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史书典籍中记载的周瑜资料全整理

史书典籍中记载的周瑜资料全整理

2010-11-08 28页 doc 163KB 387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1783

暂无简介

举报
史书典籍中记载的周瑜资料全整理1 史书典籍记载周瑜相关资料整理 链接目录: 《三国志集解》周瑜传(含裴注《三国志》正文) 《三国志》非周瑜传部分提及周瑜的内容 《资治通鉴》周瑜部分 《容斋随笔》周瑜部分 《汉末英雄记》周瑜部分 《后汉书》周瑜及周瑜家部分 《晋书》周瑜部分 《汉晋春秋》周瑜部分 《艺文类聚》周瑜部分 《吴地记》周瑜部分 地方志里周瑜相关 《通典》中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载 太平御览周瑜相关记载 《读史方舆纪要》周瑜相关记载 《建康实录》周瑜部分 《后汉纪》周瑜部分 其余待补… 说明:从以上所有典籍中只摘录直接和周瑜相关的内容,扩展部分请查阅原书。...
史书典籍中记载的周瑜资料全整理
1 史书典籍记载周瑜相关资料整理 链接目录: 《三国志集解》周瑜传(含裴注《三国志》正文) 《三国志》非周瑜传部分提及周瑜的内容 《资治通鉴》周瑜部分 《容斋随笔》周瑜部分 《汉末英雄记》周瑜部分 《后汉书》周瑜及周瑜家部分 《晋书》周瑜部分 《汉晋春秋》周瑜部分 《艺文类聚》周瑜部分 《吴地记》周瑜部分 地方志里周瑜相关 《通典》中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载 太平御览周瑜相关记载 《读史方舆纪要》周瑜相关记载 《建康实录》周瑜部分 《后汉纪》周瑜部分 其余待补… 说明:从以上所有典籍中只摘录直接和周瑜相关的内容,扩展部分请查阅原书。资料本身完全截录自所出典籍,并无任何篡改。(最右侧批注是本人注释的一些解释和心得,可无视),个别字体颜色加深为浏览查阅方便,以示醒目。 一、《三国志集解》周瑜传(含裴注《三国志》正文) (卢弼注为网友河北义士点校版,不保证点校完全准确但基本无误) 黄底黑字为陈寿三国志原文,【】内蓝色字为裴松之注,()内褐色字为卢弼注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庐江郡治舒,见《孙坚传》注。)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范书《桓帝纪》:延熹九年九月,光禄勋周景为太尉。《灵帝纪》:建宁元年四月,太尉周景薨。《献帝纪》:初平三年十二月,光禄大夫周忠为太尉,录尚书事。四年六月,太尉周忠免。又,按《周景传》:景代陈蕃为太尉,建宁元年薨。中子忠,代皇甫嵩为太尉,录尚书事,以灾异免。袁宏《后汉记》所载亦同。各本皆作周忠,局本作周思,误。)(章怀注引《吴书》曰:忠字嘉谋,与朱儁共败李傕于曹阳也。)【谢承《后汉书》曰:景字仲向,】(范书《周景传》作字仲飨。惠栋曰:向、飨,古字通,见《大向记残碑前书》。《宣帝纪》曰:“上帝嘉向”,读为飨也。又按仲飨名景,若读为影,响之影则当作向,向又与响通,见《易系辞传》及《郑烈碑》也。)【少以廉能见称,以明学察孝廉,辟公府。后为豫州刺史,】(范书《桥玄传》: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国,玄谒景,言陈相羊昌罪恶,乞为部陈从事穷按其奸。景壮玄意,署而遣之。)【辟汝南陈蕃为别驾,颍川李膺、荀绲、杜密、沛国朱寓为从事,皆天下英俊之士也。稍迁至尚书令,遂登太尉。】(范书景传:景辟大将军梁冀府,稍迁豫州刺史,河内太守后征入为将作大匠。及梁冀诛,景以故吏免官禁锢。朝廷以景素著忠正,顷之复引拜尚书令,迁太仆、卫尉,代刘宠为司空。是时宦官任人及子弟充塞列位,景初视事,与太尉杨秉举奏诸奸猾,自将军、牧、守以下,免者五十余人,朝廷莫不称之。视事二年,以地震策免。岁余复代陈蕃为太尉。)【张璠《汉纪》曰:景父荣,】(赵一清曰:据后汉书《周荣传》,当作景祖父荣,荣字平孙,子兴为郎中,兴子景)【章、和世为尚书令。】(范书《周荣传》曰,肃宗时举明经,辟司徒袁安府,安举奏窦景及与窦宪争立北单于事,皆荣所具草,由此显名。自郾令擢为尚书令,出为颖川太守,坐法当下狱。和帝思荣忠节,左转共令,岁余复,以为山阳太守,所历郡县,皆见称纪,以老病卒于家。)【初景历位牧守,好善爱士,每岁举孝廉,延请入,上后堂,与家人宴会,如此者数四。及赠送既备,又选用其子弟,常称曰:“移臣作子,于政何有?”先是,司徒韩演为河内太守,在公无私,所举一辞而已,后亦不及其门户,曰:“我举若可矣,不令恩偏称一家也。”当时论者,或两讥焉。】(范书《周景传》:景迁河内太守,好贤爱士,其拔才荐善,常恐不及,每至岁时,延请举吏入,上后堂,与共宴会,如此数四,乃遣之,赠送什物,无不充备,既而选其父兄子弟,事相优异,常称曰:“臣子同贵,若之何不厚?”先是,司徒韩演在河内,志在无私,举吏当行一辞而已,恩亦不及其家,曰:“我举若可矣,岂可令偏称一门?”故当时论者议此二人。)父异,洛阳令。 (周忠子晖亦为洛阳令,兄弟好宾客,雄江淮间,为董卓所害,见范书《周景传》) 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赵一清曰:《方舆纪要》卷二十六,周瑜城在舒城县西十八里。瑜以孙策举兵,迁家于舒,因筑此城,今为梵净寺。)坚子策与瑜同年,(吴夫人谓:“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见后注)独相友善,(《孙策传》:坚初兴义兵,策将母徙居舒,与周瑜相友。《江表传》:坚留家著寿春,策年十余岁,已交结知名。周瑜自舒来造焉,便推结分好,劝策徙居舒)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周寿昌曰:时为丹阳太守者,瑜之从父周尚耳。瑜往省之,何以便能将兵迎策?及策战胜拓地,复谓瑜曰:“卿还镇丹杨”,决不及尚一语。逮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瑜与尚俱还寿春。及瑜求为居巢长还吴,为策迎去,而尚之生卒始末遂不见于传中矣。又,按《江表传》:策令瑜有云:“前在丹阳,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其时太守为周尚则众与粮皆尚主之,瑜为从子,不过禀命而行,策称瑜之功而无一言及尚,岂瑜全掠其美以为恩耶?)