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5章抗菌概述及青霉素及头孢

2010-11-05 50页 ppt 914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229276

暂无简介

举报
第5章抗菌概述及青霉素及头孢null第5章 抗菌药物概述第5章 抗菌药物概述常用术语: 1.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 化疗) 对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肿瘤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统称为化学治疗。常用术语常用术语2. 抗菌药 具有抑制或杀灭细菌作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常用术语常用术语 3. 抗生素(antibiotics) 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作用和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常用术语常用术语4. 抑菌药 ...
第5章抗菌概述及青霉素及头孢
null第5章 抗菌药物概述第5章 抗菌药物概述常用术语: 1.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 化疗) 对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肿瘤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统称为化学治疗。常用术语常用术语2. 抗菌药 具有抑制或杀灭细菌作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常用术语常用术语 3. 抗生素(antibiotics) 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作用和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常用术语常用术语4. 抑菌药 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如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磺胺类药等。 5. 杀菌药 具有杀灭微生物作用的药物,如青霉素、头胞菌素、氨基苷类抗生素等。常用术语 常用术语 6. 抗菌谱 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窄谱抗菌药:仅作用于单个菌种或某属细菌的药物,如异烟肼仅对结核杆菌有效。 广谱抗菌药:抗菌谱广泛的药物,如四环素和氯霉素,不仅对 G+菌和G-菌有抗菌作用,而且对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及某些原虫等也有抑制作用。 常用术语 常用术语 7. 抗菌活性 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称抗菌活性 。 药物能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称为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能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浓度称为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 常用术语 常用术语 8. 化疗指数( therapeutic index ) 半数致死量(LD50 )与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称为化疗指数。 化疗指数越大,表示药物的毒性越小,临床应用价值越高。 常用术语 常用术语 9.抗菌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 抗菌药物与细菌接触一定时间后,药物浓度逐渐降低,低于最小抑菌浓度或药物全部排出以后,细菌的生长繁殖仍受到抑制,这种现象称为PAE 。 可根据PAE确定用药间隔时间。第6章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6章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天然 青霉素类 半合成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头孢菌素类 非典型β-内酰胺类   化学结构中都有β-内酰胺环null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构第一节 青霉素类 第一节 青霉素类 一、天然青霉素 (一)青霉素的发现 青霉素是人类使用的第一个抗生素,它的发现是很偶然的。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Fleming发现……青霉素的发现 Fleming’s Petri Dish青霉素的发现 Fleming’s Petri Dish(一)青霉素的发现(一)青霉素的发现 1939年英国化学家Chain和澳大利亚病理学家Florey对青霉素的分离、提纯和制取进行了研究,三年后(1942年)终于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成了可供人体注射用的青霉素。(一)青霉素的发现(一)青霉素的发现 1943年美国开始用青霉素治疗士兵的创伤感染。 1944年英美军队大量使用青霉素治疗伤病员。 1945年Fleming, Chain,Florey 因青霉素的发现和制取,荣获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1953年国产青霉素在上海试制成功。