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见异”--《文心雕龙》批评方法之二

“见异”--《文心雕龙》批评方法之二

2010-12-26 6页 pdf 274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877412

暂无简介

举报
“见异”--《文心雕龙》批评方法之二 2002年 4月 第 38卷 第 2期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抖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April.2002 VoI-38 No.2 “见异” — — 《文心雕龙》批评方法之二 胡 大 雷 (广西师范大学 中文系、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见异”,即显示作家或作品的特别之处,刘勰以此为批评方涪来实施其批评标准。之所以如 此,一来刘勰认为作家之。异”在于其 偏美”、 各其善 ,二来刘勰认为作品之“异 在于 变文之...
“见异”--《文心雕龙》批评方法之二
2002年 4月 第 38卷 第 2期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抖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April.2002 VoI-38 No.2 “见异” — — 《文心雕龙》批评方法之二 胡 大 雷 (广西师范大学 中文系、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见异”,即显示作家或作品的特别之处,刘勰以此为批评方涪来实施其批评。之所以如 此,一来刘勰认为作家之。异”在于其 偏美”、 各其善 ,二来刘勰认为作品之“异 在于 变文之教无方”。 [关键词]经书;文体;批评标准;批评方法;“见异”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31OOl一6597(2002)02—0070—06 就刘勰的写作宗旨与全书结构来看,《文心雕 龙》是一部文章作法之书;但就全书内容而言,书中 又系统地论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理论问题与系统地 批评了历代重要的作家作品,批评了文学史及历代 批评家。就《文心雕龙》的批评学来说,什么是其批评 标准呢?其批评标准又是怎样运用于批评实践的?本 文即讨论这个问题。 文学批评在具体实施之前要确定和阐释批评标 准,是具体的批评活动之一。什么是《文心雕龙》的批 评标准,我们先来看《文心雕龙》最为注重的是什么。 《文心雕龙》的《序志》篇有一段话,刘勰 自述了写作 该书的直接原因,颇值得重视。0其文日; 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资之以成, 六典圆之致用,君臣所 炳焕,军国所 昭明。 详其本源,莫非经典。而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 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肇性,离率 弥甚,将遵讹滥。盖《周书》论辞,贵乎体要;尼父 陈训,恶乎异端;辞训之异,宜体于要,于是搦笔 和墨,乃始论文。 这里称抨击不良文风是“乃始论文”的直接原因,它 从两个方面立论,一是“文体解散”问题,即当时不良 文风,破坏了各种文体的规格体制;二是称为文、论 文都必须“宗经”,因为后代文章都是儒家经典派生 出来的。可见《文心雕龙》最重视的是经与文体规范。 首先,我们来看刘勰对经的论述。《原道》篇中以 “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来说明 道、圣、经” 三者的关系,“道”凭借圣人以文章来显现,圣人用文 章来显明“道”,圣人的文章就是“经”。所谓“徵圣”, 就是以圣人为验证;所谓“宗经”,就是宗法经书。那 么,圣人及圣人文章即经又是怎么样的呢?《徵圣》篇 在举例称说了“夫子文章,可得而闻;则圣人之情,见 乎文辞”后,给圣人的文章下了一个断语 :“然则志足 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 矣。”接着刘勰又以经书的实践说明经书有这样的特 点:“或简言以达 旨,或博文以该情,或明理以立体, 或隐义以藏用。”其实,这儿的意思是说经书无论从 哪个方面都可以作为榜样的0。《徵圣》最后说;“若 徵圣之言,则文其庶矣。”这是说,如果以圣人的“立 言”寻求验证,那么写成的文章就差不多了,这是以 圣人与经作为写作标准。