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神农本草经读9

神农本草经读9

2010-10-31 9页 doc 134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67980

暂无简介

举报
神农本草经读9神农本草经读书名:神农本草经读作者:陈修园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神农本草经读序内容:陈修园老友,精于岐黄之术,自负长沙后身,世医环而姗笑之 神农本草经读书名:神农本草经读作者:陈修园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神农本草经读序内容:陈修园老友,精于岐黄之术,自负长沙后身,世医环而姗笑之。及遇危证, 断桅横 ,万手齐束。修园往,脱冠几上,探手举脉,目霍霍上耸,良久干笑曰∶“候本不奇,治之 者扰之耳。”主人曰∶“某名医。”曰∶“误矣。”曰∶“法本朱、张、王、李。”曰∶ “更误矣。天下岂有朱...
神农本草经读9
<篇名>神农本草经读名:神农本草经读作者:陈修园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目录><篇名>神农本草经读序内容:陈修园老友,精于岐黄之术,自负长沙后身,世医环而姗笑之 <篇名>神农本草经读书名:神农本草经读作者:陈修园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目录><篇名>神农本草经读序内容:陈修园老友,精于岐黄之术,自负长沙后身,世医环而姗笑之。及遇危证, 断桅横 ,万手齐束。修园往,脱冠几上,探手举脉,目霍霍上耸,良久干笑曰∶“候本不奇,治之 者扰之耳。”主人曰∶“某名医。”曰∶“误矣。”曰∶“法本朱、张、王、李。”曰∶ “更误矣。天下岂有朱、张、王、李而能愈疾者乎!”口吃吃然骂,手仡仡然书,方具 则又自批自赞自解,自起调刀圭火齐,促服之。服之如其言。 尝以李时珍《纲目》为谫陋者,有《神农本草经注》六卷,其言简,其旨赅,其义奇而 不于正。其钩深索隐也,元之又元,如李将军之画,不肯使一直笔。其扃辟奥启也,仍复 明白坦易,如白香山诗句,虽灶下老妪,亦可与知, 解不可解而后解,及其解之了,不异 人也。可谓金心在中,银手如断矣。 出山后,敛抑才华。每诊一病,必半日许,才出一方,有难之者,其言讷讷然如不能出 壬戌冬回籍读礼,闭门谢客。复取旧着六卷,中遴其切用者,一百余种,附以《别录》 ,分为四卷,俱从所以然处发挥,与旧着颇异,名曰《本草经读》。盖欲读经者,读于无字 处也。修园为余言,所着尚有《伤寒论注》四卷,重订《柯注伤寒论》八卷,重订《活人百 问》八卷,《金匮浅注》十六卷,《医医偶录》二卷,《医学从众录》八卷,《真方歌括》 二卷,《景岳新方砭》四卷,《伤寒论读》四卷,《金匮读》四卷,《医约》二卷,《医诀 》三卷。虽依类立言,义各有取要。其阐抉古经之旨,多与此书相发明。暇日时予将遍读焉 \x嘉庆八年岁次昭阳大渊献皋月既望,侯官愚弟蒋庆龄小榕氏序。\x <目录><篇名>后叙内容:上古之圣人,仰观天之六气,俯察地之五行,论草木、金石、禽兽之性,而合于人之五 脏、六腑、十二经脉,着有《本草经》,词古义深,难于窥测。汉季张长沙《伤寒论》、《 金匮要略》,多采中古遗方,用药之义,悉遵《本经》,应验如响。自李唐而后,《千金》 、《外台》等书,有验有不验者;盖与《本经》之旨,有合有不合也。沿及宋、元诸家,而 师心自用,药品日增,经义日晦,只云某药治某病,某病宜某药,因陋就简,愈趋愈下。 而流毒之最甚者,莫如宋之雷 ,窃古圣之名,着为《炮制》,颠倒是非,不知《本经》为 何 之,而东垣纯盗虚名,无稽臆说流传至今,无有非之者。李濒湖 世俗之说,以多为贵,不无 喧客夺主之嫌。汪 庵照《纲目》而 精通医学,起死回生指不胜屈。 前着 四卷 ,视前着又高一格,俱从所以然处发挥,且以《内经》之旨,《金匮》、《伤寒》之法融贯 于中,一书堪为医林之金书,洵神农之功臣也。 余自髫年,以慈闱多病,矢志于医。因本草向无缮本,集张隐庵、叶天士、陈修园三家 之说,而附以管见,名为《本草经三注》,而集中唯修园之说最多。今得修园之《本草经读 》,则余《三注》之刻,可以俟之异日矣。喜其书之成而为之序。 <目录><篇名>凡例内容:一、明药性者,始自神农,而伊芳尹配合而为汤液。仲景《伤寒》、《金匮》之方,即其 遗书也。阐阴阳之秘,泄天地之藏,所以效如桴鼓。今人不敢用者,缘唐、宋以后,诸家之 臆说盛行,全违圣训,查对与经方所用之药不合,始疑之,终且毁之也。 二、《神农本草》药止三百六十品,字字精确,遵法用之,其效如神。自陶弘景以后, 药味日多,而圣经日晦矣。张洁古、李东垣辈,分经专派。徐之才相须、相使、相恶、相反 等法,皆小家伎俩,不足言也。是刻只录一百余种,其余不常用与不可得之品阙之。其注解 俱遵原文,逐字疏发,经中不遗一字,经外不溢一词。 三、是刻只录时用之药,其品弟及字样,不尽遵旧本。考陶隐居本草,有朱书墨书之别 ∶朱书为《神农本经》,墨书为《名医别录》。开宝间重定印本,易朱书为白字,兹因其近 古而遵之。 是刻遵古分上中下三品,《别录》等本,采附于后。 四、药性始于神农。用药者不读《本草经》,如士子进场作制艺,不知目出于四子书 也。渠辈亦云药性,大抵系《珍珠囊药性赋》、《本草备要》及李时珍《本草纲目》之类, 杂收众说,经旨反为其所掩,尚可云本草耶? 五、近传《本草崇原》,越之张隐庵着也。《本草经解》,吴之叶天士着也;二书超出 诸群书之上。然隐庵专言运气,其立论多失于蹈虚;天士囿于时好,其立论多失于肤浅;而 隐庵间有精实处,天士间有超脱处,则修园谢不敏矣,故兹刻多附二家之注。 六、上古以司岁备物,谓得天地之专精。如君相二火司岁,则收取姜、桂、附子之热类 ;如太阳寒水司岁,则收取黄芩、大黄之寒类;如太阴土气司岁,则收取 、术、参 、苓、山药、黄精之土类;如厥阴风木司岁,则收取羌活、防风、天麻、钩陈之风类;如阳 明燥金司岁,则收取苍术、桑皮、半夏之燥类。盖得主岁之气以助之,则物之功力倍浓。中 古之世,不能司岁备物,故用炮制以代天地之气,如制附子曰炮,助其热也;制苍术曰炒, 助其燥也;制黄连以水浸,助其寒也。今人识见不及,每用相反之药,而反制之,何异束缚 手足而使之战斗哉?侣山堂之说最精,故节录之。 按制药始于雷公炮制,荒谬难以悉举。要知此人名 ,宋时人,非黄帝时之雷公也。 七、熟地黄、枸杞,取其润也;市医炒松则上浮,烧灰则枯燥矣。附子、干姜,取其烈 也;市医泡淡则力薄,炮黑则气浮矣。以及竹沥盐、咸枳实之类,皆庸医两可之见,不足责 也。至于枣仁生则令人不眠,熟则令人熟睡;黄 生用则托里发汗,炒熟则补中止汗;麦门 冬不去心,令人烦燥;桑白皮不炒,大泻肺气之类,数百年相沿之陋,不得不急正之。 八、本经每药主治,不过三、四证及六、七证而止。古圣人洞悉所以然之妙,而得其专 长,非若后世诸书之泛泛也。最陋是李时珍《纲目》,泛引杂说而无当;李士材、汪 庵, 每味必摘其所短,俱是臆说,反启时辈聚讼纷纷。修园为活人计,不得不痛斥之。 九、神农尝草而作《本草经》,实无可考,其为开天明道之圣人所传无疑也。