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医学传教士与近代中国西医翻译名词的确定和统一

2010-11-14 10页 pdf 556KB 10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62381

暂无简介

举报
医学传教士与近代中国西医翻译名词的确定和统一 50 《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冬之卷 医学传教士与近代中国西医翻译 名词的确定和统一 李传斌 提 要 医学传教士在从事近代西医翻译和西医教育的过程中,对近代中国的医学 名词的确定和统一起了一定作用。1890年前,他们的医学翻译就确定了一些中文西医名 词。1890年后,他们进行了有组织的医学名词统一活动。晚清时期,他们在西医名词的 确定和统一中占有重要地位,民国时期居于次要地位。 关键词 医学传教士 医学 名词统一 翻译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王树槐先生所说:翻译西书“是西学中 国化的重要一步...
医学传教士与近代中国西医翻译名词的确定和统一
50 《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冬之卷 医学传教士与近代中国西医 名词的确定和统一 李传斌 提 要 医学传教士在从事近代西医翻译和西医教育的过程中,对近代中国的医学 名词的确定和统一起了一定作用。1890年前,他们的医学翻译就确定了一些中文西医名 词。1890年后,他们进行了有组织的医学名词统一活动。晚清时期,他们在西医名词的 确定和统一中占有重要地位,民国时期居于次要地位。 关键词 医学传教士 医学 名词统一 翻译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王树槐先生所说:翻译西书“是西学中 国化的重要一步”。①但是,由于近代中西文化的差异,名词翻译很难找到准确的对应。 特别是在自然科学领域,翻译和定名更加困难。翻译名词的确定与统一的问题由此产生。 医学传教士因医学翻译、医学教育的需要进入这一领域,并做出了一定贡献。本文拟对此 作初步探讨,以进一步认识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一、医学传教士与医学翻译名词的确定 1834年,美国公理会传教士伯驾来到广州,这是近代第一个来华的医学传教士。此 后,合信、雒魏林等医学传教士先后来华。从19世纪40、50年代起,合信等医学传教士在 行医传教之余积极从事西医著作的译、著,成为最早在华进行科学翻译的传教士群体之 一。在此过程中,他们确定了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批西医名词。早在1847年,医学传教士 地凡就用广东方言撰著《初学者第一书》(Beginner’sFirstBook,也有人称之为《初学者入 门》),它包括有解剖学术语、病名药名表和中英医学词汇。1858年,该书得到扩充和更 订,1861年出版第三版。②此书是医学传教士关于中西医学名词翻译的第一部著作。它 在短短的10多年内就三次出版,足见其流传之广。 继此之后,合信在他译著的近代中国最早一批西医著作中确定了一些医学名词,并提 出了命名原则。一方面,合信纠正了中医的一些错误说法,如他的《西医略论》“所列病症 皆中土所习见,而称名或与中土不同。因阅中土医书,有名实不符者,如睛珠变质误称绿 水灌瞳神之类;有虽有其名实无其病者⋯⋯;有误以症状为病名者,如热有炎症之热,有热 ①王树槐《清末翻译名词的统一问题》,《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一期,1969年。 ②P.B.Cousland,“MedicalNomenclatureinChina,”舭ChinaMedwalMissionaryJournal,V01.XIX No.2,1905,P.53. 万方数据 医学传教士与近代中国西医翻译名词的确定和统一 5l 症之热,中土概称为热,则混淆无别,不得不改正”。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中医所无的医学 名词,合信给予了翻译定名,其办法是“西国病症药品中土向无名称者,今悉用官音译出。 官音与各处土音间有不同,不用土音而用官音,欲读者易于通晓也。”①此外,合信的《博 物新编》确定了一些自然科学的名词。1858年,合信又著《医学英华字释》,该书主要包括 了合信所译的医学书籍和《博物新编》中的医学和科学名词。② 合信所确定的一些西医名词是相当贴切的。当时,协助他进行翻译的华人管嗣复“善 古文辞,故其所译之名均甚雅驯。”因此,合信的《西医略论》、《内科新说》、《全体新论》等西 医书所定名词,如脑筋、回血管、发血管、微丝血管、炭气、养气等都合乎“训诂之理”,⑧正 因为如此,合信在翻译中所用的许多词汇是比较适用的,加之其著作流传甚广,他所定的 医学名词因而被许多医学传教士所采用。不过,合信的翻译仅涉及有限的方面,本身也有 一些问题。继之而起的嘉约翰、德贞、柯为良、博恒理等医学传教士在吸收合信的命名时, 纠正了他的一些不准确的命名,确定出一些新的名词。这在他们的著作后所附的名词表 即可看出。如:1872年,嘉约翰的《西医略释》就附有《华英字释》;1880年,柯为良出版的 《全体阐微》附有一个中英文对照的解剖学词汇表,收有1560个专业词汇;④1886年,博 恒理出版的《省身指掌》附有中英文对照的生理学词汇表,等等。 