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英语学习经验谈12-多变的英语

英语学习经验谈12-多变的英语

2010-12-09 30页 pdf 1M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554469

暂无简介

举报
英语学习经验谈12-多变的英语 多变的英语 本期以“多变的英语”为主题,探讨了塑造和改变日常英语的诸多要素。从文化和国际影响(例如直 接或以变体形式取自另一种语言的单词)、流行媒体(包括电影、音乐及体育)、到技术发展带来的变 化,作者们列举了英语日新月异的大量实例。部分文章亦描述了语言改变的过程以及译解俚语的诀 窍。 目录 内容提要 编者 语言的活力在于推陈出新 伊兰•斯塔文斯,美国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学院拉丁美洲与拉美裔文化教授 英语就象所有正在使用的语言一样,...
英语学习经验谈12-多变的英语
多变的英语 本期以“多变的英语”为主题,探讨了塑造和改变日常英语的诸多要素。从文化和国际影响(例如直 接或以变体形式取自另一种语言的单词)、流行媒体(包括电影、音乐及体育)、到技术发展带来的变 化,作者们列举了英语日新月异的大量实例。部分文章亦描述了语言改变的过程以及译解俚语的诀 窍。 目录 提要 编者 语言的活力在于推陈出新 伊兰•斯塔文斯,美国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学院拉丁美洲与拉美裔文化教授 英语就象所有正在使用的语言一样,生气勃勃、无法预测、不断变化。 解开谜团:译解俚语的工具 A•C•肯普是俚语城网站总监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语研究专业讲师。 互联网上有许许多多帮助读者理解美国俚语的网站。 博客的语言 记者无国界组织 转载自《博客主与电脑时空异见者手册》 青少年的语言 罗宾•弗里德曼,记者与作家 在创造俚语方面年轻人总是走在前面。 比赛开始!美国英语中的体育和娱乐习语 琼•亨利,作家与教师 体育运动和比赛为英语添加了大量习语。 何者为新?嘻哈文化对日常英语的影响 埃米特•G•普里斯第三,美国东北大学音乐与非洲裔美国人研究专业助理教授 嘻哈一代的都市词汇业已进入美国主流社会。 西班牙式英语:多么奇异的语言 伊兰•斯塔文斯,美国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学院拉丁美洲与拉美裔文化教授 在美国,西班牙语和英语的混合形成了一种杂交语言。 从阿拉伯语到英语 艾伦•皮姆-史密斯,记者与教师 英语中有数以百计的单词出自阿拉伯语。 马鞍上的阿拉伯语 加里•保罗•纳卜汉,作家 许多与马匹和马术相关的英语单词是经由西班牙语引入的阿拉伯人用语。 补充阅读材料 内容提要 伊兰·斯塔文斯( Ilan Stavans )在《语言的活力在于推陈出新》 (Change Is Gonna Do Ya Good)一文中指出,词典及其编纂者 面临的挑战是:在把每一个现有的词语及其定义收录于词典之时, 这些词语及其定义就已经过时。在阐述影响语言的各种力量、变化 类别及变化过程时,也会遇到同样的挑战。本期杂志题为《多变的 英语》(Dynamic English),正是为了探讨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英语在 21世纪技术创新、全球化和移民等趋势的影响下正在经历 的嬗变。 大多数人每天至少遇到一个英语新词或用法,尤其是那些接触通俗 媒体或花时间浏览博客(blogs)和其他网站的人。在国外生活一段时 间的美国人特别容易注意到我们语言的变化。他们在国外遇到同胞或是在完成一个项目回到美国后,会惊奇地发现不仅 出现了一些新词和词组,而且这些新词酷语已经广为传播。我第一次听到“24/7”的时候,它几乎已被普遍用于描述每星 期七天、每天 24小时连续不断的各种事情、服务或项目。有一件小事我记忆犹新:一位大学生对我讲述的某段经历感 到十分惊奇,对我大叫“闭嘴!”(Shut-up!)。当时她的导师和同学都在场,可他们没有任何意外的表示,这使我认识 到,以前我们认为非常粗鲁的这个短语可能有了新的用法。显然,它已衍生出一种新的含义,即“绝不可能”或“你在开玩 笑吧?”。 Ginormous(巨大无比)是在《韦氏大学词典》(Merriam- 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下次付印时会加入的大约 100 个新词之一。 © AP Images/Charles Krupa 每一种有生命的语言都在发展,而英语似乎比其他一些语言变化更快。语言学家塞思·勒若(Seth Lerer)在《发明英语: 一部英语简史》(Inventing English: A Portable History of the Language)一中探索了英语在各个时代经历的变 化,从史诗《贝奥武甫》(Beowulf)至乔叟(Chaucer),然后谈到韦伯斯特(Webster)创造在拼写和用法上不同于英 国形式的美国英语,最后阐述了英语目前的变化。他认为,莎士比亚一人就创造了近 6,000个新词。美国英语也有类似 情况。美国公共电视台(PBS)在“你会说美语吗?”(Do You Speak American?)系列节目中把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评为迄今为止创造最多新词的美国总统。该节目的网站这样来解释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语言自身播下变 化的种子,而社会环境赋予它成长和传播的肥沃土壤。 但是,PBS系列节目的创作人员问道:这些变化是否有益?我们的文化素养是否比以前下降?电子邮件是否正在毁坏我 们的语言?杰弗里·农贝格(Geoffrey Nunberg)在 2001年出版的散文集《我们现在的讲话方式》(The Way We Talk Now)中指出,“美国英语对于从其他语言中借用词汇一向颇为开放。”他的看法是:把不同文化的东西──不管是语言还 是食物──揉合在一起能产生既有趣又令人满意的新结果。