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学脉杂谈

2010-12-08 4页 doc 47KB 9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8689

暂无简介

举报
学脉杂谈学脉杂谈 李建西 中医学有四诊合参一说,个人体会脉诊在圆运动学习和运用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成功运用圆运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这一点从彭子书中诸多医案也能得到印证。 先看看彭子有关学脉和读书的论述:“当谓读书不易,治病不难,书只言理,病则凭脉,理是活动的,脉是实在的,唯其是实在的,可以再三审查,反复推求,以得着实在之解决。所以云治病不难也,而人往往得不着实在的解决者,学脉的方法不善也。”P175 这段话对读了许多医书,而一到临证即摸不着头绪的人是个很好的提示。 以下将自己在临床脉诊的一些很粗浅的认识斗胆写出,供同道指正...
学脉杂谈
学脉杂谈 李建西 中医学有四诊合参一说,个人体会脉诊在圆运动学习和运用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成功运用圆运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这一点从彭子书中诸多医案也能得到印证。 先看看彭子有关学脉和读书的论述:“当谓读书不易,治病不难,书只言理,病则凭脉,理是活动的,脉是实在的,唯其是实在的,可以再三审查,反复推求,以得着实在之解决。所以云治病不难也,而人往往得不着实在的解决者,学脉的不善也。”P175 这段话对读了许多医书,而一到临证即摸不着头绪的人是个很好的提示。 以下将自己在临床脉诊的一些很粗浅的认识斗胆写出,供同道指正批评。 之所以叫脉象,是很有道理的,仔细体会一番,他确实是一种“象”。 用一个图表示一下脉诊与圆运动的一些联系。 之前就想写一些有关脉象的东西,都没写成,因为这个话题太泛,不知从何着手。 随后发现许多人学习圆运动不得头绪,觉得挺奇怪的:这么清楚的书怎么就看不出头绪来呢?就更不用说了学以致用了。今年9月份往山西灵石拜见恩师李可老时谈到这个问题,恩师道出其中原由:现代人失去古文化的氛围,理解圆运动就较困难了,我恍然有所悟。 在教学生的过程中,发现除恩师所言原因外,脉象也是一个大关卡。 因为这个话题太泛了,我就胡乱谈些自己的零星感悟。 有幸的是自己从接触临床就很重视脉诊,看病一向是先诊脉,记下脉象后再问诊,从中获益良多。零七年承蒙恩师指引接触彭子书后,更是如鱼得水,自觉行医的路越走越宽。 很多人觉得脉诊很难、很缥缈,其实是误解,我想了想其中更深层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信”的问题,就是到底对中医学理论体系信到什么程度? 这是个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人们或多或少受“眼见为实”的观念影响,对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都似信非信,包括脉象和中医学理论体系。 是个信的问题没有解决,学习中医是不可能深入的。 可以这么说,你能坚信到什么程度,学习就能深入到什么程度!多一份坚信就多一份力量和上升的空间。很多人都会说,我也信呀!其实大家都讲信,但信的程度就不一样了。 有的人信只是停留在感性和表面口头上,而非上升到理性坚信的程度。 信,那为什么一到关键时候就不敢用中医中药治疗大症、危症、难症呢?就退缩了呢?排除外部和纯技术方面原因后,内在的原因还是不够坚信!