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_日常家用_中母亲多重性格评析

_日常家用_中母亲多重性格评析

2010-10-31 4页 pdf 201KB 46阅读

用户头像

is_372508

暂无简介

举报
_日常家用_中母亲多重性格评析 第 19 卷  第 4 期 2006 年 8 月 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 19  No. 4 August 2006 《日常家用》中母亲多重性格评析 甘文平 ,彭爱民 (武汉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收稿日期 :2006205220 作者简介 :甘文平 (1965 - ) ,男 ,湖北省安陆市人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美...
_日常家用_中母亲多重性格评析
第 19 卷  第 4 期 2006 年 8 月 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 19  No. 4 August 2006 《日常家用》中母亲多重性格评析 甘文平 ,彭爱民 (武汉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收稿日期 :2006205220 作者简介 :甘文平 (1965 - ) ,男 ,湖北省安陆市人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美国文学研究 ; 彭爱民 (1975 - ) ,女 ,湖北省仙桃市人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硕士生 ,主要从事美国文学研究。 摘要 :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往往被简单地划分为“天使”或“恶魔”。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 ·沃 克却突破这一常规 ,在《日常家用》中塑造了一位具有多重性格的黑人母亲。这位黑人母亲在面对白人 的种族压迫和男权文化的统治时 ,表现出自立自强 ,宁静平和 ,怡然知足的态度品行 ,感人至深。 关键词 :《日常家用》; 多重性格 ; 自立自强 ; 宁静平和 ; 怡然知足 中图分类号 : I712. 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 6477 (2006) 04 - 0611 - 04   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往往被简单地划 分为“天使”或“恶魔”。遵循所谓的传统妇德 ,顺 从男人 ,固守爱情或家庭的即为“天使”;而那些拒 绝依附男人 ,或因情势所迫离经叛道的女性 ,则被 视为“恶魔”[1 ] 。如中国作家张承志的名篇《黑骏 马》中的索米娅则被视为天使 ,而法国作家梅里美 笔下的卡门就是魔鬼的化身。这种非此即彼 ,非 “天使”则必为“恶魔”的简单划分与归类 ,是对女 性本质的一种不公正的界定 ,从根本上讲 ,这也是 男性的性别政治在塑造妇女形象上的表现。在这 种男权文化下的女性生命流程 ,不外乎两极 :顺 从 ,便成为牺牲 ;反叛 ,亦是一种献祭[2 ] 。女性主 义批评家吉尔伯特和古芭认为 ,《简 ·爱》里的疯 女人贝尔塔 ·梅森的形象蕴涵极大意义 ,是一切 女性写作里的特殊象征。女性作家把她们的愤怒 和不平投射在恐惧的形象之中 ,为她们自己和她 们的女主角创造出阴暗的复本。这种做法既是在 鉴定又是在修正那个父权制文化强加于她们的 “自我的界定”[3 ] 。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对变态人性 和疯狂女人的刻画也相当成功。《沉香屑 ———第 二炉香》中的愫细和《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便是很 好的例证。“疯女人”这一文本的计策 ,意欲突破、 修正、解构、重构那些从男性文学承袭下来的女性 形象 ,特别是那些天使与恶魔合一的女性形象[ 4 ] 。 