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特发性少弱精子症

2010-12-06 3页 pdf 165KB 41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7497

暂无简介

举报
特发性少弱精子症 特发性无精子症及少弱精子症患者 ! 染色体 "#$ 微缺失筛查分析 张新平,张玉兰,程春红,赵 丹,惠红霞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生殖内分泌中心,黑龙江,%&’’()) 摘 要: 目的 探讨特发性无精子症及少弱精子症不育男性与 !染色体 "#$微缺失的关系。方法 用双重 *+,技术 对 )-例患者(无精子症 .%例,少弱精子症 %.例,严重少精子症 (例)进行 !染色体 "#$/、"#$0、"#$1、2,!的微缺失筛查。 同时对 3) 例无精子症患者行睾丸活检、组织学评估。结果 )- 例中 "#$ 微缺失 4 例,缺失...
特发性少弱精子症
特发性无精子症及少弱精子症患者 ! 染色体 "#$ 微缺失筛查分析 张新平,张玉兰,程春红,赵 丹,惠红霞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生殖内分泌中心,黑龙江,%&’’()) 摘 要: 目的 探讨特发性无精子症及少弱精子症不育男性与 !染色体 "#$微缺失的关系。方法 用双重 *+,技术 对 )-例患者(无精子症 .%例,少弱精子症 %.例,严重少精子症 (例)进行 !染色体 "#$/、"#$0、"#$1、2,!的微缺失筛查。 同时对 3) 例无精子症患者行睾丸活检、组织学评估。结果 )- 例中 "#$ 微缺失 4 例,缺失率为 %% 5 %6。其中无精子症 & 例,严重少精子症 3例。"#$1缺失 .例,"#$0缺失 3例,"#$0 7 "#$1缺失 %例,未发现 "#$/区缺失。)-例及对照组 -’例 2,!基因扩增均阳性。3)例无精子症患者行睾丸活检、组织学检查,无 %例精子发生正常。结论 !染色体微缺失,特别是 "#$1区 8"#基因的微缺失,是引起无精子和严重少弱精子等生精障碍而致男性不育较为重要的遗传学因素。 关键词:无精子症;少弱精子症;!染色体;"#$微缺失;*+, 中图分类号:,)9( 5 3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9&-.(3’’.)’3 : ’’3’ : ’- !"#$$%&%’ () *+$ ,&"#(-$.$*&(% &% *+$ / "+#(,0(,$ 12((03$#,&1 )1"*(# #$’&(% 1%1.40&0 () )- "10$0 &-&(31*+&" (.&’(10*+$%( *$#15 *(2((03$#,&1 (# 12((03$#,&16 !"#$% &’( : )’(*,!"#$% +, : -.(,/"0$% /1,( : 12(*,!"#3 4.(,"56 "2(* : 7’. 8 (9:);2<,=>’?: /:(>:; 2@ >1: A:=2(< # @ @ ’-’.>:< "2B)’>.- 2@ ".:;C’( D:<’=.- 5(’?:;B’>E,":’-2(*F’.(*,%&’’()) 780*#1"*:;0<=1>?@=:AB /CC=CC >D= E=F/>?BGCD?HC 0=>I==G ?J?BH/>D?1 BF?KB/C>D=GB>=E/>BLBBCH=EM?/ BE /LBBCH=EM?/ /GJ M?1EBJ=F=N >?BGC ?G >D= ! 1DEBMBCBM= "#$ E=K?BGO P=>DBJC:"#$/、"#$0、"#$1、2,! K=G= ?G >D= ! 1DEBMBCBM= I=E= C1E==G=J 0Q M=/GC BR JBS0F= *+, ?G )- BF?KB/C>D=GB>=E/>BLBBCH=EM?/ BE /LBBCH=EM?/,?G1FSJ?GK .% /LBBCH=EM?/,( C=@=E= BF?KBCH=EM?/,%. BF?KBCH=EM?/O P=/GID?F= >=C>?1SF/E 0?BHCQ /GJ D?C>BFBK?1/F =@/FS/>?BG I=E= H=ERBEM=J ?G 3) /LBBCH=EM?