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老年人的中医保健

2010-12-05 5页 doc 34KB 83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7062

暂无简介

举报
老年人的中医保健为什么保持情志和调能预防疾病呢? 中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喜、怒、忧、思、悲、恐、惊中医称之为七情,七情的心理活动原是人之常情,属于人的本能,正常的情绪不会对人体产生病理变化,只有在长期的过激情志活动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如大怒、大喜、过思、过忧、大恐等过极情况下,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情志过激对脾胃的影响:情绪对食欲的影响,大概每个人都有体会,情绪愉快食欲就好,情绪不好,食欲就减退,所以长期的精神不好,可出现食欲不振,大便异常,神疲乏力,脘腹胁肋胀痛等症状,可引起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
老年人的中医保健
为什么保持情志和调能预防疾病呢? 中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喜、怒、忧、思、悲、恐、惊中医称之为七情,七情的心理活动原是人之常情,属于人的本能,正常的情绪不会对人体产生病理变化,只有在长期的过激情志活动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如大怒、大喜、过思、过忧、大恐等过极情况下,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情志过激对脾胃的影响:情绪对食欲的影响,大概每个人都有体会,情绪愉快食欲就好,情绪不好,食欲就减退,所以长期的精神不好,可出现食欲不振,大便异常,神疲乏力,脘腹胁肋胀痛等症状,可引起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胆疾病等。 情志过激对肝的影响: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情志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肝气郁结,可出现闷闷不乐,胁肋胀痛,嗳气叹息烦躁易怒等症状,可引起高血压、慢性肝胆病、神经功能症、忧郁症等。 主持人:何谓虚静养神? 陈德兴:虚静养神原出于老子《道德经》和庄子的学说,主张清心寡欲,省思少虑等清静主张,虽有消极之处,但在调养精神保健延年方面,却有可取之处。中医古代医籍《黄帝内经》中就接受了这种观点。《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清静养神,即可形与神俱,邪不能犯。说明思想情志上要保持虚静安宁,不贪欲妄想,就可保持情志和调,预防疾病。 在虚静养神方面,节制嗜欲,戒除杂念,能使气血和调,保精全神,有利于健康长寿。现在社会上提倡的老年人三乐,是很有道理的。第一是知足常乐,也就是对不良嗜欲的节制,而不是简单的不与人家攀比。第二是助人为乐,美国科学家发现,凡是与人为善,有助人为乐心态的人,他的免疫功能比一般人高。第三是自得其乐。如喜欢书法、国画、养鸟、种花,你都可以享受一下其中的愉悦快乐。 有人认为营养素越多越好,其实也不然。营养少了不行,多了也不好,叫营养过剩。许多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都与营养过剩有关。通过调查发现,现代城市居民的营养存在两多三少的不平衡状况。两多就是热量多、盐多,三少就是钙少、铁少和饭越吃越少。三少也会造成骨质疏松症、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的发生。所以现代营养学专家非常强调饮食营养的全面、均衡与适量。不合格的配伍饮食,往往就是不均衡的饮食,就是偏食,会导致气血阴阳的平衡失调。 中医把食物按酸、苦、甘、辛、咸五味进行归纳,每一味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辛辣药物或食物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健胃等作用;甘味药物或食物具有滋养、补脾、缓急、润燥等作用;酸味药物或食物具有收敛、固涩、止泻的作用;苦味药物或食物具有清热、泄降、燥湿、健胃等作用;咸味药物或食物具有软坚、润下、补肾、养血等作用;淡味药物或食物具有渗湿、利尿的作用;涩味药物或食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与酸味药物或食物的作用大致相同。药物和食物还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属性,凡属寒凉性的药物或食物,多具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能够纠正热性体质,保护人体阴液,减轻或消除热性病证,主要用于热性体质或热性病证;凡属温热性的药物或食物,多具有助阳、温里、散寒等作用,能够扶助人体阳气,纠正寒性体质,减轻或消除寒性病证,主要用于寒性体质或寒性病证。