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PCR大全

PCR大全

2010-12-25 32页 doc 145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867272

暂无简介

举报
PCR大全孟河医派传承特色探析 孟河医派传承特色探析 孟河医派传承特色探析 张琪曹震周奇峰 (常州市中医医院,常州市孟河医学研究所,江苏常州213003) 者苈 …蓦簧黧::篓 摘要孟河医派是明末清初源起于江苏常州孟河的一大医学流派.在我国近代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较大影响,其 传承脉络清晰.门人弟子众多,学术弘扬,薪火相传而独具特色.孟河医派通过广开门户,严格择徒,保证了传人的可塑性; 通过形式多样,实用灵活的传承方式.保证了传承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道术同授,理法共传的传承内涵,保证了传承的 延续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孟河...
PCR大全
孟河医派传承特色探析 孟河医派传承特色探析 孟河医派传承特色探析 张琪曹震周奇峰 (常州市中医医院,常州市孟河医学研究所,江苏常州213003) 者苈 …蓦簧黧::篓 摘要孟河医派是明末清初源起于江苏常州孟河的一大医学流派.在我国近代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较大影响,其 传承脉络清晰.门人弟子众多,学术弘扬,薪火相传而独具特色.孟河医派通过广开门户,严格择徒,保证了传人的可塑性; 通过形式多样,实用灵活的传承方式.保证了传承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道术同授,理法共传的传承内涵,保证了传承的 延续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孟河医派中医传承中医学术发掘 中图分类号R一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97X(2010)12—0001—04 孟河医派是明末清初源起于江苏常州孟河的一 大医学流派.以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四大 医家为主要代表.其高深的学术造诣.丰富的临床经 验.灵活的诊疗方法,显着的治疗效果,众多的名医 名家.在我国近代中医药发展史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全国诸多流派中.孟河医派以其传承脉络清晰.门 人弟子众多.学术弘扬.薪火相传而独具特色.本文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结合对孟河医派 名家及传人的采访调研.就孟河医派的传承特色进 行初步归纳总结 1择徒要求 孟河医派主张广开门户.收徒授业择徒没有家 族,门户偏见,没有见女不传偏见,没有学术观点相 异不传的偏见其择徒范围不只局限于家族内部.凡 其他医派或名医的弟子只要自愿拜师者.均一视同 仁.传道授术但开门授徒.不囿门户.并不代表降低 择徒.孟河医派各名家对学徒的选择均很严格, 归纳总结,其择徒要求主要有品德,悟性,勤奋三个 方面. 1.1择徒以德为先中医历来以"人品端方.心术 纯正"(《医学源流论》)作为择徒的首要条件.孟河 医派名医费伯雄在《医方论》序言中指出:"欲救人 而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医虽小道. 而所系甚重.略一举手.人之生死因之,可不做乎 哉!"马培之在《医略存真》中说:"而古之以医比相 者.又何其重视医也,非以人之疾病,生死所系,有 不可丝毫苟且者乎"可见.孟河医派将治病救人作 为从业品德.认为只有将治病救人作为己任者.才 会有仁爱之心.慈悯之怀.欲济群生之志.如此才可 以成为传承之人.而品德的考量.多从孝严慈,尊长 者,悌兄弟,敬同道,助老弱,痛伤病,乐善事等诸象 加以考察. 1.2择徒以悟为要孟河医派名家对选徒的天资, 悟性尤为重视"悟,觉也"(《说文》)所谓悟性,是指 分析和把握事物本质.