《徵圣》又说:“是以论文必 徵于圣,窥圣必宗于经。”所谓“论文”即指批评,那 么,经是否即是刘勰设立的批评标准呢? 刘勰在《徵圣》篇从两方面概括出经的特点:“然 则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一“华”一“实”, 在《原道》篇中也有表述: 若乃《河图》孕乎八卦,《洛 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广 [收稿日期]2001一儿一l 5 [作者简介]胡大雷(1 950--),男,浙江宁海人,广西师范大学教授,文学博士。 ① 此处文字参考王运熙《说<文心雕龙 ·序志)的一段话)写成,他对此问题有极出色的见解,启发丁我的论述 。 参见《文 心雕龙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l 995年 7月)第一辑第 l~8页。 ② 黄侃解释“或简言以达有 四甸说 :“文术虽多,要不过繁简隐显而巳,故彦和征举圣文.立四者以示倒 。 参见《文心雕 龙札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l 996年 12月)第 lI页。 7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之,亦神理而已 ‘实”,指实际的内容,刘勰强调的 是实用性,《宗经》中谈到五经内容的实用:“《易》惟 谈 天,入神致用”、“《书》实记言”、“《诗》主言志”、 “《礼》以主体”、 《春秋》辨理,一字见义”。《宗经》中 刘勰称各种文体均出自于五经: 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 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 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纪、传、盟、檄, 则《春秋》为根:并穷高以树表,极远以君疆,所 百家腾跃,终入环内者也 他是在崇尚文章实用性的大旗下提出的。“华”,指的 是文章的文采。是否该以经的 实”与 华”作为批评 标准呢? 其次,我们再来看刘勰对文体规范的论述。刘勰 《文心雕龙》的本义是指导写作∞,全书除经、纬、骚 外 ,在《明诗》以下 2o篇的篇名中提到的文体共有 33类,在具体论述时又涉及不少小的或次要的类 别。《文心雕龙》的这部分内容,人们一般称之为文体 论 ,在《序志》篇中刘勰这样来总括其文体论;“若乃 论文叔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 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这是说,所有的文体在文、 笔两大类下实施“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追溯各 体文的产生、形成与流变; 释名以章义”,说明各体 文的名称和意义;“选文以定篇”,做好选文工作; 敷 理以举统”,提出各体文的写作与标准。我们所 谓文体规范即从这四方面表现出来,最重要的是 释 名以章义 与“敷理以举统”,尤其是后者 一 般来说,刘勰提出的各体文的文体规范是兼 顾内容与形式、义理与文辞两方面的。就内容、义理 来说,当然要看其是否合乎经世致用之类的政治功 利性,但这并非刘勰论述重点,在大多数情况下,刘 勰枧之为不言而喻的,视之为一个前提;刘勰重在论 述该文体具体应该叙写什么样的内容、义理。就形 式、文辞来说,刘勰是从各体文的内容性质、体裁样 式的不同来论述其差异的。现在我们来看具体实例。 《诠赋》是从正面来称述赋的文体规范的: 赋者,铺也}铺采 }青文,体物写志也 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 物兴,故 义必明雅}物 情观,故词必巧丽 丽词雅义,符 采相胜,如组织之品朱紫,画绘之著玄黄,文虽 新而有质,色虽揉而有本,此立赋之大体也。 两段话中,阐述了赋的性质 ,应叙写的内容及“丽 诃” 但也有需要朴实文辞的文体,如祝文,所谓“凡 群言发华,而降神务实,修辞立诚,在于无愧”(《祝 盟》),这可见文辞华丽与否,刘勰是从文体出发要求 的。《颂赞》则是以反面即抨击的口吻来讲:“至于班 博之《北征》、《西征》,变为序引,岂不褒过而谬体 哉】”“⋯⋯陈思所缀,以《皇子》为标;陆机各篇,惟 《功臣》最显,其褒贬杂居,固末代之讹体也。”刘勰所 抨击的,并非其内容、义理不合正统礼教,这些内容、 义理换一种文体完全是可以成立的,但作为“颂”则 不合适了,刘勰完全是从文体的要求、规范出发来论 述内容的。 《序志》篇中刘勰曾对历代批评家有一评论,从 中亦可见出刘勰对经与文体规范的重视。刘勰称: “并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不述先哲之诰,无 益后生之虑。 