还有一类药物或食物在四气上介于寒凉和温热之间,即寒热之性不明显,则称之为平性,平性药物或食物性质平和,多用于养生。饮食调理也要注意五味配伍的调和,五味调和则滋养五脏,五味过于偏嗜,可致五脏之气偏盛或偏衰,诱发多种疾病。 主持人:粥不就是平常吃的粥吗? 陈德兴:不错,就是用大米、小米、糯米等经煮熬而成的稀饭,古人称之为糜粥浆养。特别适用于老年体弱者的调养以及产后、病后的康复调养,如果再加入合适的中药,就是药膳中的药粥。药粥对老年人也很适宜,宋代大诗人陆游有一首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眼前,我得苑邱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能有利于老年人保健强身的药粥数以百计,如淮山药粥、莲子粥、红枣粥、百合粥、米仁粥、枸杞粥、羊肉粥等等。对体质虚弱,消化功能减退的老年人来说,食药粥是非常合适的调养方法。 经常运动的老人,气血和调,百脉通畅,脏腑机能旺盛,所以外上看上去一般都肌肉丰满,关节灵活,精神也愉悦,情绪也舒畅,给人的印象壮实有力,精力旺盛,思维敏捷,动作自如,反应灵活,所以经常运动的老年人,能防止和减缓衰老过程,处于健康长寿的状态。反之,长期过度的安闲、不运动,终日无所事事,肌肉筋骨活动过少,易使人气血流行不畅,脾胃功能减弱,出现食少乏力,精神不振,或肢体痿弱,或体胖臃肿,动则心悸,气喘汗出,百病乃变化而生。 太极拳使人体的精神、气血、脏腑、筋骨均得到锻炼和濡养,有养神、益气、通经脉、行气血、强筋骨、利关节等功效,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对不少疾病都有助康复的作用,比如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关节、肢体等多种疾病都有助于康复。 气血不足:气血衰少在老年人中十分普遍,既有单纯性的气虚或血亏,更多的则是气血两虚。如气虚常常出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平素易感、面色无华,多汗,眩晕;血亏则表现为毛发干枯,肌肤粗糙,爪甲枯萎,以及心悸失眠,健忘,神疲乏力、视物昏花等等;气血两虚则两者互见。 津亏液少:津液是机体一切水液的总称,对人体具有滋润和营养作用。津液不足则无以润泽皮肤毛发等,出现肌肤粗糙,弹性下降,毛发干枯,皮肤瘙痒;津液不足,润滑无力,肠道干枯则肠燥便秘;津液不足,不能上呈口舌,则口干舌燥,入夜尤甚。因此在临床上,老年性皮肤瘙痒、老年性便秘、口干等现象非常常见。 精血不足:虽然引起衰老的原因很多,但目前趋于一致的看法是精血亏虚是人体衰老的核心环节。人在发育到顶峰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出现了精少,从而引起生理性的衰老。精血不足普遍存在于老年人中,而精亏的程度则决定了老年人衰老进程的快慢和衰老程度的轻重。在老年人普遍出现精力不济,体力不支,生殖功能和性欲减退,甚至丧失,两鬓颁白,头发稀疏甚则脱发,牙齿松动甚至脱落,记忆减退,腰膝酸软,容易骨折等等,都是因为精血不足所致。 (一) 益气和血、以衡为期。 气血失和是老年人生理病理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既是造成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又是引起诸多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因此调理气血无论是在老年病的治疗还是在老年人的养生保健中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但在具体方法的应用上,应结合老年人气血失和的特点,以补气为主,结合补血用于气血不足之证;结合活血用于气虚血瘀之证。所以这一原则称之为益气和血,其中和血包括了补血和活血。同时,对于和血药的选用必须注意尽量避免滋腻碍胃的补血药以及活血化瘀作用强烈的药物,以免老年人的脾胃受损以及其他损害现象。 (二) 攻补同施、以补为主。 在老年性疾病的治疗中,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老年性疾病最大的特点就是虚实兼夹,以虚为本。无论是脏腑虚损,还是气血津液不足,或是精血虚衰,形体功能低下,都反映了老年人的虚损是全身性的退行性变化,所产生的疾病也是建立在这一退变的基础上。因此对绝大多数老年病的治疗必须以补为主。但是强调补,并不是表示忽视攻法的应用。相反在某些疾病,或疾病的某一阶段,通过攻法以驱邪,显得更为重要。这里要充分认识到正虚邪实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在老年人往往是因虚致实,因实致病,也就是说正虚是本,必须以补为主;邪实为标,必须结合攻邪;而病则是正虚邪实作用的结果。因此,对老年性疾病的治疗,攻补合用,以补为主是必须遵守的治则。在具体应用时,当注意以下几点: (1) 重视脾胃功能的保护。 无论是补还是攻都必须建立在脾胃功能正常的基础上。因老年人本身的脾胃功能就已减弱,消化、吸收、运化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极易受伐。