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胡三省曰:史言推结分好,正当于此观之,又当于此别“分好”二字。英雄相遇于草泽,一见之倾靡然为之服役,此岂声音笑貌所能为哉!)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或曰:此功为大,每以语简而忽之,遂令乌林之役独传。)乃渡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赵一清曰:《方舆纪要》卷二十,周郎桥在江宁府东八十里,相传周瑜从孙策破秣陵下湖孰此所经云。)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或曰:此云已足则知前之不足,可知非瑜兵迎,其不济乎?是以服其功大)卿还镇丹杨。”瑜还。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赵一清曰:居巢后入魏,建安二十二年操军居巢,寻引还,留夏侯惇督,二十六年军屯居巢是也。又,鲁肃南到居巢就瑜,即此。)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江表传》曰:策又给瑜鼓吹,为治馆舍,赠赐莫与为比。策令曰:“周公瑾英隽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杨,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沈钦韩曰:此六朝以前呼年少者之通称,故袁术呼陆绩为陆郎)以瑜恩信着于庐江,出备牛渚,(牛渚见《孙策传》。潘眉曰:当涂县有牛渚圻,亦谓之采石,吴为重镇。吴氏曰:大江之南上自荆岳,下至常润,不过十郡。十郡之间,其要不过七渡。上流最紧者三,荆南之公安、石首,岳之北津。中流最紧者二,鄂之武昌、太平之采石。下流最紧者二,建康之宣化,镇江之瓜洲。)后领春谷长。(《郡国志》:扬州丹阳郡谷春。洪亮吉曰:有赭圻城,吴所置屯处。谢钟英曰:城在江东岸,临江西当濡须口二十里,今繁昌县西四十里赭圻岭下。)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胡三省曰: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高祖以陈平为护军中尉,武帝复以为护军都尉,属大司马。三国虎争,始有中护军之官。《东官记》曰:汉大将军出征,置中护军一人。魏晋以后,资轻者为中护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然吴又有左右护军,则吴制自是分左、中、右为三部。)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赵一清曰:《寰宇记》卷百二十五,舒州怀宁县有桥公亭,在县北,隔皖水一里,汉末桥公有二女,孙策与周瑜各纳其一女,今亭溪为双溪寺。沈钦韩曰:桥公者,太尉桥玄也,汉制,为三公者方称公。弼按:孙权呼张昭为张公,时人呼程普为程公,世人呼庞德公为庞公,“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见《汉书·贾谊传》。“于公治孝妇狱,郡中大敬重于公”,见《汉书·于定国传》。是皆不必三公始称公也。据《寰宇记》,桥公为舒州怀宁人,即汉之庐江郡皖人。而桥玄为梁国睢阳人,两不相涉。果为玄女则阿瞒方受知于玄,铜雀春深早已如愿相偿,伯符、公瑾不得专此国色矣。《后汉书》、《三国志》绝无一字及之,沈说之误无疑矣。)【江表传曰: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瑜留镇之巴丘,为晋扬州庐陵郡巴丘县,在今江西临江府峡江县北。瑜病卒之巴丘为晋荆州长沙郡巴陵县,在今湖南岳州府巴陵县治。)【臣松之案:孙策于时始得豫章、庐陵,尚未能得定江夏。瑜之所镇,应在今巴丘县也,与后所(平)〔卒〕巴丘处不同。】(沈钦韩曰:留镇巴丘,即一统志所方,巴丘故城今临江府峡江县北,隋开皇中并入新淦县事也。道于巴丘病卒,则一统志所云,巴丘故城即今岳州府治是也。赵一清曰:《寰宇记》卷一百九,故巴山县,吴后主分新淦、石阳两县置巴丘郡,吴志周瑜镇巴丘,瑜堞在今新淦县南。《方舆纪要》卷八十七,巴丘城今江西临江府峡江县治,旧志在新淦县南八十里峡江之东。) 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江表传》曰:曹公新破袁绍,兵威日盛,建安七年,下书责权质任子。(胡三省曰:操盖此觇孙权而观其所以应之。)权召群臣会议,张昭、秦松等犹豫不能决,权意不欲遣质,乃独将瑜诣母前定议,瑜曰:“昔楚国初封于荆山之侧,不满百里之地,继嗣贤能,广土开境,立基于郢,遂据荆杨,至于南海,传业延祚,九百余年。今将军承父兄余资,兼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泛舟举帆,朝发夕到,士风劲勇,所向无敌,有何逼迫,而欲送质?质一入,不得不与曹氏相首尾,与相首尾,则命召不得不往,便见制于人也。极不过一侯印,仆从十余人,车数乘,马数匹,岂与南面称孤同哉?(胡三省曰:建安十三年操自荆州东下,约孙权会猎时,周瑜未至,鲁肃说权,其意也与此同。)不如勿遣,徐观其变。若曹氏能率义以正天下,将军事之未晚。若图为暴乱,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将军韬勇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质之有!”(胡三省曰:此数语所谓相时而动也,然瑜之言不悖于大义,鲁肃、吕蒙辈不能及也。《通鉴辑览》曰:瑜不独持论俊爽,规略实中事理,使瑜不死,东吴必无称臣质子之事,孙权亦中材耳。)权母曰:“公瑾议是也。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遂不送质。】(或曰:先主使子父事孔明,权母使子兄事公瑾,安得不使子孙蒙业而安乎!弼按:曹操责权送质为建安七年事,自是至建安十二年,方于袁谭、袁尚连兵,不暇兼顾,迨北方已平,乃使转兵南下,非置孙权于度外也。) 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方舆纪要》卷七十六:麻屯口在武昌嘉鱼县陆口东,保屯地盖相近。谢钟英曰:在今嘉鱼县江北沔州东。)枭其渠帅,囚俘万余口,还备(官亭)〔宫亭〕。(即宫亭湖也。即彭蠡泽西,天子障也。蒋伯超曰:高僧传云孙权时,宫亭湖神能分风送舟。)