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

2010-11-05 50页 ppt 202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465793

暂无简介

举报
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nullnull国家公共营养师职业技能鉴定(基础) 医学基础 (第三节) 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null 人体的生理状况随着性别的差异和年龄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因此对膳食中营养素的需求也不尽一致。在营养学基础部分主要介绍成年期的营养需要,本章内容以孕妇、乳母、婴儿、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青少年以及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知识。null婴儿期:出生1-12个月,包括新生儿期(断脐至生后28天) 幼儿期:1周岁到3周岁前儿童 学龄前期:3-6岁儿童。 学龄期:6岁到12岁...
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
nullnull国家公共营养师职业技能鉴定(基础) 医学基础 (第三节) 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null 人体的生理状况随着性别的差异和年龄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因此对膳食中营养素的需求也不尽一致。在营养学基础部分主要介绍成年期的营养需要,本章内容以孕妇、乳母、婴儿、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青少年以及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知识。null婴儿期:出生1-12个月,包括新生儿期(断脐至生后28天) 幼儿期:1周岁到3周岁前儿童 学龄前期:3-6岁儿童。 学龄期:6岁到12岁儿童。 少年期:12岁到18岁,或称青春期。 成年期:18岁到60岁。 老年期:60岁以上。null一、孕期生理特点及代谢的改变 与非孕妇女不同,孕期妇女生理状态及代谢有较大的改变,以适应妊娠期孕育胎儿的需要。随妊娠时间的增加,这些改变通常越来越明显,至产后又逐步恢复至孕前水平。 (一)孕期内分泌的改变 母体内分泌发生改变的目的之一,是对营养素代谢进行调节,增加营养素的吸收或利用,以支持胎儿的发育,保证妊娠的成功。null1.母体卵巢及胎盘激素分泌增加 胎盘催乳激素可刺激胎盘和胎儿的生长以及母体乳腺的发育和分泌;胎盘催乳激素刺激母体脂肪分解,提高母血游离脂肪酸和甘油的浓度,使更多的葡萄糖运送至胎儿,在维持营养物质由母体向胎体转运中发挥重要作用 。雌二醇调节碳水化合物和脂类代谢,增加母体骨骼更新率,有研究中发现,钙的吸收、钙的潴留与孕期雌激素水平正相关。null2.孕期甲状腺素及其他激素水平的改变 孕期血浆甲状腺素T3、T4水平升高,但游离甲状腺素升高不多, 体内合成代谢增加,基础代谢率至孕晚期升高约15%~20%, 孕晚期基础代谢耗能约增加150kcal/d。孕妇的甲状腺素不能通过胎盘,胎儿依赖自身合成的甲状腺素。妊娠期胰岛素分泌增多,循环血中胰岛素水平增加,使孕妇空腹血糖值低于非孕妇,但糖耐量试验时血糖增高幅度大且回复延迟,致糖耐量异常及妊娠糖尿发生率升高。null(二)孕期消化功能改变 受孕酮分泌增加的影响,胃肠道平滑肌细胞松弛张力减弱,蠕动减慢,胃排空及食物肠道停留时间延长,孕妇易出现饱胀感以及便秘;孕期消化液和消化酶(如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减少,易出现消化不良;由于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内容物可逆流入食道下部,引起反胃等早孕反应。另一方面,消化系统功能的上述改变,延长了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使一些营养素,如钙、铁、维生素B12及叶酸等的肠道吸收量增加,与孕妇、胎儿对营养素的需要增加相适应。null(三)孕期血液容积及血液成分的改变 随孕期血浆容积逐渐增加,至孕28~32周时达峰值,最大增加量为50%,约1.3 L~1.5L;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量也增加,至分娩时达最大值,增加量约20%。