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便宜十六策》

2010-12-05 22页 doc 96KB 67阅读

用户头像

is_915606

暂无简介

举报
《便宜十六策》浅析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网络首贴:琅琊三国讨论区 收集编辑:银台醉客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东汉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自号“卧龙”,未出茅庐先三分天下,他帮助刘备成就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宏基伟业。《便宜十六策》即诸葛亮提出的治国治军的十六种原则方法,包括治国、君臣、视听、纳言、察疑、治人、举措、考黜、治军、赏罚、喜怒、治乱、教令、斩断、思虑、阴察等十六篇,体现了诸葛亮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治国治军的一些重大主张,从中也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过人的才智、见识与谋略。 醉客按: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历来被称为政...
《便宜十六策》
浅析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网络首贴:琅琊三国讨论区 收集编辑:银台醉客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东汉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自号“卧龙”,未出茅庐先三分天下,他帮助刘备成就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宏基伟业。《便宜十六策》即诸葛亮提出的治国治军的十六种原则方法,包括治国、君臣、视听、纳言、察疑、治人、举措、考黜、治军、赏罚、喜怒、治乱、教令、斩断、思虑、阴察等十六篇,体现了诸葛亮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治国治军的一些重大主张,从中也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过人的才智、见识与谋略。 醉客按: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历来被称为政治家、军事家,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公正、廉明的作风,受到历代的一致好评。诸葛亮被誉为中华智圣。《便宜十六策》是他多年心血的结晶。学习古代策论不仅可以借鉴古来的经验,无疑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接近古人的精神世界,从中汲取丰厚的营养。世人有“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慨叹!慨而以慷者莫不以复兴大汉为己任。在今天,现代化建设也非常需要向诸葛亮这样的治国人才。论及诸葛亮《便宜十六策》的网文相对较少,通过仔细地收集整理,在下为诸位三国迷奉献此帖;鉴于能力有限,错漏之误还望斧正! 题外话:《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引起了后代的许多争论。陈寿在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为人、执政、治军的能力后,称诸葛亮“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网络上“挺亮派”与“倒亮派”的唇枪舌剑,一时间可谓版砖横飞。对于诸葛亮,在下既不属于拥护者也不是反对者。我只爱喝酒,哈哈。可能是很多人对《三国演义》的“尊刘抑曹”产生逆反,网上很多说诸葛亮不是的文字。有的看似依照《三国志》在说事,其实多少还是过了。醉话不中听,还是想呼吁大家,好好琢磨诸葛一介布衣,如何得享美名的? 翻开历史上带兵重臣和君主之间的血腥事例太多了.不是象蒙恬或岳飞那样被君主妄杀,就是象曹丕或赵匡胤那样窜逆.至于托孤之臣更是没有好下场,就算活着没事死后也逃不掉不是抄家灭门就是鞭尸的后果,远的霍光,近的张居正,多而衮都是活例.而诸葛亮手握重兵又是托孤之臣以上两者都占了.他连年同魏国交战虽然忠心为国一片赤忱.然而战胜则声威愈胜猜疑的人多,战败则丧师失地,弹劾之声难免.便是坐镇边疆保持不战不合也有大将蒙恬的前车之鉴.即使一片公心处理稍有不当,不是被"逼上梁山"成为"乱臣贼子",就是被人赶下台去同样身败名裂.--这几乎是许多权臣逃不过的结局. 而孔明是个例外,在十多年中,他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上辅幼主下安黎民,外据强敌内修庶政.虽连年劳师动众,执法严峻但民众并无怨言,刘备曾说过"取而代之"的话,但后来在他身上连周公所受的流言也从未发生过.说诸葛亮智谋超群我看就是表现在这里.这除了他可昭日月的忠心,开诚布公的处事态度外和他处处谨慎的性格很有关系.平时他事必躬亲,深恐大权旁落,又恐手下的人办事不利怎么不要"食少事烦",在发生失街亭这样的事后,不等别人弹刻他便自贬三级,杀掉了爱如己子的马谡,所有的这一切他要化费多少心血又有多少难言的苦处,这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呢.俗人只知想象中的手摇羽扇神采飞扬的诸葛亮而历史的真实只能是处处谨小慎微,日日思虑过甚的孔明,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履险如夷.这样的孔明形象我们能从出师表中感觉到.揽大权于一身又能杜绝流言的发生--这就是孔明最难得处,也是他成为千古"完人"的所在.但这里"完人"的"完"不是完美的意思,我认为应是"完身完名"之义.能做到这一点的权臣朔古至今好象就是他一人了. 浅析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治国第一 治国之政,其犹治家。治家者务立其本,本立则末正矣。夫本者,倡始也;末者,应和也。倡始者,天地也;应和者,万物也。万物之事,非天不生,非地不长,非人不成。故人君举措应天,若北辰为之主,台辅①为之臣佐,列宿②为之官属,众星为之人民。是以北辰不可变故,台辅不可失度,列宿不可错缪,此天之象也。