由于合信、嘉约翰等人较早地从事医学翻译和著述工作,他们的著作影响较大,因此 他们所定的一些医学名词在很大程度上被中国人以及从事翻译和著述的传教士所认同和 接受,这对以后翻译西书和医学名词的确定颇有借鉴意义。博恒理在《省身指掌》第一版 的英文序中即指出了这一点,他说自己“要向此前的先驱者致谢,尤其是要感谢已逝的柯 为良医生。”⑤事实上,许多人对早期医学传教士的定名工作予以了肯定和接受。傅兰雅 长期在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从事翻译,他对合信、嘉约翰等人所用译名就表示赞同,他说: “合信氏《博物新编》之名目不甚差忒,而译书者可仍其旧”,原因是“其名目妥洽,且其书已 通行中国,夫人而知”。⑥他还指出嘉约翰1872年出版的《西药略释》所附的“华英字释” 不仅可以方便购药者,而且“译书家亦可藉以定名”。⑦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卢公明所编的 字典《英华萃林韵府》中的医学名词集中收录了1872年以前医学传教士所确定的医学名 词,如:药物学名词摘自嘉约翰的《西药略释》,解剖学和生理学名词摘自合信的《医学英华 字释》。⑧医学传教士相互之间也吸收和借鉴他人较好的中文定名。如:德贞在著作中确 定的名词就为后来的一些医学传教士所接受,梅藤更的《医方汇编》“言经络脏腑部位名目 ①《(西医略论)例言》,英国医士合信氏著、江宁管茂材同撰《西医略论》江苏上海仁济医馆藏版, 成丰七年新镌。 ②王扬宗《清末益智书会统一科技术语工作述评》,《中国科技史料》1991年第2期。 ③袁桂生《医学正名议》,《民立报))1912年11月29日。 ④ “Preface”.HenryT.Whitney,AVocabularyofAnatomicalandPhysiologicalTermsinEnglishandChi— Me,Shanghai:Presb,rterianMissionPress,1890.附于柯为良《全体阐微》(福州圣教医馆藏版,光绪 十年新镌)之后。 ⑤“EnglishPreface”(FirstEdition),博恒理《省身指掌》京都美华书馆排印,光绪二十三年。 ⑥傅兰雅《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格致汇编》第三年第五卷。 ⑦《论新译<西药略释>》,《格致汇编》第一年第九卷。 ⑧王扬宗《清末益智书会统一科技术语工作述评》,《中国科技史料))1991年第2期。 万方数据 52 《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冬之卷 悉准《全体通考》”①。《全体阐微》一书所定名词颇有影响,嘉约翰的《体用十章》“所用名 目皆依《全体阐微》以划一”,②博恒理的《省身指掌》也使用了《全体阐微》所确定的词汇。 可见,早期医学传教士对早期翻译中的名词确定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不仅奠定了医学 翻译的基础,而且对于发展教会西医教育和以后统一医学名词具有积极意义。 早期医学传教士的翻译固然流传广、影响较深,但是由于当时的翻译基本上是在分散 状态下进行的,有些医学传教士在翻译中未必会重视他人的正确用词。当时的翻译大多 是在中外人之间以口译笔述方式进行的,这往往会使一些名词的确定会受到方言的影响。 因此,19世纪70、80年代,医学传教士的译作后一般都附有各自的名词表。这些名词表虽 有相同之处,但不同之处却很多,并出现了傅兰雅所说“混名”问题,即不同的译作对同一 名词采用不同的译名。就连当时影响甚广的合信、嘉约翰的著作中的一些名词也不能统 一。③这往往会造成阅读上的不便,甚至会产生歧义。与此同时,教会学校日益增多,教 会医学校陆续开始兴办,教学的需要与教科书的编订将名词统一问题提上Et程。1877 年,从事教育的传教士创立学校教科书委员会(即益智书会),并在教科书的翻译编订上开 始对译名统一作努力。当时医学传教士麦麦嘉缔曾参与其中。教育传教士的努力对医学 传教士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鉴于此,德贞等医学传教士积极关注医学名词的统一问 题。④但是在分散进行的情况下,医学传教士根本不能在名词统一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中华博医会初期医学传教士的医学名词统一 1886年中华博医会成立后,教会医疗事业进入一个真正有组织的发展时期。但在 1890年以前,它并未进行过专门的医学等科学名词的统一工作,这一工作仍然是由一些 医学传教士分散进行的。如:1887年,汤姆斯编写《中英病名表》;1889年,他又编写了《中 英医学词汇》;一些医学传教士则在新创刊的《中华博医会报》上发表文章,就医学名词的 翻译和统一提出自己的。惠特尼所定的名词表可以说是当时解剖学和生理学名词的 集大成者。1889年,惠特尼在改编、扩充柯为良的《全体阐微》时,发现有必要准备一个新 的词汇表,次年美华书馆出版了他所定的名词表。该名词表拥有词汇超过5000个,除包 括原来Gray’sAnatomy中的名词外,又从其他一些英文著作中选择了一些词汇;中文译 名,除柯为良所定名词外,主要选自合信、嘉约翰、傅兰雅、博恒理、德贞和卢公明所定的名 词,并且惠特尼在确定中文名词时也注意到了《中华博医会报》上发表的以“医学名词”为 题的文章。⑤但是,医学传教士的这些分散活动根本不能满足当时医学名词统一和医学 教育的需要。 