(一)青霉素的发现(一)青霉素的发现 抗生素: 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它微生物作用的代谢产物。天然抗生素是从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的。 受青霉素发现的启发,以后又相继发现了许多抗生素。null 天然青霉素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取的,有X、F、G、K、双氢F五种,其中以青霉素G的产量最高,性质稳定,目前在临床应用的为青霉素G。青霉素的基本结构: 青霉素的基本结构: 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侧链 R1为苄基( -CH2) 又称苄青霉素6APA (二) 体内过程 (二) 体内过程1、不耐酸,口服可被胃酸及消化酶破 坏。需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肌注:半衰期0.5~1h,作用维持4~6h。细菌受青霉素一次杀伤后,需6~12h才能恢复增殖力(抗菌后效应),一般感染每日肌注2次。 (二) 体内过程(二) 体内过程 2、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膜炎时,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在脑脊液中可达有效浓度。 3、原形经肾排泄,约10%经肾小球滤过,90%经肾小管分泌。 丙磺舒可与青霉素竞争肾小管分泌,两药合用能提高青霉素的血药浓度,延长半衰期。 (三) 抗菌谱 (三) 抗菌谱繁殖期杀菌药 大多数G+球菌、G+杆菌、G—球菌、螺旋体;作用强大 大多数G—杆菌对青霉素不敏感 对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无效抗菌谱抗菌谱 G+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 G+杆菌: 白喉、炭疽、破伤风、产气荚膜杆菌、放线菌属、真杆菌属丙酸杆菌、 G-球菌: 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耐药) 螺旋体: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 (四) 临床应用 (四) 临床应用 1. 敏感的G+球菌感染 溶血性链球菌: 咽炎、 扁桃体炎、蜂窝织炎、关节炎、败血症 肺炎链球菌: 大叶性肺炎、中耳炎、 脑膜炎、心内膜炎、败血症 2.脑膜炎双球菌和其他敏感菌引起的脑脊髓膜炎 大剂量(四) 临床应用(四) 临床应用3. 敏感的G+杆菌感染 白喉杆菌—白喉 破伤风杆菌—破伤风 必须加用抗毒素,中和外毒素 破伤风溶血毒素—心脏毒性 破伤风痉挛毒素—骨骼肌痉挛 白喉毒素—组织坏死 梭状芽胞杆菌——气性坏疽 碳疽芽胞杆菌——碳疽病(四) 临床应用(四) 临床应用4.敏感的致病螺旋体和放线菌 钩端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病 梅毒螺旋体——梅毒 回归热螺旋体——回归热 放线菌——放线菌病(五) 抗菌作用机制(五) 抗菌作用机制细胞浆细胞壁细胞膜5~25个大气压 (五) 抗菌作用机制 (五) 抗菌作用机制 G+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又称粘肽,约占细胞壁的65%~95%。 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PBPs)可催化转肽反应,促进肽聚糖的合成。null(五) 抗菌作用机制(五) 抗菌作用机制 抑制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 ),阻碍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使细胞壁缺损,由于细胞内存在高渗透压,水分不断渗入,菌体肿胀破裂死亡。 繁殖期的细菌需要合成大量细胞壁粘肽,青霉素对繁殖旺盛的细菌作用强。 人和动物没有细胞壁,青霉素对人和动物毒性很小。(六)细菌的耐药性(六)细菌的耐药性 细菌在与抗菌药物反复接触后,通过改变自身代谢途径或产生灭活抗菌药物的酶,加强了自身的防御能力,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称为耐药性或抗药性。 耐药性分为: 固有耐药性 获得性耐药性(六)细菌的耐药性(六)细菌的耐药性固有耐药性:由细菌基因决定的天然耐药性,可代代相传。如绿脓杆菌对多数抗菌药不敏感。 获得性耐药性:抗菌药物与细菌多次反复接触后,细菌产生了由质粒或染色体介导的耐药基因,使其对该药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 耐药基因的转移:垂直传递给子代 在细菌间水平转移(六)细菌的耐药性(六)细菌的耐药性交叉耐药性(Cross Resistance) 致病微生物对某一种抗感染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作用机制相似的抗感染药物也产生耐药性。耐药性产生的机制耐药性产生的机制1.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与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反复接触后,由染色体或质粒介导产生β-内酰胺酶(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碳青霉烯酶)能使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裂解而失去抗菌活性。许多G+菌、G—菌都可产生β-内酰胺酶。耐药性产生的机制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2.