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医五方演绎》【精】+李静

《中医五方演绎》【精】+李静

2010-12-02 43页 doc 213KB 8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70766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医五方演绎》【精】+李静名医师承讲记 中医五方演绎 《名医师承讲记》引 子 五方者,经方,单方,验方,秘方,时方(协定处方)也。 古人云: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读书难,读医书尤难,读医书得真诠则难之又难。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将。世无难治之病,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扁鹊曾说“人之所病,疾病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千方容易得,一效最难求。 近代名医岳美中老师认为:“在临床上遇到的疾病多,而所持的方法少,时有穷于应付,不能泛应曲当之感。一方面也觉得经方是侧重于温补,倘若认证不清,同样可病随药变。持平以...
《中医五方演绎》【精】+李静
名医师承讲记 中医五方演绎 《名医师承讲记》引 子 五方者,经方,单方,验方,秘方,时方(协定处方)也。 古人云: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读书难,读医书尤难,读医书得真诠则难之又难。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将。世无难治之病,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扁鹊曾说“人之所病,疾病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千方容易得,一效最难求。 近代名医岳美中老师认为:“在临床上遇到的疾病多,而所持的方法少,时有穷于应付,不能泛应曲当之感。一方面也觉得经方是侧重于温补,倘若认证不清,同样可病随药变。持平以论,温热寒凉,一有所偏,在偏离病症,造成失误的后果上是一样的。临证治病先抱成见,难免一尘眯目而四方易位。只有不守城府,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度长短,选方药,才能不偏不倚,恰中病机”。又说:“仅学伤寒易涉于粗疏,只学温病易流于清淡。粗疏常易于偾事,轻淡每流于敷衍。应当是学古方而能入细,学时方而能务实。入细则能理复杂纷乱之繁,务实则能举沉寒痼疾之重。从临床疗效方面总结,治重病大症,要注重选用经方;治脾胃病,李东垣方较好;治温热及小病轻病,叶派时方细密可取。把这些知识用之临床,确乎有法路宽阔,进退从容之感。在肯定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也感觉到执死方以治活人,即使是综合古今,参酌中外,也难免有削足适履的情况出现。但苦脱离成方,又无规矩可循,走到相对主义。 此论可为我辈治医用方之准绳。近代经方大家曹颖甫以擅用经方而闻名,医学衷中参西录的作者张锡纯则是用自拟方,经方,时方,验方,单方,秘方灵活运用的典范。中医讲辨证施治,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给以不同的方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同一临床表现,人不同,地不同,时不同,治疗方法也就不同。所以说:经方极可贵,时方有妙用。验方治专病,秘方治顽症,单方治大病。临证不可拘于经方时方之执,应加减增损,经方时方配合,变古方之制为我所用,或参酌数方之意为一方,或综合单方,验方而组成新方,反复实践,方能临证用方得心应手。 五方实验者,是我临诊三十余年的实验心得,每遇一病,辨证论治与专病专方专药相结合,对古今名方验方,有是证用是方。有常见病屡用屡效之方,亦有疑难病用单方,验方之一得之见,难免有不少谬误或不妥之处,乃本人屡用屡效之方药之实录,敬请高明指正,不胜感激之至!。 《名医师承讲记》简介 《名医师承讲记》是作者临床30多年,运用中医五方(经方,单方,验方,秘方,时方)于临床的心得体会,汇集成册而成。 本书是《中医新课堂》丛书之一。讲述作者真实的临证思考过程,把诊治时的犹豫思考、一病多解、概率、把握程度等等,如是说来。还原“现在进行时”的真实状态,而不是“事后诸葛亮”的。在讲述中注重多谈为什么这样思考,依据是什么,把握性到底有多大,以及自己的治学之路。相当于给学生或后人进行中医的师承教育,特别是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与临证案例,阐述得特别生动而真实。该书临床实用性强,文笔流畅,生动平实,是非常好的师承读本。书中讲述师承的必要性与自悟的必须性,讲述读好中医基础理论是入门,跟师临证是可领会老师之意,然变、巧虽有师教,还是要自已悟,非尽可言传的道理。 《名医师承讲记》注重论证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之理。论证人体平衡则无病,失衡则病生,找出偏差,纠而正之方令衡之理。讲述衡通法论是为师承中医临床之捷径,法无常法与法外之法之理。明白此理,方明于无字句处读书,触类旁通之理。 作者的五方临床运用经验与衡通法论是从历代诸多名医前辈中领悟得来的,这些名医们的精僻论点作者采纳之,则诸前辈名医名家皆被作者视作老师,于无字句处读书,触类旁通,如实讲述如何领悟、发挥、运用的过程,有成功的病例,有失败的验案,还有治疗后没有结果的,有一案多次讲述的,有数案一并讲述的,试图让师承中医学者明白,现代中医学者是怎样才能成为临床大夫的,真正明白历代名医名家是如何功成名就的,中医是怎样炼成的呢?中医原来是这样炼成的!即:不停学习,不断摸索,不停探索,不断进步! 名医师承者,因作者的学术论点是师承历代名医名家而为宗旨,讲记者,讲述真实的思考过程,诊治时的犹豫思考、一病多解、概率分析、把握程度等等,如是说来,还原“现在进行时”的真实状态,而不是“事后诸葛亮”的工作总结。结合作者自已的治学之路,相当于给作者的学生或后人进行中医的师承教育。 