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医美容学论文:中医治疗痤疮的常用方法

2010-12-22 6页 doc 98KB 1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6303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医美容学论文:中医治疗痤疮的常用方法地理教育资料:如何在地质地形图上判断地质结构——由一道地理题引发的思考 中医美容学论文: 中医治疗痤疮的常用方法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和瘢痕,好发于面、背、胸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1]。多见于青春期男女,有研究显示[2]近65%的16~17岁的学生既往患过痤疮,发病率较高,是青春期常见的面部皮肤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或防治不当,可形成色素沉着甚至瘢痕,影响患者容貌、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有一定特色,且副作用小,除内服中药外,还包括药膳疗法、中药制剂外用...
中医美容学论文:中医治疗痤疮的常用方法
地理教育资料:如何在地质地形图上判断地质结构——由一道地理题引发的思考 中医美容学: 中医治疗痤疮的常用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和瘢痕,好发于面、背、胸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1]。多见于青春期男女,有研究显示[2]近65%的16~17岁的学生既往患过痤疮,发病率较高,是青春期常见的面部皮肤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或防治不当,可形成色素沉着甚至瘢痕,影响患者容貌、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有一定特色,且副作用小,除内服中药外,还包括药膳疗法、中药制剂外用法、面膜法、面部经络穴位按摩、针灸等方法,本文就中医治疗痤疮的常用方法综述如下。      1内治法      1.1中药内服法:刘俊英[3]临床将痤疮分为肺胃郁热型和脾虚湿盛型。肺胃郁热治宜清解肺胃、活血散瘀,治疗用Ⅰ号方:枇杷叶15g、白花蛇舌草20g、生地黄10g、黄芩10g、桑白皮10g、金银花10g、丹参15g、生甘草6g、薏苡仁10g、夏枯草15g。煎服,随证加减,直至痤疮完全消失。脾虚湿盛治宜健脾清肺,治疗用Ⅱ号方:柴胡12g、白术15g、山药15g、茯苓15g、枇杷叶15g、白花蛇舌草15g、薏苡仁20g、蚤休6g、赤芍10g、丹参12g、夏枯草10g、黄芩10g。煎服,随证加减。刘大文等[4]认为应从心论治面部痤疮,可以分为心火上炎型、气阴两虚型和心血瘀阻型。心火上炎治宜清心泻火,方选导赤散合黄连解毒汤加减:生地30g、生甘草9g、淡竹叶9g、黄连9g、黄芩9g、栀子9g、大黄9g、丹皮20g、连翘20g,若心烦心热加淡豆豉9g、莲子心9g;若口干渴甚,口舌生疮加生石膏30g、天花粉30g;若大便秘结加川厚朴15g、枳实9g。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方选天王补心丹加减:酸枣仁40g、柏子仁15g、麦门冬9g、天门冬9g、生地黄30g、当归15g、人参6g、丹参15g、玄参15g、五味子9g、炙甘草15g,若神疲乏力较重加黄芪30g以补气;若自汗现象较重加防风9g、浮小麦9g,以益卫固表止汗;若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合用黄连阿胶汤。心血瘀阻治宜活血化瘀,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9g、红花9g、当归15g、生地15g、川芎9g、白芍15g、丹皮20g、丹参15g、三七粉3g (冲服)。若舌苔黄腻加赤芍15g、土茯苓15g、黄芩9g,若面部瘢痕成片,久不消退加浙贝母9g、牡蛎30g、三棱9g、莪术9g等,若胸闷心痛加丹参15g、檀香9g、砂仁9g、瓜蒌30g等。冯小菁[5]采用面针配合中药治疗痤疮135例。肺热型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15g,桑白皮、赤芍、菊花、黄柏、白芷各10g、丹参12g、生甘草6g,脾胃湿热型方用三仁汤加减:杏仁、蔻仁、厚朴、法半夏各10g,薏苡仁30g,通草、竹叶各6g,滑石20g,鸡内金、山楂各15g,热毒型方用消毒饮加减:野菊花、丹参、丹皮各10g,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各15g,蒲公英25g。面针取穴:神庭、地仓、颊车、迎香、承浆、四白、巨髎、大迎等。操作方法:上穴分成两组, 每次选3~5穴。此外还可根据面部皮损情况施以局部围刺, 隔日1次。