细菌PBPs数量减少或与药物亲和性下降或出现新的低亲和性PBPs ,使青霉素失去靶位。nullβ—内酰胺酶作用点为什么G—菌对青霉素不敏感?为什么G—菌对青霉素不敏感?1. G—菌细胞壁粘肽含量少,仅占10%。 2. G—菌在细胞壁外还有一层糖蛋白磷脂外膜,使青霉素不易透过。 3. G—菌胞浆渗透压较低。 4. 有些G—菌能产生β-内酰胺酶。 null (七)不良反应 (七)不良反应 1. 毒性低 2. 过敏反应 发生率是抗生素中最高的,约5%~10%。 皮肤过敏:药热、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过敏性休克(0.5~1/万):喉头水肿、肺水肿、呼吸困难、循环衰竭、昏迷等。(七)不良反应(七)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急救: 立即s.c 或 im肾上腺素 严重时,稀释后iv或静滴 必要时加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 肾上腺素能迅速解除气管痉挛和水肿,升压,强心,是必备的抢救药品。过敏性休克防治措施过敏性休克防治措施 ①详细询问过敏史,过敏者禁用。 ②溶液现配(过敏原: 青霉噻唑酸蛋白、青霉烯酸蛋白) ③用药前应做皮肤过敏试验,反应阳性者禁用;用药中途更换批号时,应重做皮试。(七) 不良反应(七) 不良反应3. 局部刺激 肌注时引起疼痛,钾盐尤甚;红肿、硬结。 4. 高血钾 大剂量钾盐静脉注射可引起高血钾,只能静脉滴注。 5.赫氏反应(Herxheimer reaction) 治疗梅毒时发生null 青霉素的优点: 对敏感菌杀菌力强 毒性低 价格便宜 缺点: 对G—杆菌无效 不耐酸故不能口服 容易被β-内酰胺酶水解破坏 引起过敏反应 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二、半合成青霉素二、半合成青霉素以6-APA为基础+不同侧链 1. 口服耐酸青霉素 2. 耐酶青霉素 3. 广谱青霉素 4. 抗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 5. 抗G—菌的青霉素 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性1.口服耐酸青霉素1.口服耐酸青霉素 青霉素V ( 苯氧甲基青霉素, Penicillin V) 非萘西林 ( Phenethicillin,苯氧乙基青霉素 ) 丙匹西林(Propicillin,苯氧丙基青霉素) 阿度西林 ( Azidocillin ) 环己西林 ( Ciclacillin ) 1.口服耐酸青霉素1.口服耐酸青霉素 特点: 1.抗菌谱同青霉素,不耐酶,抗菌活性较弱,不宜用于严重感染。 2.耐酸,口服吸收好。 临床应用: 1. G+球菌轻度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 2.某些感染的预防用药,如风湿热、猩红热2. 耐酶青霉素2. 耐酶青霉素注射:甲氧西林 ( 新青I,甲氧苯青霉素, Meticillin,Methicillin ) 注射和口服: 苯唑西林 (苯唑青霉素,新青霉素Ⅱ,Oxacillin),临床常用 氯唑西林 ( 邻氯西林,Cloxacillin ) 双氯西林 ( dicloxacillin ) 氟氯西林 ( Feucloxacillin ) 萘夫西林 ( 乙氧萘青霉素,Nafcillin ) 2. 耐酶青霉素2. 耐酶青霉素 特点: (1)抗菌谱同青霉素,但抗菌活性弱于青霉素 (2)耐酶 (3)用于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null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 金黄色葡萄球菌一旦对甲氧西林耐药,将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也耐药,因为产生了新的PBPs(PBP2α)。3.广谱青霉素3.广谱青霉素为氨基青霉素 特点: ⑴ 广谱,对G+菌、G—菌都有效。对G+菌的作用不及青霉素。 ⑵ 耐酸,可口服。 ⑶ 不耐酶,对耐药金葡菌无效。 3. 广谱青霉素3. 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 ( Ampicillin , 氨苄青霉素) 耐药菌株日益增多。 阿莫西林(Amoxcillin ,羟氨苄西林) 对肺炎球菌和变形杆菌作用强。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尿道、胆道感染及伤寒。对幽门螺旋杆菌作用较强,治疗消化性溃疡和胃炎。 匹氨西林 ( Pivampicillin )4.抗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4.抗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 特点: 抗菌谱广(G+,G—菌),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对变形杆菌抗菌活性较强,对厌氧菌有一定作用。注射给药。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 细胞壁外的糖蛋白磷脂外膜孔径很小,药物不容易透过,即使进入细胞壁间隙少量药物,在与PBPs结合之前,已被局部的β-内酰胺酶水解,因此大部分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对绿脓杆菌无效或耐药。null羧苄西林 ( Carbencillin ):易产生耐药性,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需大剂量静滴,少用。 替卡西林(Ticarcillin):与庆大霉素合用可提高疗效。 呋苄西林 ( Furbenicillin ) : 口服不吸收,局部刺激强,不宜肌注。 美洛西林 (Azlocillin ) :对耐羧苄西林和庆大霉素铜绿假单胞菌有效。