故立台榭以观天文,郊祀、逆气以配神灵,所以务天之本也。耕农、社稷、山林、川泽、祀祠祈福,所以务地之本也;庠序③之礼、八佾④之乐、明堂辟雍⑤、高墙宗庙,所以务人之本也。故本者,经常之法,规矩之要。圆凿不可以方枘⑥,铅刀不可以砍伐,此非常用之事不能成其功,非常用之器不可成其巧。故天失其常,则有逆气;地失其常,则有枯败;人失其常,则有患害。《经》曰:“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此之谓也。 〔注释〕 ①台辅:三台和辅星。三台,是北极附近大熊座中的六颗星,两两而居。辅星是北斗七星中“开阳” 星的伴星。由于三台和辅星围居北极星附近,因此古时常把宰相比作台辅。 ②列宿:众星宿,指二十八宿。《史记•天官》言:“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则有列宿,地则有 州域。” ③庠 (xiáng)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 ④八佾(yì):指乐舞行列纵、横均为八个人,共计六十四人。 ⑤明堂:古时候帝王诸侯举行大典礼的地方。辟雍:古时候天子设立的学校。 ⑥枘(ruì):榫(sǔn)头,竹、木、石制的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凸出的部分。 〔译文〕 治理国家的原则,同治理家庭是一个道理。治理家庭,必须先务其根本,根本得到树立,其他事情也就跟着能够正常开展了。所谓根本,就是事物的创始;所谓末,就是相互呼应的各种事物。创始性的,就是天地;相互呼应的,就是万物。世上的万事万物,没有天不会产生,没有地不会生长,没有人也就不会成功。因此君主的行动应顺应天理,就好像天宇以北极星为中心一样,大臣辅佐君主就像三台辅星排列在北极星旁,一般官吏就像是其它的星宿,百姓就像是天宇中众多的星辰。因此,北极星不能随意改变方向,三台辅星也不能无序排列,其它的星辰在天宇的位置也不能错乱,这就是天象。所以建造高台楼阁用以观察天象,在郊外举行祭祀神灵的仪式以迎接吉祥的气象,这就是致力于上天的根本事业。耕田种谷,祭祀土谷之神,在山林、川泽建立寺庙祈福,这是致力于大地的根本事业。设立学校的礼节,建立八佾乐舞,开设明堂辟雍,修建宫墙宗庙,这是致力于人的根本事业。因此所谓的本,就是永恒的准则,法度的要义,就像圆凿不能用方枘来相配,铅刀不能砍伐树木柴薪一样。这就是说不用适当的方法,就不可能成就事业;不用适当的工具,就不可能做出巧妙的器物。因此天象出现反常的情况,就会产生不祥的气象;大地偏离常规,生物就会枯萎衰败;人不遵守规矩,祸乱就必然会产生。经书上讲:“如果不是古代贤王礼法所规定的服饰就不敢穿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君臣第二 君臣之政,其犹天地之象。天地之象明,则君臣之道具矣。君以施下为仁,臣以事上为义。二心不可以事君,疑政不可以授臣。上下好礼,则民易使;上下和顺,则君臣之道具矣。君以礼使臣,臣以忠事君。君谋其政,臣谋其事。政者,正名也;事者,劝功也。君劝其政,臣劝其事,则功名之道具立矣。是故君南面向阳,著其声响;臣北面向阴,见其形景①。声响者,教令也;形景者,功效也。教令得中则功立,功立则万物蒙其福。是以三纲六纪有上、中、下。上者为君臣,中者为父子,下者为夫妇,各修其道,福祚至矣。君臣上下,以礼为本;父子上下,以恩为亲;夫妇上下,以和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乱下逆。故君惟其政,臣惟其事,是以明君之政修,则忠臣之事举。学者思明师,仁者思明君。故设官职之全,序爵禄之位,陈璇玑之政②,建台辅之佐,私不乱公,邪不干正,此治国之道具矣。 〔注释〕 ①景:通“影”。 ②璇玑之政:这里可理解为纠正朝政得失的谏官机构。璇玑,白玉。 〔译文〕 君臣之间的关系,就好像天地之间的自然现象。天地之间的自然现象明晰正常,那么君臣之间的关系也就完美无缺了。君主应该把对臣下施舍恩惠当做仁爱,臣下应该把侍奉君主当做忠义。不忠诚不能够侍奉君主,有疑惑的政事不能交给臣下。上下都重视礼仪,百姓就容易统治管理。上下都和睦顺畅,君臣之间的关系也就完备了。君主用礼仪使用臣下,臣下以忠诚侍奉君主。君主谋划重大的决策,臣下谋划具体事务的实施。所谓政,就是辨正名分;所谓事,就是建功立业。魁主勉力掌握自己的政策,臣下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那么功和名就能全面树立了。所以君作面南向阳而坐,是为了使他的声威影响更加明显;臣子面北向阴而立,是为了使他的形体身影清楚可见。所谓声威影响,就是指君主的教导和命令;所谓形体身影,也就是功绩效果。教导和命令适当,那么就能建立功业,功业建立起来就会使万物从中得到好处。因此,三纲六纪分成上、中、下三种等级,君臣之间的关系最重要,其次是父子之间的关系,最后是夫妻之间的关系。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夫妇之间的关系都处理恰当了,那么幸福就会降临。君主和臣子之间的关系,以礼仪为根本;父子之间的关系,恩德就是亲爱;夫妇之间的关系,和睦就是安乐。处在上面的人行为应该正派,处在下面的人举止必须端正。上面不正派下面就会偏邪,上面产生祸乱下面就会叛逆。因此君主应时刻反省自己的政策的得失,臣子也要时刻考虑自己负责的事务。所以英明的君主政策掌握得好,那么忠臣的事业一定能获得成功。求学的人希望得到良师,仁德的人希望遇到明主。因此,应该设立完备的官职,排列好爵位和俸禄的次序,设置好纠正政务的谏官机构,建立起宰相的辅佐,使私情不能影响公事,奸邪不能干扰公正。这样,治理国家的方法就完善具备了。 视听第三  视听之政,谓视微形①,听细声。形微而不见,声细而不闻。故明君视微之几,听细之大,以内和外,以外和内。故为政之道,务于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庶士,则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故经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目为心视,口为心言,耳为心听,身为心安。故身之有心,若国之有君,以内和外,万物昭然。观日月之形,不足以为明;闻雷霆之声,不足以为听。故人君以多见为智,多闻为神。夫五音不闻,无以别宫商;五色不见,无以别玄黄②。盖闻明君者常若昼夜,昼则公事行,夜则私事兴。或有吁嗟之怨不得闻,或有进善之忠不得信;怨声不闻,则枉者不得伸;进善不纳,则忠者不得信,邪者容其奸。故《书》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注释〕 ①微形:微小的事物。 ② 玄黄:黑色和黄色。 