寻根”、 索源”云云,或是指该种文体 之根源为经,或是指文体规范的“原始以表末”,从文 体变化发展中寻求文体规范。 先哲之诰”,那当然是 指对经的重视。 但是,经与文体规范只能是刘勰确立批评标准 的依据,而不能成为批评标准。原因何在?刘勰是怎 样看的呢?我们先来看经为什么不能直接成为具体 的批评标准。第一,《文心雕龙》文体论中提到的文 体,虽说《宗经》中说它们都是起源 自经或者根本于 经,但它们又各自有其实用性,各自有其文体规范中 规定的内容、义理与形式、文体,以具体的经作为标 准来衡量它们、批评它们是不合适的,或者说是难以 对应的。第二,当刘勰以经为批评标准来实施对纬、 骚的批评时,他特意说到纬、骚的某种长处是经所不 具备的。如《正纬》篇提到纬书的优长之处及后人对 其的继承: 若乃羲农轩薛之源,山渎钟律之要,白鱼赤 乌之符,黄金紫玉之瑞,事丰奇伟,辞富膏腴,无 益经典而有助文章。是 后来辞人,采摭英华。 一 句“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把不能以经书为批评 标准的意味全部表述出来了,这是从具体的批评实 践得出来的结论。刘勰又称历史上对待纬的两种态 度:“平子其恐迷学,奏令禁绝;仲豫惜其杂真,未许 煨燔。”这种矛盾的态度,恐怕即是以经书为批评标 准将可能陷入尴尬吧j因此,尽管《文心雕龙》中有些 地方确是以经为批评标准来实施其批评实践的,如 《正纬》所谓 按经验纬,其伪有四”,《辩骚》中举出 《离骚》“同于风雅者”四事与“异乎经典者”四事,我 ① 王运熙、扬明说;。但从刘勰写作此书的宗旨看 ,从 全书的结构安排和重点所在看,它原来却是一部写作指导或 文章作法。 参见《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l989年 6月)第 330页。 @ 此处所举效例,参考了t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第 372、377页所述 。 7l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们也不能仅以此局部来称刘勰以经为批评标准。 找们再来看文体规范为什么不能直接成为具体 的批评标准 第一,我们从文体规范如何得到来进行 探究。刘勰称其文体论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原始以 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其“敷 理 以举统”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对该文体的产 生、形成和流变(“原始以表末”)做了大量的研究,也 是因为对历代优秀作品(“选文以定篇”)做了大量的 研究,如此方能概括而成就“敷理以举统”。但 是,各种文体还在继续发展,各种文体的优秀作品还 将继续涌现。作为文体规范来说应该是不断发展变 化的,而作为批评标准,则应该保持一种相对的稳 定,因此,以文体规范直接来作为批评标准是不合适 的。第二,作为批评标准来说,应该具有相当的涵括 面。而作为文体规范来说,每一种文体都应该有自己 的规范,《文心雕龙》文体论的篇名就提及文体 33 种,刘勰在具体论述中又涉及不少小的或次要的类 别,如此众多的文体,如果以文体规范为批评标准, 那么批评标准太多了,批评家也会不胜其烦的。批评 标准应该具有某种统一性与综合性。 既然要以经、文体规范作为批评标准,但事实上 以经、文体规范作为批评标准又不可能,不大容易操 作,那么就需要有一个转换,就是把经、文体规范转 换成为某种可供实施的批评标准。《文心雕龙》确是 以经与文体规范为依据制定了这样的批评标准,现 在我们来研究其构成。 第一,以仿照经书进行创作可能产生作品的一 个个构成要素方面的效果为批评标准。刘勰在《宗 经 》篇中直截 了当地提出“禀经以制式,酌雅以富 言”,即以经作为自己的创作样板,使自己的作品在 各方面丰满起来。那么“禀经以制式,酌雅以富言”而 进行创作的效果如何呢?刘勰提出 “故文能宗经,体 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 信而不诞,四则义贞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 文丽而不淫。”这“体有六义”的提出,首先体现出一 个转换,即把经的特点转换成为一种可供实施批评 的标准。其次,刘勰认为,创作如要以经为榜样,那么 就要做到“体有六义 ,创作如能以经为榜样,那么就 能做到“体有六义”。因此,这“体有六义”既是写作标 准,又是批评标准L】 ”。“情深”者,作品的情感抒 发深厚; 风清”者,作品的风貌格调健朗清新;“事 信”者,作品的事件叙写真实可信;“义贞”者,作品的 思想意义正确无邪;“体约”者,作品的体制规模精练 约当;“文丽”者,作品的语言文辞美丽华雅。 