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攻克18号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布置调整施工难题

2010-10-29 41页 ppt 3MB 1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068433

暂无简介

举报
攻克18号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布置调整施工难题nullnullQC成果发布会 热 烈 祝 贺 胜利召开!null攻克18号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布置调整施工难题 null一. 小组概况二. 术语解释二. 术语解释 是一种使机车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道岔,可以充分发挥线路的通过能力。 null 在道岔上空,在两组接触悬挂相交处设置的限制器或限制管叫线岔。线岔的作用是,当一组接触悬挂的接触线被受电弓抬高时,另一组接触悬挂的接触线也能同时抬高,以使接触线不致发生刮弓现象。侧线接触...
攻克18号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布置调整施工难题
nullnullQC成果发布会 热 烈 祝 贺 胜利召开!null攻克18号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布置调整施工难题 null一. 小组概况二. 术语解释二. 术语解释 是一种使机车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道岔,可以充分发挥线路的通过能力。 null 在道岔上空,在两组接触悬挂相交处设置的限制器或限制管叫线岔。线岔的作用是,当一组接触悬挂的接触线被受电弓抬高时,另一组接触悬挂的接触线也能同时抬高,以使接触线不致发生刮弓现象。侧线接触线正线接触线限制管null 布置就是在道岔处,正线和侧线两组接触悬挂无相交点。无交叉线岔的优点是正线和侧线两组接触悬挂既不相交、不接触,也没有线岔设施,故既不会产生刮弓事故,也没有因线岔形成的硬点,提高了接触悬挂的弹性均匀性,从而保证在高速行车时,消除打弓、钻弓及刮弓的可能性。null三. 工程概况三. 工程概况某线段提速250km/h电气化改造工程是我国实现铁路和谐发展的战略工程,也是我国实现第六次大提速的关键工程,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既有电气化铁路改造商业运行250km/h的记录。该提速改造区段共计3个车站,正线道岔共26组,全部采用无交叉线岔布置方式。高质量的完成这26组无交叉线岔布置的安装调整施工,成为了我们的一个难题。四. 选题理由四. 选题理由2007.1.10送电开通,总工期40天 工期要求技术现状完成250km/h下18号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布置调整施工工艺在国内是首次,无先例 选择课题攻克18号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布置调整施工难题五. 现状调查 调查一: (1)国内现状: 国内99%采用交叉道岔布置形式,目前仅在广深铁路有过12号道岔处采用无交叉线岔的布置试验,无250km/h线路上18号可动心道岔处无交叉接触网布置施工先例。 (2)与广深线的技术区别:五. 现状调查2006年11月,小组对现状进行了调查:null调查二:对工程概况进行了调查: (1)工期--2006.11.30~2007.1.10,共40天;每天在0:30-3:30、9:30-11:30安排两次施工天窗,每天5小时。 (2)线路改造情况:与电气化改造同步,工程范围内正线道岔由原来的12号道岔换为18号可动心道岔。 (3)工期安排,留给线岔调整的时间只有16天(80小时)。六.设定目标 在15个封闭点(75小时)内完成26组接触网无交叉线岔的布置调整施工,一次竣工验收合格率100%。六.设定目标null七. 原因分析影响质量、进度的因素√ √ √ √ √ √ √ √ √ 各点接触线间距及null人少 不熟练 返工多八. 要因确认没有无交叉线岔施工经验(一)24012作业人员总数懂无交叉线岔施工人数要 因√nullnull不了解道岔尺寸(三)从站前取得客专线(06)-004的道岔平面图非 要 因nullnull无成熟的弹性吊弦计算软件(五)导致吊弦长度计算不准确 要 因√无法准确预制 反复调整时间长 硬点增多 影响受流null√null无测量定位器坡度的工具(七)可从市场及时采购非 要 因null施工垂直天窗少(八)建设单位采取了40天大停电方式,每天在0:30-3:30、9:30-11:30安排两次垂直天窗非 要 因通过合理利用、优化、提高效率,应该可以满足施工需要null与线下单位施工交叉进行 (九) 建设单位组织了由各业务站段、施工单位主要领导参加的施工协调小组非 要 因每天下午5:00协调施工null 通过以分析确定以下4个末端因素为要因: 各点接触线间距及高差无法准确无成熟吊弦计算软件交叉吊弦和辅助吊弦安装不准确没有无交叉线岔施工经验null九.制定对策null十.对策实施对策实施一:针对我单位职工无交叉线岔施工经验的弱点,我们QC小组与项目部领导在2006年12月15日-20日邀请集团公司技术专家、设计人员、德国技术专家对项目部及作业队技术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了4次施工技术知识培训。项目部技术人员结合现场实际和易出现问题的部位,通俗易懂的对作业人员进行了讲解,并在施工现场组织作业人员进行模拟练习。还专门找了一组道岔进行调整练习。十.对策实施null 检查 经过对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从之前的不会无交叉线岔调整,到实施中的不熟练,再到实施后期的熟悉,在现场施工时能够很顺利的完成道岔的调整工作,同时杜绝了反复调整,施工效率和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不熟练人数阶段null对策实施二 无交叉布置方式主要的优点就是正线高速通过时并不受侧线接触悬挂的影响,正线到侧线、侧线到正线时只在等高区过渡,这就要求精确给各点的接触线间距和高差。