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韩国磐:南北朝隋唐与百济新罗的往来()

韩国磐:南北朝隋唐与百济新罗的往来()

2010-12-13 22页 pdf 1MB 42阅读

用户头像

is_988287

暂无简介

举报
韩国磐:南北朝隋唐与百济新罗的往来() 之‘ 吧‘ 、 , 布 之‘ 之‘ 巴‘ 、 , 吧‘ 七“ 健‘硬‘ 、 召布吧‘吧‘它布 、七‘ 亡石 之‘ 泛‘ 、 , 令 士‘‘ 、写货‘心分 、 , 令七布吧二分之‘ 七二它二衫 泛‘心月它‘它‘ 、 , 亡‘吧‘令 南北朝隋唐与百济新罗的往来 韩 国 磐 之二矛 竺万绝几 之月心布 之只处召 自 世纪初到 世纪中叶 , 朝鲜半岛上高句丽 、 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 。 及至唐高 宗显庆五年 年 , 唐出兵与新罗联合 , 灭百济 总章元年 年 , 唐灭高句丽 此后 半岛逐浙为新罗所统一 , 三国鼎立的形...
韩国磐:南北朝隋唐与百济新罗的往来()
之‘ 吧‘ 、 , 布 之‘ 之‘ 巴‘ 、 , 吧‘ 七“ 健‘硬‘ 、 召布吧‘吧‘它布 、七‘ 亡石 之‘ 泛‘ 、 , 令 士‘‘ 、写货‘心分 、 , 令七布吧二分之‘ 七二它二衫 泛‘心月它‘它‘ 、 , 亡‘吧‘令 南北朝隋唐与百济新罗的往来 韩 国 磐 之二矛 竺万绝几 之月心布 之只处召 自 世纪初到 世纪中叶 , 朝鲜半岛上高句丽 、 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 。 及至唐高 宗显庆五年 年 , 唐出兵与新罗联合 , 灭百济 总章元年 年 , 唐灭高句丽 此后 半岛逐浙为新罗所统一 , 三国鼎立的形势结束了 。 南北朝隋唐时与百济 、 新罗 的往来频繁 , 经济和文化交流关系密切 , 兹略述之于下 。 一 、 和百济的往来 一 百济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西边 , 系 由三韩中马韩的一部发展壮大而成 。 百济王室 出 自扶余族 , 故其王在中国史书 或名 “ 扶余某 ” , 或简略为 “ 余某 ” 。 二十四史中的 《宋 书 》、 《梁书 》、 《魏书 》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隋书 》、 两 《唐书 》, 以及 《通 典 》 、 《唐会要 》 、 《太平御览 》 、 《册府元龟 》等皆有百济的传记 。 诸史所载 , 谓有名仇 台者 , 始立国于带方郡故地 , 汉辽东太守公孙度将女儿嫁与仇台 , 其势 日盛 , 是即百 济始祖 。 而据朝鲜人金富轼所著 《三国史记 》, 百济的始祖为温柞王 , 在位 年 。 但 自温柞王以来的十多位百济王与当时中国魏晋各朝的来往关系如何 , 中国史籍未见记 载 , 不悉其详 。 直至东晋简文帝咸安二年 年 , 《册府元龟 》卷九三六 《封册 》才 载有双方朝贡 、 册封的往来关系 。 至义熙十二年 年 , 晋册封 “ 百济王余映 应 为碘 , 详后 为使持节都督百济诸军事镇东将军百济王 ”百此后往来 日多 。 中国史籍所 载百济王名号及继承关系也较为明晰 。 兹据 《册府元龟 》卷九六六 《继袭 》将百济诸 王继承关系列之于下 余映 碘 一余毗 子庆 子牟都一子牟大一余隆 子明 余 昌 子余宣 , 据 《隋书 》补 子余璋 子义慈 为唐所俘 一扶余丰 败走不知所终 而据 《三国史记 》所载 , 在余映 腆 与余毗之间 , 缺久尔辛王一代 牟都和牟大之 间 , 缺三斤王一代 余昌和余宣之间 , 缺惠王季一代 。 中国史籍所载虽缺此三代 , 其 ‘ 历 史 研 究 年第 期 余则大体与 《三国史记 》相符合 。 兹即据中国史籍 《册府元龟 》及南北朝隋唐诸正史 所载百济王及 《三国史记 》所载百济王作一对照表如下 中国史绮与 《三国史记 》所载百济王对照表 中中国史籍 《册府元龟 》等所载载 《三国史记 》所载载 百百济王余句 , 晋咸安二年 年 , 封之为镇东将将 近 肖古王 , 在位三十年 。。 军军领乐浪太守 。。。 余余晖 或即王须 , 晋太元十一年 年 , 封为使使 近仇首王 , 一云讳须 , 在位十年 。。 持持节都督镇平将军百济王 。。。 枕枕枕流王 , 在位二年 。。 辰辰辰斯王 , 在位八年 。。 阿阿阿萃王 , 在位十四年 。。 余余映 碘 , 晋义熙十二年 年 , 封为使持节都都 腆支王 , 《梁书 》曰映 , 在位十六年 。。 督督百济诸军事镇东将军百济王 。。。 久久久尔辛王 , 映长子 , 在位八年 。。 余余毗 , 宋元嘉七年 年 , 以余映爵号授之 。。 毗有王 , 久而辛王长子 , 在位二十九年 。。 庆庆 , 宋大明元年 年 , 封为镇东大将军百济王 。。 盖卤王 , 毗有王长子 , 在位立十一年 。。 牟牟都 , 齐建元二年 年 , 封为使持节都督百济济 文周王 , 或作汉州 , 盖卤王之子 , 在位四四 诸诸军事镇东大将军 。。 年 , 《三国史记 》无牟都 , 言 《册府元龟 》》 所所所载可疑 。。 三三三斤王 , 或云壬乞 , 文周王长子 , 在位三三 年年年 。。 牟牟大 , 齐永明八年 年 , 封镇东大将军百济王 。。 东城王 , 讳牟大 , 或作摩牟 , 文周王弟之之 子子子 , 在位二十三年 。。 余余隆 , 梁普通二年 年 , 封为宁东大将军百济济 武宁王斯摩 , 或云隆 , 在位二十三年 。。 王王 。。。 明明 , 梁普通五年 年 , 封为绥东将军百济王 。。 圣王明株 , 武宁王之子 , 在位三十二年 。。 余余昌 , 北齐武平元年 年 , 封为骡骑大将军带带 威德王昌 , 圣王之元子 , 在位四十五年 。。 方方郡公百济王 。。。 惠惠惠王季 , 明王第二子 , 在位二年 。。 余余宣 唯 《隋书 · 百济传 》载之 。。 