《名医师承讲记》中写有李静先生运用经方、时方、验方、秘方、单方的经验,有用麻黄汤与麻黄汤类方、桂枝汤类方的经验与心得体会。讲述有麻黄汤证可用麻黄汤,有桂枝汤证可用桂枝汤之理。讲述麻黄汤用于风寒之表实证,桂枝汤用于表虚证,也可用于里虚证之理。讲述桂芍知母汤用于风湿病与水肿病之风寒湿热错杂之证是从刘梓衡老师书中领悟而来的,临证视其风寒湿热之偏差随证加减方可之理,若有气血瘀滞可与衡通汤、散合用之理。 《名医师承讲记》书中讲述运用白虎汤与白虎加人参汤用生山药代粳米,玄参代知母用于产后,虚加人参大剂分服方能胜病是师承张锡纯先生的理论。讲述小柴胡汤的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癫痫加硼砂是从张锡纯论中悟出,大小青龙汤治痰饮也是。讲述用张锡纯先生之从龙汤可与小青龙汤合用之,而从龙汤主药是龙骨、牡蛎,张锡纯先生擅长用之,陈修园说龙骨、牡蛎是化痰之神品,治气虚动则作喘的治喘神剂是从陈修园的《医学众中录》一书中领悟得来的,讲述用陈修园的治喘神剂治气虚喘时往往加龙、牡,再加生山药,山萸肉,阳虚往往加附子,胡桃。讲述陈修园书中说其方名为治喘神剂,然而从其组方用六君子汤加五味子,干姜、细辛,即当明白其治喘神剂是用于气虚偏寒之喘效,非喘病皆有神效也! 《名医师承讲记》书中讲述半夏泻心汤与五泻心汤并用的馄饨泻心汤是从裘沛然老师那里领悟而来的。治咳喘重症用印会河老师的麻杏二三汤变通加减,后来命名为衡通定喘汤,是从印会河老师那里领悟以及程门雪先生论热饮与裘沛然老师治痰饮用寒凉论中悟出来的。麻杏二三汤是麻黄汤、二陈汤,三子养亲汤,李静先生用时往往用葶苈子代白芥子,葶苈子、白芥子一凉一热,性热之白芥子不可多用,往往用三克,讲述葶苈子没有书上说的那么泻的历害,葶苈大枣泻肺汤是泻肺之水气,泻肺之胀气,泻肺气之因热与水结即热饮而肺闭之证,非能泻水也!而且往往用葶苈即加大枣,此即仲景组方用药之深意也!而且葶苈子又可泻心之水肿,还可泻肝之火,非止能泻肺也!其既能泻肺之火,即当能泻肝之火,又能泻心之火是也!肺属金,五行相克金克木,泻肺即是泻肝也!心属火,肝属木,五行相生木生火,实则泻其子,泻肝火即是泻心火也!此即中医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之意也! 《名医师承讲记》书中讲述用大承气汤、大小陷胸汤是从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书中悟出如何运用的。作者常用张锡纯先生的荡胸汤,一味瓜蒌仁代大陷胸汤,临证喜用蒌仁代替大陷胸汤皆是从张锡纯论中悟出来的。讲述乌梅丸的运用与香油葱白驱蛔虫是经方与验方各尽其用,皂角丸与泽泻汤治痰饮眩晕是从《经方实验录》书中领悟的。讲述从金寿山老师的金匮诠释一书中悟出甘遂半夏汤用于治痰饮之留饮,用时每想到日本医家因未照原方加用蜂蜜煎药即出现医疗事故而用时慎之又慎,而且亲自服甘遂以试其力。对炙甘草汤的具体运用是从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书中以及岳美中老师的论中悟出来炙甘草是主药量需重方可。讲述“延年半夏汤”治支气管痉挛之过敏性寒性哮喘与胃痉挛之虚寒性胃气痛是从岳美中老师书中悟出来的。讲述“延年半夏汤”可治过敏性哮喘之偏于虚寒生风者特效,论风者,过敏也!故此汤非所有过敏证都能特效也!用前胡换成柴胡可治胃气痛,也只能治胃气痛之偏于虚寒之胃气痛,若是偏热或湿热即非所宜。详论这些都需要医者自已去探索,落实,验证之理极为可贵。 《名医师承讲记》书中讲述“八宝串”治气膨胀是从《串雅内编》中领悟运用的,而且用时将药久煎并未出现如书中所说服药后大泻至半桶的情形出现,然第一次用此方时还是小心又小心,亲自与病家一起去药房取药,亲自看着煎好药服下去,等了几个小时不见腹泻,天很晚了方敢回去,以至于服药后病人未出现腹泻反而数日不敢去见病人,还是病家来找,说病已大见功效才去的。 《名医师承讲记》于运用滋阴清燥汤与滋阴类药则是从张锡纯先生论中领悟的,因此大量运用于现代人之阴虚偏燥之发热,腹泻,特别是小儿发热腹泻,屡用屡效。无非是随证加减灵活运用而已。包括运用大量单方如白茅根、白芍、阿胶、山萸肉、生石膏、滑石、山药、代赭石、羚羊角、生内金、乳香、没药,穿山甲、三七。这些药都是张锡纯先生擅长用的,李静先生往往用这类药来组方,变通运用,得心应手。 《名医师承讲记》书中讲述衡通法的运用是从张锡纯先生书中悟出来的。只不过张先生指出王清任的诸逐瘀汤分上中下通治百病之论点未说明是衡通法而已。讲述悟出衡则需通此理即是“于无字句处读书,触类旁通”之理。讲述衡通法为什么能统治百病呢?讲述疏通气血,气血通畅则病自能愈的道理。讲述又再结合岳美中老师的血府逐瘀汤论,颜德馨老师论瘀血治法是为衡法的论述,则疏通气血之法即是衡而需通,通之则衡的衡通法的道理所在。衡通汤、散,治慢性疑难病症之气血瘀滞之证用之屡,其效亦佳。究其原理亦为纠正体内偏差。在血府逐瘀汤基础上加山甲,三七,疏通气血,其药性当为平和,不寒不热,活血化瘀力量更为增强。山甲有内通脏腑,外通经络,无微不至。凡内外诸证加用之则其效更速。三七性平,化瘀血,止血妄行,可托毒外出,并治瘀血所致之疼痛有殊效。治脏腑疮毒,腹中血积癥瘕,可代《金匮》下瘀血汤,且较下瘀血汤更稳妥也。张锡纯氏甚赞之,我在临证亦擅用之。用之时,凡需疏通气血之病均可选用,临证视病情加减变通而已。气虚者可加黄芪,人参,热加芩连等清热之品,寒加桂枝附子,有风证可加蝉退地龙全蝎蜈蚣等虫类药,随证施治可也。 李静先生在《名医师承讲记》书中讲述:“王清任所创之血府逐瘀汤治胸痹这胸膈间瘀血效果很好。岳美中老师论曰:“血府逐瘀汤是个有名的方子。方中以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动药与静药配合得好。再加牛膝往下一引,柴胡桔梗往上一提,升降有常,血自下行。用于治疗胸膈间瘀血和妇女逆经证,多可数剂而愈。”受岳老师此论启发,我认为此方则非止治胸膈间瘀血及妇女逆经也。既然此方动静药物配合得好,再有升有降,则当能疏通气血,故可广泛应用于诸多气血瘀滞之证。后又读上海名医颜德馨之《活血化瘀疗法实践》,书中论及此方。倡此方为活血化瘀之要方,治久病怪病,认为必有瘀血,称活血化瘀疗法为衡法,谓之曰八法之外之衡法。我深有感触。再加我特别欣赏与喜用之兼备法,可谓有理,有法,有方也。故遇复杂病证,首先想到用兼备法。用兼备法,便首先想到衡法,想到衡法,便想到血府逐瘀汤。想到血府逐瘀汤,则联想到岳美中老师论此汤,岳老说此方升降有常,血自下行,颜老前辈说活血化瘀是为衡法。