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一单元

2010-11-09 7页 doc 122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1357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一单元高考资源网 第一单元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第一节 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导入新课:解释“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远古社会”指的是原始社会;“传说时代”大体上是指人类社会进入氏族公社时期以来的历史。远古社会也可以称为远古时代,与传说时代没有明显的界限,都属于模糊的时间概念。可向学生解释两者都泛指原始社会。 (一) 夏、商、西周——青铜时代 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盘庚迁殷、武王伐纣、“国人暴动”、西周灭亡和东周开始。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和宗法制,又是怎样起到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的作用? 对青铜时代...
第一单元
高考资源网 第一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第一节 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导入新课:解释“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远古社会”指的是原始社会;“传说时代”大体上是指人类社会进入氏族公社时期以来的历史。远古社会也可以称为远古时代,与传说时代没有明显的界限,都属于模糊的时间概念。可向学生解释两者都泛指原始社会。 (一) 夏、商、西周——青铜时代 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盘庚迁殷、武王伐纣、“国人暴动”、西周灭亡和东周开始。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和宗法制,又是怎样起到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的作用? 对青铜时代的认识和理解。 一、更替 1、奴隶制社会的开端——夏朝 ​ 时间:公元前2070——1600年 ​ 人物:禹启桀 ​ 都城:阳城 ​ 区域:河南西部与山西南部 ​ 地位: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奴隶社会的开端。 2、奴隶制社会的发展——商朝 ​ 时间:公元前1600——1046年 ​ 人物:汤(开国);盘庚(迁都—安阳(水患、内讧));纣王(亡国) ​ 都城:亳 殷(殷墟) ​ 地位:当时世界大国 3、奴隶制社会的强盛——西周 条件---文王改革(姜尚 周公) ​ 建立:武王伐纣 经过----牧野之战(奴隶主贵族领导的推翻暴君的统治的正义战争。) 定都----镐京 地位----地域空前广大,具有重要地位 原因----厉王暴政 (贪财好利、“道路以目”) ​ 衰落:国人暴动 性质----平民和奴隶反抗奴隶主贵族统治的斗争 结局----厉王流放;共和行政 ​ 灭亡:周朝内乱、犬戎攻周 思考:夏商周王朝鼎革之际,王朝灭亡的原因一般规律是什么?A末代国王的昏庸。B内部矛盾的激化。(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C周边新兴力量的强盛。 二、制度 1、夏朝:禹建夏;启建立王位世袭制 影响——中国开始进入文明时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推动了社会进步与发展。 禅让制:在氏族贵族范围内,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军事民主制(预示着原始社会的崩溃)。 2、商朝:奴隶制残酷——人祭和人殉制度; 3、西周:井田制、宗法制、分封制 ①井田制 所有制形式——周王所有、臣下享用 ⑴含义: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度,是奴 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经营方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 产品分配——奴隶主占有劳动成果 ⑵演变:形成于商代、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铁器与牛耕技术)、废除于战国(变法)。 ②分封制 ⑴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⑵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⑶诸侯国:鲁国 晋国 燕国 卫国 齐国 宋国 ⑷义务:政治上服从周王命令,经济上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军事上要随从作战 ⑸影响:积极——巩固统治、扩大疆域;消极——王室衰微、诸侯分立 ⑹分封制和井田制关系: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上层建筑。都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三、经济 1、农业: ①发展原因:A.夏商周统治者对农业重视。B.采取奴隶集体耕作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产量增加。 ②发展现:A.农作物品种增多(稻粟——“五谷”)。 B.耕作技术的提高(集体耕作、木市农具)。 C.作物产量增加(酿酒业出现)。 D.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手工业: ①青铜制造业(主要部门) ⑴原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器和兵器) ⑵特点: ​ 生产规模大,官府垄断、产品供王室贵族使用。 ​ 技术先进(开采、熔炼、制范、浇铸、修整等道工序)。 ​ 品种多,数量大(礼器、兵器、食器、酒器、水器)。 ​ 产品质量高(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 商周铸有文字(铭文) ②玉器加工和纺织业: ③陶瓷业: ④制漆业: 3、商业——夏朝交通工具种类很多;商民善于经商,以贝为货币;商周建立邮驿制度 四、文化 1、文字 ⑴商代甲骨文 ​ 发掘年代:19世纪末 ​ 地点:河南安阳(殷墟) ​ 名称由来:刻写于龟甲与兽骨之上 ​ 用途:商朝占卜的记录 ​ 意义:比较成熟的文字,但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为研究商代历史与古文字提供丰富材料。 ⑵西周青铜器铭文 2、科技 天文历法——商朝干支记日法(最长);日食月食最早记录 医学、生物学、地理学 3、史学——《尚书》(最古老的官方史书)、《周易》(最古占卜用书) 4、艺术——青铜铸造艺术 (二)春秋战国——铁器时代开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教学重点: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和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客观辩证地评价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历史作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的相互促进作用,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运动发生的必然性及其历史作用。 一、春秋争霸(公元前770-前476年) 1、历史背景:平王东迁,王室衰微,逐渐成为各强大诸侯的附庸。 2、目的:取得土地和人民以及对它国的控制权。 3、性质:奴隶主贵族间非正义的争霸战争(春秋无义战)。 4、概况(四个时期): ⑴“周郑交质”时期:郑庄公——周桓王 条件——地理位置优越;管仲改革;策略正确(“尊王攘夷”) ⑵齐桓公称霸时期: 标志——葵丘会盟(BC651) 结果——齐桓公死后,齐国渐衰 城濮大战(BC632)——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退避三舍) ⑶晋楚争霸时期: 邲之战(BC613)——楚庄王称霸中原(问鼎中原) 吴国称霸——吴王阖闾、夫差 ⑷昊越争霸时期: 越国称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注:春秋时期还有秦国秦穆公称霸西戎,宋襄公试图称霸中原等,所以春秋五霸只是一个泛称。 二、战国兼并(公元前475-前221) 1、背景:战国七雄争霸格局形成——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卿大夫取代国君,实质上是封建主阶级取代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2、性质:封建兼并争霸战争;逐渐带有统一战争性质。 3、概况(四个时期): ⑴魏国独霸中原时期:魏文侯——李悝变法,国势大增 ⑵魏齐争霸时期:桂陵之役和马陵之战——齐国称霸中原 秦孝公——商鞅变法,由弱变强 ⑶秦齐互帝时期: 秦昭王——“远交近攻”,双雄对峙 ⑷秦国独霸时期:长平之战(BC260)——秦国独强 4、影响: ​ 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带来了严重灾难,属于非正义战争 ​ 加速了奴隶制度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形成。 ​ 加快了国家统一的步伐。 ​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 方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战争 作用: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四、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1、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工具——铁农具的出现与推广 农业: 动力——牛耕技术的运用 水利—— 冶铸业——冶铁(铸铁柔化技术);铸造(金银错技术) 漆工艺——夹纻技术 手工业: 酿酒业——用曲造酒 煮盐业——山西池盐、山东海盐和四川井盐 手工业工艺专著《考工记》 发展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 各地土特产品成为商品; 表现—— 中原市场形成; 繁华商业中心出现(政治中心) 大商人势力崛起(范蠡、吕不韦) 2、生产关系的变革 剥削方式——封建剥削方式产生(贡赋—地租) ⑴表现: 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公田—私田) 阶级关系——封建地主与农民阶级出现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⑵原因:直接原因——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与推广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⑶影响: 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百家争鸣); 推动了变法与变法运动 3、改革与变法 齐国管仲“相地衰征” 春秋: 由国有转向私有 鲁国初税亩 经济基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与确立 历史背景: 阶级基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田氏代齐、三家分晋) 思想基础——百家争鸣法家学说 政治基础——兼并战争激烈,诸侯需要改革增强国力 战国: 魏国李悝变法 重要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结果:进行一百多年,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 商鞅变法: ⑴内容: 明法令,实行什伍连坐法(体现以法治国,严刑峻法) ①政治上: 