血浆容积和红细胞增加程度的不一致性,导致血红蛋白浓度下降20%以上,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下降约15%,约为0.31~0.34(非孕为0.38~0.47);红细胞计数下降为3.6×1012/L(非孕为4.2×1012/L),形成血液的相对稀释,称为孕期生理性贫血。null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孕早期和孕末期贫血的界定值是Hb110g/L,孕中期是Hb105g/L。血浆总蛋白浓度由平均70g/L降至40g/L,血浆白蛋白浓度由40g/L下降至25g/L。孕期血浆葡萄糖、氨基酸、铁以及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生物素含量均降低。但某些脂溶性维生素如胡萝卜素、维生素E的血浆水平在孕期上升,如维生素E血浆浓度上升约50%,而维生素A变化不大。 null(五)孕期体重增加 1.孕期体重的增加及其构成 Hytten和Leitch在70年代初已报道,不限制进食的健康初孕妇女体重增长的平均值为12.5kg,经产妇可能比该平均值低0.9kg。胎儿、胎盘、羊水、增加的血浆容量及增大的乳腺和子宫被称为必要性体重增加,发达国家孕妇孕期必要性体重增加约7.5kg,发展中国家约6kg。详见3-1-1。nullnull2.孕期适宜增重 (1)按孕前BMI推荐孕期增重 根据孕前体质指数(BMI)推荐孕期增重值被认为适合于胎儿和母体双方(表3-1-2)。 表3-1-2 按孕前BMI推荐孕期体重增长的适宜范围nullnull(2)按孕前体重、受孕年龄、是否哺乳或双胎推荐孕期增重: ①孕前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20%的女性,孕期体重增加以7kg~8kg为宜,因其孕前体重超过正常,孕期只需考虑必要性体重增加,孕后20周,每周体重增加不得超过300g。 ②孕前体重正常,不哺乳的女性,其适宜的孕期增重为10kg,孕后20周,周增加体重约350g。 ③妊娠时体重正常,计划哺乳的女性,孕期增重的适宜值为12kg。在孕后20周,每周增重值为400g。 ④青春期怀孕或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的女性,孕期体重增加的目标值为14kg~15kg。在孕后20周,周增重为500g。 ⑤双胎妊娠女性,孕期体重增加目标为18kg,在孕后20周,周增重为650g。null二 乳母的生理特点 由于要分泌乳汁哺育婴儿,乳母需要的能量及各种营养素较多。 孕前营养不良而孕期和哺乳期摄入的营养素又不足的情况下,乳汁分泌量就会下降。当乳母的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不足,体内的分解代谢将增加,以尽量维持泌乳量,此时泌乳量下降可能不明显,但已存在母体内营养的不平衡,最常见的指征是乳母的体重减轻,或可出现营养缺乏病的症状。null一、乳母营养状况对乳汁分泌及母体健康状况的影响 乳汁分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神经内分泌调节过程。除精神方面的刺激影响到乳汁分泌的质和量外, 乳母的饮食、营养状况是影响乳汁分泌量的重要因素,患营养不良的乳母将会影响到乳汁的分泌量和泌乳期的长短。null一般营养较差的乳母在产后前6个月每日泌乳量约为500ml~700ml,后6个月每日约为400ml~600ml;当乳母能量摄入很低时,可使泌乳量减少到正常的40%~50%;严重营养不良乳母的泌乳量可降低到每天100ml~200ml;饥荒时营养不良的乳母甚至可能完全终止泌乳。null(一)营养状况对乳汁营养成分的影响 乳母的营养状况对乳汁中营养成分有一定的影响,特别当营养素的摄入量变动范围较大时影响更明显。 (二)哺乳对母体健康的影响 产后应尽快用母乳喂养新生儿,由于哺乳过程中婴儿对乳房的不断吮吸,刺激母体内催产素的分泌而引起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子宫出血的危险,还可促进产后子宫较快地恢复到孕前状态,并可避免乳房肿胀和乳腺炎的发生。null1.哺乳与肥胖 妊娠期间,母体脂肪沉积约23740kcal的能量,用母乳喂养婴儿,可有效地消耗妊娠期间贮存的这部分能量有利于乳母的体重尽快复原,预防产后肥胖。就生理学理论而言,妊娠后没有哺乳并且食物摄入量正常的母亲,过多的脂肪将蓄积在体内。null2.