。③邻数颠倒。 如78写成87。 这种方法只限于月内错的笔数,在一笔或最多两笔这种情况下,如果错了很多笔,通过这种方法,也是查不出来的。 (二)错账更正方法 对于账簿记录中所发生的错误,应采用正确的方法予以更正。 1.划线更正法。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可以采用划线更正法。更正时,可在错误的文字或数字上划一条红线,在红线的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由记账及相关人员在更正处盖章,以明确责任。但应注意:更正时不得只划销错误数字,应将全部数字划销,并保持原有数字清晰可辨,以便审查。如,将3684.00元误记为6384.00元,应先在6384.00上划一条红线以示注销,然后在其上方空白处填写正确的数字,而不能只将前两位数字更正为“36”。 2.红字更正法。 把错误的凭证用红字填写,作为冲销,再登在账上,用红字来进行表示(如果没有红笔,那在数字上加个框,表示红字冲销),然后填写正确的会计分录,并且记录在账簿上。 这种方法用于凭证科目的使用错误,账簿登记错误。 有两种情况: 一是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的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有错误,从而引起记账错误。更正的方法是: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以示注销原记账凭证,然后用蓝字填写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并据以记账。 【例1-14】某企业生产车间生产产品直接耗用材料一批,价值500元。该企业会计分录误做为: 借:制造费用 5000 贷:原材料 5000
/
本文档为【[助理会计师]2008年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讲义1-7】,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