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

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

2010-11-07 42页 ppt 179KB 105阅读

用户头像

is_044093

暂无简介

举报
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nullnull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 Nutrition and atherosclerosisnullIntroduction 心血管疾病(Number 1 cause of death) 高血压 冠心病 脑血管病 病因:动脉硬化 nullnull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的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的总称。 1、动脉粥样硬化 2、动脉中层钙化 3、小动脉硬化 null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早期动脉内膜有局限的损伤后,血液中的脂质在内膜上沉积,进而内膜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引起内膜局部增厚或隆起,形成斑块...
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
nullnull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 Nutrition and atherosclerosisnullIntroduction 心血管疾病(Number 1 cause of death) 高血压 冠心病 脑血管病 病因:动脉硬化 nullnull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的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的总称。 1、动脉粥样硬化 2、动脉中层钙化 3、小动脉硬化 null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早期动脉内膜有局限的损伤后,血液中的脂质在内膜上沉积,进而内膜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引起内膜局部增厚或隆起,形成斑块,以后在这许许多多的斑块下面发生坏死、崩溃、软化,看上去动脉内膜面就象泼上一层米粥的样子,故称为粥样硬化。 nullnull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是血液中脂质的总称,主要包含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脂肪酸等。它们是血液中的正常成分,分别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因为血脂不溶于水,所以在血液中它们必须和一类特殊的蛋白质相结合,形成易溶于水的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就叫做脂蛋白。脂蛋白是脂质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而与脂质相结合的特殊蛋白质称作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 null脂蛋白 常用于血浆脂蛋白分类的方法有电泳法和超速离心法, 目前以后一种方法更常用。 电泳法是利用血浆脂蛋白在电埸中迁移速度不同而进行分离。影响迁移速率的重要因素是颗粒和电荷大小。应用电泳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α-脂蛋白、前β-脂蛋白、β-脂蛋白和在原点不移动的乳糜微粒。null 超速离心法是根据脂蛋白在一定密度的介质中进行超速离心时漂浮速率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由于蛋白质的比重较脂类大, 因而脂蛋白中的蛋白质含量越高,脂类含量越低,其密度则越大; 反之,则密度低。 体积最大的脂蛋白为乳糜微粒,其内脂质占总量的98%,蛋白质仅占2%左右;体积最小的高密度脂蛋白颗粒内,脂质占总量的50%以下。 null乳糜微粒(CM): d<0.95g/ml。小肠粘膜细胞合成,膳食脂类吸收后的运输工具,运输外源性脂类,甘油三酯占80%以上。 VLDL: d=0.95~1.006g/ml。肝细胞合成,运输内源性脂类。甘油三酯含量下降,胆固醇含量上升。 LDL: d=1.006~1.063g/ml。VLDL的降解产物,主要含内源性胆固醇。 HDL: d=1.063~1.21g/ml。由肝脏和小肠合成。将外周组织的胆固醇运输到肝脏进行代谢。null CM和VLDL代表运输甘油三酯的脂蛋白,都是从肝脏和小肠把甘油三酯运送到其他组织,其代谢功能各不相同。CM在小肠内形成,运输消化道内吸收的外源性甘油三酯(脂肪);而VLDL专职运输肝脏和肠粘膜细胞合成及分泌的内源性甘油三酯。另外两类脂蛋白,LDL和HDL是携带胆固醇的运输工具。null 根据AlauPovic推荐的ABC系统命名法,主要的载脂蛋白有A、B、C、D、E、F等几十种。其中载脂蛋白A(ApoA)可分为ApoAⅠ、ApoAⅡ、ApoA Ⅳ。 CM中的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Apo)主要是ApoA Ⅰ和C, 其次是含有少量的ApoA Ⅱ、A Ⅳ、B48和E。 VLDL中的载脂蛋白40%-50%为Apo C, 30%-40%为Apo B100, 10-15%为Apo E。null LDL是血浆中胆固醇含量最多的一种脂蛋白, 其胆固醇的含量(包括胆固醇酯和游离胆固醇)在一半以上。LDL中载脂蛋白几乎全部为ApoB 100(占95%以上), 仅含有微量的ApoC和E。 HDL结构特点是脂质和蛋白质部分几乎各占一半。HDL中的载脂蛋白以ApoA Ⅰ为主,占65%,其余为ApoA Ⅱ(10%-23%)、ApoC(5%-15%)和ApoE(1%-3%),此外还有微量的ApoA Ⅳ。null高脂蛋白血症 无论是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脂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皆增高,统称为高脂血症(hyperlipemia)。