农贝格对那些创造和传播新词及用法的人并无责备之意,而是 批评那些抱怨语言变化的专家,讽刺他们确信自己要比语言(或其使用者)更加高明。勒若与本期大部份撰稿人持相同的 观点,他写道: “我们不应把语言变化看作江河日下。英语的历史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发现新词和新的词义,创造出在 语言市场上可能流通的词组。” 农贝格在 2004年出版的散文集序言中写道,语言的变化可以为社会本身发生的重要变化提供线索。change (变化)、 innovation(创新)、melting pot(文化熔炉)、practicality(实用性)、directness(坦率)等词表明了美国文化的一系列 特徵与价值观念。因此,说美国英语经常变化并且这些变化反映了文化中的其他变化可能也就不足为奇了。 罗宾·耶格尔(Robin L. Yeager) 编者向慷慨提供图片与录像(其中有些属商业产品)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我们为有机会使用这些产品而心存感激,但 这并不表示美国国务院赞同这些产品。 本期杂志的标题《多变的英语》旨在突显现代美国英语的变化。本杂志与包含 dynamic English字样的任何其他项 目、出版物或产品无关。 语言的活力在于推陈出新 伊兰·斯塔文斯( Ilan Stavans ) 图片:几个八岁的孩子正在翻阅新词典。 © AP Images/Moscow-Pullman Daily News, Geoff Crimmins 语言,究其根本,是一种活生生的、不断演变的社会元素。本文作者强调了这种特性,并具体探讨了促进英语发展变化 的一些因素。伊兰·斯塔文斯是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讲授拉美及拉美人文化的刘易斯-西布林(Lewis- Sebring)教授。他的著作包括《词典日志》(Dictionary Days)和《爱与语言》(Love and Language)。 英语一共有多少个单词?据《牛津英语大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简称 OED)统计,英语共有 60多万 个词。我们每个人当然只能记住其中一小部份。到底能记住多少呢?这要取决于个人。一个人的词汇量在人生不同阶段 发生着重大变化,从咿呀学语的婴儿到满嘴口头禅的青少年,莫不如此。成年人还在不同的场合(家中、办公室、朋友中 间等)使用不同的词汇。事实上,词汇库并非一成不变。这不仅仅因为我们作为个人不断成长变化,而且因为语言本身也 在发展变化。OED作为一部历史性英语语文词典,一直在增添新词条。今天的词条数目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但大量条 目──即语态语声──是现今已不通用的古语。 上述事实说明了不断作用于人类语言的两种对立的因素:短暂性与持久性。只有已经死亡的语言是毫无变化的。阿拉姆 语(Aramaic)就是一个例子。现在,使用这种语言的基本上都是研究历史和宗教的学者。因此,没有必要引进“传真”、 “软钱”、“类固醇”等新词。这种语言的词汇保持不变。但与此同时,很多现代语言(如汉语普通话、英语、西班牙语、法 语、俄语和阿拉伯语)都在不断变化。为保持生命力,这些语言不断相互借鉴,既吸收外来语,又输出本国语。现代世界 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再加上我们发明的即时传播技术(电视、广播、电影和因特网),促进了语言的交叉渗透。英语包含 多少个德语词汇?西班牙语吸收了多少个英国习语?真是数不胜数。短暂性与持久性之间的矛盾是保持生命力的关键: 一种语言既不能摒弃其核心内容,也不能仅凭核心内容保持活力。 无庸赘言,有些语言更具多样性。我出生在墨西哥,1985年移民 到美国(更确切地说是移民到纽约市),并很快对美式英语的灵活多 变赞叹不已。坐一趟地铁就能听到几十种不同的语言。大家的共同 之处在于都希望精通英语。但这种愿望碰到的是随处都能听到的、 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使用的语言。结果产生出一种巴别(Babel)式的 语言大杂烩。换句话说,不管走到那里,我听到的英语都是不纯正 的,都搀杂着其他语言,并不停地与其他语言互动。同我一样,千 百万移民在街头学说英语。有些移民可能有机会接受比较正规的语 言训练,但他们也免不了要受无所不在的流行文化的影响。流行文 化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它哗众取宠,变化莫测,光怪陆离。因 此,要了解语言在流行文化中的发展方式,就必须理解这种自由空 间。 这条城市街道上形形色色的面孔是现代美国社会的缩影,也展现了一个语 言大熔炉的风貌。 © AP Images/Shawn Baldwin 我的藏书中有一大批词典,其中大部份是单语词典,少数属于历史词典。有些词典侧重于民族和地域特徵,如《阿根廷 西班牙语词典》、《美西南英语词典》和《魁北克法语词典》。另一些是专科词典,如医学词典、体育词典、广告词典 等等。我还有一批双语和多语词典,如两卷头的《西伯莱语-希腊语-拉丁语词典》。这些词典为我提供灵感的源泉,它 们包含的元素──显然是最基本的元素──构成了有史以来的所有诗篇,如《圣经》、荷马史诗、以及但丁、莎士比亚、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艾伦·金斯伯格(Allen Ginsberg)、德里克·沃尔科特(Derek Walcott)等人的诗 篇。在我看来,诗人是语言的“发现者”:他们通过给语言重新排序而创造意义。 词典是使语言保持完整的一种重要工具,是指导词汇用法的手册和容纳人类智慧的宝库,也是历代语言使用者如何使用 词汇的历史记载。词典也可当作施行高压的工具。在政治压迫时代,暴虐政权可以利用词典反叛者滥用词语,即盗 用共同的文化遗产。在我看来,词典最令人喜爱又最令人失望的特徵就是其无法产生人们期望的效果。就其本性来说, 词典永远也无法实现其宏大的目标。每一个新版精装本《牛津英语大词典》一出版,它的内容就已经落后于时代了。