方法:常规消毒,用0.75cm面针直刺, 留针30min, 10次为1个疗程。对残留色斑红斑者继续围刺1个疗程, 以消除色斑红斑。敷面药物组成:黄连、黄芩、黄柏、茯苓、锻牡砺等。磨粉水调, 每周敷面1次, 4次为1个疗程。治愈后每月敷面1~2次,135例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愈75例,显效45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为100%。   1.2 药膳疗法:黄霏莉[6]药膳疗法将痤疮分为三型:肺经风热型、脾虚湿盛型、脾虚湿盛型。肺经风热型:将枇杷叶洗净切碎,煮沸10~15min,捞去渣后,加入薏米煮粥,粥熟后,将切碎的枇杷肉,放入其中搅匀,食用;脾虚湿盛型:将鲜苋菜、鲜冬苋菜、鲜马齿苋各100g,分别用开水焯至八成熟,捞出后浸入冷水中5~10min,取出控去水,切段,加入调料后拌匀即可;脾虚湿盛型:将桃仁、山楂、贝母各9g煎成汤液,去渣后入粳米煮粥。每日1剂,日服3次,共服30天。      2外治法      2.1中药制剂外用法:李海华[7]应用中药内服外敷加刺络拔罐治疗痤疮50例。内服消痤汤(基本方药组成:桑白皮15g、杏仁10g、杷叶30g、丹参15g、黄芩10g、生地30g、大黄10g、双花15g、紫花地丁10g、夏枯草10g、栀子10g),脓疱重者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痒重者加白鲜皮,皮脂溢出多者加生白术、生薏米,女性月经不调者加香附、坤草,炎症消退遗有粉刺结节囊肿者加红花、浙贝。每日1 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外敷痤疮膜:珍珠10g、硫磺10g、大黄10g、月石30g、密陀僧10g、冰片10g、白芷30g、丹参10g、滑石10g、石膏20g、僵蚕10g、白芨10g、炉甘石10g,取各上药共研细粉过100目筛,每次取适量细粉,洁面后,用蛋清或矿泉水调制外敷于面部皮损处,日1次,每次保持1h 以上,最好待至膜干后,用温水洗净。刺络拔罐法:取大椎穴,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叩击穴位(或用三棱针局部点刺数下),立即在该穴位用小号火罐拔罐,以出血为度,留罐10min后起罐,用棉球擦去血液每3天1次。治疗1~3个月后,治愈14例,显效18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张莉[8]采用中药外敷治疗痤疮60例。药物制备及用法:取黄芩、黄柏、黄连、野菊花、苦参、白芷各150g,冰片、薄荷各50g,混合烘干打碎,过80目筛备用。患者治疗时采用清洁皮肤,挤压器挤压粉刺清毒脓疮,取磨好的中药粉20g以蜂蜜调成糊状均匀涂于患处,外敷1cm厚石膏,30min后取下,每周2 次。治疗总有效率98.3 %。王少安[9]用双黄一白散治疗痤疮。药物制备及用法:大黄1000g、雄黄50g、白芷100g。以上药物共研细末,过120目筛,装入瓶中,加凉开水300ml,摇匀备用。每晚睡前温开水洗脸后,倒备用药水20ml加红醋2ml,涂于患部,次日起床后用温开水洗去即可。每晚1次,连用2周为1个疗程。症状轻者1个疗程见效,重者2~3个疗程即可治愈。   2.2 中医面膜法:将具有消炎镇痛、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制成面膜,涂敷于面部,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皮损部位,可以有效地消除炎症,加速有效成分的吸收[10]。韩树勤等[11]采用山百合保健面膜治疗痤疮1629例。方药组成:山百合50g、苦参30g、槐花40g、防风50g、草河车30g。功效:清热解毒,收湿吸水,化瘀软坚,清凉止痒。适用于急性湿热性而又没有(或较少)渗出的痤疮急性发作期,2~3日外敷1次,皮损较严重者可每日1次。总有效率为99.82%。田东梅[12]采用口服痤疮灵联合中药倒模治疗寻常痤疮。痤疮灵由生地、淡竹叶、金银花、土大黄等组成,煎汤剂备用。中药倒模配方:大黄、姜黄、黄柏、白芷各2500g,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各1000g,天花粉5000g,共研细粉,加蜂蜜调和混匀备用。治疗方法:痤疮灵口服,3次/天,一次30ml。中药倒模法:先用温水(油性肤质可加洗面奶)清洁皮肤,再用离子喷雾器热喷面部约5min,用粉刺针挤出黑头及粉刺,配合人体经络,穴位按摩,涂覆中药于面部,辅以面膜石膏粉倒模,过15-20min后取下模型,用温水稍加清洗面部即可,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达91%,其中5例无效病例继续重复1个疗程治疗,显效4例和有效1例。郑水立等[13]采用复方颠倒散面膜治疗痤疮37例。面膜主要含大黄、黄柏、芦荟、苦参、升华硫、液体石蜡、甘油、滑石粉、丙二醇、薄荷醇、柠檬草香精等成分,按面膜制剂工艺配方组成。面膜呈土黄色半流动状均匀膏体,无沉淀及药物结晶析出,无分层现象。