哺乳与骨质疏松 按每天泌乳750ml计,持续6个月的哺乳妇女经乳汁丢失钙约50g,或约占5%的总体钙。假设哺乳期间钙的吸收效率没有变化,平均每天约需要660mg的膳食钙补充经乳汁丢失的262mg钙,如果母亲膳食钙摄入量不能满足需要,一般不会影响泌乳量及乳汁中钙含量,因为母体会动用骨骼中的钙用于维持乳汁中钙的稳定,其结果乳母可因缺钙而患骨质软化症,骨质疏松等。哺乳期母体钙的适宜摄入,对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有重要意义。null3.哺乳与乳腺癌 大量的研究结果提示,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发生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危险。null三 婴儿生理特点 (一)体格发育 1.体重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0kg(2.5 kg~4.0kg)。出生后,婴儿开始沿着其遗传因素预先决定的生长曲线(或称为生长轨迹)生长。 前6个月的婴儿,体重平均每月增长0.6kg,在头4~6个月时体重增至出生时的2倍。后6个月平均每月增长0.5kg,1岁时到达或超过出生时的三倍(>9kg)。婴儿体重可按下面公式估计,前半岁体重(kg) = 出生体重+月龄0.6;后半岁体重(kg) = 出生体重+3.6 + (月龄-6)×0.5。null2.身长 是反映骨骼系统生长的指标,为从头顶部至足底的垂直长度。足月新生儿平均身长为50cm。在1岁时增长约50%,达75cm。 3.头围和胸围 头围是指自眉弓上方最突出处,经枕后结节绕头的周长。它反映脑及颅骨的发育状态。出生时头围平均34cm (男略大于女),比胸围略大1cm~2cm。婴儿期平均每月增长1cm。胸围是胸廓及胸肌发育程度的指标。出生时比头围小,但增长速度快,至6个月至1岁时,胸围和头围基本相等,称之为胸围交叉。胸围交叉的时间愈早,反映婴儿的身体愈健康。null(二)消化系统发育 新生儿的消化器官发育未成熟,功能未健全,口腔狭小,嘴唇黏膜的皱折很多,颊部有丰富的脂肪,有利于婴儿吸吮。新生儿的涎腺欠成熟,唾液分泌较少,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不利于消化淀粉。到3~4个月时唾液腺逐渐发育完善,唾液中的淀粉酶也逐渐增加,6个月起唾液的作用增强,这时婴儿可吃些软质及固体的食物,咀嚼又可刺激唾液的分泌。null1.胃及其酶 新生儿的胃容量较小约为25ml~50ml, 出生后第10天时可增加到约100ml,6个月约为200ml,1岁时达300ml~500ml。 胃贲门的括约肌弱,而幽门部肌肉较紧张,在吸饱奶后受振动则易导致胃牛奶的溢出或呕吐。胃蛋白酶的活力弱,凝乳酶和脂肪酶含量少,因此消化能力受限,胃排空延迟。胃排空人乳的时间为2~3小时。 null2.肠及其酶 新生儿的小肠约为自身长度的6~8倍,肠壁肌层薄弱,弹力较小,肠黏膜的血管及淋巴丰富,通透性强。黏膜的绒毛较多,吸收面积与分泌面积均较大,有利于食物的硝化和吸收。新生儿消化道已能分泌消化酶,但消化酶的活力相对较差,特别是淀粉酶,胰淀粉酶要到出生后第4个月才达到成人水平。胰腺脂肪酶的活力亦较低,肝脏分泌的胆盐较少,因此脂肪的消化与吸收较差。null四 幼儿生理特点 1周岁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幼儿生长发育虽不及婴儿迅速,但亦非常旺盛。尽管幼儿胃的容量已从婴儿时的200ml增加至300ml,但牙齿的数目有限,胃肠道消化酶的分泌及胃肠道蠕动能力也远不如成人。此外,营养物质的获得需从以母乳为主过渡到以谷类等食物为主,这些矛盾的出现提示我们不可过早的让他们进食一般家庭膳食。null一、幼儿期生长发育特点 幼儿期也是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大脑皮质的功能进一步完善,语言表达能力也逐渐丰富,模仿性增强,智能发育快,要求增多,能独立行走、活动,见识范围迅速扩大,接触事物增多,但仍缺乏自我识别能力。 null(一)体格发育 1.体重 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全年增加2.5 kg 3.0kg,平均每月增长约0.25 kg,至2岁时体重约12 kg,为出生时的4倍。2岁以后的体重增长变慢,每年增长2.3 kg左右,增长的速度趋于缓慢(表3-2-2)。 2.身长 幼儿期身长增长的速度减慢,12岁全年增加约10cm,23岁平均增加约5cm,在整个幼儿期共增长25cm,因此,3岁时身长约为100 cm,为出生时身长的2倍(表3-2-2)。