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宁波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余姚市宋岙村(旧属慈溪)旅游发展与农林产业化研究会

2010-12-24 50页 doc 1MB 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190

暂无简介

举报
宁波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余姚市宋岙村(旧属慈溪)旅游发展与农林产业化研究会宁波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目 录 TOC \o "1-3" \h \z 前言 1 一、 现实基础和重大意义 4 (一) 现实基础 4 (二) 阶段判断 7 (三) 重大意义 7 二、 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10 (一) 指导思想 10 (二) 基本原则 10 (三) 战略思路 11 (四) 总体目标 12 (五) 阶段目标 12 (六) 发展战略 13 三、 空间发展格局 16 (一) 构想依据 16 (二) 空间布局:“多彩五圈” 16 (三) 空间动态拓展轴向:“一核一廊两翼” 20 (四) 总体空间战略拓展格局:“一...
宁波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余姚市宋岙村(旧属慈溪)旅游发展与农林产业化研究会
宁波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目 录 TOC \o "1-3" \h \z 前言 1 一、 现实基础和重大意义 4 (一) 现实基础 4 (二) 阶段判断 7 (三) 重大意义 7 二、 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10 (一) 指导思想 10 (二) 基本原则 10 (三) 战略思路 11 (四) 总体目标 12 (五) 阶段目标 12 (六) 发展战略 13 三、 空间发展格局 16 (一) 构想依据 16 (二) 空间布局:“多彩五圈” 16 (三) 空间动态拓展轴向:“一核一廊两翼” 20 (四) 总体空间战略拓展格局:“一核一廊两翼五圈” 22 四、 项目与产品 24 (一) “多彩五圈”的亮点工程 24 (二) “多彩五圈”的重点区块 25 (三) 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25 五、 城市形象与营销重点 30 (一) 形象定位 30 (二) 形象口号 30 (三) 市场营销 31 六、 城市旅游规划 35 (一) 通过与国际全面接轨实现跃迁 35 (二) 实施“时尚水都”营造工程 35 (三) 实施城市营销战略 36 (四) 创建中国最佳商务旅游城市 36 (五) 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旅游名城 37 七、 旅游产业支持保障体系规划 38 (一) 建设“三大支柱” 38 (二) 营造“三大氛围” 41 (三) 提升“四大要素” 42 (四) 完善“四大体系” 44 (五) 强化“八大保障” 45 结束语 53 附件:生产力空间布局图 54 1 前言 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时代召唤下,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同建设无障碍旅游区的背景下,在浙江省推进“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进程中,在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和“国家生态城市”的今天,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宁波的旅游业正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 旅游业由于具有消耗资源少、投资效益高、综合拉动强、发展前景好等优点,被称为“无烟工业”。旅游业的兴起,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 大力发展旅游业与“三个代表”和“五个统筹”紧密相连。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提高三产在国民经济比重的重要着力点,成为充分、合理、有效配置我国国土资源的需要,成为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成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一终极目标的内在要求。旅游业加速了文化交流与融合,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红色旅游和工农业旅游有效促进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充分发挥人民积极性与创造性,实现旅游富民的目标;可以为经济发达地区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的需求。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有效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旅游业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有的范畴,广泛地涉及娱乐、餐饮、交通、文化、工业、农业、林业、水利、商贸、建筑等产业,成为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形态。旅游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社会就业,扩大市场需求,改善投资环境,丰富文化生活,推动社会事业进步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在新时期,旅游业又被形象地称为以人为本的兴奋点、三个代表的集中点、五个统筹的交汇点、缓解国际经济磨擦的润滑点、实现国际化的示范点。 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是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繁荣城乡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对外开放、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深化实施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六大联动”战略的内在要求,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市在实现了经济腾飞之后建设国际性、综合性大都市的重要体现。 2001年公布的《宁波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将宁波城市性质定位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今后十五年是宁波从杭州湾时代迈向海洋时代的全新转型时期,宁波将作为中国迈向海洋的城市先锋而走向世界。从全球来看,一个国际性港口城市必然是一个旅游名城。发达的旅游业是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客观要求,开放式的优质旅游环境也是国际性港口旅游城市的一个显著标志。营造“经济宁波与旅游宁波”齐辉,经济、旅游、文化、生态一体化发展,是宁波必然的选择。 