词 典原稿送印后人们创造的大量新词汇并没有收录其中。因此,就像希腊神话中滚石上山的西西弗斯(Sisyphus)那样,词 典编纂者必须立即重新再编,循环往复,永无休止。但是,他们永远无法取得完全的成功,因为他们是在做不可能做到 的事:让语言停止变化,以便于操控。而语言的根本特徵就是不受 约束,有永远耗不尽的能量。 我在上文中提到了移民。美国英语的非凡表达能力源于从世界每一 个角落来到美国的移民,移民的存在使美国英语充满了活力,美国 新闻工作者门肯(H. L. Mencken)对这一点了解得十分清楚。如果 这个国家正常发挥功能,那些移民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足够的 英语语言能力,而成为多元化社会的一部份。但是,他们融入这个 社会的过程绝不是单向的。随着移民成为美国公民,他们的存在也 改变了美国。这种相互的改变在语言层次上尤其明显。就像爱尔 兰、斯堪的纳维亚和犹太新移民学会说流利的英语那样,美国的语 言也吸收了这些移民带来的语态、表达法、句法结构和其他灵活的 语言手段。美国人口中的其他成员在语言中接受了这些新的成份。 我常常发现,相当大一部份的词典编纂者来自移民家庭,我对此并 不感到惊讶。他们的父母是来美国之后才开始学习英语。因此,在 家里常会就词汇发生争论。为什么这个词如此拼写?怎么发音?词 根是什么?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移民是改变自己语言的人。作为 外来人,他们深信不疑地接受新语言,以一种英语为母语的人少有的热情学习这种语言的规则。 来自尼加拉瓜、泰国及厄瓜多尔,这三位新美国人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大约 6000位其他人一起,在 2007年 6月 13日于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海滩市举 行的仪式上归化成为美国公民。 © AP Images/Lynne Sladky 因此,对于英语有多少词汇这个问题,我建议作这样的回答:永远也不够。 本文所表达的见解不一定反映美国政府的观点或政策。 解开谜团: 译解俚语的工具 A·C·肯普 你怎么搞清楚词典里没有的单词是什么意思? © 2007 Jupiterimages Corporation 英语常常会让外国学生和以其作为母语的人同样感到大惑不解。在本文中,作者介绍了破解新俚语含义的若干途径。 A·C·肯普 (A.C. Kemp) 是美国俚语网站Slang City (俚语城) [http://www.slangcity.com] 的总监。她在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市 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英语研究课程。 解译俚语可能需要大侦探出手。 自从 12年前开始讲授英语为第二语言课程以来,我常常听到学生们抱怨 说:学到的单词越多,遇到的生词也就越多。 我理解这种挫折感。语言学习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掌握词汇,而英语的词汇 量据说比其他任何语言都多。尽管各家的估计数字有出入,《牛津英语大词 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第二版包含了超过 17万个当前使用的 单词;而这个让人生畏的数字每年都在继续增长。 虽然如此之多的正式词汇给英语学习者造成困难,但更让人莫名其妙的却是 那些非正式词汇:街头巷尾的用语、流行文化中的新词以及社交圈内的“行 话”。就连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都可能被这些似乎无法破译的密码难倒; 任何一位十几岁少年的父母都会对此深有同感。 这并不意味着你无法找到破解这些语言谜团的线索。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只 要下点功夫,你就能够成为名符其实的英语福尔摩斯。 第一步常常是确定要查找的内容。例如在流行音乐中,歌手们从来不管是否吐字清楚。事实上,由于对歌词的误解是如 此常见,现在有了一个很受欢迎的网站 [http://www.kissthisguy.com] 专门列出此类错误。更要命的是,当听到陌 生的单词时,我们的大脑自然而然地想要把它替换成更熟悉的东西。因此,旧金山饶舌歌手E-40要听众“get hyphy”(去疯狂) 的召唤,就可能让那些不了解这个地区性俚语的人听成“get high fee”(付出大价钱)。 所幸的是,目前不仅有歌迷们建立的数目可观的歌词网站,而且更妙的是音乐家们经常在自己的正式网站上张贴歌词。 同样,如果你在看 The Simpsons (辛普森一家) 或 24 (24小时)〔译注: 美国的两部热门电视剧〕时对听到的台词有 疑问,网上也能够查到许多电视节目和电影的录音文字。这些录音文字是根据制成的节目直接打出来,因此比剧本更准 确,因为剧本在拍摄过程中可能有改动。 一旦确定了有疑问的单词,下一步是找到其定义。信不信 由你,先查查普通词典有益无害。许多词典每年都会增添 新词,并且你能够使用Onelook [http://www.onelook.com] 方便地同时搜索十几部网 上词典。 如果你在找寻最新的街头说法或俚语,最大的网上参考资 料库是Urban Dictionary (城市词典) [http://www.urbandictionary.com]。这个网站的内 容由用户生成,任何人都能够添加单词;并且数以百计的 年轻人每天在这样做。网站上定义的正确性由其他人评 定,并且赞成票数最多的条目会移到最上面,从而提高定 义的准确度。 这个系统有其优点和缺点。一方面,如果某个定义得票不 多,你就无法肯定它是否正确。另一方面,该系统鼓励就 同一个单词提交不同定义,因而增加了你找到所需定义的 机会。举例来说,n00b这个词是指没有经验的电脑游戏 玩家;它的拼法很奇特,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印在纸上,你 恐怕不会想到用零来当作字母。