〔译文〕 视听的原则,即要能看到微小的事物,听到微弱的声音。形体琐碎就不易看见,声音轻微就不易听见。因此,英明的君主能够从细微处看到事情发展的苗头,能够从小的意见中听出大的问题,善于从内部沟通外部,从外部沟通内部。所以处理政务的关键在于广泛听取下属的意见,又与一般人商量计策,那么,一切事物就在他的眼前,各种声音就在他的耳边。所以经书上说:“圣贤的人没有一成不变的思想,而是以天下百姓的意见为自己的意见。”眼睛是为了心能看到东西,口是为了心能说话,耳朵是为了心能听见声音,身体是为了心的安全。所以身体有心,就像一个国家有君主,能够从内部沟通外部,那么万物都会一目了然。观察到日月的形态,不足以说明眼睛明亮;聆听到雷霆的轰鸣,不足以说明听力好。所以,君主广泛观察才算聪慧,能兼听各种声音才算英明。听不出五音,就无法区别宫音和商音;看不见五色,就不能分辨黑色和黄色。我听说英明的君主办事都有准则,就像白天黑夜有规律地交替一样,白天处理政务,夜晚才考虑到自己的私事。如果百姓有愁怨而不能听到,进谏的忠臣得不到信任,那么听不到怨言,则冤屈得不到平复;不采纳谏言,则忠臣得不到信任。这样,邪恶小人的阴谋就会实现。所以《尚书》说:“上天是以百姓的眼睛为眼睛,以百姓的听觉为听觉”,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纳言第四  纳言之政,谓为谏诤,所以采众下之谋也。故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当其不义则诤之,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恶不可顺,美不可逆。顺恶逆美,其国必危。夫人君拒谏,则忠臣不敢进其谋,而邪臣专行其政,此为国之害也。故有道之国,危言危行①;无道之国,危行言孙②,上无所闻,下无所说。故孔子不耻下问,周公不耻下贱,故行成名著,后世以为圣。是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 〔注释〕 ①危言危行:直言直行。 ②孙:通“逊”,谦卑。 〔译文〕 采纳听取他人批评建议的原则,就是听取直言规劝,目的是为了集思广益。所以君主应当有直言进谏的大臣,父亲要有直言劝告的子女,每当他们的行为不合礼仪时就应直言规劝,使美德得到张扬,不好的行为得到及时纠正。恶行不能听之任之,美德则不能抑制诋毁。如果提倡恶行而抵制美德,那么国家必然会处于险境。君主拒绝直言规劝,那么忠直的大臣就必然不敢提出自己的建议,而奸臣就可以独揽朝政,横行霸道,这是治理国家的一大祸害。所以政治清明的国家,臣下行为端正,言语率直;朝政腐败的国家,臣下的举止谦恭,言语谄媚,君王听不到臣下的意见,臣下不敢对君王直言规劝。所以孔子不把向那些才学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看做自己的羞耻,周公不以同地位低下的人共事为低贱之举,所以他们能够事业成功且名声昭著,被后世尊崇为圣人。所以就像房屋漏雨,雨漏到下面,要止住漏雨就得把房顶的漏洞堵住,房顶上的漏洞不堵,房屋就不能居住了。 察疑第五 察疑之政,谓察朱紫之色,别宫商之音。故红紫乱朱色,淫声疑正乐。乱生于远,疑生于惑。物有异类,形有同色。白石如玉,愚者宝之;鱼目似珠,愚者取之;狐貉似犬,愚者蓄之;栝蒌①似瓜,愚者食之。故赵高指鹿为马,秦王不以为疑;范蠡贡越美女,吴王不以为惑。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故圣人不可以意说为明,必信夫卜,占其吉凶。《书》曰:“三人占,必从二人之言。”而有大疑者,谋及庶人。故孔子云:明君之治,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外不知内,惟患内不知外;不患下不知上,惟患上不知下;不患贱不知贵,惟患贵不知贱。故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马为策己者驰,神为通己者明。故人君决狱行刑,患其不明。或无罪被辜,或有罪蒙恕,或强者专辞,或弱者侵怨,或直者被枉,或屈者不伸,或有信而见疑,或有忠而被害,此皆招天下逆气,灾暴之患,祸乱之变。惟明君治狱案刑,问其情辞,如不虚不匿,不枉不弊,观其往来,察其进退,听其声响,瞻其看视。形惧声哀,来疾去迟,还顾吁嗟,此怨结之情不得伸也。下瞻盗视,见怯退还,喘息却听,沈吟腹计②,语言失度,来迟去速,不敢反顾,此罪人欲自免也。孔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③哉!人焉廋哉!” 〔注释〕 ① 栝(guā)蒌:也称瓜蒌,一种葫芦科草本植物,其根和子可入药。 ② 沈吟:指沉吟。腹计:在心里对付的。 ③ 廋:隐匿。 〔译文〕 考察疑难的政务,就像区别朱色和紫色,分辨宫音和商音,因此红色紫色能够混淆朱色,靡靡之音能够惑乱正统雅音。变乱首先发生在边远地区,疑问产生于困惑之中。尽管事物的类别不同,但其形体的颜色却可能是一样的。白色的石头看上去像玉,愚蠢的人就拿它当宝贝;鱼的眼睛看上去像珍珠,愚蠢的人就把它收藏起来;狐貉外表像狗,愚蠢的人就把它蓄养起来;栝蒌长得像瓜,愚蠢的人拿它当食物。因此,赵高把鹿说成是马,秦二世不表示怀疑;范蠡献给吴王越国的美女西施,吴王并不疑惑。对计谋有疑惑,就不可能确定任何事情;对事情产生怀疑,就不会取得成功。所以圣贤的人不能凭主观臆测以显示自己英明,而应该相信占卜,来推算事情的吉凶。《尚书》中说:“三个人预测一件事,应该听从其中两个人一致的看法。”假如遇到大的疑难问题,应该听取民众的意见。所以孔子说: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不担心臣民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臣民;不担心外人不了解自己内部的情况,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外面的情况;不担心下级不了解上级,只担心上级不了解下级;不担心地位低下的人不了解地位高贵的人,只担心地位尊贵的人不了解地位低下的人。所以有才智的人愿意为了解并器重自己的人效命,女子愿意为喜欢自己的人打扮,骏马为鞭策自己的主人奔跑,心神为通晓自己的人清明。所以君主在判决诉讼执行刑罚时,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情况。有的人无罪却被处罚,有的人有罪却蒙受宽恕,有些强横的人拒不认罪,有些懦弱的人受到陷害,有的人正直反被冤枉,有的人冤屈却得不到申诉,有的人讲信用却被怀疑,有的人忠诚反被杀害。这些都会招来上天的谴责,各种变故就会随之发生。明君判决诉讼量刑定罪,都要详细审问情由,如没有虚假,没有隐瞒,没有歪曲,没有欺骗,观察他的往来进退,审听他的声音,察看他的眼神。