不过,到1890年为止,医学传教士在40多年里已翻译了一批西医著作,确定和积累 ①朱大文编辑《万国政治艺学全书·艺学丛考》上海鸿文书局1901年版,卷100,医学考之一,第3 页。 ②徐维则《东西学书录》光绪二十五年三月,卷下,第25页。 ③《论新译<西药略释>》,《格致汇编》第一年第九卷。 ④TheChineseRecorder,V01.XIII.,1882.P.260. ⑤“Preface”,HenryT.Whitney,AVocabularyofAnatomicalandPhys砒gicalTermsinEnglishand Chinese,Shanghai:PresbyterianMissionPress,1890.附于柯为良《全体阐微》(福州圣教医馆藏版,光 绪十年新镌)之后。 万方数据 医学传教士与近代中国西医翻译名词的确定和统一 53 了一批名词,为以后的医学翻译奠定了基础,并为统一名词提供了必要的前提。1890年, 惠特尼即指出:“近年来的西医译著正为制定更大的词汇表提供了一个必然性,而且我们 应当增加更多的术语。但是,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个的词汇表或是词典。 对于此项重要工作,我们最好是能等到采取一致行动。”①同时,西方的医学、自然科学在 19世纪80、90年代都有了重大的进步,新的医学和科学发现又给翻译提出了新的要求。 就医学教育而言,要使学生跟上最新的科学发展,就必须翻译出新的、术语统一的科学著 作,旧日的译作根本不能满足这种需要。正如师图尔所说:“合信的著作,在它们的时代虽 有用,但是现在已经过时了,在实际上已经没有用处。德贞的解剖学著作也有些过时 ⋯⋯”。②在这种新形下,洪士提反在1890年中华博医会第一次大会上提出自己对医学名 词问题的看法,他认为“如果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来学我们时代的科学的话,就必须通过本 民族的语言”。他同时提出医学翻译的一些原则,提议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以便统一医学 名词。这一提议得到与会者的赞同。⑧大会最后成立由高似兰、洪士提反、嘉约翰、达斯 维特、博恒理、威尔逊等6人为委员的名词委员会,并提出建立此委员会是为了与“学校教 科书委员会合作,但是又要有完全独立的自由。”④对于名词委员会的成立,高似兰认为 这是医学传教士统一医学名词所采取的第一步。⑤从此,医学传教士的医学名词工作就 处于中华博医会的领导之下。⑥ 名词委员会成立后,委员会成员分别进行了一些医学名词统一的工作。由于成员的 离华或生病,加之各委员居住地相离甚远,各地的委员很难在一起磋商医学名词的统一问 题,委员会的成绩自然不是很显著。但是,在中华博医会1890年成立的六个委员会中,名 词委员会是唯一做出些成绩的委员会。⑦1894年,嘉约翰公布了一个病名表,博恒理随后 提出了一个生理学名词表。1898年,博济医院的尹端模又在嘉约翰病名表的基础上编写 了一个内容更多的病名表。与此同时,其它医学传教士积极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惠特尼 提出了一个解剖学名词表。1898年,纪立生在中华博医会南京分会上提出眼科名词的统 一问题。同年,聂会东为编书的需要向名词委员会各委员提供了一个关于眼科各部分及 其病名的名词表,委员会大多数成员对该名词表取得了一致意见。但是到1900年,名词 委员会除与中华教育会合作统一了一些名词外,并没有出版什么权威的东西。⑧而且, 1900以前名词委员会也没有开过一次会议来集中讨论名词统一。1901年,名词委员会的 ①同上。 ②TheChineseRecorder,V01.XXVII.,1896,PP.500~501. ③S.A.Hunter,“MedicalNomenclature,”死eChinaMedicalMissionaryJournal,V01.IV.,No.3,1890, PP.148—157. ④TheChinaMedicalMissionaryJournal,V01.IV.,No.3,1890,P.209. ⑤P.B.Cousland,“MedicalNomenclatureinChina,”死PCh/naMedicalMissionaryJournal,V01.XIX., No.2,1905,P.54. ⑥中华博医会在1917年以前的名词统一活动可参见张大庆《早期医学统一工作:博医会的努力 和影响》,《中华医史杂志)1994年第1期。 ⑦“Editorial,”舭ChinaMedicalMissionaryJournal,V01.IX,No.3,1895,P.151. ⑧ “TheCommitteeonNomenclature,”耽eChinaMedicalMissionaryJournal,V01.XIV.,No.2,1900,P. 114. 万方数据 54 《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冬之卷 医学名词统一工作有了大的转机。在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下,内地传教士纷纷避居沿海通 商口岸。避居上海的名词委员会成员开会讨论了一些医学名词的统一问题。当时到会的 有高似兰、聂会东、师图尔、惠特尼四人,他们在1901年1月中旬到3月2日的六周内,对 解剖学、生理学、药物学等作了讨论和定名。①会后,名词委员会编发了一个包括选定的 名词的名词表,发给所有的中华博医会会员。