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痤疮中西医结合治疗

痤疮中西医结合治疗

2010-12-15 1页 pdf 87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867021

暂无简介

举报
痤疮中西医结合治疗 · l28·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n~y 幅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痤疮中西医结合治疗 李 霞 浙江省嘉兴市中医院皮肤科,浙江 嘉兴 314000 【关键词】:痤疮:青春痘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8-128-1 痤疮是一种与皮脂代谢有关的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 性炎症病变。因好发于青春期,所以又俗称为...
痤疮中西医结合治疗
· l28·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n~y 幅 床 研 究 Clinical Research 痤疮中西医结合治疗 李 霞 浙江省嘉兴市中医院皮肤科,浙江 嘉兴 314000 【关键词】:痤疮:青春痘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8-128-1 痤疮是一种与皮脂代谢有关的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 性炎症病变。因好发于青春期,所以又俗称为 “青春痘”。 近年来痤疮的流行性调查发现,1 1—25岁的青少年发病率 达80%以上,25—35的青年人发病率达15%以上。我科经较 长时间的实践,在中医辨证施治,中西结合治疗方面积累 了一定的经验。现将2009年1月一2o09年6月我科诊治痤疮 患者的临床现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我科诊治痤疮患者2000余人 次,其中312患者诊治3次以上。男124例,女188例 ,男女 比例为1:1.52。年龄11—42岁。痤疮病程1个月一20年。 2 临床表现 a.轻度:仅有粉刺 占72例 (23.1%)。 b.中度:有粉刺、炎性丘疹、脓疱占163例 (52.2%)。 C.重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及脓疱外,还有结节、 囊肿或疤痕占77例 (24.7%)。 3 痤疮的中医辨证分型 3.1 肺经风热型:对应上述轻度表现为以粉刺为主,舌红 苔黄腻,脉滑数。 3.2 湿热蕴结型:对应上述中度表现为颜面有粉刺,还有 数量较多的丘疹、脓疱,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3.3 痰湿凝结型:对应上述重度表现为以囊肿、结节疤痕 为主,或呈聚合性痤疮,舌苔腻脉滑。 4 治疗 4.1 肺经风热型: 4.1.1 痤疮I号方 (生地10克、生石膏l5克、知母1O克、 枇杷叶15克、地骨皮15克、桑白皮l5克、金银花15克、连 翘1O克、黄芩1O克、山栀1O克、制大黄10克、薏苡仁15 克、浙贝母lO克、姜半夏1O克、黄柏5克、生甘草10克。) 4.1.2 维A酸乳膏,每晚外用一次。 4.1.3 中药薰洗,每周二次。 4.1.4 粉刺挑治。 4.2 湿热蕴结型: 4.2.1 痤疮II号方。 (白花蛇舌草15克、虎杖lO克、蒲公 英l5克、金银花15克、生石膏15克、连翘1O克、桔梗l0、 生山楂10克、桃仁1O克、丹参15克、黄芩l0克、生地黄10 克、牡丹皮10克、紫草l5克、生甘草10克。) 4.2.2 含抗生素的乳膏外用 (克林霉素或磺胺类)。维A 酸乳膏,每晚外用。 4.2.3 口服红霉素类抗生素。 4.2.4 口服维甲酸类药物。 4.2.5 中药薰洗,每周二次。 4.3 痰湿凝结型: 4.3.1 痤疮III号方。 (浙贝母15克、桃仁10克、红花1O 克、姜半夏lO克、生地黄 1O克、赤芍1O、陈皮15克、茯苓 15克、天虫lO克、黄连3克、夏枯草10克、虎杖10克、丹参 15克、莪术lO克、生甘草1O克。) 4.3.2 中药薰洗,每周二次。 4.3.3 口服维甲酸类药物。 4.3.4 局部封闭(选用)。 4.3.5 OPT祛斑治疗。 4.4 疗效评价 (参照文献): 治愈:皮损全部消退,仅留色素沉着,无新疹出现。 显效:皮损减少70%以上,偶有新疹出现。 有效:皮损减少30%以上,仍有新疹出现。 无效:皮损减少30%以下,或皮损无改变或增多。总有 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4.5 结果 临床治愈107例,显效162例。总有效率86.2%。 4.6 讨论 痤疮属于美容性皮肤问题,好发于青年男女,甚至青 春期后、3O岁左右的人患此病的也在增多。痤疮是一种多因 素的疾病,其发生主要与性激素水平、皮脂腺功能亢进、 毛囊及皮脂腺导管角化和阻塞、痤疮丙酸杆菌等的异常增 殖、以及宿主的炎症反应等有关。此外,还有遗传因素、饮 食因素等。中医理论认为痤疮的发生与肺胃的关系密切,系 素体血热偏盛,加之饮食不节,或外邪侵袭,致肺胃积热, 循经上熏,血随热行,上壅于胸面,气血淤滞,久而不解, 蕴积肌肤而致。属于 “肺风粉刺”范畴。这与现代医学关 于痤疮好发于青少年,内分泌激素旺盛时期的发病机制有一 致性。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论此病 “此证由肺经血热而 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 粉汁。”形象的描述了该病的病因病机及典型表现。患痤疮 会给社会交往、就业求职、交友等带来压力和困难。而且,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 “面子”的问题,所以求治者众。我科 积累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中药内服 调理,清肺泻胃,凉血解毒,同时将具有抗菌、抗炎功效 的中草药加入中药熏蒸仪内进行局部熏蒸,利用药物透皮 吸收的原理,使药性从毛孔而入,进行局部加热加压,疏 通腠理,驱毒外出。达到清除皮肤表面的油脂、皮屑和细 菌等的混合物等的目的,从而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中药 复方配合中药熏蒸,标本兼顾,疗效确切,且未见明显副 作用。对于后期的痘印,采用纯中药外用制剂配合OPT祛斑 治疗。 参考文献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 (第三版)[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Ol: 667--672: [2]勒培英.痤疮的分型诊治[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35(1):69. [3]刘一民,何泽霖.中药脑床研究[ .哈尔滨: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65-- 186-- 174. [4]王海集.中医美容[M].北京:中医药出版社,1997:98. [5]江苏新医药学院.中药大词典[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017-- 2021. [6]李仪奎,姜名英.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1992:56—58.
/
本文档为【痤疮中西医结合治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