使用方法:水洁面后,以适量面膜外敷于皮损处,30min后用清水洗去,每日1次,连续治疗1周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总有效率达86.49%。敷药后患者均无不良反应。黄瑾等[14]采用中药喷雾及面膜治疗痤疮106 例。中药面膜药用:黄芩、黄柏各20g,大黄3g,白芷20g,硫黄5g,滑石粉50g,石膏粉20g等。混合后研粉,过180目筛备用;中药喷雾药用:金银花、甘草、蛇床子各2g。用纱布将药包好放于喷雾机的药碗中。使用方法: 让患者平卧在床上,以硫磺皂洗面后,用中药喷雾机喷面5~10min,并行面部穴位按摩15min,主要穴位有承浆、颊车、下关、地仓、迎香、印堂、攒竹、鱼腰、瞳子髎、承泣、四白、太阳等穴。炎症明显者按摩手法轻柔,炎症性囊肿处不按摩, 有黑头粉刺者以暗疮针清除之,取上述中药粉10g,凉水调成稠糊状,敷于面部,30min后清除,根据痤疮性质不同,有脓疱者可加连翘,痤疮愈后遗留色素沉着者可加白芨、丹参、白茯苓。每周1 次,间歇期每天早晚搽痤疮霜(维生素B62g,甲硝唑5g,研成细粉,红霉素注射液10支,加入基质调匀),4 周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5.3%,平均治疗57天,平均见效14天。 2.3 面部经络穴位按摩:经络是全身气血运行的通道,穴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通过对穴位的按压,可以调节人体各脏腑的功能。刘宜群等[15]面部经络穴位按摩分三型,肺经风热型主要在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上取穴,可选择百会、大椎、尺泽、曲池、合谷、肺俞、中府、云门、迎香等穴位,脾虚湿盛型主要在足阳明胃经上取穴,可选择承泣、四白、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等穴,气滞血瘀型在足少阳胆经上取穴,主要选择听会、阳白、风池、肩井等穴。   2.4 针灸疗法:是利用针灸的美容作用,将腧穴治疗和护理按摩法结合起来,利用按、揉、提、抽等手法,使面部毛细血管血液循环加速,产生微热,使气血通畅、肌肉弹性恢复。根据中医理论,腧穴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这些部位既有经气输注,又可以调节内在脏腑功能。   2.4.1 针刺:郭焕容等[16]采用刺络放血配合针刺治疗痤疮120 例。刺络放血:取穴大椎、肺俞、膈俞、脾俞,皮肤常规消毒后,于各穴周围用一次性5ml注射器针头快速点刺3~5 针,每穴点刺后即用闪火法于各穴上拔罐,留罐10~15min ,各穴出血量约2~5ml。起罐后清除血液,盐水棉球擦净皮肤,隔日1次,3~7 次为1个疗程。针刺:痤疮周围用0.5寸毫针围刺,同时配合体针。取穴: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另根据各人证候不同分别配以相应穴位,各穴均以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留针期间行针2~3 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5%。陈积详等[17]将痤疮分为三型:主穴取双侧的合谷、曲池,脾肺风热配足三里,肺经风热配大椎、肺俞,冲任不调配三阴交。分为二组:单纯针刺组57 例,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min,日一次,20 次为一个疗程。痊愈30例,显效25 例,无效2 例。电针组:87例,用G6805治疗仪,断续波,每次通电20min,日一次,20 次为一个疗程,痊愈76 例,显效11例。   2.4.2火针:陈纯涛等[18]应用火针治疗痤疮1148例。点刺皮损局部(阿是穴):暴露面部皮损部位,选好进针点,常规消毒后用盘龙细火针(直径0.5mm),在酒精灯上烧红至发白之后,垂直快速点刺皮损顶部。若皮损为丘疹、黑头、脓疱,常点刺一下即可,稍加挤压把皮疹上的黑头粉刺或脓疱分泌物、脓栓、脓血清除;若为结节坚硬者,则应在其中心和周围多处点刺,其深度以针尖透过皮肤病变组织,刺入结节中部为宜;若为囊肿,刺破囊壁时则有落空感,然后用棉签轻轻挤出囊内容物。无论何种皮损,都应先浅后深,且深度尽量控制在2mm内。一般治疗后第二天开始结痂,且勿用手抓,让痂壳5天左右自行脱落,若痂壳脱落后皮损未消失则再次治疗。5天1次,3次为1个疗程。点刺背部腧穴:常规选肺俞、膈俞、脾俞。热重者加大椎,便秘者加大肠俞,月经不调者加次髎。皮肤常规消毒后,取火针在酒精灯上将针尖烧红后,迅速直刺各穴,每穴点刺3下,深度控制在5mm内。5 天1次, 3次为1个疗程。1148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603例(52.53%),显效267例(23.26%),好转171例(14.90%),无效107例(9.32%),总有效率为90.68%。   2.4.3 耳针:徐宜厚[19]取肺(双)、肾(双)为主穴,脓疱型加刺心,皮脂溢出重者加脾,便秘加大肠,痛经加肝、内分泌,皮损集中某一区域时加刺其表面投影反应点。