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多疑的曹操

2010-11-14 1页 doc 21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1363

暂无简介

举报
多疑的曹操多疑的曹操,不疑的用人 朱世豪/文 多疑的曹操,不疑的用人 朱世豪/文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使功不如使过”,把这两条谚语糅合运用相当到位的有一人,就是曹操。看过三国的朋友都知道有这么一出戏,便是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冒险取胜,灭了袁绍。战利品中有曹营之人暗中写给袁绍的书信。有人主张追查这种通敌行为,曹操说,当袁绍强盛之时,我自己都不能自保,何况众人?他下令把这些通敌证据一把火烧掉。由此安定了人心,也得到更多人的拥护。 曹操这种做法到底是什么用意?这就涉及到他是否看过那些书信。如果说他压根没有看过那些书信,而是根...
多疑的曹操
多疑的曹操,不疑的用人 朱世豪/文 多疑的曹操,不疑的用人 朱世豪/文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使功不如使过”,把这两条谚语糅合运用相当到位的有一人,就是曹操。看过三国的朋友都知道有这么一出戏,便是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冒险取胜,灭了袁绍。战利品中有曹营之人暗中写给袁绍的书信。有人主张追查这种通敌行为,曹操说,当袁绍强盛之时,我自己都不能自保,何况众人?他下令把这些通敌证据一把火烧掉。由此安定了人心,也得到更多人的拥护。 曹操这种做法到底是什么用意?这就涉及到他是否看过那些书信。如果说他压根没有看过那些书信,而是根据情势判断写书信的人不是真正背叛,所以烧掉不再过问,此后在任何情况下也不会追查,那么,这种行为就是“用人不疑”的昭示。如果说曹操悄悄看过信,但审时度势觉得不能追查,以烧信的方式卖个人情,那么,这种行为的外显是“用人不疑”,内涵则是“使功不如使过”,无非是向部下表达自己的宽宏大度,而没有说出的话应该是“你们都有过错,我放过了你们,你们就给我好好干吧。”随着时间推移,情势变了,谁也不敢保证在将来的某一天不会秋后算账。如果曹操不但看了书信,还暗中记了下来,那就铁定在后来会新账旧账一起算,至于何时算,就要看当事人什么时候会产生“新账”。当事人有小辩子捏在人家手里,只能乖乖听人差遣。 曹操到底是怎么做的,很难还原出真相来。即便能弄清行为真相,也难以确定他的心理活动。对于曹操这样一个把权术运用得炉火纯青的老手,恐怕没有几个人会相信他不会看那些书信。所以,即便曹操真的没有看过那些书信,部下也会因为觉得他已经抓住了自己的小辩子来拼命赎罪。这就是传统的“使功不如使过”的真实效应。 “用人不疑”是为了降低用人成本,以情感上的信任激励当事人发挥出最大效用。所以,把事业放在首位,就需要这种信任支持。而“使功不如使过”是为了更好的控制部下,保证领导人对部下的绝对权威。在古代,尽管很多人都讲“用人不疑”,但真正做到“用人不疑”难度极大,尤其是古代的官场,即便是对长期考查而值得信任的人员,上司也难也做到不再设防,只不过更多的是把防范做得更为隐秘,这同现代以规定防范的边界,以形成“用人不疑”的合理范围有着天壤之别。反过来,即便是明君,也多相信“使功不如使过”。在现在的企业经营中,图谋发展需要“用人不疑”,强化监控则需要“使过”。如何把握二者的关系,值得认真推敲。如果嘴里说着“用人不疑”而心里想着如何抓住当事人的小辩子,这种权谋之术运用得越高超,越不能形成现代用人机制。心理学家马斯洛在研究中曾经发现,那些做到自我实现的人,往往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轻信现象,可以作为“不疑”的一个佐证。
/
本文档为【多疑的曹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