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阴阳的“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

阴阳的“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

2010-11-15 3页 pdf 236KB 141阅读

用户头像

is_434952

暂无简介

举报
阴阳的“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 浙江中医杂志 2009年 2月第 44卷第 2期 阴阳的 “一分为二"与 “一分为三" 钟海平 张光霁 (指导)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 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摘要 阴阳的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是哲学思维的两种方法 ,而二与三更多的是抽 象的象数模型,中医 学理论 中既有二分法的应 用,又有三分法的应用,但应该说三分法比二分法更有优越性。 关键词 阴阳 一分为二 一分为三 象数 三阴三阳 中医学术发展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 的一对范畴。阴阳的 “一分 为二”与 “一分为三”其 实是哲学思 维的两种方...
阴阳的“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
浙江中医杂志 2009年 2月第 44卷第 2期 阴阳的 “一分为二"与 “一分为三" 钟海平 张光霁 (指导)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 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摘要 阴阳的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是哲学思维的两种方法 ,而二与三更多的是抽 象的象数模型,中医 学理论 中既有二分法的应 用,又有三分法的应用,但应该说三分法比二分法更有优越性。 关键词 阴阳 一分为二 一分为三 象数 三阴三阳 中医学术发展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 的一对范畴。阴阳的 “一分 为二”与 “一分为三”其 实是哲学思 维的两种方法 , 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三分法是在二分法 的基础上 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并且相比较而言 ,又 比二分法更 进一步,更符合 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 1 一分为二思维的形成及其应用 哲学的最初来源是对 自然和人类社会 的长期观察 与思考 。《周易 ·系辞下 》云 :“仰则观象 于天 ,俯则 观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 ,远取诸 物 。”古人 最早认识 的是 昼夜 的更替 , 日光 的 向背, 所以阴阳的最初含义很朴素,就是指 向 日为阳,背 日 为阴,后来 引 申为气候 的寒暖 ,方位 的上下、左右 、 内外 ,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等l1]。古代思想家看 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 释 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 ,并认为阴 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 的,如 《老子》所 说 :“万物负阴而抱 阳”;进 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 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周易 ·系辞上》说:“一阴一阳 之谓道 ,继之者善也 ,成之者性也 。” 阴阳对 自然界相互关联 的某些事物 和现象对立双 方进行概括 ,即含有对立统一 的概念。阴和阳既可代 表相互对立的事物 ,又可用 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 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所 以 《类经 ·阴阳类 》 有 “道者,阴阳之理也,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 一 与二”或 “一与三”并不仅 仅是具体数 字 的 概念 ,更多的是象数模型 , “象”是一种直 观的、感 性的、经验 的综合体 。从现象 出发 ,探讨事物规 律, 重视 现 象 也 是 中 国文 化 及 科 技 的 特 色 之 一。