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柴瑞霭辨证治疗晨泄经验简介

柴瑞霭辨证治疗晨泄经验简介

2010-12-19 2页 pdf 72KB 79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7679

暂无简介

举报
柴瑞霭辨证治疗晨泄经验简介   作者简介: 柴巍, 男, 1970 年 12 月生, 主治中医师, 运城市卫生 学校附属医院 (山西 044000) ; 柴 , 运城市中医医院; 柴岩, 陕西 中医学院。 柴瑞霭辨证治疗晨泄经验简介 柴 巍 柴   柴 岩  指导 柴瑞霭 关键词: 柴瑞霭; 晨泄; 老中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 R 256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7156 (2004) 0220011202   晨泄, 俗称五更泄, 亦称黎明泄。临床表现为发 生在黎明前, 腹痛肠鸣即泄, 泄后痛减或痛止。一般 认为晨泄多由命...
柴瑞霭辨证治疗晨泄经验简介
  作者简介: 柴巍, 男, 1970 年 12 月生, 主治中医师, 运城市卫生 学校附属医院 (山西 044000) ; 柴 , 运城市中医医院; 柴岩, 陕西 中医学院。 柴瑞霭辨证治疗晨泄经验简介 柴 巍 柴   柴 岩  指导 柴瑞霭 关键词: 柴瑞霭; 晨泄; 老中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 R 256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7156 (2004) 0220011202   晨泄, 俗称五更泄, 亦称黎明泄。临床表现为发 生在黎明前, 腹痛肠鸣即泄, 泄后痛减或痛止。一般 认为晨泄多由命门火衰, 脾肾阳虚而用温补, 然柴 瑞霭主任医师辨证施治, 不拘套法。现将笔者随师 临床所录总结如下。 1 肾阳虚衰 例 1: 郭某某, 男, 58 岁, 2002 年 1 月 22 日初诊。 患者每于鸡鸣之际, 少腹觉凉, 腹痛作泄, 大便 清稀而无秽臭气味, 久泄不愈已 5 年。伴有腰酸膝 软, 肢冷畏寒, 神疲乏力, 阳痿尿频。平素纳少或食 谷不化, 经多方诊治, 收效甚微。前医多用附子理 中、参苓白术之类, 用药后虽短期暂愈, 但停药复 泄。舌淡、少苔, 脉沉尺微弱。辨证属元阳亏损, 命火 衰微, 脾阳不振, 健运失司。治宜温补肾阳, 健脾温 中, 固涩止泻。方用四神丸合理中汤加味: 补骨脂 20 g, 吴茱萸、五味子、炮干姜各 10 g, 肉豆蔻 12 g (煨去油) , 炒白术、潞党参各 15 g, 炙甘草 6 g, 细辛 215 g。每日 1 剂, 水煎 2 次, 早晚温服。连服 10 剂 后晨泄缓解, 大便渐已成形, 少腹觉暖, 精神好转, 肢冷转温。药已中病, 故原方去细辛, 续服 10 剂。后 大便成形, 诸症消失, 续服 1 月, 晨泄再未复发。 按: 肾阳虚弱、命门火衰之晨泄, 多由秉赋素 弱, 年老体弱或久病之后, 损伤肾阳。肾阳虚衰, 命 火不足则不能温煦脾土, 致使运化失常而泄。此类 晨泄临床表现为黎明之前脐腹作痛, 肠鸣即泄, 泄 后即安, 多为久泄不止, 伴有少腹觉冷, 形寒肢冷, 腰膝酸软, 阳痿尿频, 舌质淡或胖、苔白, 脉沉迟微 弱、尺脉沉细。故治疗着重强调治在肾。补命火, 温 肾阳, 绝其阴寒内生之源, 兼复脾土之阳。用四神、 理中合方, 温补脾肾, 固涩止泄, 使元阳得复, 水谷 腐化, 大肠自固, 其泄可止。柴老师特别强调加入细 辛, 引药入肾, 激发肾阳, 但用量不能超过 3 g, 且病 减即去, 不可久服。 2 脾虚湿盛 例 2: 夏某某, 男, 42 岁, 2003 年 2 月 26 日初诊。 患者去年夏秋之季, 过食甜凉, 久居湿地, 遂出 现肠鸣腹胀泄泻, 日行 3~ 4 次水样大便。曾服易蒙 停、氟哌酸等药, 泄泻有所缓解。此后每日黎明之际 肠鸣腹胀始泄, 泄后自觉身困嗜卧, 气短少言, 纳呆 不饥。