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 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 (前部大督出征时置,非常置) 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胡三省曰:《释名》云,船狭而长曰蒙冲,以冲突地船。杜佑云:蒙冲以生牛皮蒙船覆背,两厢开掣棹孔,左右有弩窗矛穴,敌不得近,矢石不能败。此不用大船,务于速疾乘人之所不及,非战船也。斗舰船上设女墙,可高三尺,牖下开掣棹孔,船内五尺,又建棚与女墙齐,棚上又建女墙,重列战敌,上无覆背,前后左右树牙旗旌幡金鼓,此战船也。)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李安溪曰:二语卓然所谓名其为贼,敌乃可服。或曰:破敌之语使顺名义者亦可释然无疑。)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胡三省曰:英雄之士,犹乐其业,言无他志也。)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间〕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矒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闲,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李安溪曰:可谓算无遗策,与诸葛公见孙将军语大同小异,所谓智谋之士所见略同。弼按:公瑾生长江淮,谙识险要,出入彭蠡,久涉波涛,横江当利而后战无不胜,而又洞悉敌情,熟筹彼我,用能以寡击众,遁走阿瞒,一战而霸,克建大勋。玄德谓为文武筹略,万人之英者岂虚语哉。)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江表传》曰:权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及会罢之夜,瑜请见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权抚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文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胡三省曰:谓兵之胜负或有不如本心之所期者也。)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臣松之以为建计拒曹公,实始鲁肃。于时周瑜使鄱阳,肃劝权呼瑜,瑜使鄱阳还,但与肃暗同,故能共成大勋。本传直云,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瑜摆拨众人之议,独言抗拒之计,了不云肃先有谋,殆为攘肃之善也。】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江表传》载盖书曰:“盖受孙氏厚恩,常为将帅,见遇不薄。然顾天下事有大势,用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以当中国百万之众,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东方将吏,无有愚智,皆知其不可,惟周瑜、鲁肃偏怀浅戆,意未解耳。今日归命,是其实计。瑜所督领,自易摧破。交锋之日,盖为前部,当因事变化,效命在近。”曹公特见行人,密问之,口敕曰:“但恐汝诈耳。盖若信实,当授爵赏,超于前后也。”】又豫备走舸,(胡三省曰:杜佑云,走舸舷上立女墙,置棹夫多战卒少,皆选勇力精锐者,往返如飞鸥,乘人之所久及。金鼓旗帜列之于上,此战船也。)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江表传》曰: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载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赤幔覆之,建旌旗龙幡于舰上。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着前,中江举帆,盖举火白诸校,使众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操军人皆出营立观。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曹公退走。】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赵一清曰:《方舆纪要》卷七十八,大江在荆州府城南七里,又东经公安、石首而入岳州府界。)兵未交锋,【吴录曰:备谓瑜云:“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人截仁后,】(赵一清曰:《方舆纪要》:夏水在荆州府东南三十五里,有夏水口,乃夏水之首,江之汜也,亦谓之豫章口。《水经注》:江水又东得豫章口,夏水所通也,西北有豫章冈,盖因冈而得名也。)【仁闻吾入必走。”瑜以二千人益之。】 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于瑜。瑜用吕蒙计,留凌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杭世骏曰:《荆州先贤传》云,周瑜领南郡太守,以庞士元名重,州所信,乃逼为功曹,任以大事,瑜垂拱而已。《古今刀剑录》云:周瑜做南郡太守,造一刀,背上有荡寇将军字,八分书。弼按:周瑜未为荡寇将军,刀剑录误)以下隽、(《郡国志》,荆州长沙郡下隽。《一统志》,故城今湖北武昌府通城县西,今湖南岳州府巴陵县东北境。)汉昌、刘阳、(《水经浏水注》,浏水出浏阳县东首裨山西北,流经其县南,县凭溪以名。又西北注于临湘县。《元和志》,以县南浏阳水为名。《吴谷朗碑》:刘旁无水。《方舆纪要》,今湖南长沙府浏阳县东。)州陵(《郡国志》,荆州南郡州陵。《宋书州郡志》,巴陵太守。州陵汉旧县属南郡,太康元年复立,疑是吴所省。王先谦曰:吕蒙传皆以此为奉邑,是吴有此县。谢钟英曰:杜预云,华容县东南有州国。《水经注》,江之右岸有雍口,亦谓之港口,东北流为长洋港,又东北经石子冈,冈之上有故城,州陵县故城也。庄辛所谓左州侯国矣。