法王宣 , 或云孝顺 , 惠王长子 , 在位二年 。。 余余璋 , 隋时继位 , 唐武德七年 年 , 册为带方方 武王璋 , 法王之子 , 在位四十二年 。。 郡郡王百济王 。。。 义义慈 , 唐贞观十五年 年 , 册封为柱国带方郡郡 义慈王 , 武王之元子 , 在位二十年 , 为唐唐 王王百济王 。。 所俘 , 其太子隆降于唐 。 扶余丰自白江 口口 败败败走 。。 需要说明的 , 《三国史记 》所载 自始祖温柞王起 , 还有多娄王 、 巳类王 、 盖娄王 、 南北朝隋唐与百济新罗的往来 肖古王 、 仇首王 、 古尔王 、 责稽王 、 汾西王 、 比流王 、 契王等 王 , 以及近仇首王以 下的枕流王 、 辰斯王 、 阿萃王 王 , 共 王 , 未见于中国史籍 , 可见其时与中国关系 疏远 , 往来甚少 , 故史书缺而未载 。 其次要说明的 , 表中所列余映 腆 , 《宋书 》、 《梁书 》《南史 》、 《册府元龟 》、 《太 平御览 》等均作余映 , 而梁元帝萧绎所作 《职贡图 》①则作余腆 , 此图的说明中有这样 一段话 百济国使 百济 , ⋯ ⋯义熙中其王余腆 、 宋元嘉中其王余毗 、 齐永明中其王余太 , 皆受 中国官爵 。 而 《三国史记 》则作腆支王 , 腆 、 腆同音而又形近 , 则中国诸史中的余映 , 均应为余 碘之误 。 又上表中的牟大 , 《职贡图 》的说明则作余太 , 则表中所列牟都 、 牟大 , 均应 为余都 、 余大之误 。 大 、 太二字古本相通 , 《册府元龟 》于 《继袭 》作牟大 , 而于 《封 册 》则作牟太 , 即可明白 。 再则 《册府元龟 · 封册 》载齐永明八年 年 牟太上表及南齐诏书 , 皆言牟都 为牟太祖父 , 误 。 观上表 , 牟都当即 《三国史记 》所载文周王 , 而牟太为文周王弟弟 之子 , 亦即牟太为牟都之侄 。 又 《三国史记 》亦言东城王讳牟大 , 而不作余大 , 岂此 处 《三国史记 》亦沿中国史书之误乎 于上表中亦略可见南北朝隋唐时与百济的册封关系 。 兹即就当时各方面的往来包 括册封 、 吊祭 、 通使朝贡 、 互赠方物等 , 约举史籍所载者按时间顺序介绍如下 东晋简文帝咸安二年 年 正月 , 百济王遣使贡方物 。 六月 , 晋遣使拜百济王 余句为镇东将军领乐浪太守 。 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 年 , 以百济王世子余晖为使持节都督镇平 东 将 军百济王 。 东晋义熙十二年 年 , 以百济王映 腆 为使持节都督百济诸军事镇东将军 百济王 。 刘宋永初元年 年 , 百济王余映 碘 进号镇东大将军 。 刘宋景平二年 年 , 百济王映 碘 派遣长史张威来贡献 。 刘宋元嘉二年 年 , 宋遣使间丘恩子 、 丁敬子等慰劳百济王 , 此后 , 百济每 年遣使来献方物 。 刘宋元嘉七年 。年 , 百济王余毗复修贡职 , 即以余映 腆 爵号授之 。 刘宋元嘉二十年 年 , 百济遣使献方物 。 刘宋元嘉二十七年 年 , 百济王余毗上书献方物 , 表求 《易林 》 、 《式占 》、 腰 ① 图载 《文物 》 。年第 期 。 历 史 研 究 弩 , 皆与之 。 刘宋大明元年 年 , 百济王毗死 , 子庆立 , 遣使求除授 。 即以庆为镇东大将 军百济王 。 刘宋大明二年 年 , 百济王庆遣使上表 , 请封其臣 人 , 并同意封之 。 刘宋大明七年 年 , 百济遣使送方物 。 刘宋泰始七年 年 , 百济遣使贡献 。 南齐建元二年 年 , 百济王牟都遣使贡献 , 诏封牟都为使持节都督百济诸军 事镇东大将军 。 南齐永明八年 年 , 百济王牟大上表请袭爵位 , 即派渴者仆射孙副策命牟大 为都督百济诸军事镇东大将军百济王 。 梁天监元年 年 , 进百济王牟大征东将军 。 梁普通二年 年 , 百济王余隆遣使奉表 , 称累破高句丽 , 复为强国 。 梁册封 余隆为使持节都督百济诸军事宁东大将军百济王 。 梁普通五年 年 , 余隆死 , 诏以其子明为持节督百济诸军事绥东将军百济王 。 梁中大通六年 年 、 大同七年 年 , 累遣使献方物 , 并请 《涅架 》等经 义 , 《毛诗 》博士 , 并工匠 、 画师等 , 救并给之 。 梁太清三年 年 , 遣使贡献 。 值侯景之乱 , 见城阀荒毁 , 号拗涕泣 , 为侯景 所拘 。 景乱平后方回国 。 陈天嘉三年 年 , 以百济王余明为抚东大将军 。 陈光大元年 年 , 百济遣使献方物 。 陈太建九年 年 , 百济遣使献方物 。 陈至德二年 年 , 百济遣使献方物 。 陈至德四年 年 , 百济遣使献方物 。 北魏延兴二年 年 , 百济王余庆始遣使上表请伐高句丽 , 未允 。 五年 年 , 北魏遣使者邵安赐余庆玺书 , 遇风未达而返 。 北齐天统三年 年 , 百济遣使贡方物 。 北齐武平元年 年 , 以百济王余昌为使持节侍中漂骑大将军带方郡公 , 王如 故 。 北齐武平二年 年 , 以百济王余昌为使持节都督东青州刺史 。 北齐武平兰年 年 , 百济遣使朝贡 。 北周建德六年 年 , 百济遣使献方物 。 北周宣政元年 年 , 百济遣使献方物 。 隋唐时 , 也曾与百济往来多次 。 隋开皇元年 年 , 百济王扶余昌遣使来贺 , 授昌上开府仪同三司带方郡公 。 · · 南北朝隋唐与百济新罗的往来 隋开皇二年 年 , 百济遣使献方物 。 隋开皇九年 年 , 平陈之岁 , 有一战船漂至海东 , 百济王昌资送之甚厚 , 并 遣使奉表贺平陈 。 隋文帝善之 , 下诏褒美 。 隋开皇十八年 年 , 百济王昌使其长史王辩那来献方物 , 并表请为攻打高丽 的 “ 军导 ” , 隋文帝未允 。 隋大业三年 年 , 百济王璋遣使燕文进朝贡 。 其年又遣使者王孝邻入献 , 请 讨高丽 , 场帝许之 。 隋大业七年 年 , 场帝亲征高丽 , 百济王璋使其臣国智牟来请出兵 日期 , 场 帝派尚书起部郎席律 , 诣百济与相约定 。 隋大业十年 年 , 百济遣使朝贡 。 唐武德四年 年 , 百济王扶余璋遣使献果下马 。 