但是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 ·沃克却不落 窠臼 ,在其著名短篇小说《日常家用》中 ,的讲 述者母亲既没有柔美的天使般外表 ,面临白人的 种族压迫和男权文化的统治 ,也没有演变为恶魔 或成为性格畸变的疯女人 ,反而以自立自强、宁静 平和、怡然知足的形象跃然纸上。 一 《日常家用》是艾丽斯 ·沃克早期最优秀的短 篇小说之一。作品通过描写一个美国黑人家庭里 母女三人对待两床祖传百衲被的不同态度 ,反映 了她们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不同观念。大女儿迪伊 想把百纳被作为凝固的艺术品束之高阁远远地观 赏 ,而母亲和妹妹玛吉希望将被子作为日常家用 品 ,常用常新。作家借母女之间的观念冲突表达 了一个重要主题 :继承民族文化遗产的意义在于 洞悉其承载的深刻文化内涵 ,而不应该流于形式。 小说创作于美国黑人权利运动高涨时期 ,因而国 外批评家在母亲这个人物形象时往往会强调 她在文化传承方面所起的作用。“她是一位传统 的母亲 ,但她实际上是本族文化的创造者和捍卫 者”[ 5 ] 。国内学者似乎倾向于关注母亲性格中的 消极成分 ,认为她代表了传统黑人妇女谦卑的形 象。在“菲勒斯中心”的男性社会里 ,这位黑人妇 女表现出卑微与屈从的一面 ,总觉得自己处在从 属地位[6 ] 。很少有人撰文称颂母亲性格中的积极 成分 ,即母亲宽容平和、安闲自得的性格特点 ,为 弥补这一缺憾 ,笔者尝试结合具体的文本 ,透析小 说中这位黑人母亲的多重性格 ,以期完整地展现 一位黑人妇女的全新形象。 首先 ,小说中的黑人母亲自立自强 ,是整个家 庭的主心骨。和所有传统的母亲一样 ,这位母亲 得操持一切家务 ,不分巨细。她要通过教会筹钱 送大女儿迪伊到奥古斯塔去上学 ,还要为小女儿 玛吉筹备嫁妆。同时 ,她还分担着父亲的角色 ,承 担繁重的体力活 ,可谓身肩双职。纵观全文 ,只有 一处间接地提及父亲 ,我们无从揣测父亲这一角 色不在场的缘由 ,但父亲角色的缺失正好凸显了 一位自立自强的黑人母亲形象。 这位坚强的母亲不仅是家里的经济支柱 ,还 一直是小女儿的精神依托。小女儿玛吉不怎么好 看 ,十多年以前 ,又在一次火灾中不幸罹祸 ,手臂 和腿上留下了烫伤的疤痕 ,她因此而感到害臊。 从那次火灾之后 ,“玛吉就一直是这样 :低垂着头 , 眼睛看着地面 ,拖着双脚走路”, ①活在自卑的阴 影里。在姐姐迪伊面前 ,玛吉往往感到紧张和不 安 ,总是既羡慕又敬畏地看着她姐姐。迪伊即将 回来探亲 ,玛吉换上盛装后想征询母亲的意见 ,却 又羞于见人 ,整个身子差不多都藏在门后。此时 母亲叫唤她“走到院子里来”。一看到迪伊和男友 出现 ,玛吉不是跑过去迎接 ,而是拖着跛脚试图往 房间里钻。此时母亲迅速拉住了她 ,让她回来。 在母亲的要求之下 ,玛吉“只好停下来 ,脚趾一个 劲儿地在沙子里蹭着 ,像要挖出一眼井来”。看着 小女儿局促不安的样子 ,母亲一定感同身受 ,但为 了帮助玛吉克服羞怯的心理 ,母亲坚持不改初衷 , 真是左右为难而又用心良苦。当迪伊的那位矮小 而又壮实的男友走过来要和玛吉打招呼拥抱时 , 她“紧张得直往后退 ,身子开始颤抖 ,汗一直流到 了下巴”。与迪伊的男友握手时 ,她老是想把手抽 回来。玛吉早已与人婚配 ,即将出阁 ,面对陌生的 异性时 ,窘态毕现。此时母亲的支持与鼓励已经 由言语指导转变为目光暗示。后来迪伊想从母亲 的“百宝箱”里拿走祖传的百纳被用作装饰品 ,遭 到断然拒绝。原来母亲早已决定将这些象征家庭 纽带和黑人文化传统的百纳被送给玛吉 ,作为结 婚的礼物。尽管玛吉将来也只是把被子当作日常 用品 ,年深月久 ,这些被子也许会成为破烂布屑 , 但是玛吉懂得缝衣纳被的技艺 ,通过她可以让家 族传统代代相传。得知自己在母亲心目中的特殊 地位 ,甚至自己还具备姐姐所没有的一些特质 ,玛 吉最后笑了 ,“这是真正的笑容 ,没有丝毫惧意”。 精神上 ,母亲是小女儿的支柱和庇护者 ;性格上 , 母亲坚强自立的品性对小女儿也起着潜移默化的 作用。文章最后 ,玛吉走出了自卑的阴影 ,摆脱了 羞怯的困境 ,找回了真正的自我。这与母亲的支 持和引导密不可分。 二 另外 ,作家还力图在小说中展现黑人母亲宁 静平和的性格特点。在当时美国的时代背景之 下 ,黑人妇女要遭受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但是 , 双重压力并没有造成母亲性格的畸变 ,相反 ,母亲 以宁静平和的心态直面两种文化的冲突 ,同时凭 借睿智和幽默化解了黑人家族内部的矛盾。 母亲对待白人较为宽容平和。她在幻想母女 二人在电视节目中见面相拥而泣的感人场景时 , 顺便提及了那位白人男性节目主持人 ,形容他是 “面带微笑 ,头发花白 ,像约翰尼 ·卡森那样的运 动员身材的人”,在此没有任何嘲笑奚落之意。