然而,在这个网站上,你 也能找到这个词的其他拼法(如 noob、nube或 newb)的定义。 多的新词, 以至于他自称“俚语大王”。(c) AP Images/Tony Avelar 如果说Urban Dictionary是直接从使用新说法的青少年那里了解这些说法的地方,要想学习你可能在诸如报纸和杂志等 印刷品上看到的新创俚语或行话,较小的Double-Tongued Dictionary [http://www.doubletongued.org] 是一个 好去处。这个频繁更新的网站包括商业、体育、政治等不同领域的术语和有关现实生活的许多用法。 鉴于多种俚语只在特定群体中使用,如果是看滑板比赛,读关于十九世纪美国牛仔的书籍,或是听嘻哈乐,你可能需要 求教于专门的参考资料。要找到内行提供的指南,你可以尝试将有关主题与 glossary (词汇表) 或 dictionary (词典) 一起搜索。令人惊奇的是,几乎每项运动、爱好及职业都有这种微型词典。 无论查阅哪一种词典,都请你不要忘记,就像高明的推理小说作者会在故事中加入一些 red herring ("红鲱鱼",指虚 假的线索) ,英语中也有多重意思的单词来作弄你。举例来说,假如有位美国少年当着你的面把你最喜欢的 T恤衫说成 sick (有病、恶心),你可能会感到侮辱。然而在俚语中,sick有可能是一个热情的赞美词。在查词典时请通读所有定 义,然后选一个最适合具体语境的定义。 即使如此,在将若干个街头用语合用时,你可能还是很难理解其含义,当语境涉及难懂的文化背景时更是如此。因此, 我建立了Slang City (俚语城) [http://www.slangcity.com] 网站,其中对许多电影引语和流行歌曲作了详细的解 释。 最后还有一种情况,就像我们美国人常说的那样,"一幅图片胜过千言万语"。例如,Urban Dictionary把skanking解 释为一种随着斯卡乐(Ska music)跳的舞,“看上去象是剧烈摆动着手臂原地跑动”。如果你觉得这很难想象,不妨在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 上快速搜索一下,你就会找到数十个录像片断;不仅显示这种奇怪舞蹈的跳 法,而且还伴有展示其音乐风格的录音。你也能够从Flickr [http://www.flickr.com] 及许多图片分享数据库中找到发 型、汽车配件、手势等俚语单词的图片。每幅图片都带有描述标签,便于你查找。 如你所见,每种英语都有其网上资料库。福尔摩斯也许只有华生一人帮忙,但对于英语单词的侦探来说,现在有数以百 计的网上助手,随时准备揭示其中的秘密。只需用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破解这个不断演变的语言抛出的谜团。 下面是上文没有提到的一些网站,你不妨拨冗访问: 生僻单词网上微型词典举例 《说唱乐词典》:http://rapdict.org 说唱乐中的俚语 《早年西部传奇》:http://www.legendsofamerica.com/WE-Slang.html 十九世纪的美国西部俚语 《滑板运动词汇表》:http://www.exploratorium.edu/skateboarding/largeglossary.html 旧金山Exploratorium的滑板运动词汇表,包括一些花样的录像片断 《大萧条时代的俚语》:http://xroads.virginia.edu/~MA04/hess/Slang/slang.html 1928年至 1941年的俚语 歌词与影视录音文字网站: Leo's Lyrics: http://www.leoslyrics.com/ 可以搜索歌手、标题或关键词的歌词数据库 Drew's Script-O-Rama: http://www.script-o-rama.com 新旧电影与电视节目的剧本和录音文字 Twiz TV: http://www.twiztv.com/scripts/ 流行节目的电视录音文字,包括许多新的节目 (附注:遗憾的是,这个有用的网站上有弹出广告。) 本文表达的见解不一定反映美国政府的观点或政策。 博客的语言 转自Pointblog.com Blog(博客)— Weblog(网志)的简写,属于一种个人网站,它包含通 常由某一个人不断张贴的书面资料、链接或照片。 撰写博客为朱莉娅·朗拜因赢得了忠诚的读者群。 © AP Images/Bebeto Matthews (To) blog((玩)博客)— 主持博客或在博客上张贴资料。 Blogger(博客主)— 主持博客的人。 Blogosphere(博客圈)— 所有博客或博客撰写群体。 Blogroll(博客链接)— 在博客上出现的外部链接;经常是与其他博客的 链接且通常为主页上的一列。时常构成互为朋友的博客主“小群体”。 Blogware(博客软件)— 管理博客用的软件。 Comment spam(垃圾评论)— 与垃圾邮件相似。机器人“垃圾虫”以假 评论的形式用广告淹没博客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此,博客主和博客平台 必需拥有排除某些用户或在评论中禁止某些网址的工具。 Content syndication(内容整合)— 网站作者或管理员提供自己网站的 部份或全部内容以便在另一个网站上张贴的方式。 Moblog — “mobile blog”(移动博客)的缩写。此类博客可从任何地点 通过电话或数字助理装置等途径远程更新。 Permalink — “permanent link”(永久链接)的缩写。在博客上张贴的每项内容的网页地址。这是给帖子加永久标签 的便利方法,甚至在该贴已经被始发博客存档后依然有效。 Photoblog(图片博客)— 主要包含不断且按时序张贴之图片的博客。 Podcasting(播客)— iPod与 broadcasting(广播)的缩写。将音频和视频资料张贴在博客及其 RSS馈送上以供数 字播放器使用。 Post(帖子)— 在博客上张贴的一项内容,可以是一则讯息或新闻,或者只是一张照片或一个链接;通常为来访者可加 以评论且包含外部链接的短内容。 一位播客员在工作。 © AP Images/Karen Tam Jobspot提供维基软件。 © AP Images/Dino Vournas RSS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真正简单的整合) — 一种处理在网站上张贴的最新内容的方式;由于它会在用户 最喜爱的博客每次更新时提醒用户,因此特别适用于博客。它也能够通过允许其他网站(简单且自动地)复制某个网站 的全部或部份内容而“整合”有关内容。正在快速普及,尤其是在媒体网站上。 RSS Aggregator(RSS聚合器)— 一种软件或在线服务,让博客主可以读取 RSS馈送,尤其是其最喜爱的博客上的 最新帖子。又称为读取器或馈送读取器。 RSS Feed(RSS馈送)— 包含某博客中最新帖子的文件,由 RSS聚合器(读取器)读取且在博客更新后立即显示。 Trackback(引用通告)— 网站间的一种自动通讯方式,能够在博客上的帖子引用了以前的内容时相互通告。 Web diary(网络日记)— 一个博客。 Wiki(维基)— 来自夏威夷语“wikiwiki”(快速) 一词。一种能够由任何来访者简便快捷更新的网站。这个词现在也用 来指创建维基的工具(维基引擎)。博客和维基有类似之处,但也有很大差别。 Pointblog.com的“博客的语言”系经摘录和转载自Handbook for Bloggers and Cyber-Dissidents (《博客主与 电脑时空异见者手册》) [http://www.rsf.org/IMG/pdf/handbook_bloggers_cyberdissidents-GB.pdf];该手册 由“记者无国界”组织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http://www.rsf.org] 出版。 青少年的语言 罗宾·弗里德曼 收到消息:How RU (你好吗)? © 2007 Jupiterimages Corporation 自从这个世界里有十来岁的青少年开始,大概就一直有俚语。今天的电子通信手段,以及一些学者正在转变的态度,已 经使俚语走出口语王国,进入书面世界,为更多的人所接受。本文简述了这一变化。作者罗宾·弗里德曼 (Robin Friedman) 是一名记者和儿童与青少年读物作者。 如果你觉得英语变得越来越短,你可能没有错。从新闻字节和手机短信到我们的注意力,一切都在缩短,但我们对俚 语的依赖却日益加深。 为什么呢? 这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与我们形影不离的新技术装置和无暇喘息的生活节奏、无所不在的青少年用语、以及不可抗拒 的进化过程——精简、精简、再精简。 由于时下如此之多的日常交流是在网上进行——不止是电子邮件,还有使用日益时髦的装置发送的短信——日常英语似 乎已经变成由新发明的缩写词、神秘的数字与字母组合、甚至显示面部表情的符号构成的密码。 :) 经常是只用小写字母。 特定数字,尤其是 2 和 4,扮演了明星的角色——分别取代了 to 和 for〔译注:因为发音相同);但更让人大惑不解的 发展是用数字 3 取代字母 e (b3 和 th3) ,以及利用数字 8 的发音 (gr8 和 l8r 代替 great 和 later)。 虽然此类大胆创新的缩写词中有一些可能不言自明 (u 代替 you 和 ur 代替 your) 或还算合乎逻辑 (b4 代替 before),或者强调了所用字母的发音 (qt 代替 cutie 和 cu 代替 see you) 或是作为缩略词 (cuz 代替 because), 或者可能只是严格的缩写 (bff 代替 best friends forever);另有一些就似乎让人难以索解 (peeps 代替 people)。 此外,在一个罕见的例子中,新用法的长度超过了旧用法 (i luv u 现在是 i heart u)。 有些流传甚久的词汇已经广为人知: lol (laughing out loud),btw (by the way),以及 imho (in my humble opinion)。 有些则像迷一样地让人费解:iykwim (if you know what I mean)、mtfbwy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wysiwyg (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 有些时候,这种字母大杂烩让除语言学家和电脑牛人外的所有其他 人头昏脑胀。但当你一边开车、一边不得不使用一个牙签大小的装 置回复公司通知时 (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也不合法,但不幸的是 太常见了),你不得不承认其快捷——甚至有必要。 然而,除了 peeps 外,上面的例子大多用于书面俚语。口头俚语又 完全不同,并且在这个领域中才真正是年轻一代说了算。 今天的俚语比昨日的密码变得还快。一两年前风行的说法可能毫无 理由就不再受到当今青少年的喜爱,例如:phat、sweet、excellent、awesome (均为 good 的意思)。太九十年代 了,哥们儿。 聊天(无论是面对面还是用电子方式)是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 © AP Images/Marcio Jose Sanchez 话说回来,俚语的本质就是短命。成为俚语的必要条件是有一种常新的感觉。俚语就象时装一样,绝对不会经久不变。 美国人最终会厌倦甚至是最流行的说法,并且在经过自然筛选后,只有强者才能生存。 那么这些日子流行什么呢?是指这个月吗? 如果你使用 hot (意思是 good,也指 attractive),你会给人不落伍的感觉;或者 (至少就温度而言) 如果你使用自大 萧条以来曾吸引每一代人的一个词,你给人的感觉会是 cool。 用俚语衡量,cool 绝对属于老派。它起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期的爵士乐文化,但自那时起的每一代人都把这个词 视为己有。 事实上,许多说法都带有与 cool 相同的含义,例如 bully, groovy、hep、crazy、bodacious、far-out、rad、 swell,但统统没有 cool 的生命力持久。 