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医食疗养生

2010-12-01 6页 doc 40KB 78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1289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医食疗养生中医食疗养生,利用食物性味来调理身体 作者:营养师许洋  中医食疗养生,利用食物性味来调理身体 作者:营养师许洋    我们最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实际上我认为食补是养我们的身体,神补是养我们的精神,身体是灵魂的载体,所以食补和神补同样重要!“民以食为天”在学习营养学的时候我就之道这样一个概念:“我们从小就是吃食物长大的,所以看到你长怎么样是由你吃的食物决定的”确实是如此,我们每天吃肚子的东西经过脾胃消化后被小肠吸收,在通过血液将营养物质输送到我们全身供细胞吸收利用.中医将这个功能归在脾上,说脾将精...
中医食疗养生
中医食疗养生,利用食物性味来调理身体 作者:营养师许洋  中医食疗养生,利用食物性味来调理身体 作者:营养师许洋    我们最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实际上我认为食补是养我们的身体,神补是养我们的精神,身体是灵魂的载体,所以食补和神补同样重要!“民以食为天”在学习营养学的时候我就之道这样一个概念:“我们从小就是吃食物长大的,所以看到你长怎么样是由你吃的食物决定的”确实是如此,我们每天吃肚子的东西经过脾胃消化后被小肠吸收,在通过血液将营养物质输送到我们全身供细胞吸收利用.中医将这个功能归在脾上,说脾将精华输布全身!《黄帝内经》当中也说:“居处法天道,饮食法地道”,就是说我们吃东西要按照大地的规律,按照节前的变化来安排我们的饮食.我们再来看看前面讲的阴阳学说,人体要想处在一个阴阳平衡的最佳状态,就离不开一日三餐吃的东西:因为来自大自然的食物也是能够通过自身的特性来影响我们的身体的。    再看看给我们治病的药物,中医认为药物具有偏性,所以没病是不能随便乱吃药的;而食物具有平和之性,正确的调配食物,中医食疗养生不仅可以补益精气,用来养生,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有祛病的作用。比如说红豆粥可以祛湿,薏仁粥可以祛湿热。如果身体毛病不是很大的话,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药膳食疗的方法来解决。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古代食医是最高级别的医生,他们是医中的上品。   食之道   《皇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就是祖先的中医食疗养生的方法    一般来说,食物可以粗略地分为四类:谷、果、畜、和菜。真正有营养的中医食疗养生是通过这四者的合理搭配,这其中每一类食物又暗含五方和五时, 这样就大大的扩展了食物的性味,凸显了食物和不偏的性质。    比如,鱼虾产于东海之滨,生发之气偏盛,对患有疮疥的人来说就是发物    牛羊多产于西北,有收敛收藏的气性,因此营养丰富,但年轻人不可多食,多食则不易代谢,易导致性情粗暴,性欲旺盛;但是老年人通过 多吃牛羊肉,则可以达到补益精血的目的。另外,在谷物方面,中国北方人多食面,“面”甘温入脾,可以润肌肤,厚肠胃,但也壅气助湿;而南方人喜食的“米”,则甘咸微凉,可以除烦渴、固胃开胃。   五谷都是“种子”中医一直强调五谷对养生的重要性,那五谷究竟是如何养人呢?   中医认为,五谷都是“种子”。种子都有再生的能力,就是生发之力,所以人吃的就是这种生发之性,用以滋养人的生命力。    从营养元素来说,五谷杂粮富含我们平时饮食当中缺乏的各种微量元素,还有膳食纤维可以帮助人体排毒,因此很受欢迎!中医还从它的特性来看食物的,比如说小米,虽然粒很小,但是把它种在地下,就可以长出一咕噜来,所以它的生发性是很强的,中原地区的人一般以纤维性食物为主,所以偏爱种子而不是衍生物。    所谓衍生物是什么意思呢?比如牛奶就算衍生物,把牛奶泼在地上什么也长不出来 ,而把种子种在地下可以生发出很多。