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结缔组织病

结缔组织病

2010-12-03 30页 ppt 198KB 1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8790

暂无简介

举报
结缔组织病null结缔组织病 结缔组织病 结缔组织病包括一组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结缔组织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畴。 本组疾病有某些共同的临床特点,如关节、小血管的炎症,常伴有内脏器官被侵犯;在病理上主要是胶原纤维广泛的纤维蛋白样变性;在免疫方面可检测出多种自身抗体;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本组疾病包括红斑狼疮 、皮肌炎、硬皮病、干燥综合症等。 红斑狼疮 (Lupus Erythematosus,LE) 红斑狼疮 (Lupus Erythematosus,LE) LE是结缔组织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临床上可以累及皮肤粘膜(如DLE...
结缔组织病
null结缔组织病 结缔组织病 结缔组织病包括一组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结缔组织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畴。 本组疾病有某些共同的临床特点,如关节、小血管的炎症,常伴有内脏器官被侵犯;在病理上主要是胶原纤维广泛的纤维蛋白样变性;在免疫方面可检测出多种自身抗体;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本组疾病包括红斑狼疮 、皮肌炎、硬皮病、干燥综合症等。 红斑狼疮 (Lupus Erythematosus,LE) 红斑狼疮 (Lupus Erythematosus,LE) LE是结缔组织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临床上可以累及皮肤粘膜(如DLE),也可累及全身脏器(如SLE)。本病多见于生育期妇女。 LE 可分为以下几种亚性:⑴盘状红斑狼疮(DLE) ;⑵深在性红斑狼疮; ⑶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⑸新生儿红斑狼疮; ⑹药物性红斑狼疮。病因和发病机理病因和发病机理病因 (一)遗传因素: (二)性激素: (三) 环境因素:紫外线、感染、寒冷、外伤等。 发病机理 主要与自身免疫有关,可能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在各种 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导致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的缺陷,从而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引起机体组织和器官损伤。 盘状红斑狼疮(DLE) 盘状红斑狼疮(DLE) 盘状红斑狼疮(DLE)主要累及皮肤和粘膜,一般无系统受累,是LE中最轻的一个亚型,预后良好。 多累及20~40岁人群,男、女患病率之比约为1:3。 与紫外线照射有关。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皮损特点:皮肤持久性红斑,境界清楚,表面毛细血管 扩张并有粘着性鳞屑,其下见扩张的毛囊口和毛囊角 拴, 日久红斑中心萎缩成盘状。 2.发病部位:多见于暴露部位,好发于面部,特别是两颊 和鼻部。 3.自觉症状较轻,日晒以后皮损加重或复发。头皮受累者 常发生疤痕性 脱发。经久不愈的皮损可演变为鳞状细 胞癌。 4. 病程慢性,大部分患者无全身症状,少数有关节痛、低热、 疲乏等全身症状。患者血尿常规和免疫学检查一般无明显 异常,少数患者可有低滴度抗核抗体阳性、类风湿因子阳 性等。 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 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 显示表皮角化过度,毛囊角栓,棘层萎缩及基底细胞液化等 。 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即狼疮带试验(LBT)可见皮损处表皮-真皮交界处IgG、IgM 和C3沉积,呈颗粒状荧光带,阳性率约70%~90%,而非皮损部位为阴性。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特征易于诊断。 