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2010-12-25 26页 ppt 1M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924650

暂无简介

举报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null艾滋病的流行趋势艾滋病的流行趋势近年全球艾滋病感染人数近年全球艾滋病感染人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上海公布《2009年艾滋病流行报告》,根据最新数据显示,艾滋病流行至今,全球大约已有6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2500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 报告指出,2008年全球大约有3340万(3110-358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70万(240-300万)新发感染者,200万人(170-240万)死于艾滋病。其中,大约有43万(24-61万)新生儿感染艾滋病病毒,15岁以下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总数达到210万(120-2...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null艾滋病的流行趋势艾滋病的流行趋势近年全球艾滋病感染人数近年全球艾滋病感染人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上海公布《2009年艾滋病流行》,根据最新数据显示,艾滋病流行至今,全球大约已有6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2500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 报告指出,2008年全球大约有3340万(3110-358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70万(240-300万)新发感染者,200万人(170-240万)死于艾滋病。其中,大约有43万(24-61万)新生儿感染艾滋病病毒,15岁以下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总数达到210万(120-290万);年轻人占所有成年人(15岁以上)新发感染的40%。 近期世界艾滋病流行概况近期世界艾滋病流行概况1981年 第一次报告 5例艾滋病 2009年 累计死亡超过 2500万人 存活感染者/病人6000万人null估计2006年成人和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共计: 3950万 (3410 万– 4710万) 西欧和中欧 74万 [58万 – 97万]中东和北非 46万 [27万 – 76万]次撒哈拉非洲 2470万 [2180 万– 2770 万]东欧和中亚 170万 [120 万– 260万]南亚和东南亚 780万 [520万 – 1200 万]大洋洲 8.1 万 [5.0万 – 17万]北美 140 万 [88 万– 220万]加勒比海地区 25万 [19万– 32万] 拉丁美洲 170万 [130 万– 250万]东亚 75万 [46 万– 120万]null估计2006年死于艾滋病的成人和儿童人数共计: 290万 (250万– 350万) 西欧和中欧 1.2 万 [小于1.5 万]中东和北非 3.6 万 [2.0万 – 6.0万]次撒哈拉非洲 210万 [180 万– 240万]东欧和中亚 8.4 万 [5.8万 – 12万]南亚和东南亚 59万 [39万– 85万]大洋洲 4000 [2300– 6600]北美 1.8 万 [1.1万 – 2.6 万]加勒比海地区 1.9 万 [1.4 万 – 2.5 万]拉丁美洲 6.5 万 [5.1 万– 8.4 万]东亚 4.3 万 [2.6万 – 6.4 万]近期中国艾滋病流行概况近期中国艾滋病流行概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艾滋病防治是关系我中华民族素质和国家兴亡的大事。各级党政领导需提高认识,动员全社会,从教育入手,立足预防,坚决遏制其蔓延势头。2009年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2009年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自中国1985年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截至2009年10月31日,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319,877名。 仅2008年一年新增病例37,041名 2010年是《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2006-2010年)》的收官之年。2010年把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150万人以内的计划总目标,有望实现 。null1985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范围的变化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1998年全国所有省份报告有HIV感染者。null 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 网络直报 :历年累计报告HIV/AIDS 230643例, 2007年底新报告HIV 37419例,AIDS 10742例。平均每月新报告HIV感染者约3100人 社会调查: 根据CCTV08最新中国艾滋病数据,85%的已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生活在中国的大城市。