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共和国的钢铁洪流--中国装甲兵早期装备发展历程(下)

共和国的钢铁洪流--中国装甲兵早期装备发展历程(下)

2010-12-25 5页 pdf 256KB 45阅读

用户头像

is_792768

暂无简介

举报
共和国的钢铁洪流--中国装甲兵早期装备发展历程(下) 毫 :謦 bjhlkt@sina.com 共和国的钢铁洪流 中国装甲兵早期装备发展历程 (下)★李太昌 购买的苏式装备在新中国建国初期,迅 速提高了部队战斗力和装备水平,但是这些 坦克装甲车辆毕竟是 40年代作战思想和设 计水平的产物,在战后迅速发展的新理念面 前开始落伍。在战争经验中诞生的装甲作战 体系中,中型坦克成为了主要作战力量,重 型坦克虽然没有完全被放弃,但是发展缓 慢。装甲厚度不断增加,主炮口径也不断加 大。当时中国装备的T-34—85坦克的85毫 米炮难以击穿同时期西方国家的 M...
共和国的钢铁洪流--中国装甲兵早期装备发展历程(下)
毫 :謦 bjhlkt@sina.com 共和国的钢铁洪流 中国装甲兵早期装备发展历程 (下)★李太昌 购买的苏式装备在新中国建国初期,迅 速提高了部队战斗力和装备水平,但是这些 坦克装甲车辆毕竟是 40年代作战思想和设 计水平的产物,在战后迅速发展的新理念面 前开始落伍。在战争经验中诞生的装甲作战 体系中,中型坦克成为了主要作战力量,重 型坦克虽然没有完全被放弃,但是发展缓 慢。装甲厚度不断增加,主炮口径也不断加 大。当时中国装备的T-34—85坦克的85毫 米炮难以击穿同时期西方国家的 M-48和 “逊邱伦”坦克的正面装甲,而这些西方坦 克的 88毫米以及 9o毫米坦克炮却能轻易射 穿T一34—85坦克。此外,战后坦克已经安装 了火控和火炮稳定系统,如M一48就有合像 式测距和简易机械弹道计算机,坦克可以在 新中国装 甲部队换装苏联装备以后。最 大规模的作战是在朝鲜战争后期的金城反击 战 志愿军大批坦克在步兵协同下 ,以摧枯 拉朽的气势 ,将当时的南朝鲜防线冲垮。 图为志愿军坦克部队越过金城附近的敌军防御 阵 地 。 36 行进间瞄准和射击。当时无论是NC一2重型 坦克还是T-34—85坦克,其瞄准具底座和火 炮都是直接安装在炮架上,炮架刚性安装在 坦克炮塔防盾中。坦克行进时,车体颠簸震 动,火炮和瞄准具也颠簸震动,无法射击。 只能在短促的急停中,完成瞄准和射击。这 在战争中是非常致命的弱点。因此,发展 自 己的坦克工业,跟上世界坦克发展步伐, 才是保持军队强大战斗力的关键。 中国第一个五年期间 (1953~ 1957年),中国的工业基础建设取得了突 飞猛进的发展。1956年7月,第一批中 国制造的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1 956年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右图为志愿军维修人员.在前线附近抢修故障的 T一34—85坦克 9月,中国仿制的歼一5型喷气式飞机,这 些都是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装 备。坦克装甲车辆工业也开始建立和发 展起来。1956年4月,在苏联的帮助下, 正式破土动工建设中型坦克制造厂。当 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许光 达大将对于发展国产坦克予以极大的重 视和关心。他在 1957年7月25日写给中 央军委的信中明确指出:“现代化的步 兵没有坦克的支援,就很难进行有效的 战斗。因此,必须逐渐地加强步兵机械 化的比重,这是我国陆军发展的趋势”。 许光达大将在信中对我国坦克工业的建 设提出了具体的意见。他在 1958年 9月 2 5日会见驻坦克制造厂的军代表时指 出:“现在应一切为了早出坦克,质量可 以通过生产实践来逐步提高。你们的任 务就是要和工厂拧成一股劲,集中力量 来摘 自己的坦克”。 50年代中国与苏联达成了协定,引 进了T一54坦克技术资料和小批样车,此 外还采购了一辆T-55坦克样车,但是没 有引进T-55的有关生产技术资料。当时 这些型号的坦克也是苏军的新式装备, 在世界上属于领先水平。可见中国坦克 工业起步水平并不低。 经过广大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驻 厂军代表的几年共同努力,中型坦克制 造厂初具规模,完成了建厂任务。并于 1958年9月开始试制中型坦克,l0月开 始组装,年底组装出中国自行生产的第 一 辆坦克,坦克质量良好,它的诞生结 束了中国不能生产坦克的历史。1 959 年,第一批中国制造的中型坦克出厂,装备 装甲兵部队并生产定型,命名为1959年式中 型坦克 (简称 59式中型坦克)。第一批制造 的33辆59式中型坦克于 1959年 l0月 1日参 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 l0周年的阅兵式, 胜利通过了天安门广场,接受了中国共产党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领导人的检阅。随 后,这批受阅的59式中型坦克装备给各院校 及坦克独立 6团、第 1机械化师教导营等单 位。