null3.头围、胸围、上臂围 1岁时儿童的头围增至46cm,而第二年头围只增长2cm,第3年与第4年共增加1.5cm,5岁时达50cm,头围的大小与脑的发育有关。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cm 2cm,1岁时与头围基本相等,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反映出胸廓和胸背肌肉的发育。上臂围在出生后第1年内由11cm增至16cm,随后维持到5岁左右。上臂围可用以反映皮下脂肪厚度和营养状况,早期发现营养不良。null表3-2-2 1~3岁女童体格心智发育评价标准参考值(WHO) 年龄 体重(kg) 身高(cm) 心智发育 12月 8.5~10.6 71.5~77.1 独立行走,有意识叫爸爸、妈妈,用杯喝水,能辨别家人的称谓和家庭环境中的熟悉物体 15月 9.1~11.3 74.8~80.7 走得稳,能说三个字的短句,模仿做家务,能叠两块积木,能体验与成人一起玩的愉快心情 18月 9.7~12.0 77.9~84.0 能走梯,理解指出身体部分,能脱外套,自己能吃饭,能认识一种颜色 21月 10.2~12.6 80.6~87.0 能踢球,举手过肩抛物,能叠四块积木,喜欢听,会用语言表示大小便 null2岁 10.6~13.2 体重 (公斤) 83.3~89.8 身高(公分) 能两脚并跳,穿不系带的鞋,区别大小,能认识两种颜色,能认识简单形状 体重 (公斤)身高(公分) 2.5岁 11.7~14.7 87.9~94.7 能独脚立,说出姓名,洗手会擦干,能叠八块积木,常提出“为什么”,试与同伴交谈,相互模仿言行 体重 (公斤) 身高(公分) 3岁 12.6~16.1 90.2~98.1 能从高处往下跳,能双脚交替上楼,会扣钮,会折纸,会涂糨糊粘贴,懂饥、累、冷,会用筷,能一页页翻书 null(二)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所有哺乳动物脑组织都有一个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人类自孕中期开始,持续到出生后的第2年甚至第3年。人脑的神经细胞分裂增殖至140亿个,脑组织的重量也增至成人的2/3以上。出生时脑重量约370g,6个月时脑重约600g700g,2岁时达900g1000g,为成人脑重的75%,至3岁时脑重超过出生时的三倍。6个月后,脑细胞增殖速度开始减慢,但细胞的体积开始增大。。null到出生后12~15月时,脑细胞一次性分裂完成。进入幼儿期后,大脑发育速度已显著减慢,但并未结束。出生时连接大脑内部与躯体各部分的神经传导纤维还为数很少,婴儿期迅速增加,在幼儿期,神经细胞间的联系也逐渐复杂起来。而在神经纤维外层起绝缘作用的髓鞘,则在出生后4年才完全发育成熟。婴幼儿期,由于神经髓鞘形成不全,外界的刺激信号因无髓鞘的隔离,被传至大脑多处,难以在大脑特定的区域形成兴奋灶,同时信号传导在无髓鞘隔离的神经纤维也较慢,因此小儿对外来刺激反应慢且易于泛化null(三)消化系统发育 1岁萌出上下左右第一乳磨牙,1.5岁时出尖牙,2岁时出第二乳磨牙,2岁时共出1820颗牙,全部20颗乳牙出齐应不迟于2.5岁。到2岁半时乳牙仍未出齐属于异常,如克汀病、佝偻病、营养不良等患儿出牙较晚。2岁内乳牙数的计算:乳牙数=月龄  6。由于幼儿的牙齿还处于生长过程,故咀嚼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这个时期的幼儿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及某些营养缺乏病。儿童的咀嚼效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强,6岁时达到成人的40%,10岁时达到75%。18月龄胃蛋白酶的分泌已达到成人水平;1岁后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肽酶和脂酶的活性接近成人水平。 null五 学龄前儿童生理特点 小儿 3周岁后至6~7岁入小学前称为学龄前期。与婴幼儿期相比,此期生长发育速度减慢,脑及神经系统发育持续并逐渐成熟。而与成人相比,此期儿童仍然处于迅速生长发育之中,加上活泼好动,需要更多的营养。由于学龄前期儿童具有好奇、注意力分散、喜欢模仿等特点而使其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影响此期儿童良好营养的因素较多,如挑食,贪玩,不吃好正餐而乱吃零食,咀嚼不充分,食欲不振,喜欢饮料而不喜欢食物等。