钟英按:据杜预说,州陵在今监利县东,据郦说,在沔阳州东南,今从杜说。《方舆纪要》:今荆州府监利县东三十里。《一统志》,今汉阳府沔阳州东南)为奉邑,(潘眉曰:奉邑二字见《史记河渠书》,谓官所食,与封邑异。后鲁肃代领瑜兵,则四邑属鲁肃,肃卒,吕蒙亦食四邑。)屯据江陵。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胡三省曰:曹操以赤壁之败,威望顿损,中国之人,或欲因其败而图之,是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 (李安溪曰:规图荆益及制曹刘之策,着着机先,真英物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臣松之案,瑜欲取蜀,还江陵治严,所卒之处,应在今之巴陵,与前所镇巴丘,名同处异也。】(胡三省曰:《水经注》,巴丘山在湘水右岸,晋武帝太康元年立巴陵县,宋文帝元嘉十六年置巴陵郡,郡今岳州也。赵一清曰:《方舆纪要》卷七十七,巴丘城今岳州郡治,相传孙吴所筑故城也,初为巴陵邸阁,寻置巴陵县。《吴地记》,周瑜坟在县东二十里)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后着令曰:“故将军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问。”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杭世駿曰:《吴书》云,孙权每赐周瑜衣,寒暑皆白领,诸将皆不及。)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江表传曰: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初曹公闻瑜年少有美才,谓可游说动也,乃密下扬州,遣九江蒋干往见瑜。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乃布衣葛巾,自托私行诣瑜。瑜出迎之,立谓干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干曰:“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 】(论语:子曰,不逆诈。戒人不可逆知人之诈也。)【瑜曰:“吾虽不及鐴、旷,】(《尚书舜典篇》,帝曰:“命汝典乐”。孟子曰: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注》云:师旷,晋乐师,知音者也。)【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因延干入,为设酒食。毕,遣之曰:“适吾有密事,且出就馆,事了,别自相请。”后三日,瑜请干与周观营中,行视仓库军资器仗讫,还宴饮,示之侍者服饰珍玩之物,因谓干曰:“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干但笑,终无所言。干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闲。中州之士,亦以此多之。刘备之自京还也,权乘飞云大船,与张昭、秦松、鲁肃等十余人共追送之,大宴会叙别。昭、肃等先出,权独与备留语,因言次,叹瑜曰:“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瑜威声远着,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及卒,权流涕曰:“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后权称尊号,谓公卿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杭世骏曰:《古今刀剑录》云,赤乌年中,有人得淮阴侯韩信剑,帝以赐周瑜。弼按:瑜死于建安十五年,安有赤乌年中赐剑之事。) 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徒庐陵郡。赤乌二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曰:“故将军周瑜子胤,昔蒙粉饰,受封为将,不能养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纵情欲,招速罪辟。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郢城江陵也。赵一清曰:《方舆纪要》卷七十八,荆州府江陵县。秦分郢为江阳县,汉景帝三年改曰江陵,为临江国治,旧为南郡治,汉因之。郢城在府治东北三里,楚旧都也。汉为郢县,后汉省入江陵。)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夫折冲捍难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贵重,故汉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太山如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誓辞见《史记高祖功臣侯年表序》,又见《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应劭曰:封爵之誓,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也。带,衣带也,砺,厉石也,河当何时如衣带,山当何时如厉石,言如带砺,国犹永存,以及后世之子孙也。王念孙曰:黄字乃后人所加,欲以黄河对泰山,耳不知西汉以前,无谓河为黄河者。且此誓者,以四字为句也。《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封爵部》引此,皆有黄字,则所见本已误。《汉纪》及《吴志周瑜传》有黄字,亦依误本。)申以丹书,(《汉书高帝纪》,与功臣剖符作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胡三省曰:以铁为契,以丹书之,谓以丹书盟誓之言于铁券。沈钦韩曰:秋官司约郑注:今俗语有丹书铁券,然则约誓之词刻在铁券也。)重以盟诅,(《汉书》作重以白马之盟。师古曰:谓刑白马,歃其血以为盟也。)