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

2010-11-20 3页 doc 28KB 52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5605

暂无简介

举报
面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 1、​ 病因和发病机理 1、面神经出口处水肿 2、病毒感染 A多见 B面神经管乃是一狭窄的骨性通道,正常人宽约2-3mm,长约30mm, C又因面神经在面部所处得位置较浅表与咽部相处甚近易受冷风,咽部感染而影响,易致面神经局部营养血管痉挛,缺血缺氧及水肿。 2、​ 临床表现: 1、任何年龄 多单侧 急性起病 2、常有吹冷风或咽部感染史 3、额纹消失,不能抬额、蹙眉、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眼球向外上方转动而露出白色巩膜。闭眼轮匝肌瘫痪,下眼睑外翻,泪液不易流入鼻泪管而渗出眼外。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 1、​ 病因和发病机理 1、面神经出口处水肿 2、病毒感染 A多见 B面神经管乃是一狭窄的骨性通道,正常人宽约2-3mm,长约30mm, C又因面神经在面部所处得位置较浅与咽部相处甚近易受冷风,咽部感染而影响,易致面神经局部营养血管痉挛,缺血缺氧及水肿。 2、​ 临床表现: 1、任何年龄 多单侧 急性起病 2、常有吹冷风或咽部感染史 3、额纹消失,不能抬额、蹙眉、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眼球向外上方转动而露出白色巩膜。闭眼轮匝肌瘫痪,下眼睑外翻,泪液不易流入鼻泪管而渗出眼外。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嘴被牵向病灶对侧,不能嗍嘴和吹口哨,鼓腮时病侧嘴角漏气。由于颊肌瘫痪,咀嚼时易咬伤颊粒膜,食物常滞留于齿颊之间,常伴有病侧外耳道和/或耳后乳突区疼痛和或压痛。 鼓索神经 同侧舌前味觉减退或消失 损伤 蹬骨肌支以上部位 除味觉外,还出现同侧听觉过敏 膝状神经节受累 除面瘫,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 (多为带状疱疹毒) 外,还有同侧唾液,泪液,分泌障碍, (Ramsay Hunt Syndrome) 耳内及耳后疼痛,外耳道及耳壳出现疱疹。 三、鉴别诊断: 1、中枢性面瘫:眼裂以上的部位(额纹)两侧对称 2、茎乳孔以外的病变 因面神经出茎乳空后穿过腮腺支配面部表性肌,故腮腺炎症,肿瘤,颌颈部及腮腺区手术均可引起周围性面瘫。除面瘫外,常有相应疾病的病史及特征性临床表现,无听觉过敏及味觉障碍等。 临床治疗: 1、​ 急性期:发病1周以内,多数伴有耳后疼痛,病例颜面瘫痪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本期病例: A、重灸、B、全身取穴、风池(双)、足三里(双)、合谷(双)、C、强的松10mgtid×5天。D、νβ1 20mgtid×15天。 2、​ 恢复期:发病1周——1月以内。 A、针刺:印堂 阳白 四白透晴明 太阳透下关 颊车透地仓 迎香透地仓 夹承浆 双合谷 每天针1次,每次30分钟 B、TDP照射患侧两部。 C、面部闪罐 3、延迟恢复期:发病超过1个月,患侧面瘫仍未很好恢复 A、电针:取穴同上。 B、互刺法:双侧同取 C、闪罐法 D穴位贴敷法:取马钱子粉末撒于胶布上,然后贴在穴位处 调护:1、治疗期间应避风寒,面部可按摩和热敷 2、防止眼感染,点眼药水 3、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 4、可咀嚼口香糖 面肌痉挛: 以一侧面部不自主的抽搐为主要表现,常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抽搐明显。多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暂时或永久性后遗症。病因未明,近年国内外报道,颅后窝探查发现大部分患者面神经进入脑干处被微血管神经压迫,行减压术可获治愈,提示与三叉神经病有类似的机理。 临床表现: 1、​ 多在中年后发病,女性较多 2、​ 开始多为眼轮匝肌间歇性轻微颤搐,逐渐扩散至两侧其他面肌,如口角肌肉,严重者累及颈阔肌。 3、​ 抽动逐渐加重,可因精神紧张,疲劳和自主运动加剧,入睡后停止。 4、​ 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治疗:1、患侧穴位挂针法:印堂、阳白、眉梢、鱼腰、太阳、承泣、颧髎、下关、颊 车、地仓、承浆、水沟、风池双、合谷双、太冲双 每日针刺一次,连续针刺10—15天一疗程。 2、互取:健侧取印堂,阳白、太阳、颧髎、下关、颊车、地仓 3、睡眠不好:取印堂、神庭、神门、三阴交、太冲、合谷 调护:1、保持心情舒畅 2、避免情绪急躁 三叉神经痛: 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痛,特发性病因不明,可能因三叉神经脱髓鞘产生异位冲动或伪突触传递。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活检发现神经节细胞消失,神经纤维脱髓鞘或髓鞘增厚,轴索变细或消失。部分患者可发现颅后窝异常小血管团压迫三叉神经根或延髓外侧。 1、临床特点: 1)多发生于成年人和老年人,40岁以上起病者占70%~80%,女性较多。 2)疼痛限于三叉神经,第2,3支最常见,极少三支同时受累,多为单侧,通常无预兆。表现历时短暂的电击样,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痛,每次发作时间数秒至1—2分钟,间歇期完全正常;严重者伴面部肌肉抽搐,口角牵向患侧,称为痛性抽搐。可伴面红,皮温高,结膜充血和流泪等。严重者昼夜发作,夜不成眠或睡后痛醒。痛程愈长,发作愈频繁。 3)疼痛以面颊、上下颌及舌部最明显,轻触鼻翼,颊部和舌可以诱发,称为板机点。洗脸、刷牙易诱发第2支疼痛发作,咀嚼,呵欠和讲话诱发第3支发作,以致不敢洗脸、进食。 4)病程可呈周期性,每次发作期为数日、数周或数月,缓解期数日至数年,病程长愈严重、很少自愈。 治疗: 1、针刺:深刺下关、颧髎、合谷 I支:阳白、印常、鱼腰、太阳 II支:承泣、地仓、颊车 III支:夹承浆 2、刺络:太阳、阳白、颧髎,点刺或散刺,拔罐 以上治疗每天1次,10次一疗程。 调护:1、避免刺激性食物。2、保持心情舒畅。
/
本文档为【面神经麻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