悟出真谛的能力悟性是先天 具有的资质,也是后天发展的潜质.孟河医派认为. 中医学术渊深.天机敏妙.非聪慧之人.难以精通其 道.况医学中有诸多"口不能言""言不能谕"者.全靠 心领神会,故天资是否聪慧,反应是否灵敏,判断是 否准确.思维是否敏捷.均可作为悟性的.事实 亦证明凡悟性好,聪慧过人者.多能继承和弘扬老师 的学术思想.成就一番事业.成为一代名医孟河医 派名家费伯雄四岁能诵古诗,六岁人塾,聪慧过人. 时称神童,长成.善天文,精技击,文章诗赋,琴棋书 画,靡不通晓,因淡于仕途,故中秀才后秉承家业,悉 心钻研医学.未几名噪大江南北.有数百里外登门求 治者.各地医家常来质难问疑.蔚然为东南重望.有 "名士为名医"之称 1.3择徒以勤为贵孟河医派认为.如果说学徒的 品德是根本.悟性是条件.那么勤奋就是成才的关 键.中医传道五千载,典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医家 穷其一生都难以遍览群书.况医道之理.非博不能 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所以孟河医派名家认 为.只有勤奋好学.刻苦不懈并勇于实践者才可择其 为徒余听鸿早年为孟河天宝堂药店学徒.贾先生 (孟河医派早期名家)见其聪颖好学,推荐给费兰泉.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名老中医临床,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 目课题四"当代名老中医学术流派分析 整理研究"(2007BAI10B04—04) 中医竺 名家流派 费兰泉考察以后.认为余听鸿仁心爱人.又聪颖好 学.尤其令他高兴的是余听鸿勤苦耐劳.精勤不倦. 甚为满意.当即将其收于门下.倾囊相传…余听鸿学 成后悬壶常熟.擅长内外各科.尤擅治疗内科杂病. 在当地有"余仙人"之称 2传承形式 孟河医派在传承形式上灵活多样.初期以师承 教育为主.其后多采用师承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复 合形式,另辅以函授教育,临证实习班,短期讲习班, 专题讲座等多种灵活方式 2.1师承教育孟河医派的师承教育包括家传或师 徒传授.师承一般经历发蒙一侍诊一试诊一行医一 再学习这五个阶段发蒙是学习中医基础知识.背诵 中医经典及方药.熟读医学着作.夯实中医基础的阶 段:侍诊是跟随老师诊病的过程,学习老师如何问 诊,如何辨证,如何处方用药,是了解中医如何治病, 理论与临床初步结合的阶段:试诊是弟子独立诊断 处方.老师修改分析.是运用中医理论及老师的学术 经验指导临床实践的阶段:当老师授医已毕.弟子学 有所成时.可独立行医.也是正式成为传承人的阶 段:再学习有两种方式.一是传承人在行医中继续向 老师请教,共同探讨问题二是由老师推荐,拜另位 名师学习.拓展专科知识及技能如丁甘仁发蒙于费 氏门人,经老师推荐,又聆教于马培之,巢氏名医.在 苏州行医期间.又精研吴门医派治温病的学术思想 与临床经验.及至沪上.又从安徽伤寒经方名家汪莲 石游.学习经方临床应用.终成一代大家 2.2学院教育丁甘仁在上海行医时对当时中医 界现的思想保守,医术秘而不宣等现象非常不 满,认为这利于中医人才的培养和学术的传承. 于是联道夏应堂,谢观等筹资办学.于1916年 筹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并于1917年7月正式 开学.这是我国第一所由政府批准的民办中医高等 教育学校.其后他又在友人帮助下先后成立沪南, 沪北两所广益中医院.为在校学生提供临床实习基 地1946年学校被国民政府勒令停办.在办学29年 中,共计毕业,肄业学生1000余名,程门雪,黄文 东,秦伯未,章次公等均为该校早期学生.1926年, 王慎轩创办"苏州女科医社".后改名为"苏卅l国医 学社","苏州国医专科学校",抗战爆发后,被迫停 办.该校共培养学生800多人,傅方珍,陈丹华,郑 绍先,胡念瑜等m自该校.1927年,王一仁,许半龙, 秦伯未,严苍山等人在章太炎资助下创办"上海中 国医学院".后因财力有限.难以为继.由上海国医 公会接办.至1939年停办该校共培养学生近400 名,任应秋,朱良春,颜德馨等毕业于该校.1928年, 徐衡之与陆渊雷,章次公等人联合创办"上海国医 ll!