我思之此方必具有通气之功能,气滞血瘀方为失衡,通之则阴阳平衡。故欲使之衡,便当用通。因我多年喜用三七,甲片。三七有化瘀血之良能,山甲作向导有无处不到之异功。故在血府逐瘀汤方上每加三七,甲片,屡用屡效。其疏通气血之力更胜,则平衡阴阳之效更速。故名之曰衡通汤。若去生地,制散服用更便,名为衡通散。 《名医师承讲记》书中论羚羊角治脑炎〈经方实验录〉书中有论述,张锡纯书中也有论述,并且有代替之方药,为“甘露清毒饮”,即生石膏45克、白茅根180克,二味煎汤送服阿斯匹林半克。讲述其朋友李经理在网上说,家在湖北宜昌的小女儿,年方8岁,在医院住院六天了,高热一直不退,医院说是脑炎,请老兄给开个方子。在网上开了羚羊角丝10克,白茅根50克,芦根50克,一剂。次日即在网上回说谢谢老大哥,花了三千多元钱没有退热,你的方子一剂则退热了,请问还需再服何药。告知羚羊减为3克,加生地,元参,麦冬,蝉退以清其余热。此前人书上所载羚羊治脑炎之有效,验证之不虚也。五方演绎者,是作者用经方,时方,秘方,验方,单方之实验录也。 《名医师承讲记》书中论羚羊角之功效历代医家均有验证。而张氏之甘露清毒饮代之也确有其效,论现代中西医结合如用之得当,其效果当不可同日而语。讲述羚羊在清热作用之时并有透表之功,可托毒热外出而无寒凉之鄙。其善入肝经以治肝火炽盛,致生眼疾及患吐血鼻出血诸证。药性歌诀曰: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讲述其能清肝肺之火最为有效。而其最异之处在于其能退热却不甚凉,虽用量过之仍不致令人胃寒而泄泻,与黄连黄芩之性寒凉之类药不同之理。 《名医师承讲记》书中讲述运用白茅根、白芍用大量可治阴虚不能化阳之水肿是师承张锡纯先生书中之论而屡用之有效。山萸肉张先生称为回生山茱萸汤屡用之可证明山萸肉救脱之功效。论张锡纯人称张石膏足可证明其用石膏是为其长。且又认为张先生用滑石也是独特的用法,并经常师其意用滑石代替六味地黄汤中之茯苓泽泻。讲述生山药用大量止喘止泻疗效肯定,但需用于虚证。代赭石重镇之力可治神精类病如癫痫,头痛,高血压,呕吐,呃逆,便秘,食道癌,甚至用于脱发之因精神紧张者有殊效。羚羊角治高热,惊厥,以及妇科炎证的功效是确切的。生内金活血化瘀通经散结的功用是肯定的,而且广泛用于偏阴虚之肝病、胃肠病,精神类病以及脱发均有效。山甲无坚不摧,无处不到之功用、三七化瘀止血托毒外出的运用更多。讲述医者临证需记住师承张锡纯先生用对证之药一二味攻病,对证之一二味药即是主药,主药即是抓主证。君药有了,再伍以臣药与佐使药,组成新方,对证即是良方,讲述此即无招胜有招,有是证用是法,有是证用是方,有是证用是药之理! 《名医师承讲记》目录 论经方之魁桂枝汤 辨证选方其效可彰 师非名医徒非在行 话说感冒结为同行 麻黄汤解风寒之表 咳喘身痛肿胀可消 气管炎症肾病水肿 同是发汗中西不同 白虎汤一剂退高热 虚加人参并治温疟 大剂分服如同输液 有是证用是方可也 大承气汤攻下重剂 救热存阴逐邪泻实 西药灭菌中医解毒 看似相同实则殊途 话单方穿山甲新用 扁桃体炎屡见奇功 此为消炎彼亦消炎 同为消炎非同一般 羚羊角治脑膜炎症 高热惊厥速刺十宣 细菌病毒温疫为病 退热消炎一药多用 发热喘泻阴虚难医 滋阴清燥汤可救急 山药白芍甘草滑石 男女老少小儿可医 胃肠诸病用五泻心 去渣再煎混沌汤稳 反激逆从诸法兼备 广络原野心领神会 热结痞满大小陷胸 代以蒌仁荡胸汤名 医要懂药识药尝药 方有经方时方新方 小青龙治外寒内饮 辨证用方从龙汤稳 痰悬溢支乃为四饮 临床须明何为热饮 老年咳喘憋闷难当 首选麻杏二三汤方 抓主症主症为憋闷 治痰喘顺气气自顺 程门雪论治热痰饮 裘沛然治饮用寒凉 李静话说喘病难医 久服激素坚辞莫治 延年半夏汤治顽喘 易柴胡巧治胃痉挛 过敏寒喘痛苦万端 胃气寒痛是为首选 治喘神剂虚喘神效 龙骨牡蛎加入更妙 咳嗽痰喘寒热需辨 痰多痰少虚实难参 巴豆单用苹果蒸食 松香化痰凉茶送服 轻粉治喘实喘有效 穴位贴药注射更妙 肺病结核中西合璧 肺痿肺痈癌证可医 食梨治病绝症可治 人外有人气死名医 乌梅丸乃仲景名方 香油葱白驱虫验方 中医辨证西医辨病 十年读书十年临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癫痫首选加硼砂良 久病必瘀须当切记 疏通气血顽症可医 皂角丸治浊痰独效 泽泻汤治风痰眩晕 虚风可晕实痰亦晕 虚补实攻针灸如神 炙甘草汤治心动悸 痰火失眠温胆勿迟 经方运用病重药重 随证加减贵在变通 乙肝湿热黄连解毒 蛇药六神三阳转阴 鸡尾酒为综合疗法 馄饨汤法兼备可夸 脏腑诸病血瘀气滞 衡通汤散用之勿疑 八纲辨证衡通法易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镇冲汤治中风偏瘫 方用五虫攻顽克坚 内风外风同是中风 风是神经神经是风 理冲散疗虚劳瘕积 肿瘤癌症男女皆宜 理气顺气同是治气 血虚贫血名似实异 诸般结石重用内金 验方化石其效如神 见石治石复又长石 究本求源方为良医 串雅编验方八宝串 臌胀病一剂效可见 水气血食虫乃五臌 见水治水最为可恶 降脂法论治脂肪肝 肥胖病治用汤丸散 治病求因细寻病因 找出病因治其病因 糖尿病治用衡通法 因人治宜整体出发 糖高降糖头痛治头 见渴止渴渴止还渴 鹿胎内服宫寒无子 秘方外治女性不孕 虚补实攻寒温热清 通中有补补中有通 付青主老妇血崩方 加生地少妇亦堪尝 见血止血瘀则出血 补气化瘀行血止血 比胡芦画瓢治子悬 七月孕妇转危为安 胎前宜凉产后宜温 治其所偏有故无勋 效灵丹治癥瘕囊肿 前列腺重炮甲天丁 实证需攻攻其该攻 虚不可攻攻之无功 川参通治前列腺病 局部注射如斯响应 顽症宜通通治顽症 中西结合西为中用 阳萎早泄梦遗滑精 攻补兼施贵在疏通 蠢补误补实不该补 参茸补肾壮阳如虎 膀胱蓄血桃核承气 热结少腹痛胀可医 可下之证攻之即下 该下则下下之勿讶 茅根白芍滋阴利水 单方重用增水行舟 凉血活血生血养血 增液补液胜如输液 桂芍知母汤疗顽痹 风湿水肿汗利兼施 西医风湿中医风湿 此为风湿彼非风湿 骨质增生温针重剂 芍草甲刺桃红牛膝 外病内治亦可外治 内外合治难治可治 天灸疗法外治简易 风湿神经疼痛可医 内病外治等同内治 外病外治并用内治 芍药甘草缓急止痛 久瘀加用蜇虫蜈蚣 此亦止痛彼亦止痛 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柏叶当归脱发特效 活血化瘀衡通散妙 血虚风热燥证多见 斑秃外治发可再现 蝉衣乌蛇疗荨麻疹 牛皮癣加全蝎如神 风寒湿热虚燥为病 中西结合内外同用 白癜疯须活血化瘀 气通血行风证自熄 内热外风互搏致病 内治外治随证施用 鸦胆三七治痔出血 癌瘤泻痢五淋毒热 有毒解毒攻其有毒 毒祛毒解毒消毒无 治癌肿须化瘀散结 攻补兼施乃为准则 先补后攻留人治病 后补先攻治病留命 化岩汤治乳腺癌症 散结散治乳腺增生 结者散之瘀者化之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便秘热结气滞血瘀 苦参子炮甲效无比 症有真假病有虚实 清之润之通自下之 鼻炎咽炎皆属顽症 神效鼻咽定可奏功 攻顽克难解疑释奇 病多道少何能为医 粉刺痤疮小病难医 面部色斑疏肝解郁 名为外病实为内病 治内治外内外同用 眼病治需活血消风 衡通合用方可奏功 八法之外衡通法用 法外之法医道大成 论经方之魁桂枝汤 辨证选方其效可彰 2004年夏在深圳遇一许姓老者,说李医生我想考验一下你的中医功夫行不?