1904年,师图尔、纪立生、高似兰三人又会 聚讨论病理学、药学、外科学、产科、妇科等医学名词,以便修改和扩充1901年发布的名词 表。② 在上述统一名词的过程中,医学传教士形成了自己的定名标准。一是意译外国词汇; 二是使用康熙字典中的传统或少用的词汇;三是创造新词汇;四是音译外国词汇。⑧ 1905年,中华博医会成立编译委员会,并决定出版书籍时统一使用名词委员会所拟 定的名词。1908年,名词委员会在长期统一医学名词的基础上出版《医学辞汇》。这是近 代中国第一部关于医学名词的辞书,“自此书出,医学名词于是稍有准备”。④此后,医学 传教士和中华博医会编译和出版医学书籍均以此为准。众所周知,官方在名词的统一的 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官方的认同对于科学名词的统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08年, 医学传教士将《医学辞汇》呈交清政府的学部,希望能够得到中国官方的认同,但是学部没 有采纳。 晚清时期,从事翻译和名词统一工作的除去中华博医会、益智书会外,还有官方的江 南制造总局、京师编译馆等,它们各有一定的成就。⑤20世纪初,一些留El学生回国后也 积极从事科学著作的翻译。作为翻译名词确定和统一的一支重要力量,医学传教士较早 地进行了医学翻译名词的确定和统一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词汇通过各处教会 医院、教会医学校、医学传教士翻译的西医书籍等在相当广的范围内得到了使用,产生了 较大的影响。 三、民国年间医学传教士的医学名词统一 民国初年,中国官方对于医学等科学名词的统一仍然没有给予太多的重视。此时,国 内西医和科学工作者日益增多,他们纷纷进行科学翻译。于是,医学名词的使用出现新的 情况,即“学英文者输入英国名词,学日文者输入日本名词,纷乱不齐。而教会十五年前所 编之医学词典所系创作,然在今日已成旧式、不能适用之书。”⑥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国 人注意到科学名词统一的重要性。中国的西医于1915年组织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并积极 着手进行医学名词的统一工作。 民初,中华博医会继续进行名词统一,修订《医学辞汇》,并希望自己确定的医学名词 ① “workoftheNomenclatureCommittee,”砚eChinaMedwalMissionaryJournal,V01.XV.,No.2,1901, P.165. ②P.B.Cousland,“MedicalNomenclatureinChina,”舭ChinaMedicalMissionaryJournal,V01.XIX., No.2,1905,P.55. ③Ibid..P.59. ④鲁德馨《高似兰博士事略》,《中华医学杂志》第十七卷第一期。 ⑤参见王树槐《清末翻译名词的统一问题》,《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一期,1969年。 ⑥《中国医学会之外论》,《申报)1919年11月2日。 万方数据 医学传教士与近代中国西医翻译名词的确定和统一 55 能够引起中国政府的注意,“将之作为中国的标准术语”。①同时,一些医学传教士看到以 往所定医学名词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借用日文翻译的名词需要订正。这只有熟知 汉语与外国名词的中国人才能胜任。为此,盈亨利等人发出公开信寻求精通中、外文的中 国人,以便合作修订《医学辞汇》。②1915年,中华博医会组成新的编译委员会。医学传教 士比必提出中华博医会应与中国政府合作,由编译委员会与教育部共同派人进行医学名 词统一。③可见,进入民国以后,医学传教士开始重视与中国政府和民间的合作。同时, 中国人对一直从事医学名词统一的中华博医会相当重视。1915年,刚刚成立的中华医学 会邀请中华博医会名词委员会共同讨论医学名词的统一,并在不造新词上达成共识。④ 此后,中华博医会在科学名词统一上积极与中国人合作,成为众多从事科学名词统一工 作⑤的团体中的一员。其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参与医学名词审查会的活动。1915年,江苏省教育会邀请中华医学会、中华药 学会、中华博医会共同与会,讨论医学名词的统一问题。1916年,以上四会在上海开会, 同时教育部派人参加,结果成立医学名词审查会。中华博医会参与了医学名词审查会起 初的工作,长期从事中华博医会编译工作的高似兰等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医学名词审 查会先后将审定的解剖学等名词呈送北京教育部,该会所审定的名词得到中国政府的认 同,如1918年1、2月份的《教育公报》将该会第一次呈送的解剖学名词对照表颁布实 行。⑥ 其二、参与科学名词审查会的活动。1918年,医学名词审查会改为科学名词审查会。 科学名词审查会成立后,中华博医会作为其中的一个组织,始终参与了审查会中的医学名 词统一工作,并对医学以及生理化学等方面的名词的统一作了不少的贡献。以1921年南 京召开的第七次大会为例,当时与会团体除中华博医会外,还有其它10个团体。参加审 查循环系统病理名词的有9人,中华博医会占了2人,即鲁德馨、孟合理。