兰墨?中医药 学院".后因日寇入侵而停办.五年中共培养学生近 200名,谢诵穆,范行准,沈济仓,肖熙,陈恭炎等出 自该校. 2.3函授教育孟河医派名家恽铁樵先生首次将中 医教学与函授结合起来.通过函件的形式将授课内 容寄给学生.学生通过自习掌握知识1925年创办了 "铁樵中医函授学校".当年即通函教授学员250名 是年秋,恽氏发表了《创刊函授学校宣言》,点明了其 通函授学的目的与指导思想."我所办函授医学则利 在乡村.今之富贵人信任西医者多.西医亦能为富贵 人尽力而乡村则苦于无良医.吾侪认定目标从乡村 发展.不患无出路"I2_其后.接受通讯讲习者多达 600余人.学员遍及全国各地.南洋诸国亦有从学者 1928年.由于种种原因.铁樵函授中医学校曾一度停 办1933年.复经铁樵函授医学事务所重办.继续进 行通函授学.求学者达300余人经过恽氏的努力. 铁樵函授中医学校成为近代中医教育史上以函授形 式办学影响最大的中医学校.为中医发展培养了大 批人才. 2.4其他形式孟河医派传承形式多样.根据学生 需求的不同.分别有临证实习班,短期讲习班以及专 题讲座等方式1927年恽铁樵创办临证实习班.学员 白天在诊所抄方.夜间上课.一周两次.采取"演讲" 的形式,内容多为白天所诊病案.言语诙谐.逸趣横 生,颇受学生欢迎授课内容由学员记录.后由章巨 膺编为《恽铁樵演讲录》.1936年4月,又由章巨膺主 办临证实习班.凡远途的学生短期集中学习.白天在 门诊跟师临证,晚上专题讲座或疑难解答为了夯实 函授学员中医理论基础.定期举办经典理论的短期 讲习班或专题讲座 3传承内涵 3.1厚基础,宽知识孟河医派认为,中医古籍经 典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也是中医理论的核心 凡学习中医者.如不熟读精研.则难明医术之理.难 通医学之道.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担当治 病救人的重任.故孟河医家在传承中注重基础理论 的学习.要求弟子背诵经典着作及临床实用性强的 医学专着,基础知识类书籍.如《内经》,《难经》,《伤 寒论》,《金匮要略》,《温热论》,《温病条辨》,《脉 经》,《药性赋》,《濒湖脉学》等;要求熟读具有代表 性的医学着作《备急千金要方》,《医宗金鉴》,《诸病 源候论》,《外台秘要》,《证治准绳》,《景岳全书》, 《东垣十书》等;对本流派前贤的精要也有具体要 求,如精读《医醇剩义》,掌握其中费伯雄自制的二 百余首方剂,并要精读理解《医方论》,《医略存真》, 《马评证治全生集》,《喉痧症治概要》及孟河医派名 家医案在夯实中医基础理论和继承孟河医派学术 思想的同时,还要求弟子博览各家之说.撷取各家 精华.融会贯通.验于临床章次公先生尝说:"各家 学说.互有短长.治学者不应厚此薄彼.能取长补 短.其庶几矣!" 除此之外.孟河医派对弟子宽知识的要求.还表 现在对医易相通,医文相通的认识上他们认为,中 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 医学来源于古代哲学思想.故追本溯源.对中国传统 文化的认识和研究有利于对医术,医道本质的把握 ,道 和理解故孟河医派名家鼓励弟子对易经,佛教教,儒家思想要有所理解和借鉴其次.对中国传统 文化中琴棋书面,戏剧技击,诗文金石等,亦要求弟 子有所专长.以进一步修身养性,提高悟性正如孟 河医派名家裘沛然所称:"医学是小道,文化是大道: 大道通.小道易通"章次公认为"为医者,仲景书固 不可不读.而于历代各家医集,晚近中外科技书籍. 以及其他小说笔记之类.凡有关医道者.胥应浏览. 识见广邃.而后临床辨证论治,自可左右逢源,得心 应手"f3】 3.2多技能.勤实践孟河医派历来强调治病救人. 疗效为先认为疗效的提升.除需要理论根基雄厚, 勤于临床实践外.还当精专博通,既通晓全科,又精 于专科:既辨证详明.又治法多样.因此,在传承中, 要求弟子内外妇儿诸科知识均需通晓,并有所擅长: 在临证中,要求弟子内服,外治,针刀,火灸多种治法 均需掌握.并得心应手如费伯雄长于内科.以擅治 虚劳闻名,但观其医案,外科,眼科,喉科,皮肤科,妇 儿科无不涉及.且造诣不凡.多金玉之言.善用食补. 着有《食鉴本草》.马培之精擅外科,家传医术以外科 为主.但他提倡"凡业疡科者必须先究内科".自云 "既求方脉而刀圭益精".