唐武德七年 年 , 百济王璋又遣使奉表朝贡 , 唐高祖遣使册封璋为带方郡王 百济王 。 唐武德八年 、 九年 、 年 , 百济遣使朝贡 。 唐贞观元年 年 , 唐太宗与百济王玺书 , 调解百济与新罗的冲突 。 百济王璋 遣使奉表陈谢 。 唐贞观三年 年 , 百济遣使朝贡 。 唐贞观六年 、 九年 、 十年 、 、 年 , 百济皆遣使来朝或献方物 。 唐贞观十一年 年 , 百济王扶余璋遣太子隆来朝 , 并献铁 甲 、 雕斧 太宗优 劳之 , 赐予彩帛三千段和锦袍等 。 唐贞观十三年 年 , 百济遣使贡金 甲 、 雕斧 。 唐贞观十五年 年 , 百济王璋卒 , 其子义慈遣使告哀 , 太宗素服哭之 , 赠璋 光禄大夫 , 膊物二百段 。 并遣使册命义慈为柱国 , 封带方郡王百济王 。 唐贞观十六年 、 十七年 、 十八年 、 十九年 、 、 、 年 , 百济皆遣使 献方物 。 及唐太宗亲征高丽 , 百济乘机攻占新罗许多城 , 故数年中未有使者来唐 。 唐永徽二年 年 , 百济始再遣使朝贡 , 唐高宗写信与使者带回与百济王义慈 , 要他不要攻打新罗 。 唐永徽三年 年 , 百济遣使朝贡 ①。 由于百济与高丽联合攻打新罗 , 唐于显庆五年 年 派苏定方进攻百济 , 俘百 济王义慈归唐 , 义慈随即病死于唐 。 百济人迎故王子扶余丰于楼国而立以为王 , 唐兵 大败扶余丰于 白江 口 , 丰败走 , 不知所终 。 百济地以后尽归于新罗 。 ① 以上参见 《册府元龟 》《封册 》 、 《朝贡 》及 《宋书 》、 《梁书 》、 《魏书 》 、 《隋书 》 、 《旧唐书 》 、 《百济传 》 。 历 史 研 究 如上所约举 , 自东晋咸安二年至唐永徽三年 , 中国与百济来往共 次 , 东晋南北 朝时计 次 , 隋唐时计 次 。 东晋南北朝时的 次中 , 东晋南朝有 次 , 北魏 、 北 齐 、 北周只有 次 。 为什么百济与南朝的往来很多 , 而与北朝的往来却这样少呢 究 其原因 , 不外地理上的 、 政治上的和经济文化上的诸因素 。 从地理上来说 , 自百济由陆路到北朝的都城平城 、 洛阳 、 长安等地 , 必须经过高 句丽到辽东 , 经辽西入关 , 再走 向以上各城市 , 长途跋涉 , 十分辛苦 。 抑且高句丽遮 断了百济到北朝的陆路 , 如北魏显祖派使者邵安往百济 , “ 安等至高句丽 , 高句丽 王 琏称昔与 百济王 余庆有仇 , 不令东过 。 安等于是皆还 ” ① 。 陆路不通 , 海上交 通却颇发达 , 由百济乘船到长江 口或钱塘江 口 , 这是当时海上的一条通道 。 圆仁 《入 唐求法巡礼行记 》卷一说 “ 案旧例 , 自明州进发之船 , 为吹着新罗境 。 又从扬子江进 发之船 , 又着新罗 。 ” 因从唐高宗以后 , 朝鲜半岛为新罗所统一 , 故圆仁说是到达新罗 。 而在岛上三国鼎立时 , 西南部正是百济 , 也正是到扬 一 于汇 口 或明州的起迄点 。 海路固 然有风涛之险 , 而比起当时的陆路还是畅通些 , 所以 占济与南朝往来比北朝多 。 从政治上来说 , 当时中国南北朝对峙 , 朝鲜半岛上三国鼎立 , 各有所图 , 皆望能 多结交一些与国 , 来牵制 自己的对手 。 如高句丽既经常与北魏通使朝贡往夹 也经常 和南朝通使往来 。 据 《魏书 · 高句丽传 》所载 , 北魏世祖拓跋煮曾经要攻打高句丽 , 为 臣下所劝止 。 其后在孝文帝元宏和孝明帝元诩时 , 几次从海上捉到高句丽派往南齐和 萧梁的使者 , 只是诏书责让之 , 别无他法 。 《册府元龟 》卷一 ① 《强盛 》有这样一 段记载 “ 南齐 东夷高丽王乐浪公高琏 , 高祖建元三年 年 遣使贡献 , 乘舶泛 海 。 尝亦通使于魏 , 然强盛 , 不受制 。 魏置诸国使邸 , 齐使第一 , 高丽次之 。 ” 次里固 然旨在说明当时高句丽的强盛 , 同时也反映出高句丽与南朝结为与国 , 通使往来 , 使 北魏无可奈何 。 百济当时既与高句丽有怨 , 至北朝的陆路被阻 , 好容易才遣使到达北 魏 , 请北魏攻打高句丽 。 北魏的回答是 “ 高丽称藩先朝 , 供职 日久 , 于彼虽有 自昔之 衅 , 于国未有犯令之愈 。 卿使命始通 , 便求致伐 , 寻讨事会 , 理亦未周 ” ②。 这次的请 求既遭拒绝 , 以后的使命也未通 , 百济只有加强与南朝联系的一途 , 虽难得南朝兵力 之助 , 亦可取得道义上的声援 · 南朝既与北朝对峙 , 导常与百济抑且也与高句丽往来 , 多少也可以牵制北朝 。 因此 , 百济与南朝的往来较多 。 再从经济和文化来说 , 在南北朝对峙的前期 , 南朝的经济和文化比北朝发达 , 尤 其在文化方面 , 南朝的天文历法 、 诗 、 骄文 、 经学 、 佛学 、 绘画艺术 、 造船 、 纺织技 术等都各有成就和特点 。 百济和南朝的往来频繁 , 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 如宋 元嘉时 , 百济来求 《易林 》、 《式占 》、 腰弩等 梁大通时 , 百济来求 《涅架 》等佛经 , ①② 《魏书 · 百济传 》。 。 · 南北朝隋唐与百济新罗的往来 《毛诗 》博士 、 工匠 、 画师等 宋文帝和梁武帝都同意给予 。 这两次因较大规模而有明 确记载 , 其零散的未明确记载的恐怕就难以数计了 。 于是中国文化大量和连续传入百 济 。 《太平御览 》卷七八一 《百济 》条说到百济行用 《元嘉历 》, 以建寅月为岁首 其 婚娶之礼 , 略同华俗 其言参诸夏 亦秦韩之遗俗 其岁时伏腊 , 同于 中国 其书籍 有 《五经 》、 子 、 史 又表疏并依中华之法等 。 可见百济曾经吸收了大量中华文化 · 南 朝该是百济吸收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阶段 。 只是在侯景之乱后 , 南朝 日趋衰落 , 百济 和北齐 、 北周的来往才增多 。 在分析了百济和南朝来往多于北朝外 , 再来看看南北朝隋唐时双方往来的内容 。