牛奶实际上是该那些常吃牛羊肉的人喝,因为牛奶偏寒的特性可以用来平衡牛羊肉的热性。在我国的西北,当地的风俗是在牛奶里面加上炒米来饮用,就是用炒米的热性来中和牛奶的寒凉之性。    总体来说,中医食疗养生是要利用食物的四气五味来帮助我们身体补充气血,调和阴阳!一般吃东西都要应节前的食物,按照二十四节气变化的特点来安排我们的食物,汤粥!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质,因此也有不同的中医养生方式:   在本周六将在我的QQ空间发表文章:“中医养生案例三:气虚体质是如何导致疲劳乏力、皮肤发黄的?”    和大家一样,我也是喜欢阅读原创的博客文章!但是要自己写文章确实是一件耗费精神和时间的事情,感谢大家的关注和留言分享给了我继续写下去的能量!在此再次感谢每一位光临空间的好友 如何食疗养生? 作者:买书网,更新日期:2009-10-10 09:23:11 拼音: shiliao 食疗 英文:dietetic therapy   根据不同的病证,选择具有不同作用的食物,或以食物为主并适当配伍其他药物,经烹调加工制成各种饮食以治疗疾病的医疗方法。   源流 食疗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就有神农尝百草以辨药食之性味的传说。中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其中列为上品的大部分为谷、菜、果、肉等常用食物。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专列“食治篇”。孟诜的《食疗本草》则了唐以前中医食疗的成果,是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宋代陈直的《养老奉亲书》,是用药膳治疗老年病的专著。元代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是一部著名的食疗专著,对养生、妊娠禁忌、营养疗法、饮食卫生、食物中毒等都有论述。明代,先后出现了朱棣的《救荒本草》(1406),卢和撰汪颖编的《食物本草》等著作。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收载了许多药膳方。高濂的《遵生八笺》专列《饮馔服食笺》,是一部中医养生学专著。清代,食疗有了很大发展,有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1861)等著作。   特点及应用原则 中医学一贯重视饮食疗疾,并有“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说法。许多食物本身就是中药,食物与中药并没有严格划分,但食疗与药物疗法则有所区别。药疗效果虽快,但药物性偏,苦口难吃,久服碍胃,故病人很难长期坚持服药。而食疗则配制得法,烹调有方,使人们乐于接受,可以长期制食,而且食药同用,食借药威,药助食性,相得益彰。   要正确应用食疗,达到以食疗疾的目的,首先需要掌握食性。食物与药物一样,具有一定的性味。食疗正是利用食物的不同性味达到治病目的。食物同药物一样,具有寒热温凉四性,但不如药物的四性明显,一般只分成温热性和寒凉性两类,而介于两类之间,微寒微热则归入平和性。   辨证施食 食疗的重要原则。食疗应针对不同的病证,施以恰当的配膳。病证有阴阳、寒热、虚实之分,食物的性能主治必须与病证的性质一致。辨证施食的原则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对于阳证、热证患者,治宜清热解毒,宜食寒凉性食物,如西瓜、苦瓜、雪梨、绿豆、茄子、苋菜、小米、香蕉、兔肉、鸭肉等。若燥热伤肺、干咳无痰,治宜清热润燥宣肺,可选用贝母雪梨、枇杷叶粥、玉竹粥等。若热在营血、心烦不寐,治宜清营凉血,可选用竹叶粥、滑石粥、导赤清心粥等。若邪热内结、大便干燥,治宜清热润肠,可选用番泻叶粥、生地黄粥、冰糖炖香蕉等。若湿热蕴结、灼伤肠络,下痢赤白、里急后重,治宜清热解毒化湿,可选用紫齿苋粥、马齿苋槟榔茶、银花红糖茶等。   对于阴证、寒证患者,治宜温阳散寒,宜食温热性食物,如生姜、韭菜、芫荽、大葱、大蒜、红枣、板栗、桂圆、羊肉、狗肉、鳝鱼等。若过食寒凉,损伤脾胃,腹痛泄泻清稀,治宜温中散寒,可选用生姜粥、砂仁饼、豆蔻馒头等。