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药直肠给药制剂的研究应用与开发前景

中药直肠给药制剂的研究应用与开发前景

2010-11-20 3页 pdf 171KB 73阅读

用户头像

is_439220

暂无简介

举报
中药直肠给药制剂的研究应用与开发前景 ·中华医学丛刊·2004年第4卷第 3期· CHINA MEDICINE BULUETIN 迫改善25例(78.1%),最终直接康复出院的平均通气时 间(13 =4.8)d;经BiPAP治疗4小时以上,病人仍有呼吸 窘迫,低氧血症仍不能改善改有创通气7例(21.9%),平 均通气时间(3.6±2.8)d,其中4例死亡。4例死亡的患者 均有基础疾病,1例死于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 征、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死于糖尿病酮症酸中 毒、电解质紊乱;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休克、DIC;1例死 于肾功能衰竭...
中药直肠给药制剂的研究应用与开发前景
·中华医学丛刊·2004年第4卷第 3期· CHINA MEDICINE BULUETIN 迫改善25例(78.1%),最终直接康复出院的平均通气时 间(13 =4.8)d;经BiPAP治疗4小时以上,病人仍有呼吸 窘迫,低氧血症仍不能改善改有创通气7例(21.9%),平 均通气时间(3.6±2.8)d,其中4例死亡。4例死亡的患者 均有基础疾病,1例死于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 征、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死于糖尿病酮症酸中 毒、电解质紊乱;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休克、DIC;1例死 于肾功能衰竭、代谢性酸中毒、心力衰竭。 2.2 不良反应:32例患者中,23例能够接受治疗; 7例出现烦躁不安,但可接受治疗;3例无法接受持续治 疗。通气过程中出现气胸的4例,但经胸腔闭式引流治 疗后均能缓解;咽干4例;腹胀2例;局部压迫感 3例。 3 讨论 SARS是一种新的人类至今尚未完全认识的呼吸 道传染病,死亡率高,WHO公布的病死率为 10%一12%。 SARS临床特征之一为肺部炎症渗出且进展迅速,很快 出现不同程度的I型呼吸衰竭对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 尽早合理的使用机械通气可明显降低死亡率Iq。 重症 SARS在综合治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 上,及时的给予B AJP呼吸机治疗,动态通气前后动 脉血气、呼吸频率(RR)、心率 )、血压(B 、心电(ECG)、血 氧饱和度 l02),结果显示,通气后2小时血氧饱和度及 心率改善不明显,无显著性差异(P>0.05);48h后有显著 性差异(P<0.05),低氧血症明显改善,呼吸频率逐渐减慢, 呼吸窘迫逐渐缓解,心率明显减慢,大部分能维持至病情 好转,治疗过程中PaCO2有所升高,是考虑治疗前大多 数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过度通气,经过BiPAP呼吸机治 疗后PaCO2有所恢复或略有升高。我们资料显示,有 78. 1%的患者治疗成功,避免了气管插管,有2l 患者低氧 血症未能改善,呼吸窘迫不能缓解,病情恶化,立即建立 人工气道,进行有创通气。结果明BiPAP呼吸机无创通 气对重症SARS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正确掌握BiPAP呼吸机的操作及通气指征是治疗成 6 功的两大基础。文献报邂 ,无创通气的缺点与鼻(面)罩连 接和缺乏气道经路有关,建立的实际操作程序对提高 依从性,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合并症具有重要的影 响。我们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体会是:(1)治疗前与患者进行 交流,解除患者紧张的情绪;(2)选择适合病人的面或鼻罩; (3)密切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呼吸、血氧饱和 度等;(4)应有专人护理病 的^日常生活;(5)应严格按照个 人防护规范操作,病房内必须良好通风,定时空气消毒。 综上所述,合理的BiPAP可以增加呼气末肺容量, 减少呼气末肺泡和小气道的萎陷,防止吸气过程中再开 放时的剪切力损伤,改善肺的通气一血流比例与氧合功 能。用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重症 SARS疗效肯 定,可以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纠正低氧血症,提供充足的 时间使药物治疗起作用。早期使用BiPAP呼吸机能防 止疾病发展为ARDS,因而可降低插管率和死亡率。正 确合理的使用BiPAP呼吸机,能显著减少有创通气的 应用,减低了其并发症发生,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圈。 参考文献 [1]Drosten C。Gather S,Preiser W ,et at I 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comavim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o】,N Engl J Med,2003,348:1 967—1 976 [2]徐小元,王广发,陆海英,等,SARS临床的分期及各期治疗 要点的经验总结o】,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5(增刊):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重症非典型肺炎诊断。 