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3.营养学基础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3.营养学基础

2010-10-30 39页 doc 510KB 8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6496

暂无简介

举报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3.营养学基础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 第三章营养学基础 第一节营养学概述 第一节 营养学概论 *​ 一 概念 *​ 1 营养:是指人体通过向外界摄取各种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新陈代谢,以维持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功能的生理学过程。 *​ 2 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极其改善措施的科学。具体的说是研究人体对食物的利用、代谢及科学的确定人体对营养素需要量的科学。 *​ 3 营养素:是指食物当中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有机和无机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以及膳食纤维。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3.营养学基础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 第三章营养学基础 第一节营养学概述 第一节 营养学概论 *​ 一 概念 *​ 1 营养:是指人体通过向外界摄取各种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新陈代谢,以维持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功能的生理学过程。 *​ 2 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极其改善措施的科学。具体的说是研究人体对食物的利用、代谢及科学的确定人体对营养素需要量的科学。 *​ 3 营养素:是指食物当中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有机和无机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以及膳食纤维。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摄入量较大,在体内经过氧化分解,产生一定的能量。 *​ 4基础营养学:主要研究人体的新陈代谢规律、不同营养素的生理功能、新陈代谢中营养素的相互关系和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量。 *​ 5应用营养学:主要是研究人体不同生理情况下的营养要求、特殊人群、特殊环境、不同疾病的营养支持。 *​ 6临床营养:即病人的营养; 公共营养: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的社会环境生活的人群营养状况及营养改善的方法和政策。 *​ 5营养密度是指食品中含有能够提供热量的营养素的单位含量。主要是指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三类。 *​ 6营养标签是指贴在食品上面标出产能营养素的种类和含量的标志。 *​ 7 平衡膳食:科学饮食的基本原则。是指四个方面的平衡:即氨基酸间的平衡、热能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各种营养素间的平衡以及酸碱平衡。 *​ 8.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是营养配餐中能量和主要营养素需要量的确定依据,是健康个体膳食摄入营养素的目标。包括四项内容: 平均需要量(EAR) 推荐摄入量(RNI)、 适宜摄入量(AI)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平均需要量(EAR) EAR可满足特定人群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这-摄入水平不能满足群体中另外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EAR 是制订 RNI 的基础。 推荐摄入量(RNI) 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 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长期摄入 RNI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RN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 适宜摄入量(AI) 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而不能计算 EAR,因而不能求得 RNI时,可设定 AI 来代替 RNI 。AI 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例如纯母乳喂养的足月产健康婴儿,从出生到 4~ 6个月,他们的营养素全部来自母乳。母乳中供给的营养素量就是他们的 AI 值。 A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UL 是平均每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似不致引起不利于健康的作用。当摄入量超过 UL而进一步增加时,损害健康的危险性随之增大。UL 并不是一个建议的摄入水平。“可耐受”指这一剂量在生物学上大体是可以耐受的,但并不表示可能是有益的,健康个体摄入量超过 RNI 或 AI是没有明确的益处的。 用于个体 用于群体 EAR 不应用于个体摄入量的 目标评价 用来设计群体中摄入不足可接受的低发生率 RNI 摄入量目标,日常摄入量 达到或高于此量时,发生不足的可能性很低 不应用来设计群体的摄入 量目标 AI 摄入量目标,日常摄入量达到或高于此量时,发生不足的可能性很低。由于没有健康群体摄入量发、的平均值,因此其可行度较低 设计人群的平均摄入量,平均日常摄入量达到或高于此量意味著摄入不足的发生率很低 UL 通常涉及的摄入量应低于该水平,避免过多摄入发生副作用的潜在危险 用来将过量摄入产生危害的人群比例最小化 二.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营养素 产能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 宏量营养素 脂类 蛋白质 非产能营养素 水 微量营养素 矿物质 维生素 膳食纤维 1营养素的功能: (1)人体代谢的物质基础,提供人体从事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2)构成人体结构的基本物质,参与组织细胞的构成、更新与修复。 (3)作为调节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维持人体物质代谢的动态平衡(能量、营养素、水盐平衡)及内环境的稳态(神经系统调节、酶调节、激素调节)。 