若寒邪壅盛、痹阻胸阳,胸痛彻背,治宜辛温通阳散寒,可选用桂心粥、附子薏苡粥、瓜蒌薤白白酒汤等。若病后、产后体虚感寒,脘腹冷痛、大便清稀或宫冷崩漏,治宜温里散寒补虚,可选归地炖羊肉、当归狗肉汤、花椒鸡丁等。   对于虚证患者,应给予补养的食物,但要区别是阴血亏虚还是阳气不足。《内经》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就是说,阳气不足的病证,应该甘温益气,以使阳气旺盛;阴血亏虚的病证,要用厚味之品补益精血,以使阴血充足。在食疗时,要辨清气、血、阴、阳之虚而补之。①气虚证。表现为少气懒言、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心悸怔忡、头晕耳鸣、自汗等,治宜补气健脾,常选用党参、白术、山药、莲子、白扁豆、赤小豆、薏苡仁、大枣、猪肉、猪肚等,食疗方如参枣米饭、八宝糯米饭、山药包子、四君蒸鸭等。②血虚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治宜补血养血,而气旺则血生,故在补血食疗方中常配补气之品,以益气生血,常选用当归、何首乌、枸杞子、桂圆肉、红枣、动物肝脏、鸡肉、蛋类、奶类、菠菜、胡萝卜等,食疗方如归参炖母鸡、桂圆红枣粥、菠菜炒肝片、枸杞肉丝等。③阴虚证。表现为潮热盗汗、两颧发红、手足心发热、失眠梦多、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尿少色黄等,治宜滋阴养液,常选用麦冬、百合、玉竹、冬虫夏草、蜂蜜、银耳、雪梨、甘蔗、鸭肉、甲鱼等,食疗方如银耳羹、虫草炖水鸭、百合煨瘦肉、清炖甲鱼等。④阳虚证。表现为面色苍白、恶寒肢冷、神疲嗜睡、下利清谷、遗精阳痿、性欲减退等,治宜温补阳气,常选用核桃肉、杜仲、韭菜、干姜、羊肉、狗肉、麻雀肉、狗鞭、海马、海虾、鳝鱼等,食疗方如附片炖羊肉、海马鳝鱼、杜仲腰花、韭菜虾仁等。   对于实证患者,则要辨别是哪种实邪,若暴饮暴食,食滞不化,表现为脘腹胀满疼痛、嗳腐吞酸、恶心厌食者,治宜消导化食,可选用山楂神曲粥、槟榔粥、莱菔粥等。若痰湿阻肺,肺失宣降,表现为咳嗽痰多,痰色白、质稠,胸闷脘痞者,治宜燥湿化痰,可选用橘红汤、橘皮粥、冬瓜苡仁粥等。若水湿为患,水液潴留,表现为全身水肿,按之凹陷,小便少、胸闷、纳呆、恶心、神倦,治宜健脾化湿、通阳利水,可选用冬瓜皮蚕豆汤、赤小豆炖鲤鱼、薏米粥等。若肝火犯肺,表现为咳嗽阵作,咳血量多,或痰血相兼,血色鲜红,胸胁牵痛,烦躁易怒,治宜清肺泻肝、和络止血,可选用桑皮茅根鲜藕汤、杏仁桑皮炖猪肺、鲜藕柏叶汁等。   对于表证患者,要辨别是风寒还是风热。外感风寒,证见头痛、鼻塞、畏寒、全身酸痛、无汗者,治宜发汗解表以散寒,可选用葱白饮、姜糖苏叶饮、葱豉黄酒汤等。外感风热,证见头胀、咽痛、咳嗽、汗出、发热微恶风寒者,治宜辛凉轻宣以透邪,可选用桑菊薄荷饮、薄荷芦根饮、菊花茶等。   辨证施食还应辨明疾病属于哪一脏腑,对于不同的脏腑病证,采用不同的食疗方法。如《灵枢·五味》篇指出:“脾病者,宜食粳米饭、牛肉、枣、葵;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白;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粟、藿;肝病者,宜食芝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进行食疗配膳时,可按五行生克关系,作为治疗上的补泻原则,采用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方法。如脾为肺之母、肺为脾之子,对于肺气虚弱患者,除补益肺气外,常进食益气健脾的食物,如山药、扁豆、薏苡仁、芡实、红枣等,以培土生金,使疾渐愈。肾为肝之母、肝为肾之子,肝火亢盛,影响肾的封藏功能而引起遗精、梦泄,就不能补肾,而要清泻肝火,肝火得平,则遗精、梦泄随之而愈,可选食夏枯草荷叶茶、草决明海带汤、菊花饮等。   “同病异食”、“异病同食”也是辨证施食的重要内容。如胃脘痛可表现为不同的证。饮食所伤,宜食山楂糕、莱菔粥以消食和胃;寒伤胃阳,宜食高良姜粥、豆蔻鸡以温胃止痛;肝气犯胃,宜食玫瑰花茶、佛手酒以疏肝和胃;脾胃虚寒,宜食干姜粥、姜汁鳝鱼以健脾温胃;胃阴不足,宜食沙参麦冬饮、甘蔗粥以养阴益胃,这就是“同病异食”。