操作:耳区皮肤消毒后,取五分毫针,快速刺入反应点,以不透过软骨为宜。留针15~30 min,其间轻巧捻转3~6次。2日1次,30次为1个疗程。80例中,10~25次后见效,痊愈62 例,占77.5%,显效11例,占13.8%,无效7例,占8.7%,总有效率为91.3%。王泽锡等[20]应用耳针治疗痤疮200例,取穴配方:主穴为内分泌、神门、肺、面颊、耳尖,配穴为肝、胃、脾、大肠、风溪。配穴:主穴5个酌情加2个配穴。操作方法:耳尖放血法,其余各穴均采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法进行。耳尖放血法:常规消毒后,操作者持消毒的一次性采血针在穴上垂直剌入,深达耳软骨,放血10 滴,术者可用手协助挤压出血。贴压法:常规消毒后,操作者持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0.4cm×0.4cm) 按照选定的穴位,准确贴上压紧,并嘱患者每日早、中、晚各穴分别按压3 次,每次2~3 min。3天治疗1 次,10 次为1个疗程。前3 次两耳同时进行,从第四次起每次只治疗一只耳,让另一耳休息,以后轮流交替进行,总有效率为89.5 %。治愈时间最短的半个疗程,最长的2 个疗程。黄霏莉等[21]耳针法将痤疮分为三型,肺经风热型、脾虚湿盛型、气滞血瘀型,肺经风热型、脾虚湿盛型:主穴选用耳尖、肺、皮质下、丘脑、神门、内分泌、肾上腺、局部穴,配穴选脾、大肠、小肠、肝,便秘加大肠、直肠下段,脓疱加心,月经不调加内生殖器、卵巢。每次均耳尖放血,甚者可局部穴刺血,其余主穴选2~3个,配穴选2~3个。毫针刺,留针15~20min,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或耳针埋线或耳穴压豆,二耳轮换,3日1次,5次1个疗程。气滞血瘀型:主穴选用肺、皮质下、交感、心、肝、脾、病变局部穴。便秘配大肠、直肠下段;有脓疱等配耳尖,月经不调配内生殖器、卵巢。每次取主穴3~4个,配穴2~3个,以王不留行籽贴压。病变局部穴可刺血。两耳轮换,3日1次,10次1个疗程。   2.4.4 刺络拔罐法:袁云霞[22]刺络拔罐治疗痤疮30例,肺热型取肺俞、合谷,胃热型取胃俞、足三里,血热型取肝俞、太冲。嘱患者反坐于椅上,暴露所取穴位,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快速点刺3~5 次,然后用闪火法拔罐于其上,使出血适量。取下火罐,用消毒干棉球拭去渗血。同时配合用针刺合谷、足三里、太冲穴,采取疾刺疾出针法,隔日一次,10 次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少食辛辣油腻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勿用手挤压痤疮,以防感染。治愈21 例,痤疮全部消失,无新痤疮出现,半年未复发;6 例有效, 痤疮大部分消退而未净或消退后又有少数新的痤疮出现,余3 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任幼红等[23]应用火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痤疮58 例。刺络拔罐:先让患者俯卧,将背部大椎、双侧肺俞、膈俞、脾俞、肾俞局部常规消毒,然后用梅花针重叩至局部皮肤潮红、渗血,再加拔火罐5~10min ,使出血1~3ml 。火针疗法:患者仰卧,先将需要针刺的痤疮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医者左手持酒精灯尽量接近针刺部位,右手持火针,将火针在酒精灯外焰烧至通红发白,迅速准确地刺入痤疮中心,再迅速将针拔出。然后用棉签轻轻挤出痤疮内粉质或脓血样物质,若为结节囊肿性痤疮,则不仅需要点刺痤疮中心,尚需在痤疮周围点刺,然后轻轻挤压其内容物。针面部时要用细火针(直径为0.4mm),深度以针尖透过皮肤病变组织,而刚接触正常组织为宜。火针在操作时,要注意三个要点,即“红”、“准”、“快”,这是取得好疗效的关键。以上疗法均为每周1 次,426 次为1个疗程。火针当日的正常反应为针孔发红、发痒,注意不能搔抓,火针点刺部位1天内不能沾水。治愈42 例(72%),好转12例(21%),无效4例(7%),总有效率为93%。   2.4.5 刮痧法:蒋晓霞[24]采用刮痧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痤疮56例,治疗组取项背部督脉经、膀胱经共5线,督脉经从哑门刮至腰俞以下,两侧膀胱经则分别从天柱至大肠俞以下,从附分至胞盲。以刮痧板蘸刮痧油由上向下顺经络下刮,以痧出为度。刮完后,嘱患者饮下2大杯白开水(300ml以上)促进水液代谢,同时中药局部外敷。净面后,以自制的清热去痘面膜,外敷30min后洗去。面膜以清热解毒药为主,配伍少量活血祛风药,根据情况加减;对照组单纯用中药局部外敷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6.4%,明显高于对照组76.1%。 2.4.6 梅花针面部叩刺法:孟军红[25]梅花针治疗痤疮286例。