为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市政府决定编制《宁波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编制工作是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吸收国内外旅游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由市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和专家共同进行的。 《纲要》遵循国家旅游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以《浙江省旅游发展“十五”规划》、《宁波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宁波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等国家和省、市重要规划为依据,在充分把握宁波旅游业发展现状、机遇的基础上,吸纳各县(市)、区旅游发展规划和重点景区规划的精华,提出宁波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空间布局、产品体系、市场营销、产业支持、保障措施等系列重要内容,并充分考虑了与“十五”重点项目的衔接。 《纲要》是今后一段时期宁波旅游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与宁波旅游业相关的各级各类规划、年度的重要依据。市政府将根据实际情况对《纲要》进行适时调整、充实和完善。 2现实基础和重大意义 (1现实基础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宁波旅游业已经具备了加速发展的坚实基础,正步入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型的关键阶段。 一是“十五”规划提前完成,旅游大市业已建成,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自1998年荣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来,宁波市旅游业发展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1.5%,已提前完成《宁波市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的规划目标,于2004年提前一年建成“旅游大市”;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9.51%,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宁波旅游业在浙江的总体实力仅次于杭州,已成为浙东旅游中心,并正成为长三角南翼中心旅游城市。 二是经济实力雄厚,城市综合竞争力强。宁波市经济实力雄厚,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到位,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综合竞争力强,地方财政、民营资本殷实,人民消费需求层次与总量不断提高,这些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宁波已经达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经济社会正进入一个总量扩张、质量提升、更加活跃、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为宁波旅游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势后劲。 三是发展理念超前,合力兴旅氛围形成。市委、市政府早在2000年就提出了“抓旅游就是抓经济、抓产业、抓经济结构调整,抓旅游就是抓文化、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可持续发展,抓旅游就是抓城市知名度、美誉度”的新概念,并形成了高度重视旅游业全面发展的决策共识。随着政府引导、规划先行、科学兴旅、城市营销战略的有效实施,合力兴旅、科学兴旅的战略氛围日渐形成,旅游业的联动功能得到了普遍认可。特别是“大旅游”、“大视野”、“大智慧”、“大手笔”、“大管理”的理念,受到了国内旅游业同行和学术界的一致好评,并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四是市场运作能力强,旅游精品不断涌现。宁波的整体经营环境和企业创新力是宁波旅游效益与活力的灵魂。旅游业的广阔发展前景已经引起民营资本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宁波走出了一条利用“民资、民力、民智”发展旅游业的新路子。与全国其它地区横向比较,宁波人市场敏感度高,开发经营创新性强,善于挖掘产品细节,打造旅游精品,已初步形成一批复合型旅游产品,并沉淀出了几种可资借鉴的旅游业发展运作模式。如,溪口模式、东钱湖模式、慈城模式、滕头模式等。 五是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文化底蕴深厚。宁波地处资源丰沛区,人文类资源优势突出,自然类资源互补性较强,多项资源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优良级资源多,资源空间组合理想,综合资源品质高,开发潜力较大。无论是开发生态、文化类观光产品,还是培育休闲度假、康体保健产品,都有充分的资源支撑。宁波还拥有群星荟萃的海洋文化、河姆渡文化、儒商文化、浙东文化、宗教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梁祝文化、美食文化、藏书文化、徐福文化、徐霞客文化等,独特的文化底蕴构成了宁波旅游持久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 六是交通能级大提升,区位优势凸显。宁波地处长三角南翼,坐拥高品位的复合型旅游资源,依托长三角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及我国最大的旅游客源市场,东连普陀、西接杭州、南通雁荡、北倚上海,初步形成以港口为中心,以“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为骨架,铁、公、空、水立体并进的现代化大交通格局,旅游网络区位优势明显。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陆桥连岛工程、甬舟港口一体化等大项目的推进,将使宁波成为区域网络枢纽中心。这些都为宁波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合作,充分利用上海世博会和杭州休博会等机遇,加快宁波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的来说,宁波旅游业的发展背景颇具个性,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宁波地处经济发达地区,旅游业在其它强势产业的夹缝中拓展一片天地,将大旅游理念与城市发展有机结合,善于发掘、整合、放大各产业的边际效应,借助经济社会及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促进旅游,同时通过优质高速发展旅游,拉长产业链,从而进一步提升区域能级和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反过来又促进旅游业的提升。