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2010-11-03 6页 pdf 444KB 6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2534

暂无简介

举报
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2010 年 4 月 第 20 卷 第 4 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MEDICINE April,2010 Vol. 20 No. 4 檵檵檵檵檵檵 檵檵檵檵檵檵 殝 殝殝 殝 综述与专论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o. 2010BAD04B01)。 [作者简介]张伟(1978 -),男,博士,主要从事禽流感防治方面的研究。E-mail:wisherzhw2007@ 163. com。 [通讯作者]夏咸柱,教授,E-mail:xia_...
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2010 年 4 月 第 20 卷 第 4 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MEDICINE April,2010 Vol. 20 No. 4 檵檵檵檵檵檵 檵檵檵檵檵檵 殝 殝殝 殝 综述与专论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No. 2010BAD04B01)。 [作者简介]张伟(1978 -),男,博士,主要从事禽流感防治方面的研究。E-mail:wisherzhw2007@ 163. com。 [通讯作者]夏咸柱,教授,E-mail:xia_xzh@ yahoo. com. cn。 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张 伟1,2,王承宇2,杨松涛2,高玉伟2,夏咸柱1,2,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北京 100021; 2. 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长春 130062) 【摘要】 流感病毒是分节段的负链 RNA 病毒,由 RNA 依赖的 RNA 聚合酶起始病毒的复制。流感病毒的特 殊基因组结构和病毒蛋白的功能使其极易发生抗原转换和抗原漂移,这使得病毒能够逃避多种宿主的长效中和性 免疫反应。本文从病毒结构、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质、病毒复制过程和病毒的易感宿主等几方面论述了流感病毒 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关键词】 流感病毒;RNA 病毒;抗原转换;抗原漂移 【中图分类号】R-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856(2010)04-0074-06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Molecular Biology of Influenza Virus ZHANG Wei1,2,WANG Cheng-yu2,YANG Song-tao2,GAO Yu-wei2,XIA Xian-zhu1,2* (1. Comparative Medicine Centre,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PUMC);Institute of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CAMS),Beijing 100021,China; 2. Veterinary Institute,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Changchun 130062,China) 【Abstract】 Influenza virus,a member of the Orthomyxoviridae family,is an enveloped RNA virus with a genome in the form of eight segments requiring an 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of viral origin for replication. Influenza viruses can escape the long-term neutralizing antibody response in many hosts via ever-changing antigenic shift and antigenic drift resulting from the particular structure of the virus genome and function of its viral proteins. In this paper,the structure of virus,the genome and encoding proteins of virus,the replication process and susceptible hosts will be summarized. 