7Z 第二,以文体规范为第一要素提出批评标准,其 中包括作品的构成要素是理所当然的,其中又含有 作品的创作手法,这是指如何遵照文体规范的问题。 《知音》篇是专门讨论鉴赏与批评问题的,刘勰提出 鉴赏与批评的过程与创作过程的方向正相反,他说: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 源,虽幽必显。”创作者由于心中感情的涌动而要用 文辞一一表达出来,鉴赏与批评者先接触到作品的 语言,再一一理解领会作品的情理内容。于是,刘勰 在文中提出鉴赏与批评作品的“六观”:“是以将阅文 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 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六观”中首要看作品的 文体规范,看作品的情理内容是否与体裁适用的范 围相对应,要求情理内容对体裁的一个撮佳选择。二 要看语言的运用,鉴赏与批评者是“披文以入情”的, 因此语言的运用这一角度该较早进入视线;三要看 通变,看作品继承了前代哪些东西,又在哪些方面有 所变化与创新;四要看对诸如奇变或正统的诸创作 手段驾驭得怎样,比如《定势》篇所云:“奇正虽反,必 兼解以俱通。”即“执正以驭奇”。五要看作品的内容 是否丰富,《事类》篇称“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就是指以典故来增加内容的丰富多彩。六要看作品 语言运用的音韵节奏具有哪些特点。此中“位体”、 “置辞”、“事义”、“宫商”属于作品的构成要素,“通 变”、“奇正”是属于作品的创作手法。 有时,刘勰是以对创作步骤的考察替代了对作 品构成要素与创作手法的考察,这也是以文体规范 为首要考察要素的。比如《熔裁》篇讲的是内容的提 炼与文辞的修改,篇中指出了“草创鸿笔”的三步骤: “是以草创鸿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 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余于终,则撮辞以举 要。”首先,要根据情理来确定文体,这是讲选用体 裁;其次,要根据内容来确定事例,第三,要利用文辞 来突出要义,以是否准确且鲜明地突出作品主题来 讲语言运用。进行文学批评时,则是考察此三者的内 在要素是否合适或是否达到目的,即选用的体制是 否与表达情理相切合,文中的事例是否恰切表达内 容,构建的文辞是否突出要义 这其中,选择体裁的 因素仍旧是第一位的,由此可以看出刘勰在重视什 么,他实际上是以文体规范为主导来实施文学批评。 当依照“六观”之类的批评标准来评价、判断作 品时,人们只能得出作品在局部上是否如此做了及 做得程度如何的结论,此处展现的只是批评对象,即 从哪些方面来实施批评,作品的总体风貌并不能从 这些批评标准所要求的结论中展现出来,倒过来说, 如此的批评标准并不要求批评展现作品的总体风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貌,甚或作品的局部风貌也仅以程度形容词来表述, 而不必以描摹的方式来表述。 当依照“三准”、“六义”之类的批评标准来评价 判断作品时,则要做出比“六观”仅做是否如此做了 及做得程度如何的结论较为丰富的结论,它引入了 批评内容,即批评对象中怎么做才是可称得优秀,如 “三准”要看作品的情理与作品选用的体制是否相互 适应、选用的事件是否台乎作品主题的要求、语言文 体的运用是否能为突出主题意味服务。因此,如此的 批评标准,要求展示作品的局部风貌,描摹叙述的手 段运用是必不可少的 “六义”的程度比“三准”深些, 或者说限定也比“三准”多些,它每一个义项有正反 两方面的要求,如“情深而不诡”,正面是肯定要求作 品的情感深厚{反面来说不能因为深厚而使情感难 以理解,显得诡秘偏邪,反面是用“不”字为标记来显 示的 但是,无论“三准”还是“六义”,批评要求展示 的是局部而不是作品的整体风貌。 第三,以作品的整体效果、风格面貌为批评标 准。在《体性》篇中,刘勰提供给人们的批评标准,是 能够展示作品全貌的,非但能展示单个作品全貌,而 且能展示群体作品的全貌,这个批评标准的指向是 作品整体。其云:“若总其归途,则数穷八体:一日典 雅,二日远奥,三日精约,四日显附,五日繁缛,六日 壮丽,七目新奇,八日轻靡。”以下刘勰又对此“八体” 作了具体解释: 典雅者,熔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远奥者, 馥采典文,经理玄宗者也;精约者,核字省句,剖 析毫厘者也;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 繁缛者,博喻酿采,炜烨技派者也{壮丽者,高论 宏裁,卓烁异采者也;新奇者,摈古竞今,危侧趣 诡者也;轻靡者,浮文弱植,缥缈附俗者也。