因此对任何老年人疾病的治疗,都必须注意保护脾胃,补不太滋腻碍胃,攻不克脾伤胃。 (2) 重视补肝肾、益精血的应用。 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是造成老年人生理性衰老、病理性改变以及心理性障碍的最为重要的原因。因此,对许多老年性疾病尤其是那些长期伴随着老年人的慢性病都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有关。故而在对大多数老年病的治疗时,应重视补肝肾、益精血。 (3) 化瘀祛痰以祛邪。 祛邪是治疗任何疾病的大发,但邪的概念、范围很广。引起老年性疾病特别是那些慢性病的病邪主要因内而生,因虚所致,其中痰瘀水湿等有形的病理产物是最为重要的致病因素。因此,对大多数老年性疾病的治疗,在强调补法的重要性时,也应充分重视攻法尤其是化瘀祛痰法的应用。 (三) 标本缓急、先后有序。 在中医学中,对任何疾病的治疗都会强调标本缓急的问,但这一点在老年性疾病的治疗中应予特别重视。这是因为在大多数老年人中同时存在着多种疾患,涉及到多哥不同的脏器。病情有轻有重,起病有先有后,病种有新疾、有旧患,病程有急性、有慢性,病性有虚证、有实证,而且有时往往时相互交替,错综复杂,这些都关系到治疗上的标本缓急、先后顺序。因此在治疗时必须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以及标本同治的原则。具体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对于一些患有多种慢性病的同时而又患有因外邪所致的急性病的治疗,当以祛邪治急为主为先。待外邪除,急性病消,再图其他慢性病的治疗,以扶正治本为主。 (2) 对于多种慢性病共存的治疗,既要寻找他们的共同点,又要分清主次,有先有后,抓住主证以治本,顾及兼证。 (3) 老年病多属慢性过程,病势缠绵,恢复缓慢, 在邪去正安之后,仍要注意调养以善后,包括药物和食物的调养。 (四) 培本杜渐、细水长流。 前面已提到,几乎没有绝对健康的老年人,或多或少总有一到几种的疾病存在。因此,对老年人有时很难划分什么是生理性的改变,什么是病理性的变化。生理性衰老是病理性衰老和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而病理性衰老和诸多疾病的存在又加速了生理性衰老的进程。因此,无论是对疾病缠身的老年人,还是对相对健康的老年人,在平时注重培本以防微杜渐,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老年人养生保健和老年病治疗的一大原则。因此,这一原则的应用包括了有病早治和进补培元。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有病早治。 及时发现病情,诊断疾病,有的放矢地治疗用药。这对老年人来讲十分重要。因老年人起病隐匿,而变化多端。如有病不能得到及时及早的治疗,不但能大大加速衰老的进程(而生理性衰老的进程非常缓慢),而且还会危急老年人的生命。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既是老年性疾病的治疗原则,又是延缓衰老的一个法则。 (一) 肾脏的病理变化和症候表现 中医认为肾藏精,肾精充足,则骨坚、髓充。脑得其养,则思维敏捷,精力旺盛,耳聪目明;肾气盛,则呼吸有力,吐纳充实;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肾气强盛,则生殖机能旺盛。 老年人肾气日衰,肾精不充,清窍失养,则精神萎靡而健忘,耳聋;肾虚,骨髓失养,骨弱无力,则腰膝酸软;肾主二阴,肾气不充,二阴不固,则大小便失禁,阳萎遗精;肾虚,元阳衰微,则畏寒,肢冷,手足不温,倦怠踡卧。故老年人肾精不足者,常可出现耳目失聪、健忘、精神萎靡;腰酸、腿软、阳萎、遗精、两便失禁等证。高龄老人还会出现畏寒肢冷、手足不温、倦怠踡卧等症。 (二) 肝脏病理变化和症候表现 肝藏血,指肝是储藏血液的脏器,具有调节周身血量的作用,所谓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血充足,则人动静有序,活动自如。然而,老年人肝脏机能趋于衰弱,加之年老生化之源不足,故往往是藏血少而调节力差。中医认为目受血而能视,筋受血而能动,如果肝血不足,使目失其荣,筋失其养。目失其荣,则视物昏花,眼目干涩而眩晕;筋失其养,则拘挛而动作迟缓。肝乃罢极之本,可耐受疲劳,肝血不足,则不胜劳累,稍觉劳累,其症状即加重。故老年人肝血不足者,常可出现眩晕,眼目干涩,视物昏花,筋脉拘挛而动作迟缓等症。 肝主疏泄,可条达气机,疏畅情志,流通血脉。老年人肝木气衰,则消化力弱;疏泄失常,则情志失调。故老年人肝失疏泄者,常可出现不思饮食,胸胁胀满,烦躁易怒等症。 (三) 心脏病理变化和症候表现 心主血,主神志。血为心所主,心脏具有推动血液循环,营养全身的机能。心血充盈,则神得以养,精神充沛。老年人心气衰弱,心脏鼓动无力,则心悸而觉心中空虚;汗为心之液,心气虚,心液外泄,则汗出;心血不足,血不养神,则神疲嗜卧,或失眠、多梦;面、舌均为心之外候,心虚则血不上荣,故面 白而舌质淡。
/
本文档为【老年人的中医保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