【Key words】 Influenza virus;RNA virus;Antigenic shift;Antigenic drift 流 感 病 毒 归 属 于 正 粘 病 毒 科 (Orthomy- xoviridae),是分节段的负链 RNA 病毒。根据核壳 蛋白(NP)和基质蛋白(M)抗原性的差异,将流感病 毒分为 A、B 和 C 型,三个型流感病毒的测序结果表 明,他们来源于共同的祖先,但是,在遗传学上,他们 存在差异。A 型流感病毒根据其抗原性差异分为 16 个血凝素(HA)亚型和 9 个神经氨酸酶(NA)亚 型,其中人类感染似乎限于 H1、H2、H3 亚型和 N1、 N2 亚型,但是自 1997 年以来,还出现了 H5N1、 H7N7 和 H9N2 亚型禽流感病毒直接感染人的报道, 尤其是 H5N1 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群后 会产生高致死率;猪流感病毒一般不感染人类,但是 由于猪是流感病毒的中间宿主,所以重组之后的新 型猪流感病毒可能会获得感染人并致病的能力,例 如,猪源 2009 甲型 H1N1 的全世界流行和爆发。这 些动物源性的流感病毒在人群中的高致死率和广泛 流行,已经引起全世界高度关注。 1 病毒粒子的结构和组成 A 型流感病毒的形态与结构如图 1[1]。电镜 下,病毒呈球状或丝状,球状时直径达 100 nm,丝状 时可长达 300 nm。A 型流感病毒粒子表面有两种 形态不一,长度均为 10 ~ 20 nm 的糖蛋白突起,即血 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均具有抗原性,HA 与 NA 比例为 4∶ 1至 5 ∶ 1。病毒粒子的表面还存在 一种数量更少的跨膜蛋白———M2 离子通道蛋白, M2 与 HA 比例为 1:10 ~ 100[2]。位于病毒粒子双 层脂质包膜下的是基质蛋白 M1,它是病毒颗粒中含 量最多的蛋白,构成病毒包膜的框架。在 M1 内部 与其连接的是核输出蛋白(NEP;也被称作非结构蛋 白 2,NS2)和病毒的核糖核蛋白(RNP)复合体。 图 1 A 型流感病毒的形态与结构[1] Fig. 1 The structure of influenza A virus[1] 表 1 A /Tiger /HarBin /01 /2002 (H5N1)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组与编码蛋白 Tab. 1 The genomic segments and proteins of influnza A /Tiger /Harbin /01 /2002 (H5N1)virus 片段 核酸长度 (包括非编码区) 编码蛋白 氨基酸长度 蛋白功能 1 2341 PB-2 759 RNA 聚合酶亚基;识别 mRNA 帽子结构 2 2341 PB-1 PB-1 F2 757 87 RNA 聚合酶亚基;RNA 延伸 诱导宿主细胞凋亡 3 2233 PA 716 RNA 聚合酶亚基;蛋白酶活性;核酸内切酶活性 4 1778 HA 550 表面糖蛋白;主要抗原;识别受体;促使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 5 1565 NP 498 RNA 结合蛋白;在病毒成熟和包装中起作用 6 1413 NA 454 表面糖蛋白;唾液酸酶活性,病毒释放 7 1027 M1 M2 252 97 基质蛋白;与 vRNP 相互作用,调节 RNP 的核输出;病毒粒子的出芽 离子通道;病毒脱壳和组装 8 890 NS1 NEP /NS2 230 121 抵抗干扰素作用;调节宿主基因表达;调控病毒 pre-mRNA 的拼接、释放和 聚合酶活性 调节病毒 RNA 的核输出 RNP 在病毒内部,由 4 种蛋白和病毒的 RNA 组成: 核蛋白(NP)是病毒核衣壳中主要的亚单位,它包绕 着病毒的 RNA 基因组,还包括由三种多聚酶蛋白组 成的 RNA 依赖的 RNA 多聚酶复合体,这三种蛋白 分别为 PB1、PB2 和 PA。B 型流感病毒粒子的结构 与 A 型相似,具有 4 种膜蛋白:HA、NA 和 NB、BM2 (代替 M2);C 型流感病毒粒子的结构不同于 A 型 和 B 型流感病毒,它感染细胞后,在细胞表面能形 成一个长达 500 μm 的索带状结构,但是 C 型流感 病毒在组份上与其他两型是相似的,含有突出于外 膜的糖蛋白、位于病毒粒子双层脂质包膜下的基质 蛋白和 RNP 复合体。C 型流感病毒粒子只有一个 主要的膜糖蛋白———血凝素酯酶融合蛋白(HEF), 它的作用相当于 A 型和 B 型流感病毒中的 HA 和 NA;另外,在 C 型流感病毒表面还有一个膜蛋 白———CM2。 