假如形色恐惧声音悲伤,来时很快,回时很慢,四顾庭堂,长吁短叹,这是蒙冤受屈不得申诉的表现;如果低头不语,偷眼相看,胆怯退缩,喘息不定,竖耳偷听,沉吟作态想法应付,语无伦次,来时拖拉,去时很急,不敢回顾,这是有罪的人想逃脱处罚的表现。孔子说:“考察他做事的动机,推究他做事的原由,弄清他安身的处所,对他的一切了如指掌,还有什么能隐藏得了呢?” 治人第六 治人之道,谓道之风化,陈示所以也。故经云:“陈之以德而民与行,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日月之明,众下仰之;乾坤之广,万物顺之。是以尧、舜之君,远夷贡献;桀、纣之君,诸夏背叛①。非天移动其人,是乃上化使然也。故治人犹如养苗,先去其秽。故国之将兴,而伐于国;国之将衰,而伐于山。明君之治,务知人之所患皂服之吏,小国之臣。故曰,皂服无所不克,莫知其极,克食于民,而人有饥乏之变,则生乱逆。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如此,富国安家,不亦宜乎?夫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安。故唐虞②之政,利人相逢,用天之时,分地之利,以豫凶年,秋有余粮,以给不足,天下通财,路不拾遗,民无去就。故五霸之世,不足者奉于有余。故今诸侯好利,利兴民争,灾害并起,强弱相侵,躬耕者少,末作者多,民如浮云,手足不安。经云:“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贵无用之物,使民心不乱。”各理其职,是以圣人之政治也。古者齐景公之时,病民下奢侈,不遂礼制。周、秦之宜,去文就质,而劝民之有利也。夫作无用之器,聚无益之货,金银璧玉,珠玑翡翠,奇珍异宝,远方所出,此非庶人之所用也。锦绣纂组,绮罗绫穀,玄黄衣帛,此非庶人之所服也。雕文刻镂,伎作之巧,难成之功,妨害农事,辎栟③出入,袍裘索择,此非庶人之所饰也。重门画兽,萧墙数仞,冢墓过度,竭财高尚,此非庶人之所居也。经云:“庶人之所好者,唯躬耕勤苦,谨身节用,以善父母。”制之以财,用之以礼,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素有蓄积,以储其后,此治人之道,不也合于四时之气乎? 〔注释〕 ①诸夏:指中原地区各诸侯国。 ②唐虞:指尧、舜。古史以唐虞时为太平盛世。 ③辎栟:有帷盖的车子。 〔译文〕 治理民众的方法,就是用道德来教化民众,并告诉他们为什么应该这样做。因此经书上说:“用道德仁义来引导百姓,那么百姓就会跟着施行;明确告诉百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那么百姓就知道什么行为是禁止的。”由于日月是光明的,所以百姓才仰望它;由于天地是广阔的,所以万物才依附它。因此只有尧、舜那样的明君,才能使远方的少数民族都称臣纳贡;而桀、纣那样的暴君,连自己国内的诸侯也必然会背叛他们。这并不是上天改变了民众的心志,而是君主教化的不同所导致的结果。因此,治理民众就像培育禾苗,必先锄去杂草。所以,国家将要兴盛,一定会攻打邻国;国家将要衰败,就会砍伐山林大兴土木。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必须清楚百姓所担忧的两种人:衙门里的小吏、地方上的小官。因此说:衙门里的小官吏没有不苛刻的,不知有多凶惠,克扣百姓的粮食,使民间产生饥荒,这必然导致变乱。劝勉农民耕种,不耽误农时;减少赋税,不耗尽民众财物,像这样,才能国家富足民众安乐,不也是很好吗?那些有国有家的诸侯、大夫,不担心贫困而忧虑不安定。因此,唐尧虞舜治理国家,使人人都得到利益,合理利用天时地利,以防备灾荒之年,秋季收获有余粮,用以救济衣食不足的人,普天之下财源亨通,路不拾遗,百姓安居乐业。因此,春秋五霸的时候,衣食不足的地区能从财物有余的地区得到补充。而现在的各地诸侯贪财好利,使好利之风兴起,百姓之间你争我夺,各种灾难不断发生,蛮横的人侵夺弱者,亲自耕作的人少,从事工商业的人多,民众像浮云一样四处飘零,即使是亲如手足的兄弟也不能和睦相处。经书上说:“不稀罕难得的财物,使百姓不去冒险争夺;不稀罕无实用价值的华丽之物,使百姓的心理不发生混乱。”因而人人都尽力去完成自己的职责,这样圣人的政治理想也就达到了。古代齐景公时代,祸患在于官吏铺张浪费,不遵守礼制。周朝、秦国刚兴起时,摈弃浮夸之风,提倡朴实之风,并且劝导百姓从事有益的事业。制作华而不实的器具,积累无用的财货,像金银璧玉,珠玑翡翠,奇珍异宝,都是远方的出产,不是一般百姓用得着的东西。锦绣彩带,绮罗绫纱一类华丽的丝织品,也不是一般百姓所穿的服装。雕刻金石木器,技艺巧妙,用很大的工夫才能完成,往往妨害农业生产。出入乘坐华丽的车子,身穿华贵的衣服,这些都不是平民百姓所用的饰物。装饰豪华的大门、高高的围墙,坟墓也修得过分奢华,竭尽财力攀比摆阔,这也不是平民百姓居住的地方。经书上说:“平民百姓喜欢的,只是辛勤劳作,严格要求自己,节俭朴素,以便供养父母。”因此,使用财物有节制,按照礼节来开支,丰收之时不奢侈,饥荒之年就不会不丰足,平常积累储蓄,以备来年用度。这种治理百姓的方法,不也像四季气候变化那样自然吗? 举措第七 举措之政,谓举直措诸枉也。夫治国犹于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是以养神求生,举贤求安。故国之有辅,如屋之有柱,柱不可细,辅不可弱。柱细则害,辅弱则倾。故治国之道,举直措诸枉,其国乃安。夫柱以直木为坚,辅以直士为贤;直木出于幽林,直士出于众下。故人君选举,必求隐处。或有怀宝迷邦,匹夫同位;或有高才卓绝,不见招求;或有忠贤孝弟,乡里不举;或有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或有忠质于君,朋党相谗。尧举逸人,汤招有莘①,周公采贱,皆得其人,以致太平。故人君县赏以待功,设位以待士,不旷庶官。辟四门以兴治,务玄纁以聘幽隐②,天下归心,而不仁者远矣。夫所用者非所养,所养者非所用,贫陋为下,财色为上,谗邪得志,忠直远放,玄纁不行,焉得贤辅哉?若夫国危不治,民不安居,此失贤之过也。夫失贤而不危,得贤而不安,未之有也。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是以聘贤求士,犹嫁娶之道也,未有自家之女出财为妇。故女慕财聘而达其贞,士慕玄纁而达其名。以礼聘士,而其国乃宁矣。 〔注释〕 ①有莘:亦称有辛。古国名,今山东曹县西北。这里指商汤,因商汤为有莘氏之婿,故称之。 ②玄纁:两种染料,古代用以染制祭服,可引申为用作仪物的币帛钱物一类东西。幽隐:隐居的逸士。 〔译文〕 擢用和废置官员的原则,是任用正直贤良之人,摒弃心术不正之人。治理国家就像修养身心一样,修身的关键,在于修身养性;治国的关键,则在于举贤任能。