Cool 不仅在当今的青少年中流行,也被父母们挂在嘴边。在借用孩子们的用语上,大人们真可谓是恶名远扬;然而在当 今世界里,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否了解在孩子的消费市场中应该使用何种语言意味着有利可图或走向破产。据追 踪年轻人市场的研究公司 Taylor Group指出,13至 19岁青少年人口在美国经济中的年消费额高达 1700亿美元。 这就是如此之多的俚语进入大众语言的原因,无论是在媒体、流行文化或岁数较大的中年人的日常用法中都是如此 (stick it to the man、you rock、whatever、old school、talk to the hand)。 归根结底,俚语的固有吸引力在于每一代人打造自己语汇的机会;其结果是一个人们为了感受语言的快乐而使用的有趣 言语组合。 然而,由于其中一些词汇常常出自旁门左道,它们可能招人反感。事实上,反对者很久以前就指控说,俚语导致公众话 语堕落。可是这种指责只能证明其生命力。就其特徵而言,毕竟俚语比标准英语更伶俐。俚语不仅诱人,而且能够产生 幽默和甚至富有诗意的闪光。 1961年,《韦氏大学词典》 (1898年开始发行并享有盛誉) 第三版转向流行出版物寻找新词条,而不像以往各种词典 的编撰那样仅仅向屈指可数的学者征询意见。 这个首次收录俚语的版本被一些人指责为“糟糕透顶”、“可悲”、“耻 辱”。 这位美国教师告诉学生正式文体中不允许使用即时传讯(Instant Messaging)中的词汇和拼写方式。使用这些词汇和拼法已经成为许多学 生的习惯。 © AP Images/John Raoux 然而时至今日,所有词典都收录俚语,尽管有人并不开心。一些学 者认为词典应该教导人民如何适当使用语言,他们发起的“规范性” 运动竟然将持不同观点的学者称为 laxicographer,并且指责这些 学者“反教育”。 [译注:laxicographer从 lexicographer(词典学 家)而来,这里用 lax取代 lex,用以嘲笑支持俚语者治学不严谨。] 与此同时,主张词典应具有“描述性”的学者则认为任何常用语言都 应收录到词典里。这些学者更关心信息是否得到传达,而不是语言 是否得体;在他们看来,只要大家都能理解,使用哪些词语来表达 意思都无关紧要。 年长的人出于对旧日好时光的怀念——或是对"堕落"的新时代的惊 恐,可能抵制充满青春气息的语言革新。 但现实世界中并没有什么得体语言,因为语言一直都在随时间而改变。 上世纪三十和四十年代,摇摆舞和吉特巴舞文化催生了当时的时髦用语。五十年代的创新者是垮掉派诗人(Beat poets) 和说话像打机关枪的广播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六十年代是嬉皮士(hippies)。当今的俚语则源于嘻哈(hip-hop)文化和 说唱乐(rap)。 并且对此我们会说:“Capiche, yo?”(你明白吗?) 本文表达的见解不一定反映美国政府的观点或政策。 比赛开始!美国英语中的体育和娱乐习语 琼·亨利 在电子游戏继续进行时会宣布“Game On”(比赛开始),从而让所有玩家都可以再次参加。 © AP Images/Paul Sakuma 源于体育运动和电子游戏的习语在美国英语中比比皆是。作者就日常会话和媒体中使用的习语列举了一些实例。琼·亨利 (Jean Henry) 是《如何玩游戏:美国英语体育与游戏习语》 (How to Play the Game: American English Sports and Games Idioms)一书的作者。她曾担任英语教师和教授,专门向母语不是英语的学生授课。她持有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 哈佛大学的学位,并且曾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坦普(Temple)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修课。 英语是一种富有生命力、不断推陈出新的语言,该特性决定了其词汇和短语不断增删。“Carbon neutral”(碳平衡) 已收录于去年版的《新牛津美语词典》,并且由于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担忧而被选为“年度最重要词汇”。"博客"(Blog)业 已成为常用词汇。这种活力也体现于美国的习语和比喻及其应用。 习语是不能照字面意思理解、另有引申含义的词或短语。(韦氏词典将习语定义为“因长期使用而约定俗成的特殊表达方 式”。)习语存在于所有语言,但在美国英语口语中尤其常见。 美国的习语出自众多的来源,包括体育和游戏。也许是由于不拘礼节的气氛,体育记者、观众及运动员创造了丰富的词 汇和用语,其中一部份被延伸应用于其他语境。体育用语一直在变化:lay-up(上篮)在篮球运动中指接近篮筐的轻松 投篮,在其他领域中则指容易完成的任务;这个说法已经演变成 slam-dunk(扣篮),因为身高和体能的增加使运动员 能够跳至超过篮筐的高度将球大力扣入。 对美国习语或比喻——尤其是体育和比赛用语——的了解对于精通美国英语口语来说必不可少。体育比赛吸引了美国人 的注意力并使之动情。与比赛关联的术语也进入了工作和业务领域。"代打"(pinch hit)或"控球"(carry the ball)分别 是棒球和美式橄榄球的表达方式,当用于其习语含义而非字面意思时,则指某人顶替某位同事或上司或代为完成一项任 务。不懂这些比赛以及由其派生的词汇和习语会妨碍与他人的交流。 一位专业篮球运动员在扣篮(slam-dunk)。 © AP Images/Nikki Boertman 美式橄榄球员带球(carry the ball)奔跑。 © AP Images/Darron Cummings 特定词汇或习语的使用因比赛项目的流行程度和使用者所在国家、地区及其自己的心态而改变。例如,take a new tack(采取新方式)或 bail out(解救危难)是源于帆船运动的习语,因而在美国的东西海岸就可能比在内陆地带用得更 多;以帆船运动为业余爱好的人无疑会更频繁地使用此类表达法。