2 流感病毒基因组结构 A 型和 B 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组都由八个负链 单股 RNA 片段组成,而 C 型流感病毒只有七个片 段,A 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组和编码蛋白见表 1。A 型和 B 型流感病毒基因组中的片段 1、片段 3、片段 4 和片段 5 每个只编码一种蛋白:PB2、PA、HA 和 NP 蛋白;所有的流感病毒的片段 2 都编码聚合酶亚 基 PB1 蛋白,在某些 A 型流感病毒中,片段 2 还编 码一个 87 个氨基酸组成的辅助蛋白———PB1-F2。 PB1-F2 是偶然发现的一种蛋白,人们原想寻找一些 流感病毒基因编码的、因改变阅读框翻译产生的、没 有功能的蛋白碎片,看能否被小鼠 CD8 + T 细胞识 别,结果发现了由 PB1 + 1 阅读框编码的 PB1-F2 蛋 57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 年 4 月第 20 卷第 4 期 Chin J Comp Med,April 2010,Vol. 20. No. 4 白[3]。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进一步发现,PB1-F2 不象 一般的“絮肽”只是少量分散在细胞中,而是在细胞 线粒体中大量存在。PB1-F2 能诱导细胞凋亡,推测 是由于 PB1-F2 损害细胞内部的能量工厂———线粒 体,杀死免疫细胞(单核细胞),从而使机体无法对 流感感染作出反应并抵抗病毒攻击。 目前为止,在已确定的 B 型或 C 型流感病毒还 没有发现类似 PB1-F2 的蛋白。另外,A 型流感病毒 的片段 6 也只编码一种蛋白———NA,而 B 型病毒的 片段 6 编码 NA 和 NB 基质蛋白(-1 编码阅读框), NB 基质蛋白是一个膜整合蛋白,相当于 A 型流感 病毒的 M2 蛋白[4]。A 型和 B 型流感病毒的片段 7 都编码 M1 基质蛋白,在 A 型流感病毒中,M2 离子 通道蛋白是由片段 7 通过 RNA 剪切机制表达的[5], 而在 B 型流感病毒中,BM2 是由片段 7 通过 + 2 编 码阅读框机制表达的[6]。最后,A 型和 B 型流感病 毒的片段 8 编码非结构蛋白 1(NS1)[7],并通过 mRNA 剪切机制产生 NS2[8],它是协助病毒 RNP 复 合体出细胞核;一般来说,C 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结 构与 A 型和 B 型相似,然而,C 型流感病毒的 HEF 蛋白代替了 HA 和 NA 蛋白的功能,这样,C 型流感 病毒的基因组就比 A 型和 B 型少了一条 RNA 片 段。 每一病毒 RNA(vRNA)的末端都形成一个螺旋 型发卡结构,并与 RNA 聚合酶复合体相连接;每个 vRNA 的剩余部分被富含精氨酸的 NP 蛋白所覆盖, 这样的正电荷性网络结构结合每个 vRNA 上的带有 负电荷的磷酸骨架。每个 vRNA 的 3’和 5’末端都 含有长短不一的非编码区,然而,每个片段的最末端 在所有流感病毒基因组中都是高度保守的,这些部 分的互补末端,通过碱基配对,作为 vRNA 复制的启 动子,同时也在转录过程中发挥作用。这些非编码 区还含有 mRNA 多聚腺苷酸信号和病毒组装的部 分包装信号。 Mandler 等[9]通过对 AIV 温度敏感突变株的研 究证实,NP 蛋白结合 8 个流感基因组 RNA 后形成 核糖核蛋白体(RNP)的能力是 AIV 复制和感染必 须的。通过对 NP 蛋白晶体 X 光衍射分析发现,所 有流感病毒的核糖核蛋白圆柱体末端均有由 3 个 NP 蛋白亚单位形成的环性结构,该结构包含病毒聚 合酶的结合位点,是使病毒形成核糖核蛋白复合体 (RNP),保障病毒感染与复制的一个关键结构。研 究者指出,核蛋白是传播病毒的“元凶”之一,只要 阻止 NP 蛋白圆柱体的形成,可能阻断病毒的复制 与感染[10]。 流感病毒的 RNA 聚合酶复合体包含三种蛋白, 分别为 PB1、PB2 和 PA。它是多功能酶,同时也具 有转录酶活性及核酸内切酶活性,其中聚合酶的 PA 蛋白能够被胰蛋白酶切割为两个部分,55 kD 的 PAC 段部分(257-716)和 25 kD 的 PAN 端部分(1- 256)。PAC 主要和 PB1 N端部分结合(1-25),晶体 衍射实验可以看到 PAC 的结构类似于龙头状,其分 为两个区域,区域一为脑袋部分,区域二为龙嘴部 分;PAC 龙嘴部分与 PB1 N端部分作用,序列分析表 明这部分氨基酸在各型流感病毒上是保守的[11]。 在 vRNA 的合成中,PA 通过 PAN 末端优先连接 cRNA 启动子而不是 vRNA 启动子,这可能是 PAC 的沟和通道辅助募集 cRNA[12],但是另一个研究显 示 PB1 连接 cRNA 启动子[13],这需要进一步的 研究。 