藏于宗庙,传于无穷,欲使功臣之后,世世相踵,非徒子孙,乃关苗裔,报德明功,勤勤恳恳,如此之至,欲以劝戒后人,用命之臣,死而无悔也。况于瑜身没未久,而其子胤降为匹夫,益可悼伤。窃惟陛下钦明稽古,隆于兴继,为胤归诉,乞□余罪,还兵复爵,使失旦之鸡,复得一鸣,抱罪之臣,展其后效。”权答曰:“腹心旧勋,与孤协事,公瑾有之,诚所不忘。昔胤年少,初无功劳,横受精兵,爵以侯将,盖念公瑾以及于胤也。而胤恃此,酗淫自恣,前后告喻,曾无悛改。(李安溪曰:度胤必有言父当年之功浅漏上闻者,故权恨之如此。若但以酗酒,自可悛改,何至废绝也。)孤于公瑾,义犹二君,(胡三省曰:二君谓诸葛瑾步骘也。)乐胤成就,岂有已哉?迫胤罪恶,未宜便还,且欲苦之,使自知耳。今二君勤勤援引汉高河山之誓,孤用恧然。虽德非其畴,犹欲庶几,事亦如尔,故未顺旨。以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间,苟使能改,亦何患乎!”瑾、骘表比上,朱然及全琮亦俱陈乞,权乃许之。会胤病死。 瑜兄子峻,亦以瑜元功为偏将军,领吏士千人。峻卒,全琮表峻子护为将。权曰:“昔走曹操,拓有荆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初闻峻亡,仍欲用护,闻护性行危险,用之适为作祸,故便止之。孤念公瑾,岂有已乎?”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李安溪曰:子敬劝借玄德地,此策亦未为短,盖荆州新附,其势宜然,若两雄相争,北敌之利。何焯曰:鲁吕各以其时,当操气未衰,屡出巢湖,当共刘氏结好以分其势,及操老而无攻吴之志,鼎足势成,不据上游亦非所以立国也。但当与蜀中申约规取襄樊,徐方议及耳。)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胡三省曰:邓禹建策以开光武中兴之业,而其后不能定赤眉,故以肃比之。韩菼曰:子敬总是大段了了,不在小小成败得失计较,其比公瑾英发或不及之,其沉静似较胜也,比方邓禹,自是知己语。邓之不急取关中,亦是求万全耳,才果不若冯异也。)又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 (何焯曰:子敬作军幾于孔明之法,二人故足相友。) 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 (王懋竑曰:“孙权之遣周瑜与先主并力拒曹操,而赤壁之战瑜独有其功,其攻南郡亦不舆先主俱,先主顾以其閒南收四郡,非瑜意也,瑜乘战胜之威以操为不足畏而疑忌先主特甚,权则以新破操操必来攻仍欲指先主以并力,其意少异,故权以妹妻先主,而先主亦谐京见权,劝权徒治秣陵,陈志所云:绸缪恩纪,盖其实然,权固曰: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而隆中定计亦云权可与为援而不可图。是时绝未有相图之意也。权既不纳瑜之言,而瑜卒后,卒从鲁肃而以南郡借先主,盖虑程普之不能以守南郡而操之所惮惟先主,天下所共知。故欲藉其力以拒操。操之南征向濡须而不向南郡,乃避先主而不攻,则权之计未为不得也。至建安十八年,操攻濡须不克而退。十九年权又克庐江、禽朱光,操不能舆争。于是,权亦知操之不足畏而无所藉于先主,遂有图取荆州之意。会先主已得益州而不以南郡还吴,权之忿恨益甚,又以关羽在南郡度未可攻,故遣吕蒙袭取三郡后卒中分荆州,而吕蒙之计自是得行,未尝一日忘南郡,而羽疎不之防,蒙遂乘其隙而取之,凡此间隙之开始于周瑜而成于吕蒙,若权之前后自有猾计,其或从或不从亦非因人为转移也。而使周瑜不以道病卒则必取蜀,而先主几无驻足之地。又使权得荆州后而曹操不死,则当先主伐吴时,操必以大军蹙吴,魏攻外蜀攻其内,江东成败之机殆未可料。此皆天焉非人力之所舆也。世皆以图取荆州为吕蒙之功,而不知其几败江东之业,是特有天幸耳。大抵吴之诸臣,周瑜雄略似孙伯符,有并吞中原之志而不专于自守,鲁肃明于大势欲合吴蜀以拒操为三分之计,至吕蒙则一以谲诡为自利计而不顾其后,虽有攻战之材,非瑜肃比也。权自得南郡请降于魏屈辱已甚。使不图南郡而与蜀交好其屈辱岂至于此?其后权卒绝魏而与蜀交好者,终其身盖亦有鉴于此也。”) 二、《三国志》非周瑜传部分提及周瑜的内容 (此部分资料为网友盈盈蝶衣整理版) 1、《三国志·吴书九》中除周瑜传部分外对周瑜的记载: 【正文】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袁术闻其名,就署东城长。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馀人,南到居巢就瑜。瑜之东渡,因与同行,留家曲阿。会祖母亡,还葬东城。 【正文】刘子扬与肃友善,遗肃书曰:“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急还迎老母,无事滞于东城。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余,处地肥饶,庐江闲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观其形势,又可博集,时不可失,足下速之。”肃答然其计。葬毕还曲阿,欲北行。会瑜已徙肃母到吴、肃具以状语瑜。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谓肃曰:“昔马援答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今主人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且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天符,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骛之秋。吾方达此,足下不须以子扬之言介意也。”肃从其言。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 【裴注】魏书及九州春秋曰:曹公征荆州,孙权大惧,鲁肃实欲劝权拒曹公,乃激说权曰:“彼曹公者,实严敌也,新并袁绍,兵马甚精,乘战胜之威,伐丧乱之国,克可必也。不如遣兵助之,且送将军家诣邺;不然,将危。”权大怒,欲斩肃,肃因曰:“今事已急,即有他图,何不遣兵助刘备,而欲斩我乎?”权然之,乃遣周瑜助备。孙盛曰:吴书及江表传,鲁肃一见孙权便说拒曹公而论帝王之略,刘表之死也,又请使观变,无缘方复激说劝迎曹公也。又是时劝迎者众,而云独欲斩肃,非其论也。 