2003-05-06Jattp://www.moh.gov.cn [4]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conferences in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OO1,163"983 [5]Mehta S,Hill NS.Noninvasive yentilation.Am l Respir Crit Ca~e Med,2001.163:540 (作者单位: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 510515) 中药直肠给药制剂的研究应用与开发前景 盛明智 孙朝义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06-6707(2004)0 06—03 摘 要 目的 探讨中药直肠给药制荆的研 究与开发前景;方法 从直肠的解剖、生理特点出发,在中医药理论指导 下,进行研究与开发 ;结果 中药直肠给药的吸收速度、生物利用度均比15/服高,血药浓度高、起效快,可避免或减少肝脏 的首过作用,毒a,J作用小,使用方便,易于推广;结论 研究与开发高效、速效的中药直肠给药制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对推动中药剂型改革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药直肠给药制剂 研究应用 开发前景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中华医学丛刊·2004年第 4卷第 3期‘ CHINA MEDICINE BULLETIN 中药直肠给药是将中药制剂注入直肠或乙状结肠 内,药物经肠壁周围丰富的血管、淋巴管进入体循环,从 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其剂型有栓剂、微型灌肠剂 和液态灌肠剂,可用于治疗肛肠疾病(如痔疮、结、直肠炎 等)、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如慢性盆腔炎、肾衰、tJ,JL 高热惊厥等)。直肠给药可避免或减少肝脏对药物的首过 作用,比口服吸收快,起效迅速,加之药物在肠道粘膜选 择性吸收,肠道是一层生理性保护屏障,因此安全性高, 毒副作用也比口服和注射给药小。有关直肠给药的治疗 机理、安全性等问题正是中医药界目前要研究和解决的 前沿课题,其中以急腹症、抗休克、改善微循环、解热抗惊 厥等方面治疗机理的实验报告和中药或中西药结合灌 肠治疗急、慢性结肠炎直肠炎等的临床报道较多。中药直 肠给药疗效可靠,尤其是需要长期服用中药的慢性病(如 对慢性盆腔炎、肾衰等)需要经常服用抗生素者,不仅可 避免煎煮中药的不便,还可解决中药味苦难吃及疗效缓 慢等问题,这在当今陕节奏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更显得 重要。开发高效、速效的中药直肠给药制剂,还可减少抗 生素带来的各种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1 直肠的解剖位与生理结构特点 直肠是消化道的末端,位于盆腔内,长约 15—20em, 呈S形。上端约在第三骶骨平面与乙状结肠相连,向下 沿骶尾骨屈曲,穿过盆底终于齿线。直肠两端狭小,中间 宽阔。上端狭窄区位于直肠与乙状结肠结合部,是整个 结肠的最狭窄部分。下端狭窄区是平时紧闭的肛管。中 间膨大部分称为直肠壶腹,是大肠最宽阔的肠段。直肠 壶腹的前壁向前膨出,后壁沿骶尾骨弯曲前方下行,形 成了一个几乎与肛门成直角的大弯曲,这就是直肠骶骨 曲。然后直肠绕过骶骨尖,转向后下方,在肛管处又形成 一 个弓向前的弯曲旧。我国将直肠分为直肠下段、直肠 中段和直肠上段等三段,肛管3.5cm。直肠上 2/3的前面 和上 1/3的两侧有腹膜覆盖。在男性,腹膜向前反折至 膀胱,形成膀胱直肠陷凹,直肠的腹膜外下部分与膀胱、 前列腺、精囊、输精管壶腹部和输尿管的盆腔部相连。在 女性,腹膜向前反折到子宫和阴道上端,形成子宫直肠 陷凹。在盆腔腹膜反褶的上方,直肠壁由浆膜、肌层、粘 膜下层及粘膜构成。肌层分为外纵行层和内环行层。粘 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其中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 神经。最内层是粘膜层,粘膜层较厚,表面光滑。直肠内 有三个横行的半月状皱襞突向肠腔,称为直肠横纵襞, 由粘膜、粘膜下层和少许环行肌层组成,中间的一个相 当于腹膜反褶处,为解剖上的标记。腹膜反褶处以下直 肠无浆膜层圈。 2 药物在直肠内的吸收 直肠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直肠或结肠后,通过粘 膜而被吸收。直肠粘膜粘液中存在着多种肽代谢酶、脱氢 酶以及一些引起药物水解的微生物群。药物在粘膜上主 要通过细胞转运通道(脂溶性通道)和细胞外转运通道 (水溶性孔穴)进行被动扩散和主动转运来输送到各组织 器官,从而达到治疗作用。直肠与胃、小肠相比,直肠的 PH值较温和,不存在破坏药物的酶。直肠吸收药物的途 径,一条是经直肠上静脉及门静脉而入肝脏,在肝脏代谢 后再转运至全身;另一条是通过直肠中静脉和直肠下静 脉及肝管静脉进入下腔静脉,绕过肝脏而直接进入血循 环。因此栓剂引入直肠的深度愈小(大约距肛门2era),栓 剂中药物在吸收时不经肝脏的量愈多。另外直肠淋巴系 统对药物的吸收也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5-甲氧基水 杨酸钠存在下胰岛素由直肠吸收后到达体循环的研究 中发现,胰岛素在直肠吸收后主要通过淋巴进入体循环。 大分子药物在直肠中吸收相对困难,因而在制剂中常常 加入吸收促进剂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网。 3 中药直肠给药制剂的研究应用与开发前景 近年来起全身治疗作用的栓剂与灌肠剂越来越受 到人们的重视。药物通过直肠粘膜吸收,50%-75%的药 物不通过肝脏而直接进入血循环,可防止或减少药物在 肝脏中的代谢以及对肝脏的毒副作用,可避免药物对胃 的刺激,以及消化液的PH值和消化酶等对药物有效成 分的影响和破坏作用,具有比口服吸收快、生物利用度 高、起效快、药物损耗少等特点,适合于需长期服药的慢 性病患者或不能吞服药物的病人,尤其是儿童围。如菊花 栓、治疗肾功能衰竭的肾衰康灌肠液(由黄芪、大黄、丹 参、红花等组成) 。中药直肠给药制剂的制备,要在中 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中药的现代提取技术和制造工 艺,研制出具有高效、速效、体积小、便于携带和临床应 用方便的符合国际潮流的新制剂。相对说来,中药栓剂、 灌肠剂的生产和技术要求没有注射剂、片剂等的要 求高,生产成本也较低,最适合于医院制剂和中小企业 生产。灌肠剂可制成微型灌肠剂(-
/
本文档为【中药直肠给药制剂的研究应用与开发前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