2.营养是维持健康的基础 (1)维持人体组织的构成 (2)维持生理功能——首先要保证能量需要,其中基础代谢消耗的能量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3)维持心理健康 (4)预防疾病发生 3.营养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1)保证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心理发育 (2)满足各类特殊人群的营养需要 (3)增强特殊环境下人群免疫力、耐受力、适应性 (4)辅助各种疾病治疗 (5)预防营养素缺乏或过剩的疾病 三 营养学发展史 *​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世称医学之父 *​ 古代“膳食指南”始于我国。西汉时期完成的《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在元代太医出版了《饮食正要》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本营养膳食的著作。 *​ 现代营养学在美国最早被认可:1934年美国营养学会成立。 世界卫生组织经研究提示人们:影响个人健康和寿命有四大因素:生物学基础占15%(遗传和心理);环境因素占17%(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保健设施占8%(卫生服务的范围、内容与质量 );生活方式占60%。(生活习惯和行为 ) 健康生活方式四要素:适当的运动;充足的体息;乐观的心态;均衡的营养 第二节能量及宏量营养素 一.能量 1.能量来源 (1)产能营养素 (2)食物的卡价 *​ 1克碳水化合物产热4kcal(16.81kJ) *​ 1克脂肪产热9kcal(37.56kJ) *​ 1克蛋白质产热4kcal(16.74kJ) (3)分配比:蛋白质10%~20% 脂肪20%~30% 碳水化合物55%~65% 2.能量的单位和换算关系:能量的单位 :千卡(Kcal ) 、千焦 (KJ) 换算关系: 1千卡=4.184千焦(KJ)。 3.能量消耗 成人的能量消耗主要用于维持基础代谢、体力活动和食物热效应;儿童、青少年则应包括生长发育的能量需要。 *​ 维持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热效应+大脑活动加剧 60%-70% 15%-30% 6%-7% 3%-4% (1)基础代谢是人体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即人体在恒温条件下(18~25℃)空腹,静卧,清醒状态时,维持呼吸,循环,体温和细胞功能所需要的能量。 1)测量方法: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BMR),以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所发散的热量表示。基础代谢率的计算方法 体表面积(平方米)=0.00659×身高(厘米)+0.0126 ×体重-0.1603 基础代谢能量消耗=基础代谢率×体表面积(平方米) × 24小时 由此可见:基础代谢率(BMR)高,能量消耗大,反之,能量消耗少。 中国人正常基础代谢率平均值 单位kJ/(m*m*h)(黄色以千卡计) 年龄 11~15 16~17 18~19 20~30 31~40 41~50 51以上 男 195.5 193.4 166.2 157.8 158.7 154.1 149.1 46.7 46.2 39.7 37.7 37.9 36.8 36.6 女 172.5 181.7 154.1 146.5 146.4 142.4 138.6 41.2 43.4 36.8 35.0 35.0 34.0 33.1 2)​ 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 ​ 体形:体内瘦体组织是代谢的活跃组织,体脂是惰性组织,瘦高的人基础代谢高于矮胖的人; ​ 年龄:婴儿生长发育快,基础代谢率高,年龄增长,基础代谢率下降。 ​ 性别:女性的瘦体组织少于男性,故女性基础代谢率低于男性,孕期因合成新组织,基础代谢率增加 ​ 内分泌:许多激素对细胞代谢起调节作用。当腺体(甲状腺、肾上腺)分泌异常时,可以影响基础代谢率:使基础代谢增加的有—甲亢,嗜铬细胞瘤、发热、妊娠。使基础代谢降低的有—营养不良,严重水肿、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 ​ 气温:严寒季节基础代谢高于温热季节。寒冷地区居民比温带地区居民高10% (2)劳动消耗:中等强度劳动其氧耗量是基础代谢的4~5倍;较强劳动是基础代谢的7~8倍;极强劳动是基础代谢的14~15倍。 (3)食物的热效应(TEF) ​ 人体的代谢因进食而引起额外的热能消耗这一现象称之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DA),它与进食的总热量无关,而与食物的种类有关,碳水化合物与脂肪对代谢的影响较小,碳水化合物只增加基础代谢的5%~6%。脂肪增加4%~5%,持续时间1小时左右。但进食蛋白质对代谢的影响较大,可达基础代谢的30%。持续时间也长,有的可达10~12小时。三者混合进食可达到10%。此外,食物的热效应与进食量和进食频率也有关,吃的越多,消耗也越多,吃的快比吃得慢的人食物热效应高。 ​ 食物热效应只能增加体热的外散,而不能增加可利用的能量。它对于人体是一种损耗而不是一种效益。为了保存体内的营养储备,进食时必须考虑食物热效应额外消耗的能量,使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保持平衡。 (4)生长发育及孕妇、乳母对能量的需求 ​ 儿童和孕妇所消耗的能量还包括生长发育的能量。新生儿按千克体重与成人比较,其能量消耗多2~3倍,3~6个月的婴儿,每天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占摄入热能的15%~23%。此外,体内每增加1克新组织,约需要4.78千卡能量。 ​ 此外能量消耗还受情绪和精神状态的影响。 4.能量需要量 *​ 能量需要量=BMR(基础代谢率) ×PAL(体力活动水平) 例:一名30岁的女性(56kg)BMR为1316kcal(8.7ω+829) 查表,设PAL为1.8, 能量需要量=1316×1.8=2368kcal *​ 按体重计算BMR的公式 注:ω=体重(kg) 年龄 男 女 Kcal/日 MJ/日 Kcal/日 MJ/日 0~ 60.9ω-54 0.2550ω-0.226 61.0ω-51 0.2550ω-0.214 3~ 22.7ω+495 0.0949ω+2.07 22.5ω+499 0.9410ω+2.09 10~ 17.5ω+651 0.0732ω+2.72 12.2ω+746 0.0510ω+3.12 18~ 15.3ω+679 0.0640ω+2.84 14.7ω+496 0.0615ω+2.08 30~ 11.6ω+879 0.0485ω+3.67 8.7ω+829 0.0364ω+3.47 ​ 表23:不同活动强度PAL值 活动强度 PAL值(体力活动水平) 轻 1.0~2.5 中 2.6~3.9 重 >4.0 5.能量的食物来源 二.蛋白质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及氮折算成蛋白质的折算系数 1.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2. 氮折算成蛋白质的折算系数 大多数蛋白质的氮含量相当接近,平均16%。因此在任何生物样品中,每克氮相当于6.25g蛋白质(100/16),其折算系数6.25 (二)氨基酸 1.