张仲景、 华元化起而述之,陶隐居之说不诬也。汉时去古未远,二公为医中之杰,遵所闻而记之,谓 非神农所着可也,谓为神农所着亦可也。 十、每药注解,必透发出所以然之妙,求与《内经》、《难经》、仲景等书,字字吻合 而后快。古云群言淆乱衷于圣,愿同志者取法乎上。 <目录>卷之一\上品<篇名>人参内容:气味甘、微寒,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 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陈修园曰∶本经止此三十七字。其提纲云∶主补五脏,以五脏属阴也。精神不安、魂魄 不定、惊悸不止、目不明、心智不足,皆阴虚为阳亢所扰也。今五脏得甘寒之助,则为定之 、安之、止之、明之、开之、益之之效矣。曰邪气者,非指外邪而言,乃阴虚而壮火食气, 火即邪气也。今五脏得甘寒之助,则邪气除矣。余细味经文,无一字言及温补回阳。故仲景 于汗、吐、下阴伤之证,用之以救津液。而一切回阳方中,绝不加此阴柔之品,反缓姜、附 之功。故四逆汤、通脉四逆汤为回阳第一方,皆不用人参。而四逆加人参汤,以其利止亡血 而加之也;茯苓四逆汤用之者,以其在汗、下之后也。今人辄云∶以人参回阳。此说倡自宋 、元以后,而大盛于薛立斋、张景岳、李士材辈,而李时珍《本草纲目》尤为杂沓。学人必 于此等书焚去,方可与言医道。 仲景一百一十三方中,用人参者只有一十七方∶新加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半夏 泻心汤、黄连汤、生姜泻心汤、旋复代赭石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浓朴生姜半夏人参汤 、桂枝人参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吴茱萸汤、理中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 汤、炙甘草汤,皆是因汗、吐、下之后,亡其阴津,取其救阴。如理中、吴茱萸汤以刚燥剂 中阳药太过,取人参甘寒之性,养阴配阳,以臻于中和之妙也。 又曰∶自时珍之《纲目》盛行,而神农之《本草经》遂废。即如人参,《本经》明说微 寒,时珍说生则寒,熟则温,附会之甚。盖药有一定之性,除是生捣取汁冷服,与蒸晒八、 九次,色味俱变者,颇有生熟之辨。若入煎剂,则生者亦熟矣。况寒热本属冰炭,岂一物蒸 熟不蒸熟间,遂如许分别乎?尝考古圣用参之旨,原为扶生气安五脏起见。而为五脏之长, 百脉之宗,司清浊之运化,为一身之橐龠者,肺也。人参惟微寒清肺,肺清则气旺,气旺则 阴长而五脏安。古人所谓补阳者,即指其甘寒之用不助壮火以食气而言,非谓其性温补火也 陶弘景谓∶功用同甘草。凡一切寒温补泻之剂,皆可共济成功。然甘草功兼阴阳,故《 本经》云∶“主五脏六腑”。人参功专补阴,故《本经》云∶“主五脏”。仲景于咳嗽病去 之者,亦以形寒饮冷之伤,非此阴寒之品所宜也。 <目录>卷之一\上品<篇名>黄内容:气味甘、微温,无毒。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 ,补虚 ,小儿百病。生用、盐水炒、酒炒、醋炒、蜜炙、白水炒。 陈修园曰∶黄 气微温,禀少阳之气入胆与三焦;味甘无毒,禀太阴之味入肺与脾。其 主痈疽者,甘能解毒也。久败之疮,肌肉皮毛溃烂,必脓多而痛甚,黄 入脾而主肌肉,入 肺而主皮毛也。大风者,杀人之邪风也。黄 入胆而助中正之气,俾神明不为风邪乱;入三 焦而助决渎之用,俾窍道不为风所壅;入脾而救受克之伤;入肺而制风木之动,所以主之。 癞疾,又名大麻风,即风毒之甚也。五痔者,五种之痔疮,乃少阳与太阴之火陷于下,而此 能 举其陷。鼠 者,瘰 之别名,乃胆经与三焦之火郁于上,而此能散其郁也。其曰补虚者, 是上文诸证,久而致虚,此能补之。非泛言补益之品也。 叶天士云∶小儿稚阳也。稚阳为少阳,少阳生气条达则不病,所以概主小儿百疾也。余 细味经文 汗止;玉 屏风散之散以驱风,风平则汗止。诸方皆借黄 走表之力,领诸药而速达于表而止汗,非黄 自能止汗也。诸家固表及生用发汗、炒用止汗等说,贻误千古,兹特正之。 <目录>卷之一\上品<篇名>白术内容:气味甘、温,无毒。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 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仲景有赤术,即苍术也。功用略同,偏长于消导。汗多者大忌之。) 陈修园曰∶此为脾之正药。其曰∶风寒湿痹者,以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也。三气杂至, 以湿气为主。死肌者,湿浸肌肉也;痉者,湿流关节也;疸者,湿郁而为热,热则发黄也; 湿与热交蒸,则自汗而发热也;脾受湿则失其健运之常,斯食不能消也;白术功在除湿,所 以主之。“作药饵”三字另提。先圣大费苦心,以白术之功用在燥,而所以妙处,在于多脂 。(张隐庵云∶土有湿气,始能灌溉四旁,如地得雨露,始能发生万物。) 今以生术削去皮,急火炙令熟,则味甘温而质滋润,久服有延年不饥之效。可见今人炒 燥、炒黑、土蒸、水漂等制,大失经旨。 <目录>卷之一\上品<篇名>甘草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 ,解 毒。久服轻身延年。(生用清火,炙用补中。) 陈修园曰∶物之味甘者,至甘草为极。甘主脾,脾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皆受气焉。脏 腑之本气,则为正气;外来寒热之气,则为邪气;正气旺则邪气自退也。筋者,肝所主也; 骨者,肾所主也;肌肉者,脾所主也;气者,肺所主也;力者,心所主也;但使脾气一盛, 则五脏皆循环受益,而皆得其坚之、长之、倍之之效矣。金疮者,为刀斧所伤而成疮,疮甚 而肿。脾得补而肉自满也。能解毒者,如毒物入土,则毒化也。土为万物之母,土健则轻身 延年也。 <目录>卷之一\上品<篇名>薯蓣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 阴。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陈修园曰∶此药因唐代宗名蓣,避讳改为山药。山药气平入肺,味甘无毒入脾。脾为中 州而统血,血者阴也,中之守也;唯能益血,故主伤中。伤中愈,则肌肉丰,故补虚羸。肺 主气,气虚则寒邪生;脾统血,血虚则热邪生;血气充而寒热邪气除矣。脾主四肢,脾血足 则四肢健;肺主气,肺气充则气力倍也。且此物生捣,最多津液而稠粘,又能补肾而填精, 精足则强阴。目明、耳聪、不饥,是脾血之旺;轻身是肺气之充;延年是夸其补益之效也。 凡上品,俱是寻常服食之物,非治病之药,故神农另提出“久服”二字。可见今人每服 上品之药,如此物及人参、熟地、葳蕤、阿胶、菟丝子、沙苑蒺藜之类,合为一方,以治大 病,误人无算。盖病不速去,元气日伤,伤及则死。