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比较优势原理

2010-11-24 28页 ppt 172KB 84阅读

用户头像

is_894634

暂无简介

举报
比较优势原理nullChapter 2 比较优势原理Chapter 2 比较优势原理2、1 重商主义 2、2 绝对优势理论 2、3 比较优势原理 -基于劳动价值论 2、4 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基于机会成本理论2、1 重商主义2、1 重商主义一、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重商主义者以稀有金属(货币)的存量来衡量一国的财富,认为一国金银越多就越富有。 二、早期的重商主义 为了增加国内金银,政府采取鼓励出口、限制或者禁止进口的贸易政策。 三、晚期的重商主义 为了...
比较优势原理
nullChapter 2 比较优势原理Chapter 2 比较优势原理2、1 重商主义 2、2 绝对优势理论 2、3 比较优势原理 -基于劳动价值论 2、4 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基于机会成本理论2、1 重商主义2、1 重商主义一、重商主义的基本 重商主义者以稀有金属(货币)的存量来衡量一国的财富,认为一国金银越多就越富有。 二、早期的重商主义 为了增加国内金银,政府采取鼓励出口、限制或者禁止进口的贸易政策。 三、晚期的重商主义 为了增加国内金银,政府所追求的目标是国际收支顺差,即出口大于进口。 评价:以金银代财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金银不是真正的财富。另外,它认为贸易是“零和博弈”的观点也是不正确的。2.2 绝对优势理论 2.2 绝对优势理论 一、提出者: Adam·Smith 二、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6年发表) 三、理论背景——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盛行 四、绝对优势理论 1、基本思想 2、绝对优势的分析1、基本思想1、基本思想两国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即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效率更高(或有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商品生产上效率更低(或有绝对劣势)。 那么两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的绝对优势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去交换绝对劣势商品。 这样双方均能从中获利。 2、绝对优势的分析2、绝对优势的分析null⑵贸易的模式:英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布,进口小麦。 美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小麦,进口布。 ⑶设交换比价:6W=6C 则:分工前生产:6W+4C 消费:6W+4C分工后生产:12W 消费:6W+6C∴分工后比分工前美国多获得2C英国分工前 分工后生产:1W+5C 消费:1W+5C生产:10C 消费:5W+5C∴分工后比分工前英国多获5W-W=4W结论:贸易使两国均能获利。美国2.3 比较优势原理2.3 比较优势原理一、 提出者:David·Ricardo 二、 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发表) 三、比较优势原理 1、基本思想 2、比较优势的分析 3、比较优势下的贸易所得 4、考虑货币的比较优势1、基本思想1、基本思想两国的贸易基于比较优势。即一国相对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劣势(无绝对优势),另一国则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处于优势(无绝对劣势)。 那么一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并出口自己绝对劣势中相对小的产品(比较优势)去交换另一国绝对优势中相对大的商品(比较优势)。 即,“两利取其重,两弊取其轻。” 这样双方均能从中获利。比较优势的含义比较优势的含义设:两国A和B,两种商品X和Y。 ax,bx—分别表示A,B两国在X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 ay,by—分别表示A,B两国在Y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 则:当ax> bx时,A国在 X商品上具绝对优势。 当ay<by 时,B国在 Y商品上具绝对优势。 当ax/ ay > bx / by时,A国在 X商品上具比较优势。 当ay / ax <by / bx 时,B国在 Y商品上具比较优势。 null 2、比较优势的分析∵ 6W/4C>1W/2Cnull⑵贸易的模式 美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小麦, 英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布。 ⑶设交换比价:6W=6C 则:分工前生产:6W+4C 消费:6W+4C分工后生产:12W 消费:6W+6C∴分工后比分工前美国多获得2C英国分工前 分工后生产:3W+6C 消费:3W+6C生产:12C 消费:6W+6C∴分工后比分工前英国多3W结论:贸易使两国均能获利。美国思 考(1)思 考(1)一国在一种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则另一国必定在另一种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此话对吗? 对。