禽流感病毒聚合酶的核酸内切酶活性对于从宿 主 mRNA 上切割“帽”引物起始病毒 mRNA 的转录 是非常关键的,以前的研究认为禽流感的内切酶活 性在 PB1 上,E508,E519 和 D522 起关键作用[14]。 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通过突变分析,PAN 具有核酸 内切酶活性,而非 PB1[15,16];另外,PAN 还具有稳定 蛋白、结合帽子结构和结合启动子等 多 种 功 能[17-19]。PA 蛋白晶体结构的最新研究,尤其是 PAC-PB1N 相互作用的结构,丰富了我们对流感病毒 复制和转录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的理解,也有助于我 们了解 PB2 如何发挥核输入作用和帽结合作 用[20,21]。 流感病毒基因组是由分节段的 RNA 组成,这种 结构特点导致了基因组的易变性和抗原的多变性, 例如抗原转换。A 型流感病毒可以通过抗原转换从 其他不同亚型的流感毒株中获得 HA,也可能获得 NA,这样的片段重组可以发生在感染了不同的人和 动物流感病毒的细胞中。这样的病毒完全可以编码 新型的抗原蛋白。如果人群对于通过抗原转换机制 产生的新病毒易感并缺乏免疫的时候,流感的大流 行就可能爆发。1918—1919 年的“西班牙”H1N1 流 感病毒就可能是通过抗原转换机制产生的,对于现 代社会来说,由其引起的大流感所导致的死亡率是 空前的。通过对重新改造的 1918 流感病毒的特征 分析,研究者指出 HA、NA 和 PB1 基因都和高致病 性有关[22,23]。据此,病毒获得新的表面抗原有可能 导致流感的大流行,并对易感人群和缺乏免疫能力 的人群造成严重后果。 67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 年 4 月第 20 卷第 4 期 Chin J Comp Med,April 2010,Vol. 20. No. 4 3 流感病毒的复制 3. 1 病毒的吸附 流感病毒可以识别宿主细胞表面的 N-乙酰神 经氨酸酶(唾液酸),它是一种酸性九碳单糖,广泛 存在于 N-糖链和 O-糖链末端。唾液酸末端 2-C 上 的羟基能结合 3-C 或 6-C 上的半乳糖,形成 α-2,3 或 α-2,6 糖苷键,这些不同的糖苷键使得唾液酸末 端产生独特的空间结构。病毒表面的 HA 蛋白可以 识别并结合这些唾液酸结构,最常见的是 SAα-2, 3Gal 和 SAα-2,6Gal(N-乙酰基 Neu5Ac 和 N-乙酰基 Neu5Gc 常简称 SA)。人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主要 是 SAα-2,6Gal 连接,而禽类主要是 SAα-2,3Gal 连 接;人类的呼吸道上皮细胞也存在少量的 SAα-2, 3Gal 连接形式的唾液酸,正因为如此,人类和其他 灵长类动物也可以被禽流感病毒感染。 在哺乳动物呼吸道上,差异表达的唾液酸受体 有助于我们理解禽流感病毒在哺乳动物上的低感染 率和高致病性。人类呼吸道上皮细胞含有少量 SAα-2,3Gal 连接形式的唾液酸,它主要存在于下呼 吸道(细支气管和肺泡),相比上呼吸道而言,病毒 粒子更难达到下呼吸道,因此,人类相对不容易感染 禽流感;但是,一旦病毒到达下呼吸道的上皮细胞, 人类机体就会产生严重的、急性进展性肺炎,病死率 高达 60% [24]。 HA 分子的晶体结构是一个三聚体,具有两个 明显的结构区域:一个是茎部结构,含有一个三联的 α-螺旋;另一个是球形的头部,含有反向平行的 β- 折叠。头部含有唾液酸结合位点,在其周围是可变 的抗原决定簇。在病毒复制过程中,HA 蛋白被丝 氨酸蛋白酶裂解为两个以二硫键相连的亚单位——— HA1 和 HA2,这种翻译后的蛋白质修饰是病毒感染 的必要条件。HA2 蛋白的 N 末端介导病毒外膜与 细胞膜融合,而 HA1 蛋白包含受体结合位点和抗原 位点。针对 HA 的抗体可以中和病毒,因此病毒株 在抗原位点频繁改变氨基酸序列;然而,HA 分子的 “茎-头结构”在各亚型和毒株中是保守的。这种在 氨基酸序列上的少量变化称为抗原漂移,实际上,多 个抗原位点的突变往往会使病毒逃逸宿主的抗体中 和反应,而对于突变的毒株,宿主也变得易感。 3. 2 病毒的侵入 随着流感病毒的 HA 蛋白(或者是 C 型流感病 毒的 HEF 蛋白)结合唾液酸,病毒被宿主细胞内吞。 吞噬泡中的酸度对于病毒脱衣壳是至关重要的,病 毒膜上 M2 蛋白的离子通道可以使吞噬泡的 pH 逐 步下降。当 pH 降至 5. 0 ~ 6. 0 时,HA2 蛋白的结构 发生改变;位于 HA2 蛋白氨基末端的融合肽移位, 进而激活融合过程,致使病毒的双层类脂膜与细胞 膜融合,释放出病毒颗粒内部的 RNPs 到宿主细胞 浆[25]。M2 蛋白是一个跨膜的离子通道,仅在 A 型 流感病毒中被发现,它有一部分延伸到病毒外膜 表面。 3. 3 病毒基因组 RNA 的合成 RNPs 从病毒粒子释放到宿主细胞浆中后,通过 核定位信号(NLSs)进入细胞核,这个过程中,NLSs 指导宿主细胞蛋白携带 RNPs 和病毒其他蛋白进入 细胞核。病毒基因组 RNA 的合成在细胞核中进 行———加帽和 mRNA 的多聚腺苷酸化。