又如久泻、脱肛、崩漏、子宫下垂等可出现相同的中气下陷证,都可选用参芪粥、归芪炖鸡等以升提中气,这就是“异病同食”。   食疗还可用于急性病的辅助治疗。如神仙粥用于治疗四时疫气流行;茵陈粥用于治疗黄疸病;竹叶粥用于治疗发背痈疽、诸热毒肿;枳椇粥用于治疗酗酒醉卧不醒等。对于某些慢性病,食疗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如长期高血压的患者,可常食芹菜粥、决明子茶、木耳粥;高血脂的患者,可常食何首乌粥、泽泻粥、玉米粉粥;糖尿病患者,可常食葛根粉粥、山药粥、玉米粉粥等。人体患病之后,生理机能减退、胃肠薄弱、消化力降低,此时以米粥调理最为妥当。如高热病后,由于高热伤津、阴液不足,可选用具有生津清热作用的食疗方,如蔗浆粥、芦根粥、石斛粥等。热邪蕴肺病后,高热虽退,但患者仍觉干咳、口渴,可选用止咳养肺的雪梨羹、天花粉粥、沙参粥等。   保养脾胃 食疗十分重视保养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的强弱,对于战胜病邪、协调人体阴阳、强壮机体、扶助正气、恢复机体功能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说来,在疾病过程中,胃肠功能减弱,应适当控制食量,切忌进食过多,加重脾胃负担,以致不能消化而使疾病加重,或愈而复发(食复),或引起其他病证。   烹调与禁忌 食疗膳食一般不应采取炸、烤、煎、爆等烹调方法,以免破坏其有效成分或改变其性质而失去治病作用。而且患病之后,脾胃功能减弱,以炸、烤、煎、爆等方法烹调的膳食,不易被消化吸收,难以发挥其治病功能。所以,食疗膳食应采取蒸、炖、煮或煲汤等方法烹调制作。另外,在疾病过程中,还要注意饮食禁忌,即所谓“病中忌口”。一般指温燥、生冷、油腻、荤腥之物以及烟酒等,它们能引起旧疾复发、新病增重,故应忌食。 rn本文来自: 网上买书(www.maishu123.cn)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maishu123.cn/ditu/zhongyi/17743.html 食疗文化修养 发表时间:2010-03-20关注度:341 食疗文化修养 赵立冬 中华食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食疗文化在现今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仍不失她的光彩,对现代人尤其是现代文明病及生活方式病的受害人群是一门必修的大智慧课。现代人具有一定的食疗文化修养,对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形成科学的养生保健医疗行为、提高身心德健康水平非常重要。 中华食疗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医食疗学已形成一种学科体系,成为一门古老而新兴的学科。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科学。自神农尝百草后人们认识到食物、药物都具有不同的性能功效。到商朝出现烹饪鼻祖伊尹创制汤液技术,对发展食疗做出贡献。《黄帝内经》讲食疗:“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奠定了中医食疗学基础。在周朝还专门设立食医,可见对食疗的重视。东汉的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在他的《金匮要略》中讲:“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说明食物性能是双刃剑,用好得益,用不好受害。唐朝孙思邈被称为药王,在他的《千金要方》食治篇中说:“为医者当晓病源,如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这是最早的食疗专篇,他还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益者,不足以存生”,是说不知道食物的性能就去吃,怎么能对身体有益呢?明朝李时珍说:“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进一步强调饮食、食疗对生命的重要性。