这种发展道路的具体特征表现如下: 1、深化政府主导下的大旅游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旅游的新路子,积极探索新时期旅游产业与其它产业协调发展的新途径,积极探索在快速城市化时代背景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形成了一种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旅游,将旅游经济影响的乘数效应最大限度放大到国民经济和区域合作体系中,实现旅游综合带动效应的新模式和新典范。 2、通过旅游产业强力助推,充分整合、提升城市、产业、社会等各方资源,加速产业融合,实现综合拉动,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 3、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锐意进取、积极探索,强调资源、资金、智慧、制度的有机结合,建立“创优”长效机制,“要牌子更要机制”,通过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生态为本、文化为魂、资本运作、产业联动、区域竞合、城市营销、多方参与、合力推进方式,推动旅游经济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在质的提高基础上实现量的新扩张,全面增强旅游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旅游业优质、高速发展。 但也应该看到,宁波旅游还面临着一些发展中的问题:星星多、月亮(重量级景区)少;国际旅游发展明显滞后于国内旅游;城市旅游功能有待完善和提升;国际宣传不足;旅游目的地形象有待进一步鲜明;旅游知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生产力战略布局、旅游产品结构及产品设计需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与优化;经营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2阶段判断 从旅游发展进程看,宁波旅游已经度过了探索、起步阶段,正步入激动人心的快速发展阶段。从横向比较来看,在市场份额、旅游经济总量方面,宁波旅游均在长三角区域处于中上游发展水平。 当前,宁波旅游正走过以量的扩张为主的阶段,步入了以质的提升为特征的关键转型期。该阶段宁波正面临着七大转型:由粗放型开发向精品化、集约化开发的转型;由单一观光产品体系向体验型为主导的复合型产品体系的转型;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转型;由以城市为依托的旅游向大区域旅游转型;由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的转型;由国内著名旅游目的地向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的转型;由单纯旅游产业发展向城市整体发展的转型。宁波旅游正步入产业内部整合优化、产业外部扩张融合的全新阶段,正在大踏步向以都市为核心的国际旅游目的地迈进。 展望未来,宁波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应该准确把握形势,抓住机遇,保持并进一步激活自身“活力”,形成强大竞争力,实现旅游业发展的新跨越。 (3重大意义 一是加快发展旅游业,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科学发展观提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它更加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质量的提高,更加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建设精神文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利于生态建设,促进市容市貌、环境美化,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二是加快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全面推进“六大联动”。发展旅游业,如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有利于扩大城乡人员交流,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和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推进城乡联动”中大有作为;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延伸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带动服务业的发展,从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在“推进产业联动”中大有可为;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江湖城港桥海山的资源整合,有利于把山区、海洋等目前利用率较低的旅游资源全面有效地整合起来,在“促进港桥海联动”中大有作为;发展国际旅游,有利于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与友谊,有利于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为“请进来”、“走出去”搭建了一个巨大舞台,开辟了一个重要渠道,在“推进内外联动”方面大有可为;发展旅游业,可以发展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新型业态,可以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类国土资源,并与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保持一致,在“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联动”方面大有可为;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就业发展和人的发展,带动文化、体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联动”中大有可为。 三是加快发展旅游业,是提升城市功能和综合实力的客观要求。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城市功能和城市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旅游业,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挖掘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开放度,进而提升城市功能和综合实力。 