所以修身养性是求得身体安泰,举贤任能是为了国家的安定。因此国家有了贤良的辅臣,就如同房屋有了梁柱。梁柱不能太细,辅臣也不能太软弱无能。梁柱细小房屋就会倒塌,辅臣太弱国家就会倾覆。因而治国的办法,就是擢用正直贤良的人才而弃绝邪恶奸佞的小人,这样国家才会安定。梁柱以圆直的木材做成才坚实耐用,辅臣以正直的贤人担任才可信。坚实圆直的木材产于幽深的山林,正直贤能的人才往往生活在地位低下的民众之中。所以君主要选贤举能,必须到偏僻的地方去寻找。有些人怀才不遇,与百姓混杂一起;有些人才华卓绝,却没有被招用;有的人忠诚仁爱贤能孝敬,却不被地方上举荐;有的人隐居山林以追求自己的志趣,行为高尚以实现自己的愿望;有的人对君主忠诚,却被奸党谗言加害。帝尧重用遁世隐居的奇人异士,商汤从有莘请出伊尹,周公从地位低下的人中选用贤才,他们最终都找到了旷世奇才,并使天下太平。因此,君主定出赏格来对待功臣,设置官职以待贤士,不使百官之位空缺。广开门路延揽人才以图兴邦治国,用玄纁聘用隐士奇才,使天下百姓顺服,那么没有仁爱之心的奸佞之人就会被摒弃了。想要任用的人没有供养起来,供养起来的又不是所需要的人才,轻视贫贱之人,重视财色,品行不端的小人得到重用,忠诚正直的贤良却被排挤流放,聘用贤才的礼节没有施行,怎么能够获得贤才的辅佐呢?至于国家动乱不安,百姓不能安居乐业,这是失去贤才所造成的过失。如果失去贤才而国家没有危险,得到贤才而国家不能安定,这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事情。为了某人而设置官位,国家定会发生混乱;因为有了官位而选合适的人来担任,那么国家就会治理得好。因此,不惜重礼求贤访能,就同嫁女娶妻的道理一样,没有自己嫁人而愿意倒贴钱财做人家妻子的女人。所以女子喜爱聘礼是为了显示她的贞节,贤士喜爱聘礼是为了昭示他的名声。不惜重礼聘用贤才,这个国家才会得到安宁兴盛。 银台醉客 2005年06月15日 04:20 考黜第八 考黜之政,谓迁善黜恶。明主在上,心昭于天,察知善恶,广及四海,不敢遗小国之臣,下及庶人。进用贤良,退去贪懦,明良上下,企及国理,众贤雨集,此所以劝善黜恶,陈之休咎。故考黜之政,务知人之所苦。其苦有五:或有小吏因公为私,乘权作奸,左手执戈,右手治生,内侵于官,外采于民,此所苦一也;或有过重罚轻,法令不均,无罪被辜,以致灭身。或有重罪得宽,扶强抑弱,加以严刑,枉责其情,此所苦二也;或有纵罪恶之吏,害告诉之人,断绝语辞,蔽藏其情,掠劫亡命,其枉不常,此所苦三也;或有长吏数易守宰,兼佐为政,阿私所亲,枉克所恨,逼切为行,偏颇不承法制,更因赋敛,傍课采利①,送故待新,夤缘②征发,诈伪储备,以成家产,此所苦四也;或有县官募功,赏罚之际,利人之事,买卖之费,多所裁量,专其价数,民失其职,此所苦五也。凡此五事,民之五害。有如此者,不可不黜;无此五者,不可不迁。故《书》云:“三载考绩,黜陟幽明。” 〔注释〕 ①傍课采利:另设课目,从中捞取私利。 ②夤(yín)缘:向上巴结攀附以求上升。 〔译文〕 考核政绩、罢免官员的原则,就是升迁那些政绩良好的官员,贬谪那些政绩不佳,品行恶劣的官员。英明的君主高居于万民之上,心地光明可鉴,明察是非善恶,其恩泽遍及天下,连同那些地方上的小吏和平民百姓,都不会遗漏。选用贤良,罢免贪财好利、懦弱无能之辈,使全国上下都了解自己的良好意愿,希望国家得到治理,贤才都云集而来。这是为了奖善惩恶,明确告诉他们美与丑的分别。因此考黜的方法,一定要了解百姓的疾苦所在。百姓苦恼痛恨的情况有五种:或者是有的官吏假公济私,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为非作歹,左手持戈矛,右手捞钱财,对内侵害公家的利益,对外搜刮平民百姓,这是民众痛恨的第一种情况;或者是对犯了重罪的人处罚太轻,执行法令不均等,使一些无罪之人遭受冤屈,甚至被处死。或者是犯重罪却被宽恕,扶持强者欺压弱者,严刑逼供,歪曲案情,这是民众苦恼的第二种情况;或者是有的官员放纵犯罪的部属,陷害上告申诉的百姓,以断绝证词,隐瞒真情,敲诈勒索,使其逃亡,导致冤情得不到平反,这是民众苦恼的第三种情况;或是长官不断更换,使那些副手掌握权柄,他们乘机偏袒亲信,压制自己所嫉恨的人,行事专断,不按法制办事,还利用征收赋税的机会,另立课目从中渔利。利用旧官离职新官上任的机会,向上攀附巴结,胡乱征收,伪称储备,却将之据为己有,这是民众所苦恼的第四种情况;或者是有的官员好大喜功,在论功行赏之时,利用别人的事功,对于赏赐的费用加以裁减,定出限额,使民众不能尽职尽心,这是民众所苦恼的第五种情况。以上五种情况,就是民众的五种祸害。有这五种恶行的官员,不能不予以摒弃;没有这五种恶行的官员,不能不予以升迁。所以《尚书》上说:“三年考核一次政绩,升迁清明的官员而罢免腐败的官员。” 治军第九 治军之政,谓治边境之事,匡救大乱之道,以威武为政,诛暴讨逆,所以存国家安社稷之计。是以有文事必有武备,故含血之蠧,必有爪牙之用,喜则共戏,怒则相害。人无爪牙,故设兵革之器,以自辅卫。故国以军为辅,君以臣为佐,辅强则国安,辅弱则国危,在于所任之将也。非民之将,非国之辅,非军之主。故治国以文为政,治军以武为计。治国不可以不从外,治军不可以不从内。内谓诸夏,外谓戎狄。戎狄之人,难以理化,易以威服。礼有所任,威有所施,是以黄帝战于涿鹿之野,唐尧战于丹浦之水①,舜伐有苗②,禹讨有扈③,自五帝三王至圣之主,德化如斯,尚加之以威武,故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夫用兵之道,先定其谋,然后乃施其事。审天地之道,察众人之心,习兵革之器,明赏罚之理,观敌众之谋,视道路之险,别安危之处,占主客之情,知进退之宜,顺机会之时,设守御之备,强征伐之势,扬士卒之能,图成败之计,虑生死之事,然后乃可出军任将,张禽敌之势,此为军之大略也。夫将者,人之司命,国之利器,先定其计,然后乃行。其令若漂水暴流,其获若鹰隼之击物,静若弓弩之张,动如机关之发,所向者破,而勍敌④自灭。将无思虑,士无气势,不齐其心,而专其谋,虽有百万之众,而敌不惧矣。非雠不怨,非敌不战。工非鲁班之目,无以见其工巧;战非孙武之谋,无以出其计运。夫计谋欲密,攻敌欲疾,获若鹰击,战如河决,则兵未劳而敌自散,此用兵之势也。故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惧。是以智者先胜而后求战,暗者先战而后求胜;胜者随道而修途,则者斜行而失路,此顺逆之势也。将服其威,士专其力,势不虚动,运如圆石,从高坠下,所向者碎,不可救止。是以无敌于前,无敌于后,此用兵之势也。故军以奇计为谋,以绝智为主,能柔能刚,能弱能强,能存能亡,疾如风雨,舒如江海,不动如泰山,难测如阴阳,无穷如地,充实如天,不竭如江河,终始如三光,生死如四时,衰旺如五行,奇正相生,而不可穷。故军以粮食为本,兵以奇正为始,器械为用,委积为备。故国困于贵买,贫于远输,攻不可再,战不可三,量力而用,用多则费。罢去无益,则国可宁也;罢去无能,则国可利也。