【正文】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追召瑜还。遂任瑜以行事,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裴注】汉晋春秋曰:吕范劝留备,肃曰:“不可。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权即从之。【正文】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 【集解】通鉴考异曰:恐操不至于是,今不取。何焯曰:著此句以见肃计非左。李安溪曰:周瑜在则可,如无瑜者,权必不能独当操,无玄德即无吴耳,子敬之谋未为非也。 【正文】周瑜病困,上疏曰:“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忧,原至尊先虑未然,然后康乐。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陨踣之日,所怀尽矣。”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瑜士众四千馀人,奉邑四县,皆属焉。令程普领南郡太守。肃初住江陵,后下屯陆口,威恩大行,众增万馀人,拜汉昌太守、偏将军。 【裴注】江表传载:初瑜疾困,与权笺曰:“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案此笺与本传所载,意旨虽同,其辞乖异耳。 【正文】先是,益州牧刘璋纲维颓弛,周瑜、甘宁并劝权取蜀,权以咨备,备内欲自规,仍伪报曰:“备与璋讬为宗室,冀凭英灵,以匡汉朝。今璋得罪左右,备独竦惧,非所敢闻,原加宽贷。若不获请,备当放发归於山林。”后备西图璋,留关羽守,权曰:“猾虏乃敢挟诈!”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 【裴注】吴书曰:肃为人方严,寡於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整顿,禁令必行,虽在军陈,手不释卷。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 【正文】肃年四十六,建安二十二年卒。 【集解】(肃当生于熹平元年,长孙策三岁,长诸葛亮九岁。王懋竑曰:鲁肃首建议拒曹操,周瑜与之同,而肃欲与昭烈协力,瑜意则少异。瑜卒,肃劝权借荆州,至吕蒙直欲图取关羽,盖与肃反矣。瑜荐肃自代而肃不荐蒙自代也。肃卒,代者自在吕蒙,而权更用严畯。畯书生不闲军旅,固辞。然后以授蒙,盖或肃之遗意抑欲以误羽也。肃卒时年四十六,使肃不死,则樊围必无后患,而操可蹙,北方可图,曹丕不敢称帝矣。事势如此,此亦天为之也。) 【正文】是岁,(吕蒙)又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於乌林,围曹仁於南郡。益州将袭肃举军来附,瑜表以肃兵益蒙,蒙盛称肃有胆用,且慕化远来,於义宜益不宜夺也。权善其言,还肃兵。瑜使甘宁前据夷陵,曹仁分众攻宁,宁困急,使使请救。诸将以兵少不足分,蒙谓瑜、普曰:“留凌公绩,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又说瑜分遣三百人柴断险道,贼走可得其马。瑜从之。军到夷陵,即日交战,所杀过半。敌夜遁去,行遇柴道,骑皆舍马步走。兵追蹙击,获马三百匹,方船载还。於是将士形势自倍,乃渡江立屯,与相攻击,曹仁退走,遂据南郡,抚定荆州。还,拜偏将军,领寻阳令。 【正文】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裴注】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卿)待之。” 2、其他卷里周瑜相关记载 卷九•魏书九 【正文】从平荆州,以仁(曹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瑜将数万众来攻,前锋数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将牛金逆与挑战。贼多,金众少,遂为所围。 卷十七•魏书十七 【正文】(徐晃) 又与满宠讨关羽於汉津,与曹仁击周瑜於江陵。 卷十八•魏书十八 【正文】刘备与周瑜围曹仁於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 卷三十二•蜀书二 【正文】权(孙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裴注】江表传曰:备(刘备)从鲁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诸葛亮诣吴未还,备闻曹公军下,恐惧,日遣逻吏於水次候望权军。吏望见瑜船,驰往白备,备曰:“何以知(之)非青徐军邪?”吏对曰:“以船知之。”备遣人慰劳之。瑜曰:“有军任,不可得委署,傥能屈威,诚副其所望。”备谓关羽、张飞曰:“彼欲致我,我今自结讬於东而不往,非同盟之意也。”乃乘单舸往见瑜,问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又孔明已俱来,不过三两日到也。”备虽深愧异瑜,而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 【裴注】江表传曰: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於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后从权借荆州数郡。 卷三十五•蜀书五 【正文】权(孙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 卷三十七•蜀书七 【正文】吴将周瑜助先主取荆州,因领南郡太守。瑜卒,统送丧至吴,吴人多闻其名。 【裴注】江表传曰:先主(刘备)与统(庞统)从容宴语,问曰:“卿为周公瑾功曹,孤到吴,闻此人密有白事,劝仲谋相留,有之乎?在君为君,卿其无隐。”统对曰:“有之。”备叹息曰:“孤时危急,当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时孔明谏孤莫行,其意独笃,亦虑此也。孤以仲谋所防在北,当赖孤为援,故决意不疑。此诚出於险涂,非万全之计也。” 卷四十六•吴书一 【正文】坚(孙坚)初兴义兵,策(孙策)将母徙居舒,与周瑜相友,收合士大夫,江、淮间人咸向之。 