美国人目前使用许多棒球和美式橄榄球习语,正是因 为这两项运动的广泛流行。 在确认康多莉扎·赖斯出任国务卿的参议院听证会上,一位共和党参议员使用美式橄榄球的比喻,谈到了赖斯对提问的回 答: “......有人对她采用了一些冲撞与跑动防御(bump and run defenses)及其他战术,但她自始至终从容不迫,应 答如流。” 一些习语可在国际上通用。门票代售商 Ticketmaster在纽约的一幅画面为一个球的广告中写道:“Always on the ball” ("球打得总是很棒",比喻事情做得好);这个广告词经过翻译后不难被其他国家的人们所理解。斯坦福大学的教授 大卫·G·维克托在谈到布什总统的温室气体减排全球目标时使用了习语“game plan”(“比赛计划”,比喻策略)。据 2007 年 6月 1日《纽约时报》的一篇报导,维克托说:“没有某种明确的 [美国国内]比赛计划,该目标将很难在世界上得到 其应有的重视。” 有些说法则比较晦涩难懂: 2007年 6月 4日《纽约时报》上一篇题为“罗姆尼的政治命运与他在商场集敛的财富紧密 关联”的文章说: “Bain [罗姆尼的公司] 及其共同投资者从每家公司提取了超过一亿美元的特别付款,从而让 Bain甚 至在转售这些生意之前已经获得颇为丰厚的利润——这种做法被称为‘收回你的钓饵’。”这里用的是钓鱼语汇。 对于使用非母语的人,孤立地学习习语而不了解其来龙去 脉常常会遇到困难。分门别类地进行思考会有帮助:诸如 篮球和橄榄球等团体运动,在规则、术语及场地等方面都 与国际比赛有许多共同之处。扑克牌、打猎、钓鱼也与其 他国家的同类比赛和运动相似。了解与术语起源相关的背 景或语境有助于同时学习其字面意思和习语用法。此外, 观看棒球、橄榄球、篮球比赛或奥运会项目的电视转播, 亦可增加美国体育比赛知识。句子的语境很重要。“他已 经两击不中”作为一个棒球说法,意指击球手还有一次击 中好球的机会,再次失败就得出局。学生可以练习说: “He hit a home run to left field with two strikes against him” (他在两击不中后向左场击出一个本垒 打),因为他需要理解这句话的字面含义。其习语说法则 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练习:“He had two strikes against him when he interviewed for the job, because he had no experience” (因为没有经验,他 的两次找工作面谈都徒劳无功)。 有些短语更多是用于其引申或习语含义,例如“play hardball”("打硬球",比喻采取强硬态度)。“Let's play hardball on this contract”的意思是一方打算在与对方 协商中不做任何妥协或基本上不做妥协。这种用法比其字 面含义"打棒球"(棒球系用硬质材料做成) 更常见。 在许多情况下、参加会议的学生、商人或政治家可能会听 到某个习语,并且试图由会议的语境推断其含义。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学习者能够事后向他人请教,也可使用五花八 门的习语书籍或互联网站找到该习语及其含义。此后,学习者应该在(最好是熟悉英语口语的)朋友面前练习使用该习 语。 “福斯特先生在这里。他只是想要 touch base (“触垒”,比喻 交换一些基本信息)。” © 《纽约人》杂志,1988年,Henry Martin,引自 cartoonbank.com。保留一切权 利。 本文表达的见解不一定反映美国政府的观点或政策。 何者为新?嘻哈文化对日常英语的影响 埃米特·G·普里斯第三 在给密歇根州某青少年活动中心绘制壁画的休息时间,这位艺术家展示他的霹雳舞功夫。 © AP Images/Jim Slosiarek/The Gazette 城市青少年创造的表达法已经通过所谓嘻哈一代进入主流英语。埃米特·G·普里斯第三 (Emmett G. Price III) 博士现任马萨 诸塞州波士顿市东北大学音乐与非裔美国人研究专业助理教授。他撰有 Hip Hop Culture (嘻哈文化) (ABC-CLIO出版, 2006年) 一书,并且是 Journal of Popular Music Studies (流行音乐研究杂志) 的总编辑,以及即将出版之三卷集 Encyclopedia of African American Music (非裔美国人音乐百科全书) (Greenwood Press出版,2008年) 的执行编辑。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的演进,语言也会不断推陈出新。语言变化的最佳标志之一就是词汇的快速增加。过去 30年里,美国的词典一直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充。反映全球各文化对美国文化之丰富贡献的词汇,为适应科学技术发 展而创造的词汇,当然还有代表现代文化的词汇,共同扩充了英语的内容。而最后这个类别则比任何其他影响都更迅速 地改变了英语。 这些变化源于青少年创造的词汇,他们在归纳和标记自己面临的现状时希望使用新的表达方式,即代表新思考、新求 索、新愿望、新想法 (即使那些想法并非那么新) 的词汇。在 The Hip Hop Generation (嘻哈一代) 一书中,作者巴卡 利·基特瓦纳(Bakari Kitwana)将嘻哈一代的生辰年份界定为 1965年至 1984年。显然,以 1984年为截止年份划定 的范围过窄,因为我们见证了数代嘻哈人的诞生,他们各自为英语增添了新内容和新用法。 嘻哈文化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纽约市的大街小巷充斥着暴力行为,社会腐败,经济衰退,城市贫民窟中的各族裔青少 年,面对伤害身心的重重困难,发明了自己的应对方法。通过将说唱乐、涂鸦、舞蹈、DJ (使用音响设备和唱片利用原 始录制的音乐创造全新音响和音响组合的方法,如刮擦、片段的快速重复、重新混合) 的已有元素合为一体,他们开辟 了一条自我表达的途径,以逃避社区中笼罩的绝望气氛。 在七十年代中期,美国主流社会对这个局部现象视若无睹;然而到了八十年代,嘻哈文化不仅传遍美国,而且风行全 球。