CCTV称,2008年,中国政府用于艾滋病防治的花费共计233亿美元,其中50%用于对本国病人的治疗和看护,12%用于研发,10%用于现金或住房资助,4%用于预防工作,25%用于对其他国家的援助。 null累计报告和2007年新报告HIV/AIDS传播途径情况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方式 疫情经性传播明显增加累计报告 2007年报告 在 2007年50,000新感染者中 异性性传播: 44.7% 男男同性传播:12.2% 注射吸毒: 42.0% 母婴传播: 1.1%我国艾滋病流行特点我国艾滋病流行特点1、艾滋病疫情仍呈上升趋势 吸毒人群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从1996年的1.95% 上升到前年的6.48%; 暗娼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从1996年的0.02%上升到前年的0.93%; 高流行地区孕产妇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从1997年的0上升到前年的0.26%。null2、艾滋病流行范围广,地区差异大 截至2006年5月底,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累计超过30,000例的有:河南和云南省; 超过10,000例的有:广西、新疆和广东省(区)。 不同地区的吸毒、暗娼人群感染率存在较大差异。null 3、三种传播途径并存,吸毒和性传播是感染的主要途径 评估结果显示,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中,经注射吸毒传播占44.3%,经性传播占43.6%,经采供血/血制品传播占10.7%,母婴传播占1.4%。 4、艾滋病发病及死亡情况严重 2004—2005年,全国报告艾滋病病人数占累计报告病人总数的60.7%,报告艾滋病死亡人数占累计报告艾滋病死亡总数的63.4%。 null5、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监测表明,疫情正由吸毒、卖淫、嫖娼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在云南、河南、新疆等省(区)的部分地区中,孕产妇、婚检及临床检测人群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已经达到或超过1%。 null6、存在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 疫情监测,有45.5%的注射吸毒者共用注射器,11%的吸毒者有危险性行为,艾滋病在吸毒人群和暗娼、嫖客人群之间的传播加剧。 感染者的流动成为加快传播重要因素。大量人口流动、性乱行为增加以及很多城市增长的性病发病,也都是促进艾滋病蔓延的重要因素。1985-2006年全国报告HIV感染者按年份分布 (2005年报告数降低,因2004年开展了大筛查)1985-2006年全国报告HIV感染者按年份分布 (2005年报告数降低,因2004年开展了大筛查)null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数按地理分布 (截至2007年4月30日)艾滋病流行全球共同模式 从高危人群开始,逐步向一般人群扩散艾滋病流行全球共同模式 从高危人群开始,逐步向一般人群扩散同性恋注射毒品者妓女嫖客家庭妇女婴儿贵州省艾滋病疫情流行情况贵州省艾滋病疫情流行情况null我省艾滋病疫情 数据显示,我省1986年开始进行艾滋病监测,1993年发现首例感染者。截至2009年10月30日,累计发现感染者8392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202例,死亡1182例。2006年以来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就超过了1993到2005年累计发现数的2倍。疫情上升的原因一方面是感染者增加,更重要的是监测力度加大,仅2009年我省就检测50余万人。 我省艾滋病历年监测及疫情 1986年开始进行艾滋病监测工作 1993年发现第1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1993—2001年累计新发现212例 2002年新发现303例,超过前9年的总和,其中吸毒者275人 2003年新发现462例,其中吸毒者397人 2004年新发现634例,其中吸毒者517人. 2005年新发现1059例,其中吸毒者708人. 2006年新发现1058例。 2007年新发现1240例。我省艾滋病历年监测及疫情 1986年开始进行艾滋病监测工作 1993年发现第1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1993—2001年累计新发现212例 2002年新发现303例,超过前9年的总和,其中吸毒者275人 2003年新发现462例,其中吸毒者397人 2004年新发现634例,其中吸毒者517人. 2005年新发现1059例,其中吸毒者708人. 2006年新发现1058例。 2007年新发现1240例。截止2007年12月31日 全省共累计发现4968例 总人口感染率12/10万 诊断艾滋病病人269例,收到死亡报告297例 男:女约为3:1 青壮年(15-40岁)占90%以上 静脉注射毒品途径感染占70%以上 截止2007年12月31日 全省共累计发现4968例 总人口感染率12/10万 诊断艾滋病病人269例,收到死亡报告297例 男:女约为3:1 青壮年(15-40岁)占90%以上 静脉注射毒品途径感染占70%以上 null贵州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发现报告情况null贵州省艾滋病流行特点一、流行范围广,低流行与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中的高流行并存。 二、感染以吸毒人员为主,三种传播途径并存。 三、感染者以青壮年男性、低文化程度者为主,艾滋病爆发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具有高危行为的人数增加。null谢谢
/
本文档为【艾滋病的流行趋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