如 上所举事例 , 虽只限于官方的往来 , 内容已很丰富 , 包括前王死而新王立时求封册 , 封 册和进爵号 , 吊祭 , 求封其臣下 , 请求经籍 、 经师 、 画师 、 工匠和器械等 , 遣使慰劳 , 请攻打别国 , 贺平陈 , 请出军助战或作军导 , 诏书调解武装冲突 , 朝贡 , 献方物等 。 这 些往来除军事方面而外 , 政治上的封册 、 朝贡等 , 经济上的献方物和 回赐 , 文化上的 交流 , 都 日益促进双方的友好关系 , 促进彼此间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 炎黄文化也 由此 而传向邻国 , 形成了以中华文化为主体的东亚文化圈 。 南北朝隋唐时和百济的往来频繁 , 如上所述 , 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 增 进了双方的友好关系 。 在长时间的交往 中 , 双方的情谊 日益深厚 。 贞观十五年 年 , 百济王扶余璋病卒 , 唐太宗素服哭吊 , 《全唐文 》卷六载唐太宗 《赠百济王扶余 璋光禄大夫仍令嫡子义慈袭封诏 》云 怀远之道 , 莫先于宠命 饰终之义 , 无隔于遐方 。 故柱国带方郡王百济王扶 余璋 , 栈山航海 , 远察正朔 , 献深奉青 , 克固始终 , 奄致亮陨 , 追远憨悼 , 宜加 常数 , 式表哀荣 , 可赠光禄大夫 。 令其嫡子义慈嗣位 , 授柱国 , 封带方郡王百济 王 , 使祠部郎中郑文表持节备礼册命 。 诏文情意真切 , 可见双方交谊之深 , 这是在长期往来中形成的 。 只是后来由于岛上三 国的冲突和唐朝在东北境的战略因素 , 才出兵相继灭掉百济和高句丽 。 原半岛上三国的互相攻战 , 历时已久 。 唐高祖李渊闻三国旧结怨仇 , 递相攻伐 , 曾 问新罗使者结怨的缘由 , 使者答曰 “ 先是百济往伐高丽 , 诣新罗请救 , 新罗发兵大破 百济国 , 因此为怨 , 每相攻伐 。 新罗得百济王 , 杀之 , 怨 由此始 。 ” 唐高祖虽拟和解之 而未收效 。 双方战斗愈烈 , 至贞观元年 年 , 唐太宗写信与百济王扶余璋 , 先称 赞百济不畏风涛险阻 , 职贡相继 , 忠诚之至 继之称新罗王金真平亦为 “ 联之藩臣 , 王 之邻国 , 每闻遣师 , 征讨不息 , 阻兵安忍 , 殊乖所望 。 联 已对王侄信福及高丽 、 新罗 使人 , 具救通和 , 咸许辑睦 。 王必忘彼前怨 , 识联本怀 , 共笃邻情 , 即停兵革 ” ①。 但 这次调解仍无效果 。 特别唐朝要进攻高丽而与新罗联兵时 , 而百济与高丽联合进攻新 ① 日唐书 · 百济传 》 。 历 史 研 究 罗 , 于是唐高宗写信予百济王义慈 , 要他停止攻打新罗 , 并交还所占地 。 百济不从 。 而 唐欲灭高丽 , 如 “ 先据百济 , 留兵镇守 , 制其心腹 ” , 并且 “ 渐营屯田 , 积粮抚士 , 以 经略高丽 ” ① , 自易成功 。 职此之故 , 百济先高丽而亡 。 百济与唐朝本来情谊很好 , 而 结果如此 , 这不能不是历史上的一个悲剧 。 二 、 和新罗的往来 新罗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东边 , 系由三韩中辰韩的一部发展壮大而成 。 中国史籍 《梁书 》始有 《新罗传 》, 以后 《南史 》、 匕史 》、 《隋书 》、 两 《唐书 》、 《通典 》、 《唐会 要 》 、 《太平御览 》、 《册府元龟 》等皆有新罗的传记 。 据中国史籍所载 , 传说秦时人避 役逃亡 , 来到这里 。 故新罗杂有华人 、 高句丽人和百济人 。 曹魏时称之为新卢 , 刘宋 时称新罗 , ‘ 亦称斯罗 。 起初因国小地僻 , 未能和中国通使往来 , 萧梁时始随百济使者 通于梁朝 。 而至隋开皇时 , 册封新罗王金真平以来 , 与中国关系 日趋紧密 。 尤其是唐 高宗以后 , 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 , 与唐朝来往尤为频繁 。 可是 自会昌以后 , 史载缺略 , 新罗王承袭世系和通使等多付阀如 。 《册府元龟 》卷九六六 《继袭 》载新罗王金真平以 ‘ 下世系分明 , 而到大和时金景徽以后就空缺了一大段时间 , 一下子跳到后唐同光 、 长 兴年间 , 其所载世系如下 金真平一女金善德 妹金真德 弟 金春秋 子金法敏 子金政明 子金 理洪 弟金兴光 子金承庆一子 金宪英 子金乾运一上相金 良相 上相金敬 信 嫡孙金俊琶一子金重兴 相金彦异 子 金景徽 ⋯ ⋯金朴英 ⋯ ⋯金溥 这里要说明一下 , 一表明直接继承关系 , ⋯ ⋯以下也是新罗王名 , 但非直接继承 , 而 是相隔一代或几代 。 再则金真平无子 , 才传位女儿 , 故金春秋不可能是金真德的亲弟 弟 , 而是堂侄 。 又金宪英是金承庆的同母弟 , 而非承庆之子 。 金景徽是金彦异同母弟 , 非彦异之子 。 这些 皆可以 《三国史记 》所载纠正之 。 因此 , 据中国史籍 《册府元龟 》及 两 《唐书 》所载新罗王与 《三国史记 》所载新罗王作一对照表如下 中国史籍 《册府元龟 》等所载 金真兴 , 北齐河清四年 年 , 封为使持节领东 夷校尉乐浪郡公新罗王 。 《三国史记 》所载 真兴王乡麦宗 , 一作深麦夫 , 法兴王侄 , 在 位三十七年 。 真智王舍轮 , 或作金轮 , 真兴王次子 , 在 位四年 。 金真平 , 隋开皇十四年 年 , 封为乐浪郡公新 罗王 。 真平王 白净 , 真兴王太子 , 在位五十四年 。 ① 日唐书 · 刘仁轨传 》 。 。 · 南北朝隋唐与百济新罗的往来 中国史籍 《册府元龟 》等所载 金善德 , 唐贞观五年继位 , 贞观九年 年 , 封 为拄国 、 乐浪郡王新罗王 。 金真德 , 唐贞观二十一年 年 , 封为柱国乐浪 郡王新罗王 。 金春秋 , 唐永徽五年 年 , 封为乐浪郡王新罗 王 。 金法敏 , 唐龙朔元年 〔 年 , 封为上柱国乐浪郡 王新罗王 , 三年 年 , 又授为鸡林州都督 。 