中医食疗学认为,食物入口等于药物治病,同为一理,以食为药,有药食同源、膳药同功之说。因此,食疗原理也是利用食物的性能功效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协调人体脏腑。食疗原则是四因制宜:不同的病症、不同的人、不同地区、不同节季,总之讲究审因施食,辩证用膳。 中国百姓有药疗不如食疗的说法,民间流传了丰富的食疗食养的方法。许多有食疗文化修养的人把食疗当成一种医疗保健养生的首选方式,获得健康长寿。笔者主张“养生食为先”并认为食疗是一种自然疗法,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得到身心德的保健养护。食疗是饮食的最高境界,食疗文化是一种修养。孔子认为:通过饮食能看出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还能看出方方面面的问。中国人讲究吃喝,不只是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等。中国的美食能给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上的东西。中国美食是世界上三大烹饪流派之一,有八大菜系,六万多品种,自古有美食之帮的美誉,可谓天下美食尽在中华! 中国古代美食标准有六个字:色、香、味、形、器、效。其中“效”指食物的功效,可见中国自古对美食的要求既追求色、香、味、形、器的美感,又追求食疗食养的功效。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用四个字概括:精、美、情、礼。这反映了中国人在饮食过程中对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 当今中国的物质文明有很大的发展,受教育程度也大为提高。但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很不够,其中对决定人的生命和健康水平的中华优秀饮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显得缺乏。食疗文化修养就更提不上了。违背“天人合一,身土不二”的生态观,中国饮食结构出现西化;饮食方式追捧西式简单速度的快感;追求感观刺激,表现口味第一,生命第二。其结果,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在提高,而生命质量在下降。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肥胖率和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大幅度提高。中国传统饮食结构是非常健康科学的,中华饮食文化特别是食疗文化是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应当努力发掘,继承和发展。每个炎黄子孙应当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自觉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生活的发展,这是势在必行,责无旁贷的。 现在人类饮食文化正处在一个向健康饮食方向发展的转型时期之中,科学文明、健康长寿的进食理念越来越被人们自觉接受。中华饮食文化作为世界饮食文化的主要力量,正面对大好发展机遇。正像毛主席曾经说的“中国人对世界有两大贡献,一个是中国餐,一个是中医药”。食疗文化是集两大贡献于一身的大智慧,一定能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大的贡献。笔者提出:“弘扬养生文化,倡导健康餐饮”,并将创建健康餐饮酒店,为人们提供一个了解和体验食疗食养文化平台。让人们吃出健康、吃出美丽、吃出长寿、吃出快乐、吃出更多东西。人要吃出这些效果,就要有吃的修养。笔者对健康饮食的主张:“安全是前提,营养是基础,食疗是修养,健康是目的。”
/
本文档为【中医食疗养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