氨基酸的分类 必需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 、组氨酸 (幼儿必需氨基酸) 半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酪氨酸长期缺乏可能引起生理功能障碍,而列为“半必需氨基酸”,因为它们在体内虽能合成,但其合成原料是必需氨基酸. (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可分别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转变而成) 非必须氨基酸--胱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酰酸、谷光酰胺、甘氨酸、精氨酸、丙氨酸 2.氨基酸模式及限制氨基酸 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称为氨基酸模式 。食物蛋白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越接近,越能被机体充分的利用,营养价值相对越高。当食物中任何一种必需氨基酸缺乏或过量,可造成体内氨基酸的不平衡,使氨基酸不能利用,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在饮食中提倡食物多样化,将多种食物混合食用。使必需氨基酸互相补充。 几种食物蛋白质和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 氨基酸 鸡蛋 牛奶 牛肉 大豆 面粉 大米 人体 异亮氨酸 3.2 3.4 4.4 4.3 3.8 4.0 4.0 亮氨酸 5.1 6.8 6.8 5.7 6.4 6.3 7.0 赖氨酸 4.1 5.6 7.2 4.9 1.8 2.3 5.5 蛋氨酸+ 半胱氨酸 3.4 2.4 3.2 1.2 2.8 2.8 2.3 苯丙氨酸+ 酪氨酸 5.5 7.3 6.2 3.2 7.2 7.2 3.8 苏氨酸 2.8 3.1 3.6 2.8 2.5 2.5 2.0 缬氨酸 3.9 4.6 4.6 3.2 3.8 3.8 4.8 色氨酸 1.0 1.0 1.0 1.0 1.0 1.0 1.0 *​ 限制氨基酸 :动植物蛋白中缺少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从而影响其营养价值,这种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缺乏最多的一种称为第一限制氨基酸。 动物蛋白质中的蛋、奶、肉、鱼等以及大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必需氨基酸需要量模式较接近,所含的必须氨基酸在体内的利用率较高,故称优质蛋白质。 3.蛋白质的分类——在营养学上常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分类。有完全蛋白质、半完全蛋白质、不完全蛋白质(依照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比例及是否促进生长发育来划分) 完全蛋白质 半完全蛋白质 不完全蛋白质 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促进生长发育 种类齐全,但数量不足,比例不当,可维持生命 种类不全,不能促进生长发育,不能维持生命 4.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1)蛋白质的消化 胃内消化蛋白质的主要是胃蛋白酶,其对乳中的酪蛋白有凝乳作用,对婴儿较为重要,因为乳液凝成乳块后再胃中停留时间延长,有利于充分消化。 小肠是蛋白质消化的主要部位。蛋白质在小肠内的消化主要依赖于胰腺分泌的各种蛋白酶可分为内肽酶(水解肽键)和外肽酶(肽链末端氨基酸逐个水解) (2)蛋白质的吸收 (3)蛋白质的分解(脱氨及作用为主)与合成 进食正常饮食的健康人每日从尿中排出氮约12g,一般情况下摄入与排出成正比。但不摄入或禁食一切食物,每日也随尿排氮2-4g。证明蛋白质不断在体内分解成含氮废物并随尿排出体外。 (4)氮平衡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 *​ 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指氮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的关系 *​ 氮平衡的检测常用于蛋白质代谢,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和蛋白质需要量研究。 *​ 氮平衡=摄入氮-(尿氮+粪氮+皮肤氮) B=I-(U+F+S) *​ 健康成人应维持零氮平衡,富余5% *​ 孕妇、儿童、恢复期病人、运动员应保证适当正氮平衡。 *​ 摄入氮<排出氮为负氮平衡,人在饥饿、疾病及老年是一般处于该状态,但应尽量避免 (五)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构造人的身体:是肌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组织更新和修补的主要原料。人体的每个组织:毛发、皮肤、肌肉、骨骼、内脏、大脑、血液、神经、内分泌等都是由蛋白质组成,所以说饮食造就人本身。蛋白质对人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2、修补人体组织:人的细胞处于永不停息的衰老、死亡、新生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例如年轻人的表皮28天更新一次,而胃黏膜两三天就要全部更新。所以一个人如果蛋白质的摄入、吸收、利用都很好,那么皮肤就是光泽而又有弹性的。反之,人则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组织受损后,包括外伤,不能得到及时和高质量的修补,便会加速机体衰退。 *​ 胶原蛋白:占身体蛋白质的1/3,生成结缔组织,构成身体骨架。如骨骼、血管、韧带等,决定了皮肤的弹性,保护大脑(在大脑脑细胞中,很大一部分是胶原细胞,并且形成血脑屏障保护大脑) 3、维持肌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各类物质在体内的输送。 *​ 载体蛋白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 可以在体内运载各种物质。比如血红蛋白—输送氧(红血球更新速率250万/秒)、脂蛋白—输送脂肪、细胞膜上的受体还有转运蛋白等。 *​ 白蛋白:维持机体内的渗透压的平衡及体液平衡。 *​ 免疫细胞和免疫蛋白:有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干扰素等。七天更新一次。当蛋白质充足时,这个部队就很强,在需要时,数小时内可以增加100倍。 4、构成人体必需的催化和调节功能的各种酶。 5、激素的主要原料,调节体内各器官的生理活性。 6、构成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五羟色氨等。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味觉、视觉和记忆。 7、提供热能 (六)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 (1)食物蛋白质的含量 (2)蛋白质的消化率—指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蛋白质占摄入蛋白质的百分数,反应食物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和吸收程度的一项指标。