因此,供给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足够营养,帮助其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为其一生建立健康膳食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null一、 体格发育特点 (一)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是连续的过程,但各阶段速度不同,一般而言,年龄越小发育越快。与婴儿期相比,学龄前儿童 体格发育速度相对减慢,但仍保持稳步地增长,此期体重增长约5.5kg(年增长约2kg),身高增长约21cm(年增长约5cm)。 体重、身高增长的粗略估计公式为,2岁~青春前期,体重(kg)= 年龄×2+7(或8);身高(cm)= 年龄×7+70。null(二)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生长发育在一定的范围内受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相当大的个体差异,儿童生长发育的水平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参考值是群体儿童的平均水平。在评价个体儿童生长时需考虑影响其生长的多种因素,如遗传、性别等内在因素,以及包括营养、教育、训练在内的环境因素等。null此外,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或腹泻等,常引起分解代谢和营养素消耗增加,也影响儿童的食欲和营养素摄入,患病儿童的体重、身高可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出现明显或不明显的生长发育迟缓。当疾病等障碍其生长发育的不良因素克服后,会出现加速生长,即“赶上生长”(catch growth),也称“生长追赶”。要实现“赶上生长”需要在疾病恢复期的较长一段时间内为儿童做好营养准备,即供给富含蛋白质、钙、铁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null1.Z评分法 Z评分法 评价年龄别体重,年龄别体重Z分,以<-2Z界定低体重,示近期营养不良;Z评分法评价年龄和身高,年龄和身高Z分,以<-2界定生长迟缓,反映较长期的营养状况;也可将体重和身高结合起来评价,身高和体重Z分反映体格均称状况,以<-2界定为消瘦,>2界定为超重和肥胖。在用Z分评价体格发育状况时,多采用WHO推荐的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的参考值。null 2.年龄别BMI法 WHO专家委员会认为,年龄别体质指数(BMI)是评价儿童生长发育最好的指标,既能反应年龄特征,又能反应体质构成,还能与成人体格评价相连贯,但目前尚未建立其正常参考值。 3.其它方法 包括百分位法、中位数法,指数法、生长曲线图评价法。体格发育状况评价可参考我国1995年9市城区体格发育测量值(中华医学杂志1998年)。null二、 脑及神经系统发育特点 神经系统的发育在胎儿期领先于其他各系统。新生儿脑重370g,1岁时达900g,为成人脑重的60%,4~6岁时,脑组织进一步发育,达成人脑重的86%~90%。3岁时神经细胞的分化已基本完成,但脑细胞体积的增大及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仍继续进行。随神经纤维髓鞘化的完成,运动转为由大脑皮质中枢调节,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加快,从而改变了婴儿期各种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导缓慢,易于泛化、疲劳而进入睡眠的状况。null三、消化功能发育特点 3岁儿童20颗乳牙已出齐。6岁时第一颗恒牙可能萌出。但咀嚼能力仅达到成人的40%,消化能力也仍有限,尤其是对固体食物需要较长时间适应,不能过早进食家庭成人膳食,以免导致消化吸收紊乱,造成营养不良。尤其是3岁小儿。null四、心理发育特征 5~6岁儿童具有短暂地控制注意力的能力,时间约15分钟。但注意力分散仍然是学龄前儿童的行为表现特征之一,这一特征在饮食行为上的反应是不专心进餐,吃饭时边吃边玩,使进餐时间延长,食物摄入不足而致营养素缺乏。 学龄前儿童个性有明显的发展,生活基本能自理,主动性强,好奇心强。null 在行为方面表现为独立性和主动性。变得不那么“听话”了,什么事都要“自己来”,在饮食行为上的反应是自我做主,对父母要求其进食的食物产生反感甚至厌恶,久之导致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和营养不良。