高脂血症与AS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胆固醇与甘油三脂皆增高的,患AS的危险性更大。 null 高脂蛋白血症分型膳食成分与动脉粥样硬化膳食成分与动脉粥样硬化膳食脂类 胆固醇 流行病学资料研究发现,血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呈正相关。 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高胆固醇膳食可诱发动物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成分为胆固醇和甘油三酯。null关于胆固醇的两个错误观点 杜绝胆固醇食品:基于胆固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随意摄入胆固醇食品:基于反馈调节的理论。null脂肪 饮食脂肪的质与量对血脂水平有影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饮食脂肪摄入总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症发病率呈明显正相关。饮食脂肪总量是影响血中胆固醇浓度的主要因素,摄入脂肪占总热能40%以上的地区,居民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升高。null 饮食脂肪的质比量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影响更加重要。丹麦人摄入脂肪140g/d,而英美人为120g/d,冠心病发病率低于后者,因丹麦人饮食中动物脂肪较少,而英美人饮食中每天动物脂肪可达lOOg,提示脂肪质比量对冠心病发病影响更大。null 脂肪酸所起的作用取决于其饱和程度,饱和脂肪酸对血胆固醇的影响取决于碳链的长度;软脂酸和豆蔻酸可使血胆固醇明显升高,短于12个碳的中链脂肪酸对血胆固醇影响较小,但硬脂酸和中链脂肪酸能使血甘油三酯升高。null PUFA可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和抑制血凝,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n-6系列的PUFA主要是亚油酸,大部分来源于植物油,n-3系列的PUFA主要来源于海产鱼类。吃鱼较多的日本人和我国舟山群岛渔民的冠心病发病率较低。 PUFA适量增加可降低LDL,对HDL影响较小;而过多摄入(主要是n-6型)不仅降低LDL,还降低HDL。因此,PUFA不是越多越好。null MUFA也可血胆固醇水平,且MUFA对HDL没有影响。根据合理膳食要求,膳食脂肪酸的构成比例为PUFA:MUFA:SFA=1:1:1。 反式脂肪酸(天然食物中较少,植物油氢化制造人造奶油可形成较多的反式脂肪酸)可使LDL-C水平升高,HDL-C降低,使TC/HDL-C和LDL-C/HDL-C比值增加,以及使载脂蛋白(a)升高,可明显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null磷脂 在肝内合成,以结合蛋白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卵磷脂是血浆主要成分。卵磷脂使胆固醇酯化形成胆固醇酯,酯化作用增强时,胆固醇不易在血管壁沉积,或使血管壁的胆固醇转入血浆而排出体外。黄豆卵磷酯有效地降低血胆固醇浓度,并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null碳水化物   碳水化物可引起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可分为脂肪性和碳水化物性高脂血症。肝脏能利用游离脂肪酸和碳水化物合成VLDL,故碳水化物摄入过多,同样使血甘油三酯增高。碳水化物过多可致肥胖,而肥胖是高脂血症易发因素。null蛋白质   供给动物蛋白质越多,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所需要的时间越短,且病变越严重。动物蛋白质升高血胆固醇的作用比植物蛋白质明显得多。植物蛋白,尤其是大豆蛋白有降低血胆固醇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用大豆蛋白替代动物蛋白,可使血胆固醇下降19%左右。 null 动物食品含较高的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酸,大豆蛋白既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还有较高的植物固醇,有利于胆酸排出,减少胆固醇合成。大豆卵磷脂对胆固醇转运有帮助作用。 null热能   饮食摄入热能过多,可引起单纯性肥胖,肥胖者血胆固醇合成增高。限制热能体重下降,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亦显著下降。热能分配对血清胆固醇有影响,如把全天热能过多地集中于某一餐,可使高脂血症发病率增高。但增加热能供给同时加大活动量,对机体无任何影响,不会导致血脂和胆固醇升高。null维生素 维生素C:可降低血胆固醇,因胆固醇代谢过程中需要维生素C参与,如缺乏则胆固醇在血中堆积,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维生素C可增加血管韧性,使血管弹性增强、脆性减少,可预防出血。生物黄酮类有类似维生素C的功能,能保护维生素C和防止其降解的功能。 null维生素E:对心脏及血管的作用机理较复杂,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抗氧化作用。防止多不饱和脂肪酸氧化,有助于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提高氧利用率,使机体对缺氧耐受力增高,增强心肌对应激的适应能力。维生素E还能抗凝血、增强免疫力、改善末梢循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null维生素B1:维生素B1缺乏使心肌代谢障碍,严重可导致心衰,出现脚气病性心脏病临床症状。维生素B1供给要充足,热能供给越多,碳水化物和蛋白质比例越高,则维生素B1需要量也越大。 null维生素PP:能抑制脂肪组织中的脂解作用并降低血浆中的游离脂肪酸浓度,可阻碍肝脏利用CoA合成胆固醇和减少VLDL的合成,也可促进胆固醇随胆汁的排出,加速CM的降解代谢等途径而调节异常血脂,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功效。