凡上品之药,法宜久服,多则终身,少 则数年,与五谷之养人相佐,以臻寿考。若大病而需用此药,如五谷为养脾第一品。脾虚之 人 ,强令食谷,即可毕补脾之能事,有是理乎?然操此技者,未有不得盛名。薛立斋、张景岳 、冯楚瞻辈,倡之于前。而近日之东延西请、日诊百人者,无非是术,诚可慨也! <目录>卷之一\上品<篇名>肉苁蓉内容:气味甘、微温,无毒。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 精气,多子,妇人症瘕。久服轻身。 陈修园曰∶肉苁蓉是马精落地所生,取治精虚者,同气相求之义也。凡五劳七伤,久而 不愈,未有不伤其阴者。苁蓉补五脏之精,精足则阴足矣。茎中者,精之道路,精虚则寒热 而痛,精足则痛已矣。(又滑以去着)。精生于五脏,而藏之于肾,精足则阳举,精坚令人多 子矣。妇人症瘕,皆由血淤,精足则气充,气充则淤行也。叶天士注∶症瘕之谓其咸 以坚,滑以去着,温以散结,犹浅之乎测苁蓉也。 张隐庵曰∶马为火畜,精属水阴。苁蓉感马精而生,其形似肉,气味甘温,盖禀少阴水 火之气,而归于太阴坤土之药也。土性柔和,故有苁蓉之名。 <目录>卷之一\上品<篇名>地黄内容:气味甘、寒,无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 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 (参叶天士) 地黄气寒,入足少阴肾经。味甘无毒,入足太阴脾经。气味重浊,阴也; 阴者,中之守也;伤中者,守中真阴伤也。地黄甘寒,补中焦之精汁,所以主之。血痹者, 血虚闭而不运也。地黄味甘以滋脾血,气寒以益肾气,气血行而闭者开矣。肾主骨,益肾则 水足而 润脾则土滋而肌肉丰也。作汤除寒热积聚者,汤者荡也,或寒或热之积 聚,汤能荡之也。盖味甘可以缓急,性滑可以去着也。又曰∶除痹者,言不但逐血痹,更除 皮肌筋骨之痹也。除皮肉筋骨之痹,则折跌绝筋亦可疗矣。久服轻身不老,以先后二天交换 ,元气与谷气俱纳也。生者尤良,谓其本性俱在也。 陈修园曰∶地黄,《本经》名地髓,《尔雅》名 ,又名芑。唐以后几蒸几晒为熟地黄 ,苦味尽除,入于温补肾经丸剂,颇为相宜;若入汤剂及养血凉血等方,甚属不合。盖地黄 专取其性凉而滑利流通,熟则腻滞不凉,全失其本性矣。徐灵胎辨之甚详,无如若辈竟执迷 不悟也。 又曰∶百病之极,穷必及肾。及肾,危证也。有大承气汤之急下法,有桃花汤之温固法 ,有四逆汤、白通汤之回阳法,有猪苓汤、黄连鸡子黄汤之救阴法,有真武汤之行水法,有 附子汤之温补法,皆所以救其危也。张景岳自创邪说,以百病之生,俱从肾治。误以《神农 本经》上品服食之地黄,认为治病之药。(《内经》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 毒药攻邪。神农所列上品,多服食之品,即五谷、五果、五菜之类也,玩“久服”二字可见 。圣人药到病瘳,何以云久服?凡攻邪以去病,多取毒药。)滋润胶粘,反引邪气敛存于少 阴 而无出路,以后虽服姜、附不热,服芩、连不寒,服参、术不补,服硝、黄不下,其故何哉 ?盖以熟地黄之胶粘善着。女人有孕服四物汤为主,随证加入攻破之药而不伤,以四物汤中 之熟地黄能护胎也。知其护胎之功,便可悟其护邪之害。胶粘之性最善着物,如油入面,一 着遂不能去也。凡遇有邪而误用此药者,百药不效。病家不咎其用熟地黄之害,反以为曾用 熟地黄而犹不效者,定为败症,岂非景岳之造其孽哉? <目录>卷之一\上品<篇名>天门冬内容:气味苦、平,无毒。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 、益气、延年、不饥。 【参】 天门冬禀寒水之气,而上通于天,故有天冬之名。主治诸暴风湿偏痹者,言风 湿之邪暴中于人身,而成半身不遂之偏痹。天冬禀水天之气,环转营运,故可治也。强骨髓 者,得寒水之精也。三虫伏尸皆湿热所化,天冬味苦可以祛湿,气平可以清热,湿热下逐, 三尸伏虫皆去也。太阳为诸阳主气,故久服轻身,益气。天气通贯于地中,故延年不饥。 张隐庵曰∶天、麦门冬,皆禀少阴水精之气。麦门冬,禀水精而上通于阳明;天门冬, 禀水精而上通于太阳。夫冬主闭藏,门主开转,咸名门冬者,咸能开转闭藏而上达也。后人 有天门冬补中有泻,麦门冬泻中有补之说,不知何处引来,良可叹也。 <目录>卷之一\上品<篇名>麦门冬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饥,胃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 老,不饥。 张隐庵曰∶麦冬,本横生,根颗联系。有十二枚者,有十四枚者,有十五、六枚者,盖 合于人身十二络。加任之屏翳,督之长强,为十四络;又加脾之大络名大包,共十五络;又 加胃之大络名虚里,共十六络。唯圣人能体察之,用之以通脉络,并无“去心”二字。后人 不详经义,不穷物理,相沿去心久矣,今特表正之。《经》云∶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饥,胃 络脉绝者,以麦冬根颗联系不断,能通达上下四旁,令结者解,伤者复,绝者续,皆借中心 之贯通也。又主羸瘦短气者,补胃自能生肌,补肾自能纳气也。久服轻身不老、不饥者,先 天与后天俱足,斯体健而耐饥矣。(《崇原》曰∶“麦冬气味甘平,质性柔润,凌冬青翠, 盖禀少阴冬水之精,与阳明胃土相合。)”又曰∶凡物之凉者,其心必热,热者阴中之阳也。 人但知去热,而不知用阳,得其阳而后能通阴中之气。 <目录>卷之一\上品<篇名>细辛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咳逆上气,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 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 张隐庵曰∶细辛气味辛温,一茎直上,其色赤黑,禀少阴泉下之水阴,而上交于太阳之 药也。少阴为水脏,太阳为水腑,水气相通行于皮毛,内合于肺;若循行失职,则病咳逆上 气,而细辛能治之。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从巅络脑;若循行失职,则病头痛脑动,而细 辛亦能治之。太阳之气主皮毛,少阴之气主骨髓,少阴之气不合太阳,则风湿相侵。痹于筋 骨,则百节拘挛;痹于腠理,则为死肌;而细辛皆能治之。其所以能治之者,以气胜之也。 久服明目利九窍者,水精之气濡于空窍也;九窍利,则轻身而延年矣。 又曰∶宋元佑·陈承谓细辛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闭不通而死。近医多以此语忌 用,而不知辛香之药岂能闭气?上品无毒之药何不可多用?方书之言,类此者不少。学人不 详 察而遵信之,伊芳黄之门,终身不能入矣! <目录>卷之一\上品<篇名>柴胡内容:气味苦、平,无毒。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 轻身、明目、益精。