夫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故善攻者不以兵革,善守者不以城郭。是以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坚甲锐兵,不足以为强。敌欲固守,攻其无备;敌欲兴阵,出其不意;我往敌来,谨设所居;我起敌止,攻其左右;量其合敌,先击其实。不知守地,不知战日,可备者众,则专备者寡。以虑相备,强弱相攻,勇怯相助,前后相赴,左右相趋,如常山之蛇,首尾俱到,此救兵之道也。故胜者全威,谋之于身,知地形势,不可豫言。议之知其得失,诈之知其安危,计之知其多寡,形之知其生死,虑之知其苦乐,谋之知其善备。故兵从生击死,避实击虚。山陵之战,不仰其高;水上之战,不逆其流;草上之战,不涉其深;平地之战,不逆其虚;道上之战,不逆其孤。此五者,兵之利,地之所助也。夫军成于用势,败于谋漏,饥于远输,渴于躬井,劳于烦扰,佚于安静,疑于不战,惑于见利,退于刑罚,进于赏赐,弱于见逼,强于用势,困于见围,惧于先至,惊于夜呼,乱于暗昧,迷于失道,穷于绝地,失于暴卒,得于豫计。故立旌旗以视其目,击金鼓以鸣其耳,设斧钺以齐其心,陈教令以同其道,兴赏赐以劝其功,行诛伐以防其伪。昼战不相闻,旌旗为之举;夜战不相见,火鼓为之起;教令有不从,斧钺为之使。不知九地之便,则不知九变之道。天之阴阳,地之形名,人之腹心,知此三者,获处其功。知其士乃知其敌,不知其士则不知其敌,不知其敌,每战必殆。故军之所击,必先知其左右士卒之心。五间之道,军之所亲,将之所厚,非圣智不能用,非仁贤不能使。五间得其情,则民可用,国可长保。故兵求生则备,不得已则斗,静以理安,动以理威。无恃敌之不至,恃吾之不可击。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以实待虚,以生待死,以众待寡,以旺待衰,以伏待来。整整之旌,堂堂之鼓,当顺其前,而覆其后,固其险阻,而营其表,委之以利,柔之以害,此治军之道全矣。 〔注释〕 ①凡浦之水:即丹水,相传尧的儿子朱居住在这里,因此称丹朱。 ②有苗:古族名,也称三苗。居住在今河南南部、湖南洞庭湖到江西鄱阳湖一带,相传被舜打败后 迁往三危(今甘肃敦煌一带)。 ③有扈:古国名,在今陕西扈县一带,相传夏禹曾前往讨伐。 ④勍 (qíng)敌:劲敌。 〔译文〕 整治军备的策略,是说保卫边疆、巩固国防的事务,匡正挽救国家危亡的方法,维护国家的威势和尊严,平息暴乱,讨伐叛逆,也就是为了安定社稷的大政方针。因此,统治国家既要有文治,也必须有武备。就像小小的蛀虫,必须有爪牙作为自己生存的工具,高兴时互相嬉戏,愤怒时互相残杀。人没有锋利的爪牙,所以才设制武器装备,用来保卫自身的安全。所以国家把军队作为辅助手段,君主以大臣作为助手。辅佐强大则国家安定,辅佐弱小则国家就会陷于危亡。辅佐的强弱关键在于所任用的将帅,不是一心为民的将帅,就不是国家的辅臣,也不能担任军队的主帅。所以治理国家内政应以文治为原则,管理军队以武功为根本。治理国家不能不考虑外部,整顿军备不能不考虑内部。所谓内部就是华夏诸侯,所谓外部就是边境地区的戎、狄等少数民族。戎、狄这些少数民族,很难用仁义道德教化他们,而比较容易用武力征服。有的可以用礼仪对待,有时却必须用武力征讨。因此,黄帝曾在涿鹿附近与蚩尤交战,唐尧曾在丹水之滨讨伐丹朱,舜曾战败有苗氏,夏禹曾征服有扈氏。即使五帝三王那样最圣明的君主,德治如此之好,还要使用武力征讨四方,所以说军队是凶器,迫不得已时才使用它。用兵打仗的原则,必须制定好作战计划,然后才采取行动。了解天时地利等各种自然条件,审察士兵的心理状态,让士兵熟练使用各种武器装备,明确颁布奖惩的有关规定,探明敌人的图谋,查明道路的险阻平坦,辨别出安全和危险的地势,预测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掌握进攻和退守的机宜,把握住有利的时机,作好防守的准备,壮大出征讨伐的声势,激发起士兵杀敌的勇气,深思熟虑夺取胜利避免失败的计策,反复考虑有关军队生死存亡的大事,然后才能任命将帅出征,摆开阵势攻打敌军,这些都是兴兵作战的大政方略。将帅,是军队的主宰,国家的锐利武器。必须先制定好计策,然后才能展开行动。下达命令时,就像飞流直下那样气势非凡;擒获敌人时,就像鹰隼扑击猎物那样锐不可当;静止时,就像弓弩拉开那样沉稳不动;行动时,就像机关发动那样强劲猛烈,所向披靡,强敌不攻自破。将帅没有周密的考虑,士卒没有必胜的气势,上下不能团结对敌,即使有百万大军,敌人也不会感到害怕。不是仇人不痛恨,不是敌人不攻打。工匠如果没有鲁班那样的眼力,就看不出技艺的精巧;打仗若没有孙武那样的智谋,就提不出克敌制胜的计划。作战的计谋一定要周密,进攻敌人一定要迅猛,擒获敌人要像雄鹰扑击猎物那样快捷,作战就像河堤决水一泻千里那样不可阻挡,那么我军还未疲劳而敌人已四散而逃了,这就是指挥作战中的用势。因此能征善战的将帅不轻易气馁,善于取胜的将帅无所畏惧。所以高明的将帅先有了必胜的策略然后才开战,平庸的将军却是先同敌人开战然后再寻求获胜的方法。胜利者是利用现有的道路加以修补,失败者是为了寻求捷径而迷失了方向,这就是顺应和违背了事物的本来规律而导致的不同结果。将领们服从主帅的权威,士兵们各尽其能,兵势不轻易动用,一旦行动起来就像巨大的圆石从高处坠落不可阻挡,遇到的都被击得粉碎,无法挽救和阻止。因此前无敌挡,后无追兵,这就是运用兵势的结果。因此出兵打仗应以奇策为谋划,以非凡的智慧为主导,能柔能刚,能弱能强,能夺取胜利也能不怕牺牲,出兵时如疾风暴雨,舒展时如江海广阔无边,休整时像泰山巍然不动,奇妙莫测如阴阳变化,宽广如广袤的大地,充实像无边的天空,滔滔不绝如同江河奔流,周而复始像日、月、星三光,生死循环如春夏秋冬四季变换,衰落兴旺像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奇正变化无穷无尽。因此,军队以粮食为根本,打仗以奇正变化为首要,作战离不开器械,防备需要存储物资。所以国家困乏是因为物价猛涨,贫穷是因为运输不及时,战争不能连续不停,持续太久,要根据实力而运用,使用太多则会耗费国家资财。放弃无益的战争,国家就会得到安宁;放弃毫无把握的战争,就会对国家有利。善于进攻的,敌人不知道该怎么防守;善于防守的,敌人不知道应从什么地方进攻。因此善于进攻的,不凭兵器取胜;善于防守的,不依赖城郭。所以,高大的城墙和宽深的护城河,都算不上坚固;坚甲利器,也说不上强大。敌人要固守,就攻其不备;敌人想摆阵作战,就出其不意攻打它。我军撤退而敌人进攻,就要防守营地;我方进攻而敌人按兵不前,就要攻击敌人的两翼。估计敌人要集中兵力,就应先攻打敌人的主力。如果不了解防守的地方,不知道作战日期,就会处处设防,使主要兵力单薄。作战时要考虑完备,使强弱互相配合,勇敢和怯懦互相协助,前后互相呼应,左右互相掩护,就像常山的蛇,被攻击时首和尾都来护卫,这就是救援的方法。所以善于获胜的将帅总是设法保全自己的威势,亲自制定作战策略,仔细观察地理形势,并严格保密不事先说明。