周 围黑人穆斯林邻居的牲畜被白人毒死 ,母亲仅用 “白种人”(white folks) 一词来称呼那些凶手[7 ] , 而没有用黑人辱骂白人时的一些惯用词汇。作为 一名黑人妇女 ,母亲并没有把自己的苦难归咎于 所有的白人 ,对他们加以苛责谩骂 ,恰恰相反 ,她 在提及这些“压迫者”时 ,没有口出恶言 ,反而言辞 客观得体。这种言语行为不正是她内心平和的写 照吗 ? 母亲还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应对当时的主流白 人文化。在这个家庭内部 ,母亲代表着黑人传统 文化 ,大女儿迪伊却极力推崇白人文化。母女之 间的矛盾无法避免 ,她们之间的矛盾也是黑白两 种文化之间冲突的一个缩影。迪伊出身于黑人家 庭 ,却深受白人文化的浸染 ,逐渐背离黑人的传统 文明 ,几年的大学教育更让她有了作为城市文明 人居高临下地俯视家乡的资本。她厌恶象征贫穷 与落后的旧房子 ,后来那栋破旧的房子在一次大 火中毁于一旦 ,迪伊只是远离大火 ,站在一颗树下 无动于衷地观望。愤怒之余 ,母亲当时并未上前 去责骂女儿 ,只是以幽默的口吻揶揄道 :“为什么 不在灰烬边跳个舞呢”。迪伊也很痛恨家人的生 ·216·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 年  第 19 卷   ① 艾丽斯 ·沃克. 日常家用 [ M ]. 吴其尧 ,译. 南 京 :译林出版社 ,2001. 以下引文皆来自该小说. 活方式 ,自以为是这个家庭的救世主和启蒙者[8 ] 。 她常常向母亲和玛吉宣读一些她们根本不必弄懂 的知识 ,强迫别人接受她的灌输。对于大女儿的 这种所谓的优越感 ,母亲不置可否 ,或者说母亲不 屑争辩 ,更不会发生激烈的言语冲突。最让母亲 难以接受的是 :迪伊竟然不愿再用现在的名字 ,自 行更名为“汪杰洛”,还声称“再也无法忍受用那些 压迫我的人的名字给我取名”。实际上迪伊的名 字是根据姨妈迪西的名字取的 ,这个名字已经有 好几代历史了 ,一直可以追溯到曾外祖母那一代。 给大女儿取名为“迪伊”,原本是想让她铭记并传 承家族传统和历史 ,而她却对自己名字的渊源一 无所知。对大女儿自行更名的做法 ,母亲颇不以 为然 ,但她并没有摆出家长威风强迫女儿改回名 字 ,而是说“如果那是你要我们那样叫的 ,我们就 那样叫你”。在与迪伊的每次矛盾与冲突中 ,母亲 始终保持一种不卑不亢的气度 ,而且对女儿的言 行表现出更多的理解和宽容。从表面上看 ,母亲 好像总在退让 ,殊不知以母亲为代表的美国黑人 女性 ,似乎对白人文化有一种天然的抵抗力。当 白人的强势文化和黑人的弱势文化发生碰撞和撞 击时 ,她们能够不以白人文化作为价值标准 ,而是 保持了黑人独有的个性 ,并使其成为幸福健康生 活的源泉[9 ] 。迪伊不愿用迪西姨妈的名字取名 ,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她想从母亲那里索要的两条 百纳被却是迪西姨妈亲手缝绗的。对家族历史传 统如此漠视 ,况且她也只是想把被子用作装饰品 , 追随“黑人是美的”流行文化 ,这些做法有违母亲 的初衷 ,母亲只希望将百纳被作为日常家用代代 相传 ,因而迪伊索要被子的要求当然会遭拒。不 过最后母亲还是答应将搅乳捅盖和牛奶搅拌器送 给大女儿迪伊 ,而承诺把那两床具有特殊意义的 百纳被送给小女儿玛吉作结婚礼物 ,一个继承物 质 ,一个传承文化 ,两个女儿各得其所。母亲正是 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应对母女冲突 ,以幽默和睿智 化解家庭矛盾 ,从而维持家庭成员间的平衡关系 , 营造出祥和的家庭氛围。 三 最后 ,小说中黑人母亲那种怡然知足的处世 态度也让读者深受感染。作为女性 , 同时作为黑 人 , 她们要面对的不仅有男女二元世界的不公 , 还有黑白世界的冲突 ,种族压迫始终是黑人女性 面对的重大问题。母亲尽管无法摆脱羁绊 ,但依 然自得其乐 ,实在难能可贵。 小说开篇交代母亲和小女儿在院子里等待大 女儿的到来 ,此时作家没有直言母亲的心境 ,但通 过场景描绘 ,读者可以管窥这位安贫乐道的黑人 母亲的内心世界。“这不只是个院子 ,它就像一间 扩大了的居室 ⋯⋯谁都可以来这里 ,坐下来 ,抬头 看看这棵榆树 ,等待那从来吹不进屋子的几丝微 风”。置身于火灾后重建而且收拾得整洁干净的 院子里 ,母亲没有追忆既往 ,唠叨命运之艰辛或感 叹生活之烦忧 ,此时她非常满意现在的一切 ,环顾 院落四周 ,开始沉浸在想象中的快乐世界里。