四是加快发展旅游业,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到2007年宁波建成更加富裕、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20年率先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快发展物质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吸收就业多、综合效益好的旅游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有利于促进产业联动发展,推进产业现代化,促进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将旅游发展与居民经济增长结合起来,切实提高人民的福祉;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 3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及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总体目标,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六大联动”战略部署,按照“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要求,把转变增长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紧密结合起来,依据“以人为本”、“最优体验”和“生态化”的理念,从规划入手,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创新体制机制,制订一个指引旅游业规模化、集约化、精品化的发展战略,努力增强宁波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综合竞争实力,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 1、高起点、高、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宁波旅游发展要与浙江建设全国旅游强省的战略定位相匹配,与宁波新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相符合,与宁波建设旅游强市的要求相适应,与宁波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坚持高起点规划,分步实施。依托宁波的发展条件,旅游业发展速度既要适度超前于本地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速度和全国旅游发展的平均速度,也要适度超前于浙江省旅游发展的平均速度,适度超前于有竞争关系的旅游城市的发展速度。 2、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坚持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产品开发为核心,以塑造旅游产品对旅游消费者的核心吸引力为准则,进行深度挖掘、个性包装,努力把宁波建设成一个有极强吸引力、并能够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3、注重价值提升的原则。深入挖掘宁波文脉、地脉,弘扬深厚文化底蕴,以有形资源为载体,以特色文化为灵魂,通过文化有效提升宁波旅游,实现旅游产品结构优化、高品位化,并赋予宁波旅游独特的个性和竞争力,从而提升并实现宁波旅游所蕴涵的本体价值及高附加值。同时,要充分发挥规模效益、管理效益、人才效益和服务效益,从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生产力各要素出发,有效提升经济效益。 4、系统协调和整体优化的原则。旅游业是经济和社会体系的一个子系统,本身又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系统,旅游规划不仅要协调系统内的有机联系,还要实现旅游业与整个社会体系的有机融合和整体优化。因此,规划必须与全省、全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结合,并充分考虑与相关部门、行业的规划相衔接,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协调的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的催化作用和对地方文化发展的带动作用,促进本地区经济水平、社会文明、文化生活、城市建设等各方面的提高和进步。 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是开发的前提,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宁波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开发力度大,生态和环境保护的任务尤为繁重。宁波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对以山海湖港桥、江河泉林岛为特色的自然资源,悠久丰厚的人文资源有效保护的基础上,防止建设性破坏。 (3战略思路 宁波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思路是:依托宁波的旅游资源条件和现有基础,围绕建设“国内一流的旅游经济强市和现代化国际港口旅游名城”的总体目标,实施“区域联动”、“多元优化”、“产业融合”、“精品品牌”、“文化提升”、“国际接轨”六大战略,构筑“一核一廊两翼五圈”(1125)空间战略格局,通过“都市”、“海洋”、“文化”、“生态”四张名片统领旅游产品体系,成功确立“东方商埠·时尚水都——ALA(阿拉)宁波”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凝练、提升宁波旅游发展的模式。 (4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宁波旅游发展的综合优势,实施旅游经济总量倍增计划,实现产业发展经济目标,成为宁波市现代服务业的核心支撑和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并逐步建设成为长三角南翼中心旅游城市、国内一流的旅游经济强市、以都市、海洋、文化、生态有机交融为主要特色的现代化国际港口旅游名城。 在注重量的适度快速扩张的同时,更要大力推进质的提高。充分挖掘、整合、弘扬宁波的独特文化,展现城市的文化品位,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六大联动”中的综合提升作用,实现扩大就业、旅游富民、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生态建设、环境优美等社会目标。 (5阶段目标 1、近期目标(2005-2010年)。继续强化量的扩张,逐步向质的提升转型。201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410亿元,保持、巩固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龙头的产业地位;初步建设成为旅游强市;创建全国最佳商务会展旅游城市;进一步突出浙东旅游中心的地位和作用,与上海、杭州共同打造旅游“金三角”;逐步发展成为长三角独具都市、海洋、人文和生态魅力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抓紧建设国际邮轮母港,积极融入环太平洋国际邮轮航线。 2、中期目标(2011-2015年)。保持旅游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着重进行质的提升。201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800亿元,保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稳定地位,初步建成为长三角南翼中心旅游城市、环太平洋国际邮轮目的地和太平洋西岸知名的港口旅游城市。 3、远景目标(2016-2020年)。实现质的飞跃,全面完成旅游业的整体转型。