中国59式中型坦克的生产和装备部队, 是中国装甲兵部队装备改善的新起点,不仅 为中国坦克工业,而且为中国国防建设写了 新的篇章。它预示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 部队的装备将得到迅速的改善,中国国防力 量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59式中型坦克基本上是按照苏联 T 一 54A中型坦克仿制的,经过几年的仿制和研 究,到1963年,所有的原材料和绝大部分部 件都能立足于中国国内。虽然在某些方面 (工艺、材料等)做了一些改进,有些参照了 T-55坦克的设计进行了改动,但从总体布 置、外形、性能指标等方面,主要还是以苏 联T一54A中型坦克的样式设计制造的。59 式中型坦克,具有较强的火力、较好的装甲 防护力和良好的机动性能,成本低。主要用 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摧毁敌人的技术兵器 和防御工事,并同敌方的坦克装甲车辆作 战。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部队的主要 装备之一。它的战斗全重36吨,乘员 4人, 车体长6米 (炮向前时总长9米),车宽3.27 米,车高 (地面至指挥塔)2.4米;59坦克车 体首部的上、下装甲板较厚 (100毫米),炮 塔呈流线形,各部厚度不同,炮塔正面装甲 厚为205毫米,外形防弹性好,坦克具有良好 的抗弹能力,在可旋转360。的炮塔上安装一 门100毫米口径的线膛炮,炮上带有高低方向 的稳定器。稳定器是一种由电气元件和液压 元件构成的自动调节系统,坦克运动时,火炮 稳定精度为土1密位,这在50—60年代算是 相当先进的装置。车上还装有 1挺l2.7毫米高 射机枪和2挺7.62毫米机枪。坦克乘员还带有 手枪、冲锋枪、手榴弹等自卫武器。坦克上安 装的柴油发动机功率为520马力 (382千瓦), 坦克的最大时速为50千米,最大上坡和侧倾 坡为30。。驾驶员配有主动红外夜视仪。由 于当时被动成像夜视器材没有成熟且体积庞 大,各国坦克都采用主动红外光源照射目标, 加强其反射信号供夜视仪使用。尽管作战中 有暴露自身位置的问题,但是除此外,并没有 其他办法可循,各国军队都是在战术使用上 克服主动红外的缺陷,直到70年代,日本研 制74式坦克时,还是采用了主动红外夜视器 材。 1960年 1月,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所对59 式中型坦克进行了全面的考核试验。59式中 型坦克是中国第一代作战坦克,通过全面考 核试验和部队实际使用情况表明,59式中型 坦克具有较好的战术技术性能,重量较轻,体 形较小,结构简单、可靠,制造、维修均较方 便,生产成本低,地区适应性广,使用寿命长, 保养工作比较简单,在5O年代末至60年代初 已跻身于世界优秀坦克行列。后来根据59式 中型坦克在实践中暴露的问题,又改进生产 出59—1式中型坦克。而后又在 59式中型坦 克上改装105毫米线膛炮及简易火控系统,定 名为59—2式中型坦克。 3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第1师 莫辛91/30式步枪 莫辛 91/44卡宾枪 PPSh41冲锋枪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团 1951年3月编制装备 梁尔郁 TT33自动手枪 S44冲锋枪 一 39 却却却 却却却 却却却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bjhlkt@sina.eom 上图为 1 953年胜利凯旋的志愿军装甲部队的伊斯 2重型坦克军列在 朝鲜三八线附近装车,准备 回国。这些重型坦克的离去 ,终于使美军松 了 口气 。战争后期 ,志愿 军让美军领教 了重型坦克的威力。 ■ . 。 .'!—-:誓 通过这些改进,使 59式中型坦克的战斗性 能不断提高。59式中型坦克设计是非常可 靠和成熟的,以至于在50—70年代初,是 许多国家的主要装备,80年代在两伊战争 和90年代初期的海湾战争中大量参加战 斗,其改进型至今仍在装甲兵部队服役。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形、气候条件差 别较大,只靠一种中型坦克不能满足不同 地区的作战需要,因此,50年代末中国便 开始研制多种型号的坦克和装甲车辆。中 国在胜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国防工业 已打下初步基础的时候,国务院科学 委员会军事第五组 (坦克专业组)于 1958 年7月讨论了 (《装甲车辆》,并根 据中国地理状况制定了 “南轻北重”(南方 发展轻型坦克和水陆坦克,北方发展中型 和重型坦克)的发展方针,下达了研制轻型 坦克、水陆坦克、履带式装甲输送车的设计 任务书。从此,装甲兵部队的武器装备进入 了自行研制阶段。 1958年 6月,装甲兵和第二机械工业 部下达了轻型坦克的设计任务书,责成军 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北京工业学院 和674厂分头设计。