大剂量维生素PP有不良反应,故国内应用较少。 null维生素B6:与亚油酸同时应用能降低血脂;因维生素B6能促进亚油酸转变成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可使胆固醇氧化为胆酸。 叶酸:叶酸是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代谢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因子,叶酸缺乏可引起血液中Hcy浓度增加,Hcy水平升高又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null矿物质及微量元素 对高脂血症及AS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钙、镁、钠、锌、铜、铬、锰等元素与AS关系较为密切。 钙缺乏时,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镁具有降低血胆固醇含量的作用。锌过多或铜过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增加,锌铜比值高时,血清胆固醇也增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冠心病发病率高的国家锌铜比值也高。null 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组成成分之一,是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的必需微量元素。动物实验证明,缺铬动物的血清TC增高,参与HDL-C合成的脂蛋白酶(LPL)及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的活性降低,并使血清HDL-C下降。 锰是参与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的多种酶的激活剂。研究发现,锰能抑制实验家兔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缺锰与缺铬相似,会引起葡萄糖耐量降低及脂质代谢异常。null其他 食物纤维:可缩短食物通过小肠的时间,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在肠道与胆酸形成络合物,减少胆酸重吸收。高纤维饮食可使血浆胆固醇降低,因高纤维可使胆固醇绝大部分转变成胆酸,少量进入血循环;而低纤维素时仅少量胆固醇变成胆酸,绝大部分进入血液,使血清胆固醇增高。null 膳食纤维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可降低血清TC、LDL-C水平。可溶性膳食纤维比不溶性膳食纤维的作用更强,前者主要存在于燕麦、豆类、水果中。 null葱、蒜挥发油:有预防冠心病作用,能防止血清胆固醇增高,或降低血液凝固性。 乙醇:大量饮酒可引起甘油三酯增高,酒精促进肝内脂肪生成,刺激VLDL合成,引起脂肪肝和高甘油三酯血症;适量饮酒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 null膳食防治原则 1)防止热能摄入过多,保持正常体重,防止肥胖。 2)限制总脂肪摄入量(占总热能的20-25%)及动物性脂肪的摄入量。使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1:1:1。n3:n6脂肪酸比例为1:6为宜。 3)限制食物中胆固醇的摄入量,每人每日小于300毫克,忌食含胆固醇高的动物脑和内脏、鱼子、蟹黄等食物。null4)多食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多摄食有降胆固醇作用的食物如洋葱、香菇、木耳、草头、豆制品等。 5)多选用大豆蛋白和鱼蛋白,多吃豆制品和鱼。 6)不吸烟、不饮烈性酒。 7)限制食盐摄入,菜肴宜清淡,食盐每人每日摄入量小于10克。null8)增加镁、钾、钙、硒的摄入,多食豆类、香菇、青菜、核桃、杏仁及海带、紫菜等。 9)适当增加维生素C、E、B6及PP的摄入量。 10)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 三、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三、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一)血浆中的脂类和脂蛋白 (二)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 (三)膳食脂类与动脉粥样硬化:脂肪总摄入量、 SFA、MUFA、n-6PUFA、n-3PUFA、反式脂肪酸、胆固醇、磷脂、植物固醇 (四)膳食能量、碳水化合物与AS (五)蛋白质与AS (六)维生素与AS:维生素E、 维生素C等 (七)矿物质与AS:镁、钙、铬、铜、锌、铁、碘、硒 (八)其他因素:酒、茶、大蒜和洋葱 (九)营养防治原则 1.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理想体重 2.限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 3.提高植物性蛋白的摄入,少吃甜食 4.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摄入 5.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6.饮食清淡,少盐和少饮酒 7.适当多吃保护性食品 (九)营养防治原则 1.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理想体重 2.限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 3.提高植物性蛋白的摄入,少吃甜食 4.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摄入 5.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6.饮食清淡,少盐和少饮酒 7.适当多吃保护性食品
/
本文档为【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