/O ,=CSF>:"#$ M?1EBJ=F=>?BG ?G >D= K=GBM?1 8T" I=E= B0C=E@=J ?G 4 BR )- 1/C=CO & 0=?GK ?G M=G I?>D /LBBCH=EM?/,3 ?G C=@=E= BF?KBCH=EM?/O P?1EBJ=F=>?BG I=E= B0C=E@=J ?G . BR "#$1,3 BR "#$0 /GJ % BR "#$0 7 "#$1O GBG= BR "#$/O AD= >B>/F J=F=>?BG E/>= I/C %% O %6 O 2,! K=G= =U?C>=J /MHF?R?=J 0/GJ ?G )- 1/C=C /GJ HBC?>?@= 1BG>EBFO TB 1/C= BR GBEM/F CH=EM/>BK=G=C?C I/C RBSGJ ?G D?C>BFBK?1/F /CC=CCM=G> BR >=C>?1SF/E 0?BHCQ BR 3) /LBBCH=EN M?/ O +BG1FSC?BG:P?1EBJ=F=>?BG BR ! 1DEBMBCBM=,=CH=1?/FFQ >D= M?1EBJ=F=>?BG BR 8"# K=G= ?G "#$1 E=K?BG,?C /G ?MHBE>/G> K=G=>?1 E=/CBG BR M/F= ?GR=E>?F?>Q JS= >B /LBBCH=EM?/ /GJ BF?KBLBBCH=EM?/O 9$4 :(#-0:/LBBCH=EM?/;BF?KB/C>D=GB>=E/>BLBBCH=EM?/;! : 1DEBMBCBM=;"#$ P?1EBJ=F=>?BG;*+, 男性因素引起的不育占不孕症的 &’6。其中约 -’6的 男性其生育力下降的原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 !染色体 微缺失是导致精子生成障碍最常见的原因[3]。研究发现,定 位于 !V% O%的无精子因子("#$)在精子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区的基因控制着精子生成,其基因位点的缺失可导 致无精或不同程度的少弱精。我们对 )-例特发性无精症及 少弱精症患者 !染色体 "#$ 区的基因进行缺失筛查,探讨 特发性无精症及少弱精症患者与 !染色体 "#$微缺失的关 系,结合睾丸穿刺组织学检查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为 3’’3年 -月至 %3 月间哈医大二院生殖内分泌中心 就诊的 )-例上述患者,其中无精子症 .%例,少弱精子症 %. 例,严重少精子症 (例。平均年龄 -%岁,平均不育年限 & 5 . 年。根据 99 年 WX;公布的精子分析诊断,间隔一个 月以上,连续 -次异常方确诊为无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 Y & Z %’) [ MF),少精子症(& \ 3’ Z %’) [ MF)、弱精子症(/ 级 Y 3&6或 / 7 0级 Y &’6)。血清 $2X浓度在正常范围内(% 5 & \ %.M] [ MF)。染色体核型分析除 3 例异常外(.),^ !,^ V :),均为正常核型。-’ 例精子记数正常已生育男性为阳性 对照,%’名女性为阴性对照。 二、实验方法 % 5 基因组 8T" 的提取:取受试者外周血 &MF,肝素抗 凝。酚 :氯仿或快速提取法,提取基因组 8T"[-],检验浓度 和纯度后,进行 *+,扩增。 3 5 双重 *+,反映及产物鉴定:"#$ 每一亚区各选 3 个 缺失热点进行筛查:2!(.、2!()("#$/)、2!%34、2!%-3("#$0), 2!3&.、2!3&-("#$1 : 8"# 基因)。以 !H2,!(2!%.)基因为 内对照,引物序列、*+, 体系及反映参数[.],每次反应均设 阴、阳性及空白对照。扩增产物用 36琼脂糖(加 ’ 5 %!K [ MF _‘)凝胶电泳 3’ \ -’M?G,紫外灯下观察结果拍照(见图" \ #)。对初筛阳性的病例经 -次单引物 *+,扩增后,无期待 部位的产物,即确定该位点的缺失。 - 5 睾丸活检、组织评估:3)例无精子者在局麻下行睾丸 活检。每例睾丸至少取出 3 个组织标本,固定于 ‘BSG’C液 中,石蜡包埋并切成 &!M厚的切片,染色后在高倍镜下行系 统的组织学评估。