故雅 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文辞根 叶,苑囤其中矣。 刘勰称,世上作品千变万化、各种各样,但总括起来, 不离这八种面貌。 这个批评标准是以经为参照物而制定的,如“八 体”中“典雅”一体以经为代表物即可知;但刘勰又认 为天下文章的特点有超出经所笼罩者,如“八体”以 经为代表物的也就只占其一,虽然这种观点从刘勰 对纬、对骚的评价中就可见出,但此处又有强调或重 申。“八体”中的规定应当是作品执行文体规范所得 到的效果。 四 上述几个批评标准有两个特点:一是分析化。刘 勰认为批评作品要从许多角度来进行,要对作品的 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批评的结果应该是这多方面分 析的综合。这就是“三准”、“六义”、“六观”的意味所 在。二是规范化。其外在标志即数字化的表述, 三 准”、“六观”、 八体”,刘勰就是如此称呼它们的。其 规范化的内在表现,即每一种批评标准都力图笼括 某个整体。如“三准”,即列出了“草创鸿笔”过程的三 个阶段:“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六 观”、“六义”,刘勰自信是笼括了创作诸要素的整体 的。“八体”,刘勰自称是“总其归途,则数穷八体”的, 他用“八体”笼括了天下文章。 然而,荆勰是用什么批评方法来实施分析化与 规范化的批评标准呢?《知音》篇是《文心雕龙》全书 专谈鉴赏与批评问题的,其中对批评结论提出了这 样的见解: 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况形之笔端,理将 焉匿?故心之照理,譬日之照形,日嘹则形无不 分,心敏则理无不达 然而俗监之迷者,深废浅 售,此庄周所荚《折扬》,宋玉所以伤《白雪》也。 昔屈平有言:“文质疏内,众不知余之异采。”见 异唯知音耳。扬雄自称:“心好沉博绝丽之文。 其不事浮浅,亦可知矣。夫唯深识鉴奥,必欢然 内怿,譬春台之熙众人,乐饵之止过客。 此中围绕能否理解作品与为何理解作品来展开论 述,一是说作品是可以总结概括出特点的,是可以评 论之物{二是讲作为批评家的理解作品,不是一般的 鉴赏,而是看出那卓越精彩之处,即所谓“见异 ,“见 异”是个“深识鉴奥”的过程,是需要下气力、下功夫 的 从刘勰的这段话可知,刘勰要用 见异 得 出 “异 ,“异”,就是刘勰所要追求的批评效果;而“见 异 就是刘勰对批评效果的追寻,也就是刘勰实施批 评标准以批评作家作品时的批评方法。 何谓“异”?奇特的,不平常的。《诗经 ·邶风 · 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高亨注:“异,出奇。” 进而指卓越非凡之人或事物。《论语 ·先进》。“吾以 子为异之 问。”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日:“谓子闻异事 耳。”刘宝捕正义:“异者谓异人也,若颜渊、仲弓之 类。”又如《后汉书 ·陈龟传》:“(祝 良)政未逾时,功 效卓越,实应赏异,以劝功能。”谢灵运《登江中孤 屿》t“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那么所谓“见异”, 对于文学史上卓越非凡的作家作品来说,就是以批 评显现其卓越非凡之处;对于一般的作家作品来说 ,就是以批评显现其独特之处,当然,独特之处有两 极,即可以赞赏的与可以贬斥的。此二者综合而言, 即以批评显现作家作品的特别之处、突出的值得称 说之处 现在我们来看刘勰为什么会提出 见异”的 首 7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先,刘勰认为作家有所擅长,这就是所谓“偏美”与 “各其善”。《才略》称:“刘向之奏议,旨切而调缓;赵 壹之辞赋,意繁而体疏;孔融气盛于为笔,祢衡思锐 于为文,有偏美焉。”这是指这些作家某一种文体的 创作较为出色而可蹦赞赏其风格特点。又如论述桓 谭,刘勰在称赏其“著论,富号猗顿”后又称“集灵诸 赋,偏浅无才 ,于是得出“故知长于讽论,不及丽文” 的结论,这就是“偏美”,即只“长于讽论”。《才略》篇 中论成公绥等几位作家时有这样的判断:“成公子 安,选赋而时美;夏侯孝若,具体而皆微;曹摅清靡于 长篇,季鹰辨切于短韵,各其善也。”此举几位作家的 体制风格,皆表现在其擅长的文体上,这就是所谓 “各其善也”;这就是《才略》篇论述作家风格的宗旨 “各其善也”,应该建立在社会公认的基础上,但对某 些作家来说,刘勰还常常举出可与“各其善也”并列 的其他之“善”,如荀子除了“学宗”,刘勰更称道其 “象物名赋,文质相称,固巨儒之情也”之“善”;董仲 舒之“专儒”与司马迁之“纯史 ,刘勰还称道其“丽缛 成文,亦诗人之告哀焉”之“善”;冯衍有“雅好辞说”, 但又有“坎壕盛世,《显志》、《自序》,亦蚌病成珠”之 “善”。