针对这一要求,我们QC小组利用CAD精确制图结合受电弓尺寸、道岔尺寸精确的确定了各点处无障碍通过的接触线间距及高差。nullQC小组成员在对各点高差进行检查 检查 根据QC小组成员绘制的各点高差、间距尺寸图和调整指导书,施工人员一次调整到位率大大提高,既提高了施工效率又保证了施工质量。null对策实施三全补偿弹性链形悬挂技术在我国还不成熟,特别是吊弦计算上,吊弦计算的准确度直接影响调整的效率和悬挂质量。针对无成熟计算软件这一要因,我们专门成立了软件开发小组,收集国内外此类计算的相关资料、并向各方专家请教,开发适合本工程的计算软件。null 检查 调整完毕后,利用激光测量仪对接触线高度进行了,合格率100%。 技术人员在进行导高测量null对策实施四 交叉吊弦和辅助吊弦的安装,关系到机车在正进侧、侧进正时能否顺利过渡。结合受电弓和道岔尺寸,经过计算并在CAD上摆放后我们规定:从岔前定位点开始,侧线接触线以自然弧垂降坡,在交叉吊弦前降至与正线导高相同;在股道间距600mm处安装交叉吊弦,交叉吊弦间距为150mm+两接触线的相对位移值。 检查 作业人员作业完毕后,QC小组成员都对交叉吊弦位置进行了检查,全部符合要求。 在随后进行的铁道部检测中,侧线80km/h顺利通过。null(一)在15个封闭点(75小时)内,完成了整个道岔无交叉布置方式的调整,在随后的冷滑、热滑、铁道部联合检测试验中,无不良反映,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且该项目从2007年2月以250km/h运行至今,没有接到因道岔引起的事故报告。(二)通过此次QC小组活动,掌握了大号道岔无交叉布置的施工技术,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为今后此类施工打下了坚实基础。(三)在经济方面,避免了因工序不合格造成的返工、浪费、反复调整等工作,为公司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十一、效果检查十二.化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QC小组把18号可动心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布置方式的调整工艺进行了整理、编制。联合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全电气化局集团公司推广。十二.标准化附:工艺简介附:工艺简介 施工工艺简述如下: (1)道岔定位柱的布置 岔前定位柱B(E)距理论岔心10~15m,岔后定位柱C(F)距理论岔心25~30m,B-C、E-F跨距不大于45m。 (2)道岔定位各点拉出值 见《无交叉线岔平面布置示意图》 (3)各支柱处腕臂抬高情况: A、D支柱--侧线腕臂比正线腕臂抬高300mm; B、C支柱――正线腕臂比侧线腕臂抬高300mm; E、F支柱――侧线腕臂比正线腕臂抬高300mm; (4)各点线间距: A(D)支柱――已出道岔区,腕臂计算按一般非绝缘转换柱处理。 B(E)支柱――正、侧线外轨间距相差150mm,计算远轨腕臂时,CX=邻轨限界+150mm。 C(F)支柱――正、侧线外轨间距相差1380mm,计算远轨腕臂时,CX=邻轨限界+1380mm。 如道岔已经到位,应按支柱实际位置的线间距进行腕臂计算。 null无交叉线岔平面布置示意图null (5)在B、C、E、F处正线、侧线接触线高差及距离要求: ①在B(E)道岔定位柱处,侧线(B2或E2)接触线高出正线(B1或E1)接触线120mm。 ②在C(F)道岔定位柱处,侧线接触线高出正线接触线50mm。 ③在C2(F2)点侧线接触线距正线线路中心线的距离不小于1245mm。null (6)C1(F1)处正线定位器坡度按定位器最佳工作状态的最小ANG1=14°调整,困难情况下不允许超过18°,定位器限位间隙应满足接触线动态抬升300 mm时限位的要求(L-1250定位器限位间隙为21.6mm,定位管角度ANG2=0°)。 (7)在C2(F2)点侧线弯刀定位器的直管部分的安装角度为不大于4°,定位底座底部距导线悬挂点高度不小于400mm,第一吊弦距定位点距离约9m,距C2定位点4m处在第一吊弦与定位点间增加辅助不悬挂吊弦。第一吊弦、交叉吊弦处导高与正线导高等高,误差-10mm/+20mm。 (8)侧线腕臂定位(即A2,B2,C2,D2,E2,F2腕臂)相对支柱的安装方向应在道岔开口侧。 (9)从B2(E2)点开始,侧线接触线以自然弧垂降坡,在交叉吊弦前降至与正线导高相同;在股道间距600mm处安装交叉吊弦,交叉吊弦间距为150mm+两接触线的相对位移值。 (10)吊弦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50 mm,吊弦应垂直安装,施工允 许偏差 为±20 mm 。吊弦应顺直,不应有松股现象。null (11)电连接线应顺直,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或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应预留满足温度变化的伸缩量,且不应有散股现象与线索连接面应涂电力复合脂。 (12)调整结束后用包络线检查尺进行检查,保证支持装置各部位均在包络线以外。 (13)模拟冷滑时,沿正侧线正反方向在岔区范围内各滑两遍,正线通过时,受电弓在正线、侧线等高区域外应不接触侧线接触线,进出侧线应转换平稳不得有脱钻弓及硬点现象。 (14)模拟冷滑时,在受电弓上示意出600半宽及1050半宽的始触区范围内,沿上述任何方向滑动时,始触区范围内的正侧线导线应在受电弓中心线的同侧。十三.总结及今后打算十三.总结及今后打算 在QC小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本次活动不但实现了预期目标,提高了施工质量,而且使公司掌握了一项先进施工工艺。使小组成员的创新意识、质量管理意识、参与意识、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的以QC小组活动为载体,解决高速铁路施工中遇到的问题。null祝大会圆满成功 谢 谢
/
本文档为【攻克18号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布置调整施工难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