须与扁平苔藓、脂溢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等进行鉴别。治疗治疗患者应避免日晒,外出时应遮光。 外用药物治疗:外用不同强度的皮质类固醇素软膏,局限性皮损可用去炎松混悬液局部封闭。 内用药物治疗: (1)抗疟药: (2)沙利度胺: (3)糖皮质激素: (4)维A酸: (5)中医药治疗: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SCLE是一种介于DLE和SLE之间的LE亚型,较少累及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预后较好。 临床特点: (1)皮损:环形红斑型和丘疹鳞屑型。 (2)部位: (3)预后不留瘢痕,可有色素变化及毛细血管扩 张,可伴有光敏、关节痛、肌肉痛及低热等。 实验室检查:SCLE的诊断与治疗SCLE的诊断与治疗诊断: 治疗: (1)一般治疗: (2)全身治疗: 糖皮质激素: 沙利度胺: 氯喹: 其他:氨苯砜、雷公藤多甙、免疫抑制剂等。 (3)局部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是LE中最严重的类型,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多见于育龄妇女,男女之比约为1:9。 各个器官、系统的损害可同时或先后发生,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关节肌肉疼痛、皮疹和狼疮性肾炎。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 皮疹:70%~80% ①蝶形红斑 ②盘状红斑、皮肤血管炎 ③狼疮发 ④其他 2. 发热、乏力、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3. 关节肌肉症状:90%患者有关节痛及肌痛 4. 肾脏损害:75%有狼疮性肾炎,是SLE最严重的 内脏损害之一。其病理分型可分六型:临床表现临床表现5. 心血管损害:70%,以心包炎、心包积液最多见。 6. 呼吸系统损害:以胸膜炎、胸腔积液多见。 7. 精神神经系统损害:可表现为各种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如抑郁、精神 分裂症等。狼疮性脑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是癫痫样抽搐,也是SLE死亡 的主要原因之一。 8. 消化系统损害:表现为恶心、呕吐、便血及腹痛等。 9.血液系统损害:常见为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相对较 少。 10.其它: 妊娠和SLE妊娠和SLE1.有活动性SLE患者特别是有严重心、肾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妇女,切勿受孕。平时应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2.在疾病缓解期1年以上,或处在控制期,亦即虽然每天服用强的松5~15mg,但没有SLE活动迹象半年以上,可以怀孕 3.妊娠期应经常进行临床和实验指标检查,一般在妊娠后期以及分娩后一个半月内,可使病情加重。 4.强的松能控制疾病与活动,妊娠期继续用药,分娩时适当增加其用量。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⒈ 血常规检查:可有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血沉快。 ⒉尿常规检查:可见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等。 ⒊ 血清学检查:C3、C4下降,类风湿因子阳性,血肌酐水 平上升,肝功能异常等。 ⒋ 自身抗体的检测: ① 总抗核抗体(ANA) :为SLE的筛选抗体。 ② 抗dsDNA(+):其滴度与病情活动相平行是SLE病情 活 动指征。 ③ 抗Sm(+):有高度特异性,是SLE的标志抗体。 ⒌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与鉴别诊断 1997年美国风湿学会修订的诊断标准: 1. 蝶形红斑; 2. 盘状红斑; 3. 光敏感; 4. 口腔溃疡; 5. 非侵蚀性关节炎; 6. 浆膜炎; 7. 肾脏损害:尿蛋白定量超过0.5g/d或定性(+++)以上或有细胞管型; 8. 精神神经症状; 9. 血液学异常; 10. 免疫学异常; 11. 抗核抗体阳性; 本病须与皮肌炎、硬皮病、血液病等进行鉴别。 治疗 治疗 一般治疗: 皮质类固醇激素:为治疗SLE的首选药物。 原则:早、足、慢、长。 ①用量;②剂型;③ 副作用。 免疫抑制剂:对症状控制不如激素快,而且毒性大,一般不作为SLE的首选。 ①环磷酰胺;②硫唑嘌呤;③环孢素A。 其他:雷公藤、免疫球蛋白、中医药等。 预防预防1.