既然“偏美”、“各其善”,那么判断作家“见异” 也是理所当然的。 其次,据我看,其理论基础在《通变》的开篇就说 清楚了: 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何 以明其 然耶?凡诗赋书记,名理相目,此有常之体也。文 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 名理有常,体 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论 文之方,譬诸草术,根干丽土而同性,臭味唏阳 而异品矣。 这里指出了创作的两大目标,即追求“有常之体”与 “通变无方”,这里也指出了批评的两大任务,一是对 “有常之体”的考察,“必资于故实”的“名理相因”的 “有常之体”,批评时通过“宗经”与对照文体规范即 可能解决问题;二是对 变文 的“无方之数”的考察, 这是“异”,如“文辞气力”之类,每个作家、每篇作品 都有相“异”之处,这所谓“异品”一定要通过“酌于新 声”来解决,这就是“见异”的过程。在刘勰看来,在创 作上此二者的关系,当然是“执正以驭奇”的关系,在 “宗经”与遵照文体规范的前提下追求 变 ,这才叫 做“通变”i但从批评上看此二者,当然是以追寻其 “变”的轨迹为重,因为“有常”之物是早已被众人掌 握的,而“无方”之物则是需要下功夫下气力的。另 外,在《知音》中论述了作为批评家的自我为什么会 崇尚“见异”的心理基础,一是所谓“见异唯知音耳”, 作为批评家的刘勰以“见异 自许,认为只有“见异” 74 才是批评家,才是“知音”;二是作为批评家能力的自 傲,因为只有“深识鉴奥”才能“见异”。现在来看刘勰 在批评实践中是怎样实施“见异”批评方法的。 其一,对作品批评的“见异 ,我们 《诠赋》中的 作品批评为例: 观夫荀结隐语,事数自环;束发夸谈,实始 淫丽;枚乘《菟固》,举要以会新;相如《上林》,繁 类以成艳;贾谊《鹪鸟》,致辨于情理;子渊《洞 箫》,穷变于声貌,孟坚《两都》,明绚以雅精;张 衡《二京》,迅发以宏富;子云《甘泉》,构深玮之 风i延寿《灵光》,含飞动之势。 此中除未提宋玉之作的篇名外,其余都是对具体作 品的评论 比照前述刘勰的批评标准,我们可知,刘 勰的表述并未亦步亦趋地遵循“三准”、“六观 六 义”的规定一项项地对应研究作品的各构成部分或 创作手段;但是,刘勰的概括似乎又尽含在“三准”、 “六观”、“六义”的规定之中,不出其范围。难道这些 作品思想内容与表现方法仅这一点?难道司马相如 《上林》的思想内容与表现方法仅“繁类 成艳”?当 然都不是,但这一点又确实可说是作品的最重要的 具有特征意义的特点,这就是“见异”方法在评论判 断作品时的实际运用;以“见异”方法总结概括出的 这个特点的恰切与留给人们印象之深可说达到了这 样的程度:提起“繁类以成艳 ,人们一定知道首创者 与代表者是《上林》。那么,这个特点又是如何概括出 来的呢?我们当然相信刘勰是以“三准”、“六观”、“六 义 的规定一条条衡量了具体作品,只不过在叙述时 只指出“见异”这一条来罢了。 其二,对作家批评的“见异 ,我们来看载录了 “八体”的《体性》篇与《才略》篇所述作家批评,此二 篇是《文心雕龙》集中论述作家风格的篇章。张少康 说:“无论是《体性》篇中所举的十二个代表作品的风 格,还是《才略》篇中所说的历史上各个重要作家的 风格特色,都很难说是八体中的哪一体,而往往是有 几 种基本风格的特色 的。 但又不是“机械的凑 合”D Jl “’。确实如此,《体性》与《才略》所概括作家 风格无一与“八体“之一惟妙惟 肖,但又不出“八体” 的运用:“八体虽殊,会通合数,得其环中,则辐辏相 成。”按照一定的规律(“台致”)融会贯通“八体”来实 施批评。这“合数”,一是说“见异”,概括总结出每个 作家各 自不同的风格特点,这个不同是由作家的各 自不同情况决定的,《体性》篇即说:“若夫八体屡迁, 功以学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 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合数”,二是说无论怎样 不同,又不出“八体”范围,这就是“八体屡迁 云云的 意思。刘勰的“见异”,是从“八体屡迁 中一一概括总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结出来的。上述这段话又可说是刘勰概括总结作家 风格运用“见异“方法的理论基础,他认为风格的产 生就是对“八体”规范的偏离,就是说只有“八体屡 迁”才能“功以学成”,才能形成风格。 自此,我们亦可知“见异”论在中国古代文论体 系中具有杠杆或中枢联系的重要作用了。