【裴注】有周瑜者,与策同年,亦英达夙成,闻策声闻,自舒来造焉。便推结分好,义同断金,劝策徙居舒,策从之。 【裴注】时策西讨黄祖,行及石城,闻勋轻身诣海昏,便分遣从兄贲、辅率八千人於彭泽待勋,自与周瑜率二万人步袭皖城,即克之,得术百工及鼓吹部曲三万馀人,并术、勋妻子。 【裴注】吴录载策表曰:“臣讨黄祖,以十二月八日到祖所屯沙羡县。刘表遣将助祖,并来趣臣。臣以十一日平旦部所领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领桂阳太守行征虏中郎将吕范、领零陵太守行荡寇中郎将程普、行奉业校尉孙权、行先登校尉韩当、行武锋校尉黄盖等同时俱进。身跨马栎陈,手击急鼓,以齐战势。吏士奋激,踊跃百倍,心精意果,各竞用命。越渡重堑,迅疾若飞。火放上风,兵激烟下,弓弩并发,流矢雨集,日加辰时,祖乃溃烂。锋刃所截,猋火所焚,前无生寇,惟祖迸走。获其妻息男女七人,斩虎、(狼)韩晞已下二万余级,其赴水溺者一万余口,船六千余艘,财物山积。虽表未禽,祖宿狡猾,为表腹心,出作爪牙,表之鸱张,以祖气息,而祖家属部曲,扫地无余,表孤特之虏,成鬼行尸。诚皆圣朝神武远振,臣讨有罪,得效微勤。” 卷四十七•吴书二 【正文】张昭、周瑜等谓权(孙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服事焉。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使丞之郡行文书事。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率。 【正文】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乐进守襄阳。 【正文】十四年,瑜、仁(曹仁)相守岁馀,所杀伤甚众。仁委城走。权以瑜为南郡太守。 卷四十八•吴书三 【裴注】(陆机著辨亡论周瑜部分见后面晋书部分,裴注也引入了,略过) 卷五十•吴书五 【正文】吴主权(孙权)步夫人……以美丽得幸於权,宠冠后庭。生二女,长曰鲁班,字大虎,前配周瑜子循(周循),后配全琮 卷五十一•吴书六 【裴注】江表传曰:时丹杨僮芝自署庐陵太守,策留贲弟辅领兵住南昌,策谓贲曰:“兄今据豫章,是扼僮芝咽喉而守其门户矣。但当伺其形便,因令国仪杖兵而进,使公瑾为作势援,一举可定也。”后贲闻芝病,即如策计。周瑜到巴丘,辅遂得进据庐陵。 【正文】(建安)十一年,(孙瑜)与周瑜共讨麻、保二屯,破之。 【正文】后吕蒙当袭南郡,权欲令皎与蒙为左右部大督,蒙说权曰:“若至尊以征虏能,宜用之;以蒙能,宜用蒙。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虽事决於瑜,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此目前之戒也。” 卷五十二•吴书七 【裴注】江表传曰:权既即尊位,请会百官,归功周瑜。 卷五十三•吴书八 【正文】黄武四年,权(孙权)为太子登(孙登)娉周瑜女,秉(程秉)守太常,迎妃於吴,权亲幸秉船,深见优礼。 卷五十五•吴书十 【正文】乐安平定,(程普)代太史慈备海昬,与周瑜为左右督,破曹公於乌林,又进攻南郡,走曹仁。 【正文】周瑜卒,(程普)代领南郡太守。 【正文】建安中,(黄盖)随周瑜拒曹公於赤壁,建策火攻,语在瑜传。 【正文】(韩当)后以中郎将与周瑜等拒破曹公,又与吕蒙袭取南郡,迁偏将军,领永昌太守。 【正文】(周泰)从讨黄祖有功。后与周瑜、程普拒曹公於赤壁,攻曹仁於南郡。荆州平定,将兵屯岑。 【正文】(甘宁)於是归吴。周瑜、吕蒙皆共荐达,孙权加异,同於旧臣。 【正文】(甘宁)后随周瑜拒破曹公於乌林。攻曹仁於南郡,未拔,宁建计先径进取夷陵,往即得其城,因入守之。时手下有数百兵,并所新得,仅满千人。曹仁乃令五六千人围宁。宁受攻累日,敌设高楼,雨射城中,士众皆惧,惟宁谈笑自若。遣使报瑜,瑜用吕蒙计,帅诸将解围。 【正文】权(孙权)以统(凌统)为承烈都尉,与周瑜等拒破曹公於乌林,遂攻曹仁,迁为校尉。 卷五十六•吴书十一 【正文】曹公至赤壁,(吕范)与周瑜等俱拒破之,拜裨将军,领彭泽太守,以彭泽、柴桑、历阳为奉邑。 三、《资治通鉴》周瑜部分 (帅神『瑜策』整理) 《资治通鉴卷六十一 汉纪五十三》 (1)坚从军于外,留家寿春。策年十馀岁,已交结知名。舒人周瑜与策同年,亦英达夙成。闻策声问,自舒来造焉,便推结分好,劝策徙居舒;策从之。瑜乃推道南大宅与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2)时周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将兵迎之,仍助以资粮。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进攻横江、当利,皆拔之,樊能、张英败走。  (3)袁术以从弟胤为丹阳太守。周尚、周瑜皆还寿春。 《资治通鉴卷六十二 汉纪五十四》 (1)袁术以周瑜为居巢长,以临淮鲁肃为东城长。瑜、肃知术终无所成,皆弃官渡江从孙策。策以瑜为建威中郎将。 《资治通鉴卷六十三 汉纪五十五》 (1)时策引兵西击黄祖,行及石城,闻勋在海昏,策乃分遣从兄贲、辅将八千人屯彭泽,自与领江夏太守周瑜将二万人袭皖城,克之,得术、勋妻子及部曲三万馀人。 (2)策分豫章为庐陵郡,以孙贲为豫章太守,孙辅为庐陵太守。会僮芝病,辅遂进取庐陵,留周瑜镇巴丘。 (3)鲁肃将北还,周瑜止之,因荐肃于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 《资治通鉴卷六十四 汉纪五十六》 (1)曹操下书责孙权任子,权召群僚会议,张昭、秦松等犹豫不决。权引周瑜诣吴夫人前定议,瑜曰:“昔楚国初封,不满百里之地。继嗣贤能,广土开境,遂据荆、扬,传业延祚,九百馀年。今将军承父兄馀资,兼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有何逼迫而欲送质?质一入,不得不与曹氏相首尾,与相首尾,则命召不得不往,如此,便见制于人也。极不过一侯印,仆从十馀人,车数乘,马数匹,岂与南面称孤同哉!不如勿遣,徐观其变。若曹氏能率义以正天下,将军事之未晚;若图为暴乱,彼自亡之不暇,焉能害人!”吴夫人曰:“公瑾议是也。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遂不送质。 《资治通鉴卷六十五 汉纪五十七》 (1)宁遂亡奔孙权。周瑜、吕蒙共荐达之,权礼异,同于旧臣。 (2)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3)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 (4)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5)刘备在樊口,日遣逻吏于水次候望权军。吏望见瑜船,驰往白备,备遣人慰劳之。瑜曰:“有军任,不可得委署;傥能屈威,诚副其所望。”备乃乘单舸往见瑜问曰: “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备深愧喜。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 帆,馀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 (6)周瑜、程普将数万众,与曹仁隔江未战。甘宁请先径进取夷陵,往,即得其城,因入守之。益州将袭肃举军降,周瑜表以肃兵益横野中郎将吕蒙。蒙盛称:“肃有胆用,且慕化远来,于义宜益,不宜夺也。”权善其言,还肃兵。曹仁遣兵围甘宁,宁困急,求救于周瑜,诸将以为兵少不足分,吕蒙谓周瑜、程普曰:“留凌公绩于江陵,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瑜从之,大破仁兵于夷陵,获马三百匹而还。于是将士形势自倍。瑜乃渡江,顿北岸,与仁相距。 《资治通鉴卷六十六 汉纪五十八》 (1)周瑜攻曹仁岁馀,所杀伤甚众,仁委城走。权以瑜领南郡太守,屯据江陵;程普领江夏太守,治沙羡;吕范领彭泽太守;吕蒙领寻阳令。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会刘琦卒,权以备领荆州牧,周瑜分南岸地以给备。备立营于油口,改名公安。 (2)曹操密遣九江蒋干往说周瑜。干以才辨独步于江、淮之间,乃布衣葛巾,自托私行诣瑜。瑜出迎之,立谓干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因延干,与周观营中,行视仓库、军资、器仗讫,还饮宴,示之侍者服饰珍玩之物。因谓干曰:“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能移其意乎?”干但笑,终无所言。还白操,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能间也。 (3)刘表故吏士多归刘备,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瑜上疏于权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吕范亦劝留之。权以曹操在北,方当广揽英雄,不从。备还公安,久乃闻之,叹曰:“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时孔明谏孤莫行,其意亦虑此也。孤方危急,不得不往,此诚险途,殆不免周瑜之手!” (4)周瑜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政,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 (5)周瑜还江陵为行装,于道病困,与权笺曰:“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操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傥所言可采,瑜死不朽矣!”卒于巴丘。权闻之哀恸,曰:“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 (6)瑜有一女、二男,权为长子登娶其女;以其男循为骑都尉,妻以女;胤为兴业都尉,妻以宗女。 (7)初,瑜见友于孙策,太夫人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程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下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四、《容斋随笔》周瑜部分 (帅神『瑜策』整理) (1)韩信周瑜  世言韩信伐赵,赵广武君请以奇兵塞井陉口,绝其粮道,成安君不听。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广武君策,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遂胜赵。使广武计行,信且成禽,信盖自言之矣。周瑜拒曹公于赤壁,部将黄盖献火攻之策,会东南风急,悉烧操船,军遂败。使天无大风,黄盖不进计,则瑜未必胜。是二说者,皆不善观人者也。夫以韩信敌陈余,犹以猛虎当羊豕尔。信与汉王语,请北举燕、赵,正使井陉不得进,必有他奇策矣。其与广武君言曰:“向使成安君听子计,仆亦禽矣。”盖谦以求言之词也。方孙权问计于周瑜,瑜已言操冒行四患,将军禽之宜在今日。刘备见瑜,恨其兵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正使无火攻之说,其必有以制胜矣。不然,何以为信、瑜? (2)孙吴四英将  孙吴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自古将帅,未尝不矜能自贤,疾胜己者,此诸贤则不然。孙权初掌事,肃欲北还,瑜止之,而荐之于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与权笺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肃遂代瑜典兵。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蒙遂亦代肃。蒙在陆口,称疾还,权问:“谁可代者?”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虽更相汲引,而孙权委心听之,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 ——《容斋随笔》南宋洪迈 五、《汉末英雄记》周瑜部分 节选曹操和周瑜
/
本文档为【史书典籍中记载的周瑜资料全整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