治疡病采用内服,外用加针 刀并施,一病多法.一病多治,故而"以外科见长而以 内科成名".光绪六年(1880年)应诏入京视西太后 疾,得御赐匾额"福","务存精要"巢崇山,巢渭芳二 人.一以擅用刀圭之术治肠痈.一以长于火针排脓治 肠痈而分别闻名沪上,乡里,然从现存的医话,医案 中.记载内科病案诸多.尤以伤寒治疗颇具特色,每 多奇效丁甘仁擅内科,精喉科,以善治喉痧闻名沪 上,同时擅长外科手术,如用中式手术刀切开排脓. 采用古法"火针"穿刺肿疡孟河医派名家诸多治疗 方法,也是传承弟子技能的主要内容.这些技能,必 须反复实践方能掌握自如 3.3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发皇古义.融会新知是原 "上海国医学院"的校训发皇古义.是指认真研究中 医经典理论.继承并发扬中医传统理论的精髓:融会 新知.是指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 术,兼容融合.为我所用.具体在传承内涵上.有以下 名苈lll 三个方面: 3.3.1师古不泥,取长纠偏费伯雄指出:"师古人 之意,而不泥于古人之方.乃善学古人也"所以遣 方用药,并非照搬古方,而要根据病人病情,体质, 时令节气,环境地域来加以调整,用其长而化其偏 如治气虚发热,神疲食少,师东垣温补之法.而不用 "升","柴"升阳,自制和中养胃汤,用薄荷代升麻, 再加茯苓,薏苡仁,砂仁等和中化湿安胃;治肾劳阴 虚火旺,师丹溪滋阴之法,自制来苏汤.而不用 "知","柏"泻火.以二地二冬二沙参等壮水之主以 制阳光,以二芍清柔心肝,以杜仲,沙苑,磁石等益 肾固精.更妙用莲子十粒安静上下君相之火而交心 肾. 3_3.2衷中参西.中西汇通孟河医派在坚持中医 为体的基础上.主张吸纳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为我 所用如丁甘仁认为:"医为f一术,择善而从.不分畛 域"."中医以气化擅胜,西医以迹象见长.论其理则 中学至精.论其效则西医亦着"故在上海中医专门 学校开设生理,解剖,传染病等西医科目恽铁樵是 中西医汇通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中医,西医是"根本 不同方法之两种学说".中医自有其立足点.西医自 有其长处,他主张吸取两医的实证方法,革新中医, 创造出"较古人为精.视西人尤密"的新中医[41章次 公先生也是衷中参西的代表人物.他强调中西医"欲 求融合.必求我之卓然自立".提出临床必须"双重诊 断"."一重治疗""双重诊断"即中医的辨证与西医 的辨病相结合.治疗上也应治病与治证相结合.疗效 会优于单一的辨证用药"一重治疗"是指不断挖掘 发挥方药,针灸之长,彰显中医治疗特色.而非简单 的"中药加西药" 3-3.3博采诸家.自成新意费伯雄认为"学医而不 读《灵》,《素》.则不明经络,无以知治病之由;不读 《伤寒》,《金匮》,无以知立方之法,而无从施治.不 读金元四大家.则无以通补泻温凉之用.而不知变 化"l5l章次公先生认为"仲景之书.确是大经大法.有 启迪后人的作用清代叶天士等总结前人的理论与 经验,阐发温病学正是对《伤寒论》的发展"网故孟河 医派在传承上要求弟子无门户之见.无派别之偏.广 览博采.择善而从在学校教育中.丁甘仁常聘用不 同流派,不同学术见解的中医教育名家授课同时, 孟河各医家又注重对汀湖铃医治病经验,民间单方 验方的搜集整理.验之临床.并归纳总结.以传弟子 如费伯雄辑有《怪疾奇方》,马培之辑有《青囊秘传》, 巢崇山辑有《千金珍秘》,丁甘仁辑有《丁甘f.二家传珍 方》在博采的基础上,孟河医派要求弟子多思勤悟. 触类旁通.自成新意如丁甘仁融会伤寒与温病两大 学说.形成了寒温融合的治疗风格:章次公精研方 工中医药兰里竺堂苎三塑l蛋 学术探讨 周仲瑛肝病"湿热瘀毒互结"复合病机的立论基础探讨 肖莉叶放郭军2 (1.南京市鼓楼医院,江苏南京210008;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围绕周仲瑛教授肝病湿热瘀毒互结复合病机理论.回顾分析了古代中医文献相关理论源流和现代肝病理论 相关研究成果一结合肝病临床实践认为现代中医依据相关标准制定的肝病辨证分型论治具有局限性:基于肝病湿热瘀毒 互结的临床特征,强调肝病湿,热,瘀,毒,郁等多种病理因素之间相互滋生.