提议大家认真思考一下中医学的起源,彭子是从造化之极的河图入手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还有更深远的渊源。 所以说啊,这个信是很重要的。怎么树立这种信心呢?话就长了,在此就不展开讨论了,大伙各自想办法吧! 解决了信心的问题,就为学医学脉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接下来就是方法问题了,每人有每人的方法,我就谈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当然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适合大家。 一、诊脉首先在净心。净心是学脉第一要务。如何净心,大家就各显神通吧!这就好比一面镜子,镜子本身不干净,怎么能照出东西来呢。 你心境平顺了,才能知道别人哪里不平不顺了。 这净心功夫绝非一二天就能成的,但确为诊脉第一要素。 彭子要求诊脉要心无成见:“诊脉的功夫,须先将医生的性情练和,心神练静,指头练活。能将我的心移放在指头上,指头即是心,便活矣。如将心去照管枝头,便不活矣。”下册p155 二、初学者不要看太多脉学书,不要有畏难思想,要多临床、多实践。 每周把彭子书中脉法篇过一遍。初学者看书太多太杂,往往会无所适从。 从书学脉太空洞,太痛苦,看了一大堆书,脑子乱哄哄,理不出个头绪,反正我自己学脉几乎没看脉学书 彭子认为:“欲认识脉的虚实寒热,只要有十架病床的中医院,以一年的临床经验,便可成功” 三、彭子所言脉法已很精简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把这一过程再精简一下。 那就是紧扣五行属性、紧扣五行与五脏、五行和六部(左右寸关尺)的对应,完全做到以简驭繁。以下是结合我自己经验略述一下: 如左脉是木火象,木曰曲直主疏泄,稚嫩生发;火曰炎上主宣通,所以左脉整体应以偏浮滑、软、流利为顺。 相反右脉为金土之象,应以敦厚、滑实、内敛为顺。 男主阳,所以男子左脉大于右脉为顺。 女主阴,所以女子右脉大于左脉为顺。 肾主封藏,两尺即不宜太弱(无物封藏),又不宜太浮露不敛(有物藏不住)。 左关为风木,只有不足之象,无有实象,但有郁象,所以左关以轻取滑,稍重即无为顺。太弱为木弱,太实为木郁。 右关为脾土,应以滑大厚实为顺。太弱为中气虚寒,太实为土雍。 ……… 凡此种种,只要用心揣摩体会,入门不难。 四、先整体再局部,先定脉体之枯、润,急、缓,有神、无神,再分六部细细探寻。 整体之枯、润、急、缓定下整体体质之方向。 脉来的力量大多还是去的力量大,来是指脉体上浮应指之力,去是指脉体内敛离指之力。 来是木火疏泄之力,去是金水敛藏之力。 好了,掌握了学脉的方法,下来看看怎么把脉象与诊病开方联系起来。 彭子要求“处方定药要在指头未离开脉时决断”(P183),实为临床无数得来之真谛,只是对初学者来说是有些困难,现在的行医环境也有所改变。 因为若先问诊,病人所诉容易使医生陷入先入为主的境地。 不明脉理,好比盲人摸象,有时猜对,有时猜错,只见局部,难握全局。此类教训临床时常见到。 今年七月份接诊一个从多伦多前来的加籍华裔女孩,十六岁,一家人笃信中医,女孩经水后延不调,在加国看中医多时,初服有效,再服乏效,经量渐少。加国当地中医建议回国继续中医治疗。初诊女孩右脉偏枯细,较左脉略小。询问之前所服中药大概是桃红四物汤出入,本是一例肺胃津枯,降机不力的格局,使用前药结果可想而知。 遂采取润降肺胃,补养中气,少佐疏肝木之法,迅速取效,连同之前的欲呕、头痛等不适一扫而光。女孩和家人欢喜异常,女孩更立志要学习中医,后赠圆运动一套返加学习。 识得脉象此案是小病一例,不识脉理,将小病治坏矣! 