谈论中了解敌人的利弊得失,用诈谋了解敌人的安危,估量敌人兵力的多少,引诱敌人以了解敌人的生死,周全探查了解敌军的士气,多方考虑了解敌人的防备情况。因此用兵作战应保全自己消灭敌人,避开敌军主力而攻击敌人力量薄弱的环节。在山陵地带作战,不从下向上仰攻;在水上作战,不逆流防守;在草地作战,不冒险深入免中埋伏;在平地作战,则攻击敌人空虚的地方;在道路上作战,不放过孤军作战的敌人。这五个方面,是用兵的有利因素,是地形起的辅助作用。作战胜利是由于利用各种有利的态势,失败是由于泄露机密,饥饿是由于远道运输,亲自下井打水是由于口渴,事务繁琐导致部队疲劳,士卒丧失戒备是由于生活平静,迟不开战会使部队产生疑惑,贪图小利就使军纪混乱,后退是由于受到处罚,前进是由于得到赏赐,胆怯是出于逼迫,强大是由于形势,陷于困境是由于被包围,恐惧是由于首先到达战场,惊吓是由于夜间军中乱呼,军队混乱是由于将帅无能,迷失方向是由于找不到道路,穷困是由于陷入绝境,失去威信是由于对待士卒不仁,成功在于事先谋划。因此设立旌旗是为了让将士眼睛都能看到,鸣金击鼓是为了让全军上下耳朵都能听到,设立斧钺是为了用刑罚统一上下,宣布军纪是为了统一全军的行动,实行奖励是为了劝勉将士建功立业,实施惩罚是为了防止奸伪。白天作战听不到号令,就用旌旗来指挥部队行动;夜晚战斗看不见信号,就用火光和鼓声来指挥战斗;对于不服从命令的,就用刑罚使他们屈从。不了解各种地形的有利之处,就不知道各种随机应变的方法。了解了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地理形势的各种情况、士卒的心理活动,这三项影响作战的因素,就能够取胜。掌握了敌军的情况就知道如何战胜敌人,不了解敌人情况就不知道如何战胜敌人,不了解敌军情况,必然会屡战屡败。所以军队在进攻以前,必须先了解敌军主将左右亲兵的思想状况。使用五种间谍的方法,必须是将帅的亲信以及所器重的人。不是英明聪慧的人不能任用,不是仁惠贤能的人不能驱使。五种间谍使用得好,了解了敌方的各种情况,那么民众就可以利用,国家就可保长治久安。所以士兵为了求得生存事先必然会做好准备,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就能奋勇战斗。军队驻扎时要井然有序才能保证安全,军队行动时要纪律严明才能保持队伍严整。不要靠敌人不会前来进攻这种侥幸,而应依赖我军防守严密使敌人无法进攻。要用我方接近战场的部队,进攻远道而来的敌军;以我方休整得好的部队,攻击精疲力竭的敌军;以我方饱食的部队,攻击饥饿的敌军;用我方实力强大的部队,攻击实力弱小的敌军;以我方处于有利形势的部队,攻击陷入绝境的敌军;以我方绝对优势的兵力,进攻处于劣势的敌军;用我方的伏兵,伏击来犯的敌人。军队旌旗整齐,鼓声雄壮,与敌人正面交锋,挥兵从背后掩杀,固守险阻,扎好营寨,用小的利益引敌人上当,再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这样治军的方法就完备了。 赏罚第十 赏罚之政,谓赏善罚恶也。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故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赏虚施则劳臣怨,罚妄加则直士恨。是以羊羹有不均之害①,楚王有信谗之败。夫将专恃生杀之威,必生可杀,必杀可生,忿怒不详,赏罚不明,教令不常,以私为公,此国之五危也。赏罚不明,教令有不从;必杀可生,众奸不禁;必生可杀,士卒散亡;忿怒不详,威武不行;赏罚不明,下不劝功;政教不当,法令不从;以私为公,人有二心。故众奸不禁,则不可久;士卒散亡,其众必寡;威武不行,见敌不起;下不劝功,上无强辅;法令不从,事乱不理;人有二心,其国危殆。故防奸以政,救奢以俭。忠直可使理狱,廉平可使赏罚。赏罚不曲②,则人死服。路有饥人,厩有肥马,可谓亡人而自存,薄人而自厚。故人君先募而后赏,先令而后诛,则人亲附,畏而爱之,不令而行。赏罚不正,则忠臣死于非罪,而邪臣起于非功。赏赐不避怨雠,则齐桓得管仲之力;诛罚不避亲戚,则周公有杀弟之名③。《书》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此之谓也。 〔注释〕 ①羊羹有不均之害:“羊羹一杯以失国”,出自《战国策》。战国时候有国国君设宴款待天下名士,因羊羹分量不多,结果漏分了司马子期。司马子期对此怀恨在心,后来他到了楚国,得到楚国国君的重用,率兵攻灭其国。该国国君逃到国外后仰天长叹:一杯羊羹竟使我丢掉了国家! ②不曲:公正。 ③周公有杀弟之名:周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继位,周公旦摄政。商纣王子武庚和地处东方的一些诸侯国趁机叛乱,武王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也参与了叛乱。周公率军平叛后,杀了率众叛乱的弟弟管叔,流放蔡叔。周公有杀弟之名因此而来。 〔译文〕 赏罚的原则,就是做到奖善惩恶。奖赏目的是为了鼓励立功,刑罚意图是为了防止邪恶。奖赏必须公平,刑罚必须平等。赏赐一个人并让众人都明白他为什么受到赏赐,那么勇士便知道拼死作战的意义所在;处罚一个人并让众人都知晓他受到处罚的原因,那么邪恶的人就会心存畏惧而不敢为所欲为。因此,奖赏不能凭空而添,处罚不能随便施加。如果奖赏授给无功之人,有功之人就会心生怨恨;刑罚随意使用,正直之人就会产生不满。所以有因羊羹分配不均而引起灾祸的,有因西楚霸王听信谗言导致失败。将帅独自掌握着全军生杀予夺的大权,如果部下没犯死罪而将他处死,犯了死罪却让他活下来,喜怒无常,好恶由心,赏罚不明,军纪朝令夕改,假公济私,这是国家的五种危害。赏罚不公正,那么就会有人不服从命令;处死了没犯死罪的人,那么阴险奸诈的行为就不能禁绝;犯了死罪而免于处死,士卒就会逃散;喜怒无常,就不能树立威信;赏罚不严明,部下就不会奋勇报国杀敌立功;教化不得当,士兵就不会遵守法令;假公济私,士兵就会产生叛逆之心。所以奸邪的行为不禁止,国家就不能长治久安;士卒逃散,部众就会越来越少;威信没有树立,士兵看到敌人就不会英勇作战;部下不努力杀敌立功,将帅就失去了强有力的辅佐;法令得不到执行,那么事情混乱便无法管理;士兵有叛逆之心,国家就处于危险境地了。所以防止奸邪要靠清明的政治,杜绝奢侈浮靡要提倡节俭,忠诚耿直的人可以让他掌管狱讼,廉洁公正的人可以让他主持赏罚。在进行赏罚时公正无私,那么人们就会死心塌地地服从。道路上有挨饿的人,而马厩里却养着肥马,这可以说是不顾他人的性命只求得自己的享乐,刻薄待人而厚待自己。所以如果君主先募集财物而后进行奖赏,先颁布法令而后施行刑罚,那么人人都会亲近归附他,敬畏爱戴他,这样不下命令而众人就会去做。如果赏罚不公正,那么忠臣就会无罪而被诛杀,奸臣就会无功而被重用。赏罚不避怨仇,所以齐桓公才得到管仲的辅佐;诛罚不避亲戚,所以周公才有了大公无私诛杀自己弟弟的好名声。