来诊时见形体消瘦, 面色无华。舌淡红、苔薄 白而少, 脉濡缓无力。中医辨证为脾虚湿盛, 清阳下 陷。治宜健脾除湿, 升阳止泄。方用羌活胜湿汤、平 胃散、术车散合方加减: 柴胡、羌活、独活、防风、藁 本、陈皮各 6 g, 升麻、炙甘草各 4 g, 苍术、车前子、 荷叶 (后下)各 10 g, 焦白术 20 g。每日 1 剂, 水煎 服。7 剂后晨泄渐止, 便渐有形, 诸症亦明显减轻。 继以上方加减: 党参、白茯苓、莲子肉、车前子 (纱布 包)各 15 g, 炒白术、炒薏苡仁、炒山药各 30 g, 白扁 豆、陈皮、苍术、厚朴各 10 g, 砂仁、炙甘草各 6 g。15 剂尽, 晨泄遂愈。 按: 脾气虚弱、湿盛不化之晨泄, 多由脾气素 虚, 而长期饮食不调, 劳倦内伤, 或久病缠绵, 导致 脾气虚弱。脾气虚弱, 清阳不升, 水谷运化失常, 以 致水反成湿, 谷反成滞。此类证型为脾土不及, 少阳 生发之气不能上升, 清气反而下陷, 形成脾虚湿盛, 清阳下陷之晨泄。临床特点为晨泄前肠鸣如雷, 腹 痛不止, 泄后肠鸣腹痛消失。东垣《脾胃论》谓:“湿 寒之胜, 当助风以平之”,“下者举之, 得阳气升腾而 愈矣”。故用羌活胜湿汤合平胃散、术车散加减, 健 脾除湿, 升阳止泄。方中柴胡、升麻、荷叶升发少阳、 阳明清阳之气, 羌活、独活、防风、藁本、苍术升阳胜 湿, 白术、车前子健脾利水。柴老师强调, 方中风药 较多, 但用量宜轻, 使其微微得汗, 则阳气升腾, 脾 气来复, 晨泄可愈。 3 木旺乘脾 例 3: 欧阳某某, 女, 39 岁, 2003 年 1 月 10 日 初诊。 患者黎明即泄近 1 年, 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结肠 ·11· 山 西 中 医 2004 年 4 月第 20 卷第 2 期         SHAN X I J O F TCM  A p r. 2004 V o l. 20 N o. 2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炎。曾用中药补、涩、清、疏, 诸法无效。现症每于寅 卯之交, 腹中鸣响, 腹痛而泻, 便多稀溏, 偶见混有 黏液, 脘闷不舒, 纳呆不饥, 嗳气时作。舌红、苔薄 腻, 脉细弦。询知病由恼怒引起。中医辨证属肝郁木 乘土位, 脾虚湿恋中焦。治当泄木扶土, 培中疏化。 方用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味: 陈皮、防风、柴胡、炒 枳实各 10 g, 炒白芍、炒白术各 20 g, 炙甘草 6 g, 白 茯苓 15 g。每日 1 剂, 水煎服。7 剂后, 腹痛减轻, 晨 泄减为 1 次, 纳食渐增, 腻苔见化。继按原方调理 10 余日, 大便成形, 诸症悉除。 按: 嗔怒怫郁, 肝气失于条达, 寅卯属木, 木旺 克乘脾土而致之晨泄, 伴随情绪失常而加重。《景岳 全书·泄泻》说:“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 必先怒时 挟食, 致伤脾胃, 故但有所犯, 即随触而发, 此肝脾 二脏之病也, 益以肝木克土, 脾气受伤而然”。然木 旺乘脾之病机往往在于寅卯之时, 肝木正旺, 而脾 土不及, 木乘土位, 故依时作泄。方用痛泻要方合四 逆散加味, 疏肝中寓冲和之意, 扶脾时遂条达之性, 同时应注意开导劝慰, 使心情愉悦。本案法取泻木 扶土, 舒畅气机, 则阳气布达, 脾得健运, 晨泄遂愈。 4 太阴虚寒 例 4: 张某某, 男, 45 岁, 2003 年 5 月 31 日初诊。 平素因过食生冷而肠鸣即泄。1 年前出现后半 夜腹中雷鸣, 剧烈疼痛, 且伴呕吐, 每日早晨即大便 2~ 3 次。舌边有齿痕、淡红、苔白, 脉弦滑。辨证属 中阳衰弱, 脾虚寒湿, 胃气上逆。方用附子粳米汤合 芍药甘草汤加减: 熟附子、炙甘草各 9 g, 清半夏 12 g, 炒白芍 18 g, 炒薏苡仁 30 g, 大枣 8 枚。每日 1 剂, 水煎服。3 剂好转, 10 剂而愈。现每至黎明腹中 拘挛急痛, 肠鸣欲泄, 便泄稀溏, 泄后拘挛急痛消 失, 舌正苔白, 脉弦细弱。辨证为太阴虚寒夹湿。治 宜温脾除湿, 平肝缓急。