正确的生活观:树立乐观情绪,正确 对待疾病。 2.去除诱因:包括各种可能的内在药 物,慢性感染病灶等。 3.物理因素:避免暴晒和紫外线等照射。 4.女性避孕。皮肌炎 皮肌炎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是主要累及皮肤和肌肉的炎症性结缔组织疾病。 多累及40~60岁,男女比为1:2。 常合并恶性肿瘤。 本病可分为六种亚型:病因和发病机理病因和发病机理1. 遗传 2. 感染 3. 恶性肿瘤 4. 免疫异常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 皮肤症状:   ①以上眼睑为中心的紫红色水肿性红斑;   ② Gottron丘疹:指指关节、掌指关节伸面扁平紫红色丘疹,表面附 有糠状干燥鳞屑。 ③皮肤异色症: ④其他: 2. 肌肉症状:表现为肌无力、肌痛和压痛。 3. 伴发恶性肿瘤:乳腺癌、卵巢癌、胃癌、肺癌、肝癌、鼻咽癌、淋 巴瘤等。 4. 其他: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1. 可有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尿肌酸排出量增加。 2. 血清肌酶升高,如肌酸磷酸激酶(CPK)、醛缩酶(ALD)、乳酸 脱氢酶(LDH)等,其中CPK和ALD较重要。 3. 肌电图呈肌原性损害。 4. 有诊断价值的自身抗体主要有抗Jo-1抗体,抗PL-7抗体和 ANA等。 5. 肌活检:肌纤维横纹消失、变性、坏死,间质炎性细胞浸 润。 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 ①典型皮损; ②肌无力; ③血清酶升高; ④肌电图; ⑤病理改变。 鉴别诊断:治疗 治疗 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避免日晒,高蛋白 高维生素饮食;40岁以上者应行全身系统检查,以 排除恶性肿瘤。 2. 糖皮质激素:注意地塞米松及去炎松等含氟激素容易引 起激素性肌病,应避免使用。常用强的松,病情稳定后 逐渐减药。 3.免疫抑制剂:常用氨甲蝶呤(MTX),还可用硫唑嘌 呤、环磷酰胺、雷公藤等。 4. 其他: 5. 外用药物: 硬皮病 硬皮病 硬皮病(Scleroderma)是一种以皮肤及 各系统胶原纤维进行性硬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型。 男女患病率之比约为1:3。 病程呈慢性经过。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局限性硬皮病可能与遗传、外伤、或感染有关,主要累及皮肤。 系统性硬皮病可能与自身免疫和血管病变有关。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局限性硬皮病 1. 硬斑病:皮损特点:圆形、椭圆形或不规 则形淡红色水肿性发硬的斑块,以后逐渐 变 为淡黄或象牙白色,表面干燥、无汗, 触之有皮革样硬度。好发于躯干部。 2. 泛发性硬斑病 3. 线状硬皮病:沿单侧肢体呈线状或带状分 布。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系统性硬皮病 1. 肢端硬化型:对称地从手足开始。手部雷诺现象---手指呈非 凹陷性肿胀---逐渐变硬紧张,表面有蜡样光泽---手指变细, 指骨吸收---钙化、坏死和溃疡---逐渐向前臂、肘部、颈部及 躯干上部发展---面部皮肤变紧变硬,张口困难,缺乏表情等 2. 弥漫性硬皮病:皮肤硬化从躯干开始,逐渐向四肢、面部及 躯干发展。常侵犯内脏。食管受累最常见,引起蠕动迟缓及吞 咽困难。其它可累及肺、胃及心脏等,雷诺现象少见。3. CREST综合征:皮肤钙质沉着(C);雷诺现象(R);食管受累 (E);指端硬化(S);毛细血管扩张(T)。预后较好。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局限性硬皮病一般无实验室检查异常。 系统性硬皮病有多种实验室异常:贫血、血沉快、蛋白尿、ANA阳性等。 抗Scl-70抗体可作为系统性硬皮病的标志抗体 抗着丝点抗体可作为CREST综合征的标志抗体 系统性的治疗 系统性的治疗 一般治疗:去除感染病灶,避免精神刺激,注意保暖。 血管活性药物: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微循环。 如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尿激酶等。 结缔组织形成抑制剂:青霉胺,秋水仙素等。 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皮肤肿胀及硬化,但以中等量(30mg~40mg) 为宜。 非甾体抗炎药: 中医中药: 外用药物:
/
本文档为【结缔组织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