⑦这次会议还 决定“生理及生理化学由博医会、中华民国医药学会起草”,中华博医会的纪立生被任命为 执行部代表。⑧到1922年,科学名词审查会已取得较大的成绩,审查共得医学、化学名词 各五册,物理一册,而经教育部审定的有医学二册,化学一册。⑨从中可见,中华博医会参 与的医学名词审查成效之大。此后,中华博医会还承担过药物草案的编写等。鲁德馨后 ①TheChineseRecorder,V01.XLIV.,1913,P.596. ② “OpenLettertoChineseGraduatesinMedicineWhoHaveQualifiedinForeignUniversities,”TheChina MedicalJournal,V01.XXVIII,No.1,1914,PP.129—130. ③“ChinaMedicalMissionaryAssociationTriennialConference,”舭ChinaMedwalJournal,V01.XXIX., No.2,1915,P.102. ④ “Co—operativeWorkonChineseMedicalTerms,”TheChinaMedwalJournal,V01.XXX,No.3,1916, P.203. ⑤关于民国时期的科学名词统一活动可参见张大庆《中国近代的科学名词审查活动:1915— 1927)),《自然辩证法通讯)1996年第5期。 ⑥《政府公报》第一千八十号,1919年2月513。 ⑦《科学名词审查会开会》,《申报》1921年7月8日。 ⑧《科学名词审查会开会续纪》,《申报)1921年7月30日。 ⑨《科学名词审查会第八次开会》,《申报)1922年7月4日。 万方数据 56 《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冬之卷 来对科学名词审查会所定的医学名词加以整理,“聚其篇帙,整其散乱,又加入不少校阅功 夫”,编成《医学名词汇编》一书,蔡元培此书说:“医学上应用名词,大略具备。从此译 书著书,皆有正确名词可以称引,岂非快事”。① 与此同时,在纪立生、孟合理等人的主持下,中华博医会编译部的翻译工作得到齐鲁 大学教师的支持,他们在翻译过程中也确定了一些医学名词,当他们“在广泛搜寻中国人 的医学论文和一些佚名医书后仍然找不到现成词汇时,在翻译部的协助下解决创造新术 语的困难。许多新词就是把人们熟知的两个中国表意文字适当的结合起来造成的。”② 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中华博医会只是众多参与团体中的一个,它在科学名词审查活 动中所起作用是有限的,起主要作用的是中国人组成的各专门学会、高等院校等。即使在 中华博医会过去取得较大成就的医学、化学等方面,也是由中华博医会与其它团体共同完 成的。这固然是合作的需要,但也表明:在中国人的作用增强的情况下,医学传教士的作 用不断下降,他们在医学名词统一中只能处于辅助地位。以科学名词审查会第八次大会 为例,名词审查分病理、物理、动物、植物四组进行,病理组除理科教授研究会未参加外,参 与者有中华博医会、中华民国医药学会、江苏省教育会、中国科学社、华东教育会、中华博 物学会、中华农学会等七个团体,③从中我们不发难发现医学传教士的所扮演的角色。 在科学名词统一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之时,中国政府逐步加强了对这一工作的重视。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大学院设立译名统一委员会,专门负责科学名词的统一工作。于 是,科学名词审查会决定将自己所承担的职责转交政府。1929年,“当科学名词审查会的 工作完成后,这一工作就转交给了政府。”④从此,医学与科学名词统一工作由民间转交 到了政府。此后,教会医学院校在某些名词统一上仍作过一些贡献。如:1937年起,华西 大学医牙学院的教师在邹海帆教授的主持下,开始编写《牙医学辞汇》,1945年编成。“该 书共收集牙医学名词6000余条,是我国英汉牙科辞汇的第一部工具书,对统一我国牙医 学名词、促进中外学术交流,起了一定作用。”该书出版还得到当时中国教育部的嘉奖。⑤ 综上所述,医学传教士的医学名词统一工作经历了一个独自进行——寻求合作—— 与中国政府和民间团体合作——交由中国官方处理的特殊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医学传 教士对近代中国的科学名词统一做出了较多贡献,并为医学翻译或医学教育所采用,对近 代西医的传播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均有积极意义。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某些中国人 的作用。因为,许多医学传教士的翻译工作都是与中国人合作进行的,合信、嘉约翰、梅藤 更的翻译工作分别得到了管嗣复、林湘东、刘铭之等中国人的协助。因此,医学传教士在 科学名词统一中的贡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外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作者通讯地址:李传斌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410081) ①《<医学名词汇编>序》,高平叔编《蔡元培论科学与技术》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版,第 151页。 ②郭查理著,陶飞亚等译《齐鲁大学》,珠海出版社1999年版,第195页。 ③《科学名词审查会第八次开会》,《申报))1922年5月20Et。 ④TheChinaChristianYearBook,17thissue,1931,P.363. ⑤华西校史编委会《华西医科大学校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89页。 万方数据 医学传教士与近代中国西医翻译名词的确定和统一 作者: 李传斌, Li Chuan-bin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410081 刊名: 中国文化研究 英文刊名: 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年,卷(期): 2005,""(4) 被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42条) 1.王树槐 清末翻译名词的统一问题 1969(01) 2.P B Cousland Medical Nomenclature in China 1905(02) 3.合信氏.管茂材 《西医略论》例言 4.王扬宗 清末益智书会统一科技术语工作述评 1991(02) 5.袁桂生 医学正名议 1912 6.Henry T Whitney A Vocabulary of Anatomical and Physiological Ter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1890 7.English Preface 8.傅兰雅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格致汇编》 9.《论新译《西药略释》》,《格致汇编》第一年第九卷 10.王扬宗 清末益智书会统一科技术语工作述评 1991(02) 11.朱大文 万国政治艺学全书·艺学丛考 1901 12.徐维则 东西学书录 13.《论新译《西药略释》》,《格致汇编》第一年第九卷 14.查看详情 1882 15.Henry T Whitney A Vocabulary of Anatomical and Physiological Ter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1890 16.A Vocabulary of Anatomical and Physiological Ter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1890 17.查看详情 1896 18.S A Hunter Medical Nomenclature 1890(03) 19.查看详情 1890(03) 20.P B Cousland Medical Nomenclature in China 1905(02) 21.张大庆 早期医学统一工作:博医会的努力和影响 1994 22.Editorial 1895(03) 23.The Committee on Nomenclature 1900(02) 24.Work of the Nomenclature Committee 1901(02) 25.P B Cousland Medical Nomenclature in China 1905(02) 26.鲁德馨 高似兰博士事略 27.王树槐 清末翻译名词的统一问题 1969(01) 28.中国医学会之外论 1919 29.查看详情 1913 30.Open Letter to Chinese Graduates in Medicine Who Have Qualified in Foreign Universities 1914(01) 31.China Medical Missionary Association Triennial Conference 1915(02) 32.Co-operative Work on Chinese Medical Terms 1916(03) 33.张大庆 中国近代的科学名词审查活动:1915-1927 1996(05) 34.《政府公报》第一千八十号 1919 35.科学名词审查会开会 1921 36.科学名词审查会开会续纪 1921 37.科学名词审查会第八次开会 1922 38.医学名词汇编序 1985 39.郭查理.陶飞亚 齐鲁大学 1999 40.科学名词审查会第八次开会 1922 41.The China Christian Year Book,17th issue 1931 42.华西校史编委会 华西医科大学校史 1990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李传斌 近代来华新教医学传教士的西医译、著 -中华文化论坛2005,""(1) 19世纪以来,新教医学传教士积极从事近代西医著作的翻译和编著.以1905年为界,他们的译著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的译著侧重点有所 不同,其在近代中国西医译著中的地位也有所变化,但是医学传教士却取得了很大成绩,并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2.