(按∶经文不言发汗,仲圣用至八两之多,可知性纯,不妨多服,功缓 必须重用也。) 叶天士曰∶柴胡气平,禀天中正之气。味苦无毒,得地炎上之火味。胆者,中正之官, 相火之府;所以独入足少阳胆经,气味轻升,阴中之阳,乃少阳也。其主心腹肠胃中结气者 ,心腹肠胃,五脏六腑也。脏腑共十二经,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柴胡轻清,升达胆气, 胆气条达,则十一脏从之宣化,故心腹肠胃中凡有结气皆能散之也。其主饮食积聚者,盖饮 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之疏散又借少阳胆为生发之主也。柴胡升达胆气,则肝能散精,而饮食 积聚自下矣。少阳经行半表半里,少阳受邪,邪并于阴则寒;邪并于阳则热。柴胡和解少阳 ,故主寒热之邪气也。春气一至,万物俱新。柴胡得天地春升之性,入少阳以生气血,故主 推陈致新也。久服清气上行,则阳气日强,所以轻身。五脏六腑之精华上奉,所以明目。清 气上行,则阴气下降,所以益精。精者,阴气之英华也。 <目录>卷之一\上品<篇名>黄连内容:气味苦、寒,无毒。主热气目痛、 伤泪出,明目,肠 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 痛。久服令人不忘。 陈修园曰∶黄连气寒,禀天冬寒水之气,入足少阴肾;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 手少阴心。气水而味火,一物同具,故能除水火相乱,而为湿热之病。其云主热气者,除一 切气分之热也。目痛、 伤、泪出、不明,皆湿热在上之病;肠 腹痛下痢,皆湿热在中之 病;妇人阴中肿痛,为湿热在下之病;黄连除湿热,所以主之。久服令人不忘者,苦入心即 能补心 以其味之苦而补之;而寒能胜火,即以其气之寒而泻之。千古唯仲景得《本经》之秘。《金 匮》治 心气不足而吐血者,取之以补心;《伤寒》寒热互结心下而痞满者,取之以泻心;厥阴之热 气撞心者 ,合以乌梅;下利后重者,合以白头翁等法。真信而好古之圣人也。 <目录>卷之一\上品<篇名>防风内容:气味甘、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 疼痛、身重。久服轻身。 陈修园曰∶防风气温,禀天春术之气而入肝;味甘无毒,得地中土之味而入脾。主大风 三字提纲,详于巴戟天注,不赘。风伤阳位,则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者,经络之风也;骨 节疼痛者,关节之风也;身重者,病风而不能 捷也。防风之甘温发散,可以统主之。然温 属春和之气,入肝而治风;尤妙在甘以入脾,培土以和水气,其用独神。此理证之易象,于 剥复二卦而可悟焉。两土同崩则剥,故大败必顾脾胃;土木无忤则复,故病转必和肝脾。防 风驱风之中,大有回生之力;李东垣竟目为卒伍卑贱之品,真门外汉也。 <目录>卷之一\上品<篇名>续断内容:气味苦、微温,无毒。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疡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 服益气力。 【参】 此以形为治。续断有肉有筋,如人筋在肉中之象;而色带紫、带黑,为肝肾 之象。气味苦温,为少阴、阳明火土之气化;故寒伤于经络而能散之,痈疡络于经络而能疗 之 ,折跌筋骨有伤,而能补不足、续其断绝;以及妇人乳难,而能通其滞而为乳。益气力者, 亦能强筋骨之功也。 <目录>卷之一\上品<篇名>牛膝内容:  气味苦酸、平,无毒。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 烂,堕胎。久服轻身耐老。 陈修园曰∶牛膝气平,禀金气而入肺;味苦,得火味而入心包;味酸,得木味而入肝。 唯其入肺,则能通调水道而寒湿行,胃热清而痿愈矣。唯其入肝,肝藏血而养筋,则拘挛可 愈,膝亦不痛而能屈伸矣。唯其入心包,苦能泄实,则血因气凝之病可逐也。苦能泻火,则 热汤之伤与火伤之烂可完也。苦味本伐生生之气,而又合以酸味,而遂大申其涌泄之权,则 胎无不堕矣。久服轻身耐老者,又统言其流通血脉之功也。 <目录>卷之一\上品<篇名>巴戟天内容:气味甘、微温,无毒。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 气。(酒焙。) 陈修园曰∶巴戟天气微温,禀天春升之木气而入足厥阴肝;味辛甘无毒,得地金土二味 入足阳明燥金胃。虽气味有木土之分,而其用则统归于温肝之内。《佛经》以风轮主持大地 ,即是此义。《本经》以“主大风”三字提纲两见∶一见于巴戟天,一见于防风。阴阳造化 之机,一言逗出。《金匮》云∶“风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防风主除风之害,巴戟天主 得风之益,不得滑口读去。盖人居大块之中,乘气以行,鼻息呼吸不能顷刻去风。风即是气 ,风气通于肝,和风生人,疾风杀人。其主大风者,谓其能化疾风为和风也。邪气者,五行 正气不得风而失其和。木无风则无以遂其条达之情,火无风则无以遂炎上之性,金无风则无 以成其坚劲之体,水无风则潮不上,土无风则植不蕃。一得巴戟天之用,则到处皆春而邪气 去矣。邪气去而五脏安,自不待言也。况肝之为言敢也,肝阳之气,行于宗筋而阴痿起;行 于肾脏,肾存志而志增,肾主骨而骨强;行于脾脏,则震坤合德,土木不害而中可补。益气 二 即风也,逐而散之;风散则为气散,生而亦死;益而和之,气和即 为风和,死可回生。非明于生杀消长之道者,不可以语此也。 叶天士云∶淫羊藿治阴虚阴痿,巴戟天治阳虚阴痿。 <目录>卷之一\上品<篇名>石斛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久服浓 肠胃。 叶天士曰∶石斛气平入肺,味甘无毒入脾。甘平为金土之气味,入足阳明胃、手阳明大 肠。阴者,中之守也;阴虚则伤中,甘平益阴,故主伤中。痹者,脾病也;风、寒、湿三气 而脾先受之,石斛甘能补脾,故能除痹。上气,肺病也;火气上逆则为气喘,石斛平能清肺 ,故能下气。五脏皆属于阴,而脾名至阴,为五脏之主。石斛补脾而荫及五脏,则五脏之虚 劳自复,而肌肉之消瘦自生矣。阴者宗筋也;精足则阴自强。精者,阴气之精华也;纳谷多 而精自储。肠者,手阳明大肠也;胃者,足阳明胃也;阳明属燥金,久服甘平清润,则阳明 不燥,而肠胃浓矣。(《新订》。) 张隐庵曰∶石斛生于石上,得水长生,是禀水面之专精而补肾。味甘色黄,不假土力, 是夺中土之气化而补脾。斛乃量名,主出主入,能营运中土之气而愈诸病也。 <目录>卷之一\上品<篇名>泽泻内容:气味甘、寒,无毒。主风寒湿痹,乳难,养五脏,益气力,肥健,消水。久服耳 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 陈修园曰∶泽泻气寒,水之气也;味甘无毒,土之味也。生于水而上升,能启水阴之气 上滋中土也。其主风、寒、湿痹者,三气以湿为主,此能启水气上行而复下,其痹即从水气 而化矣。其主乳难者,能滋水精于中土而为汁也。