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600亿元,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强力支柱产业,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旅游经济强市,以都市、海洋、文化、生态有机交融为主要特色的现代化国际港口旅游名城。 宁波旅游业发展主要指标预测表 主要指标 2004年 2007年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海外旅游者人数 (万人次) 32.2 54 89 165 300 海外旅游者增速 25% 19% 18% 13% 13% 旅游外汇收入 (亿美元) 1.53 2.6 4.5 9 18 旅游外汇增长率 30% 19.4% 20% 15% 15% 国内旅游人数 (万人次) 2010 2477 3120 5025 6940 国内旅游者增速 12% 7% 8% 10% 7% 国内旅游收入 (亿元) 192.5 266 374 728 1456 国内收入增速 15% 11.4% 12% 14% 14% 旅游总收入 (亿元) 205.2 292 410 800 1600 总收入增速 16% 12.5% 12% 14% 14% (6发展战略 1、“区域联动”的空间战略。加强国际合作,重点加强与日韩“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相关国家的合作,与国际友好城市的合作,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全方位、多类型的区域合作,巩固甬台温舟旅游联合体,实施双一体化战略(“甬沪旅游一体化”、“甬舟旅游一体化”),构建“沪杭甬”旅游金三角,融入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形成北融上海、东连舟山、西依杭绍、南引温台、西南联合金丽衢的区域合作格局。 2、“多元优化”的产品战略。积极促进旅游产品的转型和升级,实现由单一观光型产品为主向观光型、休闲度假、专项旅游产品(乡村旅游、商务旅游、生态旅游、会展旅游、红色旅游等)相结合的复合型产品结构转型;大力开发面向境外市场和高端市场的旅游产品;充分发挥宁波经济技术领先优势,强调信息技术的整合与应用,实现对旅游者需求的快速响应,确立独特竞争优势。 3、“产业融合”的产业战略。充分发挥关联带动作用,深度挖掘、依托、吸纳、整合、联动相关产业资源,将旅游与其它产业、城市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无缝对接,实现与立体交通网络、与农林渔产业、与工商贸发展、与房地产开发及城镇建设的四个结合。在各大产业中融入旅游要素,主动与“沿湾、沿海、沿路”产业布局衔接,从纵向与横向培育大旅游的产业链,找到旅游业与相关行业发展的内在经济联系和结合点,使旅游业切实成为宁波产业发展的粘合剂,调动相关行业部门和地方共同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形成合力。 4、“精品品牌”的品质战略。“品质”优先于“数量”,要从产品、服务、管理角度努力打造宁波旅游精品系列,塑造“东方商埠、时尚水都”旅游品牌。通过提供国际化的产品与服务,增加科技含量,大力发展旅游信息化,整体提高宁波旅游产品的质量与服务水平,在更高的层次满足国内外旅游者的需求,引领长三角旅游新时尚,从而推进现代化国际港口旅游名城建设。采用城市营销战略,着重在主要市场上确立产品品牌和增强市场知名度、美誉度,使效益最大化。 5、“文化提升”的内涵战略。深度发掘顺应旅游发展需要的优秀地域文化,重点提升海洋文化、商帮文化、宗教文化和梁祝爱情文化四大特色优势文化,通过对优秀文化的时尚化、产品化、市场化重组,通过物境、情境、意境设计,充分释放旅游业特殊的产业关联力度,最大化发现、提升并实现宁波旅游所蕴涵的本体价值及附加值,全面提升宁波旅游的品位与内涵,塑造宁波旅游鲜明的特色性格。 6、“国际接轨”的跃迁战略。立足国际视野,从人才国际化、营销国际化、品牌国际化、客源国际化、产品国际化、服务国际化(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管理国际化等角度实现与国际的全面接轨,促进由国内旅游名城向国际旅游名城的转型。充分利用宁波与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多个港口开通航线、与15个国家建立友好城市关系这一资源平台,增强宁波的国际知名度,实现商贸与旅游的良好互动,营造国际化旅游环境,建立良好的国际化运行机制,切实推进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4空间发展格局 (1构想依据 宁波旅游业“十五”规划中提出了“一圈四带”总体布局,重点以交通为纽带,通过重点发展区域辐射拉动周边旅游发展,这从当时的交通格局、产业现状来看具有前瞻性指导意义。经过五年高速发展,“一圈四带”辐射拉动效应已经充分体现,并以此为核心通过点轴向外动态扩张,形成五大特色片区(圈层),宁波中心城区的辐射效应也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在宁波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区域交通能级大提升背景下,“一圈四带”格局已难以完全适应宁波旅游大发展的要求,有必要进行整合、延展、提升,从更高层面布局,推进宁波旅游大发展。 为此,在对市域旅游业发展现实基础、机遇及趋势全面判断基础上,根据宁波市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旅游资源禀赋特征,从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出发,结合“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和旅游产业全面升级的要求,充分考虑与上一轮旅游规划的衔接,合理对旅游业发展空间进行战略布局,进一步明确重点发展轴向,并通过空间动态拓展轴向协调各片区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2空间布局:“多彩五圈” 在充分吸纳“一圈四带”精髓、丰富扩张和前瞻性延展的基础上,结合对宁波旅游发展现状与大势的,综合考虑宁波的地形地貌、城市发展历史脉络、城市总规、城市发展轴向、交通大格局、产业布局、游客的主要进出路径、旅游现状等,总体构建“多彩五圈”,即空间上涵括整个宁波政区的五大旅游圈(旅游片区):环都市旅游圈、余慈人文旅游圈、四明人文山水旅游圈、南部温泉山水旅游圈、东部滨海旅游圈。其内涵如下: 1、环都市旅游圈 片区特色:以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国际港口城市风情为主旋律,以都市文化、商帮文化、时尚文化为依托,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环都市休闲游憩区。 规划范围:覆盖宁波市六个区大部分及东钱湖。包括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江东区、海曙区、镇海区全境以及江北区大部(慈城、保国寺所在西部区域除外)、鄞州区大部、北仑区(东部区域除外)。 功能定位:以都市观光购物旅游、人文休闲旅游、商务旅游为主体,以环都市山水观光休闲旅游、近郊工农业旅游为补充,融休闲娱乐、旅游商品制造、旅游集散、综合接待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圈。 空间组织:“一廊双核多点”。以三江口、东钱湖两个CRD(CRD,Center Recreational District游憩商务区)为核心,以姚江—三江口—甬江风情文化长廊为轴带,有机整合三江口、天一广场、老外滩、天一阁、月湖、梁祝文化公园、招宝山、东钱湖、天童寺、阿育王寺、九龙湖度假区等多元特质景区,形成“购物海曙、美食江东、休闲江北、度假钱湖、会展新城”等个性鲜明的特色区块。 支撑项目:三江口都市商务游憩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含天童-育王宗教旅游区)、三江风情旅游带、梁祝爱情文化旅游区、老城隍庙风情街、月湖—天一阁文化休闲旅游区、东部新城商务会展旅游区、五龙潭风景区、招宝山风景区、九龙湖旅游区、洪塘都市农业观光区、湾底农业观光休闲区。 