《三国史记 》所载 金政明 , 唐开耀元年 年 , 承父爵位 。 金理洪 , 唐天授三年 年 , 册为新罗王鸡林州 都督 。 金兴光 , 长安二年 年 , 册为新罗王 , 袭兄将 军 、 都督等爵号 。 金承庆 , 开元二十五年 年 , 册其袭父新罗王 等爵位 。 金宪英 , 天宝二年 年 , 册立为新罗王 , 袭兄 官爵 。 金乾运 , 大历二年 年 , 嗣位 , 次年唐册立之 。 金 良相 , 建中四年 年 , 继立 , 贞元元年 年 , 册为新罗王 。 金敬信 , 贞元元年 年 , 以上相继位 。 金俊琶 , 贞元十四年 年 , 继立 , 十六年 年 , 册立为新罗王 。 金重兴 , 或为重熙之误 , 贞元十六年 年 继位 , 永贞元年 年 , 册立为鸡林州刺史新罗王 。 金彦异 , 元和七年 年 , 册立为新罗王 。 金景徽 , 大和五年 年 , 册立为持节大都督鸡 林州诸军事新罗王 。 善德王德曼 , 真平王长女 , 在位十六年 。 真德王胜曼 , 真平王母弟国饭葛文王之 女 , 在位八年 。 太 宗武烈王春秋 , 真智王子伊冶龙春之 子 , 在位八年 。 文武王法敏 , 太宗王之元子 , 在位二十一 年 。 神文王政明 , 文武王长子 , 在位十二年 。 唐爵宗曾遣使封金膺廉为持节大都督鸡林州诸军 事上柱国新罗王 , 而唐史未载 。 唐嘻宗曾遣使封金最为为使持节大都督鸡林州诸 军事新罗王 , 而唐史未载 。 孝昭王理洪 , 神文王太子 , 在位十一年 。 圣德王兴光 , 神文王第二子 , 在位三十六 年 。 孝成王承庆 , 圣德王第二子 , 在位六年 。 景德王宪英 , 孝成王同母弟 , 在位二十四 年 。 惠恭王乾运 , 景德王嫡子 , 在位十六年 。 宣德王良相 , 先为乾运相 , 母为圣德王之 女 , 在位六年 恐误 。 元圣王敬信 , 奈勿王十二世孙 , 在位十四 年 。 昭圣王俊琶 , 元圣王太子之子 , 在位二年 。 哀庄王清明 , 昭圣王太子 , 更名重熙 , 在 位十年 。 宪德王彦异 , 昭圣王同母弟 , 相 , 在位十 八年 。 兴德王秀宗 , 后改景徽 , 宪德王同母弟 , 在 位十一年 。 嘻康王梯隆 , 元圣大王曾孙 , 在位三年 。 阂哀王金明 , 元圣大王曾孙 , 在位二年 。 神武王枯徽 , 嘻康王之从弟 , 在位半年 。 文圣王庆膺 , 神武王太子 , 在位十九年 。 宪安王谊靖 , 神武王异母弟 , 在位五年 。 景文王膺廉 , 嘻康王之孙 , 在位十五年 。 宪康王最 , 景文王太子 , 在位十二年 。 定康王晃 , 景文王第二子 , 在位二年 。 历 史 研 究 中中国史籍 《册府元龟 》等所载载 《三国史记 》所载载 真真真圣王曼 , 宪康王女弟 , 在位十一年 。。 孝孝孝恭王晓 , 宪康王庶子 , 在位十六年 。。 神神神德王朴景晖 , 其妃为宪康王之女 , 孝恭恭 王王王无子 , 被拥立 , 在位六年 。。 后后唐同光元年 、 二年 、 年 , 新罗王金朴英英 景明王朴异英 , 神德王太子 , 在位八年 。。 遣遣使朝贡 。。。 景景景哀王朴魏膺 , 景明王同母弟 , 在位四年 。。 后后唐长兴三年 年 , 权知新罗王遣使来献方物 。。 敬顺王金傅 , 文圣王裔孙 。 景哀王被甄营营 处处处死 , 立金傅为王 , 在位九年 , 降于高丽丽 王王王王建 。。 据此对照表 , 从金真平至金景徽 , 中国史书所载传袭次第和新罗王名字与 《三国史 记 》所载大致相符 。 只是从金景徽以后 , 新罗王的承袭和姓名多未记载 , 这与唐朝及 新罗皆进入衰落时期有关 。 尤其唐朝 , 自武宗以后五朝未撰实录 , 史事遗落 , 、 新罗王 名字世系的失载也就是意中事了 。 而在金真兴以前 , 从其始祖赫居世到法兴王 , 计有 代 , 由于与中国来往很少 , 就不列举其名 。 看了对照表 , 对双方往来的时间关系可 知其大概 , 兹仍按时间顺序将双方政府间的往来介绍如下 前面 已经说到 , 《梁书 · 新罗传 》等谓新罗国小 , 以前不能 自通于中国 。 梁普通年 间 , 始随百济使者到梁朝献方物 。 不过 , 《太平御览 》卷七八一 《新罗 》条下保存了两 条 《秦书 》的材料说 《秦书 》日 符坚建元十八年 年 , 新罗国王楼寒遣使卫头献美女 , 国 在百济东 , 其人多美发 , 发长丈余 。 又 日 符坚时 , 新罗国王楼寒 , 遣使卫头朝贡 , 坚日 “ 卿言海东之事与古不 同 , 何也 ” 答 曰 “ 亦犹中国时代变革 , 名号改易 。 ” 《通典 》卷一八五 《新罗 》也载 “ 又 曰 ” 这一段 , 其末还有 “ 今焉得同 ” 一句 , 该是前 秦符坚时新罗曾通使节 , 以后因故中断 , 直到梁武帝时才再通使往来 。 以下就略举双 方政府间的各种往来 , 必要之事于括号中略予说明 。 梁普通二年 年 , 新罗王名募泰 , 始使使随百济献方物 。 陈光大二年 年 , 新罗遣使献方物 。 陈太建二年 、 三年 、 十年 。 、 、 年 , 新罗遣使献方物 。 北齐河清三年 年 , 新罗遣使朝贡 。 北齐河清四年 年 二月 , 诏以新罗王金真兴为使持节领东夷校尉乐浪郡公新 罗王 。 北齐武平三年 年 , 新罗遣使朝贡 。 隋开皇十四年 年 , 新罗王金真平遣使贡方物 , 隋高祖拜真平为上开府乐浪 · · 南北朝隋唐与百济新罗的往来 郡公新罗王 。 隋大业 一 年 以来 , 岁遣朝贡 。 唐武德四年 年 , 新罗遣使朝贡 , 唐高祖亲劳问之 , 遣通直散骑侍郎庚文素 往使之 , 赐以玺书及画屏风 、 锦彩等 , 自此朝贡不绝 。 唐武德七年 年 , 遣使册拜金真平为柱国 , 封乐浪郡王新罗王 。 其时唐高祖 李渊 已知海东三国有旧怨仇 , 递相攻伐 , 曾问其使者结怨的缘故 , 拟予调解 。 唐贞观元年 年 , 六月 、 十一月 , 三年 年 二月 , 皆遣使来朝 。 唐贞观五年 年 , 新罗遣使献女乐二人 , 唐太宗不受 , 随其使者遣还 。 是年 , 新罗王金真平卒 , 无子 , 立其女金善德为王 , 唐诏赠真平光禄大夫 , 膊物二百段 。 