病毒的 RNA 聚合酶利用负链的 vRNA 作为合成两种 正链 RNA———mRNA 和 cRNA,其中 cRNA 作为模 板,在 RNA 聚合酶作用下,合成更多的病毒基因组 vRNA(图 2),但 mRNA 不是全长 vRNA 的复制品。 mRNA 转录在病毒繁殖周期的早期阶段进行,cRNA 及 vRNA 的合成则在中、晚期阶段。 图 2 A 型流感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转录 Fig. 2 Replication and transcription of influenza A virus 宿主细胞 mRNA 的多聚腺苷酸化是通过特异 的腺苷酸化酶完成的,与之不同的是,病毒 mRNA 的腺苷酸尾是由负链的 vRNA 上连续的 5-7 个尿嘧 啶转录形成的。病毒各个信使 RNA(mRNA)的加 帽是以相似的方式完成的:PA(先前认为是 PB1)和 PB2 蛋白“攫取”宿主 pre-mRNA 转录体的 5’加帽 引物,并进而启动病毒 mRNA 合成,这个过程被称 作“cap snatching”。 一旦完成了多聚腺苷酸化和加帽,病毒的 mRNA 出核,进入细胞质,并像宿主细胞中的 mRNA 一样进行翻译。病毒 vRNA 片段的核输出是由病毒 的 M1 蛋白和 NS2 蛋白介导的。M1 蛋白可以与 vRNA 和 NP 蛋白相作用,同时,也与核输出蛋白 77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 年 4 月第 20 卷第 4 期 Chin J Comp Med,April 2010,Vol. 20. No. 4 NS2 作用;由此,核输出蛋白 NS2 介导 M1-RNP 以核 蛋白形式出核进入宿主细胞质。 3. 4 RNA 的包装和病毒粒子的组装 流感病毒并不是都具有感染性,除非它的病毒 粒子包含全部八条 RNA 基因组片段,对于 C 型流感 病毒是七条 RNA 片段。之前,vRNA 的包装被认为 是一个完全随机的过程,在这种模式下,vRNA 片段 随机整合到出芽的病毒粒子中,直到具有完整的基 因组片段并具备感染性;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 vRNA 的包装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在这种模式下,所 有 vRNA 片段上不连续的包装信号使得全部的基因 组被整合到大部分病毒粒子中,研究者以 NA vRNA 为例子,发现病毒的 vRNA 编码区的 3’末端和 5’末 端对于选择性整合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编码区的 3’末端[26]。 3. 5 病毒的出芽和释放 流感病毒的出芽发生在宿主细胞膜上,并可能 由位于脂质双层胞质面的 M1 基质蛋白所启动。当 出芽完成时,HA 突起(HA spikes)不断使病毒粒子 结合到宿主细胞表面的唾液酸,直到 NA 蛋白发挥 分解唾液酸作用后,病毒粒子才被释放。NA 蛋白 是一个蘑菇状的四聚体,通过一个跨膜结构域镶嵌 在宿主细胞表面,它具有破坏受体功能,切断细胞表 面糖蛋白和神经节苷脂的唾液酸末端残基,从而释 放子代病毒。在病毒包膜上,NA 蛋白也移除自身 的唾液酸残基,这样可以防止病毒粒子聚集,提高感 染能力。NA 蛋白也可以破坏呼吸道分泌的粘液, 允许病毒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从而增强病毒的感 染能力[27]。 4 易感宿主 A 型流感病毒除了可以感染人以外,还感染禽、 猪、虎、猫等大约 20 种以上的物种。其中,H1N1、 H2N2 和 H3N2 亚型主要感染人和其它哺乳动物, H5N1、H7N7 和 H9N2 亚型主要感染禽类,其它亚型 A 型流感病毒感染禽类也有不同程度的报道。B 型 和 C 型流感病毒没有进一步的亚型划分,B 型流感 病毒基因结构型与 A 型相似,但只感染人和海豹且 致病性较低,C 型流感病毒只是散发存在,可引起人 和猪轻微的感染。A 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可以感染许多种类的家禽、野禽、特禽、 观赏鸟以及哺乳动物[28,29],家禽中鸡、火鸡、鸭、鹅 是自然条件下最易感的禽种。鸟类也是 AIV 的重 要宿主,国外报道已发现带毒的鸟类达 88 种之多, 我国在 17 种野鸟中发现禽流感病毒,据调查认为我 国青海发生的禽流感是由候鸟斑头雁引起的[30]。 哺乳动物中的猪、马、海豹以及鲸也是禽流感病毒重 要的储存宿主。人类对禽流感病毒易感性尚不明 晰,一般人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抗体、无抵抗力。 感染猪的 A 型流感病毒主要包括 H1N1、H1N2 和 H3N2 亚型,另外猪被认为是流感病毒的混合器,所 以可能还有其他亚型 A 型流感病毒存在猪体内,例 如,2009 甲型 H1N1 病毒就是猪体内同时存在了 人、禽和猪三种流感病毒后基因重组而成。 