关 于 “象”的含义 ,《周易 ·系辞上 》中说 :“圣人有以见 天下之赜 ,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 ,是故谓之象 。” 又说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然则圣人之意其不 可 见乎?子 日:圣人立象 以尽 意。”说 明古人看 到世界 万物的微妙变化 ,感到难 以言传或无从 言说 ,故立象 以达意,这乃是 “象”产生的缘由。中国古人对事物 的观察 ,不在于对个体的形态结构 的描画及分析 ,而 注重于对事物整体动态及功能的把握。而 “数”是作 为一 种 思 维 工 具来 把 握 客 观 世界 ,更 值 一 提 的是 “数”实质上也是 “象”,它并不 偏向于定量,而是偏 向于定性 。 “有象斯有对。”事物诸多联系 中,最主要最本质 的联系,便是此 事物 与其 正相对 的彼一事 物间 的联 系,那是一种 既相 反又相 对的联系。白天不是黑夜 , 但是没有黑夜就无所谓 白天。 “天下 皆知美之为美 , 斯恶矣 。”恶 固非恶 ,但 天下皆必藉 恶而知美 ,无恶 也无所谓美_2]。所 以老子说 :“一黑一 白天下式”。 关于 阴阳学说 ,比较成 熟 的说 法是完 成于 《周 易》。 《周 易》是古 人将 天文历法和 b筮相结合的产 物 。《周易 ·系辞上》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 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就是典型的阴阳二分法 。 而医易同源 ,中医学中同样以 “象”建构 了天人相合 相应及人 的各部分相合相应的理论体系,大量吸收了 天文、历法、卦爻 的知识和框架,扩大取象范围,以 阴阳二分为思维方式,创立适合于中医学应用的阴阳 学说 ,认为世界是物质 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 相互作用下孳生着 、发展着和变化着的,世界是物质 性 的整体 ,世界本身是 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 。阴 阳的对立统一矛盾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内部所固有 的,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 、变化是阴阳对 立统一矛盾运动的结果。《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 : “阴 阳者 ,天地 之道也 ,万物 之纲纪 ,变化之 父母 ,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 中医学 中二分阴阳的应用具体地在于:①说明人 体的组织结构,如 “人身有形 ,不离阴阳”(《素问 · 宝命全形论》)。“夫言人之 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 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脏腑中阴 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 (《素问 ·金匮真言 论》)。②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如就功能与物质相对 而言 ,功能属阳,物质属 阴,人体生理 活动 以物质为 基础 ,没有物质的运动就无以产生生理功能,而生理 功能的结果又不断促进物质的生存代谢。③说明人体 的病理变化。“阴胜则 阳病 ,阳胜则 阴病;阳胜则热, 阴胜则寒”(《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④用于疾病的 诊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 ·阴阳 应象大论》)。⑤用于疾病的治疗。“阳病治 阴,阴病治 阳”(《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 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 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景岳全书》)。 2 一分为三思维的形成及其应用 “有对斯有中。”随着人们实践活动的深入及对 自 然界认识的不断加强 ,感到除了对立面的双方外 ,两 极之间存在着一个 中间状态。所谓事物 的对立,通常 是质的对立 ,像一与多 ,冷与热这样 的对立,也不是 说这个比那个多几个 ,多几度的意思 ,而是说二者存 在着质的不同,但质的不同是 由量 的积累促成,量的 增减达到一定的界限,便引起质的变化,构成事物质 的对立 ,因而还存在着量的可 比性,存在着一条 由此 达彼的逐步递增或递减的某种量的连线,很 自然便有 一 个由此及彼的中间或中间阶段 ,便有一个相对于两 端而言的中,哲学家们把它抽象地归结为 “三”,这 就是我们说的 “一分为 三”。 