一般采用动物或人体实验测定,根据是否考虑内源粪代谢氮因素,可分为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两种方法。 1)蛋白质表观消化率 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摄入氮-粪氮/摄入氮 *100% 2)蛋白质真消化率 蛋白质真消化率(%)=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摄入氮 *100% (3)蛋白质利用率 *​  蛋白质利用率是食物蛋白质营养评价常用的生物学方法。指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后,在体内被利用的程度。其高低主要取决于食物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值 。常用两种方法: 1)蛋白质功效比值(PER)--以体重增加为基础的测定方法,指实验期内动物平均每摄入1g蛋白质时所增加的体重克数,反映蛋白质被利用于生长的效率 PER=实验期内动物体重增加量(g)/实验期内蛋白质摄入量(g) 由于同一种食物蛋白质在不同的实验室所测得的PER值重复性常不佳,为了便于比较,通常设酪蛋白(参考蛋白质)对照组,即以酪蛋白的PER为2.5,并将酪蛋白对照组PER值换算为2.5,然后校正被侧蛋白质(实验组)PER 被侧蛋白质PER=实验组蛋白质功效比值/对照组蛋白质功效比值 *2.5 几种常见食物蛋白质功效比值:全鸡蛋3.92、牛奶3.09、鱼4.55、牛肉2.3、大豆2.32、精制面粉0.6、大米2.16 2)生物价(BV)--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一项指标。生物价越高,说明蛋白质被机体利用率越高,即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越高。 BV=储留氮/吸收氮 *100 储留氮=吸收氮-(尿氮-尿内源氮) 吸收氮=摄入氮-(粪氮-粪内源氮) 尿内源氮是指机体没有摄入蛋白质时尿中所含的氮,主要来自组织蛋白的分解。 ​ 表:常见食物蛋白质的生物价 食物名称 生物价 食物名称 生物价 食物名称 生物价 鸡蛋黄 96 大米 77 白菜 76 鸡蛋 94 小麦 67 红薯 72 脱脂牛奶 85 熟大豆 64 扁豆 72 鱼 83 玉米 60 花生 59 鸡蛋白 83 生大豆 57 蚕豆 58 牛肉 76 小米 57 马铃薯 67 猪肉 74 白面粉 52     3)氨基酸评分(AAS)(蛋白质化学分) AAS =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或氨基酸含量(mg)/参考蛋白质每克氮或氨基酸含量(mg)*100 例 *​ 1g某谷类蛋白质含 *​ 赖氨酸 *​ 苏氯酸 *​ 色氨酸 *​  23mg *​ 25mg *​  13mg *​ 1g参考蛋白质含 *​ 58mg *​ 34mg *​ 11mg *​ 比值 *​ 0.4 *​ 0.74 *​ 1.2 ♀赖氨酸比值最低,为0.4,故赖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评40分。 *​ 例 1克某谷类蛋白质中的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含量分别为23mg,25mg,13mg,参考蛋白中这三种氨基酸含量分别为58,34,11 *​ 赖氨酸AAS=23/58×100=0.4×100=40 *​ 苏氨酸AAS=25/34×100=7.35×100=73.5 *​ 色氨酸AAS=13/11×100=1.18×100=118 首先将被测食物蛋白中必需氨基酸与参考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进行比较,比值最低者为限制氨基酸。由于限制氨基酸的存在使食物蛋白质的利用受到限制。被测食物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与参考蛋白质中同种必须氨基酸的比值即为该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分。 该评价方法简单但未考虑食物蛋白质的消化率,即经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评分: 经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评分(PDCASS)=氨基酸评分*真消化率 (七)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 通过食物的互相搭配,取长补短,来使其氨基酸模式接近人体需要,提高其营养价值。这种食物搭配的效果叫做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 利用蛋白质互补作用提高蛋白质生理价值; 例:玉米、小米、大豆单独食用时,其生物价分别为60,57,64,如按40%、40%、20%的比例混合食用,生物价可提高到73.玉米赖氨酸含量低蛋氨酸高,而大豆蛋氨酸低赖氨酸高,混合食用两者可互相补充 表 几种食物混合后蛋白质氨基酸分 蛋白质来源 蛋白质氨基酸含量% 氨基酸分 (限制氨基酸) 赖氨酸 含硫氨基酸 苏氨酸 色氨酸 WHO标准 5.5 3.5 4.0 1.0 100 谷类 2.4 3.8 3.0 1.1 44(赖氨酸) 豆类 7.2 2.4 4.2 1.4 68(含硫氨基酸) 奶粉 8.0 2.9 3.7 1.3 83(含硫氨基酸) 混合食用 5.1 3.2 3.5 1.2 88(苏氨酸) 1.​ 为充分发挥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调配膳食时,遵循原则: 1)食物的生物种属越远越好; 2)搭配种类越多越好; 3)食用时间越近越好,最好同时食用(因为单个氨基酸在血液中停留的时间约4小时,然后到达组织器官,再合成组织器官的蛋白质,而合成组织器官蛋白质的氨基酸必须同时到达才能发挥互补作用,合成组织器官蛋白质。 2.合理加工烹调提高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 *​ 例如:大豆:整粒消化率仅为60%.豆浆、豆腐消化率为90%. (八)蛋白质推荐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1)蛋白质推荐摄入量 *​ 理论上成人30g/日 pro摄入量可满足零氨平衡 *​ 综合因素考虑,成人按0.8g/kg·日(动物性pro为主);1.16g/kg·日(植物性pro为主) *​ 按能量供应比例计:10%-15 *​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量   轻体力 中体力 重体力 男 75g 80g 90g 女 65g 70g 80g 2)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 *​ 一般要求优质蛋白应占膳食蛋白质数量的30%~50% *​ 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g/100g) 食物名称 蛋白质 食物名称 蛋白质 食物名称 蛋白质 猪瘦肉 21.3 黄鱼 20.2 大米 8.0 牛瘦肉 19.8 带鱼 21.2 小麦粉 10.9 羊瘦肉 17.1 鲤鱼 18.2 玉米面 9.2 鸡肉 19.1 鲢鱼 17.4 黄豆 35.6 鸡腿 17.2 对虾 16.5 豆腐 11.0 鸭肉 17.3 海蟹 12.2 红小豆 20.1 猪肝 22.7 海带(鲜) 4.0 绿豆 20.6 猪腰 15.2 紫菜 28.2 花生 26.6 牛肚 12.1 牛奶 3.0 香菇 20.1 鸡蛋 13.3 酸奶 3.1 木耳 12.4 (九)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 (1)膳食蛋白质摄入量 *​ (2)身体测量:体重、身高、上臂围、上臂肌围、上臂肌面积、胸围以及生长发育指数 *​ (3)生化检验--血液蛋白和尿液相关指标 *​  反映蛋白质在人体内营养状况的指标有 血清白蛋白(正常值35-55g/L), 血清前白蛋白(200-500mg/L)、 血清运铁蛋白(正常值2-4.0 g/L), 纤维结合蛋白(200~280mg/L), 视黄醇结合蛋白(40~70μg/L)。 *​  血清白蛋白全部是由肝脏合成的。如血清白蛋白下降,即说明蛋白质在肝脏的合成出现了问题,说明肝脏功能受损。肝细胞的损伤程度也和血中运铁蛋白的含量密切相关,肝细胞损害越重,运铁蛋白值越低,故运铁蛋白可作为检测病毒性肝炎病情轻重的辅助指标。 *​ 蛋白质缺乏 *​ 消化系统最先受影响,肠消化酶活力下降,腹泻、肝大、肝功能减退。 *​ 肌肉萎缩、消瘦、浮肿。 *​ 皮炎、毛发干枯无光泽,易脱落。 *​ 精神和体力减退,易疲劳。 *​ 免疫力降低,抵抗力差,细菌感染的发病率增加 *​ 伤口愈合减缓,心率减慢,血压降低,易患贫血等。 (十)蛋白质的过多与缺乏 *​  蛋白质过多--过多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质摄入过多,会伴随较多的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一般情况下,人体不储存蛋白质,故必须将多余的蛋白质脱氨分解,氨则由尿排除体外。这以过程需要大量的水分,从而增加了肾脏的负担;过多的蛋白质的摄入,也会造成含硫氨基酸摄入过多,这样可加速骨骼中钙的丢失,易产生骨质疏松。蛋白质的酸性代谢物会增加肝,肾的负担,造成肝和肾的肥大并容易疲劳。大量的蛋白质会导致机体脱水,脱钙,痛风。高蛋白对水和矿物质代谢不利,有可能引起秘尿系统结石和便秘。 *​  蛋白质-热能缺乏症(Protein energy Malnutrition, PEM) 发生原因:1、原发性:经济、政治、宗教、风俗、习惯、灾荒、战争等造成食物缺乏。 2、继发性:(1)摄入减少(2)消化吸收障碍(3)需要量增加(4)消耗增加(5)合成障碍(6)排出增多 蛋白质热能缺乏症特别好发于儿童,其次是孕妇和乳母,临床上的PEM多见于严重的烧伤病人、肿瘤病人、消化道病人和肝、肾病人。 在儿童,PEM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干瘦型、水肿型和混合型。 *​  1干瘦型蛋白质--热能缺乏症 (1)发生原因:热能缺乏为主。 (2)好发年龄:1 岁以内。 (3)头发:干枯无光泽, 易折断。 (4)颜面:干枯无肉,Monkey face 。 (5) 皮下:无水肿。 (6) 食欲:亢进、易饥饿。 (7) 血清蛋白质:不降低或略有下降。 *​  2、水肿型PEM (1)发生原因:蛋白质缺乏为主。 (2)好发年龄:1~3岁。 (3)头发:颜色改变、易脱落。 (4)颜面:Moon face。 (5)全身:水肿,体重增加,腹壁柔软凸出。 (6)皮肤:皮疹、感染、破溃、结痂。 (7)皮下:严重水肿。 (8)食欲:差,表情痛苦,难喂养。 (9)血清蛋白:严重下降。 *​  3.混合型 无论哪种PEM,都有不同程度的生长发育障碍,患儿的身高低于正常儿童,且免疫力低下,经常患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病。混合型蛋白质热能缺乏症时蛋白质和热能均严重缺乏的结果,兼具有干瘦性和水肿型的表现,体重略有下降或不下降。 三 脂类 --脂肪和类脂的总称,其共同特点是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 1.脂类的组成及分类 (1)脂肪——包括脂和油。常温时呈固体状态称脂,呈液体状态叫油。 (2)脂肪酸——构成甘油三酯的基本单位 ​ 按脂肪酸碳链长度分为长链脂肪酸(含14个碳以上)、中链脂肪酸(含8~12碳)、短链脂肪酸(含2~6碳) ​ 按照碳链中碳原子间双键的数目分类:单不饱和脂肪酸(含1 个—C=C—双键,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含1 个以上—C=C—, PUFA),饱和脂肪酸(不含—C=C—双键, SFA) ​ 按照脂肪酸空间结构分类分为:顺式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顺式不饱和脂肪酸室温下是液态如植物油,反式键形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室温下是固态。反式脂肪酸来源于天然食物和人工加氢. *​ 按不饱和脂肪酸其第一个双键位置分类:脂肪酸分子上的碳原子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定位,有两种系统: *​ △编号系统:从羧基碳原子算起, *​ n或ω编号系统:从离羧基最远的甲基端碳原子算起,分为n-3系,n-6系,n-7系,n-9系,亚油酸—n-6系列,d-亚麻酸—n-3系列。 ​ 脂肪由脂肪酸构成,脂肪酸的分类 按其碳链长度分 长链脂肪酸 中链脂肪酸 短链脂肪酸 含14碳 含8-12碳 含2-6碳 按其饱和程度分 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酸 多不饱和酸 碳链不含双键 1个不饱和双键 2个以上双键 按其空间结构分 顺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 两H原子在碳链同侧 两H原子在碳链不同侧 ​ 脂肪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组成,故称甘油三脂,占脂类的95% 2.类脂——主要有磷脂、糖脂、类固醇等 ㈡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1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膳食脂肪进入口腔消化就开始,唾液腺分泌的脂肪酶可水解部分脂肪,但这种消化能力很弱,婴儿口腔中的脂肪酶可有效的分解奶中短链和中链脂肪酸。脂肪的消化在胃里也有限,胃液中虽然含有少量的脂肪酶,但成人胃液酸度很强,0.9-1.5不适于脂肪酶的作用,婴儿胃液的PH值是5左右,奶中脂肪已经乳化,故脂肪在婴儿的胃里可消化一部分。脂肪主要消化场所是小肠。 ​  胆汁中的胆盐(胆汁的成分有:胆盐,胆色素、胆固醇、脂肪酸、卵磷脂)是强有力的乳化剂,把脂肪分散为细小的脂肪微粒,有利于和胰液中的脂肪酶充分接触。胰液中的胰脂肪酶能将部分脂肪完全水解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但有一半的脂肪仅能局部水解为甘油二酯或甘油一酯.脂肪水解后的小分子物质很容易被小肠吸收直接进入血液,甘油单酯和长链脂肪酸被吸收后先在小肠细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并和磷脂,胆固醇以及蛋白质形成乳糜微粒,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 2.类脂的消化吸收: 磷脂的消化吸收与甘油甘油三酯相似。胆固醇则可直接被吸收,如果食物中的胆固醇与其它脂类呈结合状态,则先被水解为游离的胆固醇再被吸收。 ㈢.脂肪的生理功能 1.脂肪 ​  供给能量 ; ​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 ​  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 ; ​  增加饱腹感提供必需脂肪酸; ​  提高膳食感官性状,使膳食增味添香。 2.