其主“养五脏,益气力,肥健”等句,以 五脏主藏阴,而脾为五脏之原,一得水精之气则能灌溉四旁,俾五脏循环而受益,不特肥健 消水不饥,见本脏之功;而肺得水精之气而气益,肾得水精之气而耳聪,且形得水精之气而 全体轻,色得水精之气而面生光辉,一生得水精之气而延年,所以然者,久服之功。能行在 下之水而使之 园,一茎直上,无下行之性,故其功效如此。今人以盐水拌炒,则反掣其肘矣 <目录>卷之一\上品<篇名>五味子内容:气味酸,温,无毒。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陈修园曰∶五味子气温味酸,得东方生长之气而主风。人在风中而不见风,犹鱼在水中 而不见水。人之鼻息出入,顷刻离风则死,可知人之所以生者,风也。风气通于肝,即人身 之木气。庄子云∶“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息以相吹也。”“息”字有二义∶一曰“生息 ”,二曰“休息”。五味子温以遂木气之发荣,酸以敛木气之归根。生息休息,皆所以益其 生生不穷之气。倘其气不治,(治,安也。)咳逆上气者,风木挟火气而乘金也。为劳伤、为 羸瘦、为阴痿、为精虚者,则《金匮》所谓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是也。风气通于肝,先圣 提出虚劳大眼目,惜后人不能申明其义。五味子益气中,大具开阖升降之妙,所以概主之唐 、宋以也。下,诸家有谓其具五味而兼治五脏者;有谓其酸以敛肺,色黑入肾,核似肾而补 肾者。想当然之说,究非定论也。然肝治五脏,得其生气而安,为《本经》言外之正旨。仲 景佐以干姜,助其温气,俾气与味相得而益彰是,补天手段。 <目录>卷之一\上品<篇名>薏苡仁内容:气味甘、微寒,无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久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 陈修园曰∶薏苡仁夏长秋成,味甘色白,禀阳明金土之精。金能制风,土能胜湿,故治 以上诸证。久服轻身益气者,以湿行则脾健而身轻,金清则肺治而气益也。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菟丝子内容:气味辛、平,无毒。主续绝伤,益气力,补不足,肥健人,汁去面 。久服明 目,轻身,延年。 陈修园曰∶菟丝气平禀金气,味辛得金味,肺药也。然其用在肾而不在肺。子中脂膏最 足,绝类人精,金生水也。主续绝伤者,子中脂膏,如丝不断,善于补续也。补不足者,取 其最足之脂膏,以填补其不足之精血也。精血足,则气力自长,肥健自增矣。汁去面 者, 言不独内服得其填补之功,即外用亦得其滑泽之效也。久服,肾水足则目明,肾气壮则身轻 。华元化云,肾者,性命之根也。肾得补则延年。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葳蕤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 黑 ,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 张隐庵曰∶葳蕤气味甘平,质多津液,禀太阴湿土之精以资中焦之汁。主中风暴热不能 摇动者,以津液为邪热所灼也。跌筋者,筋不柔和也。结肉者,肉无膏泽也。诸不足者,申 明以上诸证皆属津液不足也。久服则津液充满,故去面上之黑 ,好颜色而肌肤润泽,且轻 身不老也。 又曰∶阴柔之药,岂堪重用?古人除治风热以外,绝不敢用。自李时珍有不寒不燥,用 代参 之说,时医信为补剂,虚证服此,百无一生,咎其谁职耶?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沙参内容:气味苦、微寒,无毒。主血结,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 (参叶天士) 沙参气微寒,禀水气而入肾;味苦无毒,得火味而入心。谓其得水气, 以 泻心火之有余也。心火亢,则所主之血不行而为结,而味之苦可以攻之;心火亢,则所藏之 神不宁而生惊,而气之寒可以平之。心火禀炎上之性,火郁则寒,火发则热,而苦寒能清心 火,故能除寒热也。阴者,所以守中者也,苦寒益阴,所以补中;补中则金得土生,又无火 克,所以益肺气也。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远志内容:气味苦、温,无毒。主逆咳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 ,不忘,强志,倍力。久服轻身不老。 按∶远志气温,禀厥阴风木之气,入手厥阴心包;味苦,得少阴君火之味,入手少阴心 。然心包为相火,而主之者,心也。火不刑金则咳逆之病愈;火归土中,则伤中之病愈。主 明则下安,安则不外兴利除弊两大事,即“补不足,除邪气”之说也。心为一身之主宰,凡 九窍利,智慧益,耳聪目明,善记不忘,志强力壮,所谓天君泰,百体从令者此也。又云∶ “久服轻身不老者”,即《内经》所谓∶“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之说也。夫曰养生 ,曰久服,言其为服食之品,不可以之治病,故经方中绝无此味。今人喜用药丸为补养,久 则增气而成病。唯以补心之药为主,又以四藏之药为佐。如四方诸侯,皆出所有以贡天子, 即干纲克振,天下皆宁之道也。诸药皆偏,唯专于补心,则不痛。抱朴子谓∶陵阳子仲,服 远志二十七年,有子三十七人。开书所视,记而不忘,着其久服之效也。若以之治病,则大 失经旨矣。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菖蒲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窍,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 ,出声音;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 高志不老。 陈修园曰∶菖蒲性用略同远志,但彼苦而此辛,且生于水石之中,受太阳寒水之气。其 味辛合于肺金而主表。其气温合于心包络之经,通于君火而主神。其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 者,从肺驱邪以解表也。开心窍至末句,皆言补心之效,其功同于远志。声音不出,此能宁 之。心火下济而光明,故能温肠胃而止小便利也。但菖蒲禀水精之气,外通九窍,内濡五脏 ,其性自下以行于上,与远志自上以行于下者有别。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赤箭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杀鬼精物,蛊毒恶风。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 张隐庵曰∶赤箭气味辛温,其根名天麻者,气味甘平。