《尚书 ·大 禹谟 》云: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 ,允执厥中。” 《逸 周书 ·武顺 》有 “人有 中 日参 ,无 中日两。两争 日 弱,参和日强 。” 《管子 ·枢言》也说 “凡万物阴阳, 两生而参视。先王因其参而慎所出所人。”在 《中庸 》 里说到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又说 “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 物育焉 。”老子说 “道生一 ,一生 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 阳,冲气 以为和。” 诚然 , “万物负阴而抱 阳”,存在阴 阳对立的两个方 面 ,但是万物必须有 “冲气 以为和”的 “三”,有三 而生万物。同样地 , 《太平经》在方法论上也突破传 统 “太极生两仪”的二分法 ,它虽也运用阴阳概念认 为 “一阴一 阳,各 出半力 ,合为一 ,乃后共成 一”, 但又认为 “凡事悉皆三相通 ,乃道可成也”,“无阳不 生 ,无和不成,无阴不杀 ,此三者相须为一家,共成 万二千物。”在它看来 ,阴阳相 “好”,意味着它们之 间有一个 “中和之气”存在,“夫天地人本同一元气 , 分为三体,各有自始祖”|3],这样,一分为二就发展 成了一分为三 ,一分为三比一分为二能更清楚地表达 事物两两之间的统一、和谐 。 中国古有 “数始于一,终于十 ,成于三”之说 。 庞朴在 “中庸与三分”里面也谈到无论是客观世界的 事物本身 ,还是主观世界对事物的认识 ,起先都是从 浙江中医杂志 2009年 2月第 44卷第 2期 一 开始或者叫混沌开始,然后显露 出对立两端或者是 认识上首先注意到两端 ,斯为二。进 而两端而有 中 间,而知中间,事物演化完成或被完全认识 ,此之谓 成于三 。抽象为数便是一而二而三 ,到了三,告一段 落。所 以 “三”是一个包罗性很强的认识论概念。 事实上 ,世界本来便是三分的。中间和两端本是 相比较而存在。试想一下 ,在现实世界 中,一分为三 无处不在 :时间上的认识有 “过去、现在和将来”三 分 ;空间上的认识有 “上 、中、下”,“左、中、右”; 立体三维的 “长、宽、高”;物质存在状态的 “气态、 液态、固态”;色彩学上的三原色 “红 、绿、蓝”,由 这个 “三”就可 以得 到任何一种颜 色等等 ;所 有这 些 ,在现实世界 中都直 观地体现 了一分 为三的客观 性 。道教有三清,佛教有三宝。佛教尊奉佛 、法 、僧 “三宝”。佛指释迦牟尼 ,也泛指一切佛;法指佛陀教 义,实际上包括一切佛典 ;僧指佛教徒 。 “三宝”是 佛教的核心。佛教是由佛、法、僧三者构成的宗教实 体。现传 的佛典 由经 (名义上 为佛说 )、律 (戒律)、 论 (教徒对经的阐释)三部分构成,统称为 “三藏”。 另佛有三生即 “过去佛、今生佛 、后世佛”。 比较系统地体现与一分为三的思维模式还是 要数 《周易》的八卦理论 。八卦是阴阳二爻的三维组 合体 ,而六十四卦可以看作是 阴阳二爻 的六维组合 , 六个爻位 分上中下 ,上二爻为天道 ,中二爻为人道, 下二爻为地道 ,天地人三才融为一体 。 《周易》则明 确提出 “三才”及 “三男三女”概念,《周易 ·说卦》 说 “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 道日仁与义 ,三才而两之 ,故易六画而成卦。” 《周易 · 系辞下 》也有 “易之为 书也 ,广 大悉备。有 天道 焉 ,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 者 ,非他也 ,三才之道也 。” 同时在 《周 易 ·说卦 》 第十章提出 “三男三女”六子卦说 “乾,天也,故称 乎父 ;坤,地也 ,故称乎母 。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 长男 。巽一索而得女 ,故谓之长女 。坎再索而得男, 故谓之中男 。离再索而得女 ,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 得男,故谓之少 男。兑 三索 而得女 ,故 谓之 少女。” 比较形象地我们拿形态学来说,形态的基本问题是 线、面、体的问题,点不属于形,它不过是连接人类 思维形态之间的桥梁,两个点就组成了联系的线,三 条边就组成最基本的面 ,四个面组成最基本的体。认 识整体包括两部分,正面和反面,正面可以构成三 维 ,反面也可以构成三维 ,三阴三阳由此产生 。 二分法之有别于三分法的关键 ,在于二分法见异 望 同即只见对立,不见同一。而三分法则兼及着 浙江 中医杂志 2009年 2月第 44卷第 2期 相对者的那个绝对。孔子 日: “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 也。”道教钟 吕学派 中有云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 三。一为体,二为用,三为造化。体用不出于阴阳, 造化皆因于交媾 。上 、中、下列为三才 ,天、地 、人 共得一道。道生二气,二气生三才,三才生五行,五 行生万物”ll5 。 在中医学理论中,一分为三的思维方式同样得到 了广泛 的运用 。①三焦 理论 的形成 。在 《灵 枢 ·邪 客》中就有这样 的论述 , “伯高 日:五谷入于 胃也, 其糟粕 、津 液、宗气 ,分为三 隧。”