3~6岁小儿模仿能力极强,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行为常是其模仿的主要对象。家庭成员应有良好的膳食习惯,为小儿树立良好样。null六 学龄儿童与青少年的生理特点; 1 ,学龄儿童生长发育特点 儿童少年时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年的过度时期,可分为6-12岁的学龄期和13-18岁的少年期或青春期。是体格,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发育有先有后,四肢先于躯干,下肢先于上肢,自下而上。自远端向中心躯干的规律性变化。学龄期每年重2-2.5公斤。身高增加4-7.5公分。 青春期年增重4-5公斤,身高5-7公分,青春期突增后减慢,女孩17-18岁,男孩20-22岁身高停止增长。null2 青春期生长发育的一般特点 从体格突增开始---骨骼完全融合.躯干停止生长,性发育成熟结束。器关体积增大成熟,大脑机能和心理的发育进入高峰。生育系统成熟。两性差别明显。从青春期开始男女营养需求差异大。null3 青春期的第二次生长突增 受遗传,性别,环境,营养,社会等影响,个体差异大。 男孩较女孩晚2年,女孩约9—11岁,男孩11-13岁,女孩突长1年左右初潮。生长减慢。男孩年增7—9公分也可达10—12公分。青春期的第二次生长男均长28公分,女均长25公分,男比女高10公分。null4 青春期内分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下丘脑---垂体---性腺分泌的生长激素与青春期内的生长发育最为密切。 (1)生长激素 是控制生长发育的最重要激素,促近组织生长,蛋白质合成增加。对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生长发挥直接的作用。null 作用机理 胰岛素样因子介导下,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加速蛋白质合成,分解脂肪,使游离脂肪酸增加,加强RNA,DNA,和蛋白质合成。使长骨增长,机体长高。 饥饿,运动等血糖降低,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加大营养的利用促进发育。null(2)性激素   男孩睾酮,女孩性激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及骨骼,肌肉的发育使其增长,增粗。(甲状腺激素起协同作用)因此青春期碘缺乏除引起甲状腺肿外,也引起体格和智力发育迟滞,性发育水平低下。null七 老年人生理特点 按2002年的统计,中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已占总人口的10%以上,可以认为,中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如何加强老年保健、延缓衰老进程、防治各种老年常见病,达到健康长寿和提高生命质量,已成为医学界注重的研究课题。老年营养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合理的营养有助于延缓衰老,而营养不良或营养过盛、紊乱则有可能加速衰老的速度。因此,从营养学的角度探讨衰老的机理和生理变化,研究老年期的营养和膳食非常重要。null第一节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人类的衰老过程和地球上一切生物一样,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及制约而出现加速和减缓等倾向,但这种倾向或过程在总体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人体衰老可用一些衰老学说解释,包括①自由基学说;②分子交联学说;③DNA及染色体改变学说;④蛋白质合成的准确性和质量下降学说;⑤DNA修复性能下降学说;⑥细胞分裂存在极限学说。null 人的衰老是从人的成熟开始,只是这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加大可能加速,减慢衰老,维持和发展人的潜能,实际上应该从壮年开始,老年是人类生命之流的一个段落,一个过程中的段落,当然,随着人类的老龄化,人与人之间,性别之间的个体差异明显地增加,这是一个不应忽略的特性。 