盖赤箭辛温属金,金能制风,而 有弧矢之威,故主杀鬼精物。天麻甘平属土,土能胜湿,而居五运之中,故能治蛊毒恶风。 天麻形如芋魁,有游子十二枚周环之,以仿十二辰十二子,在外应六气之司天。天麻如皇极 之居中,得气运之全,故功同五芝,力倍五参,为仙家服食上品,是以久服益气力,长阴肥 健。 李时珍曰∶补益上药,天麻第一,世人止用之治风,良可惜也!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车前子内容:气味甘、寒,无毒。主气癃止痛,利水道,通小便,除湿痹。久服轻身耐老。 张隐庵曰∶车前草,《本经》名当道,《毛诗》名 苡。 乾坤有动静,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车前好生道旁,虽牛马践踏不死,盖 得土气之用,动而不静者也。气癃,膀胱之气闭也;闭则痛,痛则水道不利;车前得土气之 用,土气行则水道亦行而不癃,不癃则不痛,而小便长矣。土气行则湿邪散,湿邪散则湿痹 自除矣。久服土气升而水气布,故能轻身耐老。 《神仙服食经》云∶“车前,雷之精也;震为雷为长男。”《诗》言∶“采采 苡”, 亦欲妊娠而生男也。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羌活内容:气味苦、甘、辛,无毒。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奔豚,止痫痉,女子疝瘕。久 服轻身耐老。(一名独活。) 陈修园曰∶羌活气平,禀金气而入肺;味苦甘无毒,得火味而入心,得土味而入脾。其 主风寒所击者,入肺以御皮毛之风寒,入脾以御肌肉之风寒,入心助太阳之气以御营卫之风 寒也。其主金疮止痛者,亦和营卫长肌肉完皮毛之功也。奔豚乃水气上凌心火,此能入肺以 降其逆,补土以制其水,入心以扶心火之衰,所以主之。痫痉者,木动则生风,风动则挟木 势而害土,土病则聚液而成痰,痰迸于心则为痉、为痫;此物禀金气以制风,得土味而补脾 ,得火味以宁心,所以主之。女子疝瘕,多经行后血假风湿而成,此能入肝以平风,入脾以 胜湿,入心而主宰血脉之流行,所以主之。久服轻身耐老者,着其扶阳之效也。 张隐庵曰∶此物生苗,一茎直上,有风不动,无风自动,故名独活。后人以独活而出于 西羌者,名羌活。出于中国处处有者,名独活。今观肆中所市,竟是二种。有云羌活主上, 独活主下,是不可解也。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升麻内容:气味甘、平、苦、微寒,无毒。主解百毒,杀百精老物殃鬼,辟瘟疫瘴气邪气 ,蛊毒入口皆吐出,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久服不夭,轻 身长年。 张隐庵曰∶升麻气味甘、苦、平,甘者土也,苦者火也,主从中土而达太阳之气,太阳 标阳本寒,故微寒。盖太阳禀寒水之气而行于肤表,如天气之下连于水也。太阳在上,则天 日当空,光明清湛;清湛故主解百毒,光明故杀百精老物殃鬼。太阳之气行于肤表,故辟瘟 疫瘴气邪气。太阳之气行于地中,故蛊毒入口皆吐出;治蛊毒,则中恶腹痛自除;辟瘟疫瘴 气邪气,则时气毒疠、头痛寒热自散。寒水之气滋于外而济于上,故治风肿诸毒、喉痛口 疮。久服,则阴精上滋,故不夭;阳气盛故轻身;阴阳充足则长年矣。 尝考∶凡物纹如车辐者,皆有升转循环之用。防风、秦艽、乌药、防己、木通、升麻, 皆纹如车辐,而升麻更觉空通,所以升转甚捷也。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茵陈蒿内容:气味苦、平、微寒,无毒。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胆。久服轻身,益气, 耐老,面白悦,长年。白兔食成仙。 张隐庵曰∶《经》云∶春三月,此为发陈。茵陈因旧苗而春生,盖因冬令寒水之气,而 具阳春生发之机。主治风湿寒热邪气,得生阳之气,则外邪自散也。结热黄胆,得水寒之气 ,则内热自除也。久服则生阳上升,故轻身益气耐老。因陈而生新,故面白悦、长年。兔乃 纯阴之物,喜食阳春之气,故白兔食之成仙。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甘菊花内容:气味苦、平,无毒。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 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 徐灵胎曰∶凡芳香之物,皆能治头目肌表之疾。但香则无不辛燥者,惟菊得天地秋金清 肃之气,而不甚燥烈,故于头目风火之疾尤宜焉。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龙胆内容:气味苦、涩、大寒,无毒。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 张隐庵曰∶龙乃东方之神,胆主少阳甲木,苦走骨,故主骨间寒热。涩类酸,故除惊痫 邪气。胆主骨,肝主筋,故续绝伤。五脏六腑,皆取决于胆,故定五脏。山下有风曰蛊,风 气升而蛊毒杀矣。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紫苏内容:气味辛、微温,无毒。主下气,杀谷除饮食,辟口臭,去邪毒,辟恶气。久服通 神明,轻身耐老。 【述】紫苏气微温,禀天之春气而入肝。味辛,得地之金味而入肺。主下气者,肺行其 治节之令也。杀谷除饮食者,气温达肝,肝疏畅而脾亦健运也。辟口臭、去邪毒、辟恶气者 ,辛中带香,香为天地之正气,香能胜臭,即能解毒,又能胜邪也。久服则气爽神清,故通 神明,轻身耐老。其子下气尤速;其梗下气宽胀,治噎膈反胃,止心痛;旁小枝通十二经关 窍脉络。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藕实茎内容:气味甘、平。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鸡头实内容:气味甘、平。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 。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黑脂麻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伤中虚羸,补中五内,益气力,生长肌肉,填髓脑。久 服轻身不老。色黑者良。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益母草子内容:气味辛,甘、微温,无毒。主明目益精,除水气。久服轻身延年。(今人奉 为女科专药,往往误事,且其独具之长反掩。)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茜草内容:气味苦、寒,无毒。主寒湿风痹,黄胆,补中。 