采用梅花针轻打局部,直至雨点状出血,再用哈慈五行针轻吸2~3min 后酒精棉球清洁局部,隔天1 次;轻打曲池、大椎、合谷、血海、委中等穴至点状出血,每天1 次。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煎熬0.5h 后给予薰气15~20min ,每天1 次。TDP 照射10~15min ,每天1 次。严重者加以穴位埋线,每月1 次。粉刺128 例全部治愈,丘疹65 例全部治愈;脓疱治愈38 例,有效5 例;结节或囊肿治愈17 例,有效10 例;瘢痕治愈18例,有效5 例,无无效病例。治疗时间最长3个月,最短2周。   2.4.7穴位埋线疗法:邹本桂[26]应用穴位埋线治疗痤疮86例。取穴:大椎、灵台、合谷、足三里、下关、曲池、太阳等穴,操作: 背穴用穿线法。穴处消毒局麻,用穿有2号肠线的三角针,从穴旁1cm处进针,横穿穴下深层,从另一侧1cm 处出针,剪去线头, 留置肠线2~3cm,出针后从针眼处挤出鲜血数滴。合谷用注线法,用12号腰穿针装入1号肠线1cm,刺入2cm,注入肠线,20 天埋线1 次,3 次为一个疗程。足三里、下关、曲池、太阳均用埋线法。局部消毒局麻后,取1号肠线放入12 号腰穿针内, 刺入穴内2~3cm (太阳穴向后斜刺),注入肠线,退针后用胶布保护。10 天埋线1 次,三组穴交替使用。治愈77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100%。赵喜新等[27]应用埋线配合局部针刺治疗痤疮50例。埋线选穴:大椎、肺俞、膈俞、脾俞、胃俞、大肠俞为基础穴,肺胃郁热型加内庭、曲池,瘀血内阻型加三阴交,痰瘀结聚型加丰隆。操作器械及材料:灭菌埋线包1个(弯盘1只,手术剪1 把,镊子1把,洞巾1块,磨平针芯尖部的7号腰穿针1支),创可贴若干,4-0 号羊肠线。操作:打开埋线包,戴乳胶手套,将羊肠线剪成1~2cm若干段,将羊肠线从腰穿针前端穿入,后接针芯;助手将穴位消毒,把洞巾铺在埋线处,暴露穴位;把装有羊肠线的针头垂直刺入穴位2~3cm,然后一手抵住针芯,一手回退针管,把线埋入穴位。针孔用创可贴覆盖24h。20天治疗1次,2次为一疗程。局部针刺:让患者仰卧,常规消毒面部,用直径0.20mm、长10mm的毫针在患者有痤疮的部位或旁边刺入1.5~3 mm,半小时后把针取出。2天治疗1次,20次为一个疗程。配合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80天后进行随访,有效率为90.0%。   2.4.8 足三里注射自血疗法:邬裕琼[28]用足三里注射自血疗法治疗痤疮。方法:足三里穴位注射自血4ml,每周1次;外搽20%金粟兰酊,每日2次,脓疱者,加入氯霉素针0.5g;口服四环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6、葡萄糖酸锌;给予人参枇杷饮加减,每周间歇性服药3剂。设对照组:除不用足三里穴位注射自血的方法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90%。   2.4.9 温灸疗法:罗敏然[29]采用温灸疗法治疗痤疮35例。治疗方法:纯艾条温和灸关元、足三里(单)、三阴交(单)、合谷(单)各30min,若舌苔厚腻加灸丰隆,局部痤疮用艾条悬灸。隔日1次。每10次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愈20例,好转9例,未愈6 例,总有效率82.9%。      3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痤疮的方法很多,治疗上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常采用中药内服外用、针刺拔罐、面膜等方法,简便易行、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并且多数医家倾向于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不仅体现了中医中药的特色,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痤疮的临床治愈率。虽然近年来中医对痤疮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存在着不足之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科研设计不严谨,疗效标准不统一,部分文献不设随机对照。因此我们在开展中医治疗痤疮的研究中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基础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实验研究是说明中医药治疗机制的方法和途径。