方用桂枝加芍药汤加味: 桂 枝、生姜、广木香各 10 g, 炒白芍 20 g, 炙甘草、砂仁 (后下)各 6 g, 大枣 6 枚。每日 1 剂, 水煎服。7 剂后 晨泄明显减少, 拘挛急痛消失, 再服原方 7 剂告愈。 按: 太阴虚寒之晨泄, 多因平素饮食生冷, 脾胃 寒湿, 中阳衰微, 木乘土位。晨起寒气较盛, 中阳愈 衰, 脾不健运, 故见晨起肠鸣泄泻; 中阳衰微, 木乘 土位, 故见腹中挛急而痛, 泄后拘挛急痛缓解。此证 型临床表现属《伤寒论》所述的太阴虚寒, 故用桂枝 加芍药汤治疗。方用桂枝、生姜以温太阴和脾阳, 白 芍、炙甘草、大枣调胃气, 缓拘急, 使脾胃之阴阳自 和, 其中重用白芍取其土中平木, 解痉止痛, 加木 香、砂仁醒脾温胃, 调肝止痛。全方复中阳, 散寒邪, 晨泄得愈。 5 大肠湿热积滞 例 5: 王某某, 男, 44 岁, 2002 年 4 月 20 日初诊。 1 年前患者因暴饮暴食, 而致呕吐、腹痛、泄泻 入院, 泄泻每日多达 10 余次, 经西医治疗吐泻虽 愈, 但日后每届晨起即急于入厕, 腹痛拘急欲便, 大 便溏而黏滞, 且矢气频作, 便后腹痛拘急虽缓, 但仍 有肛门灼热, 便意未尽之意。平常伴有脘痞, 吞酸, 腹胀, 肛垂等。舌苔厚腻而黄, 脉滑数。中医辨证属 湿热积滞大肠, 治宜导下食积, 清利大肠湿热。药用 保和丸加减: 神曲、炒麦谷芽各 15 g , 焦山楂、茯 苓、连翘、炒莱菔子各 12 g, 清半夏、广陈皮、川厚朴 各 10 g, 炒黄连 6 g。每日 1 剂, 水煎服。7 剂后, 明 显好转, 腻苔渐退, 大便成形, 遂用中成药保和丸以 消食和胃, 旬余而愈。 按: 此类大肠湿热积滞之晨泄, 多为平素多食 肥甘厚味, 以致食积不化, 湿热蕴结, 阻滞大肠。故 用保和丸方加味治疗。湿热积滞得以尽除, 清气自 升, 晨泄自愈。 (收稿日期: 2003207222) 本文编辑: 王福岗 书  讯 李致重教授历时 20 年写成的《中医复兴论》一 书, 已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当代著名中 医学家邓铁涛教授称之为“一本用心血写成的好书”。 到目前为止, 由人类理性思维而产生的科学, 大 体可分为系统性科学和还原性科学, 或形上科学与形 下科学两大类。中医与西医双水分流, 各类其属。尽管 两者防治疾病的目的相同, 由于各自以人身整体的不 同角度、不同层面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因此相互的 研究方法便各不相同, 所形成的概念、范畴也各成体 系。在“近代科学主义”冲击下的一百年来, 用还原性 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医进行验证、解释、改造的思潮, 一直困扰着中医按其内在科学规律的自我完善和发 展。本书从东西方文化、科学的比较研究入手, 以中西 医两种医学体系的基础理论比较研究为核心, 对中医 界共同关注的百年困惑, 进行了广泛的、深入的理性 思考。论证了中医学核心概念的现代定义, 讨论了中 医学在当代人类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了中医百 年困惑的文化、历史原因, 探讨了中医学复兴的可行 性与可持续发展性, 并就相关的学术专题阐述了作者 的见解。本书论据翔实, 逻辑严谨, 语言平实, 观点明 确。对于初学中医的学生和从事医疗、教学、科研、管 理的专业工作者, 对于中医未来发展的科学学、软科 学研究, 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21·    山 西 中 医 2004 年 4 月第 20 卷第 2 期         SHAN X I J O F TCM  A p r. 2004 V o l. 20 N o. 2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文档为【柴瑞霭辨证治疗晨泄经验简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