2、余慈人文旅游圈 片区特色:高度浓缩宁波文脉地脉,体现了中华几千年陆源文明(河姆渡遗址为代表)与海源文明(海上丝绸之路为代表)高度交汇所凝成的东方海洋文化底蕴,以及未来杭州湾跨海大桥所代表的现代文明景观。 规划范围:包括慈溪市全境、余姚市北部以及江北区西部的慈城、保国寺等。对于余姚,主要包括余姚老城、河姆渡遗址、天下玉苑等。 功能定位:以近代甬商文化和深厚浙东文化底蕴为依托,以特色资源观光和商务旅游为主导,以山水观光、休闲度假为补充,融休闲娱乐、美食等功能于一体,并成为宁波北部旅游集散服务副中心。 空间组织:“三星拱月”。以河姆渡遗址、上林湖越窑遗址等遗址文化为旗帜,以杭州湾跨海大桥、余姚老城、慈城为三个支点,有机带动鸣鹤—上林湖风景名胜区、五磊山、达蓬山、伏龙山、天元古旧家具城、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天下玉苑景区等景区的发展。 支撑项目:慈城古城文化旅游区、杭州湾滨海休闲旅游区、河姆渡—田螺山遗址文化旅游区、鸣鹤—上林湖风景名胜区、达蓬山—伏龙山文化旅游区、浙东先贤文化旅游区、天元古旧家具城、天下玉苑景区。 3、四明人文山水旅游圈 片区特色:是长三角洲地区独特的民国风情资源、宗教资源和山岳型生态旅游资源集聚区。人文底蕴深厚、山川秀美、森林茂密,生态容量大,适宜开发大型片状旅游区块。 规划范围:涉及余姚、奉化、鄞州地界,包括溪口在内的整个四明山区域。北起余姚四明湖,南至奉化北部的西坞,东起鄞州西南部山区,西至余姚的四明山西界。 功能定位:以奉化溪口、四明山水自然风光和人文遗存为依托,建设以山水观光和休闲度假复合型产品为主导,以民国风情旅游、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为特色的深度体验型旅游片区。 空间组织:“一龙头三板块”。以溪口—雪窦山风景名胜区为龙头,重点建设人文山水休闲度假区。以溪口民国风情旅游、梁弄红色旅游和四明山生态旅游为重要板块,形成宁波西翼旅游核心体系。 支撑项目:溪口人文山水旅游区(由溪口蒋氏故里民国风情游览区、雪窦山风景名胜区组成)、四明山休闲度假区(梁弄红色旅游和四明山生态旅游)、滕头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区、西坞水镇风情旅游区、中华弥勒文化博览园。 4、南部温泉山水旅游圈 片区特色:以温泉、森林、古镇资源为特色,温泉养生保健、森林养生保健、山水人文观光休闲旅游有机结合。 规划范围:主要在宁海境内。北起雁苍山景区,南至前童古镇,东起浙东大峡谷,西至宁海县城。 功能定位:充分挖掘并弘扬温泉及森林资源所蕴含的养生保健文化精髓,形成以温泉和森林养生保健为主导产品,以山水观光和古镇旅游为重要补充的高端休闲度假旅游圈。 空间组织:“一轴贯穿”。以甬台温高速为轴,有机串联南溪温泉、前童古镇、十里红妆博物馆、浙东大峡谷、雁苍山、梁皇山、野鹤湫、茶山等景区。 支撑项目:宁海森林温泉度假区、浙东大峡谷风景名胜区、雁苍山旅游区、野鹤湫—梁皇山风景区、前童古镇旅游区、茶山旅游区。 5、东部滨海旅游圈 片区特色:海为主线,海为灵魂,以海港、渔港、海岛、沙滩、海水、海湾、海船为载体,充分体现了独特的东方海洋文明。 规划范围:规划涉及象山、宁海、北仑、奉化、鄞州五县(市)、区的辖区,并在概念上涉及舟山南部海域。重点涵盖:北仑港及东部的穿山半岛、大榭岛、梅山;奉化南部、宁海强蛟群岛之间的海湾;鄞州东南部海滨;象山:从象山港到三门湾的东部整个滨海地带、众多岛屿;舟山:从概念上涵盖舟山本岛南北两侧岛屿(向北包括岱山本岛和秀山岛,向南包括虾峙岛和六横岛,中部包括金塘岛和册子岛等)组成的核心水域。 功能定位: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中高端市场为主要目标市场,以观光休闲为基础,以滨海休闲度假为主体产品,养生保健、会议市场、海鲜美食、节庆活动为重要补充的综合型滨海度假旅游区。 空间组织:“雁行”结构。呈现出以北仑港为起首,以象山港和象山半岛为两翼的“雁行”排列格局。 支撑项目:东方大港现代游乐区(含国际豪华邮轮母港)、象山港滨海旅游度假区、黄金海岸旅游带(涵盖松兰山海滨旅游度假区、石浦渔港风情游览区、中国渔村、海岛风情游览区等景区)、象山影视城。 (3空间动态拓展轴向:“一核一廊两翼” “一核一廊两翼”是宁波旅游发展的战略轴线,其建立在高度把握宁波都市-山水-海洋-人文的总体特征之上,体现了宁波旅游发展的三大重要指向:都市、文化、山海。 1、“一核”:都市核——宁波城市中心区 (1) 现实意义 是宁波旅游的增长极核、旅游交通枢纽、游客集散中心和服务中心,是宁波体现城市旅游功能的重要载体,实现产业集聚效应的重要支撑。 (2) 基本构想 以宁波城市中心区为都市旅游发展的极核,重点打造三江口和东钱湖两个中央游憩区(CRD),加强都市旅游对周边地区的集聚与辐射。 2、“一廊”:文化廊——姚江-三江口-甬江风情文化长廊 (1) 现实意义 是一条以水为魂,贯通宁波地脉、延续宁波文脉,具有水上休闲游憩功能的生态景观和风情文化长廊。 (2) 基本构想 对姚江旅游文化带、三江口百里文化长廊进行有机整合与延伸,沿线串起四明山、历史文化名城余姚、河姆渡遗址、上林湖越窑遗址、慈城古县城、梁祝文化公园、三江口、镇海口海防遗址等景区。全力打造宁波的内河黄金水道,最终建设成为宁波的“多瑙河”。 3、“两翼”:山海翼 即西翼人文山水旅游发展轴线和东翼沿海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轴线,两条发展轴线均始自杭州湾大桥,环抱都市核,分东西两翼由北至南纵深发展,至宁海再次交汇,山海融为一体。 (1) 西翼——西部人文山水旅游发展轴线 现实意义:与33省道交通走向基本吻合,体现宁波西部旅游动态发展方向,成为宁波发展山水型观光休闲度假产品的空间战略发展轴线。 基本构想:体现宁波西部山区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交相辉映、山水观光与养生度假有机融合的独特魅力,串联了四明山休闲度假区、溪口人文山水旅游区、宁海森林温泉度假区等重点区块。 (2) 东翼——东部沿海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轴线 现实意义:与沿海大通道走向基本吻合,体现宁波东部旅游动态发展方向,成为宁波海洋旅游的战略发展轴线。 基本构想:以滨海休闲、娱乐、文化、商贸、度假旅游为特色,体现了陆地文明、海洋文明传承融合的特色东方海洋文化底蕴,承载着宁波的海洋旅游前景。该轴线由北至南串起了杭州湾滨海休闲旅游区、东方大港现代游乐区、象山港滨海旅游度假区、黄金海岸旅游带、海岛风情游览区等重点区块。 (4总体空间战略拓展格局:“一核一廊两翼五圈” “一核一廊两翼”体现了宁波旅游的空间动态拓展的前景,代表了宁波旅游的战略发展轴向;“多彩五圈”则体现了宁波旅游的具体空间区划格局,是“一圈四带”的发展产物,也是项目落地的选择依据。 “多彩五圈”将由一个增长极核(都市核)和三条空间动态扩展轴线(山/海翼、人文廊)串起,成为一个旅游时空连续体。通过宁波都市极核推动宁波城市功能整体战略转型;通过“一廊”横向连接两翼,凸显宁波文化特色,成为贯通宁波地脉、延伸文脉的横向战略拓展廊道,增强“五圈”的文化底蕴与时空呼应感、连续感;通过西部人文山水翼、东部沿海休闲度假翼重点推动宁波山水海洋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突破性发展;总体构成“突出一个极核,打造一条长廊,拓展山海两翼,联动多彩五圈”,形成“都市为核、文化为魂、山海联动、两翼齐飞”的动态发展格局。 5项目与产品 (1“多彩五圈”的亮点工程 通过六大亮点项目工程、两大亮点营销工程、三大亮点节庆工程,加速“多彩五圈”的内聚、拓展、辐射,推动宁波旅游整体发展。 1、设计六大亮点项目工程,拉动“多彩五圈”发展。具体有:东钱湖世界财智公园(演绎“商帮主题”,位于环都市旅游圈),溪口民国风情镇(演绎爱国主义、和平统一、民国风情主题,位于四明人文山水旅游圈),杭州湾大桥和平女神像(演绎“和平发展、开放包容、海洋时代”主题,位于余慈人文旅游圈),石浦渔港大型观光灯塔(演绎传统渔文化主题,位于东部滨海旅游圈),国际邮轮母港国际顶级水上多功能主题酒店(演绎时尚、休闲、潮流主题,位于东部滨海旅游圈),南溪温泉天籁山庄(演绎健康休闲主题,位于南部温泉山水旅游圈)。 