实行军功受爵制(废除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对奴隶主既得利益打击最大 废分封,行县制(建立地主阶级中央集权制度)——上层建筑 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②经济上: 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制度)——经济基础(封建化最彻底) ③文化上:燔诗书(体现文化专制) ⑵评价: ①性质——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新兴地主阶级改革 ②积极——社会性质(促进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国家实力(富国强兵、奠定基础) ③消极——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焚书坑儒) ⑶成功原因: ①顺应历史潮流。②措施正确得当。③敢于同旧势力进行坚决斗争。④秦孝公支持与支持。 五、春秋战国时期文化 1、思想: 春秋 ⑴老子——道家创始人 “道”为世界万物本源(客观唯心主义) ①哲学思想: 朴素的辨证思想(精华) ②政治思想:主张“无为”,反严刑峻法 ⑵孔子——儒家创始人 ①哲学思想:“仁爱”学说(调解与和谐人际关系) 进步性——以德治民;逐步改良 ②政治思想: 保守性——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推动文化教育发展 ④编订与整理 “五经”(保存古代文化典籍) 战国——百家争鸣 ⑴原因: ①物质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②社会环境——社会变革与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思想的自由; ③文化基础——私学的兴盛,造就一批有思想知识,身份自由的思想家 ⑵概况:儒、墨、道、法;儒墨最有实力,道家次之 政治思想: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 孟子—— 哲学思想:性本善论 儒家: “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唯物主义)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 兼爱(爱一切人) 墨家:墨子 非攻(反对不正义的战争) 尚贤(主张用人唯贤) 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主观唯心主义) 道家:庄子 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社会不公现象 敌视社会进步,反对任何作为(绝望消极) 历史进化论(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 法家:韩非子(集大成者)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打击贵族特权,反映加强封建专制)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适应统一趋势) ★战国时期法家为何备受诸侯青睐,而儒家备受冷落?(是否适应新兴地主阶级与诸侯兼并争霸的需要) ★正确评价法家思想 推动了战国各国的变法运动,使封建制确立;为秦朝建立君主专制提供了理论条件;但严刑峻法、重农抑商、文化高压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且法家的法治,从根本上看是封建的人治,不是近代的法治精神 2、文学: ⑴《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①内容:收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②类别:风(民歌)、雅(宫廷乐曲)、颂(祭祀舞曲) ③地位:人文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占有重要地位。 ⑵屈原——创“楚辞”、著《离骚》 ⑶诸子散文——孟子的辩论、庄子的想象、韩非子的寓言说理 3、艺术: 《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最古老帛画(长沙) ⑴绘画: 嵌错赏功宴乐铜壶——青铜装饰由图案发展完整画像(成都) ⑵音乐:曾侯乙墓青铜编钟——湖北随县 4、科技: 最早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春秋》)——600多年 ⑴天文: 确立十九年七闰原则——160多年 最早天文著作《甘石星经》 ⑵物理:《墨经》光学八条、杠杆与浮力原理、声学 ⑶医学:名医扁鹊——脉学之宗、望闻问切四诊法 [单元小结] 春秋战国时期是重要转型时期(大动荡、大分化、大变革、大发展) 一、两个趋势: 1、由分裂走向统一(诸侯争霸兼并战争,民族融合,法家理论,各国经济发展,民心向往) 2、由奴隶制瓦解到封建制确立(铁器与牛耕技术使用,诸侯变法改革) 二、主要特征: 1.​ 经济方面: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 2.​ 政治方面:诸侯兼并争霸战争激烈,分封制被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取代。 3.​ 思想方面:出现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民本思想流行;私学兴起;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4.​ 民族关系方面:出现第一次民族大融合高潮 5.​ 先秦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 ①文字成熟:甲骨文;②思想奠基:儒家、法家和道家;③教育奠基:孔子教育思想和实践; ④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形成:屈原及其作品;⑤史学奠基:孔子编《春秋》 ⑥科技奠基:这一时期主要集中在天文历法、医学、建筑三大领域。
/
本文档为【第一单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