三 隧:水谷人 胃 后代谢转归的三条道路 ,即出于下焦 的糟粕之道 ,出 于中焦的津液之道和出于上焦的宗气之道。②把脏腑 三分为脏 、腑、奇恒之俯 ;③诊法分三部九候 , 《素 问 ·三部九 候论 》有 “天地之 至数 ,始于一 终于 九 焉。一者天 ,二 者地 ,三者 人 ,因 而三之 ,三 三 者 九 ,以应 九野。故人有三部 ,部有 三候 ,以决死生 , 以处百病 ,以调 虚实,而除邪疾 。”④在脉象上 《素 问 ·玉机真脏论 》中分常人 之平脉 ,及病脉之太过 与 不及。⑤在病因分类上将病 因三分为 内因、外因、不 内外因;病机有寒证 、热证 、寒热错杂证 ;病位上三 分为在表 、在里及在半表半里 ;⑥药物分上、中、下 三品 , “上药为君 ,主养命 以应天;中药为臣,养性 以应人 ;下药为佐 使,主病 以应地 也。”⑦ 在治则上 寻求阴阳的第三态—— 动态平衡为 目的。 《素问 ·至 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中医不 仅是讲阴阳,而且还讲阴阳的同一,中医正是围绕 “阴 平阳秘”的阴阳同一状态来展开自己的理论体系的。治 疗上有治本 、治表、表本同治 ;⑧ 《灵枢 ·邪气脏腑病 形第四》里,把医者也分为三,“故善调尺者,不待于 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 工,上工十全九;行二者为中工 ,中工十全七;行一者 为下工 ,下工十全六。”⑨表现在制剂上,还有大、中、 小之分,《素问 ·至真要大论 》说 “君一 臣二,制之小 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 臣三佐九,制之大 也 。” 而经络理论的创建及三阴三阳的开合枢理论更象 是二分法与三分法的相结合应用。十二经脉分阴阳两 类 ,阴经、阳经各分为三。即 《素问 ·阴阳离合论》在 二阴二阳的基础上引进阳明、厥阴,形成完整的三阴三 阳理论。同篇大论中还具体论述阴阳的离合,“是故三 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是故三 阴之离合也 ,太阴为开,厥阴为合 ,少阴为枢。”三 阴 三阳在时空合一上表现为疾病的传变或开合枢学说。张 景岳认为 “太阳为开 ,谓阳气发于外 ,为三阳之表也; 阳明为合,谓阳气蓄于内;少阳为枢,谓阳气在表里 间,可出可入 ,如枢机也。” “太阴为开,居阴分之表; 厥阴为合,居阴分之里也;少阴为枢,居阴分之中也; 开者丛襟,合者主人,枢者主出充”。 3 讨论 3.1 阴阳的二 分法与三分 法属 于象数 思维模 型,而 不是物质模型 :数理属于形 而上 的理论 , “形”包括 基本形状 、基本色彩等。形而上包括两重意思 :一是 将世界几何化 ,这是 “形”的重要内涵 ,由 “形”产 生普遍的规律,规律就进入了 “上”;二是思维规律 是抽象规律 ,它不是人类特有的产物 ,而是存在的 自 然属性 。 3.2 一分为三较之 一分为二,其优点在 于把 阴阳消 长转化的阶段更精确化 ,更具有实用价值 :因为阴阳 的第三状态体现了物质相对数量和质量及其运动过程 中的相对静止状态 ,故可以作为 阴阳两部分失调 的标 准。如果没有 中间状态 的认识 ,就无从精确掌握静止 状态 ,故可以作为阴阳两部分失调的。如果没有 中间状态的认识,就无从精确掌握变化 ,也就无从把 握 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 的鉴别 。中医学 中平治于权衡 及 阴平阳秘 的健康状态就无从言及。所以阴阳一分为 三的哲学思维是 中医药保健与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 。 3.3 如果说 以二为基数 的 阴阳范畴更适 于表现 天道 的话 ,那么,以三为基数 的阴阳范畴更适用于表现人 道 ,表现人 的生命规律_6]: 《素 问 ·至真要 大论 》: “阴阳之三也 ,何谓?日:气有多少 ,异 同也。”气的 多少,盛衰的不同,对生命的作用也不同,故而用三 阴三阳来表示。气是生命的根本,因而可以说三阴三 阳在某种意义上是生命的符号。 3.4 阴阳的二分与三分在 中医学理论与 临床 中要 有 机地结合起 来加 以运 用:二分为基础 ,三分是深化 , 在阴阳二分 的前提下 看到三分 的存在 ,以此领会 理 论 ,指导实践 。 4 参考文献 [1]印会河主编.中医学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 ,1984:11. [2]庞朴.中庸 与j分[J].文史哲 ,2000,259(4):21—27. [3]王明.太平经合校[M].北京:中华书局,1960:176,236. [4]李振纲主编,孔令宏著.中国道教史话[M].石家庄:河北大 学 出版社 ,1999:81. [5]唐 ·施肩吾撰.钟 吕传道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10. [6]张其成著.易学与中医[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193—194. 收稿 日期 2008—11-21
/
本文档为【阴阳的“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