2、设计两大亮点营销工程,作为宁波城市营销推广战略“七个一工程”的重要支撑。即《宁波之夜》大型演出和《ALA 宁波》系列20分钟专题片。作为“东方商埠,时尚水都”主题品牌的重要演示,向外界传达一个有故事、有内涵、有魅力、有品位,古老而时尚,充满风情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形象。 3、设计三大亮点节庆工程,作为营销宁波的重要龙头。由“宁波国际时装节”、“世界华人精英大会”、“中国国际海洋文化博览会”三大核心节庆组成。通过三大节庆充分挖掘、提升、发散宁波服装时尚文化、宁波帮文化和东方海洋文化,形成三大时序错开、主题继起(时尚、财智、海洋)、互相呼应的节庆系列,共同演绎宁波四张牌——都市、文化、海洋、生态。 (2“多彩五圈”的重点区块 “十一五”期间,宁波将着重开发建设十二个旅游重点区块,实施“三百亿旅游项目建设工程”,即:三江口都市商务游憩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三江风情旅游带、慈城古城文化旅游区、梁祝爱情文化旅游区、四明山休闲度假区、溪口人文山水旅游区、宁海森林温泉度假区、杭州湾滨海休闲旅游区、东方大港现代游乐区、象山港滨海旅游度假区、黄金海岸旅游带。 (3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参照旅游产品分类的一般原则,将支撑宁波旅游发展空间布局的旅游区(点)及支撑项目库按照观光旅游、商务会展旅游、休闲度假、专项旅游四大类产品标准进行系统归类。 1、产品谱系表 2、旅游产品开发总体思路 开发形成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以休闲度假为发展方向,以商务、会展、文化、宗教、生态、乡村旅游为重点,辅以购物、美食、工业、修学、节庆旅游等多系列多层次的旅游产品体系。 应着力挖掘、开发具有宁波深刻文化内涵和浓郁特色的融时尚性、生态性、参与性、娱乐性和前沿性于一体的拳头产品;重点打好都市牌、文化牌、海洋牌、生态牌,通过四张牌从战略层面提升宁波产品内涵,进而包装形成感性、具有冲击力和市场吸引力的产品组合。 1、都市牌。时尚、活力、欢乐是宁波都市旅游的主题。它是宁波旅游的重要抓手。都市旅游是宁波旅游的优势所在,宁波应依托雄厚的经济基础实力和高度集聚的商务活动,大力发展以商务会展、都市休闲观光、购物美食、文化娱乐、节事活动等为主体的都市旅游产品系列。充分挖掘宁波丰富的商贸、商务资源,并与周边观光资源、生态资源、度假资源等结合起来,以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宁波东部会展商务区、东钱湖国际会议中心、众多工商名企等有形载体为依托,充实深化提升商务会展节庆活动内涵,发挥核心节庆活动的龙头拉动效应,通过开发三江口、老外滩等都市休闲观光旅游项目,赋予城市设施现代化和全程式的时尚理念,营造富有时尚、活力、欢乐的旅游整体氛围,引领长三角高端时尚休闲度假、商务旅游新潮流。 2、文化牌。多元、魅力、故事是宁波人文旅游的主题。它是宁波旅游的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灵魂。依托宁波的海洋文化、商帮文化、宗教文化、梁祝文化等优质特色文化,以具有世界影响的河姆渡遗址、海上丝绸之路、溪口蒋氏故居、达蓬山徐福东渡遗址、天童寺、阿育王寺、梁祝文化、天一阁、它山堰等为招牌,以历史文化旅游、宗教旅游、访古旅游等为重点,突出宁波的山水生名人/商人(王阳明/蒋介石/黄梨洲/虞洽卿/包玉刚/邵逸夫等),凸显宁波人杰地灵、人文旅游多元、有魅力、有故事的主题。 3、海洋牌。激情、浪漫、休闲是宁波海洋旅游的主题。它在长三角具有相对优势。滨海海洋旅游是宁波旅游产品向休闲度假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应顺应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具有世界影响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东方大港北仑港、海上丝绸之路等为招牌,以滨海休闲度假、邮轮旅游、沿海游船旅游(积极牵头搞沿海主题游船旅游,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厦门-三亚)、海岛旅游、海鲜美食等为重点,打造浙东沿海海洋旅游经济带、新海上丝路旅游带,展现长三角“唯一蓝丝巾”的鲜明特色,建成长三角的重要海洋旅游目的地和现代化国际港口旅游名城,充分体现宁波海洋的激情、浪漫和休闲主题。 4、生态牌。绿色、清凉、和谐是宁波山水生态旅游主题。它在长三角具有比较优势。生态山水休闲度假产品将成为宁波未来旅游新的增长极。应依托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利用四明山、东钱湖、松兰山、南溪温泉等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高品质的山水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形成休闲、养生、度假、康体、健身相互补充,文化资源与生态景观资源相结合的复合开发,多种特色度假产品聚合的山水休闲度假网络体系,展现宁波山水生态绿色、清凉、和谐的主题。 3、推出十大主题旅游产品 针对不同的市场,对于那些在理性空间布局指导下的具体项目,需要采用感性手法包装并突出其特色卖点,从而形成能够被旅行批发商(中间商)及终端消费者——游客所广泛理解接受的、并能成功激起其消费欲望的、个性化的系列特色旅游产品。使理性的项目成为便于市场消费的多元化产品体系。 为此,要以“文化为魂、海洋为魄、山水为形、时尚为媒、生态为体、都市为依、夜色为魅”,通过“都市、文化、海洋、生态”四张牌战略统领宁波产品体系,形成“时尚宁波”、“魅力夜宁波”、“活力宁波”、“故事宁波”、“智慧宁波”、“财智宁波”、“蓝色宁波”、“休闲宁波”、“水韵宁波”、“绿色宁波”十大方向,并深度包装组合形成多元化、个性化的产品组合,通过精品旅游线路有效串联,塑造“东方商埠·时尚水都”的旅游总体品牌。构筑各类产品交汇融合、多元化产品组合、更具有个性化的宁波旅游时空连续体,使旅游成为宁波无所不在、永不停止的体验,使宁波成为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国际港口旅游名城。 十大主题旅游产品体系图 十大系列主题旅游产品体系为:时尚都市旅游——时尚宁波、商务会展节庆旅游——活力宁波、浪漫怡情魅力游——魅力夜宁波、历史文化旅游——故事宁波、宗教朝觐旅游——智慧宁波、甬商故里修学游——财智宁波、滨海休闲度假——蓝色宁波、山水休闲度假——休闲宁波、江海湖港风情——水韵宁波、绿色生态旅游——绿色宁波。其中,时尚宁波、魅力夜宁波、活力宁波重点打都市牌,故事宁波、智慧宁波、财智宁波重点打文化牌,蓝色宁波重点打海洋牌,休闲宁波、水韵宁波、绿色宁波重点打生态牌。 4、宁波旅游产品开发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重点打造时尚都市游憩、乡村休闲、商务会展、节庆活动产品;第二个层次,是完善提升观光产品、休闲度假产品包括文化观光产品、宗教朝觐产品等的提升、山地内湖和海滨的观光与休闲度假复合产品的打造。同时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产品;第三个层次,是将相关产品整合成系统,并与周边联动和形成辐射周边区域的枢纽,形成若干休闲、旅游片区。 5、打造宁波时空旅游产品线路 开发连通河姆渡(7000年)、梁祝文化公园、姚江、慈城、市区、东钱湖的旅游线路。河姆渡、梁祝文化和慈城等代表宁波的昨天,三江口和天一广场等代表宁波的今天,东部新城区和东钱湖等代表宁波的明天,形成宁波特色旅游时空轴线,形成拳头产品。另外,溪口可展示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上林湖越窑遗址反映千年的历史。 