再次引用彭子所言:“总之由脉断病,是由原则以解决分则,由病断病,是图解决分则,而遗却原则,由脉断病,百无一失,由病断病,失多得少,甚至全失无得,脉者,审病断病处方用药的根据也” “故学医归结在用药,用药的根据在脉象,故善于学脉者,乃能立于不败之地也。” “由脉断病,实有不可言喻之妙” 再如:脉象整体现明显寸大尺小,两尺遥遥之象,这种人不宜再温动下焦,恐只宜潜、润、下藏,或少佐温下之品,再加关部有细韧象,就更应注意使用温热燥动的药。 若两尺硬石而大,脉体不枯,温下焦之品可以使用。 脉象枯细不润,则不宜用燥动之品,只宜温润滋养,侯其枯象渐退再议。 若脉象宽、缓、实大,两尺不空,则可放胆有附子干姜等温动之品。 右关空虚,则不惧参、生术甘香补脾之品。 右关实大则可用干姜、川朴等散寒下气之品。 右关细韧而枯则土枯,阴阳皆不足,宜用生半夏、麦冬、党参及少量干姜等温润之法,慢慢润养,侯其逐渐充实。不可急进,更不宜用大寒大热再伤。 左关空虚,轻、重皆不得,则木气太弱,若再有木旺、木动体征。不宜用散气、破气之药,宜用阿胶、黑豆、生地、黄芪、白芍、首乌、山萸肉等滋养风木,风木得养,水温水足则木气不易躁动。 左关坚韧,或内弯(左关内弯,即弯向尺侧,临床很常见,所以把左关脉时常常要向内找一找),为肝木郁结不畅之象。见此脉象,病人内心必有郁结难解的心结,心结不开此脉难除,验以临床,几乎百发百中。 用药宜柔肝木、轻疏肝气,不宜用提肝气、温补肝木之品,否则使肝木郁而不畅之象加剧。 脉体来势汹涌,收力不足,又兼汗出不止,急宣敛肺、收肝,守中土,潜肾阳,降相火,若再用温动、提升之品,必使病入难挽之境,此等教训不少,谨记。 先脉诊后问诊,能在医生心里形成一个不受干扰的定见,因为疾病的症状表现是“果”,而疾病的“因”往往隐藏于脉象中。 这种例子在临床上是很多,病人诉头晕、头痛,他的病因很有可能是下焦肾水,即在脉的尺部。若先入为主则容易干扰医生定夺。这种案例在彭子书中和拙文中皆有,就不再列举了。 若一时把握不住,可先问诊,再反复于脉上推求。 当然,学脉若有经验者亲自临床指导实践,那是最快的。 至少脉诊后,病人机体圆运动的状况在心中要有一大概轮廓方行。 彭子言:“整个的运动勘明,然后能见病脉,有必气平如水,心明如镜,指下诊察,如见脏腑,神而明之,在乎个人。”下册p25 脉象的这个“象”字很贴切,他确实是一种象,把这个象与身体无病时圆运动的象比照,就很容易从这个象找到病的象。 再加上对方、药的象的认识,看病的过程就基本完成了。 许多朋友学习运动圆运动感觉费解,吃力,难以致用的重要原因,就是不明脉理,不能寻得圆运动何处不圆。 “有意无意之中,听出脉的病点来,然后继续搜求,由合听到分听(听是说有指头听脉象),由分听至合听,整个脉体即是整个人身的河图。由合以求分,便知病之所在,由分以求合,便得处方的结果。”P182 要从脉的那部不足,那部太过,结合五脏生克胜负,就能从脉中寻出病机、病位。 另外脉象对疾病有很好的前瞻预知作用,脉比症变化来得快,就是说症未现而脉已先现,病的进、退两方面,脉中都能先预知。 几年前看过一个三十出头的男性患者,因常腹泻来就诊,其脉象弦大溢指,略带数象,左关滑韧明显,一派风木横逆肆虐之象,开方时告知其注意恐有中风之嫌,嘱其勿饮酒多休息,病人面露讥色,五天后再诊,再次好言相劝,惜未能入耳,一个月后大面积脑出血。 最近治一例糖尿病病人,发病年余,使用西药效果不好(包括胰岛素的注射),其右脉初诊时细韧而枯,间断用中药治疗2个月后,右脉转较宽缓,整体体质增强,唯其血糖指标不降,维持在13--14单位,告诉其病已好转,患者满腹疑惑,宽慰其心,嘱安心服药,果然在之后不久,半个月内血糖从13单位降至6点几单位,大喜过望,感叹中医之神奇。 总之,中医脉诊其中的神奇、奥妙,一言难尽。 他是打开中医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大家还是抓紧时间走进去体验、寻宝吧! 2010年9月28日 于漳平
/
本文档为【学脉杂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