我老婆感冒,不许你用西药,只需用中药,而且只许开一剂,如能治好我老婆的感冒,我就佩服你的中医功夫。我说只能试试,万一不行你可千万别见怪。许老者说可以,但要烦请你到我家,因为我老婆脚扭伤一年有余,如能治好她的感冒,我便让你治她的伤脚,她已经一年多未曾下楼了。至其家住四楼,老妇近已六十岁,极消瘐,面色苍白,一派虚寒之像。察其舌质淡,苔薄白润而滑,脉浮缓。头痛发热不甚,汗出,微恶风寒,食少纳呆。诊毕告知此病一剂中药可愈,但必须服药后服热粥方能一剂治愈。老者说可以。乃处以桂枝汤原方。许老者是潮汕人,说以前在老家感冒服西药不效,须服中药才行,故试一下你的功夫。照方服用一剂而愈,药费二元钱。许姓老者视为珍宝,说我老家的中医处方有十多味,不像你此方只有数味,将方抄下保存,说日后再有感冒仍服此方。从此交为朋友,其本人高血压,子孙及家人有病均求为诊治。并广为传说。后为其治脚扭伤肿胀疼痛此是后话。 《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渣,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服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体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愈也,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当小促使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桂枝汤为仲景《伤寒论》的第一方。现代人感冒一般不愿服用中药,一是麻烦需煎药,二是认为效果来得慢,没有西医输液打针服药来得快。凡用西药数日不愈者方才想服用中药。习俗如此,实难更改也。近观不少患者,感冒发热咳嗽咽痛,服用西药,输液,发热退速而咳不止者多矣。桂枝汤为治太阳中风之效方,非治感冒之必效方也。医所尽知麻黄汤解寒邪之表,桂枝汤解风邪之表,三仁汤解湿温之表,六一散解暑邪之表,银翘散解温邪之表。此解表方之常规用方。 代替 有人认为桂枝汤服药后服热粥比较麻烦,但不服热粥效果不佳。医学衷中参西录张氏创加味桂枝代粥汤,原方加生黄芪十克,知母十克,防风六克以之代粥很有效果。并倡服后不出汗者可加用阿斯匹林一克以助其发汗,我在临床亦常用之。又倡桂枝汤证屡用屡效之简便方,较用桂枝汤更为省事,方用生山药细末两半或一两,凉水调和煮成稀粥一碗,加白糖令适口,送服西药阿斯匹林一克,得汗即愈。又曰:桂枝汤证之出汗,不过间有出汗之时,非时时皆出汗也。故必用药再发其汗,始能将外感之风邪逐出。然风邪去后,又虑其自汗之病不愈,故方中山药与阿斯匹林并用,一发汗,一止汗也。至于发汗与止汗之药并用而药力两不相妨者,此中原有深义。盖药性之入人脏腑,其流行之迟速原迥异,阿斯匹林发汗最速,而山药止汗之力则奏效稍迟,是以二药虽一时并用,而其药力之行则一先一后,分毫不相碍也。 毕竟现代人习俗用西医西药,谓之西药快,中药慢,实属无可奈何之事也。中医所治感冒之人服用中药大多为年老体虚,或者是妊娠妇女,间或屡用西药屡屡感冒者,方能服用中药。蒲辅周老前辈治习惯性感冒擅用玉屏风散为粗末,每日服十克,坚持三月效果很好,岳美中老师倡之,我在临床上用之亦效。凡辨证诊断为气虚阳虚患者用之当效,但若阴虚火旺之人则不宜用之。友人之子年五岁,夏日由其母带去游泳后,晚上即咳不止,服一般感冒之维C银翘片等止咳药无效,来电询之,说以往感冒服此药有效,此次为何不效?告知此次与以往不同,乃游泳所致,肺气为凉水所约束,中医认为需宣肺方可。嘱服安乃近片半片。并服些热粥以助其发汗。次日来电说服后即咳止能睡矣。询之何以半片药能有此良效。答之曰,此即发表宣肺之意也,中药当服麻黄汤可。三拗汤亦可也。 柯韵柏“名医方论”之中论桂枝汤说:“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桂枝汤证唯以脉弱自汗为主耳。粗工妄谓桂枝汤专治中风,印定后人耳目,而所称中风者又与此方不和,故置之不用。愚常以此汤治自汗盗汗虚月虚痢,随手而愈。。。”。 按:临床实验证明,凡是应用抗生素和感冒药而感冒仍不愈者,在临证时要详加辨证,做到有是证,用是方。临床上不论外感内伤,只要出现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等证,便是桂枝汤证。如不加辨证,气血俱虚阴阳俱弱之人如何能愈。西医治此类病人如果不加辨证,用发汗解表药和抗生素效果必然差,须加补液和能量类药与激素方可取效。经验认为。凡桂枝汤适应症多为素体气虚阳虚营卫不和之人。古人云:“桂枝下咽,阳盛则毙”。则知凡阳亢之人不可用桂枝汤也。桂枝汤证患者之舌质必淡,苔薄白而润,脉缓。如脉弦滑有力,舌红紫苔黄者绝不可用。桂枝虽无发汗作用,但有通阳活血之功,也就是说能扩张血管,特别能扩张体表的血管。能温振心阳,有镇静,镇痛与安眠的作用。 桂枝汤加瓜蒌即为瓜蒌桂枝汤;加黄芪即为桂枝加黄芪汤。桂枝汤去甘草加黄芪,即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龙骨牡蛎即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黄芩即为阳旦汤;桂枝汤的加减运用很多,可见桂枝汤是仲景和后世医家的常用方,有较广泛的使用范围。 麻黄汤解风寒之表 咳喘身痛肿胀可消 麻黄汤解寒邪之表医尽知之。经方实验录一书作者近代经方大家曹老前辈常一剂愈病。忆1981年冬在农村曾治一男,年四十多岁,患风寒感冒,服用感冒药及安乃近片等药数次不效,亦不发汗,仍发热,恶寒,周身疼痛而来求服中药。