朱立元总 结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说:“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直 觉、顿悟和对感性体验的描述,这是学界比较一致的 看法。竹[ [p“’我们从刘勰对作品的批评、对作家的批 评所得出的结论来看,确实如此,谁能说对《上林》 “繁类以成艳”的评价与称“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 清”不是一种“直觉、顿悟和对感性体验的描述”呢? 但对刘勰如何得出这些结论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说 刘勰也是制定了“三准”、“六观”、“六义”等批评标准 然后对作品进行详尽的解析而得出结论的,只不过 刘勰并不把这些解析的过程一一叙写下来,而是直 接把结论写下来,这个结论就是“见异”,仅仅把最突 出、最值得称道的“异”表述出来,让我们读者享受 着、理解着 ,但我们却不掌握这个过程或局部结论。 “见异”的功过即在于此。 [ 参 考 文 献 ] [1] 王运熙、杨明.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M].上毒:上 博古籍出版杜,1989 [2] 张少康 文心雕龙新探[M].济南;齐鲁书社,1987. 【3] 束立元 .走自己的路[】] 文学评论,2000,(3) TO FIND OUT THE DIST1NCT1ON — — Liu Xie’S Second Critical Method in His Book Car-eing a Dragon d£the Core of Literature Hu Da—lei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Guangxi Norma[University,Guilin ,Guangxi 541004,China) Abstract:By“distinction—finding”we mean to find Out or display what is specially different in an author Or a work from the others.Liu Xie’S application of his critical criteria was practised mainly by means of this critical approach.His reasons are as follows:firstly,Liu Xie argues that an author’S“distinction lies in his“preference’’and his“naming of what is good :secondly,Liu Xie believes that a work’S“distinction” 1ies in the fact that“the changes of its diction and suntax are not confined”. Key words:confucian classics;stulisic standards;criticizing approaches;“distinction—finding” [责任编辑 束从兵] f 、 《冷战年代的中国与世界》丛书出版 《冷战年代的中国与世界》丛书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社科类新书的重要品种之一。该丛书根据 美、俄、中三国及东欧请国近年解密和公布的翔实档案文献资料,对冷战的起源、美苏冲突的演变过程、中苏 结盟走向分裂的原因、中苏美三角关系的内部结构、苏南关系及冷战对苏联解体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 冷静而客观的重新思考和学理批判,既有纵向溯源分析,也有横向比较,还有个案研究。该丛书内容丰富多 样,研究视角新颖,拓宽了冷战史的研究领域,体现了目前学界国际冷战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国际史学研 究,特别是国际冷战史的研究极具参考价值。首批推出的有《季米特洛夫日记选编》、《斯大林时期的冷战与苏 联的安全观》、《北京与莫斯科:从联盟走向对抗——1945年至 l 969年中苏关系的演变》、《斯大林与铁托 — — 苏南冲突的起因及其结果》、《美苏冷战的一次极限——加勒比海导弹危机》及《冷战与革命——美苏冲 突与中国内战的起源》等 6种。 了解冷战历史,珍惜和平年代,开创美好未来】 [王朝元] 7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见异”--《文心雕龙》批评方法之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