胶结和合,进而提出"湿热瘀毒互结"为其基本 病机特点;瘀热相搏是患者病情加重,慢性化和难治性的关键所在.提出清化湿热瘀毒法是各型肝病的共性基本治法 关键词肝疾病湿热瘀毒互结瘀热 中图分类号R512.6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97Xf2010)12—0004—03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对中医药防治肝病深有研 究.提出"湿热瘀毒互结"复合病机是肝病的基本病 机特征.瘀热相搏则是病情进展的关键环节[1-31现进 一 步对肝病"湿热瘀毒互结"复合病机的立论基础进 行探讨 1理论源流 各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酒 精性或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癌,在不同阶段依据临床 表现,可按胁痛,黄疽,急黄,积聚,鼓胀,瘕积等辨 治.回顾古今医家相关论述,可知《内经》已认识到肝 病与湿热,热毒,血瘀,痰湿等因素有关.这些病理因 素可致胁痛,黄疸,瘕积如:"邪在肝,则两胁中痛, 行善掣,节时脚肿,寒中,恶血在内"(《灵枢?五邪》): "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胁满痛"(《素问.刺热 论》)《素问.六元正气大论》则谓湿热互结致发黄: "湿热相搏……民病黄瘅."《灵枢?百病始生》日:"积 基金项目:科技部"973"计划中医基础理论专项课题(2006CB504807);南京中医药 大学基础研究与重点培育专项基金项目 (09XJC03);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重点学科开放课题(zynkO02) 药.妙用虫类药.创立"护膜医疡"法治疗胃黏膜病: 秦伯未融合前人多种辨证方法.创立十四纲辨证体 系:邹云翔开创了.肾脏病中医药辨治体系:徐衡之开 创了血液病中医药辨治体系:朱良春,颜德馨中医药 抗击"非典",防治"禽流感"的经验.均为继承中创新 之例 综上所述.盂河医派通过广开门户.严格择徒. 保证了传人的可塑性:通过形式多样,实用灵活的 传承方式,保证了传承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道 术同授,理法共传的传承内涵,保证了传承的延续 性和创新性以上特点.决定了孟河医派名医辈 出.至今薪火相传.代代不熄据不完全统计.世界 各地现有孟河医派传人l306人.常武地区有孟河 医派传人269人.自清以降.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 孟河医派名医达120余人.在各省市有一定影响的 盂河医派名医有600余人.有八位医家先后成为 "御医"或为国家领导人保健医生.费伯雄,马培 之,余听鸿,恽铁樵,谢利恒,丁甘仁,陆渊雷,秦伯 未八位医家作为近代中医人物载入《中国医学通 l_三!堑竺堂竺压;{5 史》,成为孟河医派名垂青史之士,裘沛然,朱良 春,颜正华,颜德馨,陆广莘五人荣获首届"国医大 师"称号.因此孟河医派传承规律的研究.对当今 新一代名中医培养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和借鉴作用. 4参考文献 【1]余鸿仁.余听鸿先生传略.江苏中医,1958(2):37 [2]章巨膺.铁樵医药事务所三周年纪念刊.铁樵医药事务所, 1936:8 【3]朱良春,李树仁,姚守诚,等.中医学家章次公先生传略.中 医学家章次公先生百岁诞辰纪念册.2003:1 [4】邓铁涛.中国医学通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3 [5}朱雄华,蔡忠新,李夏亭.孟河四家医集.南京:东南大学出 版社,2006:93 第一作者:张琪(1961一),博士,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专 业. 收稿日期:2010—10—25 编辑:王沁凯
/
本文档为【PCR大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