察其舌脉均为麻黄汤证,视其人体质尚健,乃处以麻黄汤原方,不意患者服药后,家属急来诉说患者高热恶寒更加严重,盖棉被数层仍然恶寒全身发抖,烦请医生快去看一下。我那时年近三十,在此以前多沿用先祖父辈之习俗,治感冒一般均处以九味羌活汤,后阅经方实验录用经方之神妙外感风寒症麻黄汤一剂愈病,故处以经方麻黄汤,不料出现此种情况,考虑后说可能是战汗将要发作,是邪正相争,如能出汗即无妨,随其一同去患者家,约十分钟赶到,见患者在被内仍在战抖,察其舌仍是薄白苔,脉紧数有力,安慰病家说不要紧,多喝点水,马上出汗即会好。病家信之又服开水一碗,约数分钟后汗出而战抖方止。方悟此正是战汗之证。病人先服数次发汗解表之药未出汗,是因为服药后仍然外出而没有避风寒,而导致战汗发生。战汗是外感病程中邪盛正虚,邪正相争的表现,正气胜,战汗之后病转痊愈。正气不支,战汗后气随汗脱,转为虚脱亡阳危候。当时我从未见过战汗病人,心中非常担心,想起前人书上曾有记载服大青龙汤一剂汗出,病家认为有效续服一剂导致大汗亡阳而死之说,心中十分不安,幸病人战汗后痊愈,病家非常信任于我,此例印象非常深刻,至今记忆犹新。 后数日此病人介绍一女孩年8岁,患急性肾炎,通身肿胀,头面尤为明显。西医用青霉素类抗菌素效不显。察舌淡苔白,脉紧数,诊断为风水。处以麻黄汤合五皮饮。麻黄10克,杏仁10克,桂枝10克,甘草3克,陈皮6克,茯苓皮30克,桑皮10克,大腹皮10克,姜皮3克。嘱先服三剂以观疗效。患女之父去一药店买药,有一老药师七十余岁姓艾老药师说小孩太小如何能用如此大量,将诸药均改为三克与之十剂,说要慢慢服之。患者家长来问并说也觉量太小,恐不能胜病,我说量太小矣,可三剂并作一剂煎服,家长说我已于她服过了,是三剂并作一剂煎的,服过全身出汗,肿已大消。嘱其三剂并一剂可也,服完后照原方服之,嘱其与药店讲明情况,千万不可再更改剂量,每次取三剂,服后看病情如何再定。后病情继续好转,原方加减服至二十余日全消而愈。 后再阅经方实验录,麻黄汤症中有一段文字,方知麻黄汤用之不易。其论为:“何公度作《悼恽铁樵先生》文中之一节云:“。。。。。。越年,二公子三公子相继病伤寒殇。先生痛定思痛,乃苦攻《伤寒论》。。。。。。如是者有年,而四公子又病伤寒。发热,无汗,而喘。遍请诸名家,其所疏方,仍不外乎历次所用之豆豉,山栀,豆卷,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杏仁,象贝,等味。服药后热势依然,喘益加剧。先生乃终夜不寝,绕室踌躇。迨天微明,乃毅然曰:此非《伤寒论》“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之病而何?乃援笔书:麻黄七分,桂枝七分,杏仁三钱,炙草五分。持方与夫人曰:“吾三儿皆死于是,今四儿病,医家又谢不敏。与其坐以待毙,曷若含药而亡!”夫人默然。嗣以计无他出,乃即配药煎服。先生则仍至商务印书馆服务。及归,见病儿喘较平,肌肤有润意,乃更续予药,竟得汗出喘平而愈。四公子既庆更生。先生乃益信伤寒方。。。。。。书中说以上所引文字,不过廖廖数行。然而以吾观之,其中含蓄之精义实多。时医遇风热轻症,能以桑菊栀翘愈之,一遇伤寒重恙,遂不能用麻黄主方。罹其殃者,夫岂惟恽氏三儿已哉?此其一义也,恽铁樵先生苦攻作寒论有年,及用轻剂麻黄汤,尚且绕室踌躇,足见医学之难。此其二义也”。 此论足以说明医学之难。辨证施治之不易。又前人尤在泾说:“无汗必发其汗,麻黄汤所以去表实,而发邪气。有汗不可更发汗。桂枝汤所以助表气,而逐邪气。学者但当分病证之有汗无汗,以严麻黄桂枝之辨,不必执营卫之孰虚孰实,以证中风伤寒之殊。 加减 按:麻黄汤的发汗解热,宣肺祛痰,止咳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是肯定的。近代药理研究也证明麻黄能通过发汗而迅速解热。麻黄的兴奋中枢,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作用是明显的,剂量大时尤为突出,故有人畏用之。现代研究单味中药的作用并不能代表方剂组合后的功效,中医也从来没有不加辨证而用麻黄汤的。中医不传之秘主要在量和配伍方面。不同组方与不同的病则效果亦不同。实验证明,疗治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之咳喘,风湿病及水肿病均用麻黄取效。凡此类证状,阴虚者须加滋阴之品,如生地,麦冬,沙参,元参,山药等;血虚者加阿胶,熟地,当归,白芍;气虚者加人参,黄芪,山萸肉,热加黄芩,黄连,知母;外感风热加银花,连翘,浮萍,薄荷,蝉退,在于临证变通也。 西药发汗解表类药如安乃近等有发汗解表作用是明显的,但宣肺祛痰,止咳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则与麻黄相差甚远,更于麻黄汤的作用不可同日而语。且麻黄剂量大小的作用更为关键,量小则起不到发汗解表之功效,量大则有汗多虚脱之可能。观前人有用大青龙汤重用麻黄一剂汗解病愈,而病家认为服药有效而又再服一剂以致大汗出亡阳以至死亡的记载。也有大量麻黄一剂而汗出愈病的病例。故麻黄用量应视病人的体质与病情的需要而掌握,岂可孟浪行事,量大时必要慎之又慎,方为万全。故现代药理研究能代表一般剂量之麻黄,不能代表大剂量之麻黄,更不能代表麻黄汤中之麻黄,不能代表射干麻黄汤中之麻黄的功效,且不能代表桂芍知母汤中之麻黄的作用。何况还有麻黄加白术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之不同呢?所以说中医中药不能用现代医学手段来对待,将中药方剂制成制剂,一概用之,行吗?今天服用行,明天服用还行吗?这个病人服用行,那个病人也行吗?病情是不断变化的,且人又与人不同,岂能像西药制剂一样呢?固然,治慢病之制剂可以,治急症难病,顽症是绝对不行的。中医传统的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的精神是不可丢弃的,需要我辈继承发扬和光大的。 白虎汤一剂退高热 虚加人参并治温疟 1985治友人李炳占之妻高热数日,西医输液三日,输完则退,不数小时又高热,如此者已三日而来求治,问中医能否退热。视其舌红苔薄黄,脉数。当为白虎汤证,回答其可一剂退热。为其处白虎汤方。生石膏90克,知母18克,生山药30克,党参30克,元参20克,炙甘草10克,白茅根50克,大枣五枚。嘱煎为五杯,每服一杯,分数次服完。次日其妻来说热已而未再发,说你李哥让我一次服下,说是你说的,我连服了五碗,可把我胀坏了。我说是让你分为数次服的,没让你一次服下去的,幸而没什么事。 后当地疟疾流行,我也被感染。