一些电影,例如Wild Style (伴我闯天涯)、Style Wars (潮流之战)、以及后来的 Beat Street (街头舞士) 和 Breakin' (霹雳舞),让全世界的观众得以感受到嘻哈文化的多个层面,包括独具一格的口头与书面英语交流方式。待到 九十年代,印刷和广播媒体,甚至还有电子游戏,都已经被嘻哈文化的存在影响和主导。诸如汉堡王、可口可乐、美国 在线、耐克、锐跑等大型企业都推出具有嘻哈文化特色的广告与营销活动;这种做法的本意是为了迎合此类文化元素的 流行与时尚形象,但同时也有助于将它们融入更大范围的文化之中。通过舞蹈、时装及无数音乐作品,许多人很快接触 到说、读、写英语的新规则。 即使是正式活动,例如俄亥俄州的这个儿童艺术夏令营,也 使用时髦——即嘻哈——主题和图像来吸引孩子们。 © AP Images/The Plain Dealer, Roadell Hickman 拉塞尔·西蒙斯是嘻哈运动的先驱之一,并且一直是这个群体 的代言人和倡导者。 © AP Images/Stephen Chernin 嘻哈语言 许多代人以来,美国的流行文化一直对日常英语有着独特的影响。非裔美国人的音乐曾以多种方式在这种演变中起到了 具有代表性的作用。在灵歌(spirituals)和蓝调(blues)问世之前,非裔美国人音乐就使用只有那些属于相关文化群体的 人才能懂得的另类语言,并通过该语言告诉听众 (早期大部份是黑人) 当时的重大事件和寻求解放的方法。 随着岁月的流逝,其中许多词汇和短语被领悟到其语境和定义的其他群体吸收和使用。在美国,许多族裔的社区和聚居 地都曾经为这种文化吸收的过程作出贡献,然而主要是包含大量自创语言的非裔美国人音乐促进了主流文化的发展。 嘻哈文化的语言是过去和新近流行词语的延伸。诸如 hot ("热门",1920年代)、swing ("盖帽",1930年代)、hip (" 时髦",1940年代)、cool ("酷",1950年代)、soul ("深沉",1960年代)、chill ("酷"的变体,1970年代)、 smooth ("新潮",1980年代) 等词,都已经被嘻哈语言重新定义和篡改。嘻哈语言是下一代人对“何者为新?”这个古 老问题的回答。 嘻哈文化的冲击 “巴格利先生,恐怕我们必须与时俱进。” 这幅在英国出版的漫画显示了取代商店招牌上‘Jewelry’(珠宝) 一词的当前俚语词汇。 http://www.CartoonStock.com 嘻哈文化的最大影响或许在于,作为青年人 (以及现在已届中年的人) 以个体和群体方式 进行自我表达的一种媒介,它能够将不同信 仰、文化、族裔的人联系在一起。嘻哈文化 的影响并不局限于美国英语,它还渗透到世 界各地的众多语言。那些有着生气勃勃的嘻 哈群体的多文化国家必须决定如何对待由此 产生的词汇和短语。从德国嘻哈和澳大利亚 嘻哈到菲律宾说唱乐、阿塞拜疆说唱乐和尼 日尔说唱乐,嘻哈已经给这些国家的语言和 文化打上烙印。 无论是在 2003年版的《牛津英语大词典》 中添加 bling-bling ("闪闪亮",常用于形容 首饰) 这个短语,还是在 2007年版《韦氏 大学词典》中包括 crunk (旷课乐) 一词,嘻 哈文化正在改变英语的性质、发音及规则。 像 hood (neighborhood,"邻里" 的简 称)、crib (转义指住所)、whip (汽车) 之类 的词汇在日常会话中屡见不鲜。诸如 what's up (你好)、peace out (再见)、以及最流行的 chill out (放松) 现在经常用于电视节目、电影、甚至《财富》500强 公司的广告。美国英语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机体,再加上嘻哈文化这般朝气蓬勃的机制和快速发展的技术,谁敢断言今后 三十年里我们将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1999年 2月 5日出版的《时代》(Time) 杂志宣称: 美国已经成为一个“嘻哈 国家”。无论是否如此,显而易见的是,英语受到了嘻哈文化的巨大影响。 本文表达的见解不一定反映美国政府的观点或政策。 西班牙式英语:多么奇异的语言 伊兰·斯塔文斯 上面是有关‘西班牙式英语’(Spanglish) 的许多书籍中的三本:Learning Construction Spanglish (学习建筑业西班牙式英语) 帮助建筑工人在族裔日益混杂的工作环境中彼此交流。伊兰·斯 塔文斯 (Ilan Stavans) 撰写的 Spanglish: The Making of a New American Language (西班牙式英语:一个美国新语种的形成) 描述了西班牙式英语现象。Get Ready for Gabi! A Crazy Mixed-Up Spanglish Day (准备好迎接嘉碧!乱糟糟的西班牙式英语一日) 是一本儿童书 籍。[未经 Scholastic Inc.公司预先书面授权,不得出版、转送、广播、修订或改编(重写)、篡 改、复制或以其他方式分发和(或)利用 SCHOLASTIC资料。] 1) © Learning Construction Spanglish,Terry Eddy与 Alberto Herrera合著,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公司版权所有 2) Spanglish: The Making of a New American Language,Ilan Stevens著,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出版公司版权所有,2003年。 3) 封面插图之版权由 Joe Cepeda所有,2003年,取自Marisa Montes所撰 GET READY FOR GABI! A CRAZY MIXED-UP SPANGLISH DAY。经 Scholastic Inc.许可转载。 作者解释了西班牙语和英语如何以及为什么会在美国相互混合,从而创造出一种不止用于口头表达而且诉诸文字的日益 流行的杂交语言。伊兰·斯塔文斯
/
本文档为【英语学习经验谈12-多变的英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