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陶新春起义与纳雍苗族的社会历史关系

2010-12-03 10页 doc 29KB 146阅读

用户头像

is_462044

暂无简介

举报
陶新春起义与纳雍苗族的社会历史关系陶新春起义与纳雍苗族的社会历史关系 陶新春起义与纳雍苗族的社会历史关系 康丹赢(贵州民族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的黔西北苗族起义是以“仙姑”信仰的宗教形式组织和发动群众的,起义失败后这种信仰在一些地方销声匿迹,在一些地方又以某种方式出现,甚至在今天苗族信仰的一些宗教中还有其影子。通过对黔西北纳雍猪场一带苗族白苗支系的“仙姑”信仰考察,论述陶新春起义对这部分苗族社会历史的深刻影响,这从其“仙姑”信仰的传承中可以窥见一斑。 :黔西北;陶新春起义;纳雍苗族;“仙姑”信仰; 引 言 贵州省纳雍县于1941年置县制。境内...
陶新春起义与纳雍苗族的社会历史关系
陶新春起义与纳雍苗族的社会历史关系 陶新春起义与纳雍苗族的社会历史关系 康丹赢(贵州民族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摘 要>: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的黔西北苗族起义是以“仙姑”信仰的宗教形式组织和发动群众的,起义失败后这种信仰在一些地方销声匿迹,在一些地方又以某种方式出现,甚至在今天苗族信仰的一些宗教中还有其影子。通过对黔西北纳雍猪场一带苗族白苗支系的“仙姑”信仰考察,论述陶新春起义对这部分苗族社会历史的深刻影响,这从其“仙姑”信仰的传承中可以窥见一斑。 <关键词>:黔西北;陶新春起义;纳雍苗族;“仙姑”信仰; 引 言 贵州省纳雍县于1941年置县制。境内居住着汉、苗、彝等民族。据统计2003年纳雍苗族人口达96172人。根据自称,有小花、箐苗、白苗、黑苗四个支系。其中白苗支系主要居住在龙场镇和猪场苗族彝族乡。寨落、化作、厍东关、居仁等亦有分布,居住多为高山,总人口约1万人。这部分苗族的历史来源,在一些著作中颇有论述,如“纳雍境内早期的基督教传教点同岩口,其周围村寨的苗族信徒基本都是清代咸同年间和陶新春、陶三春一道起义,被清王朝残酷镇压后流于此的苗族后裔。”<2>同治六年,苗族起义的一支武装部队被打散后来到纳雍县的龙场地尾,攻下被土匪霸占的大洞,费了许多周折,才获得现在的大小土地生存下来,本文将根据田野调查的资料历史记载,从民间传说中与组织起义有关的“仙姑”信仰,来探析陶新春起义与纳雍县白苗支系的来源、迁徙、分布及宗教信仰关系。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所谓“仙姑”信仰,是根据这次起义中筹备时组织者所采取的联系和发动群众的宗教信仰形式,因其主要是由一些妇女发起和主持,并称这些妇女有超人的能力,故把它称为“仙姑”信仰。主要有陶新春的母亲王氏和何姓的妇女等。史籍中记述如下: “因巴拉苗熊大继母先适陶姓,与前夫子正春,三春等诡称王氏有异术,能避兵,因结仲,苗及汉人千余,自咸丰十年即据猪场拱箐……。”<6>这条史料中的妇女指陶新春的母亲王氏。 “咸丰十年四月,有奸苗自称翼星转世,……有苗妇自号曰仙姑,谓7能使神附人体,力强敢战,习其术者往往作昏迷状,竟前逐人……号仙姑者率众来攻,以红巾摇曳曰:‘打不着,杀不着。’”<8> “威宁德化里平山堡汉人李姓者,自称翼星转世,曾得天书两卷,妖煽其术,传于同寨之彝苗。久之,为翼星者死。苗之黠者复煽其术……咸丰十年庚申春三月,诸苗彝糜集韭菜坪以万计,……至则相授以符,信手涂抹,人不能辩,诡称神授。有妖妇呢女阿默,费施阿泥数人歌哭,以咒言为神所凭,能摇裙以压枪炮……。”<9>以上两条,直接称为“仙姑”而且后一条还点出了“仙姑”的名字。 在经过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咸丰九年陶新春及其母王氏“仙姑”等向入教者秘传反清思想,五月,陶等通知各寨,带着干粮和武器去威宁韭菜坪(今属赫章)参加苗族“跳花”,以此为起点,陶新春点燃了黔西北少数民族大起义的火把,赵义军势如破竹,打得官府、土司的武装节节败退。 在黔西北苗族起义中,“仙姑”信仰主要有以下三点作用:(一)、“仙姑”信仰是组织和发动群众的有效形式。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觉悟比较低,用宗教形式是与苗族的社会发育程度和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相适应。这与历史上的大多数的农民起义的特点相似。 (二)、“仙姑”信仰是黔西北苗族起义的思想理论先导。