初始恶寒后则发热,服感冒药则愈。隔日又发,方悟是间日疟也。又隔日早上注射奎宁一支至中午未效又发,思之当中西结合方可。再隔日早上先注射奎宁,后服柴胡汤一剂方才未发。本以为愈矣。时当秋季。当地一老年朋友告知我说本地人犯此病不可服食秋后的南瓜,服则犯此病。我惎疑之,故意服食南瓜数日并未发病。不料又过了数日突然恶寒发热,第一日仍以为是感冒,服些感冒解表药则热退。不料隔日又发热,明白是疟疾病又发也。后隔一日早上又先注射奎宁,继服柴胡汤,满以为是愈此病的最佳方案,可一次治好,谁知竟不见效。至午则高热,并意识不清。至晚上方退热。思之上次为寒热往来,此次为为但热不恶寒,无怪服小柴胡汤不效。当为白虎汤证。后日当服白虎汤以治之。哪知未等到后日,第二天中午则又高热。原来间日发,今则为连发以至如此。乃急服大剂白虎汤并加党参,生山药,元参,白茅根,煎成分数次服之,次日高热未发。唯精神不佳,不能入眠,服西药安眠剂方能入睡,数日方始恢复。此病至今记忆尤新。 加减 白虎汤在多年前西医输液未普遍应用时最为常用,我在临床上常用之。初学医时读医学衷中参西录,受其启发甚多。张锡纯老前辈人称张石膏,其用生石膏和白虎汤,以及白虎加人参汤可谓神矣。其用生山药以代方中梗米我必用之。其主张虚加人参,妇女产后以元参代知母,我则不去知母再加元参,以增滋阴退热之效,并师其意再加白茅根,热重再加西药安乃近片等退热之品。惟量大时须多煎分次服下方可。我对此类病人常告知用此方分次服之,就好像西医输液一样相似。西医肌肉注射青霉素一次注射80万单位而已,而输液则可用至600万-800万单位,因为是缓慢输入的。中医用大剂白虎汤也是如此,分数次服下也像西医输液一样的,也是为了使药力常继。西医是补液加消炎,不过名称不同,中医是滋阴即是补液,如此而已,而且价格便宜,效果并不慢。而在用白虎汤时,必加人参或党参,阴虚明显者或加北沙参或西洋参再加元参,白茅根,生山药代粳米。生石膏量则最少30克,多则为90克或至120克或更多,惟须多次分服而已。张氏说白虎汤常用之,而承气汤一年也难用一次诚为可信。其遇承气汤证也往往用白虎汤加味而治之,因大承气汤用不对则有伤人之虑也。其变通用方药实是从经验之中得来,我辈当熟读之,方能用之得心应手。 而《经方实验录》之作者,近代经方大家曹颖甫先生对白虎汤亦常用之。其论不可不读:“桂枝汤为温和肠胃之方,白虎汤则为凉和肠胃之方。桂枝证之肠胃失之过寒,故当温之,温之则能和。白虎证之肠胃失之过热,故当凉之,凉之则亦能和。和者,平也,犹今人所谓水平,或也。失此标准则病,故曰太过等于不及,犹言其病一也。桂枝汤证肠胃之虚寒,或由于病者素体虚弱使然,或由于偶受风寒使然,或更合二因而兼有之。白虎汤证肠胃之实热,容吾重复言之,或由于病者素体积热使然,或由于由寒化热使然,或竟由直受热邪使然,或竟合诸因而兼有之。来路不一,证状参差,而医者予以方,求其和则同。方药不一,而方意则同。桂枝汤有桂芍以激血,生姜以止呕,同是温胃。白虎汤之石膏知母同是凉胃。大枣免胃液之伤,粳米求胃津之凝。余下甘草一味,同是和肠,防其下传。两相对勘,一无循形。” 按:张锡纯氏用生石膏治温热,且常合用西药阿斯匹林,治湿热常于滑石合用,用治热病下痢,疟疾病实热亦用之。又用治脑漏,即现代称之鼻窦炎,治风湿热病之红肿热痛与阿斯匹林合用。且用于内伤,眼病,痔疮,气管炎,哮喘等热病。我辈临床实验经验多年认为,白虎汤既能治细菌感染之炎症,也可治病毒感染之炎症。无所谓细菌性炎症,无所谓病毒性炎症。生石膏为凉性之品,用于清热并不等于消炎,白虎加人参汤中人参为温药也未必不能消炎抗菌。现代医学用单味药理检测,往往认为没有抗病毒和抗菌的功效,岂不知中药方剂组合在一起的神妙。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也辨病。一种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多种多样的变化,可能出现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不同证候。西医辨病用药,何尝不是细菌用抗生素,病毒则用抗病毒药物。甚则抗生素与抗病毒药同用。脱水则补水,失血则补充血。而中医治则为汗吐下和清温消补八种方法。西医辨病细菌性炎症需用抗生素,病毒性则用抗病毒药物。而中医如简单地应用白虎汤消炎退热则失去中医的精髓所在。白虎加人参汤,桂枝白虎汤即是为表里寒热虚实不同之病情所设,临证还需视其体质之强弱而确定用量之大小。西医诊为炎症,中医不应受炎症的约束,认为西医炎症用消炎药,中医用清热之白虎汤则不可。临床辨证为白虎汤证即用白虎汤,虚即加人参为白虎加人参汤。故我在多年应用白虎汤时,往往师张锡纯前辈之意,虚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再加元参,白茅根,大剂分服,屡用屡效。 白虎汤及白虎加人参汤清热之功效是肯定的。大量报道用于治疗流行性脑炎可作证明。且又不仅限于外感发热。糖尿病口渴多饮期用白虎汤和白虎加人参汤的报道也是事实。个人经验认为白虎汤和白虎加人参汤用于发热病人的指征表现为舌质红,苔白薄腻或薄黄者疗效较好,如苔黄厚或干燥者,可加瓜蒌仁30-60克,其效果确切。量大时可替代大黄及承气汤。 大承气汤攻下重剂 救热存阴逐邪泻实   1980年治一冯姓老者,年约六十岁,腹痛不大便已五日。察舌紫苔黄燥,脉滑有力,腹部胀硬拒按,老者甚为恐惧,为处以大承气汤加蒌仁甘草,以其年高再加党参,嘱服一剂,后果矢气通便通而愈。后一壮年男子来询,问火牙痛用大黄三钱,为何大便不泻而疼亦不止,看其舌苔黄燥,给大承气汤一剂,次日来说腹泻五次牙痛已止。并问为何自服大黄三钱不效,而服此数味则如此厉害。答其原因在于一味大黄和数味药组合的作用自然是不一样的,单用大黄没有气分药之所以不效。大黄少用之可以开气,读医学衷中参西录大黄解自明。 古代中医以攻下法名于世的当为金元时代之张子和。温病学家吴又可,吴鞠通等。并创新加黄龙汤,宣白承气汤,导赤承气汤,牛黄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护胃承气汤等。近代名医经方大家曹颖甫善用诸承气汤以一剂愈病,我辈欲用承气汤者,当细读经方实验录一书。 书中曰:“若求大承气汤之全部症状,当为:一,大便不行,腹痛拒按,此以胃中有燥屎故也。二,阙上痛,内经以阙上属喉间病,此概以气色言之,若阳明燥气上冲及脑,则阙上必痛,其不甚者则但胀耳。三,右髀有筋牵掣,右膝外旁痛,此为吾师所独验而得之者。四,脉洪大而实,然亦有迟者。五,日晡潮热。他若舌苔黄燥厚腻,大渴引冷,当在应有之例。然则不过言其常耳。知常达变,乃可与言大道。