期刊论文 李传斌 医学传教士与非医学科学文化的传播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25(4) 新教医学传教士是传教士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传播医学和宗教的同时,还通过多种方式将近代西方的天文、地理、地质、矿物、化学等自然科 学知识和国际法、经济学、政治学等方面的社会科学知识传入中国.这些科学传播活动虽然有限,但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3.期刊论文 李传斌.Li Chuanbin 医学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禁烟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0,""(2) 作为传教士中的特殊群体,医学传教士因其独特的身份和职业在近代中国禁烟运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联络中外各方面的力量,积极从事禁烟的 宣传活动;在收治吸食者的同时,他们积极探索戒烟的方法.这些活动在当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于近代中国的禁烟事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4.期刊论文 何小莲.张晔.HE Xiao-lian.ZHANG Ye 藉医传教与文化适应——兼论医学传教士之文化地位 -西北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基督教传教士藉医传教,目的在"教",为中国人所接受的却是"医".藉医传教除了带来医学所具有的工具性特点,还有与之相关的人文理念、制度等.西 医东渐自下而上的传播路径和层次,提示着近代中国文化调适的方向;西医东渐在鸦片战争以前就已开始,显示了文化接触传播的常态性.至民国时期,西医 人数仍然很少,但中、西医势力的转移已十分显著. 5.期刊论文 李传斌.LI Chuan-bin 医学传教与近代中国外交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5,25(4) 医学传教是基督教在华诸多传教方式中的一种.在近代中国特殊的政治背景下,医学传教对近代中国外交产生了一定影响.一些医学传教士充任本国领 事和外交官,有的以客卿身份参与外交,有的则积极对外交施加影响,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对近代中国外交产生了直接或间接影响.民国时期,由于教会医疗事 业的本土化、中国外交的近代化等原因,医学传教对民国对外交涉只有微弱的影响,仅表现为有限的个案. 6.会议论文 黄和平.王斌.簧琳玲.付时章.萧庆昌 对美容外科风险的思考 2007 我国现代整形外科起源于西方,早在1896年,在《中国医学传教士杂志》上,Thomson报道了阴囊象皮肿.我国的现代整形外科最早的文章是由上海的倪 葆春报道的,见于1934年《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1949年倪葆春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上报道了用肋骨移植治疗鞍鼻,或许这是中国国内医学杂志最 早刊登的关于现代美容外科的论文.多少年来,人们认为美容外科是整形外科的分支,是整形外科派生出来的新学科.现代整形美容外科是集医学、美学、 心理学等多学科于一体,要求精湛的医疗技术和艺术创造性的完美结合,它是通过医学基础研究发现容貌美的解剖生理学特征,以寻求美的容貌的形态学规 律和特点。并在其指导下充分运用医学美容的技艺手段,来更好地维护、修复和再塑容貌美的一门新兴医学分支学科.本文论述了美容外科风险的具体表 现、美容外科风险的有关因素以及防范风险措施。 7.学位论文 艾明江 中华医学会与近代西医群体研究(1915—1945)——以《中华医学杂志》为中心的考察 2007 近代西医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在近代中国,西医事业的发展体现了近代化转型的过程,而对西医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当属近代的西医群体。本文主 要从中华医学会入手,以《中华医学杂志》为文本,着重考察了1915—1945年间该学会中西医群体的构成、活动,并探讨了学会中的西医群体与社会的 互动关系。 全文在内容上由绪论、正文和余论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课题的研究来源、研究状况以及研究范围与方法。 正文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交待了中华医学会成立的社会背景、产生以及发展过程,并考察了中华医学会的组织体系。本文认为 ,中华医学会的成立是近代医学本土化的反映,其完善的组织体系也体现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建立。 第二章论述了近代西医群体最初的雏形——从医学传教士到国内本土的西医,并在这个基础上,考察了近代西医教育体系的发展。本文认为,医学 传教士为近代中国的西医事业奠定了基础,此后,中国通过留学教育和医学院校培养了大批本土的西医人才,这些本土的西医人才逐渐成为西医界的主 导力量,但是受到西方医学教育的影响,本土西医群体呈现出明显的欧美特征。 