目前此类文献报道较少,如何从病理上、生理上说明中医药治疗痤疮的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②在临床研究中,亟待进行严格的随机双盲研究,制定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和统一的疗效标准,使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药物治疗结果具有可比性,从而增强说服力;③更多地采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有目的地研究有效方药的药效、药理及其作用机制,筛选出疗效确切的方药。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4.   [2]刘肇瑞.北京高二学生痤疮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华皮肤病杂志,2003,36(9): 519-520.   [3]刘俊英,贾延明.辨证施治治疗痤疮[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138):81.   [4]刘大文,钱秋海.面部痤疮从心论治[J].北京中医药,2008,27(1):20-21.   [5]冯小菁.面针配合中药治疗座疮135例[J].医学论坛,2006,23(6):189.   [6]黄霏莉,佘 靖.中医美容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5-247.   [7]李海华.中药内服外敷加刺络拔罐治疗痤疮50 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7):9.   [8]张 莉.中药治疗痤疮60例临床观察[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 17(1):70.   [9]王少安.双黄一白散治痤疮[J]. 家庭中医药,2008,3(3):60.   [10]刘宜群,佘 靖. 健康教育丛书-痤疮[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87.   [11]韩树勤,王树才.山百合保健面膜治疗痤疮1629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1,20(4):32.   [12]田东梅.口服痤疮灵加中药倒模治疗寻常痤疮32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7):1644.   [13]郑水立,郭婷婷,陈 莹,等.复方颠倒散面膜治疗痤疮37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8,17(4):24.   [14]黄瑾,卢 源,刘伟芳.中药喷雾及面膜治疗痤疮106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8,25(10):490.   [15]郭焕容,顾立. 刺络放血配合针刺治疗痤疮120 例[J]. 针灸临床杂志,2005,21(3):43.   [16]陈积祥,冯世华,廉有山,等. 针刺治疗痤疮144例.新中医,1986,5:27   [17]陈纯涛,黄蜀,郑 蓉,等. 火针治疗痤疮114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1):38.   [18]陈纯涛,黄 蜀,郑 蓉,等.火针治疗痤疮114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1):38.   [19]王泽锡,文 娟. 耳针治疗痤疮200例[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0,23(1):61.   [20]袁云霞. 刺络拔罐治疗痤疮30例[J]. 中国民间疗法,1999,7(8):10.   [21]任幼红,张文平,陈竹碧.火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痤疮58 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4):16.   [22]蒋晓霞.刮痧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痤疮[J].天津中医药,2005,22(1):67.   [23]孟军红.梅花针治疗痤疮28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11(5):275.   [24]邹本桂.穴位埋线治疗痤疮86例[J].中国乡村医生,2000,12:33.   [25]赵喜新,吕晓蕊,冉鹏飞,等. 埋线配合局部针刺治疗痤疮50例[J].中国针灸,2008,28(8):615.   [26]邬裕琼.足三里注射自血疗法为主治疗痤疮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1,23(5):370.   [27]罗敏然.温灸疗法治疗痤疮35例[J]. 河北中医,2002,24(8):602.
/
本文档为【中医美容学论文:中医治疗痤疮的常用方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