陈修园曰∶气味苦寒者,得少阴之气化也。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而此能入足少阴,俾 上下交通而旋转,则痹自愈矣。上下交通则中土自和,斯有补中之效矣。中土和则湿热之气 自化,而黄胆愈矣。又《素问》以芦茹一两,乌 鱼骨四两,丸以雀卵,饮以鲍鱼汁,治气 竭肝伤、脱血、血枯,妇人血枯经闭,丈夫阴痿精伤,名曰四乌 骨一芦茹丸。芦茹即茜草 也,亦取其入少阴以生血,补中宫以统血。汁可染绛,似血而能行血欤。(后人以此三味入 乌骨白丝毛鸡腹内,以陈酒、童便、煮烂,烘干为丸。以百劳水下五七十丸,治妇人倒经血 溢于上、男子咳嗽吐血、左手关脉弦,背上畏寒有淤血者。)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茯苓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 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陈修园曰∶茯苓气平入肺,味甘入脾。肺能通调,脾能转输,其功在于利小便一语。胸 为肺之部位,胁为肝之部位,其气上逆则忧恚惊邪恐悸,七情之用因而弗调。心下为太阳之 部位,水邪停留则结痛;水气不化则烦满;凌于太阴则咳逆;客于营卫则发热恶寒;内有宿 饮则津液不升,为口焦舌干,唯得小便一利,则水行而气化诸疾俱愈矣。久服安魂养神、不 饥延年者,以肺金为天,脾土为地,位一身之天地,而明其上下交和之效也。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猪苓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 疟,解毒,蛊疰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 陈修园曰∶猪苓气平,禀金气而入肺。味甘无毒,得土味而入脾。肺主治节,脾主转输 ,所以能利水道。又考此物,出土时带甘,久则淡然无味,无味则归于膀胱。膀胱为太阳, 其说有二∶一曰经络之太阳,一日六气之太阳。何谓经络之太阳?其腑在下而主水,得上焦 肺气之化,中焦脾气之运,则下焦愈治。所谓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俾决渎之用 行于州都,则州都中自有云行雨施之景象,利水如神,有由来也,且不独利水道也。六气之 太阳名曰巨阳,应天道居高而卫外,乃君心之藩篱也。凡风寒初感,无非先入太阳之界,治 不 久则为 〔即伤寒杂病似疟非疟者,皆在此例〕。但得猪苓之通 利水道,水行气化,水精四布,溱溱汗出,则营卫和而诸邪俱解。仲景五苓散、桂枝去桂加 茯苓白术汤非于此得其悟机乎?若阳明之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少阴之咳呕而渴,心烦不眠 ,热疟多兼此症,总于利水道中,布达太阳之气,使天水循环,滋其枯燥,即仲景猪苓汤之 义也。且太阳为天,光明清湛,清湛则诸毒可解,光明则蛊疰不驱自除。又云∶久服轻身耐 老者,溺得阳气之化而始长,溺出不能远射,阳气衰于下也;溺出及溺已时头摇者,头为诸 阳之会,从下以验其上之衰也;此皆老态,得猪苓助太阳之气而可耐之。然此特圣人开太阳 之治法,非谓猪苓平淡之可赖也。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牡桂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 ,轻身不老。 牡,阳也。牡桂者,即今之桂枝、桂皮也、菌根也。菌桂即今之肉桂、浓桂也。然生发 之机在枝干,故仲景方中所用俱是桂枝,即牡桂也。时医以桂枝发表,禁不敢用,而所用肉 桂,又必刻意求备,皆是为施治不愈,卸罪巧法。 张隐庵曰∶桂本凌冬不凋,气味辛温,其色紫赤,水中所生之木火也。肺肾不交,则为 上气咳逆之证;桂启水中之生阳,上交于肺,则上气平而咳逆除矣。结气喉痹者,三焦之气 不行于肌腠,则结气而为喉痹;桂禀少阳之木气,通利三焦,则结气通而喉痹可治矣。吐吸 者,吸不归根即吐出也;桂能引下气与上气相接,则吸之气直至丹田而后入,故治吐吸也。 关节者,两肘、两腋、两髀、两 皆机关之室,周身三百六十五节,皆神气之周行;桂助君 火之气,使心主之神气出入于机关,游行于骨节,故利关节也。补中益气者,补中焦而益上 下之气也。久服则阳气盛而光明,故通神明。三焦通会元真于肌腠,故轻身不老。 徐忠可曰∶近来肾气丸、十全大补汤俱用肉桂,盖杂温暖于滋阴药中,故无碍。至桂枝 汤,因作伤寒首方,又因有春夏禁用桂枝之说,后人除有汗发热恶寒一证,他证即不用,甚 至春夏则更守禁药不敢用矣。不知古人用桂枝,取其宣通血气,为诸药向导,即肾气丸古亦 用桂枝,其意不止于温下也。他如《金匮》论虚损十方,而七方用桂枝∶孕妊用桂枝汤安胎 ;又桂苓丸去症;产后中风面赤,桂枝、附子、竹叶并用;产后乳子烦乱、呕逆,用竹皮大 丸内加桂枝治热烦。又附方,于建中加当归内补。然则,桂枝岂非通用之药?若肉桂则性热 下达,非下焦虚寒者不可用,而人反以为通用,宜其用之而多误矣。余自究心《金匮》以 后,其用桂枝取效,变幻出奇,不可方物,聊一拈出以破时人之惑。 陈修园曰∶《金匮》谓气短有微饮,宜从小便出之,桂苓甘术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喻嘉言注∶呼气短,宜用桂苓甘术汤以化太阳之气;吸气短,宜用肾气丸以纳少阴之气;二 方俱借桂枝之力,市医不晓也。第桂枝为上品之药,此时却蹇于遇,而善用桂枝之人,亦与 之同病。癸亥岁,司马公之媳,孀居数载,性好静,长日闭户独坐,得咳嗽病,服生地、麦 冬、百合之类,一年余不效。延余诊之,脉细小而弦紧,纯是阴霾四布,水气滔天之象,断 为水饮咳嗽,此时若不急治,半月后水肿一作,卢扁莫何!言之未免过激,诊一次后,即不 复与商。嗣肿病大作,医者用槟榔、牵牛、葶苈子、浓朴、大腹皮、萝卜子为主,加焦白术 、熟地炭、肉桂、附子、茯苓、车前子、牛膝、当归、芍药、海金砂、泽泻、木通、赤小豆 、商陆、猪苓、枳壳之类,出入加减。计服二个月,其肿全消,人瘦如柴,下午气陷脚肿, 次早亦消,见食则呕,冷汗时出,子午二时烦躁不宁,咳嗽辄晕。医家以肿退为效,而病 人时觉气散不能自支。又数日,大汗、呕逆、气喘欲绝。又延余诊之,脉如吹毛,指甲黯, 四 前“此直言获咎,以致今日病不可为,余实不能辞其责也。但尊 恙一月,余进药三剂全愈, 迄今三载,尚守服旧方,精神逾健, 岂遂忘耶?兹两次遵命而来,未准一见,此症已束手无策,未知有何面谕?”渠少君云∶“但 求气喘略平。”所以然者,非人力也。余不得已,以《金匮》桂苓甘术汤小剂应之(茯苓二 钱、白术、桂枝、炙甘草各一钱。)次日又延,余知术拙不能为力,固辞之别延医治。后一 曰殁。旋闻医辈私议,桂苓甘术汤为发表之剂,于前证不宜。夫桂苓甘术汤岂发表剂哉!只 缘汤中之桂枝一味,由来被谤。余用桂枝,宜其招谤也。噫!桂枝之屈于不知己,将何时得 以大申其用哉! 桂枝性用,自唐宋以后,罕有明其旨者。叔父引张隐庵注,字字精确。又引徐忠可之论 ,透发无遗。