设计思想是突出火力和 机动性,适当地考虑防护性,以适应于中国 南方水网稻田地和丘陵地的作战。在3个单 位分别完成设计后,国防科委第五组 于 1959年 1月召开了专门会议,会议决定 将北京工业学院和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 程系的方案合并,取其所长,集中力量在 674厂进行试制。1959年9月开始,仅用两 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试制任务。但由于当时 某些部件的技术不成熟,因此,无法批量生 产。1961年4月确定以674厂方案为基础进 行设计,当年10月投入了3台样车的试制。 1962年 12月7日,国务院军工产品定型委 员会批复,同意该型坦克设计定型,正式命 名为 1962年式轻型坦克,简称62式轻型坦 克。它安装有 85毫米的坦克炮,具有一定 的火力、装甲防护力和良好的机动能力,以 运用于中国南方水网稻田地和丘陵地为主, 也可运用于北方地区配合主战坦克作为火 力侦察车辆。62式轻型坦克现在仍然是我 军南方地区机械化部队的主要作战装备。 中国有 1.8万公里的海岸线,沿海有众 多的岛屿,南方地区水网稻田密布,河沟纵 横,因此,需要发展水陆坦克。但在五十年 代,仅有 1个装备美式水陆坦克的坦克团, 并且装备陈旧,根本不能适应现代作战的 需要。因此,1958年8月,装甲兵和第二机 械工业部下达 了水陆坦克的设计任务书。 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和第二机械工 业部60研究所分别进行设计方案论证。同 年l1月,确定以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 系的方案为基础,由615厂负责样车试制。 1959年6月组装出3台样车并进行了一系列 陆地和水上胜能试验。1959年 l1月25日, 朱德、贺龙、罗荣桓、陈毅、叶剑英元帅、 陈赓大将等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在装甲 兵司令员许光达大将陪同下,观看了水陆 坦克等新型坦克装甲车辆的表演,并接见 了全体参加试验的人员。1963年3月,国务 院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复,同意水陆坦 克设计定型,正式命名为 1963年式水陆坦 克,简称63式水陆坦克,正式投入生产。它 是中国自行设计、独立研制的两栖战斗车 辆,是兀T一76车体和62式坦克的85毫米 火炮炮塔的结合,它的火力以及陆上和水 上机动力均优于苏联安装 76毫米火炮和截 顶小圆锥炮塔的兀T一76水陆坦克。1964 年,63式水陆坦克荣获国家计委、经委颁 发的新产品 “国家二等奖”,并开始装备部 队。它具有一定的火力、装甲防护力和在陆 地、水上行驶的机动能力,适于强渡江河、 水网稻田地和近海登陆作战,是南方部队 适用的战斗突击车辆,现在还在不断改进 出新的型号。 1958年7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 军事第五组召开会议,决定研制、生产装甲 兵部队需要的装甲输送车,争取在 1959年 “十·一”前完成样车试制,1960年定型并 投入生产。根据这一要求,1958年8月,由 30研究室、618厂和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 程系组成设计组,于1959年3月18日完成 了第一台试验性样车的总装,随后该车经 过了3次2000至6OOO公里试车,并再次改 进设计,于 1963年 3月批准设计定型,命 名为1963式装甲输送车,简称63式装甲输 送车。1964年开始装备部队。它是中国自 行研制的供作战、乘载和运输的履带式装 甲输送车辆,具有较高的运动速度、越野性 能和一定的装甲防护力。主要装备于装甲 步兵部队。由于文革的影响,装备进度受到 了耽误,0些极勰 想的影响也使军队的 训练和装备受到干扰。70年代中期,有人 提出要演练从装甲车辆的车底门逃生时, 被一些人训斥为逃跑主义思想抬头。直到 i 979年,大部分摩托化部队仍乘坐载重卡 车行军,然后再下车伴随坦克作战。直到全 军开始贯彻新时期的建军思想后,大量的 装甲车辆才取代摩托化步兵的卡车。 六十年代初开始,中国装甲兵部队先 后装备了中国自行设计、研制、制造的轻型 坦克、水陆坦克、装甲输送车等坦克装甲车 辆。中国装甲兵部队的武器装备从仿制到 自行设计、研制的过程中,虽然引进了苏联 的坦克设计、生产技术,但由于广大科技人 员和工人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 神,攻克一道道难关,终于自行设计、研制、 生产出适应中国地理、气候特点的坦克装 甲车辆。这标志着中国装甲兵部队的武器 装备向国产化、系列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共和国的钢铁洪流--中国装甲兵早期装备发展历程(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