类脂 ​ 类脂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构成一些重要生理物质。例如:磷脂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脂蛋白是细胞膜和亚细胞膜里的重要成分,对维持膜的通透性有重要的作用;鞘磷脂是神经鞘的重要成分,可保持神经鞘的绝缘性;脑磷脂大量存在于脑白质,参与神经冲动的传导;胆固醇是所有体细胞的构成成分,并大量存在于神经组织;胆固醇还是胆酸,7-脱氢胆固醇和维生素D3、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生理活性物质和激素的前体物质。 3.必需脂肪酸(EFA) ​ 血清中甘油三脂与胆固醇的升高被认为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但不饱和脂肪酸及磷脂等却有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膳食中的脂肪酸对肿瘤的发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 ​ 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EFA)。现认为人体的EFA是亚油酸和a-亚麻酸两种。<花生四烯酸广泛存在于动物的组织中 ,在植物种很少> ​ ω-3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是大脑和脑神经的重要营养成份,摄入不足将影响记忆力和思维力,对婴幼儿将影响智力发育,对老年人将产生老年痴呆症。 ​ 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 生理功能:1)构成线粒体和细胞膜的重要成分(EFA缺乏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强,毛细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增高,皮肤出现水代谢紊乱,出现湿疹样病变) 2)​ 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 3)​ 参与胆固醇代谢(若正常代谢受阻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4)​ 参与精子形成 5)​ 维护视力, d-亚麻酸缺乏,引起光感受器细胞受损 6)​ 脂肪具有供能、饱腹、溶媒、添香作用;皮下脂肪有助御寒,器官周围脂肪能固定保护脏 7)​ 类脂也构成身体组织,是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 4.脂肪参考摄入量及脂类食物来源 (1)膳食脂肪适宜摄入量 *​ 中国成人膳食脂肪AI及供能比 脂肪供能 SFA MUFA PUFA n-6:n-3 胆固醇 20-30 % <10 % 10 % 10 % (4-6):1 <300mg SFA 饱和脂肪酸 MUFA单饱和脂肪酸 PUFA多饱和脂肪酸 (2)脂类的食物来源 ​ 表3:含脂肪丰富的食物(g/100g) 食物名称 猪油 黄油 猪肉(五花) 猪肉(里脊) 牛肉(五花) 羊肉(后腿) 猪肝 植物油 鸡蛋 牛奶 北京填鸭 鸡 核桃 松仁 葵花籽 花生 芝麻 黄豆 腐竹 豆腐(北) 白豆腐干 豆浆 脂肪 87.6 89.9 30.9 10.5 6.3 4.0 5.7 100 9.1 2.9 41.3 9.6 65.6 58.5 52.8 51.9 48.0 19.0 26.2 4.6 7.1 1.0 脂肪的食物来源:植物油、坚果、动物性食物。必需脂肪的最后食物来源是植物油类,要求其不低于总脂肪摄入量的50% *​ 胆固醇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还可在体内组织合成,人体每天可合成1-1.2g胆固醇,肝脏合成量占80% *​ 富含胆固醇的食物(mg/100g) 食物名称 胆固醇 食物名称 胆固醇 食物名称 胆固醇 猪脑 2591 咸鸭蛋黄 2110 鸡蛋黄 1510 松花蛋黄 1132 鱿鱼(干) 871 咸鸭蛋 647 松花鸭蛋 608 鸡蛋 585 鹌鹑蛋 515 鸡肝 476 鲜蟹黄 466 鲫鱼子 460 猪肾 354 鸭肝 341 黄油 295 猪肺 290 猪肝 288 鹅肝 285 河蟹 267 墨鱼 226 对虾 193 奶油 168 猪肚 165 鸡腿 162 奶油蛋糕 161 猪舌 158 青虾 158 四 碳水化合物(化学本质多羟醛或多羟酮) 1.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  碳水化合物也称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化合物。根据FAO和WHO最新,碳水化合物根据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分为糖、寡糖和多糖。碳水化合物分类:按糖分子聚合度 糖(1-2) 单糖 葡萄糖、半乳糖、果糖 双糖 蔗糖、乳糖、麦芽糖、海藻糖 糖醇 山梨醇、甘露醇 寡糖(3-9) 异麦芽低聚寡糖 麦芽糊精 其它寡糖 棉子糖、水苏糖、低聚果糖 多糖(≥10) 淀粉 直链与支链淀粉、变性淀粉 非淀粉多糖 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亲水胶质物 2.​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1)​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2)​ 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主要在小肠的空肠,吸收完全在小肠,以单糖形式被吸收) 一)可以消化利用的碳水化合物 1、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等 2、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 3、多糖:淀粉、糖原、糊精 二)不能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 1、寡糖(低聚糖):蜜三糖、水苏糖、棉籽糖等 2、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等 3.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  储存和提供能量,供能55%-65%,是N系统和心肌的主要能源,糖原1/3储存于肝脏 *​  构成组织及重要生命物质 *​  节约蛋白质 *​  防止产生酮血症和酮尿症 *​  解毒作用,其代谢生成的葡萄糖醛能与体内有害物质结合,减轻或消除毒性 *​  非淀粉多糖能增强肠道功能→刺激肠道益生菌群增殖→提高人体消化系统功能 4.碳水化合物的膳食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1)​ 膳食参考摄入量(55%~65%) (2)​ 食物来源(谷类、豆类、薯类) 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物(g/100g) 食物名称 稻米 富强粉 荞麦面 小米 黑米 玉米 绿豆 红小豆 蚕豆 黄豆 绵白糖 蜂蜜 甘薯 马铃薯 山药 莲子(干) 鲜板栗 炒花生仁 炒葵花籽 碳水化合物 78.6 75.8 74.8 71.9 70.4 67.5 60.2 59.6 57.1 19.5 98.6 80.2 28.2 19.4 15.3 13.9 58.9 44.4 21.2 5. 