∵A国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则有ax/ ay > bx / by, 又∵ ax、 ay 、 bx 、 by均大于零, ∴必有 by / bx > ay / ax 即B国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思 考(2)思 考(2)若实例中英国小麦改成 3个单位,互惠贸易能否发生? 此时6W/ 4C=3W/ 2C,4C/6W=2C/3W 即ax/ ay = bx / by, ay / ax =by / bx ∴两国无比较优势,也就无互惠贸易的发生。3、比较优势下的贸易所得3、比较优势下的贸易所得(1)国际交换比价的范围 ∵美国国内交换比价为6W=4C ∴当6W<4C时,美拒绝贸易。 即当6W>4C时,美才愿意贸易。 同样地,英国国内交换比价为2C=1W ∴当2C<1W时,英拒绝贸易。 即当12C>6W时,英才愿意贸易。 ∴只有当4C<6W<12C时,互惠贸易才可发生。 结论:国际交换比价处于国内交换比价上下限之内。null(2)贸易利益分配的决定 设交换比价为6W=6C时,则美获2C,英获6C。 当交换比价为6W=8C时,则美获4C,英获4C。 而当交换比价为6W=10C时,则美获6C,英获2C。 ∴ 贸易利益的分配是由国际交换比价(即贸易条件)所决定的。 当国际交换比价越接近于一国国内交换比价时,则该国获利越小;反之,则越大。贸易条件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是指一国出口商品价格和该国进口商品价格的比值。 在多种贸易商品世界中,定义为: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该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通常称作商品或纯易货贸易条件(Commodity or 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4、考虑货币与汇率的比较优势4、考虑货币与汇率的比较优势分析: 1、如果两国工资率相等,如何贸易? 2、贸易之后两国的相对工资率在什么范围? 3、若汇率发生变化,对贸易模式有什么影响?思 考(1)思 考(1)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的国家。这种说法对吗?思 考(2)思 考(2)如果一个国家的工人比其他国家工人的工资低,那么贸易就会使这个国家受到了剥削并使福利恶化。这种说法对吗?2.4 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2.4 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一、机会成本理论 二、固定成本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三、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 四、固定成本下的贸易基础与贸易所得一、机会成本理论一、机会成本理论1、机会成本:是指再生产一单位某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生产数量。 例如:美国为了多生产一单位小麦,必须放弃2/3单位布的生产, 则,在美国:小麦的机会成本=2/3单位布,即1W= 2/3C 同样地,在英国:小麦的机会成本=2单位布,即1W= 2C 2、比较成本原理:当一国在一种商品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则该国在该中商品上就具有了比较优势(在另一种商品上有比较劣势)。 二、固定成本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二、固定成本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30 60 90 120 150 1800小麦A小麦0布A’ 20 40 60布12010080 60 40 2012010080 60 40 20美国英国由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性质可知: 美国小麦的机会成本=边际转换率=120/180=2/3 英国小麦的机会成本=120/60=2三、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三、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当假设,商品价格等于生产成本时, 则 ,小麦的机会成本=小麦与布的相对价格 即 ,在美国:Pw /Pc= 2/3 , Pc/Pw= 3/2 在英国:Pw /Pc= 2 ,Pc/Pw= 1/2 总之,两国相对商品价格的不同是其比较优势的反映,这为两国开展互惠贸易提供了基础。 两国相对商品价格的不同的原因是相对成本不同(两国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不同)。四、固定成本下的贸易基础与贸易所得四、固定成本下的贸易基础与贸易所得90 0小麦A小麦0布A’40 布120706001205040110 E60 70 E’美国英国BB’180 假设,美国用70单位小麦与英国70单位布交换,国际分工与贸易使得国际均衡价格介于两国贸易前的相对价格之间,贸易使双方都获利了。 思考:大国与小国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的贸易所得?对模型的评价对模型的评价贡献: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开展国际贸易的依据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缺陷: 预测极端的专业分工 忽略了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 忽略了各国资源的差异 忽略了规模经济现实中不完全分分工的原因现实中不完全分分工的原因多种生产要素减弱专业分工的趋势 国家保护民族产业 存在交易成本 运输等交易成本阻碍了国际分工贸易 非贸易品不可能进行国际贸易附录:多种商品的比较优势附录:多种商品的比较优势附录:多种商品的比较优势附录:多种商品的比较优势需求
/
本文档为【比较优势原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