哌拉西林 ( Piperacillin )哌拉西林 ( Piperacillin ) 对各种G+球菌,对G—杆菌如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肺炎杆菌、沙门氏菌等,以及厌氧菌有较强作用。 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胆道感染及败血症。对绿脓杆菌感染宜与庆大霉素合用。5. 抗G—菌的青霉素5. 抗G—菌的青霉素特点:1.对G—杆菌作用强,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对G+菌作用弱。 2.作用于PBPs,与其它PBPs抗菌药合用疗效提高。 美西林(mecillinam):治疗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产气杆菌、肺炎杆菌、痢疾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和伤寒。 替莫西林(temocillin) 匹美西林(pivmecillinam)第二节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第二节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来自头孢菌。天然头孢菌素C裂解, 获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在其侧链R1和R2处引入不同功能基团,半合成了一系列头孢菌素。 7-ACAnull 1948年发现头孢菌素。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其发展比青霉素类快,引入临床和正在临床研究的新品种最多。与青霉素类相比与青霉素类相比1.抗菌作用机制相似。 2.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厌氧菌有效。 3.对胃酸和-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提高。 4.过敏反应少,与青霉素类有部分交叉过敏反应 (5~10%)。 根据发展次序及作用特点分四代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一代头孢菌素注射:头孢噻吩(cefalothin,先锋Ⅰ) 头孢唑啉(cefazolin,先锋Ⅴ) 头孢乙氰、头孢匹林、头孢西酮 口服:头孢氨苄(cefalexin,先锋Ⅳ)、 头孢羟氨苄(cefadroxil) 注射及口服:头孢拉定(cefradine,先锋Ⅵ)第一代头孢菌素的特点:第一代头孢菌素的特点:① 对G+菌包括耐青霉素金葡菌的作用较强,对G—杆菌的作用较弱 。对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耐药肠杆菌无效。 ② 对G+菌的β-内酰胺酶较稳定,但可被G—菌的β-内酰胺酶破坏。第一代头孢菌素的特点:第一代头孢菌素的特点:③有一定肾毒性,与氨基苷类抗生素或强利尿剂合用毒性增加。 ④半衰期短,0.5~1.0h,脑脊液中浓度低。 ⑤用于G+菌感染,包括耐药金葡菌感染。头孢唑林较常用。口服剂用于轻度感染。 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二代头孢菌素注射:头孢呋辛(cefuroxime),常用 头孢孟多(cefamandole) 头孢替安、头孢尼西、头孢雷特 口服:头孢克洛(cefaclor),常用 头孢呋辛酯(cefuroxime axetil)第二代头孢菌素特点:第二代头孢菌素特点:① 对G+菌的抗菌活性较第一代略差或相仿,对G—菌的抗菌活性较第一代强,较第三代弱。对某些肠杆菌科细菌及绿脓杆菌无效。 ② 对多种β-内酰胺酶较稳定。第二代头孢菌素特点:第二代头孢菌素特点: ③ 肾脏毒性较第一代小。 ④ 用于敏感的G+球菌和G—杆菌感染,如肺、胆道、尿路、皮肤软组织、骨、关节、腹腔、盆腔等感染。 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注射:头孢噻肟(cefotaxime) 头孢曲松 (ceftriaxone) 头孢哌酮 (cefoperazone) 头孢唑肟(ceftizoxime) 头孢地秦(cefodizime) 头孢他定(ceftazidime) 头孢匹胺、头孢甲肟、头孢磺啶 口服:头孢克肟、头孢特仑酯第三代头孢菌素特点 :第三代头孢菌素特点 : ① 对G+菌作用弱于第一、二代,对G—菌作用比第一、二代强,抗菌谱扩大,对绿脓杆菌、肠杆菌属(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属和沙门氏菌属)、厌氧菌有效。 ② 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第三代头孢菌素特点 :第三代头孢菌素特点 :③ 半衰期长,体内分布广,组织穿透力强,有一定量渗入炎症脑脊液中。 ④ 对肾基本无毒性。 ⑤ 用于敏感的G—杆菌严重感染、肠杆菌属为主要致病菌兼有厌氧菌和G+菌的混合感染。 头孢他啶抗绿脓杆菌活性最强。第四代头孢菌素第四代头孢菌素注射:头孢匹罗(cefpirome) 头孢克定(cefelidin) 头孢吡肟(cefepime)第四代头孢菌素特点:第四代头孢菌素特点:① 抗菌作用 对G+菌的作用增强,特别对链球菌、肺炎球菌活性强 对多数厌氧菌有抗菌活性 对产Ⅰ类β-内酰胺酶的G—杆菌的抗菌活性较强,对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G—杆菌有效 抗绿脓杆菌作用强,与头孢他啶相当 对肠杆菌属的作用比第三代头孢强。第四代头孢菌素特点:第四代头孢菌素特点:② 对Ⅰ类β-内酰胺酶(G—杆菌产生的,染色体介导的头孢菌素酶)稳定。 ③ 对肾无毒性。 ④用于对第三代头孢耐药的G—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作用机制与青霉素相似,能与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 ( PBPs ) 结合,抑制敏感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作用位点可能不同,分别作用于不同的PBPs。