《尚书》上说:“没有偏袒,没有私心,王道就会开阔坦荡;无私无偏,国家就会安定太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喜怒第十一  喜怒之政,谓喜不应喜无喜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喜怒之间,必明其类①。怒不犯无罪之人,喜不从可戮之士,喜怒之际,不可不详。喜不可纵有罪,怒不可戮无辜,喜怒之事,不可妄行。行其私而废其功。将不可发私怒而兴战,必用众心,苟以私忿而合战,则用众必败。怒不可以复悦,喜不可以复怒,故以文为先,以武为后,先胜则必后负,先怒则必后悔,一朝之忿,而亡其身。故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可忿之事,然后加之威武,威武加则刑罚施,刑罚施则众奸塞②。不加威武,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众恶不理,其国亡。 〔注释〕 ①类:界限。 ②塞:禁止。 〔译文〕 高兴和愤怒的原则,是说不应该为不值得高兴的事情而高兴,不应该为不值得愤怒的事情而愤怒。高兴和愤怒之间,必须有明确的界限。即使愤怒也不冒犯无罪的人,即使高兴也不迁就罪大恶极的人。高兴或愤怒的时候,不能不清醒谨慎。高兴的时候不能纵容有罪之人,愤怒的时候不能滥杀无辜。高兴和愤怒这两种情绪,不能无端发作。如果因为心里有私情而随便发作,必然会毁掉自己的事业。将帅不能一怒之下而发动战争,必须使众人的思想一致才能取胜。如果因为一己之私愤而同敌交战,那么作战一定会失败。一个人发怒不能立即转为喜悦,喜悦也不能立即转为愤怒,因此,必须先采用政治外交手段,然后再以武力继后。如果以武力当先,即使暂时获得了胜利最终还是会失败,先发怒的人必定会后悔,因为一时之忿,甚至有可能导致自己暴亡。所以君子威严但不凶恶,心中忿恨而不发怒,尽管心里忧虑但不惊惧,即使心情愉快也不狂喜。令人生气的事情发生后,用权威手段加以处理,用权威处理后再施加刑罚,施加刑罚就能禁止邪恶的事情再发生。不运用权威手段,刑罚就不能产生作用,刑罚不产生作用,众多的邪恶就无法禁绝,这样国家就会灭亡。 治乱第十二  治乱之政,谓省官并职,去文就质也。夫绵绵不绝,必有乱结;纤纤①不伐,必成妖孽②。夫三纲不正,六纪不理,则大乱生矣。故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夫三军之乱,纷纷扰扰,各惟其理。明君治其纲纪,政治当有先后,先理纲,后理纪;先理令,后理罚;先理近,后理远;先理内,后理外;先理本,后理末;先理强,后理弱;先理大,后理小;先理身,后理人。是以理纲则纪张,理令则罚行,理近则远安,理内则外端,理本则末通,理强则弱伸,理大则小行,理上则下正,理身则人敬,此乃治国之道也。 〔注释〕 ①纤纤:细微的事物。《荀子•大略》:“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 ②妖孽:怪异反常的事物。草木之类称为妖,虫豸之类称为孽。 〔译文〕 治理混乱的方针,就是裁减官员,合并官职,铲除浮华之习,讲求质朴之风。细微的问题若不禁绝,必定会酿成大的祸乱;小的动乱若不加平定,必定会引起大的灾难。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若不端正,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之间伦理关系的六纪若不理顺,则必定会形成混乱局面。所以,治理国家,就好像画圆不能不用圆规,画方不能不用矩尺,治理根本不能不治末业一样。处理政务不丧失原则,各种事业都能成功,其功业也能保持长久。军队发生祸乱,情况纷繁复杂,要考虑各种各样的治理办法。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有纲纪之分,处理政事有先后之别。先整顿三纲,然后治理六纪;先规定法令,然后执行处罚;先整顿附近,然后治理远处;先治理内部,然后整顿外部;先治理根本,然后治理细节;先整顿强大,然后治理弱小;先治理大的方面,然后治理小的方面;先治理自身,然后治理别人。因此,三纲得到整顿,六纪自然展开;法令得到申明,处罚就可贯彻;附近整顿好了,边远地区就会安定;内部协调好,外部就会端正;根本稳妥,其他细节就会通顺;强大的顺服了,弱小的就会顺畅;大的方面条理了,小的方面就很顺利;治理好上面,下面就会端正;自身以身作则,别人就会敬服。以上这些,就是治理国家的原则。 教令第十三 教令之政,谓上为下教也。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上之所为,人之所瞻①也。夫释己教人②,是谓逆政;正己教人,是谓顺政。故人君先正其身,然后乃行其令。身不正则令不从,令不从则生变乱。故为君之道,以教令为先,诛罚为后,不教而战,是谓弃之。先习士卒,用兵之道,其法有五:一曰,使目习其旌旗指麾之变,纵横之术;二曰,使耳习闻金鼓之声,动静行止;三曰,使心习刑罚之严,爵赏之利;四曰,使手习五兵③之便,斗战之备;五曰,使足习周旋走趋之列,进退之宜。故号为五教。教令军陈,各有其道,左教青龙④,右教白虎⑤,前教朱雀⑥,后教玄武⑦,中央轩辕⑧。大将军之所处,左矛右戟,前戈后弩,中央旗鼓。旗动俱起,闻鼓则进,闻金则止,随其指挥,五陈乃理。正陈之法,旗鼓为之主。一鼓,举其青旗,则为直陈⑨;二鼓,举其赤旗,则为锐陈;三鼓,举其黄旗,则为方陈;四鼓,举其白旗,则为圆陈;五鼓,举其黑旗,则为曲陈。直陈者,木陈也;锐陈者,火陈也;方陈者,土陈也;圆陈者,金陈也;曲陈者,水陈也。此五行之陈,辗转相生,冲对相胜。相生为救,相胜为战;相生为助,相胜为敌。凡结五陈之法,五五相保。五人为一长,五长为一师,五师为一枝,五枝为一火,五火为一撞,五撞为一军,则军士具矣。夫兵利之所便,务知节度。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壮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粮牧,智者为谋主。乡里相比,五五相保。一鼓整行,二鼓习陈,三鼓起食,四鼓严办,五鼓就行。闻鼓听金,然后举旗,出兵以次第,一鸣鼓三通,旌旗发扬,举兵先攻者赏,却退者斩,此教令也。 〔注释〕 ①瞻:注目。 ②释己教人:放松对自己的约束而施教令于人。 ③五兵:指戈、殳、戟、酋矛、夷矛五种兵器,泛指兵器。 ④青龙: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的总称。因七宿排列成龙象,故名。这里指阵形。 ⑤白虎:西方七宿奎
/
本文档为【《便宜十六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