附录近日治案,几于痛哭垂涕而道之。其活人无己之心,溢于笔墨之外。吾知 桂枝之功用,从此大彰矣!又按∶仲景书桂枝条下,有“去皮”二字;叶天士《医林指南》 方中,每用桂枝末,甚觉可笑。盖仲景所用之桂枝,只取梢尖嫩枝,内外如一,若有皮骨者 去之,非去枝上之皮也。诸书多未言及,特补之。(受业侄凤腾、鸣岐注。)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菌桂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通聘使。久服轻身不老 ,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 陈修园曰∶性用同牡桂。养精神者,内能通达脏腑也。和颜色者,外能通利血脉也。为 诸药先通聘使者,辛香能分达于经络,故主百病也。与牡桂有轻重之分,上下之别,凡阴邪 盛与药相拒者,非此不能入。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橘皮内容:气味苦辛、温,无毒。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 陈修园曰∶橘皮气温,禀春气而入肝;味苦入心;味辛入肺。胸中为肺之部位,唯其入 肺,所以主胸中之瘕热逆气;疏泄为肝之专长,唯其入肝,所以能利水谷;心为君主之官, 唯其入心,则君火明而浊阴之臭气自去。又推其所以得效之神者,皆其下气之功也。总结上 三句,古人多误解。 又曰∶橘皮筋膜似脉络,皮形似肌肉,宗眼似毛孔。人之伤风咳嗽,不外肺经;肺主皮 毛,风之伤人,先于皮毛,次入经络而渐深;治以橘皮之苦以降气,辛以发散;俾从脾胃之 大络,而外转于肌肉毛孔之外,微微从汗而解也。若削去筋膜,只留外皮,名曰橘红,意欲 解肌止嗽,不知汗本由内而外,岂能离肌肉经络而直走于外?雷 去白留白之分,东垣因之 ,何不通之甚也!至于以橘皮制造为酱,更属无知妄作。查其制法∶橘皮用水煮三次极烂, 嚼之无辛苦味,晒干,外用甘草、麦冬、青盐、乌梅、元明粉、硼砂,熬浓汁浸晒多次,以 汁干为度。又以人参、贝母研末拌匀,收贮数月后用之。据云能化痰疗嗽,顺气止渴生津 。而不知全失橘皮之功用。橘皮治嗽,妙在辛以散之,今以乌梅之酸收乱之;橘皮顺气,妙 在苦以降之,今以麦冬、人参、甘草之甘壅乱之;橘皮妙在温燥,故能去痰宽胀,今以麦冬 、贝母、元明、硼砂、青盐之咸寒乱之;试问橘皮之本色何在乎?余尝究俗人喜服之由,总 由入口之时得甘酸之味,则满口生津;得咸寒之性,则坚痰暂化;一时有验,彼此相传,而 阴被其害者不少也。法制半夏,亦用此药浸造,罨发黄衣收贮,贻害则一。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枸杞内容:气味苦、寒,无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麻风湿。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 ,耐寒暑。 陈修园曰∶枸杞气寒,禀水气而入肾;味苦无毒,得火味而入心。五内,即五脏。五脏 为藏阴之地,热气伤阴即为邪气,邪气伏于中则为热中,热中则津液不足,内不能滋润脏腑 而为消渴,外不能灌溉经络而为周痹。热甚则生风,热郁则成湿,种种相因,唯枸杞之苦寒 清热可以统主之。“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三句,则又申言其心肾交补之功,以 肾字从坚,补之即所以坚之也。坚则身健而轻,自忘老态;况肾水足可以耐暑,心火宁可以 耐寒,洵为饮食之上剂。然苦寒二字,《本经》概根、苗、花、子而言。若单论其子,严冬 霜雪之中,红润可爱,是禀少阴水精之气兼少阴君火之化,为补养心肾之良药;但性缓不可 以治大病、急病耳。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木香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邪气,辟毒疫瘟鬼,强志,主淋露。久服不梦寤魇寐。 张隐庵曰∶木香其数五,气味辛温,上彻九天,禀手足太阴天地之气化,主交感天地之 气,上下相通。治邪气者,地气四散也。辟毒疫瘟鬼者,天气光明也。强志者,天生水,水 生则肾志强。主淋露者,地气上腾,气腾则淋露降。天地交感,则阴阳和、开阖利,故久服 不梦寤魇寐。梦寤者,梦中之梦;魇寐者,寐中之魇也。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杜仲内容:气味辛、平,无毒。主腰膝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 余沥。久服轻身耐老。 (参张隐庵)杜仲气味辛平,得金之气味;而其皮黑色而属水,是禀阳明、少阴金水之 精气而为用也。腰为肾府,少阴主之;膝属大筋,阳明主之;杜仲禀少阴、阳明之气,故腰 膝之痛可治也。补中者,补阳明之中土也;益阴者,益少阴之精气也;坚筋骨者,坚阳明所 属之筋,少阴所主之骨也;强志者,肾藏志,肾气得补而壮,气壮而志自强也。阳明燥气下 行,故除阴下湿痒,小便余沥也。久服则水金相生,精气充足,故轻身耐老也。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桑根白皮内容:气味甘、寒,无毒。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绝脉,补虚益气。(旧 本列为中品,今从《崇原》。) 叶天士曰∶桑皮气寒,禀水气而入肾;味甘无毒,得土味而入脾。中者,中州脾也。脾 为阴气之原,热则中伤,桑皮甘寒,故主伤中。五劳者,五脏劳伤真气也。六极者,六腑之 气虚极也。脏腑俱虚,所以肌肉削而羸瘦也。其主之者,桑皮甘以固脾气而补不足,寒以清 内热而退火邪,邪气退而脾阴充,脾主肌肉,自然肌肉丰而劳极愈矣。崩中者,血脱也;脉 者,血之府;血脱故脉绝不来也。脾统血而为阴气之原,甘能益脾,所以主崩中绝脉也。火 与元气势不两立,气寒清火,味甘益气,气充火退,虚得补而气受益也。 陈修园曰∶今人以补养之药,误认为清肺利水之品,故用多不效。且谓生用大泻肺气, 宜涂蜜炙之。然此药忌火,不可不知。 张隐庵曰∶桑割而复茂,生长之气最盛,故补续之功如此。 <目录>卷之二\上品<篇名>桑上寄生内容:气味苦、平,无毒。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 安胎。 张隐庵曰∶寄生感桑气而寄生枝节间,生长无时,不假土力,夺天地造化之神效,故能 资养血脉于空虚之地,而取效倍于他药也。主治腰痛者,腰乃肾之外候,男子以藏精,女子 以系胞;寄生得桑精之气,虚系而生,故治腰痛。小儿肾形未足,似无腰痛之证,应有背强 痈肿之疾,寄生治腰痛,则小儿背强痈肿亦能治之。充肌肤,精气外达也;坚发齿,精气内 足也。精气外达而
/
本文档为【神农本草经读9】,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