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 GI,简称血糖指数) ​ 指分别摄入某种食物与等量葡萄糖2小时后血浆葡萄糖面积之比。以百分比表示,是用以衡量某种(组)食物对血糖浓度影响的一个指标,具有重大实际意义。 ​ GI高的食物-消化快-吸收完全-迅速进入血液血糖↑(峰值)-释放快 ​ 表示某种食物升高血糖效应与标准食品(通常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效应之比,指的是人体食用一定食物后会引起多大的血糖反应。用途在于指导糖尿病患者选择食物 ;适当控制体重 ; ​ 当血糖生成指数在55以下时, 可认为该食物为低GI食物; 当血糖生成指数在55~75之间时,该食物为中等GI食物; 当血糖生成指数在75以上时,该食物为高GI食物。 常见糖类GI 糖类 GI 糖类 GI 麦芽糖 105.0±5.7 蔗糖 65.0±6.3 葡萄糖 100 巧克力 49.0±8.0 绵白糖 83.8±12.1 乳糖 46.0±3.2 蜂蜜 73.5±13.3 果糖 23.0±4.6 ​ 常见食物GI 食物名称 GI 食物名称 GI 食物名称 GI 馒头 88.1 熟甘薯 76.7 西瓜 72.0 面包 87.9 南瓜 75.0 菠萝 66.0 大米饭 83.2 胡萝卜 71.0 香蕉 52.0 面条 81.6 熟土豆 66.4 猕猴桃 52.0 烙饼 79.6 荞麦 54.0 葡萄 43.0 玉米片 78.5 甘薯 54.0 柑 43.0 油条 74.9 山药 51.0 梨 36.0 小米 71.0 扁豆 38.0 苹果 36.0 玉米粉 68.0 绿豆 27.2 鲜桃 28.0 大麦粉 66.0 四季豆 27.0 柚子 25.0 荞麦面条 59.3 花生 14.0 闲趣饼干 47.1 苕粉 34.5 酸奶 48.0 可乐 40.3 大豆 18.0 牛奶 27.6 藕粉 32.6 第三节矿物质 ​ 每日膳食需要量都在100mg以上,常量元素——Na Mg Ca K P Cl 。体内的元素其含量小于体重0.01%者为微量元素。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八种微量元素:铁/锌/碘/硒/铜/钼/铬/钴。 *​ 矿物质还有特殊功能: 1)构成机体组织 *​ 钙.磷.镁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份 *​ 磷.硫是构成某些蛋白质的成份 2)​ 钠.钾.氯与蛋白质共同维持组织渗透压 3)​ 硫.磷.氯酸性离子与钙.镁.钾.钠等碱性离子适当配合是维持N、肌肉兴奋性和细胞的通透性的必要条件。 4)​ 构成体内生理活性物质:血红蛋白中的铁;甲状腺素中的碘;超氧化物酶中的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中的硒。 5)​ 构成酶系统的活化剂。(锌:生命之花)钙有激活凝血酶元→凝血酶的作用 6)​ 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如钾、钠、氯离子和蛋白质的缓冲作用 一 常量元素 1.Ca--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成人体内钙总量约为1.2kg,约占体重的2%。其中99%贮存在骨骼和牙齿中,仅1%左右分布在细胞外液,即血液和软组织的细胞间液中。 (1)生理功能:1.构成机体的骨骼和牙齿,维持肌肉和神经的重要活动 *​ 体内大部分钙磷结合成羟基磷灰石Ca10(PO4)6,少量与水结合成无定形的磷酸三钙Ca3(PO4)2,二者都存在于骨头和牙齿中 *​ 骨钙日日更新一部分,幼儿期1-2年全部更新一次,成人10-12年更新一次,35岁为骨钙峰值年龄,40岁后骨钙含量下降,每年流失0.7%,故补钙天天需要,人人需要。 *​ 天天补充,天天排泄,成人每天摄入食物中的钙盐在肠道以离子形式被吸收,吸收率仅20-30%,婴儿钙吸收率>50%,老年人为15-20% 2.参与血凝过程:钙有激活凝血酶元使之变成凝血酶的作用。缺钙时,血凝发生障碍,人体会出现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点、不规则子宫出血、月经过多、尿血、呕血等症状。 3.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活动:血清钙含量不足,可使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提高,引起抽搐;血清钙含量过高,则可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3.​ 其他。钙在体内还参与调节或激活多种酶的活性作用。 儿童缺钙—佝偻病,成人缺钙—骨质疏松症 过量补充钙,干扰其他矿物质吸收(如铁、锌、镁、磷等,钙可以明显抑止铁的吸收,高钙膳食会降低锌的利用率。钙镁比大于5,可导致镁缺乏),增加肾结石危险,奶碱综合征(产生高血钙症,碱中毒,肾功能障碍)。 (2)膳食参考摄入量 钙AI:成人800mg/日,>50岁1000mg/日,UL:2000mg/日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主要包括机体、膳食两个方面机体(钙吸收率随年龄增加而渐减) ;膳食(膳食中的钙的摄入量高,吸收量也高,摄入量增加时,吸收率相对降低,膳食中维生素D、乳糖、蛋白质与氨基酸等都可促进钙的吸收,因此,在选择供钙食物时,这些因素应一并予以考虑)。 促进钙吸收 干扰防碍钙吸收 维D、乳糖 谷物中植酸,膳食纤维中糖醛酸 赖氨酸 蔬菜中草酸,抗酸药 色氨酸 茶中的鞣酸,四环素 精氨酸 过剩的脂肪酸,肝素 (3)​ 主要食物来源 含钙丰富的食物(mg/100g) 食物名称 钙 食物名称 钙 食物名称 钙 虾皮 1037 木耳 295 炒花生仁 284 牛乳 161 香菇 172 炒葵花籽 332 海蟹 207 芹菜(茎) 152 黑芝麻 814 水发海参 236 芹菜(叶) 366 麻酱 1394 海带(鲜) 445 油菜 148 豆腐干 179 紫菜 422         ​ 奶和奶制品是食物中钙的最好来源,不但含量丰富,而且吸收率高,是婴幼儿最佳钙源。蔬菜、豆类和油料种子也含有较多的钙。小虾米皮、海带和发菜含钙特别丰富。在儿童与青少年膳食中加入骨粉、蛋壳粉也是补充膳食钙的有效措施。 2.Mg—正常成人体内总含量约25g,其中60%~65%存在于骨、齿,27%分布于软组织。镁主要分布于细胞内,血清中镁的含量相当恒定,不能反映体内镁的充足与否。 (1)生理功能 ​ 激活多种酶的活性:镁激活多种酶参与体内许多重要代谢过程,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物的代谢,氧化磷酸化作用、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递、肌肉收缩等。它几乎与生命活动的各个环节有关。 ​ 抑制钾、钙通道,阻止钾外流。镁也可抑制钙通过膜通道内流。当镁耗竭时,这种抑制作用减弱。镁能兴奋细胞膜上的钠钾ATP酶,使细胞外钾向细胞内移动,增加注入。镁能降低钾离子的通透性,减少细胞失钾。镁缺乏时,钠泵活动被抑制,细胞内钾外流导致细胞内低钾。 ​ 维护骨骼生长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镁是骨细胞结构和功能所必需的元素,使骨骼生长和维持。镁可影响骨的吸收;当镁水平极度下降时,可使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而引起低血钙,使骨吸收降低。补充镁后该腺体的功能即可恢复。镁与钙都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镁能牢牢地把钙固定在骨骼中,减少钙质的流失,巩固骨骼和牙齿 ​ 舒张血管,松弛神经,促进心脏,血管的健康 ​ 维护胃肠道作用。镁在十二指肠可使括约肌松弛,增加胆汁流出,有利胆作用。