从上面的“仙姑”信仰的记载来看,“仙姑”信仰的教义和目的是比较现实的,例如“升天”、“成仙”等,使得人们容易接受,从而形成以宗教为纽带的整体,在传教中对时事和官府的盘剥有了一些认识,哪怕是有局限性的、歪曲的、不正确的认识,在当时对于苗族人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啻于星星之火。 (三)、“仙姑”信仰第一次打破了苗族世传的原始宗教以比较现实的目的为引子,以某些巫术形式表现信仰的现实性,使信仰各自原始宗 起义失败后,各部自四散流徙。“(同治六年)秋七月十七日,岑毓英遣守备刘重庆、参将黄得胜、杨玉科、张宝和等攻海马姑,剩夜入袭,擒斩数千,毕节团首张寿嵩等搜眢井,得陶三春,解云南伏诛,余贼无多,悉泅水走遁,有遁回大定(地)尾大洞者,旋乞降。(文中括号为脱落字,——注笔者注)”<12>其实这上面的记述有误,苗族并不是乞降,史载:“(同治)六年,猪拱箐攻散苗匪五百余人,逃至大龙场,里人虑其相倚为乱也,土目安奇峰备粮饷军械,招之攻匪。议平后以地尾田土畀之耕种,苗等欣用命,于岩上洞前扎营,围困两月余,惠冲食尽,逃入治戛。曾四龙杠捆献奇峰,解至城正法,余党悉平……。<13>大定地尾大洞,即今纳雍龙场镇小营村对面的大洞。从这些史料来看,大营的苗族是陶新春义军的一部,在猪拱箐大本营被攻破后逃来纳雍,并因为帮助土目夺回地尾的土地而得以生存下来。当时大营苗族义军往纳雍方向奔逃的原因,据大营寨老马光有说,其祖先:“是为了到纳雍河和海摩与黑苗(注:歪梳支系称黑苗或汉苗,当时属于何‘仙姑’信仰组织的何玉堂等领导的起义人马)兄弟会合,攻下地尾大洞后,战争结束了(指何玉堂义军被招抚),这里的田土还好,我们就住下了。”义军全部散逃到黔西北各县最偏僻处,有的逃到云南、越南、老挝等。 陶新春领导的苗民起义 1860年(咸丰十年)五月苗族陶新春、陶三春兄弟经过长期的酝酿在威宁韭菜坪举行了起义,参加起义的苗、布依、彝等民族   万余人在陶新春等人的指挥下,打击地主武装,并于是年底攻占了七星关,全歼七星关清军守军。贵州提督田兴恕急调黔、滇清军分两路围攻七星关义军。经过1个多月的激战,义军被迫撤退。尔后义军在猪拱箐建立根据地,一边作战一边生产,组织发动群众参加起义,使根据地的人口达到10余万人。③次年初,太平军石达开部将曾广依等由广西入黔,陶新春领导的起义军即与太平军合作,多次围攻毕节。   1863年(同治二年)陶新春迎接太平军李福猷部进入猪拱箐休整。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陶新春正式打起了太平天国的旗帜,使用了“太平天国统兵元帅”的称号和印信。此后陶新春起义军分两路:一路由陶新春率领攻击毕节、威宁、水城、平远、大定等州县;一路由陶三春率领与彝、回、汉起义武装配合,先后攻占彝良、威信、镇雄、古蔺、叙永等厅县,控制了川、滇、黔跨三省边境地区。   1866年(同治五年)清政府责令云南巡抚岑毓英率川、滇、黔三省7万余清军,围攻义军据点猪拱箐。义军顽强抵抗,杀伤大量官军,相持了半年之久,猪拱箐最后被清军攻破,陶新春、陶三春被俘,惨遭杀害。④   余部仍在安顺、兴义打击清军,直到1871年(同治十年)才完全被清军镇压,起义最后失败。   陶新春 陶新春(1825-1867),清朝贵州威宁县人。黔西北农民起义领袖。苗族,出身贫苦,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五月,他与其弟陶三春及杨光宗集合苗、彝,布依族群众一万多人在威宁韭菜坪起义,建立了猪拱箐和海马姑两个基本点根据地,建立房屋,分田于民,实行屯田制,曾接待过太平军石达开部将曾广依和李福猷两支部队,与之配合作战。陶新春起义军先后打击了毕节、威宁、水城、平远、大定的敌军,并攻占了彝良、威信、镇雄、古蔺、高县、珙县、筠连、叙永等地,控制了川、滇、黔三省边境广大地区。起义军发展到十余万人。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清云贵总督劳崇光派署理云南布政使岑毓英率滇军七八万兵力"围剿"。在猪拱箐保卫战中,起义军造的石火轮发挥了威力,战争相持半年有余。后被混入义军中的土目安履宪出卖,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猪拱箐、海马姑等根据地相继失陷,陶新春被俘,在黔西城英勇就义,历时十二年的起义失败了。 陶新春   陶新春(1825—1867)   原名陶正春,又名陶虎,太平天国革命时期黔西北苗族人民起义的著名首领。清威宁州遵化里(今贵州省赫章县境内)人,苗族。咸丰同治年间,与其胞弟陶三春等领导了黔西北苗族和附近兄弟民族进行反对衙门的苛捐杂税和各种迫害民众的农民起义,是义军的主要首领。