耐药性问耐药性问题 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和滥用,耐药性菌株日益增多。 与青霉素之间存在部分交叉耐药性。不良反应:不良反应:1 过敏反应: 偶见皮疹、药热等,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反应(5~10%),罕见过敏性休克。 2 胃肠道反应 3 肾毒性: 第一代大剂量应用 4 低凝血酶原症:头孢孟多、头孢哌酮 5 二重感染: 第三代头孢 6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偶见抽搐第三节 非典型β-内酰胺类第三节 非典型β-内酰胺类对青霉素双环进行化学结构改造所形成 一、单环β-内酰胺类(monobactams) 二、头霉素类(cepharmycins) 三、氧头孢烯类(oxacephalosporins) 四、β-内酰胺酶抑制剂 五、碳青霉烯类(carbopenems) 一、单环β-内酰胺类一、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 ( Aztreonarn ) 1.窄谱:对G—菌作用强,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对G+菌、厌氧菌作用弱。 2.耐酶,与青霉素无交叉过敏反应。 3.体内分布广,组织中浓度高。 4.耐药菌发展慢。 5.用于G—杆菌所致的严重感染。二、头霉素类 二、头霉素类 头孢西丁(Cefoxitin) 头孢替坦 (Cefotetan) 头孢美唑 (Cefmetazole) 头孢米诺 (Cefminox) 化学结构与头孢菌素相似,其头孢烯的母核7位碳上为甲氧基。二、头霉素类二、头霉素类头孢西丁(Cefoxitin) 常用 1.抗菌谱、抗菌活性与第二代头孢菌素类相似,对厌氧菌的作用比第三代头孢强,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2.对-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3.用于盆腔、腹腔及妇科的厌氧和需氧菌混合感染。三、氧头孢烯类三、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latamoxef) 氟氧头孢(flomoxef) 1.抗菌谱、抗菌作用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似,对厌氧菌的活性比第二、三代头孢强。 2.对-内酰胺酶稳定。 3.脑脊液、痰液中浓度高。 4.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尿路、呼吸道、妇科、胆道及脑膜感染等。四、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四、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棒酸) 舒巴坦(sulbactam,青霉烷砜) 他唑巴坦(Tazobactam) 1.抗菌活性低,但对β-内酰胺酶有强抑制作用。 2.与β-内酰胺类合用有协同作用,常联合应用或组成复方。适用于因产β-内酰胺酶而对β-内酰胺类耐药的细菌感染。复方制剂复方制剂奥格门汀( Augmentin ) 克拉维酸钾与阿莫西林的配伍制剂。 替门汀 ( Timentin ) 克拉维酸钾与替卡西林钠配伍制剂。 主要用于产β-内酰胺酶的金葡菌、肠球菌感染。复方制剂复方制剂舒他西林 舒巴坦和氨苄西林按1:2配伍制剂。 主要用于产β-内酰胺酶的流感杆菌、淋球菌、肠杆菌科细菌、金葡菌、脆弱杆菌所致的感染。 复方制剂复方制剂舒普深 ( Sulperazon ) 舒巴坦与头孢哌酮按1:1配伍制剂。 ① 抗菌活性高于头孢哌酮 ② 抗菌谱扩大,对不动杆菌、脆弱类杆菌有效 ③ 对约50%头孢哌酮耐药菌株有效 ④ 对某些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菌可能有效复方制剂复方制剂他唑西林 ( Tazocillin ) 他唑巴坦和哌拉西林配伍制剂。 对耐哌拉西林的大肠杆菌、肺炎杆菌、不动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有效。 在胃肠、皮肤、肺、前列腺和胆囊药物浓度高。 治疗腹腔、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感染及菌血症。偶致腹泻和皮肤瘙痒。 五、碳青霉烯类五、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 Imipenem ) 美洛培南( Meropenem ) 比阿培南( Biapenem ) 抗菌谱最广,抗菌作用最强,对-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亚胺培南(imipenem)亚胺培南(imipenem)1.抗菌谱: 对G+菌、G—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厌O2菌作用强大。 2.对-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3.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之间无交叉耐药性。 亚胺培南(imipenem)亚胺培南(imipenem)4.易被肾脱氢肽酶Ⅰ水解失活,常与该酶抑制剂西司他丁配伍(泰能)。 5.用于敏感菌的严重感染,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耐药菌感染。
/
本文档为【第5章抗菌概述及青霉素及头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