碱性镁盐可中和胃酸。镁离子在肠腔中吸收缓慢,促进水分滞留,起导泻作用 (2)膳食参考摄入量 ​ 镁缺乏的原因:透析失镁、其他原因:酒精中毒、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肌梗塞。 ​ 镁缺乏的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和心血管为主。 会出现心情浮躁、沮丧、消沉、焦虑不安、神经质、肌肉无力、心律不整、厌食症等,如果是女性的话,还可能引起皮肤粗糙、妇女经期并发症等。严重时,还会导致人们更不愿意看到的疾病。 ​ 成年人每日吃约2个鸡蛋或3个香蕉可满足需要;妊娠期、哺乳期妇女要摄取300-350mg。 (4)​ 食物来源 常见镁含量丰富的食物及含量 mg/100g 食物名称 大麦(元) 黑米 荞麦 麸皮 黄豆 苋菜(绿) 口蘑 木耳(干) 香菇(干) 苔菜(干) 含量 158 147 258 382 199 119 167 152 147 1257 镁主要存在于绿叶蔬菜、谷类、干果、蛋、鱼、肉、乳中。谷物中小米、燕麦、大麦、豆类和小麦含镁丰富,动物内脏含镁亦多。 ​ 需要人群:酒精中毒的人通常有缺镁的现象,常喝酒、喝浓茶和喝浓咖啡的人最好多摄取镁。 ​ 镁与钙使神经肌肉兴奋或抑制的作用相同,过低兴奋性增高,反之则有镇静作用。但二者又有拮抗作用,竞争与某些酶的结合,在吸收、排泄及对心脏,神经,肌肉等活动方面表现出相反的作用。由镁引起的中枢神经抑制和肌神经接点处的传导阻滞,可被钙对抗。镁和钙对细胞渗透压的作用相反。镁和钙离子在肠道吸收时有竞争作用,因此低镁血症时会因摄入含钙食物而加重。;防止钙沉淀在组织和血管壁上,防治产生肾结石和胆结石 3.P (1)​ 生理功能 磷对骨骼生长、牙齿发育、肾功能和神经传导都不可缺少。磷是核酸、磷脂和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促进生长维持和组织修复;有助于碳水化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利用、调节糖原分解,参与能量代谢。磷对骨骼生长、牙齿发育、肾功能和神经传导都不可缺少。 (2)​ 膳食参考摄入量——吸收部位在小肠,以十二指肠及空肠部位吸收最快,回肠较差 (3)​ 食物来源。来源广泛,一般膳食中不易缺乏。 ​ 我国膳食以谷类为主,磷偏高。磷摄入过多,会与钙形成磷酸钙。牛奶中的钙磷之比为1.2∶1,母乳中钙磷之比近于2∶1。所以用牛奶喂养的婴儿,应增加含钙高而含磷少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汤或莱泥、苹果泥、蛋类等。以矫正钙磷之比。(往往因磷摄入过多,新生儿的甲状旁腺功能未完善,不能分泌PTH以调节磷平衡,可引起血钙降低,生后第一周就可发生搐搦。) 4.K——人体第一重要阳离子 (1)生理功能 1)钾维持糖、蛋白质的正常代谢。糖原的储存、氨基酸合成、 ATP的转化, 钾在其中均起催化作用。每合成1g糖原,需要6mg钾,每合成1g蛋白质约需18mg钾。故当糖原与蛋白质的合成代谢增强时,钾的供给量也应增多。 2)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钾使体内保持适当的碱性,有助于皮肤的健康,维持酸碱平衡。 3)钾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和正常功能。 4)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心肌细胞内外的钾浓度对心肌的自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有密切关系,缺钾可以使心肌兴奋性提高。许多儿童因腹泻、蛋白质严重缺乏而突然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失钾引起的心力衰竭所致。 5)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酸碱平衡:细胞失钾时,细胞外液中钠和氢离子可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内酸中毒和细胞外碱中毒。 6)降低血压 (3)食物来源 ​ 钾的来源和摄入量钾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中,如黄豆、绿豆、豆腐皮、海带、花椒、谷物、蔬菜和水果如香蕉、橘子、柠檬、杏梅等含钾丰富。 (4)​ 膳食参考摄入量——每日至少1600g.钾的实际需要量还取决于运动强度和环境温度,运动员每日需要钾的量为3~5g 镁/磷/钾/氯的摄入量及主要来源—DRIs委员会   成人总含量/日摄入量 主要食物来源 备注 镁 约25g AI:350mg 苔菜/麸皮/荞麦/大麦/黑米/黄豆/木耳/香菇/苋菜 参与300多种酶促反应,抑制钾钠通道,缺乏导致胰岛素抵抗和骨质疏松 磷 400-800g,占1% AI:700mg 瘦肉/鱼/蛋/动物肝肾/干酪/木耳/银耳/芝麻酱/坚果 肠道中钙+镁+铁+铝+不利磷吸收,维D促进磷吸收 钾 50mmol/kg,AI:200mg 血钾浓度3.5-5.3mmol/L 紫菜/黄豆/冬菇/豆类/蔬果类/鱼类/肉类 98%存在细胞内,与血压负相关,钾缺乏糖蛋代谢受阻. 氯 82-100g,占0.15%, AI:3.4g 血浆氯96-106mmol/L 主要来自食盐/酱油/腌制品 一般不易缺乏 4.​ Cl 氯化钠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氯化钾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骨中也有少量的氯存在。脑脊液中含氯比较丰富。除红细胞、胃粘膜细胞有较高的氯以外,大多数细胞内氯的含量都很低    生理功能 1)维持细胞外液的容量和渗透压。氯离子是细胞外最多的阴离子,与钠离子一起,占维持渗透压的总离子数的80%左右,能调节细胞外液容量和维持渗透压。 2)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3)参与血液CO2的运输。当CO2进入红细胞后,在酶的参与下与水结合成碳酸H2CO3 ,再离解为H+和HCO3-离子被移出红细胞进入血浆,但阳离子不能扩散进入出红细胞,血浆中的氯离子等量进入红细胞内。使CO2运出体外。 4)氯参与胃液中胃酸(HCL)的形成,胃酸促进VB12和铁的吸收;促进食物消化;刺激肝脏功能,促使肝中代谢废物排出;稳定神经细胞膜电位的作用。 ​ 6.Na (1)生理功能 1.调节体内水分与渗透压。钠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约占阳离子总量的90%,与对应的阴离子构成渗透压。维持体内水量的恒定。而钾在细胞内维持细胞内水分的稳定,钠、钾含量的平衡,是维持细胞内外水分恒定的根本条件 2.维持酸碱平衡 3.钠泵  4.维持血压正常(每日摄入食盐少于6g,最低需要量0.5g) 5.增强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2)钠的来源与需要量 钠的来源:食物中钠的主要来源是食盐、海产品、咸菜、咸鱼、咸肉、菜汤等。 需要量: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食盐量不要超过6g(1克食盐含钠400mg),长跑运动员、足球运动员钠的需要量每日可略增。 *​ 钠摄入过量,是高血压的致病因素 *​ 补含盐饮料NaCl浓度宜为0.1-0.2%盐茶,温度10℃ 二微量元素(人体中含量在0.01%)
/
本文档为【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3.营养学基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