每位病人观察 %’’个以上曲细精管,结果 ·’3·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3’’.年 第 %3卷 第 3期 万方数据 用曲细精管中支持细胞、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 !及 精子的相对数量进行评估。所有病例由同一观察者观察,做 出诊断:生精正常、原始发育不全、早期或晚期成熟抑制及唯 支持细胞综合征。参照 "#$%&’%描述的分类标准进行评分: 从 (分(生精管硬化无精子)至 ()分(精子存在)[*]。 结 果 一、微缺失分析 +,例中检出缺失 - 例,. 种缺失形式,缺失率 (( / (0。 1234、1235单位点缺失 *例,67.*8 9 67.**、67(.- 9 67.*8双 位点缺失 . 例(见图! :")。- 例中未发现 123;区缺失。 无精 ,例(病例 (<、,+、,-)及严重少精 .例(病例 ()、+))为第 一种缺失形式,.例无精症(病例 (.、*()为第二种缺失形式。 少精症 (8例及对照组 ,)例均未发现缺失。+,例及对照组 ,)例均无 6=7基因异常。 图 无精子症及少弱精子症患者 7染色体 123微缺失 >?=电泳结果 !(、.、,泳道分别为空白、阴性、阳性对照;8、*、+、-、<泳道分别为病例 ()、(.、(<、,+、*(67.*8的扩增缺失。 #(、.、,泳道分别为空白、阴性、阳性对照;8、+、-泳道均为正常无缺失病例;*泳道为病例 ,-67(,.的扩增缺失 $(、.、,泳道分别为空白、阴性、阳性对照;+、-泳道均为正常无缺失病例;8、*泳道分别为病例 *(、+)67(.-的扩增缺失。 "(、.、,泳道分别为空白、阴性、阳性对照;*、+泳道均为正常无缺失病例;8泳道分别为病例 (.67.**的扩增缺失。 二、睾丸组织学评估 .+例无精者睾丸组织学检查,无 (例精子发生正常。(( 例成熟抑制(@1),(8 例 6?A6,( 例 12349 5区缺失为 6?A6 9 @1。缺失病人的 "#$%&’%评分平均为 , / .* B . / 8,无缺失 病人为 8 / ). B . / C,差异无显著性( ! D ) E )*)。 讨 论 遗传因素在特发性无精子或少弱精子患者中所起的作 用已为多数学者所证实。(C-+ 年 FG’H#I#和 2JKK;LMG等[+]提 出 7N((存在着“精子发生基因”,称为无精子因子(;O##&H’LPG; K;5Q#L,123)。随后对 7 染色体微缺失的进一步研究,确定 了 7染色体上三个互不重叠的与精子生成相关的大区域,统 称为 123,即 123;、1234、1235,最近又在 1235近侧区划分 出 123M[-]。资料报道,7染色体 123微缺失的发生率介于 (0 R **0之间,且多发生于 1235 9 123M区。S#T’Q[<] 平均发生率为 ()0,特发性不育者发生率较高。本组结果与 文献报道相近,发生率有无精子症高于严重少精子症高于少 精子症的趋势,并有缺失多位于 1235 ! U12 基因,123;、 1234区少见的特点。本组 +, 例中微缺失 - 例,* 例为 1235 ! U12基因缺失(其中 ( 例伴有 1234区缺失),. 例为 1234区缺失。本组研究结果表明:123 微缺失,特别是 1235 ! U12基因的缺失,是引起无精子及严重少精子等生精 障碍所致男性不育的一个重要的遗传学因素。 本组结果还显示,严重少精子症的缺失率较高(.*0), 可能与样本例数少,筛查标准严格有关,虽不能代表其发生 率,但也不排除该类患者的缺失率确实高的可能性,有待于 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 基因型 !缺失型与表型的关系尚不清楚。早在 (CC+ 年 S#T’Q等就提出[<],7N((的每一亚区都与明显的组织病理学 相关系:123;区缺失常导致 6?A6,1234区缺失常导致精母 细胞阶段的生精障碍,与无精和严重少精相关。1235区缺 失常有各种组织病理学表现。而其他学者并未能把表型与 缺失型同一起来。.)). 年 V/ >’Q’LIG%,F E WJ%’X[(]等对 C. 例 无精子症,+例少精子症病人的睾丸组织学检查发现,无 (例 精子发生正常。(例 123;区缺失、.例细胞遗传学可见的 (下转第 .-页)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8年 第 (.