至 九年 年 , 唐遣使册命金善德为柱国 、 乐浪郡王新罗王 。 唐贞观六年 、 六年 、 十七年 、 十八年 、 十九年 、 二十二年 、 、 、 、 、 年 , 新罗皆遣使朝贡或献方物 。 贞观十七年 , 新罗遣使上言 , 为高丽 、 百济所攻袭 , 请求援助 。 唐太宗派相里玄 奖告诫高丽 。 次年 , 唐太宗将攻高丽 , 命新罗出兵应接 。 新萝曾出兵五万 , 攻占高丽 的水 口城 。 贞观二十一年 年 , 新罗王金善德卒 , 妹金真德继位 , 唐仍授与柱国 、 乐浪 郡王新罗王 。 贞观二十二年 , 金真德遣其堂侄国相金春秋及其子文王来朝 , 诏授春秋为特进 , 文 王为左武卫将军 。 春秋请到国学观看释典之礼和讲论 , 太宗因赐以所制 《温汤 》、 《晋 祠碑 》及新撰 《晋书 》 。 将归国时并令三品以上官员饯行 , 甚为优礼 。 唐永徽元年 。年 , 金真德大破百济之众 , 遣金法敏来告捷 。 金真德并作五言 《太平颂 》以献 。 高宗甚为嘉赏 , 封金法敏为太府卿 。 永徽三年 、 四年 、 年 , 新罗皆遣使朝贡 。 永徽五年 年 , 新罗王金真德卒 , 高宗为之举哀 , 赠开府仪同三司 , 赐彩段 三百 , 命太常皿张文收持节吊祭 , 册命金春秋嗣位为新罗王 , 并授开府仪同三司 , 封 乐浪郡王 《旧唐书 · 新 罗传 》系此于永徽三年 , 误 。 永徽六年 年 , 百济与高丽 、 鞋鞠兵侵新罗北界 , 攻陷三十余城 , 金春秋遣 使求救 。 显庆元年 年 , 新罗王金春秋遣其子右卫将军文王来朝 。 显庆五年 年 , 唐命苏定方为熊津道大总管 , 统水陆军十万 。 并命金春秋为 蝎夷道总管 , 与苏定方共攻百济 , 俘百济王义慈 。 龙朔元年 年 , 新罗王金春秋卒 , 其子金法敏嗣位 , 唐封为开府仪同三司 、 上 柱国乐浪郡王新罗王 。 龙朔三年 年 , 唐以新罗国为鸡林都督府 , 授金法敏为鸡林州都督 。 。 历 史 研 究 上元元年 年 , 金法敏既纳高丽叛众 , 又封占百济故地 , 遣兵守之 。 高宗大 怒 , 诏削法敏官爵 , 派刘仁轨为鸡林道大总管 , 发兵讨之 。 并命法敏弟金仁问代法敏 为新罗王 。 次年 年 , 刘仁轨大破新罗兵 。 于是金法敏遣使人朝请罪 , 并献方物 。 唐恢复金法敏新罗王等爵位 。 此后 , 新罗尽有百济之地及高丽南境 。 所输物产 , 为诸 蕃之最 。 开耀元年 年 , 新罗王金法敏卒 , 册立其子金政明嗣位 。 垂拱二年 年 , 金政明遣使来朝 , 因上表请 《唐礼争 一部并杂文章 , 武则天 令所司写 《吉凶要礼 》, 并于 《文馆词林 》采其词涉规诫者 , 编成五十卷以赐之 天授三年 当年四月改元如意 , 九月改元长寿 , 年 , 新罗王金政明卒 , 武则 天为之举哀 , 遣使吊祭 , 册立其子金理洪为新罗王 、 鸡林州都督 《唐会要 》及 《册 府元龟 · 封册 》皆载金政 明卒于长寿二年 , 此据 《旧唐书 · 新 罗传 。 圣历二年 年 , 新罗王金理洪遣使献方物 。 长安二年 年 , 新罗王金理洪卒 , 武则天为之辍朝举哀 , 遣使立其弟金兴光 为新罗王 , 袭兄将军都督等号 。 长安三年 年 , 新罗遣使朝贡 。 神龙元年 年 三月 , “ 新罗王金志诚遣使来朝 ” 案应为 “ 新罗王遣使金志诚 来朝 ” , 因此时新罗王为金兴光 。 神龙二年 年 四月 , “ 新罗王金隆基遣使献方物 ” 新罗王金兴光本名隆基 , 名同唐玄宗 , 先天中始改名为兴光 。 七月 , 新罗遣使贡献 。 十月 , 新罗又遣使朝贡 。 景龙元年 年 、 三年 、 四年 、 年 , 新罗皆遣使贡献 。 景云二年 年 十二月 , 新罗遣使送方物 。 太极元年 年 , 新罗遣使朝贡 。 先天元年 太极元年 , 八月改元先天 年 十二月 , 二年 年 二月 、 六 月 , 新罗遣使朝贡 。 开元二年 年 二月 , 新罗王子金守忠来朝 , 留宿卫 , 赐宅及 帛以宠之 。 开元二年 、 四年 、 五年之三月及五月 、 六年 、 七年 、 十年 、 、 、 、 、 年 , 新罗皆遣使朝贡或献方物 。 开元十一年 年 四月 , 新罗王金兴光遣使贡献 , 并上表陈谢 《册府元龟 · 朝贡 》。 案 《唐会要 · 新 罗 》亦载此条 , 但误作开元十二年 。 开元十二年 年 , 新罗王金兴光遣其臣金武勋来贺正 , 赐 帛五十匹 。 是年十 二月 , 金兴光又命其弟金嗣宗来朝 , 并贡方物 。 开元十四年 年 四月 , 新罗遣使金忠臣来贺正 。 同年五月 , 新罗王遣其弟金 钦质来朝 。 开元十五年 、 十六年 、 十八年 、 、 年 , 皆曾遣使朝贡及献方物 。 十 。 南北朝隋唐与 不济新 罗的往来 六年并曾表请派人到 中国学 问经教 玄宗许之 。 开元十八年 年 二 月 新罗国王金兴光遣侄志蒲贡献 , 授志蒲太仆卿 员外置 同正 员 留宿卫 。 开元十九年 年 二月 新罗遣其臣金志 良来贺正 授大仆少卿 员外置 赐 帛 六十匹 放还 。 开元二十年 年 十二 月 新 罗王金兴光遣侄志廉来朝谢恩 并贡献方物 授 志廉鸿肪少卿 员外置 。 开元二十一年 年 渤海林蝎寇掠登州 。 时新罗王金兴光族 人金思兰先前入 朝留唐 , 至此 令其归国发兵 加授金兴光开府仪同三司 、 宁海军使 以讨鞋鞠 。 开元二十二年 年 新罗王金兴光遣其大臣金端竭丹来贺正 唐宴之于 内殿 贝易物放还 。 开元二十三年 年 正 月 、 九月 二十四年 年 六 月 新罗遣使贺正或 献方物 。 开元二十五年 年 新罗王金兴光卒 唐赠以太子太保 , 派邢踌摄鸿肪少卿 往新罗吊祭 并册立兴光子金承庆袭父开府仪同三 司新 罗王 。 开元二十五年二 月 、 十二月 , 新 罗遣使献 方物 。 开元二十六年 年 新罗遣大臣金元玄来贺正 。 天宝元年 年 新罗王遣使来朝 。 天宝二年 年 , 新 罗王金承庆卒 唐命赞善大 夫魏耀往吊祭 , 并册立其弟金 宪英为新罗王 袭其 兄官爵 。 