吾师善用诸承气汤,历年治阳明实证,十九全愈。吾师之用药也,柴芩姜附,悉随其证而定之,绝不似世之名家,偏凉偏热,以执一为能事者。余敢曰:凡仲圣所称某某汤方之云者,此皆一剂知,二剂已之方也,倘能药量适合,则一贴愈病,原属平淡无奇之事,安足怪者?而伤寒论中之阳明病占全书篇幅四之一,于承气汤反复推论,其详备明确远出三阴诸方之上,然则硝黄之用,复有何疑者?阅者能明此旨,是为知吾师者,是为知仲圣者。” 按:诸承气汤用之得当,确可一剂愈病。历代名家用于脑病症状者屡见之。现代所称温病用诸承气汤范围更广。温病大家吴又可其论超拔非凡:“应下之证,见下无结粪,以为下之早,或以为不应下之证,误投下药。殊不知承气本为逐邪而设,非专为结粪而设也。必俟其粪结,血液为热所搏,变证迭起,是犹养虎遗患,医之咎也。况多有溏粪失下,但蒸作极臭,如败酱,或如藕泥,临死不结者。但得秽恶一去,邪毒从此而消,脉证从此而退,岂徒孜孜粪结而后行哉?” 西药中用 此论可为承气汤用于温热病的准绳。且不必拘泥于承气汤原方,温病学家所创之诸承气汤均可对证选用。本人经验增液承气诸汤较为稳妥。与现代西医之抗生素输液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临床上辨证为湿热症状者,西医必用抗生素,重症则数种抗生素联合应用,与中医之经方验方数方合用并无区别。经验认为湿热证凡舌红紫赤,苔黄或白腻者,西药以用青霉素与头孢和磺胺类药较为有效。舌质淡苔白润者则以氧氟沙星药及氨基甙类与庆大霉素,丁胺卡那类较为有效。而舌紫苔薄类患者则以林可霉素或克林霉素疗效较好。本人运用中西结合有年,一直致力于中西结合。认为中医采用西医之检验诊断不无益处。深圳一友人之子年四五岁,每感冒,告知深圳气候偏热,宜服维C银翘片。夏日其母带去游泳,回家后咳嗽不止,给服银翘片不效,来电告知此为浴水受寒,肺气为寒所束,服西药安乃近片半片,后果服一次即咳止。其说原来其中有如此奥妙,真是令人不可思议也。并告知此证如服安乃近药片不效是为重症,当服中药小青龙汤方或三拗汤方可也。 经方实验录中姜佐景曰:“麻黄汤证化热入里,为麻杏甘石汤证。桂枝汤证化热入里,为白虎汤证。葛根汤证化热入里,为葛根芩连汤证。而葛根芩连汤证、白虎汤证、麻杏甘石汤证化热之后,则均为承气汤证。其肠结轻,可攻补兼施,所谓和之者,是为调胃承气汤证。其肠结较重者,亦用和法,即为小承气汤证。其肠结最重者,当用下法,又曰攻法,即为大承气汤证。实则三承气汤方对于麻桂葛之汗法,及白虎汤之清法言,皆可曰下法也。” 又按:在临证时,中医辨证为麻黄汤证,桂枝汤证,可用西药退热药如复方阿斯匹林等,轻证自可痊愈。病情入里均可加用西药抗生素如头孢类。病情再重可加液体疗法当可治愈。无数患者观察,舌紫苔腻患者,经大量抗生素输液治疗后,其舌紫苔腻症状均见消退。与中医用白虎汤承气汤后的表现是一致的。其中有的患者用西药抗生素输液治疗效果欠佳者,西医认为是患者对所用抗生素不敏感,或是有耐药性,或是病毒性,需做进一步检验等等。而中医中药则不论其是病毒还是病原体,还是细菌,有麻黄汤证当用麻黄汤,桂枝汤证当用桂枝汤,大承气汤证当用大承气汤。云南名老中医吴佩衡治一重症温疫患者高热神昏,急促之间取药不急,嘱病人服大量凉水,不多时汗出身凉面愈。开封一老中医治一妇半夜虚脱,无处取药,适逢患家小孩小便,急令用童子小便热服之,不一会病人即苏醒也。对证时,凉水,童便也是良方良药也。我早年治一老者肺结核低热咳吐痰血用对证方效不速,嘱其加用童便煎药其效特佳。服三剂患者即感觉病大好了。早年曾治一食道癌患者,用《本草从新》作者吴仪洛所论治此病用白马尿,患者说没有白马,用驴尿行不?让其用之煎药,服用近月可以进食,病已大效。无奈有人说此方不科学,不卫生,让其去大医院开刀手术,其去大医院后,医生说病已晚期,开刀不行了,后过了二月又来求治,视其面色黑暗,已不能进食,只能进流食,便结如羊夭,告知已无能力矣。患者痛器流涕,悔不该听他人之言误已之性命也。仲景方书及古方书早已有载,医者不知用,或不屑用之罢了。曾见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先用青霉素不效,后用先锋又不效,再用克林霉素加用激素方效的大有人在。此于中医先用桑菊饮银翘散不效,后用麻杏甘石汤白虎汤不效,再用承气汤方效者也屡见不鲜。观经方实验录经方大家曹老先生处方时,为怜患者贫穷一次开麻黄汤与承气汤于一张处方纸上,患者不识字一次取二方服之一剂即愈之。我辈医者何时能达如此水平,当终生努力之。 话单方穿山甲新用 扁桃体炎屡见奇功 近代医生治感冒,习俗用速效伤风胶囊等感冒制剂,用抗生素加用激素,发热重者加用输液疗法,效者固然很多,不效者亦不少,这即是不详加辨证,有的医生一测体温有发热,即开处方用药,造成药物大量浪费,患者增加经济负担,看一感冒花费一百多元数百元的大有人在。我在看此类病时必要先察舌脉,辨为何症,再议何方对症方可处方用药。我的经验是现代人风热感冒比较多,多以发热,咽痛为主症,兼症为咳嗽,头疼头晕,周身不适者多见,常以银翘散,桑菊饮加减合用之,咳嗽重加杏仁,贝母,瓜蒌花粉等药屡用有效。见有感冒引起扁桃体发炎及咽喉发炎者,往往难以速效,我常在此处方基础上加用炮山甲,往往取得很好的效果。 2005年治一友人之子四岁,从小感冒则扁桃体炎症发作,发热,咳嗽咽痛,轻则数日,重则十余日,屡次输液打针服药方可退热,不数日又发作,稍不注意受凉则发作。察其舌光剥无苔,呈地图舌,舌质紫红,多汗,食少,咳嗽,辨证为阴虚火盛。复受风热外感,幼子苦于服中药,先处以西药克林霉素磷酸钠,病毒唑输液,中药处以桑叶片30克,桑椹子30克,炮山甲5克研粉装胶囊一日分三次吞服,一日热退,停用西药,单服用单方桑叶水并炮甲至月余,其孩子调皮不愿服桑叶水,乃断续服用。后察其扁桃体消失,半年未再发作。偶然有受凉发热,扁桃体亦未再发炎,服用小儿感冒退热类冲剂即可。面色转红润,多汗早止,地图舌则于感冒时仍有出现,但没有原来明显严重而已。嘱仍服用中药单方,后说桑叶水服了月余再不愿服。只得嘱其间断服用炮山甲胶囊以巩固之。一年多仍未发作扁桃体炎。感冒发作亦大为减少。 穿山甲性味咸凉,功用主治为消肿溃痈疗疮肿,通经下乳,风寒湿痹,解热败毒。《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论穿山甲:“穿山甲,味淡性平,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以治疔痈,放胆用之,立见功效。并能治癥瘕积聚,周身麻痹,二便闭塞,心腹疼痛。苦但知其长于治疮,而忘其他长,犹浅之乎视山甲也。