6城市形象与营销重点 (1形象定位 旅游形象定位为:东方商埠,时尚水都。具体阐释如下: “东方商埠,时尚水都”是主题形象,展示了宁波既深沉厚重又朝气蓬勃、既古老又年轻的历史风貌和城市形态,又与旅游者的需求偏好相呼应。其内涵概括为二:(1)宁波以港为媒,因商立市,商业文化底蕴深厚。唐宋的丝绸、陶瓷从这里流向世界,近代宁波帮以商为依托走向中国、走向世界,展示了东方风采。宁波商业文化充满活力,开放、年轻的北仑大港更加速了宁波与世界的商务往来,为东方商埠增加了时尚与活力。(2)宁波以水为魂,依河衍生。以姚江—三江口—甬江为代表的水系贯通了宁波的地脉、延续了宁波的文脉,贯联了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渡口、唐宋时期的港口、清末五口通商的甬江口以及今天的国际化大港,水推动宁波从陆地走向江河、走向海洋,推动宁波走向了海洋文明。宁波服装品牌众多,国际服装节享誉海内外,赋予现代宁波时尚、活力。 (2形象口号 旅游形象口号为:ALA宁波(阿拉宁波)。具体阐释如下: 1、“ALA宁波”(或“阿拉宁波”)作为形象口号,传达了宁波的性格、气韵和情感信息,更能表达城市的灵魂,富有想象空间。“阿拉(ALA)”作为经典的宁波方言,极富个性,更亲切,表现了宁波人对美丽富饶家园的由衷自豪。 2、ALA为Attraction,Lore and Amusement(魅力、故事、娱乐)的英文缩写。魅力是随着故事场景变换获取的情感体验,娱乐是围绕故事情节递进展开的游憩方式,而故事则是内核。 3、ALA作为标识,不但醒目易记,具有国际化、时尚化、艺术化特点,同时也暗合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形状特征(A-A),足以给海内外游客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有利于宁波旅游国际化目标的实现。 4、ALA作为标识,暗合了贯通地脉、延续文脉的“一廊”自西向东连接“山海”两翼,在增加两翼灵性与厚重的同时,所形成的“A”字型空间动态扩展图景。 “东方商埠,时尚水都”和“ALA 宁波”(“阿拉宁波”)之间是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依存关系。前者从理性角度概括,后者则重在从感性角度传播。 (3市场营销 1、营销目标 (1)提升工商名城的传统形象,树立旅游目的地的新形象。通过创新性营销推广,迅速推出宁波城市旅游整体形象,确立宁波旅游的品牌与知名度,推动旅游业超常规发展。使主流媒体不断聚焦宁波旅游,并积极主动向外界传播;销售“远景”,成功赢得重量级投资商对旅游项目的关注,有效实现重点项目高质量招商,成功打造精品。(2)提升旅游品牌,巩固并扩大老市场、开辟及拓展新市场。通过旅游营销,提升旅游品牌效应,使宁波旅游产品纳入到各大旅行社重点线路中,成功实现市场突破。确立宁波在长三角旅游区新增长极的地位,产生巨大的市场效应,实现规划战略提出的市场规模倍增目标。 2、营销原则 (1)实施城市营销战略,将宁波旅游发展与宁波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融为一体,推销城市促旅游。(2)全员营销原则。政府机关、旅游行业、社会全员营销。(3)重点突破原则。重点针对政府、大旅行社和重点目标市场,通过差异化营销实现突破。(4)主题节庆会展推动原则。以核心主题节庆会展活动为龙头,相互呼应、联合推动。(5)统一协调原则。一方面,各阶段的推广主题互相呼应、连贯,并在总推广战略的统一指导下具体实施;另一方面,相关协作单位应服从整体利益需要而积极响应、配合和服从,以确保圆满实现预期目标。(6)次第继起,密集轰炸原则。利用多种推广手段,在不同阶段从不同角度演绎宁波旅游核心主题,在时间上继起,在空间上连贯,形成密集轰炸效应。(7)波浪式推进原则。确保核心主题的延展性、发散性、可持续性,避免孤立活动,要层层推进。(8)立体复合原则。追求对目标受众的全面立体营销效果,实施以公关活动为主导,媒体宣传、广告为辅助,现场引导为基础,复合展开的营销策略。(9)预留管线原则。分阶段、有选择的推出卖点,各阶段核心主题互相呼应、紧密关联,前面的推广要为后面的活动充分预留管线。(10)适度弹性原则。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应在总推广战略指导下进行,并根据条件变动,因时、因地制宜,及时调整。 3、营销策略 (1)以区域整合营销为主,传统产品营销为辅,突出整体形象;(2)实施《ALA(阿拉)宁波》“七个一”宣传工程(一系列精品软文、一系列电视专题片、一系列丛书、一系列电子出版物、一系列宣传手册、一系列文艺演出、一系列主题活动);(3)加强软性宣传,通过包装亮点、销售“希望”进行旅游招商;(4)强化三大核心节庆(宁波国际时装节、世界华人精英大会、中国国际海洋文化博览会)的统领作用;(5)实施IMC(整合营销传播)战略。导入DIS(区域形象识别)系统,强化事件营销,充分利用政府平台,切实整合一切营销资源,构建IMC传播平台。 4、近期营销要点 (1)做好基础准备工作。A.导入DIS(区域形象识别)体系,并在旅游宣传材料、城市标准色、旅游网站全面贯彻落实。B.制作《ALA(阿拉)宁波》系列宣传载体,实施“七个一”宣传工程。2006年4月完成基础准备,2007年3月完成集中创作,2007年8月正式大规模实施宣传工程。C.全面建设DMS(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全面建设特色节庆会展活动项目库。E. 加强传播渠道整合,建立IMC(整合营销传播)平台。F. 启动旅游行业全员计划,重点增强服务意识。 (2)精心策划系列特色节庆会展活动。筛选节庆会展活动项目库,精心筹划核心节庆活动及由其统领的系列特色节庆会展活动,打造成真正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例如能与意大利米兰相媲美的国际时装节。 (3)通过IMC平台全面推出《ALA(阿拉)宁波》系列产品。IMC实施要点:从2007年5月开始,采取“主题活动穿插,精品软文开路,重磅专题片紧密跟进,精品出版物渗透性传播,电子出版物、宣传手册跟进巩固战果,文艺演出不断升华”方式按照预定渠道全面投放。 (4)在上述基础上,结合主推产品,根据目标市场特性实行差异化营销。 5、近期市场拓展重点 (1)对国内,重点增加长三角市场的占有份额,积极拓展京津市场,努力开发珠三角市场,将上海、北京、广州作为主攻方向,有效启动华东、华北、华南三大市场板块;(2)对海外,以港澳台、日韩为第一目标市场,以新、马、美、德、英、法为第二目标市场,以印度、澳、加、意为第三目标市场。巩固港澳台市场,重点突破日韩市场,开拓马来西亚、新加坡与美、德、英、法市场,关注并逐步渗透印度与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市场。 6、中期市场拓展重点 (1)对国内,巩固长三角市场,深耕京津市场,深度拓展珠三角市场,积极拓展中西部市场;(2)对海外,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上述目标市场的排列顺序,同时新增俄罗斯、菲律宾两大目标市场。 7、远期市场拓展重点 (1)对国内,巩固长三角、京津市场,深耕珠三角市场,大力拓展中西部市场;(2)对海外,巩固已有市场,全面开拓新市场。 7城市旅游规划 强化宁波都市在城市旅游中的核心吸引物作用。加强国际化,注重细节打造,高度整合各方面要素,充分弘扬城市文脉,把都市打造为核心旅游产品,使都市本身成为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都市的旅游极核作用,通过发展都市旅游拉动整个宁波旅游的发展,并推动宁波产业整体升级换代。 大力发展城市旅游是全球著名城市的共同战略选择。有特色的城市才有持久竞争力和旅游吸引力。宁波城市旅游的突破点在于
/
本文档为【宁波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余姚市宋岙村(旧属慈溪)旅游发展与农林产业化研究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