天 宝三载 年 闰二 月 、 四 月 、 十二 月 四载 年 四 月 五载 年 二 月 , 六载 年 正 月 , 十四载 年 四 月 新罗皆遣使贺正 及献方物 。 宝应元年 年 新罗遣使朝贡 。 永泰二年 年 三 月 新罗王金宪英遣使朝贡 。 大历二年 年 二 月 新罗王金宪英卒 , 国人立其子乾运 为王 遣其臣金隐居 来唐请予册封 。 次年 唐诏以 仓部郎中兼御史中亚 归崇敬贵册书前往吊册之 以乾运 为开府仪同三司新罗王 并册乾运母 为太妃 。 大历三年 年 九月 七年 年 五 月 , 八年 年 四 月 、 六 月 新 罗皆遣使贺正或献方物 。 大 历九年 、 十年 、 一 年 、 十二年 刊 、 、 、 年 新罗每年遣使贺正 或献方物 。 建中三年 年 闰正 月 , 新罗遣使朝贡 。 建中四年 年 新罗王金乾运卒 无子 国人立其上相金 良相为王 。 贞元元 年 年 , 唐命盖埙持 节册命金 良相为检校太尉 、 都督鸡林州刺史 、 宁海军使新罗 · · 历 史 研 究 王 。 贞元元年 年 , 金 良相卒 , 立其上相金敬信为新罗王 , 袭 良相爵位 。 贞元十四年 年 , 金敬信卒 , 其子先亡 , 立嫡孙金俊岂为新罗王 。 十六年 年 , 令司封郎中兼御史中承韦丹持节册命金俊琶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新罗 王 。 丹行至哪州 , 闻俊岂卒 , 召丹还 。 自从贞元十六年新罗王金俊琶卒后 , 其子金重兴 案 《旧唐书 · 顺 宗纪 》、 《三 国 史记 》 应作重熙 继立 。 贞元二十一年即永 贞元年 肠 年 , 唐遣兵部郎中元季方持 节册立金重熙为新罗王 。 元和元年 年 , 唐放宿卫新罗王子金忠献 或作金献忠 归本国 , 仍加试秘 书监 。 元和三年 年 , 新罗遣使金力奇来朝 , 请将贞元十六年封 已故新罗王金俊岂 的封册 、 为册使韦丹带 回存于唐中书省者带回新罗 。 元和 四年 戈 年 , 新罗遣使金陆珍等来朝贡 。 元和五年 年 , 新罗王遣其子金宪章来朝 , 献金银佛像及佛经 、 蟠等 , 上言 为顺宗柞福 ‘ 并贡方物 。 元和七年 年 新罗王金重熙卒 , 立其相金彦异为王 , 遣使金 昌南来告哀 。 唐 命职方 员外郎摄御史中垂崔廷持节吊祭 、 册立金彦异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 、 持节 大都督鸡林州诸军事 、 宁海军使 、 上柱国新罗王 。 元和十一年 年 十一月 , 新罗入朝王子金士信等 , 遇恶风飘至楚州盐城县界 , 淮南节度使李郁以闻 。 是年 , 新罗饥荒 , 其众一百七十人求食于浙东 。 元和十二年 年 三月 、 十五年 年 十一月 , 新罗遣使朝贡 。 元和十五年 。年 , 新罗质子试太子中允赐紫金鱼袋金士信奏请充唐副使 , 转 通圣 旨 ‘ 下告国中 。 长庆二 年 年 十二 月 , 新罗遣使金柱弼朝贡 。 宝历元年 年 , 新罗王子金听来朝 , 兼充宿卫 。 宝历元年五月 , 新罗国王金彦异奏请放还在唐太学生崔利贞 、 金叔贞 、 朴季业等 , 其新赴朝贡金允夫 、 金立之 、 朴亮之等请留在宿卫 。 宝历二年 年 十二月 , 新罗质子金允夫请准旧例 , 中使入蕃 , 便充副使 , 同 到本国译诏书 。 大和元年 年 四月 , 新罗遣使朝贡 。 大和三年 年 十二月 、 四年 。年 十二月 , 新罗皆遣使朝贡 。 大和五年 年 二月 , 新罗王子金能儒与僧九人入朝 。 大和五年 年 , 新罗王金彦异卒 , 唐诏 以其母弟金景徽 《旧 唐 书 · 新 罗 传 》、 《册府元龟 · 封册 》皆误以景徽为彦异子 。 《唐会要 》则不 书其血亲关系 , 又 以 彦 · · 南北朝隋唐与百济新罗的往来 异卒于 大 和 四年 , 是 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使持节大都督鸡林州诸军事兼充宁海 军使新罗王 , 命太子左谕德兼御史中皿源寂持节前往吊祭册立 。 开成元年 年 , 新罗王子金义琼来谢恩 , 兼宿卫 , 次年四 月十一 日放还蕃 , 赐 物有差 。 开成二年 年 十二 月 , 新罗国质子试光禄卿紫金鱼袋金允夫进状称 本国王 命臣入朝充质 已二十六年 , 三蒙改授试官 , 再 当本国宣慰及册立等副使 , 准往例皆蒙 特授正官 。 遂授武成王庙令 。 开成五年 年 四月 , 唐鸿肪寺奏新罗国告衰 。 其质子及年满合归国学生共 人并放还 案此新罗告哀 , 应是新罗王金景徽卒 , 嘻康王佛隆嗣位 。 会 昌元年 年 七月 , 救归国新罗官 、 前入新罗宣慰副使 、 前充充州都督府司 马赐纬鱼袋金云卿 , 可淄州长史 。 后唐同光元年 年 十一月 新罗国王金朴英遣仓部侍郎金乐 、 录事参军金幼 卿朝贡 , 赐物有差 。 后唐同光二年 年 正月 , 新罗王金朴英 , 并本国泉州节度使王逢规 , 遣使朝 贡 。 后唐天成二年 年 二月 , 新罗国使兵部侍郎张芬等来朝贡 。 后唐天成二年四 月 , 新罗国康州遣使林彦来朝贡 ① 。 南北朝隋唐时和新罗的通使往来 , 略如上述 。 从梁普通年间到后唐长兴时 , 计在 次以上 仅在唐朝时 , 也在 次以上 。 所以 , 新罗是和唐朝通使往来最多的邻国 之一 , 双方关系密切 。 唐朝与新罗的往来不仅次数特别多 , 而且内容特别丰富 , 包括政治 、 外交 、 军事 、 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 , 兹先从政治和外交使节的往来谈起 。 略与百济相同 , 新罗经常在前王去世 、 新王继立时向唐告哀和请册立 , 唐朝也经 常派遣吊祭册立使节到新罗 。 《全唐诗 》中录有十多首皇甫曾 、 李益 、 权德舆 、 刘禹锡 等送别赴新罗吊祭册立使节的诗 , 预祝使者要很好地完成出使的使命 , 可见唐朝对出 使新罗的重视 。 同时 , 新罗亦极为重视与唐朝的关系 , 每当前王去世新王嗣位时 , 一 定遣使告哀和请册封于唐朝 。 