在 这样宽敞、舒适、开阔的院落里等待爱女的归来 , 树影婆娑 ,微风徐来 ,难怪母亲会闭目假寐 ,开始 作白日梦。梦到女儿演技高超 ,主持人啧啧称羡 , 母女二人在电视节目中见面时相拥而泣 ,女儿不 再嫌弃母亲臃肿的身躯和粗糙黝黑的肤色 ,也不 因母亲笨口拙舌而羞愧不安。梦醒后 ,回到现实 却是完全相反的情景 ,母亲的生活方式常常受到 迪伊的指责和数落 ,因为迪伊极力推崇白人文化 , 而母亲固守着黑人的传统文明 ,母女冲突在所难 免。母亲对白人文化有一种天然的抵抗力 ,再则 她有一种怡然知足、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 ,因而能 超然物外 ,回避冲突。更可贵的是 ,母亲还能抛开 成见 ,既往不咎 ,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迪伊的性格特 征。“这个世界仿佛从未学会对她说‘不’这个字 ⋯⋯她总是无畏地正视每一个人 ,犹疑、惧怕绝非 她的性格 ⋯⋯她决心在实现她的努力的过程中藐 视任何困难和不幸”。另外母亲对迪伊的肤色身 材也流露出自豪和欣羡之意。“迪伊的肤色比玛 吉浅些 ,她有一头更漂亮的头发 ,身材也较玛吉丰 满些 ⋯⋯她的脚看上去总是很匀整 ,仿佛上帝用 某一种模式把它们弄成型”。刚见面时 ,迪伊那耀 眼张扬的服饰让母亲有些难以接受 ,但她的观点 并非一成不变。“在如此炎热的天气里 ,她还穿着 拖地长裙。裙子的颜色太鲜艳了 ,简直要刺伤我 的眼睛 ⋯⋯而她走到离我更近处时 ,我倒喜欢起 这套裙子来了”。在一个黑人家庭里 ,有这样一位 容貌姣好、聪慧过人、性格坚毅的女儿 ,怎不让母 亲暂时忘掉世事纷扰而悠然自乐 ? 让母亲感到满足的是她最终意识到小女儿玛 吉才是家族文明的传承者。原以为大女儿是理想 的人选 ,于是按先辈的名字给她取名为“迪伊”,没 想到她与家族传统格格不入。她想将两条祖传的 百纳被占为己有 ,却对其历史渊源一无所知 ,而且 她只想将被子作为装饰品 ,欣赏其美学价值 ,并非 ·316· 第 4 期 甘文平等 :《日常家用》中母亲多重性格评析 是要睹物思人 ,铭记先辈遗训。大女儿的作法有 违母亲的初衷。而小女儿玛吉早已耳濡目染 ,深 谙缝衣衲被的技艺 ,她会把母亲赠与的被子作为 日常家用 ,这正合母亲心意 ,纵然被子破损 ,她也 会随时添些新的。可是她以“没有这些被子 ,也能 记得迪伊外婆”为理由委婉谢绝母亲的好意 ,主动 要求将被子让给姐姐 ,顺其心意。“她看着姐姐 , 双眼露出一丝类似害怕的神色 ,但她没有对她生 气”,即使有母亲的支持 ,她仍然会屈从退让 ,认定 这是她的命运 ,这是上帝的安排。看着玛吉这副 模样 ,母亲“仿佛被什么东西猛地击中了头顶 ,然 后又窜到脚底”,最后幡然醒悟 ,做了一件以前从 未做过的事情 :紧紧地抱住玛吉 ,拖着她进入房 间 ,从大女儿手中夺过被子 ,“砰”地放在了玛吉的 膝盖上。这一举动体现了母亲作为家庭最终决策 者的主心骨地位 ,也表明了被压迫的少数族群对 “他者”文化的拒绝和抗议。母亲最后的顿悟还说 明她已经意识到 :玛吉这位疤痕累累模样不怎么 好看的女儿 ,才是最合适的“遗产”继承者 ,才是故 事中的真正女神。所以迪伊走后 ,玛吉露出了没 有丝毫惧意的真正笑容 ,母女俩吸着鼻烟 ,坐在庭 院里快乐地享受着 ,一直到该进屋睡觉那一刻。此 时母女俩都沉浸在找回自我后的快乐和满足之中。 艾丽斯 ·沃克继承了著名黑人女作家佐拉 · 尼尔 ·赫斯顿开创的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传 统 ,在作品中不会直接涉猎激烈的种族抗争 ,而是 聚焦于黑人内部错综复杂的种种关系 ,深切关注 黑人妇女的生存状况 ,展现出强烈的黑人女性意 识 ,以期促进黑人妇女的觉醒。一方面 ,小说《日 常家用》承袭了这一传统 ,通过描述黑人家庭内部 对家族遗产的不同态度而产生的冲突和矛盾 ,刻 画了一位自立自强、坚持捍卫本族文化并最终找 回自我的黑人母亲。另一方面 ,作家艾丽斯 · 沃克在该小说中还凸显了这位黑人妇女宁静平 和、怡然知足的性格特征 ,借以讴歌理想的黑人女 性形象 ,建构新的女性价值 ,这不同于作家以往抨 击社会压迫 ,解构男权中心体系的创作主题。这 种主题的转变 ,展现了作家日益成熟的创作思想 , 也表明作家在创作技巧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 创新 ,旨在进一步发展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传统。 [参考文献 ] [1 ]  王晓英 ,杨  靖. 她世界 :西方女性文学百部名著赏 析[ M ] .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4 :4. [2 ]  陈晓明. 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 [ M ] . 昆明 :云 南人民出版社 ,2003 :93. [3 ]  桑德拉 ·吉尔伯特 ,苏珊 ·古巴尔. 阁楼上的疯女 人 :妇女作家与十九世纪的文学想象 [ M ] . 新港市 : 耶鲁大学出版社 ,1979 :85. [4 ]  陈晓明. 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 [ M ] . 昆明 :云 南人民出版社 ,2003 :88. [5 ]  Christian , Barbara T. , ed. Everyday Use : Alice Walker [ M ]. New Jersey :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 1994 :15. [6 ]  黄炳瑜. 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 艾丽斯 ·沃克《日 常家用》中的女性形象 [ J ]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 2003 ,24 (1) :972100. [7 ]  Guerin ,Wilf red L . ,ed. 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2 proaches to Literature[ M ]. Oxford : Oxford Univer2 sity Press , 1999 :66. [8 ]  刘  英. 被子与“遗产”———《日用家当》赏析 [J ] . 世 界文坛之窗 ,2000 (2) :60263. [9 ]  王守仁 ,吴新云. 性别 ·种族 ·文化 [ M ] . 北京 : 北 京大学出版社 ,1999 :44. (责任编辑  韩文革) Analysis and Comments on the Multidimen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Mother in Everyday Use PENG Ai2min , PENG Ai2min ( S chool of Forei gn L an g uages , W U T , W uhan 430070 , H ubei , Chi na) Abstract :Female characters are always t reated eit her as angels or devils in literary works. The Ameri2 can woman writer Alice walker broke t he stereotypes about women and created a black woman wit h multidimens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ovel everyday use. The black woman was not as p ret ty2looking as an angel and also she was not reduced to a devil or a mad woman under t he p ressure of racial and sexual oppression. Mot her appeared in the novel as a self2reliant , t ranquil and contented black woman. Key words :everyday use ;multidimensional characteristics ;self2reliance ;t ranquility ;contentedness ·416·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 年  第 19 卷  
/
本文档为【_日常家用_中母亲多重性格评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