起义军以苗族为主体,队伍迅速发展,搞得轰轰烈烈。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月,太平天国军冀王石达开来到毕节,与之配合,封之重职,并颁发了篆文印信,从此陶新春当上了太平天国军统兵元帅。起义军从万余人发展到了十万余人,并以黔西北的威宁、毕节、大定、黔西、织金、水城等十州县为中心,扩展和战斗在黔、滇、川三省的数十州县。   陶新春出生于一个世代农奴家庭,父亲受尽了土目的百般折磨,过早死去,母亲王氏改嫁到巴拉寨的农奴熊家,陶新春也随母亲到了熊家。他们身为农奴,生活极为悲惨,苦难的遭遇在他心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促使他率领各族人民奋起反抗。1860年陶新春领导的起义军消灭了七星关的敌人,占领七星关,缴获了大量的武器。   这次胜利大鼓舞了群众的斗志,起义军的声势日益壮大。威宁、大定、毕节地区的彝族、布依族人民纷纷参加起义军,张油客、谢三火炮也从喜乐带领一支起义军前来参加,苗、汉两支起义军的联合,成为黔西北各族人民联合起义的强大武装力量。1861年秋,陶新春在猪拱箐建立了农民政权,自任统帅,并仿效太平军设立了军师、将军、经略、宰辅、巨乡、礼师等职,分管军政事务;实行“垦土种田”制度,使粮食生产连年增加;开辟了商业贸易场,实行“互易通市”政策,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并兴办教育,招徕技艺工人,这些措施,使起义军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胜利,根据地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秩序井然,被誉为“铁筒江山”。   陶新春领导的起义军经过1862年至1866年的斗争,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清朝统治者对起义军的声威日益畏惧,1866年4月,调集滇川黔三省的兵力向猪拱箐大举进犯,血腥镇压起义军。陶新春据敌情进行了防御部署。1867年正月,岑毓英在镇雄镇压了李开甲、漆老新领导的起义军之后,又到毕节秘密召集了曾经投靠起义军的土目为他提供内情,2月9日,他亲自带领清军,乘黑夜突然偷袭了吴家屯,起义军措手不及,死伤甚重,吴家屯失守。   岑毓英又调集重兵包围红严尖山,起义军英勇反击,但在重兵围困又无援军的情况下,阵地失守,德高望重的军师基哉壮烈牺牲,给起义军带来重大损失。6月,岑毓英又集中兵力向猪拱箐发起猛攻,陶新春率领起义军与敌人进行了四个多月的激战,击败了清军的大举进犯。岑毓英在武装进攻遭到失败后,又采取阴谋手段收买起义军中的叛徒。在叛徒王长毛的告密和预谋下,6月19日,岑毓英趁起义军在卯时换班吃饭之机,偷袭猪拱箐营地。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根据地陷落,陶新春等首领被敌人包围。陶新春的弟弟陶三春等人历尽艰险冲出重围,转移到海马姑与当地义军共同战斗,因海马姑孤立无援而陷落,陶三春被敌人杀害。陶新春等首领被俘后,押解到黔西城,9月初被敌人杀害。余部继续坚持斗争达四五年这久,直至1871年才在敌人的镇压下失败。   陶新春领导的苗、彝等民族共民参加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这次起义中太平天国革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陶新春不愧是苗族人民的优秀代表,他和他的战友们的英雄业绩,将永远受到人们的敬仰。 祭陶新春 苗青 苗帅出征呵, 磅礴乌蒙壮歌行; 狂飙千万里, 席卷了半个朝廷。 急剧风和雨, 一举夺取韭菜坪; 转战七星关, 再度捣毁清兵营。 敌人丧了命, 义军欢歌笑盈盈; 建立根据地, 毕节城乡战鼓鸣。 来了太平军, 山水同歌人同心; 冀王石达开, 兴会苗帅陶新春。 两位大元帅, 话语同源心同根; 从长共计议, 联手谱写《太平魂》。 两军齐会合, 紧紧扭成一股绳; 乌蒙开笑颜, 大地放光千里程。 坚守黔西北, 纵横川滇黔诸省; 十余万众呵, 轰轰烈烈闹革命。 吓坏了皇帝, 如同蚂蚁锅上滚; 调兵又谴将, 五省兵马来围困。 相持成数年, 双方分不下负胜; 敌人泄了气, 义军越战越起劲。 再度来相持, 鏖战丛林伴星辰; 敌人施诡计, 义军中计败了阵。 苗帅遇难了, 山河哭泣鸣不平; 万众来祭奠, 留下颂歌传古今。 我今来此地, 追祭苗帅忆忠魂; 献上这首歌, 热血沸腾心中吟……
/
本文档为【陶新春起义与纳雍苗族的社会历史关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