当贞元时韦丹为使 , 前往册封新罗王金俊琶时 , 中途闻 俊岂病亡 , 持封册折回唐朝 。 事隔 年之后 , 新罗还遣使来取封册 , 《唐会要 》卷九五 《新罗 》记其事说 元和 三年 年 , 遣使金力奇来朝 。 其年七月 , 力奇上言 “ 贞元十六 年 年 , 奉诏册臣故主金俊琶为新罗王 , 母申氏为太妃 , 妻叔氏为王妃 。 册 ① 以上参见 《册府元龟 》《朝贡 》、 《封册 》、 《褒异 》 、 《纳质 》, 《隋书 》 、 两 《唐书 》《新罗传 》, 《唐会要 · 新罗 》 。 历 史 研 究 使韦丹至 中路 , 知俊琶莞 , 其册却回 , 在中书省 。 今臣还国 , 伏请授臣以 归 。 ” 救 金俊岂等册 , 宜令鸿肪寺于 中书省受领 。 至寺 , 宣授与金力奇 , 令贵归国 。 即此 , 可见新罗对册封之事的重视 。 朝贡 、 贺正 祝贺元旦 是政治 , 也是外交使节的往来 。 对此 , 双方也都很重视 。 《册府元龟 》卷九七四 《褒异 》条说 ‘ 贞观二十二年 , 年 十二月 , 新罗国其相伊赞于金春秋及其子文王来朝 , 帝遣光禄卿柳亨持节郊劳之 。 既至 , 以春秋为特进 , 文王为左武卫将军 。 春秋仍 请改其章服 , 以从中中 衍字 制 。 于是 内出珍服 , 赐春秋等 , 令府给其将从 。 二 十三年 年 二月癸 已 , 特进新罗金春秋还国 , 令三品已上宴饯之 , 优礼甚备 。 同书卷九七五 《褒异 》条又说 开元十二年 , 年 五月辛酉 , 新罗贺正使金武勋还蕃 , 上降书谓新罗王 金兴光日 “ 卿每承正朔 , 朝贡网庭 , 言念所怀 , 深可嘉尚 。 又得所进杂物等 , 并 逾越沧波 , 跋涉草莽 , 物既精丽 , 深表卿心 。 今赐卿锦袍 、 金带及彩素共二千匹 , 以答诚献 , 至宜领也 ” 。 新罗所派贺正 及朝贡的多为宗室大臣 乃至 王弟王子 , 而唐朝亦封以高官 , 以重臣之礼 待 , 并以厚礼回报之 。 可见双方在这方面郑重其事 , 这是双方睦邻友好政策所必须的 。 瓣罗常派宗室或 一 王子来朝贡贺正 , 有的即时回国 , 有的就留唐作为质子 , 一称侍 子 , 宿卫于唐朝 。 前面曾述及高宗上元时 , 新罗王金法敏既纳高句丽叛众 , 又封占百 济故地 , 因此 , 高宗大怒 , 削除金法敏的王位封爵 , 而命留在唐朝的法敏的弟弟右晓 卫员外大将军临海郡公金仁问回国为新罗王 。 因为金法敏遣使谢罪并献方物 , 高宗恢 复了法敏的爵位 , 金仁问仍回唐朝 。 这位新罗王子金仁问名义上是唐朝的宿卫大将军 员外置 , 实际就是质子 。 《册府元龟 》卷九九六 《纳质 》条说 “ 唐玄宗开元二年 年 二月壬寅 , 新罗王子金守忠来朝 , 留宿卫 。 ” 留宿卫就是留作质子 。 同书同卷同年 玄宗的诏书说 “ 今外蕃侍子 , 久在京国 , 虽威惠之及 , 自远毕归 , 而羁旅之志 , 重迁 斯在 。 宜命所司 , 勘会诸蕃充质宿卫子弟等 , 量放还国 。 ” 观此 , 更明白侍子即质子 , 充质宿卫者 , 宿卫为名 , 充当质子是实 。 同书同卷又载宪宗元和元年 年 十一月 诏 , “ 放宿卫新罗质子金献忠归本国 ” , 则质子与宿卫的关系益明 。 当时不仅新罗有宿 卫质子在唐 , 契丹 、 奚 、 渤海 、 高丽等皆有之 。 质子作为 一种控制的手段 , 这当然是消极的 。 而唐朝对待新罗质子常予以厚赐重 赏 , 以取得好感 , 或者给予高官厚禄 , 以安其心 。 如开元时留宿卫的金志蒲被授予大 仆卿 员外置同正员 元和时 , 放宿卫金罗王子金献忠归国 , 加授试秘书监 开成时 , 新 罗质子金允夫官为试光禄卿赐紫金鱼袋等 。 而质子当唐朝遣使至其本国时 , 可以 充当 副使 。 《册府元龟 》卷九九六 《纳质 》记载了新罗质子金士信的奏言 “ 臣本国朝天二 百余载 尝差质子 , 宿卫网庭 , 每有天使临蕃 , 即充副使 , 转通圣 旨 下告国中 。 ” 金 · · 南北朝隋唐与百济新罗的往来 允夫也曾再次充当其新罗本国的宣慰及册立副使 。 在唐诗中也有新罗质子充副使到本 国之事 , 如 《全唐诗 》卷三八五张籍 《送金少卿副使归新罗 》一诗 , 称赞新罗质子金 少卿充副使回国的光彩 。 质子原是历史上的一种消极手段 , 而从上述情况看来 , 却又 通过质子加强了唐朝和新罗的联系及相互间的了解和情谊 。 对于这样的质子 , 确 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 除政治和外交使节的往来外 , 再谈谈军事 。 如前面双方往来中所举 , 唐太宗 攻打高丽 唐高宗灭百济 , 新罗皆曾出兵接应或相助 。 其后 , 金法敏收纳高丽叛众等 高宗命刘仁轨为鸡林道大总管 , 率兵攻打新罗 , 因金法敏遣使谢罪而罢 。 及至开元时 , 唐因渤海鞋鞍掠登 州 于是加封新罗王金兴光 为宁海军使 , 使其出兵击之 。 不过 据 《资治通鉴 》卷二一三 则载开元二十年 年 渤海鞋鞍王遣其将张文休帅海贼寇 登州 , 杀刺史韦俊 唐命右领军将军葛福顺发兵讨之 。 次年正月 , 唐又派大 门艺到幽 州发兵以讨大武艺 , 而命太仆员外卿金思兰使于新罗 发兵击其南鄙 。 然则 《旧唐书 · 新罗传 》所载 与 《资治通鉴 》略有出入 。 只是 , 自金兴光加封为宁海军使后 , 以 后继位的新罗王 , 也都带宁海军使之职 。 另有一事 , 附述于此 , 即新罗人张保皋 、 郑年 自本国到唐朝 , 任职为徐州武宁军 小将 , 保皋年长 , 郑年呼保皋为兄 。 二 人 皆勇健善枪 年更胜一筹 , 然二 人常负气相 争不让 。 以后张保皋回到新罗 , 渴见其王说 一 “ 遍中国以新罗人为奴蟀 愿得镇清海 使贼不得掠人西去 。 ” 新罗王即与保皋万人镇守清海 。 故 自大和后 , 海上 无弩新罗人者 。 这时郑年失职落拓 ,
/
本文档为【韩国磐:南北朝隋唐与百济新罗的往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