5 结语 流感病毒亚型众多,毒力差异大,从 A 型病毒 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来看,由于基因分节段性和 RNA 聚合酶的无校正性,使得 A 型流感病毒容易发生抗 原转换和抗原漂移。不同宿主的流感病毒频繁变异 和重组,极易产生新的流行株,一旦获得人传人能力 及高致病性片段和突变,将会引起全球范围的大 流行。 传统观点认为,AIV 不直接感染人,主要通过在 中间宿主(猪)体内与禽、人流感病毒进行基因片段 重组获得识别人流感病毒受体能力而对人致病。从 最新的一些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人类呼吸道内也存 在 AIV 的受体,而且,AIV 可以通过遗传变异不断提 高受体结合能力,所以 AIV 也能够直接感染人呼吸 道,然后在其体内进化而提高其复制能力并获得对 人的致病性。2009 年 3 月在墨西哥爆发的甲型 H1N1 流感就是由一种通过抗原转换机制获得猪、 禽和人流感病毒片段的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由于其 获得人传人能力和高致病性,迅速在全球蔓延并导 致上百人死亡。截止 2009 年 11 月,全球已感染 20 万,死亡 6000 多人,其中美洲确诊病例 190,765 例, 死亡 4512 人[31]。我国截止 2009 年 12 月 13 日,31 个省份甲型 H1N1 流感确诊病例 7949 例,住院 治疗 2502 例,死亡 116 人[32]。 虽然在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取得很多 成果,阐明了其复制和致病能力的分子机理,但是流 感病毒复制和毒力变化的深层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尤其是流感病毒与宿主之间的作用机理。对流感病 毒,尤其是 A 型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还需 要各国科学家通力合作,阐明其变异和致病的原理, 这也必将为流感疫苗的研制和新型药物的开发提供 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87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 年 4 月第 20 卷第 4 期 Chin J Comp Med,April 2010,Vol. 20. No. 4 参考文献: [1 ] Krug RM,Aramini JM. Emerging antiviral targets for influenza A virus[J]. Trends Pharmacol Sci,2009,30 (6):269 - 277. [2 ] Zebedee SL,Lamb RA. Infiuenza A virus M2 protein:monoclonal antibody restriction of virus growth and detection of M2 in virions [J]. J Virol,1988,62 (8):2762 - 2772. [3 ] Chen W,Calvo PA,Malide D,et al. A novel infiuenza A virus mitochondrial protein that induces cell death[J]. Nat Med, 2001,7(12):1306 - 1312. [4 ] Hatta M,Kawaoka Y. The NB protein of infiuenza B virus is not necessary for virus replication in vitro[J]. J Virol,2003,77 (10):6050 - 6054. [5 ] Lamb RA,Lai CJ,Choppin PW. Sequences of mRNAs derived from genome RNA segment 7 of infiuenza virus:colinear and interrupted mRNAs code for over-lapping proteins[J]. Proc Natl Acad Sci,U S A,1981,78(7):4170 - 4174. [6 ] Horvath CM,Williams MA,Lamb RA. Eukaryotic coupled translation of tandem cistrons:identification of the infiuenza B virus BM2 polypeptide[J]. EMBO J,1990,9 (8):2639 - 2647. [7 ] Dauber B,Heins G,Wolff T. The infiuenza B virus nonstructural NS1 protein is essential for efficient viral growth and antagonizes beta interferon induction[J]. J