疔疮初起未成脓者,余恒用山甲,皂刺各四钱,花粉知母各六钱,乳香没药各三钱,全蜈蚣三条。以治横痃,亦极效验。其已有脓而红肿者,服之红肿即消,脓亦易出,至癥瘕积聚,疼痛麻痹,二便闭塞诸证,用药治不效者,皆可加山甲作向导”。 按:此论诚为可贵,我在临床上凡此诸证均加用山甲作为向导,确有立竿见影之功效,不用山甲则其效不佳。以前有人报道皂角刺15克水前服治扁桃体炎,我曾试过多次,有效有不效。究其不效原因可能为皂角剌性温,入气分而不能入血分,故对此病之偏热症状明显者其效不佳,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改用或再加用山甲后效果很好。山甲之功用真有不可思议之效果,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先生经验之谈,验之临床,方知确有效验。我在临证时遇有山甲适应症,无不放胆用之,或在组方中加用之为向导,或单用之,可谓屡用屡效。如治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男性病前列腺炎,妇科输卯管不通,子宫肌瘤,卯巢囊肿,痛经闭经,便秘,心胃疼痛,各种结石病,痔疮和各种疮疡肿痛,肝硬化,肿瘤癌症等,加用之以为向导,确有殊效。  横痃:病名指梅毒发于腹股沟者。 羚羊角治脑膜炎症 高热惊厥速刺十宣 羚羊角治脑膜炎,经方实验录曾论之。而且价值较高且真品难得。医学衷中参西录作者张氏亦常用之,且自创一方名甘露清毒饮以代之,称其药力不亚于羚羊角,且有时胜于羚羊角。方为白茅根180克切碎,生石膏45克轧细,西药阿斯匹林片半克,二味煎汤送服阿斯匹林片。经方实验录载恽铁樵治王鹿萍子患脑膜炎,用羚羊角犀角奏效。先贤何廉臣倡紫草大青叶代之犀角,多有报道水牛角升麻亦可代之。。我在临床上治血分热重常加用紫草,大青叶,水牛角,升麻。验舌质色紫红赤尖边有红紫瘀斑者每收佳效。 1981年夏秋之季在农村行医,治一名二岁男孩,来诊时高热惊厥,因条件所限来不及化验,病孩已呈昏迷抽搐状态,病家惊恐慌乱,情急之中一老者提醒我说,李医生你不是会针法吗,快给他扎呀。我当时也是初次遇到如此重症之高热惊厥患儿,被老者提醒后速取针为患儿先针合谷双穴,太阳穴双穴抽搐不止,又取三棱针刺患儿双手十指尖名为十宣穴刺之出血,患儿抽搐方止,呈喷射状呕出食物约一碗,热退身凉而醒。古人云,食积伤风,大闹天宫当为此症,又称急惊风。后处以张氏验方甘露清毒饮加味煎汤代茶饮之而愈。此患儿家长亲友表示感激不尽,并广为宣传,说李医生针法如神,一时有不少患者前来求诊。其实我当时确未治过如此急病重症,心中毫无定见,颇有慌乱之感。幸遇老者提醒催促用针,实有被逼上梁山之感。以前针炙治病仅治一些慢性疾病如腰腿疼,风湿病,胃痛腹痛等症。但针刺十宣急救的常识是学过的,只因一时情急,手足无措而已。 后至1986年夏秋之季,当地乙脑流行,许多小儿发高热多日不退。我当时忙于诊治,我的儿子时年二岁多亦被感染,先一日发热不高,为他服用西药退热,不意第二天上午突发高热并惊厥,测体温竟达到42度,夫人惊恐之际哭着说赶快上县医院吧,我叱之说此病如此重,来得及吗。一边嘱其给孩子注射退热针,一边速取三棱针为刺十宣出血,约数分钟后抽搐止,热退身凉,余热亦服甘露清毒饮加紫草大青水牛角升麻数剂而愈。后我向妻子说当时好多患儿及家长均在,如果我自已的孩子都不能治,还能给别人治吗?我因有过上次经验,故而虽然紧张却不致慌乱。 有数位患儿家长当时也被吓出汗来,说李医生你真胆大,也不怕你孩子疼。我回答说我以前治过一个小孩也是此病,经我用针刺血治好的。虽然疼一些,但效果是很好的。后隔数日有位患儿家长说,听人说你治你的孩子发高热惊风很快就治好了,怎么你为我的孩子治几天还未好呢?我回答说我的孩子高热惊厥比较严重,是我用针在十个手指尖放血治好的,你愿意让我给你的小孩扎针吗?回答是那太受罪了,舍不得。我苦笑说我也舍不得,没办法的办法了,送大医院怕来不及啊。现在的小儿大都姣生惯养,服中药一般很难接受,针刺放血也是非不得已而为之。幸甘露清毒饮药味不太苦,一般小儿还可服下。我常照书中所说嘱病家煎好后分数次频频喝下,以微似发汗为佳。 按:羚羊角之功效历代医家均有验证。而张氏之甘露清毒饮代之也确有其效,再为现代中西医结合如用之得当,其效果当不可同日而语。且其在清热作用之时并有透表之功,可托毒热外出而无寒凉之鄙。 发热喘泻阴虚难医 滋阴清燥汤可救急 滋阴清燥汤,乃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治温病方中的一个方剂。组成为:“滑石30克,甘草10克,生白芍12,生山药30克。方治温热病表证已解,病人或不滑泻,或兼喘息,或兼咳嗽,频吐痰涎,确有外感实热,而脉象甚虚数者。或余热未清者,亦可服用此汤。方论说大抵医生遇此症,清其燥热,则滑泻愈甚;补其滑泻,其燥热亦必愈甚。惟此方用山药以止滑泄,而山药实又能滋阴退热;滑石以清燥热,而滑石又能利水止泻,二药之功用,相得益彰。又佐以白芍之滋阴血,利小便,甘草燮阴阳和中宫,亦为清热止泻之要品。汇集成方,所以效验异常。愚用此方救人多矣,即势至垂危,投之亦能奏效”。 张锡纯氏以擅用石膏以治伤寒温病而闻名于世。所治伤寒温病诸方皆离不开生石膏,而所拟此方独用滑石确有深意。近代随着西医西药及抗生素的大量运用,生石膏及白虎汤用之渐少,而此方在临床上却仍为常用,尤其是婴幼儿。小儿患此证很多,发热,咳嗽,泄泻。西药打针输液小故而求治中医者比较多。临证时只要辨证为温热证,处以此方,煎成后分数次频频服下,往往一剂见效,一般三剂则愈。屡用屡效。且本方药味甚淡,小儿易于服下,婴儿则装入奶瓶内频服之,临证视其发热重,则滑石加重至30克,泄泻重则山药加重至120克。但一定要嘱煎汤数杯,分数次频频服下,颇似西医输液,使药力常继,而不致伤胃肠。清其温热而不伤阴,可谓稳妥。 论本方以滑石山药为主药。本人认为张氏于用石膏之外,用滑石,用山药则更为精妙。其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滑石解中论滑石曰:“滑石色白味淡,质滑而软,性凉而散。《本经》谓其主身热者,以其微有解肌之力也;谓其主癃闭者,以其饶有淡渗之力也。且滑者善通窍络,故又主女子乳难;滑而能散,故又主胃中积聚。因热小便不利者,滑石最为要药。若寒温外感诸证,上焦燥热下焦滑泻无度,最为危险之候,可用滑石与生山药各两许,煎汤服之,则上能清热,下能止泻,莫不随手奏效。又外感大热已退而阴亏脉数不能自复者,可以大滋真阴药中(若
/
本文档为【《中医五方演绎》【精】+李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