null一、老年人的生理及代谢改变 (一)代谢功能降低 1.基础代谢降低,与中年人相比,老年人的基础代谢大约降低15%~20%,这与代谢速度减慢、代谢量减少有关。 2.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高,合成与分解代谢失去平衡,引起细胞功能下降。null(二)身体成分改变 1.细胞数量下降,突出表现为肌肉组织的重量减少而出现肌肉萎缩。 2.身体水分减少,主要为细胞内液减少。 3.骨组织矿物质减少,尤其是骨钙减少,因而易出现骨质疏松症。null(三)器官功能改变 1.消化系统 消化液和消化酶及胃酸分泌减少,使食物的消化吸收受影响,胃肠扩张和蠕动能力减弱,易发生便秘。多数老人有牙齿脱落而影响食物的咀嚼和消化 2.血管功能 心律减慢,心脏搏出量减少,血管逐渐硬化。 3.脑、肾和肝脏功能及代谢能力 均随年龄增加而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null二、老年妇女的特殊生理改变 妇女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比男性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症,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老年妇女的营养和膳食更应该受到重视。绝经是指女性月经的最后停止,可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临床上连续12个月无月经后才认为是绝经。而绝经最明显的生理改变是卵巢的衰老和生殖系统的萎缩性的改变。null(一)卵巢形态改变,功能衰退 1.卵泡的减少和卵巢形态老化(体积缩小)。 2.生殖功能的衰退及内分泌功能衰退和紊乱,包括雌、孕激素的合成分泌减少、垂体促性腺激素促卵泡生成素和黄体生成素的分泌增加,导致潮热、出汗的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的症状;null(二)生殖系统萎缩 如外阴失去大部分胶原、脂肪和保留水分的能力,腺体萎缩,分泌减少,致阴道菌群改变,乳酸菌减少,pH升高而易发生老年性阴道炎;泌尿生殖系统的萎缩可引起外阴及阴道发干,伴瘙痒,尿急、尿失禁等。 (三)基础代谢降低 老年妇女基础代谢降低还与雌激素下降有关。null(四)体成分改变 脂肪组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瘦体组织则减少,绝经后脂肪分布改变,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和臀部,形成中心性肥胖,心血管疾病风险增高;体内骨矿物质减少,尤其是钙,绝经后骨质减少迅速,10年内骨密度可减少10%-15%,老年妇女更易发生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和骨折。 (五)器官功能下降 消化液和消化酶及胃酸分泌减少,使食物的消化吸收受影响,胃肠扩张和蠕动能力减弱,易发生便秘。心律减慢,心脏搏出量减少,血管逐渐硬化。null三、影响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因素 1.在职业上因为退休而活动减少心态改变,由此可以引发一系列的改变,包括食欲,消化与吸收功能的改变。 2.一部分人因为酒精的使用影响水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加上食物的选择的简化,会使“空能量”增加,也导致食物与营养素的不均衡性。 3.老龄人会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别的慢性疾病,其中很多药物会干扰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及代谢的不正常,可以较明显的限制食物的选择与食物的利用。null 4.由于子女不在一起,或失去的老年人在独居的条件下,摄食及食物的选择、加工等也会变得单调,缺乏兴趣,这都会干扰正常的摄食过程与摄食心态。 5.部分老年人因为离开工作,购买力下降,影响生活的质量和膳食状况。 由于老年人本身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因而很可能有些问题在某甲中存在,而某乙并不一定发生,但这应该是论及老年人营养需要的前提。学海之舟 沃野之马学海之舟 沃野之马祝同学们; 学习愉快!
/
本文档为【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