第三章作为本文的重点,主要对中华医学会内部的西医群体做了分析,本文认为,中华医学会的西医群体主要由精英群体和基层群体构成,精英群 体大多有欧美教育经历,从而使得医学会建立了一条英美化的群体网络,并且在精英群体中,还有一定的外籍西医比例,而在基层群体中,国内教会医 学院校的毕业生依然占了多数,其会员分布也向各大中城市集中。由于医学会的会员众多,其教育背景与知识结构的差别导致了严重的派别分化,主要 体现为英美派与德日派、西方学派与中华学派,但是英美派构成了整个群体网络的主体。 第四章在上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考察了中华医学会西医群体与社会互动的关系,西医群体广泛参与卫生行政、公共卫生、医学教育、卫生实 验等事业,充分实现了自身与社会的互动,为西医群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奠定了基础,西医也开始真正成为了一个职业化的群体。最后,在余论中 ,本文提出了科学文化与社会文化的概念,并认为近代医学的发展体现为一种科学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结合。 8.期刊论文 陈醒哲.Chen Xingzhe 司督阁与东北现代医学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4) 第一个将西方现代医学体系完整地带入中国东北地区的人,是英国苏格兰医学传教士司督阁(DugaId Christie).他在中国行医办学长达40年之久,解 除了许多病人的痛苦,培养了大批现代医学人才,使民众对西医的认识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对西方医学技术、医学教育与医事在中国东北地区的 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东北的西医逐渐走出依靠捐赠的困境,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9.期刊论文 王炜 追求完美——发展我国美容整形外科事业的再思考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2,8(1) 新世纪的第二年已来临,为了我国美容整形外科在新的世纪里健康地发展,作者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同道及关心美容整形外科发展的人们共同商榷 .一、关于我国现代美容整形外科的起源我国现代整形外科起源于西方,早在1896年,在<中国医学传教士杂志>上,Thomson报道了阴囊象皮肿.我国的现代 整形外科最早的文章是由上海的倪葆春报道的,见于1934年<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至于我国的现代医学美容外科起源于何时,尚无精确的考证.1949年倪 葆春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上报道了用肋软骨移植治疗鞍鼻, 或许这是中国国内医学杂志最早刊登的关于现代美容外科的论文. 10.期刊论文 杨辉.陈娜.Colette Browning.Shane Thomas.YANG Hui.CHEN Na.Colette Browning.Shane Thomas 从澳大利亚护理实践的演变看中国社区护理的发展(二)——中国社区护理的发展和挑战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9) 目的 从历史纵深角度,探讨我国护理的发展沿革及社区护理面临的严峻挑战,揭示阻碍社区护理发展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从而为制定发展社区护理的 政策,迎接老龄化社区卫生服务挑战,提供有意义的依据.方法 以文献研究和政策分析作为主要的研究手段.结果 中国的护士源于鸦片战争后医学传教士 带来的西医技术医学体系,从传统的家庭护理一步跨入医院为中心的护理.然而机构内护理与东方文化传统的矛盾,医护比例的严重倒置,以及护理培训制 度不健全,不但影响了医院护理质量,也使得社区护理资源奇缺.社区护理教育边缘化和人力发展严重滞后,是困扰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主要障碍.结论 大力发展社区护理是保证社区协调发展和满足人群健康需要的关键战略.我国的社区护理发展与其他国家一样,受到历史传承因素的影响,面临迅速增长的 社区需要与发育不良的社区护理之间的矛盾,医学界和政府都应该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个问题的背景,并从中获得启迪.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whyj200504008.aspx 授权使用:漳州师范学院(zzsfxy),授权号:1f30ac96-3aaa-4d15-8fa0-9e2b01654f47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1日
/
本文档为【医学传教士与近代中国西医翻译名词的确定和统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