卷 第 .期 万方数据 !"#,染色体的断裂点有 $! 个,如表所示,正常对照组有 $ 例异常,研究组和对照组染色体畸变相比较,两组之间差异 显著( ! % & ’ &()。根据年龄分组:)& * "& 岁 (& 例,有 ! 例 (!&#)染色体结构异常,"( * +& 岁 ! 例,有 ) 例(+&#)染色 体结构异常,+( * !&岁 )"例,有 $)例(!, ’ !+#)染色体结构 异常。) 组年龄组染色体畸变相比较,差异不显著( ! - & ’ &+)。 讨 论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子的复杂过程,可能涉及不 同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的表达,主要表现在多个原癌基因的 激活和抗癌基因的失活[$,)]。染色体是组成细胞核的基本物 质,是基因的载体,人类基因组含有脆性部位(./0),是指人类 染色体上某些特异位点在人体的内环境改变或外环境影响 而发生非随机的裂隙,断裂和重排,由于断裂又可以形成染 色体的缺失,无着丝粒断片形成。在正常情况下,123有修 复的功能,当 123 的修复受到抑制,染色体结构就发生改 变,这样就造成遗传物质的丢失,导致原癌基因的活化而致 癌。因此,癌症的发生有家族的倾向。本组患者均作家系调 查,发现有一家族为结直肠癌家系,先证者,女,)4岁,为大肠 家族性腺瘤病恶变为直肠癌,已广泛转移,外周血染色体 56((、57()断裂并倒位。先证者祖父、父亲、叔父已死于直肠 癌,先证者弟弟为大肠家族性腺瘤病,部分腺体上皮呈重度 不典型增生,有恶变倾向,其外周血染色体为 5 号环状染色 体。其他病例否认有遗传家族史。 本研究结直肠癌高发人群为 +& 岁以上男性,)& * +& 岁 (!例()$#),+( * !&岁 )"例(!4#),因此,+&岁以上及有结 直肠癌家系的人群,应密切观察身体变化,作相关检查及染 色体检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例结直肠癌患者有 )$例(!"#)染色体或染色单体断 裂、裂隙、缺失,并且涉及 $!个断裂点,说明大多数结直肠癌 患者具有可检出的染色体改变。+& 例健康正常人有 $ 例 ("#)染色单体裂隙。从本研究结果发现结直肠癌患者淋巴 细胞染色体脆性部位表达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 % & ’ &(),这表明大部分结直肠癌患者具有明显的染色体不稳 定性特征,使染色体易发生断裂、重排,说明脆性部位与癌症 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本研究年龄分组观察各组染 色体畸变差异不显著( ! - & ’ &+),说明染色体畸变与结直肠 癌患者年龄无关。 89:;<等["]认为脆性部位至少在两个方面与肿瘤发生有 关:(()脆性部位是肿瘤染色体断裂的易感部位;($)与癌基 因同位或毗邻的脆性部位与癌基因激活有关,这说明脆性部 位可能参与 肿瘤的发生。本组患者的染色体脆性部位 (7$(,$6$),!7$,,((6(+ 与癌基因 =>?((7$$ @ 7AB/),2C8D ($6$" @ 6$)),C8E(!7(+ @ 7$"),FG3=((((6(+)同位或毗 邻,由于染色体的断裂使原癌基因激活而致癌。 染色体的结构异常涉及 ($条染色体,即 (、$、"、!、5、(&、 ((、("、(+、$(、$$,细胞的恶变可能正是这些多种继发性染色 体改变,造成染色体的遗传物质的失衡,由于染色体的畸变 引起癌基因的异常表达的结果。出现率较高 ( 号染色体的 结构畸变,其次,是 56((、57() 断裂并倒位,(+7(( 与 $(6((, (+7((与 $$6(( 断裂并罗伯逊易位,但以 (7((,(7$( 区的裂 隙、断裂、重复为最常见,而 (7$(与原癌基因 =>?相毗邻,能 否作为结直肠癌相关断裂点,还需在分子水平上作进一步研 究。 参 考 文 献 [(]F<9 HD’ DB:BA;I ;:9:Ba,BA 0K’ =I/BB:;:R .O/ 8 IM/ONO
/
本文档为【特发性少弱精子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