Virol,2004,78 (4):1865 - 1872. [8 ] Briedis DJ,Lamb RA. Infiuenza B virus genome:sequences and structural organization of RNA segment 8 and the mRNAs coding for the NS1 and NS2 proteins[J]. J Virol,1982,42 (1):186 - 193. [9 ] Mandler J,Muller K,Scholtissek C. Mutants and revertants of an avian influenza A virus with temperature-sensitive defects in the nucleoprotein and PB2[J]. Virology,1991,181(2):512 - 519. [10] Ye QZ,Krug RM,Tao YJ. The mechanism by which influenza A virus nucleoprotein forms oligomers and binds RNA[J]. Nature, 2006,444:1078 - 1082. [11] He XJ,Zhou J,Bartlam M,et al.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polymerase PAC -PB1N complex from an avian influenza H5N1 virus[J]. Nature,2008,454(28):1123 - 1126. [12] Maier HJ,Kashiwagi T,Hara K,et al. Differential role of the influenza A virus polymerase PA subunit for vRNA and cRNA promoter binding[J]. Virology,2008,370:194 - 204. [13] Gonzalez S,Ortin,J. Distinct regions of influenza virus PB1 polymerase subunit recognize vRNA and cRNA templates[J]. EMBO J,1999,18:3767 - 3775. [14] Li ML,Rao P,Krug RM. The active sites of the influenza cap- dependent endonuclease are on different polymerase subunits [J]. EMBO J,2001,20:2078 - 2086. [15] Yuan P,Bartlam M,Lou ZY,et al. Crystal structure of an avian influenza polymerase PAN reveals an endonuclease active site [J]. Nature,2009,458:909 - 913. [16] Dias A,Bouvier D,Crépin T, et al. The cap-snatching endonuclease of influenza virus polymerase reside in the PA subunit[J]. Nature,2009,458:914 - 918. [17] Hara K,Schmidt FL,Crow M,et al. Amino acid residues in the N-terminal region of the PA subunit of influenza A virus RNA polymerase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protein stability,endonuclease activity,cap binding,and virion RNA promoter binding[J]. J Virol,2006,80:7789 - 7798. [18] Regan JF,Liang Y,Parslow TG. Defective assembly of influenza A virus due to a mutation in the polymerase subunit PA[J]. J Virol,2006,80:252 - 261. [19] Kawaguchi A,Naito T,Nagata K. Involvement of influenza virus PA subunit in assembly of functional RNA polymerase complexes [J]. J Virol,2005,79:732 - 744. [20] Tarendeau F,et al. Structure and nuclear import function of the C-terminal domain of influenza virus polymerase PB2 subunit [J]. Nature Struct Biol,2007,14:229 - 233. [21] Guilligay D,Tarendeau F,Resa-Infante P,et al. The structural basis for cap binding by influenza virus polymerase subunit PB2 [J]. Nature Struct Biol,2008,15:500 - 506. [22] Pappas C,Aguilar PV,Basler CF,et al. Single gene reassortants identify a critical role for PB1,HA,and NA in the high virulence of the 1918 pandemic infiuenza virus[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08,105(8):3064 - 3069. [23] Tumpey TM,Basler CF,Aguilar PV,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econstructed 1918 Spanish infiuenza pandemic virus [J]. Science,2005,310(5745):77 - 80. [24] Gambotto A,Barratt-Boyes SM,de Jong MD,et al. Human infection with highly pathogenic H5N1 infiuenza virus[J]. Lancet,2008,371(9622):1464 - 1475. [25] Sieczkarski SB,Whittaker GR. Viral entry [J]. Curr Top Microbiol Immunol,2005,285:1 - 23. [26] Fujii Y,Goto H,Watanabe T,et al. Selective incorporation of infiuenza virus RNA segments into virions[J]. Proc Natl Acad Sci,U S A,2003,100 (4):2002 - 2007. [27] Matrosovich MN,Matrosovich TY,Gray T,et al. Neuraminidase is important for the initiation of infiuenza virus infection in human airway epithelium[J]. J Virol,2004,78 (22):12665 - 12667. [28] Alexander DJ. A review of avian influenza in different bird species[J]. Vet Microbiol,2000,74(1 - 2):3 - 13. [29] Vahlenkamp TW,Harder TC.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s in mammals[J]. Berl Munch Tierarztl Wochenschr,2006,119 (3 - 4):123 - 131. [30] Liu J,Xiao H,Lei F,et al. Highly pathogenic H5N1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 in migratory birds[J]. Science,2005,309 (5738):1206. [31] 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WHO. Regional update. Pandemic (H1N1) 2009. http:/ / new. paho. org / hq / index. php?option = com _ content&task = view&id = 2005&Itemid = 1167. [3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卫生部甲型 H1N1 流感疫情信息通 报[J /OL]. http:/ / www. chinacdc. net. cn / n272442 / n272530 / n273736 / n273781 / n4624704 / n4624712 /34595. html. 〔修回日期〕2009-10-30 97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 年 4 月第 20 卷第 4 期 Chin J Comp Med,April 2010,Vol. 20. No. 4
/
本文档为【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